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時代新傳播策略分析

時間:2022-01-22 03:43:46

導語:新經濟時代新傳播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經濟時代新傳播策略分析

一、更加充分地挖掘新聞價值

1.注重新聞開掘。新經濟亮點紛呈,許多報道題材內容本身所具有的新政策、新發現、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對于受眾而言具有很強的新鮮性,因此,是時候讓經濟報道從純粹的工作視角,回歸到新聞視角的時候了。比如,寧波電視臺獲2016年度中國新聞獎電視消息一等獎作品《中國筆王貝發小筆尖大制造杭州G20元首筆撬動高端市場》,報道了貝發集團生產的“中國好筆”,每支零售價在628元,據貝發集團總裁、中國制筆協會副理事長邱智銘透露,這樣的一支“中國好筆”,“它的難度相當于跟制造一架大飛機是一樣的,有價值的筆,一支產品的利潤可以頂得上一臺空調,而便宜的產品一支只能掙幾厘錢。”像這樣的新技術制造,題材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新聞價值。2.加強數據解讀。經濟報道必然涉及經濟數據,而以往的電視經濟報道,往往數據堆砌而不注重解讀,觀眾看了深感厭倦。而借助數據可視化的呈現,視頻經濟報道的新傳播策略就要破解受眾接受的“梗阻”,挖掘數據中的新聞點。寧波電視臺2016年度獲浙江省電視消息一等獎的作品《雅戈爾奔回主業投資百億再造千家實體店》,以可視化的數據對比表格形式,結合解說詞呈現:“以過去兩年為例:2014年房地產收入107億元,品牌服裝收入41.3億元,利潤分別為30.9億元和28.4億元。2015年,房地產收入94.8億元,品牌服裝收入42.3億元,不及前者的一半,但27.5億元的利潤卻超過房地產26.9億元的利潤。”——非常直觀的數據解讀和對比,讓觀眾充分理解并接受了“這種變化的趨勢,讓李如成決心回歸自己最擅長的主業”的根本性原因。3.講好人物故事。以往的電視經濟報道之所以不好看,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只見機器運轉。不見人物形象,即使有人物的采訪,也只是記者主題表述的載體,缺乏鮮活的人物形象。而電視經濟報道讓新媒體平臺上的受眾能夠愛看,就必須要開掘經濟報道題材中的人物故事,讓枯燥的經濟報道,融入人物故事的溫情。2017年8月,浙江衛視《浙江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柯橋紡織印染業突圍啟示錄》,第一篇報道題為《一個做了七年的艱難抉擇》,一開頭就為大家講述了一位老金的故事,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的推送打頭的“核心提示”就寫道:“大家還記得《我的前半生》中的老金嗎?他最愁的是到底怎樣才能追上羅子君!而在浙江紹興也有一位老金,最讓他犯難的是:自家的紡織廠到底該不該搬?這一愁,就愁了七年!”原來,浙江柏盛集團董事長金柏林,在2010年柯橋印染產業第一次集聚升級工作座談會,就簽下了搬遷的意向,但面對巨大的投入和停產失去客戶的風險,還是沒有邁出這艱難的第一步。在猶豫了七年之后,3.5平方公里的“藍印時尚小鎮”——集聚區里企業的新氣象讓老金改變了想法,下定了搬遷的決心。鮮活的人物故事,很好地說明了柯橋紡織印染業轉型路上的陣痛和蝶變。

