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內涵思考
時間:2022-01-28 03:35:00
導語: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內涵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是評價、衡量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和尺度。如何設置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來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日常檢驗,而不是等相關經濟活動因會計問題而出現混亂時才對會計信息質量做出判斷,仍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從研究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內涵入手,揭示了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特征,并提出了實現會計信息標準的途徑選擇。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標準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實質是用來指導會計準則、作為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組成部分的會計信息內容的質量標準。
一、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內涵
會計信息質量標準指導著會計準則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會計信息的確認標準、計量單位、計量屬性和計量方法等,從而影響甚至決定著會計信息的內容。所以我們將指導會計準則制定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稱為會計信息內容的質量標準,它是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組成部分。[1]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有13條會計的一般原則,其中前7條實質講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第1條可以概括為客觀性或反映真實性、第2條可以概括為實質重于形式、第3條可以概括為相關性。筆者認為,財務會計對外報告的會計信息至少應符合以下質量標準:
1.決策有用性
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包括以下三方面:(1)提供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要求的會計信息;(2)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3)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需要。也就是說,財務會計報告的總體目標應該是向會計信息使用人提供用于決策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通過會計報告向會計信息使用人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能服務于這些使用人進行各自決策的需要,這是財務會計報告目標所直接決定的,因而應作為會計信息最重要的、根本性的質量標準。
2.信息可理解性
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是指若要會計信息在制定決策中有用,那么會計信息使用人必須能夠明白會計信息所表達的意思。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會計信息使用人必須首先能夠充分理解會計信息,然后才能應用會計信息服務于決策。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所處地位不同、視角不同、文化素養不同等,難免會對會計信息的理解產生偏差。因此,可理解性是會計信息所特有的質量標準是會計信息形成過程中就已具備的質量標準。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都應是假定會計信息使用人對會計的概念、方法和程序具有基本的而且足夠的了解。會計信息這一質量標準要求,財務會計報告應嚴格按照公認會計原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編制。
3.信息預測性和反饋性
會計信息預測性是指會計信息應該能夠提高徽計信息使用人預測經濟前景的能力。預測是決策的基礎,是為決策服務的,也是決策科學化的前提條件。會計信息使用人為作出科學的決策,就必須先進行預測,而預測的一個最主要的信息來源便是財務會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為滿足信息使用人最終作出明智決策的需要,就必須保證會計信息能幫助投資人、債權人等信息使用人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事件的結果及其影響作出預測,從而具備在決策中形成差異的能力。
會計信息的反饋性是指財務會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該能夠幫助信息使用人證實、或者修正先前的期望。財務會計應該把決策執行情況的信息及時反饋給使用人,使之服務于信息使用人的進一步決策。
4.信息真實性和中立性
真實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和核心內容。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質量標準是指財務會計計量尺度與被計量的重要經濟現象之間應存在和保持一致。它要求財務會計運用貨幣為統一計量尺度依一定的計價方法對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如實記錄和報告,雖然經過一定的會計程序進行會計數據的加工處理,但所取得的會計信息依然能夠客觀地反映實際業務情況。中立性是指財務會計所報告的會計信息可以影響信息使用人的行為,應該是公平一致的、不偏不倚的,各信息使用者從財務報告中所獲得的信息含量是相同的。由于會計與其社會環境的相互影響,所以會計信息中立且不執偏見就很重要。
二、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特征分析
會計信息是復雜的,不僅不同的會計主體有不同的會計信息,而且同一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來表達,更為重要的是不同會計信息使用人對同一會計主體的同一會計信息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作為衡量會計信息有用性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也具有較為復雜的特征,對這些復雜特征進行深入的研究,對于設計科學合理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主體性
所謂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主體性是指不同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具有不同的質量標準。會計信息是反映會計主體運行狀況的消息,會計主體不同,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也不同。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主體性源于會計主體性質的差異性。不同性質的會計主體所從事的經濟活動不同,經濟活動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不同,所面臨的會計問題也不同。
