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化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3:49:00

導語:體育產業化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產業化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體育產業是當今全球經濟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每年為世界帶來4000億美元的收入,使其成為21世紀最有活力和前景最廣闊的新興產業之一。從體育產業的概念、國內外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全面、可持續發展提出相關的發展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體育產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體育的產業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國際體育商業化沖擊的必然結果。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意大利等,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最活躍的、最有潛力的產業之一,同時也為國家擴大就業人口、獲取巨額收入(年產值已達上千億美元)發揮了作用,是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顯著地位的重要行業。改革開放已經20多年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加快體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總的來說,我國體育產業相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說,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從理論研究、產業立法、產業開發及市場運作等諸方面都還處于起步階段,體育自身的價值潛力和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體育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據此,有必要對體育產業的相關理論和產業化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再作探討,抓住我國體育產業處于起飛階段的有利時機,以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化的健康持續發展。

1體育產業化的涵義

1.1體育產業的概念綜述

目前國內外對體育產業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種觀點,即鮑明曉、張巖等提出的體育事業說;韓丹、鮑明曉等認為的體育企業集合說;楊年松、叢湖平、陳少宇等提出的體育服務業說。另外,韓國、日本、美國等體育產業發達國家和我國的體育行政部門及體育產業經營者則認為體育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的體育需求,使各種形態的體育產品(包括實物形態與非實物形態產品)進入生產、流通、消費的部門。目前對各種觀點的爭論比較激烈,有相互質疑甚至否定的傾向。筆者認為對任何一種觀點的評說,不應簡單地判斷它的正確與否,而需結合提出這種觀點的作者界定時所處的時代(或視角)來分析,并且需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現實性與歷史性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同時結合體育產業的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來進行,才有利于理論的發展和成熟。

1.2體育產業化的再認識

體育產業化是指體育由非產業部門向產業部門轉化,并成為國民經濟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產業化是一個經濟學范疇,是指一定條件下或歷史時期提供某種特殊服務或成果的非國民經濟部門或行業,通過商品貨幣關系的轉變,對自身規模組織目標調整改造,實現由非產業部門向產業部門轉化,成為國民經濟一個部門或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就是改革體育體制,建立充滿活力的新機制,使體育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由事業型、公益性向經營型轉變,使其能夠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勞務。其實質是體育思想觀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創新,是要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開發體育的經濟功能,把體育與經濟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經濟行為,刺激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拓展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體育產業的分類

體育產業的分類是根據體育產業的性質和范圍來定論的。范圍不同,對產業的概念理解相應存在很大差距,劃分體育產業的標準就不同。國外體育產業主要從營銷學的角度進行劃分,體育產業分為:核心產業、中介產業和外圍產業。而我國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將體育產業分為本體產業、體育相關產業和體辦產業。趙芳認為體育產業分為體育核心產業和體育相關產業兩類。她認為體辦產業(即體育部門為創收和補助體育事業發展而開展的生產主體產業以外)的某些內容與體育相關產業類有所重復,所以將體育相關產業類和與體育有關的其他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兩類歸為一類。盧元鎮根據體育產品類型將體育產業分為體育用品業(包括體育服裝業、體育建筑業、體育設施業、體育運動飲料業、體育科研儀器業)、體育服務業(包括競賽表演業、健身活動業、體育培訓教育業、體育信息咨詢業、體育空間服務業、體育會展業和體育養殖業);按照消費者的參與動機分為體育健身業和體育娛樂業;按照經營、集資方式分為體育彩票業、體育贊助業、體育廣告業、體育節目電視轉播業和體育經紀人業等。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體育產業的這種劃分,都是一種靜態的劃分。任步攀等學者認為,從體育運動市場開發、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這個視角,對體育產業可以進行動態量性劃分: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輔助產業。這種劃分是根據體育相關資源和體育產業結構內部規律進行的,為體育產業有重點、分先后、有步驟和合理利用體育資源等形成良性的發展模式,值得學者們探討和借鑒。

從2003年國家統計局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門出臺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這兩份文件中可以看出,體育產業的地位在不斷上升,范圍也在逐漸擴大,為我國體育產業的更快更寬泛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對體育產業的分類可能還有更多的觀點,值得今后不斷探討。

3國外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3.1規模大、產值高

在美國、英國、意大利及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他們的體育產業門類非常廣,像美國體育產業的門類達到19個之多。所以該國體育產業20世紀80年代的總產值就超過600億美元,2004年達到1786億美元,這一產值占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37%,居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第22位,成為四大產業之一(石油、汽車、鋼鐵和體育產業)。這些國家體育產業國民產值一般占到本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3%,行業站位擠入前20名。經濟影響越來越大,產業地位越來越高。

