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范文
時間:2023-11-22 17:56: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本文沿用以往的文獻,將當前的企業經濟背景劃分為工業經濟時代和新經濟時代,并提出了新經濟時代的四個主要特征:信息化、知識化、網絡化和全球化。本文又分別對這四個特征進行描述,并分析研究了四個特征對企業戰略的影響。最后,概括分析了新經濟時代企業戰略管理的特征和發展趨勢。
明茨伯格將戰略管理劃分為十大流派,然后再將這十大流派匯總形成一個完整的戰略概念,這其實是用靜止的觀點來認識戰略,因為“戰略的本質是人們對企業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各個流派產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戰略管理思想本身,也不在于研究者所采取的視角,而在于不同歷史時期企業環境的變化”(周三多,2002。)不同的時代背景,戰略管理的思想和范式都會發生變化,以適應不同的外部環境,對于戰略管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從戰略發展的縱向、動態的角度出發,才能把握住戰略管理的本質和發展趨勢。
進行戰略管理,就首先要對戰略管理的時代背景,“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戰略管理的背景,是因為戰略管理本質上是企業與變化著的背景與環境不斷對話的過程。背景不同,戰略管理的觀念、理論、范式及其應用都將隨之改變。”(周三多,2002)當今的時代背景與以往的時代背景,有著較大的不同。為區別于工業經濟時代,當今朝代更多地被描述為“信息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新經濟時代”等,無論使用哪個概念,都說明當今的經濟背景已經明顯的區別于以往的工業經濟時代,為便于區別于工業經濟時代凸現時代的變遷特征,在本文中將采用“新經濟時代”這一概念。
新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
新經濟時代背景出現了四個重大的特征,被稱為“四化”,也即信息化、知識化網絡化、全球化(李維安,2003)。
信息化。信息化是推動經濟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向新經濟時代轉移的最直接的因素。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改變了社會生產方式的時空結構,降低了交流溝通成本,企業的組織和工作方式也由此發生了改變。
知識化。知識化是新經濟時代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知識對價值創造的貢獻比例日趨增長。在工業經濟時代,以自然資源和資本為主要生產要素的價值創造方式,也逐漸被新經濟時代以知識為主要生產要素的新價值創造方式所代替。知識逐漸成為企業所擁有的真正的異質資源,這種資源不能通過外部市場進行交易購買,不易被轉移和模仿,因此成為維持企業保持長久競爭優勢的主要依賴因素。
網絡化。這里指的網絡化,要明顯區別于從技術層面所指的互聯網的狹義網絡化。從組織層面理解,主要是指組織結構和組織行為的網絡化。為適應外部快速變化的競爭環境,滿足消費者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網絡組織型的企業將逐步取代以往企業科層式的組織結構,網絡組織也將打破以往市場、企業的二元資源配置方式,而成為介于市場和科層組織企業之間的一種新型資源配置體系。同時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整個社會各個組織間將形成更加緊密的網絡,企業網絡組織只是嵌入在這個網絡組織內的一個“子群”。
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已成為新經濟時代的一個社會現實。社會經濟活動、生產要素、最終產品和服務,已經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經濟全球化,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更加高效與合理的配置。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市場已經沒有國內外之分,企業的競爭對手來自全球各地,因此企業戰略制定一開始就要從參與全球競爭的角度出發。
新經濟特征對企業戰略的影響
(一)信息化對企業戰略的影響邁克爾·波特在《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形成競爭優勢》中認為,信息技術主要在三個方面改變了企業的競爭內容和競爭方式。首先,信息技術改變了企業的價值鏈信息技術出現在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改變了價值活動的執行方式與活動之間聯結點的本質。它同時影響了競爭范圍,并重新塑造產品符合客戶需求的方式。第二,信息技術改變了產業結構。筆者從“五種競爭力”的角度,定義產業結構。信息技術可以通過改變這五種競爭力,而改變整個產業結構。第三,信息技術改變了產品與業務范圍。大多數產品都兼具實體和信息兩項要素。傳統上,產品的實體要素比信息要素更重要,然而在新經濟環境下,信息技術可以在提品的同時,也提供更多信息。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只供
應信息而沒有實體產品逐漸變得可能。許多產品也在一般功能之下增加了信息處理的功能。沿用邁克爾·波特競爭景框的概念,國內學者(陳立敏,譚力文,2003)從信息技術對企業競爭景框的影響角度分析認為,信息技術從四個方面改變企業的競爭景框:細分景框縮小,從大規模生產到敏捷制造;地理景框擴大,從區域化到全球化;產業景框縮小,從多元化到專業化;縱向景框縮小,從縱向整合外包聯盟。
(二)知識化對企業戰略的影響
知識化是指那些難以編碼的知識在價值創造活動中核心地位的凸現(周三多,周建,2002)。由于知識要素在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所占的貢獻比例越來越大,與傳統的生產要素相比,知識要素已經成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因此,如何在企業內部進行知識資源的開發、轉化、運用,將成為未來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知識管理也將成為制定企業戰略的主要內容。這將導致未來組織結構的重大變化。首先,對于企業內部組織而言,企業的管理重心將下移,企業不僅要實現組織扁平化,而且要求組織內部的各組織單元成為具備更大自主決策權的具有半自律或半組織功能的企業微觀單位,企業內部根據能力要素的分工更細,同時組織單元間的聯絡更強,這其實也是企業組織的內部網絡化的一種表現。第二,對于企業外部環境而言,為了獲取更多的外部資源,要求企業通過股權安排或者契約安排與外部企業建立更多的合作關系,這其實也是企業的外部網絡化過程。通過將企業的內部網絡嵌入到更大的外部網絡環境中,為企業的知識產生、轉移、轉化、利用等塑造更好的戰略環境。
(三)網絡化對企業戰略的影響
互賴關系是網絡化合作的常態且居于主導地位,正是這種互賴關系使合作各方的經濟行為具有明顯的路徑依賴特征。由此可以認為,網絡組織的性質派生出網絡組織戰略,即“外緊內松”、“厚內薄外”的鎖定戰略,其特點是對內的吸引力與對外的排斥力并存,表現為成員的準入原則。網絡協同效應將成為節點企業之間進行互動合作的基本驅動力量,各個節點企業將憑借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能力而參與到網絡組織的分工體系當中。未來的企業不再是獨立企業問的單打獨斗,而是企業大聯合體之間的群體競爭,未來市場份額的分割將在企業聯合體之間定格,網絡組織將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
在網絡經濟時代的“核心一節點”新組織結構中,企業都必須采取更加專業化的戰略,才能充當好“部件”的角色,成為企業網絡中一個不可替代的節點,從而在網絡經濟時代生存和競爭。網絡經濟時代的新型競爭戰略的特點是專業化、全球化和聯盟化,他們之間是緊密相關、環環相扣的,新型競爭戰略的特征框架可以用圖1表示。
(四)全球化對企業戰略的影響
根據南京大學周三多教授對經濟全球化內含劃分,經濟全球化對于企業而言從四個層面產生了影響:第一,是企業需求的全球化。在全球信息化的支持下,消費者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搜尋和消費自己喜愛的產品,因此出現了跨國界的全球消費需求。第二,競爭的全球化。由于需求的全球化,導致了企業的跨國界經營,進而導致了競爭范圍的全球化。第三,供應的全球化。企業的需求全球化和競爭全球化,要求企業從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獲取,以滿足全球需求和競爭的需要。第四,戰略全球化。需求全球化、競爭全球化和供應全球化,直接推動了企業戰略的全球化。與戰略全球化相適應,要求企業必須通過全球性的企業邊界擴張,從組織能力支持企業的戰略全球化,以達到對企業內部資源全球配置的優化狀態。在戰略全球化的框架下,企業內部要建立和保持三種依存關系,來支持和保障全球化戰略的執行。這三種關系分別是:規模的相互依存、企業的運行相互依存和企業的知識相互依存。
新經濟時代企業戰略的發展趨勢
篇2
“黃金系千,不如一賢”,可見人才對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對人才的渴求及培養反映并關系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經濟時代,對人才渴求尤為急迫。從一定意義上講,新經濟就是人才經濟,新經濟時代就是創造性人才表演的舞臺。在新經濟時代的特殊背景下,創新成為未來管理的主旋律,而自身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成為管理創新的主題,人力資源管理對新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有著極期重要的意義。
一、新經濟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所謂的新經濟,指的是已經存在數年的兩種廣泛趨勢:第一種是商業的全球化;第二種是信息技術革命。
新經濟的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講,新經濟是指信息經濟、網絡經濟、數字化經濟、新經濟、生物經濟、風險經濟等等。狹義上講,新經濟是指美國于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在技術進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現的一種相對于傳統經濟的新的經濟形態,它與傳統經濟的本質區別就是在實現低通漲和低失業率較長期并存的情況下的經濟持續增長。
新經濟與其它經濟形式相比,他主要有以下六個特征:
一是新經濟對知識的需求性強。二是新經濟有一定的創新性;三是新經濟是全球化的經濟;四是新經濟是網絡化的經濟;五是新經濟是科技化的經濟;六是新經濟是持續化的經濟。
二、新經濟時代所需人才的類型及素質
1、合作型人才。 在新經濟時代,許多項目只有通過合作的方式才能實現共贏,信息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合作的組織,企業是鏈狀供應,銀行是網狀服務,信息是網上共享,創新是網點協作,因此,新經濟社會是一個人際關系高度社會化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需要更緊密的聯系和協作,需要借助集體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取得事業的成功。也就是說,在新經濟環境中,要從事科研、發明、創造,或從事生產與經營,靠一個人的力量難以完成。競爭是工業社會的價值觀,而新經濟時代的價值觀是合作。因此,合作型人才是新經濟時代企業所需的人才。