雖然現代會計理論研究的重心是以資本市場為背景的會計問題,但實踐中由會計人員所從事并被人們廣泛稱之為會計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不僅上市公司向社會上廣大的非特定利益相關者披露會計信息的活動被稱之為會計,就連只向個別特定的利益相關者直接報送財務報表的活動也被稱之為會計。[2]顯然,此會計非彼會計,雖然所提供的最終成果都被稱之為會計信息,但其性質和功用是不相同的。正如生產不同產品的工業企業一樣,不同產品有不同的質量標準,指導生產商從事產品生產的質量標準也不相同。
2.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可選擇性
與一般商品的使用類似,會計信息使用人使用信息的目的是可變的,有的關心會計信息與自己既得利益的相關性,將會計信息作為維護自己現存利益的手段,有的關心會計信息與自己未來利益的相關性,將會計信息作為引導自己進行投資的手段。顯然,前者更關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后者更關心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正如一般商品的使用人那樣,有的關心商品的耐用性,有的則關心商品的可觀瞻性。因此,針對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目的,理應選用不同的會計信息具有質量標準。另外,會計信息具有同一質量特征的也可以用不同的質量標準來進行衡量,這一點也與一般商品的質量標準類似。
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可選擇性源于會計信息使用人利用會計信息的目的差異,以及會計信息本身的多樣性。對于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人而言,同一會計信息有不同的利用目的。以上市公司的股東及債權人為例,現金流量都是他們所關注的會計信息,但關注的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主要關心的是企業獲取現金的能力、企業適應經濟環境變化的能力、利用投資機會的能力。而后者主要關心的則是企業資產支付現金的能力。在財務分析中,不管是衡量企業獲取現金能力的指標,還是衡量企業適應經濟環境變化的指標,也不管是衡量企業利用投資機會能力的指標,還是衡量企業現金支付能力的指標,都是根據現金流量表所提供的數據來進行計算的,但計算的過程及結果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對現金流量表質量的評價應視會計信息使用人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標準。
對于同類性質的會計信息使用人而言,同一會計信息也可用不同質量標準來進行衡量。以上市公司的會計贏余為例,其相對于投資人的質量既可以用股票交易量來衡量,也可以用股票價格來衡量。當用股票交易價格來衡量會計盈余的質量時,可供選擇的標準又有股票交易價格波動性指標、平均累計超額報酬指標及會計盈余與股票價格的相關系數等。
3.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客觀性
從一般意義上解釋,客觀性是指事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特性,但作為會計信息質量標準而言,客觀性的含義包括兩個特定層次的含義,一是會計信息質量標準本身具有客觀性,二是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應用具有客觀性。會計信息質量標準本身的客觀性是指無論選用何種指標作為會計信息質量標準,都要能夠真實地反映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即會計信息使用人對會計信息的滿意程度。會計信息符合標準的程度與會計信息使用人的滿意程度呈正相關關系。會計信息質量標準應用的客觀性是指無論什么人應用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來對特定的會計信息進行質量檢驗,檢驗的結果都必須具有客觀性,即只要應用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相同,檢驗的會計信息內容相同,檢驗的結果都必須具有唯一性,不會因為檢驗者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結果。
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客觀性源于會計信息所固有的特點及標準本身應具備的條件。雖然會計信息的用途具有不穩定的特點,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人或同一會計信息使用人在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具有不同的認定標準,但在既定的條件下相對于特定的利益關系人而言,某一會計信息是否有應用的價值以及價值的高低應該是確定的。作為衡量會計信息價值高低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應當能夠恰當地對此予以檢驗,而且檢驗的結果不應受到檢驗人員、檢驗過程及檢驗所用的資料的影響,否則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就會失去作為尺度所應具有的價值。
4.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歷史性
會計信息是會計信息使用人決策所需的消息,隨著會計主體運行環境的變化,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根據會計史學家的考證,在會計產生的早期歷史階段,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相對簡單,會計的功能主要是通過刻記、繪圖及書契等方式來記錄經濟活動的發生情況,以備查考,所以,會計的功能都主要體現在記事方面,因此,此階段對會計信息(如果有的話)質量的要求應是及時性、真實性及準確性。在此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由于會計主體的組織結構相對簡單,又沒有嚴格的會計分期概念,人們對會計主體的認識大多集中在現金流量上,會計實踐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格式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3]所以,這一階段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仍以及時性、真實性及準確性為主,這種要求在今天的政府及非贏利組織會計中仍有明顯的體現。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會計主體的組織結構及其經濟活動也日益復雜化,特別是隨著資本性支出的大量發生,需要將資本性支出在不同的期間進行分配,以保證收入與支出相互配比,最后計算會計主體在短于資本性支出回收期的特定期間的經營成果。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只有采用收付實現制來記錄經濟活動,而收付實現制又難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人的需要,因而以權責發生制來記錄和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將在一定程度上變得失去意義,因而提出了相關性這一新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認為會計信息必須與使用人的要求相關。這一概念的提出不僅高度概括了以往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也為會計理論開辟了廣闊的研究領域。