二、更加注重于視覺形象展示

1.轉變報道視角。暢捷通總裁楊雨春認為,新經濟時代,要讓80、90后等年輕一代新的消費意識和訴求引領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而同樣,傳統電視經濟報道轉型新媒體平臺投放的視頻經濟新聞,同樣需要考慮年輕一代的新聞產品消費意識和訴求,經濟報道的工作性視角必須要轉換。而一些優秀的經濟報道作品中,這樣的轉換也有著十分成功的實踐。如嘉興電視臺獲得2013年度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獎一等獎的系列報道《尋找隱形冠軍》,就以雖不顯山露水卻在行業內名聲響亮的一批“隱形冠軍”企業為報道對象,從小區門衛室的快遞包裹、手機大賣場里的各色手機說起,報道了浙江茉織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和聞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印刷、手機制造等領域內的佼佼者和排頭兵。本來傳統的企業經濟報道,經過生活化場景的導入,讓受眾有了更強的共鳴,也有了收看和了解的興趣。2.注重細節展示。細節是最具有感染力的,一個好的細節展示,會讓觀眾終身難忘。寧波臺的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中國筆王貝發小筆尖大制造杭州G20元首筆撬動高端市場》中,就十分注重細節的挖掘和呈現。說制約中國制筆業走向高端化的最關鍵技術就是筆頭和墨水。圓珠筆關鍵的筆頭部位——他們叫做“碗口”,也就是球珠體,它的尺寸精度要達到2個μ——相當于頭發絲的三十分之一,為了攻克筆頭難關貝發集團和和太原鋼鐵廠一起協同成功研發“超級易切削不銹鋼材料”,一舉打破打破日本對這一關鍵材料的壟斷。而針對讓墨水不漏油的技術,貝發集團經過5年的努力,上萬次的實驗,從油墨所需的約20種原料中,研制了屬于自己的高端筆所需油墨,觸變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就是不書寫時快速粘稠,書寫時流暢,且耐高溫,有效克服了圓珠筆書寫不連貫或漏油現象。細致的解說詞配合,結合畫面的展示和采訪說明,讓這一報道充滿了細節的力量。3.加強新技術應用。新媒體環境下,視頻拍攝和制作的新技術同樣層出不窮。三維可視化、延時拍攝、無人機航拍以及新的剪輯技術的應用,讓視頻傳播更加地直觀和好看。近年來,浙江衛視就在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上狠下功夫,《浙江新聞聯播》《新聞深一度》等新聞欄目在涉及經濟報道的題材上,綜合運用新技術手段,在新媒體平臺上同樣收獲了較好的點擊量和好評度。2017年8月,《新聞深一度》就以“數說半年報”的方式,以《一輛車讀懂8%的“含金量”》為標題,很好地解讀了“浙江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收增速居全國首位”的主題,出鏡記者的走動和轉場,結合三維可視化的制作,讓實景現場中的記者隨手“托”出一連串的數據,讓經濟數據有了直觀場景的結合,也讓枯燥的“半年報”經濟報告生動形象了起來。

三、更加重視團隊力量

傳統的電視經濟報道讓觀眾難以接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報道味”十足,即使加上了記者現場出鏡的體驗式展示,但報道總體仍然是枯燥乏味,“材料”氣息濃厚。而要讓傳統的電視經濟報道變身為視頻經濟新聞,除了在內容的新聞價值挖掘和形式的視覺形象創造上下功夫之外,更要著重于作為一個需要在網絡平臺上能夠吸引受眾主動點擊的視頻作品來進行打造,而這就需要從創新層面上,更加地重視團隊協作的力量建設。毋庸置疑,傳統的電視經濟報道,特別是一些市縣的電視經濟報道,能夠派出一位記者和一位攝像組成的兩人小組就已經是很重視了。而根據常規的報道思路,采訪、拍攝和寫稿制作,創新性的策劃無疑無疑是相當不足的。而著眼于經濟新聞“視頻”的創作,則首先要考慮到觀眾的興趣點在哪兒,觀眾喜歡看到什么,而不再是我有什么內容,我想給觀眾看什么內容。因此,在這里,視頻形態的策劃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和關鍵。同時,經濟報道的視頻作品化,更需要團隊協作。當下所謂的“全媒體記者”,即使再能干的個體,最多也只會在后期上上字幕,既能拍、又會寫,還會很多制作新技術的全才即使有也只會是鳳毛麟角,因此,傳統電視經濟報道,轉變為更加適應于新媒體平臺傳播的視頻經濟新聞,必須建設分工細致、術業有專攻的采編制作團隊,讓優秀的文字記者挖掘好新聞價值,讓優秀的攝像記者拍攝好場景和細節,而讓專業的制作技術人員打磨出讓有眼睛為之一亮的可視化精彩片段,然后讓各種媒體平臺的優秀編輯,以更加充分的本媒思維方式刊播和推送出去,成就真正有效的經濟新聞傳播。

作者:毛志勇 單位:椒江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