2、創新型人才。 創新是新經濟時代的主題,新經濟是創新化的經濟,創新化經濟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型的人才。第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電腦將取代一些機械性腦力勞動。計算機的應用,不再要求我們有強的記憶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綜合的研究、判斷、邏輯推理能力,高度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其次,新經濟時代,產品的知識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識產品。知識產品的生產,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不是設備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識的能力,特別是人的創造能力。
3、個性化人才。 個性化人才是創新過程的一種表現形式,任何一個創新計劃都體現出個性化的思想。在工業社會,生產是標準化、大規模生產,而在新經濟社會,生產是非標準化,甚至可能是單件生產。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誰能設計出個性化的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需要的產品,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新經濟亦為個性化經濟,他需要個性化的人才。所謂個性化人才,就是讓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適合學什么,就讓其學什么,適合干什么,就讓其干什么。有哪一方面的興趣與特長,就讓其在哪一方面發展。人才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的需求相復合,必須與所在組織的需求相吻合,這是個性化發展的基本前提。
4、復合型人才。 復合型人才指多種專業能力的復合,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復合,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復合。新經濟時代很多創造活動是跨領域的,這種創造不可能依靠某種單一知識和單一技能來實現,它必須借助多種知識、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來完成。社會越發展,創造的復雜程度越高,高度復雜的創造需要高度發展的能力系統,也就是對知識面的要求越來越寬。在新經濟社會就是應付許多日常工作也離不開綜合能力。曾有學者闡述“單一能力時代已經結束了,只有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才能在現代競爭中獲勝”。所以,復合型人才是新經濟時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同時也是企業的稀缺資源,企業要努力的培養這種資源。
三、新經濟時代與人力資源管理
1、營造創新文化。 在新經濟時代,創新和時尚已經成為這個時期的主題,企業的發展需要這種創新的理念來驅動。 企業應致力于創造一個激勵型的、充滿創新氣氛的開放環境,以利于發明、創造和企業未來的技術研究與展望;提倡挑戰性思維。挑戰性思維鼓勵廣大員工對現實狀態提出質疑,不斷思考和創新,企業為此可能承擔一定風險,但企業這種文化氛圍和對待風險與失誤的態度會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增強員工的競爭能力,并會以此吸引大批優秀人才;設立共同的目標。自身應設立可以激起人們奮斗精神、愿為事業共同努力的目標,包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等,在這樣的創新環境下,新經濟的發展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2、實行柔性管理。 在新經濟時代,知識型員工是自身發展的關鍵,真正才華橫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滿個性而難以駕馭的,這就要求人力資源管理必須主動拋棄傳統的管理方式,運用組織的共同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動的心靈進行柔性管理,給員工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和氣氛,給他們更多的授權,讓他們成為工作的主人,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從而激發員工的創造欲,使潛能和天賦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在管理過程中,始終將人放在核心的位置,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以便充分調動所有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自身獲得最大的效益。在新經濟時代的人才。人才是自身的最重要的資源,是主宰自身命運的主人,自身將員工作為自身最重要的資源,信任員工、尊重員工、依靠員工,把自身員工放在管理的主置,圍繞著充分利用和開發人力資源而開展管理活動,激發人的活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實現人的全面和自在的發展,使自身的目標和員工的發展目標達到一致。人的全面和自在的發展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更是自身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篇3
論文摘要:本文探討了新經濟時代市場營銷的若干新變化,提出了新經濟時代市場營銷觀念創新的幾個方面,以及新經濟時代產品創新策略、價格創新策略。銷售渠道創新策略和促銷創新策略。
在21世紀到來之際,世界經濟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代—這就是新經濟時代。新經濟的興起和發展,將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人類的生存和思維方式,都會帶來深刻的影響.與此同時,對企業的市場營銷觀念、營銷組合、營銷管理方式都會帶來巨大的深刻變化.
一、新經濟時代市場營銷的新變化
新經濟時代。消費者藉求和購買心理、的買方式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必然導致企業營銷的全方位的變革,這是由新經濟的基本特點所決定的。
—新經濟特點之一是知識經濟.在新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主要依賴于知識與信息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當顧客消費觀念、信息和技術成為產品組成部分時,產品和服務的知識內涵就顯著增多了。此時,要適應這一變化,企業要從傳統的市場營銷轉變為知識營銷。
—新經濟特點之二是創新經濟創新是新經濟興起和發展的驅動力和基礎。因此‘創新也將成為企業應對新經濟營銷的靈魂,這就需要進行營銷觀念創新.營銷組合策路創新.營銷管理的模式創新.等等。
—新經濟特點之三是數字信息經濟,在新經濟中.大量信息是以數字形式存在,以光速壓縮傳送,遠比由模擬信息組成的信號的質量好得多。當信息通過數字網絡變成數字化和通訊時,人們就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進行溝通交流。此時的市場營梢就可采用數字化曹理,以電子商務渠道為消贊者提供便捷的購物服務。
—新經濟的特點之四是網絡經濟.在新經濟時代·網絡技術不斷進步,從而帶動了網絡經濟的迅猛發展,網絡體系成為新經濟的堅實墓礎。國際互聯網的建立和企業內部網的構筑,使得企業通過數字化的電腦網絡與供應商、商、顧客及貿易伙伴進行溝通交往.使營銷各種新的機會到來.在新經濟時代,網絡曹梢將是營梢的主要方式.
二、斷經濟時代市蕩營梢現含創斷
新經濟需要新思維,新觀念,在新經濟時代,信息技術革命和網絡化使市場營銷方式發生了質的改變,營銷渠道距離消失,打破了傳統的營銷方式。因此,需要用新的視角去觀察、理解市場營銷各環節,這就需要營銷觀念的創新,建立新的營銷觀念。
1,知識營梢觀念。在新經濟時代。知識資本將成為生產財,和致,的手段。企業的昔梢活動就以知識教育為主,傳指產品的知識,催化消費者產生新的消費鉆求.使其主動的買產品或服務。樹立知識營梢現念,暈以創新產品為對象,以知識促鎮,知識服務為手段,激勵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同感,培育新市場,創造新需求.
2.創造消贊者滿憊價值的觀念。在新經濟時代,為顧客“創造價值”是企業競爭的優勢之本。企業從為顧客提品,滿足需求,進而到“創造價值”,使顧客滿憊.是營銷觀念的極大深化。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公克曾指出:用戶考慮他需要什么.他認為什么有價值.,這才是有決定意義的.這決定看一個企業干什么,它生產什么,它是否能興旺所謂滿足頤客的需求,就是要為顧客提供最大、級多、最好的價值.也就是說提供有更多的實際用處,更好的使用功能、更便利的服務.使顧客真正感受到滿足,滿憊:
3.綠色營銷觀念。新經濟其實質就是人們追求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經濟.在新經濟時代.由于產品需求多樣化和消費升級以及全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再加上綠色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大大催化了企業綠色營梢的形成,此時.企業應以綠色需求為導向,在市場營銷活動中,考慮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結合起來,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努力開發綠色產品,積極拓寬營銷新領域、把企業營銷帶人一個嶄新的綠色新境界。
4.網絡營銷觀念,互聯網新媒體的出現,獲得和累積知識的水平、自由選擇和購買商品與服務的能力、獲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對商業信息和行為作出反應的能力都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國際互聯網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將之視為企業獲得未來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據美國國際電信聯盟和國際數據公司統什,全球互聯網上的交易額1999年為71g億笑元.預計2000年將突破223a億關元,到zoia年網絡貿易額將占全球貿易總額的42 %因此.在新經濟時代,企業應以互聯網絡、電腦通信和數字交換式電信等為媒體,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實施企業創意和目標,完成產品定價、促銷、分銷等過程的全新營銷活動.