5.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可操作性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還應具有可操作性及經濟性。由于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最終只能由會計信息使用人來判斷,會計信息提供人一般情況下很難對會計信息質量高低進行預先認定,因此,會計信息的質量檢驗過程實際就是會計信息使用人對相關會計信息的態度進行調查和判斷的過程。顯然,與一般商品的質量檢驗相比,會計信息的質量檢驗過程,特別是最為社會所關注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檢驗過程具有相當的復雜性。
就上市公司而言,會計信息使用人通常情況下是不確定的,基于個別會計信息使用人的態度來確定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不僅會使檢驗過程變得十分復雜,而且檢驗成本也將變得十分高昂;就其他經濟組織而言,雖然個別組織的會計信息使用人通常都有確定的范圍,基于個別會計信息使用人的態度來確定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不僅將使檢驗過程變得較為簡單,而且檢驗的成本也將變得十分低廉,但這種檢驗只能確定個別經濟組織的會計信息質量狀況,難以對所有組織的同類會計信息質量進行檢驗,要檢驗所有經濟組織某類會計信息的質量仍然面臨與上市公司類似的問題。所以,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必須簡單實用,不可行或應用成本高昂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是沒有意義的。
三、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實現途徑
實現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加強財會工作各環節的工作才能完成,其中應主要抓住以下方面:
1.增強社會責任感
本著對會計信息使用人高度負責和促使有限的人類經濟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和合理利用的心態,嚴格履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責任和義務,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客觀科學地考核和評價會計人員的工作業績,并與物質利益密切掛鉤。
2.加強會計基礎工作
從嚴格地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的真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入手,
按所選定的會計程序和方法進行確認和計量,嚴密會計工作手續制度,到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會計報告,這一完整的會計循環的每個環節都必須保證制度嚴密、手續完備、處理規范、計算準確、方法恰當、信息及時。
3.強化會計管理的領導,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
從實施領導角度就應體現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強烈意識和愿望;采用各種方法手段,促使會計人員加速提高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加速知識更新。當前應強調會計制度改革和國家稅制改革后的知識更新,以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提高適應經濟、政治、法律等社會環境的能力,提高會計對社會的有用程度。
4.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
大力推行電算化會計,乃至提高到推行會計信息系統,實現會計工作手段的現代化,解決財務會計領域普遍存在的取得比較準確的會計信息與需要用比較大量工作時間、投入較多人力的方法、經常出現會計人員不堪負重的矛盾,既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又大大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減少會計信息成本,從而為會計信息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提供可能。
5.加強會計監督,切實提高注冊會計師服務質量
會計監督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要增強注冊會計師實質上的獨立性,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使其能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提供鑒證服務,發現舞弊行為,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首先,要優化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使其成為負有有限責任乃至無限責任的社會中介機構,形成自主執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機制。其次,要規范質量控制,加強風險意識,嚴格執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準則》,自覺遵循職業道德和專業標準要求。當前特別要強調謹慎選擇被審計單位,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品質,形成以防范審計風險為核心的社會審計機制,以保證整個審計業務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凌紅蕾.淺議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及其主要影響因素[J].甘肅農業,2005,(4).
[2]曹偉.關系到財務會計發展方向的幾個理論問題[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4,(5).
[3]曹偉.論財務報表信息和財務報告信息的質量標準[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5).
[4]陳藝東,何華.決策有用觀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S1).
[5]葛家澍,陳守德.財務報告質量評估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1,(11).
[6]楊本剛,賈鋼.改進財務報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J].財會月刊,2004,(10).
[7]葛家澍.論美國的會計概念框架與我國的基本會計準則[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4).
[8]拜敬民.會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現代企業,2006,(07).
-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提高淺議
- 下一篇:中國和歐盟產品責任立法形式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