3.2產業遵循“消費決定論”

發達國家體育產業是一個復合結構,既包括與體育相關的物質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也包括體育服務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他們強調體育消費決定體育市場,體育市場決定體育產業。從政府到體育企業都非常重視啟動體育消費,拓展體育消費領域。

3.3產業發展重點有所側重、有所區別

意大利以“足球產業”為主,法國和韓國以健身娛樂業為主,日本和德國以體育用品業為主,瑞士則結合自身的情況重點發展登山、滑雪等體育旅游業。3.4解決就業,帶動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

體育產業是個龐大的經濟部門。如美國有近百萬各種職業運動員,從事與體育產業有關的人員達數百萬人,而業余時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員達1.8億,美國的“三大球”——棒球、橄欖球和籃球,每年吸引了數以億計的愛好者觀看參與。我國香港的賽馬會每年吸引了數以百萬市民參與,其下注額為1000多億港元,平均每人2.3億港元,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發達國家的體育賽事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牽動了億萬人心,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2003年的統計,體育產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為87.6萬個,相當于整個英國化工和人造纖維工業的就業人數,超過煤礦、農業和汽車零件制造業的就業人數。

由以上可見,體育產業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要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的國情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西方是自由經濟,產品和勞務的產值是按用途種類直接在其賬戶上反映,我國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的是部門經濟,由此產生了體育產業中的“體育”,究竟是指體育部門,還是指體育行業,還是指體育需求,還有待研究。

4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對策

4.1需要研究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產業發展相關理論體系

三次產業結構劃分的初衷是為了發展經濟、發展產業和發展包括體育在內的其它事業。如果影響了經濟、產業和事業的發展,這種劃分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我國體育產業屬于勞務性服務的第三產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將隨之發生變化,所以在研究我國體育產業的相關理論時應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現實性與歷史性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需要相協調的思維方法,從符合我國的國情需要出發。

4.2需要明確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從目前狀況來看,我國體育產業化水平不高,其規模、結構和層次都沒有達到一個完美成熟的產業部門的水平,體育的經濟功能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有賴于體育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培育市場就應該從影響市場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來做文章,只有這樣,才能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育資源,提高體育事業為社會服務的整體效能。現階段我國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眾的閑暇時間增多,對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將會愈來愈多。在這種情況下,不失時機地把一些群眾基礎好、易于形成市場需求的體育產品推向市場,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由之路。體育不應該只是消耗國家資源的部門,集刻苦、拼搏、藝術健身與振奮民族精神于一體的體育產業,應該成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在體育產業起步階段,應形成“放水養魚”的市場氛圍。但開發、培育體育市場,并不等于放松對體育市場的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經濟行為都應當在法律的軌道上運行。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培育體育市場與管理體育市場并舉的方針,邊培育邊管理,在培育中加強管理,在管理中積極培育。隨著體育產業的開發和體育市場的逐步形成,對體育產業政策和市場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針對目前的狀況,筆者認為可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政策性支持。國家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對體育部門有所傾斜,給予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勵體育生產經營部門的發展。②大力推行運動項目的行業協會制和俱樂部制,建立社會化的群體體育組織網絡,形成全方位的社會共辦體育的格局。③投資體制方面,應該變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為體育部門的自身創收、社會集資并舉,同時注意引進外資,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制。④要積極培育和完善體育市場,逐步建立體育商品勞務和信息市場,形成全方位市場體系。⑤要加強體育經濟理論研究,培養一批既懂體育又懂經營管理的體育產業人才,滿足體育產業經營不斷發展的需要。⑥加快體育的職業化進程,這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經之路。一是組織者必須是企事業單位如俱樂部等,二是運動員是商品,即運動員可以向其他實戰要素一樣自由流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提高體育部門的經營效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太高,不可能對所有的項目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辦法是找準突破口,由點及面,通過培育若干個有影響的體育項目的市場,刺激對體育的需求,進而擴大到其他項目,形成體育的產業化格局。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從事體育運動,關心體育事業,體育一定會成為新世紀我國重要的產業部門。

參考文獻

1鮑明曉.對我國體育產業熱點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學,1999(7)

2張巖.體育產業辨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5(2)

3韓丹.“產業”與“體育產業”辨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3(2)

4鮑明曉.體育產業基本理論問題研究[J].體育科研,2005(4)

5楊年松.論體育產業之界定[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1)

6叢湖平.體育產業若干界說的辨析及相關問題的討論[J].中國體育科技,2001(12)

7陳少宇等.再議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3)

8趙芳.對我國體育產業立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畢業論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