三、新經濟時代市場營銷組合的創斷
在新經濟時代。一些傳統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已不適應新的發展形勢,企業必須在新的營銷觀念指導下進行創。1產品創新策略。在新經濟時代,企業生產產品是以大量消耗知識為主要特征的,誰能積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地創造知識,誰就將獲得財,。因此企業就應不遺余力地加大科技投人,爭奪優秀人才,積極開發新產品,進行產品創新。產品可分為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對有形產品如綠色科技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作為產品的新序列。在組織生產時。因需求的差異化可實行“多品種,小批量”的彈性生產。對無形產品,如各種創意、策劃、咨詢服務等這類知識型的產品,可以構建網絡虛擬企業來生產‘網絡虛擬企業就是利用數據存儲工其。通過傳感器,互聯網上的信息收集及對其他信息資源數據流的采集。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開發為顧客的決策、優化管理提供支持。特別指出的是服務競爭在新經濟時代。將成為產品競爭的重要內容。我國汽車行業已經把服務作為競爭的重要手段。如天津汽車工業公司提出了“金牌服務工程”;一汽承諾凡購買紅旗轎車。一律享受兩年4萬公里免費保養待遇,服務站定期為用戶提供電話跟蹤。上門走訪服務等等。
2,價格創新策略.在新經濟時代,“看不見的手”—價值規律仍在發揮作用。因此,供求關系決定價格,這是不可改變的經濟規律、在買方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要想達到供求平衡。符合經擠規律的辦法主要有兩個、一是降低價格,刺激要求,便需求量增大至供應量;二是降低產品產量,在保持原價格的情況下,使供應量減少至需求壇.在新經濟時代,由于產品的知識、技術含盆高和產品競爭越來越成為一種時間的競爭.決定價格高低的不再是產品的成本,而是產品的創新性和價格決策的靈活性。所以,新價格策略應該是:①采取靈活定價;②以消費者能接受的市場價格定價:③努力降低顧客成本。提高顧客收益,使顧客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總利益定價.
篇4
論文關鍵詞:新經濟 營銷 發展趨勢
進入21世紀,一個嶄新的經濟運行模式開始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以網絡、信息、知識和高新技術為主要特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的新經濟迅速發展。
所謂新經濟,主要是以美國經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為基礎所產生的概念,即那種持續高增長、低通脹、科技進步快、經濟效率高、全球配置資源的一種經濟狀態。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1)經濟穩步、溫和、適當地增長。(2)高科技與技術創新加速推動了經濟發展。(3)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傳統產業結構及服務業面臨著徹底的改造。(4)競爭日趨全球化。(5)與傳統經濟相比。新經濟呈非線性增長趨勢。
新經濟是一個嶄新的經濟形態。它必將在新世紀中發揮著獨特的重大作用。新經濟是一種召喚,它呼喚每個民族擴大視野。銳意進取。
在新經濟時代,每個企業如何抓住機遇,創新發展呢?關鍵在于對新經濟時代營銷的發展趨勢的認識,以下談談自己的認識體會。
趨勢一:創新是新經濟時代營銷的核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企業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經濟的核心。全球性信息網絡的形成,使得技術擴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產品和工藝在技術上的趨同化。企業間競爭實力,就體現在創新能力上。惟有大力創新,不斷推出新技術和新產品方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與此同時,技術貿易壁壘也必然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而日趨強化。在這種形勢下,開發自己的技術,提高本企業的創新能力,就成了新經濟時代的基本要求。
(1)產品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和成長的基礎
在新經濟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可持續的,企業的持續發展是企業的最高目標。產品創新與企業持續發展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可以說產品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這是因為,產品創新在促進企業自我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極大作用。多數企業都重視開發新產品,力圖向市場投入更多的新產品,擴大本企業的產品市場份額。某類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可以使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特別是新開發的產品,一般技術含量高,多為高附加值產品。這種新產品投入市場,必然使企業獲得高收入,這對企業的成長無疑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2)產品創新可以維護企業的競爭地位。
一般說來,產品競爭雙方都力圖通過新產品開發去取得某一特定市場的主導或支配地位。例如,當加拿大的米勒公司推出了LITE啤酒獲得成功后,幾乎所有的啤酒公司都相繼投入了自己的類似產品,參加市場競爭在幾個月之內類似LITE的新產品有40多個,但由于米勒公司不斷創新產品,結果其他公司都無法取代米勒公司在這一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3)產品創新是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基本手段
當企業發現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或者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預示著企業的現有產品正出現衰退的可能,則必須采取產品創新的方法開發出新產品為企業尋找新的機會。以北美為例,當企業發現城市居居民對酒類的偏好發生改變。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喜歡飲烈性酒時,便爭先開發出品類繁多的低度飲料新產品。另外,近些年,在工業市場上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人們對環境污染的愈加重視,現在很多廠家都把新產品的開發方向放到了高效、低耗、無污染的綠色產品的開發上。由于產品創新適應了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因此,也使企業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趨勢二:新經濟的營銷是體驗營銷
在新經濟時代,企業更重視顧客的體驗、感覺。企業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將感官、情感、思考、聯想、行動五個點作為一種設計思考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地區特性及終端銷售環境,展現不同的體驗需求。廣告做到哪里就說哪里的話,把消費者見物所思、見景生情完全控制在手中,但品牌的整體理念、定位、系統都必須講究一致性,這樣品牌資產才不至于丟失殆盡和受損。如西式的速食龍頭麥當勞,為充分掌握時代趨勢,近日在國內大玩“體驗營銷”,特別是近日在廣州地鐵上推出的新廣告,充分將感官的體驗呈現而出,以至讓人耳目一新。麥當勞在跨入21世紀,就力推“歡樂歡笑每一刻”的品牌形象,一改過去的“歡樂美味,在麥當勞”,“百分之百顧客滿意”,以及后來使用的“麥當勞都是為你”等口號,并以“完全用餐經驗”重新定位,期望征服顧客的心,在不同的時段,針對不同的顧客群,提供“對口”服務,從而創造一種互動的歡樂氣氛,讓顧客覺得好玩、有情趣,用體驗來達到顧客滿意,進而增加顧客重復購買,這也是造成國內外許多小朋友對它情有獨鐘、忠誠度極高的原因所致。
這次麥當勞推出的廣告,在體驗營銷上玩得更是精彩紛呈,可以說將體驗式營銷發揮到了極致。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麥當勞近日推出的這一系列的平面廣告:
第一則:在地鐵的車門旁,一左一右有兩幅廣告一模一樣,都是一個大的漢堡包,1:3語化的廣告語很特別——“張口閉口都是麥當勞”,整張廣告簡潔明朗,一目了然,賣點很是突出,讓人不由不去聯想。伴隨著地鐵門的一開一合,就會讓人想到嘴巴一張一合的用餐情景。 第二則:在地鐵車里的進口處位置,也有一則廣告,廣告語也很特別——“想吃只需多走幾步”,似乎人人在車內走都是想吃麥當勞。試想,車門一開,誰不往里走呢?
第三則:在地鐵車內的對門位置,一包薯條放在廣告的一側,仍是配以醒目的廣告語——“站臺人多不要緊,薯條越多越開心!,,沒錯,就連我們在車上擠來擠去,這種滋味,它都知道!,.
第四則:還有一幅貼在車窗上的廣告——“越看它越像麥辣雞翅?一定是你餓了!”,畫面上有一塊麥辣雞翅烤得黃亮亮的,很是誘人。看看,這則體驗廣告替我們把體驗都說出來了,絕!
第五則:在地鐵座位的上方,原先有一塊各站點的指示牌,也被取代成麥當勞的指示牌了,廣告語——“站站都想吃”,每一個“站臺”都是麥當勞在中國推出的產品.逐個相繼標出,并用連線串起,“巨無霸、薯條、麥辣雞翅、麥樂雞、麥香豬柳、板燒雞腿、圓筒冰淇淋、新地、麥辣雞腿漢堡、漢堡包、開心樂園餐”。……
麥當勞一改以往的傳播手法,這些在地鐵里的廣告,放到哪里,就說哪的話,讓消費者感受、留下印象,以至產生強烈共鳴。
體驗營銷是21世紀營銷最有力的秘密戰斗武器,它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最有力,誰能牢牢地把握,淮就會討得消費者的歡心。這種體驗式營銷的實施,可以讓品牌更有競爭力!
趨勢三:高科技產品大行其道
高科技是新經濟時代營銷的基礎,新技術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經濟,使新經濟成級數增長。在新經濟社會中,隨著高科技產業化速度的加快,它對新經濟的量增效應將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呈放射網絡狀的態勢全面展開。新經濟是一種信息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經濟,是未來主宰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朝陽經濟”。隨著高科技因素在經濟形態中的含量不斷提高,經濟形態必然會飛躍到以知識技術、智力為主要資源的新經濟形態。
電腦、互聯網、激光、生物工程、衛星通信等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不僅改變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還改變了傳統的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和原則。全球知名企業咨詢專家科克·泰森在他所著的《世紀企業制勝法則》中指出:在20世紀時,科技不斷發展,改變更是屢見不鮮,21世紀的改革步調,將呈現前所未有的速度,20世紀末的后20年,科技發展所帶來的進步,遠勝于過去200年的發展。21世紀末的發展,又相當于今日的10倍。可見,未來高科技營銷管理將是企業制定市場營銷戰略的重點。在產品策略的組合方面,高科技所占比重會越來越高。高科技產品在市場總體份額中逐漸超過傳統產品的市場比重,出現供應引發需求而不是需求決定供給的現狀,源于新產品的問世皆是基于高科技的不斷創新。在這一點上完全不同于傳統營銷強調的由調查研究市場需求之后而確定供給的模式。
產品日益高科技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速了產品壽命周期的縮短,同時,由于產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換代速度快以及科技發明層出不窮等原因,加之消費者對高科技產品認識不足和缺乏消費經驗,促成高科技市場營銷環境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營銷人員無法按照常規預測、把握該市場對新產品的需求特性和相關數據。這就是為什么近年高科技行業利潤高、風險也高的原由。
顯而易見,高科技營銷除了注重持續創新,建立專業分工協作體系抵御其風險性經營之外,圍繞高科技產品創建相應的服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服務體系不止是解決客戶對高科技產品缺乏了解和購買的后顧之憂,更為必要的是,21世紀的高科技產品競爭最終歸結為服務的較量。
總之,高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高附加值的產品能夠以高價銷售,能夠在滿足顧客的同時,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趨勢四:網絡世界,連接未來
21世紀人類迅速進入數字化生存時代,商業過程的高度自動化和網絡化將市場營銷中的分銷移植到了互聯網,實現真正的虛擬營銷。電子商務改變了工業時代傳統的、物化的分銷體制,企業必須為適應BtOB或BtOC的業務開展在網上建立全新的分銷模式。
數字化分銷渠道縮短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距離,節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經歷的諸多環節,消費者或用戶通過互聯網在電腦屏幕前直接操作鼠標就可完成購買行為。
在網上購物不僅可以節省時問,方便快捷,而且還省錢省力。互聯網對于傳統的市場營銷最具革命性的影響就在于此。據統計,1992年全球網上購物總值達50億美元,而到1998年已增長30倍,總額達1500億美元。
2003年6、7月間,浙江舉辦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次網上交易會“浙江省工業品網上交易會”,首次嘗試將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品交易會相融合。結果,網交會能量驚人,短短一個月吸引參展企業5千多家,參展產品涉及30多個行業2萬多種,頁面訪問量累計達2千多萬次,其中國外訪問量占14.6%。參展企業共協議成交14.2億元,當月實際成交量就達到4.57億元。
隨著競爭的激化和復雜、顧客需求的多樣化,很多企業已逐漸認識到要保持競爭優勢必須改變組織結構,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靠單干保持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了戰略聯盟的道路,營銷的重點從交易轉至關系,采用關系營銷戰略,進而又不斷地轉移到管理獨立組織問的戰略聯盟,企業從交易型營銷向網絡組織型營銷模式轉變,企業及其市場環境間的傳統外部界線變得日益模糊不清,企業不斷開發與供應商、分銷商、顧客的戰略營銷伙伴等網絡組織形式,通過網絡的開發,網絡成員都提供了一種其他成員缺乏的核心能力,網絡成員通過高度復雜的信息和決策支持系統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價值增值系統,為企業帶來優勢。
趨勢五:速度經營、快速致富
篇5
論文關鍵詞:新經濟 營銷 發展趨勢
進入21世紀,一個嶄新的經濟運行模式開始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以網絡、信息、知識和高新技術為主要特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的新經濟迅速發展。
所謂新經濟,主要是以美國經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為基礎所產生的概念,即那種持續高增長、低通脹、科技進步快、經濟效率高、全球配置資源的一種經濟狀態。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1)經濟穩步、溫和、適當地增長。(2)高科技與技術創新加速推動了經濟發展。(3)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傳統產業結構及服務業面臨著徹底的改造。(4)競爭日趨全球化。(5)與傳統經濟相比。新經濟呈非線性增長趨勢。
新經濟是一個嶄新的經濟形態。它必將在新世紀中發揮著獨特的重大作用。新經濟是一種召喚,它呼喚每個民族擴大視野。銳意進取。
在新經濟時代,每個企業如何抓住機遇,創新發展呢?關鍵在于對新經濟時代營銷的發展趨勢的認識,以下談談自己的認識體會。
趨勢一:創新是新經濟時代營銷的核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企業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經濟的核心。全球性信息網絡的形成,使得技術擴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產品和工藝在技術上的趨同化。企業間競爭實力,就體現在創新能力上。惟有大力創新,不斷推出新技術和新產品方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與此同時,技術貿易壁壘也必然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而日趨強化。在這種形勢下,開發自己的技術,提高本企業的創新能力,就成了新經濟時代的基本要求。
(1)產品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和成長的基礎
在新經濟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可持續的,企業的持續發展是企業的最高目標。產品創新與企業持續發展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可以說產品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這是因為,產品創新在促進企業自我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極大作用。多數企業都重視開發新產品,力圖向市場投入更多的新產品,擴大本企業的產品市場份額。某類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可以使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特別是新開發的產品,一般技術含量高,多為高附加值產品。這種新產品投入市場,必然使企業獲得高收入,這對企業的成長無疑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2)產品創新可以維護企業的競爭地位。
一般說來,產品競爭雙方都力圖通過新產品開發去取得某一特定市場的主導或支配地位。例如,當加拿大的米勒公司推出了LITE啤酒獲得成功后,幾乎所有的啤酒公司都相繼投入了自己的類似產品,參加市場競爭在幾個月之內類似LITE的新產品有40多個,但由于米勒公司不斷創新產品,結果其他公司都無法取代米勒公司在這一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3)產品創新是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基本手段
當企業發現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或者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預示著企業的現有產品正出現衰退的可能,則必須采取產品創新的方法開發出新產品為企業尋找新的機會。以北美為例,當企業發現城市居居民對酒類的偏好發生改變。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喜歡飲烈性酒時,便爭先開發出品類繁多的低度飲料新產品。另外,近些年,在工業市場上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人們對環境污染的愈加重視,現在很多廠家都把新產品的開發方向放到了高效、低耗、無污染的綠色產品的開發上。由于產品創新適應了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因此,也使企業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趨勢二:新經濟的營銷是體驗營銷
在新經濟時代,企業更重視顧客的體驗、感覺。企業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將感官、情感、思考、聯想、行動五個點作為一種設計思考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地區特性及終端銷售環境,展現不同的體驗需求。廣告做到哪里就說哪里的話,把消費者見物所思、見景生情完全控制在手中,但品牌的整體理念、定位、系統都必須講究一致性,這樣品牌資產才不至于丟失殆盡和受損。如西式的速食龍頭麥當勞,為充分掌握時代趨勢,近日在國內大玩“體驗營銷”,特別是近日在廣州地鐵上推出的新廣告,充分將感官的體驗呈現而出,以至讓人耳目一新。麥當勞在跨入21世紀,就力推“歡樂歡笑每一刻”的品牌形象,一改過去的“歡樂美味,在麥當勞”,“百分之百顧客滿意”,以及后來使用的“麥當勞都是為你”等口號,并以“完全用餐經驗”重新定位,期望征服顧客的心,在不同的時段,針對不同的顧客群,提供“對口”服務,從而創造一種互動的歡樂氣氛,讓顧客覺得好玩、有情趣,用體驗來達到顧客滿意,進而增加顧客重復購買,這也是造成國內外許多小朋友對它情有獨鐘、忠誠度極高的原因所致。
這次麥當勞推出的廣告,在體驗營銷上玩得更是精彩紛呈,可以說將體驗式營銷發揮到了極致。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麥當勞近日推出的這一系列的平面廣告:
第一則:在地鐵的車門旁,一左一右有兩幅廣告一模一樣,都是一個大的漢堡包,1:3語化的廣告語很特別——“張口閉口都是麥當勞”,整張廣告簡潔明朗,一目了然,賣點很是突出,讓人不由不去聯想。伴隨著地鐵門的一開一合,就會讓人想到嘴巴一張一合的用餐情景。
第二則:在地鐵車里的進口處位置,也有一則廣告,廣告語也很特別——“想吃只需多走幾步”,似乎人人在車內走都是想吃麥當勞。試想,車門一開,誰不往里走呢?
第三則:在地鐵車內的對門位置,一包薯條放在廣告的一側,仍是配以醒目的廣告語——“站臺人多不要緊,薯條越多越開心!,,沒錯,就連我們在車上擠來擠去,這種滋味,它都知道!,.
第四則:還有一幅貼在車窗上的廣告——“越看它越像麥辣雞翅?一定是你餓了!”,畫面上有一塊麥辣雞翅烤得黃亮亮的,很是誘人。看看,這則體驗廣告替我們把體驗都說出來了,絕!
第五則:在地鐵座位的上方,原先有一塊各站點的指示牌,也被取代成麥當勞的指示牌了,廣告語——“站站都想吃”,每一個“站臺”都是麥當勞在中國推出的產品.逐個相繼標出,并用連線串起,“巨無霸、薯條、麥辣雞翅、麥樂雞、麥香豬柳、板燒雞腿、圓筒冰淇淋、新地、麥辣雞腿漢堡、漢堡包、開心樂園餐”。……
麥當勞一改以往的傳播手法,這些在地鐵里的廣告,放到哪里,就說哪的話,讓消費者感受、留下印象,以至產生強烈共鳴。
體驗營銷是21世紀營銷最有力的秘密戰斗武器,它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最有力,誰能牢牢地把握,淮就會討得消費者的歡心。這種體驗式營銷的實施,可以讓品牌更有競爭力!
趨勢三:高科技產品大行其道
高科技是新經濟時代營銷的基礎,新技術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經濟,使新經濟成級數增長。在新經濟社會中,隨著高科技產業化速度的加快,它對新經濟的量增效應將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呈放射網絡狀的態勢全面展開。新經濟是一種信息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經濟,是未來主宰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朝陽經濟”。隨著高科技因素在經濟形態中的含量不斷提高,經濟形態必然會飛躍到以知識技術、智力為主要資源的新經濟形態。
電腦、互聯網、激光、生物工程、衛星通信等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不僅改變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還改變了傳統的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和原則。全球知名企業咨詢專家科克·泰森在他所著的《世紀企業制勝法則》中指出:在20世紀時,科技不斷發展,改變更是屢見不鮮,21世紀的改革步調,將呈現前所未有的速度,20世紀末的后20年,科技發展所帶來的進步,遠勝于過去200年的發展。21世紀末的發展,又相當于今日的10倍。可見,未來高科技營銷管理將是企業制定市場營銷戰略的重點。在產品策略的組合方面,高科技所占比重會越來越高。高科技產品在市場總體份額中逐漸超過傳統產品的市場比重,出現供應引發需求而不是需求決定供給的現狀,源于新產品的問世皆是基于高科技的不斷創新。在這一點上完全不同于傳統營銷強調的由調查研究市場需求之后而確定供給的模式。
產品日益高科技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速了產品壽命周期的縮短,同時,由于產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換代速度快以及科技發明層出不窮等原因,加之消費者對高科技產品認識不足和缺乏消費經驗,促成高科技市場營銷環境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營銷人員無法按照常規預測、把握該市場對新產品的需求特性和相關數據。這就是為什么近年高科技行業利潤高、風險也高的原由。
顯而易見,高科技營銷除了注重持續創新,建立專業分工協作體系抵御其風險性經營之外,圍繞高科技產品創建相應的服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服務體系不止是解決客戶對高科技產品缺乏了解和購買的后顧之憂,更為必要的是,21世紀的高科技產品競爭最終歸結為服務的較量。
總之,高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高附加值的產品能夠以高價銷售,能夠在滿足顧客的同時,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趨勢四:網絡世界,連接未來
21世紀人類迅速進入數字化生存時代,商業過程的高度自動化和網絡化將市場營銷中的分銷移植到了互聯網,實現真正的虛擬營銷。電子商務改變了工業時代傳統的、物化的分銷體制,企業必須為適應BtOB或BtOC的業務開展在網上建立全新的分銷模式。
數字化分銷渠道縮短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距離,節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經歷的諸多環節,消費者或用戶通過互聯網在電腦屏幕前直接操作鼠標就可完成購買行為。
在網上購物不僅可以節省時問,方便快捷,而且還省錢省力。互聯網對于傳統的市場營銷最具革命性的影響就在于此。據統計,1992年全球網上購物總值達50億美元,而到1998年已增長30倍,總額達1500億美元。
2003年6、7月間,浙江舉辦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次網上交易會“浙江省工業品網上交易會”,首次嘗試將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品交易會相融合。結果,網交會能量驚人,短短一個月吸引參展企業5千多家,參展產品涉及30多個行業2萬多種,頁面訪問量累計達2千多萬次,其中國外訪問量占14.6%。參展企業共協議成交14.2億元,當月實際成交量就達到4.57億元。
隨著競爭的激化和復雜、顧客需求的多樣化,很多企業已逐漸認識到要保持競爭優勢必須改變組織結構,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靠單干保持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了戰略聯盟的道路,營銷的重點從交易轉至關系,采用關系營銷戰略,進而又不斷地轉移到管理獨立組織問的戰略聯盟,企業從交易型營銷向網絡組織型營銷模式轉變,企業及其市場環境間的傳統外部界線變得日益模糊不清,企業不斷開發與供應商、分銷商、顧客的戰略營銷伙伴等網絡組織形式,通過網絡的開發,網絡成員都提供了一種其他成員缺乏的核心能力,網絡成員通過高度復雜的信息和決策支持系統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價值增值系統,為企業帶來優勢。
趨勢五:速度經營、快速致富
篇6
1.理論基礎。理論創新是實踐創新的基礎,目前很多的社會學科都為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持,其中較有影響的理論基礎是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的發展、人本主義的回歸以及戰略人力資源的管理等,本文也主要論述以上三種較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理論。第一,現代管理理論,它的主要特征有:首先,從原來重視對企業物質的管理轉變為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研究;從重視企業內部的運行管理轉變為對企業外部顧客與市場的調研。其次,隨著企業運行管理的復雜化,與之相適應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從傳統的檔案管理轉變為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最后,任何一種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都必須根據不同的企業進行再創造,沒有一套完美的管理模式,企業必須創造性地形成自身的管理特點。第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很多企業逐漸認識到“人”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成為目前很多企業在嘗試的管理方式。“以人文本”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首先,人是企業的主體。人的發展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組織和社會形態的結構,也會影響到對自然界的開發和利用,對于企業也同樣適用,人可以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發展狀況。其次,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第一資源。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中,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資源是不可缺少的,其中人力是四大資源中唯一具有意識、情感、創造力的資源,它比其它任何資源的價值要大。最后,人力是最寶貴的資本。對人力的投資越高,其回報和積累就越大、越豐厚,人力這種資本是唯一可以進行開發并轉化為物質與精神合為一體的資本,是一種巨大的無形資產。第三,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是將企業人力資源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相結合,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它是的優勢和核心在于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從而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具有關鍵性的特點。在新經濟時代,人力已經成為一個企業最關鍵的競爭因素,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從企業未來的戰略目標出發,研究人力資源在未來的開發和培養。其次,具有開發性的特點。新經濟時代,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是將人作為一切管理的核心,通過對人的投資和開發來挖掘人的潛力,最終發揮團隊的力量。最后,具有競爭性的特點。戰略人力資源的管理將重點放在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上,通過招聘與企業戰略發展像匹配的人才來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實踐創新的主要內容。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理論基礎為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創新提供了方向。近幾年國內外的很多企業在嘗試著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方式進行改變和創新,尤其在員工培訓、績效評估等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第一,績效評估。新經濟時代,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成功的管理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條件,而傳統的績效評估體系在新經濟時代顯示出了它的弊端,構建一種新的績效評估系統迫在眉睫。平衡計分的績效評估系統是從企業的戰略目標以及競爭需要出發,分別對財務測評指標、內部程序、顧客滿意度以及企業創新與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平衡,從而完善對人力資源績效的考核與評估體系。第二,員工培訓。首先是培訓觀念的創新,我國很多企業領導對員工的培訓不重視,缺乏投資,沒有專門的培訓人員和培訓機構,所以,企業的領導首先要在員工培訓的觀念上進行創新,將培訓當作一項投資。其次,被培訓的員工應該從被動變為積極主動。培訓就意味著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指示來行事,我國很多員工將培訓視作一種被動的“完任務”的過程,要扭轉這種被動培訓的局面,就要積極地效仿外企在員工培訓方面的經驗。最后,培訓的方式應該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創新。以惠普公司的員工培訓為例,他們為了提高培訓的效果,在培訓前為員工準備好角色扮演的劇本,進行模擬顧客與銷售人員之間的互動,用演練的方式將所有的培訓知識貫穿于其中,可以說實踐是企業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二、新經濟時代增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策略
首先,堅持人本化的管理理念。新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全新的思維和理念,創新是新時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企業的創新來自于企業具有高素質的創新人才。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就是將人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管理資源,以人為中心,充分開發人力資源的創新精神,使企業和員工同時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
其次,構建創新型的企業文化。企業的發展最終要靠企業文化來推動,而人才觀應該是一個企業最為核心的文化,也是企業管理的中心。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很多青年才俊思想活躍、技術精湛,對工作崗位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一些佼佼者流動性很大,因此,企業必須構建創新型的企業文化——人才觀來吸引這些佼佼者。
篇7
一、新經濟及其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新經濟是指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新技術革命帶來的高增長、低失業、低通脹的新的經濟發展態勢。其時代特征是:①以知識為核心資源。新經濟依靠創造和掌握知識來創造財富,知識經濟成為新經濟的基本特征。②新經濟首次實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效益遞增的人類社會發展目標。③知識經濟推動著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創新。信息資源形成了企業新的財富觀。信息技術擴大了企業的理財環境,為企業理財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以上特點的呈現對企業產生了以下影響:
首先,新經濟依靠創造和掌握知識來創造財富。由知識經濟所帶來的“聯結經濟”效應,遠遠超過了工業經濟時代的“規模經濟”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對形成于工業經濟時代以物質資本為核心的財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一種嶄新的“泛財務資源”理論正在形成,并且逐漸為理論界與實務界所接受。所謂泛財務資源,是針對傳統財務學的物質資不而言的。被定義為:“對企業有用或有價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從形態上分為硬財務資源(物質資本)和軟財務資源(智力資本即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兩大類。
其次,新的企業模式改變了企業財務主體觀念。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不再圃于工業經濟下的實體或生產函數概念,更多地被定義為“一種治理和管理專業化投資的制度安排”,或者“利益相關者締結的一組合約”。新制度經濟學提出了“團隊生產”理論和“契約聯結”理論。所謂團隊生產,是指資本、勞動、土地等各種生產要素相互耦合,聯合完成生產活動。“契約聯結”理論認為,企業只不過是各方利益相關者之間一一系列契約的聯結,所有契約的履行推動企業作為一種組織實現運轉,從而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這兩種理論的共性在于,確立了智力資本的提供者與物質資本的提供者共同構成的企業財務主體,同樣享有剩余收益索取權。
再次,財務經營成為可能。新經濟下,智力資本通過互聯網自由交易,這種智力資本與智力資本之間、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之間的交易,為企業開展財務經營創造了條件。非直接生產的財務經營創造的財富,是新經濟下知識型企業財富增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企業財務目標理論研究回顧
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歸納起來,財務界先后出現了四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l、利潤最大化。在早期,企業所有者同時又是經營者,企業財務管理的任務是賺取超額利潤,實現利潤最大化,增加業主投資收益,擴大經營規模。
2、股東財富最大化。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所有者為了擴大競爭優勢,聘請專門經理人員進行管理,并讓渡部分所有者權能如使用權、占有權、處置權等,但保留了財產收益和最終處置權。于是,一些財務理論研究者站在所有者的角度,提出了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目標。
3、企業價值最大化。公司制企業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出現,使得企業股權由原來的少數幾人迅速分散,由于信息不對稱和內部人控制,他們也無法全面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法人——公司董事會成為獨立的財務主體,擁有獨立的企業法人財產權。很顯然,股東財富的增加并非企業理財目標的全部,企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可以通過舉債、募集股本,擴充企業的法人財產,企業財務目標集中體現為企業價值最大化。
4、權益資本利潤滿意值最大化。最近,一批學者提出權益資本利潤滿意值最大化財務目標,這一目標采取杜邦分析法分解,責任到人,追溯過去,預測未來。
三、新經濟下企業財務目標:資本配置最優化
經濟體制、企業組織形式、理財觀念的變化對企業財務目標能產生極大的影響,聯系上述企業財務特征進行分析,筆者認為,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財務目標應定位為資本配置最優化。理由如下:
1、從財務本質來看,財務本質是一種對資本要素的配置。新經濟條件下,財務本質并未發生變化,相反,由于資本要素范圍的擴大,企業財務對資本要素的配置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追求各項資本的最優化配置,理所當然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目標。
2、資本配置最優化財務目標順應了企業財務治理結構發展的需求。在新經濟下,以信息技術為主流的高科技高度發展,適時財務報告系統的建立,一方面為企業財務優化配置資本提供了技術基礎;另一方面將逐漸消除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有利于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加強對企業財務配置資本狀況的監督,這種“共同治理”的財務治理結構的形成,呼喚一個能充分體現企業契約各方利益的企業財務目標,而資本配置最優化,證集中體現了各相關人的利益。
3、資本配置最優化財務目標更具有可操作性。資本的最優化配置,不僅包括資本總量的積聚,還包含了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比重調整、現有財務資本的有效利用。一般來說,可以從資本收益和資本結構兩個方面來量化考核。而且,應在資本結構相對合理的前提下注重資本收益的提高。不顧資本結構而一味追求資本收益是一種短期行為,蘊涵著財務風險隱患;而長期不顧資本收益追求資本結構的平穩,是一種保守的理財觀。在知識型企業的架構過程中,企業家智力資本的介入,導致企業面臨著資本總量的重新認定和結構的重新調整,資本結構比資本收益的地位更為重要。資本結構的調整可能會降低資本收益,但并不意味著企業財務目標的失敗。
篇8
“新經濟”是1996年在美國《商業周刊》發表的文章中提出來的。文章指出,“新經濟”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場為基礎的經濟,之所以被稱為“新經濟”,原因是這種經濟表現出許多與傳統經濟不一致的現象,傳統的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有著很強的依賴,而今天經濟的發展更多地依賴技術、人才、資本;傳統的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征,而今天的經濟發展卻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這一切表明,人類社會已進入到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時期。因此,新經濟是一種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以知識生產、使用和分配為基礎,以網絡為核心,以創新為主要特征,在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中生長的經濟形態。由此可知,新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誕生于傳統經濟,以人為本,體現在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傳統經濟的倍增器,是傳統經濟生產力的提高,是知識經濟。新經濟時代的財務報告應該反映時代的發展,體現“知識”這一會計要素,將知識納入到會計要素范圍內,并將其納入到會計計量與報告系統中,才能反映時代的特征。新經濟時代,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其他企業和投資者進行及時的交流與溝通,這種經濟活動的廣域性和信息需求的及時性,對傳統財務報告定期定對象的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戰。它要求通過更先進的信息交換媒介進行廣泛及時的信息加工與傳遞,網絡技術支持下的財務報告在報告的披露時間上可以從定期式向實時式轉變,可以適時地向報告閱讀者提供信息,而不必在一年或半年定期報告;財務呈報可以從單一的財務數據模式向復合數據模式轉變,同時要求突破傳統的財務報告模式,提供一些不一定用貨幣計量但卻非常有用的信息,為此要改進和擴大信息披露,也終將促進財務報告的多方面和高質量。
二、新經濟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沖擊
由“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構成的現行財務報告三表體系,雖能基本滿足使用者對企業真實、公允披露會計信息的需要。但新經濟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也使得現行財務報告體系在諸多方面受到了沖擊。
(一)現行財務報告的前瞻性不強
現行財務報告是在傳統的財務報告基本概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傳統的會計假設在現在及未來的環境下,已經證明是不存在的,至少說是不完全真實的。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是在歷史交易基礎上的有關企業過去的經營情況及其結果的信息,即使現金流量信息也是過去經營的結果,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大部分滯后,前瞻性不強。所以,就其相關性來說,這種信息與使用者的決策相關性也就較小。再者,現行財務報告過于重視利潤數據,而且利潤還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是實現原則和配比原則基礎上的概念,它是在收入/負債觀念下的會計利潤。所以它并不代表企業收益的真實情況。
(二)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一方面會計在將大量的經濟信息轉化為會計信息的復雜過程中,經過初次確認和再確認造成的客觀信息不一定真實;另一方面,現行財務報告將報告重心放在硬性資產上,而對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確定性信息和有關企業無形資產的信息則不能準確反映,從而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進行預測的需要。由于在報告中無法得到這些重要信息,投資者不得不轉而尋求其他信息渠道,從而增加了信息搜尋成本和信息風險,進而影響到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再者,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風險信息和不確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在新經濟下,信息用戶不僅要獲取財務信息,還要獲取非財務信息;不僅要獲取定量信息,還要獲取定性信息;不僅要獲取歷史信息,還要獲取預測信息;不僅要獲取企業整體信息,還要獲取分部信息。同時,用戶對信息的質量要求更強調信息的相關性、一致性與及時性。財務報告應當從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充分披露這些風險信息。但按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的指標內涵及其計量原則,是無法充分揭示企業面臨的未來風險和各種不確定性信息的。
(三)現行財務報告不注重社會責任的披露
在現行制度下,企業通常被短期利益所驅動,往往盡量減少生產成本來追逐較大的經濟利益而不考慮社會利益,也不注重社會責任的披露,甚至逃避社會責任。現在的社會公眾不僅關注企業財務責任履行情況,而且也關注企業在擴大就業范圍、維護職工利益、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保護資源及提高環境質量等社會責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結果。而傳統的財務報告只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為目標的各會計主體之間的交易,不能反映主體與社會之間的交易,不能反映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同時所擔負的社會責任。
(四)從財務報表的方面來看,現在的財務報表也具有較大的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性
這些不適應性主要包括:第一,財務報表不能夠反映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如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企業職工的素質及企業文化,企業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供應及企業銷售渠道等;第二,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報表上所反映的資產價值能夠代表該資產的未來可實現的凈值;第三,財務報表往往過于重視法律形式,而不是將有關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作為其計量報告的重點,從而使得它所反映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及損失與經濟現實不相符合;第四,建立在人為確定的一套規則的基礎上的財務評價指標主觀性強,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助長了公司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資行為;另一方面財務評價方法所描述的過去的事項,在信息時代,對指導和評價企業創造未來價值則捉襟見肘。
三、對現行財務報告改進的設想
從上述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現行的財務報告已經與變化了的企業環境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不相適應。但是,與新經濟相適應的財務報告尚沒有最終形成,而且這個形成過程可能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此,我們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改進提出如下設想:
(一)財務報告的目標應多元化
財務報告目標也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向前發展的,盡管財務報告目前是以“經濟決策”為目標。但我們相信,將“決策有用性”與“經濟責任”觀點結合起來,可能更符合“新經濟”環境,而且現在確實有人試圖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認為這兩個方面均應作為財務報告的目標。因此,我們認為財務報告的目標不應是單一的,“決策有用性”與“經濟責任”并不是矛盾的,實質上是統一的。因為,如果決策離開了對企業管理當局或資源的受托者的經營責任的評價,那么,我們相信決策也容易失去意義。(二)現行財務報告應擴大揭示范圍,力求做到充分披露
現行財務報告應擴大揭示范圍,不僅要披露財務信息、定量信息、確定性信息和企業整體信息,而且要盡可能地多披露非財務信息、定性信息、不確定信息和企業分部信息,使信息使用者能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個全面、透徹的了解,并據此做出正確決策。主要體現在未來財務報告應重視對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和風險信息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會引起企業未來財務狀況、贏利能力的劇烈變動,如不對這些信息加以披露,就有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投資和信貸決策方面發生失誤。在新經濟環境下,仍把信息披露重點放在實物資產上存在著很大局限性,因為實物性資產價值量的大小與企業創造未來現金流量的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在減弱。在新經濟時代,以知識為基礎的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日益成為企業未來現金流量與企業市場價值的關鍵所在,財務報告應提供更多的關于企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的財務信息,突出知識資本的重要性。
(三)財務報告的種類應增加
為了更好地披露會計信息,更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報告的種類也應增加,概括起來,可能會有如下幾種:
1.實時報告系統。現行財務報告是根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按年、月進行編制的。這種報告在經濟生活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對決策者是有用的,據此他們可以大致準確地預測企業下一年甚至以后幾年的財務狀況。但在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企業經營活動不確定性增強的經濟環境下,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期大大縮短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網絡的應用,企業將有可能根據經濟業務的發展情況對財務信息進行實時計量。實時呈報要求提供與各種決策模型相關的經濟事項信息,由使用者從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輸入自己的決策模型,數據的收集和評價標準由使用者自行決定,避免會計主體對數據的武斷加工。因此,應在保留現行定期報告模式的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實時報告,隨時產生不同期間的會計報表,使企業外部人員適時得到企業動態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
2.簡化型報告。簡化財務報告是一種差別報告,它是根據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財務報告。就其內容來說,一般包括壓縮后的財務報表和財務評價,而不包括附注等內容。因此,簡化型報告實際上是一份財務報告摘要,它起到了財務報告導讀的作用。
3.編制預測財務報告。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經濟環境飛速變化的時代,人們不可能直接用過去的財務報告推測企業未來,這就要求企業提供預測性信息,諸如企業投資、產品市場占有率、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信息;從而為財務報告使用者預測企業未來價值趨勢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務。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都急需了解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要求得到有關企業未來的預測信息。根據前瞻預測信息,管理當局應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情況,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動做出預測。但投資者僅根據現行財務報表中的歷史信息已不足以預測企業的未來,也不可能簡單地用反映企業過去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去推論企業的未來。同時,由于報表使用者自身的經驗、技術和對企業的了解程度上存在的不足,致使其無法對企業的未來情況做出合理的預計。因此可根據有關資料編制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欄結構的預測“資產負債表”、“預測利潤表”和“預測現金流量表”,披露有關的預測信息。并在表外盡可能詳細地披露與預測企業未來價值相關的一些信息,如企業投資、產品市場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信息,為財務報告使用者預測企業未來價值趨勢提供有用的信息服
(四)編制社會責任報告
企業只有通過社會效益的實現才能更好地實現其經濟效益目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社會責任受到公眾的極大關注。企業經營成功與否,不僅有賴于其財務狀況的優劣和贏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在財務報告中應當增加有關企業污染環境的狀況和治理污染的資料、綠化情況以及對整個社會貢獻等信息,這樣有利于整個社會維護生態平衡,并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使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因此,投資者在關注企業財務狀況和贏利水平的同時,還應重視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編制社會責任報告可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有利于社會對企業的監督,協調勞資雙方、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同時可以了解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有利于國家科學地制訂宏觀決策,以促進經濟的發展。新晨
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不同國家披露的要求和內容也不相同。但有關社會責任最主要的方面應包括:教育、醫療衛生、公益事業、職工就業和培訓、職工勞動保護和休養、資源環境的保護以及城市的改造和開發等。我國企業的實務中可以通過其他財務報告或以單獨的社會責任報告形式對外披露。
(五)建立非財務評價指標
一方面非財務指標能直接地計量企業在創造股東財富活動中的業績,如制造和提供貨物、勞務及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這類活動中的業績,并能更好地完成業績計量的診斷職能;另一方面,非財務計量直接計量生產活動,可以更好地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的方向。所以從長遠來看,非財務指標可以比短期的歷史財務計量指標更好地反映企業所創造的財務報酬。因此,建立如市場占有率、產品品質、交貨效率和可信賴程度、敏感性與應變能力、員工積極性、創造能力、顧客滿意程度等非常財務指標非常有必要的。
篇9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隨著新世紀的來臨,知識經濟正悄然興起。當前,我國也和其他國家一樣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準備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從知識產權的角度看,知識經濟的核心主要是知識產權的開發和利用。因此,知識經濟時代加強和完善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營造一個鼓勵知識競爭、知識創新,適合知識經濟發展的法制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一、知識經濟及其特征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及使用上的經濟,是相對于以土地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和以能源原材料為基礎的工業經濟而言的。推動知識經濟發展主要不是靠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而是靠知識的創造、擴散和應用。因此,知識的創新和信息的傳播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與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形態相比,知識經濟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 知識經濟是智能經濟。智能經濟是以智力為基礎的經濟。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社會形態中,土地、資本和勞動是生產的基本要素,知識經濟則是以知識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源將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發達國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從本世紀初的5%-10%上升到當今的60%-80%.高新技術成果的大量問世,專利發明的激增,計算機軟件的不斷開發和更新換代,咨詢服務業的發展,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都是智能經濟的重要體現。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擁有者將在社會中處于支配地位,追求知識成為社會成員的首要目標,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信息產業將成為主要產業。
2 知識經濟是創新經濟。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和發展動力。知識經濟的根本特征是不斷地創造發明和技術創新。自本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新發現和新成果比過去2000年的總和還要多。而且從科學的發現、發明到實際運用的周期也愈來愈短。如化學知識不到6年就翻了一番,信息技術不到5年就增加了一倍。特別是自90年代以來,知識創新、技術進步等因素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如美國微軟公司,他們的資本主要是靠創新的知識,靠知識的不斷加工、傳播和應用。
3 知識經濟是無形經濟。無形經濟是與有形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有形經濟從本質上看是物質經濟,即經濟活動的主要對象是處理物質資源,而無形經濟則是以處理無形資源為主。這一現象的出現也與無形資產在社會資產總量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有直接關系。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智力資源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無形資源將成為人類創造財富的新途徑。
4 知識經濟是全球化經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遍布全球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將使得跨越國界的投資、生產、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等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越來越明顯,知識經濟呈現出國際性特征。
二、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知識經濟是一個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它的到來必將引起社會諸多方面的深刻變革,面對知識經濟,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大力修改知識產權法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目前尚處于工業化過程中,與知識經濟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們可以考慮從局部突破,在一些尖端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進而再使之普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前瞻性很強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超前立法將有助于我國早日從工業經濟邁入知識經濟時代。根據知識經濟的特點,我國的知識產權法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1 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擴大知識產權保護范圍。
面對知識經濟,有人提出,由于知識創造和更新的加速,權利者可以通過自己知識的不斷創新而有效地防止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因而法律保護應相對減弱。筆者認為,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最主要標志的高新技術可以更加有效地被用作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工具,因此在未來社會里,各國政府都將面對形形的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不但不能削弱,反而保護力度應大大加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知識經濟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型“軟”產品的比例大大增加,許多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涌現,這就使得過去知識產權保護不了的重要高技術領域逐漸增多起來。從而對知識產權制度提出了新課題,只有不斷擴大知識產權保護范圍,才能使新智力成果得到有效保護。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也如雨后春筍,但知識產權立法滯后現象比較嚴重。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快制定和實施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法、商業秘密保護法。自1984年美國國會批準“半導體芯片法”以來,對集成電路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國際趨勢。目前我國通過專利法與著作權法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做法很不合適,而應借鑒其他國家立法經驗,融合專利法和著作權法有關原則單獨立法進行特別保護。我國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只限于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合同法,但普遍存在保護力度不夠、保護范圍不明確、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因此,制訂商業秘密保護法也勢在必行。
2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程度應進一步加強
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人類智力成果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化更應加強。其實,國際社會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已在法律層面做出了積極回應,主要標志就是烏拉圭回合達成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該協議生效后將成為各國普遍接受的知識產權多邊保護規則,并對各國知識產權立法和司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我國知識產權立法起步甚晚,卻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雖然立法之初就注重國際貫例,并修改相關法律力爭與國際接軌。但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特別是Trips協議生效及我國加入WTO后,現行知識產權法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顯得不合時宜,必須進行修改和完善。如,現行專利法中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不經過實質審查,商標法中沒有規定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制度,著作權法第43條“法定免費使用”的規定,等等,上述規定距離國際公約要求相差甚遠,都涉及到與國際公約協調一致的問題。
在知識產權國際化過程中,美國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在國際制度上,美國竭力利用以Trips為代表的國際條約來維護本國利益;在國內制度上,依靠其關稅法337條款等規定保護知識產權的國內市場,而特別301條款又成為保護本國知識產權,進攻他國市場的有力武器。我國也應建立這種國際國內制度相結合的體系,在制定國內制度時考慮攻守兩方面結合。
3 知識產權保護期限應適當縮短
篇10
論文關鍵詞:新經濟時代;中國房地產業;應對策略
20~90年代,一場以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大突破為標志的產業革命席卷全球,改變了人類社會原有的經濟運行軌跡,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向新經濟時代.經濟形態的轉換既給中國房地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又對其形成了強力的沖擊和巨大的威脅.因此,研究中國房地產業怎樣順應新經濟潮流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經濟形態切換對中國房地產業的戰略意義
目前,各國經濟理論界尚無法準確地描繪出新經濟時代的全貌,但我們仍可依據新經濟的某些典型特征,分析其對我國房地產業的正負面影響,為制定對策服務。主要以美國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有如下突出特征.
第一,虛擬資本成為推動一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興力量。與實體資本由機器設備、廠房設施、原材料、產成品等構成不同,虛擬資本主要是由債券、股票、期貨、期權等各種金融工具組成。伴隨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科學技術的跨越式進步以及全球資本大市場的形成,國際虛擬資本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l999年末超過了l50萬億美元,是同期各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的5倍,也是同期全球實體貿易總額的25倍.虛擬資本之所以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是因為它既是一國傳統產業資本流向高新技術產業的橋梁,也為風險資本提供了一個退出渠道,從而帶動了該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全球經濟加速一體化的今天,哪國資本市場發達、拓展空前大,就能夠吸引大量國際虛擬資本的流入,向該國高新技術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血液,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又為虛擬資本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美國經濟一支獨秀就是得益于這種良性互動作用的強有力支持,尤其是專為高新技術產業籌資的納斯達克市場為此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二,經濟持續增長、低失業率、低通脹率三者并存.縱觀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史,其基本運行規律是經濟擴張給企業提供更大的獲利空間,引導企業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進而打破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平衡.勞動力的短缺及其價格的連續上升,又會引發物價總水平的攀升和通貨膨脹,最終追使政府以減緩經濟發展、甚至是經濟倒退為代價換取通脹率回落到正常水平.但伴隨經濟增長放慢和通脹率下降,失業率必將再次回升并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又不得不依靠放松銀根來啟動經濟以降低失業率.這表明經濟連續增長雖可以降低失業率,但必然誘發通貨膨脹,西方主流派經濟學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美國經濟在過去的10年中一直保持大約4%的高增長率、3.5%的低失業率以及不到2%的低通脹率,這一事實無情地否定了上述傳統理論.為什么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并未引發通脹高企?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擴張的增加值中,高新技術產業的貢獻率超過60%而這類產業擁有邊際收益遞增的特征.試想軟件行業開發出視窗2000,增加產量只需往空白光盤上拷貝,其邊際成本是微不足道的;而傳統汽車行業開發出新款別克2000車型,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就勢必會增加一定量的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兩者相比,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不言而喻,它的大發展既能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又不會誘發勞動力價格大幅攀升乃至通貨膨脹.
第三,經濟信息化水平決定一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受益程度.一國經濟若要融入經濟全球化并從中獲益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實物資源、資本資源和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和全球合理配置.前兩個條件通過貿易自由化、跨國經濟交流、資本的跨國自由流動(即加入wto)并實施相關規定)便可實現,第三個條件卻因民族和國家的界限而很難滿足。計算機網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將這一難題迎刃而解。實現經濟信息化之后,一國企業可借助互聯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和發現最適合本企業要求的人才,因而突破了國界和民族對信息交流的限制,實現人力資源的全球最佳配置.另外,國民經濟信息化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因為信息化推動了交易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相比,可以極大降低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節省交易費用,不僅方便快捷,還擴展了選擇交易對象的空間,實現了更大地理范圍內的買賣雙方最佳匹配。
美國企業勞動生產率增速加快,1999年達到3%比90年代初期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就是得益于交易方式的電子化.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由l997年的不足3o億美元,猛增到1999年的1000億美元,2年內增長了30倍以上,這本身就是電子商務獨特優勢的佐證。
顯然,新經濟時代與以往的工業經濟時代相比,無論是從宏觀的經濟運行規律上講,還是從微觀的行業成長環境分析,都具有明顯差異.而且,伴隨新經濟的進一步拓展,這一差異勢必更大,其影響會更廣泛和深遠.因此,分析和研究新經濟給我國房地產業提供的機遇與挑戰既有現實必要性又有戰略意義.新經濟孕育的機遇包括:
首先,技術進步對房地產業發展的貢獻率迅速提高.根據測算,在過去的5年中,發達國家技術進步對房地產業成長的貢獻率提高了154-百分點、超過了60%而我國同一比重僅為22%這固然與我國城鎮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滯后有關,也是我國房地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偏低的反映。我國在新經濟背景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企業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勢必加速涌入我國市場,將會促進我國房地產企業的技術進步.外部的競爭壓力可推動我國企業成長和產業升級,這一點已為我國開放最早的家電行業的現實所證明.
其次,我國產業結構和消費需求結構升級有望加快,這必然推動房地產業的繁榮.在新經濟條件下,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將會加快,經濟發展的周期性波動將會趨緩,世界經濟有望長期平穩運行,這對于進入產業結構升級關鍵階段的中國經濟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應充分發揮優勢,一方面利用新經濟時代新行業大量涌現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另一方面應重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改造和產品的高附加值化,特別是人世之后我國的房地產建筑業、服務業的低成本優勢必將凸現,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發展這些產業還可吸納劣勢行業的下崗職工,緩解失業問題.另外,參考發達國家國民住宅消費占總消費比重通常為30%而我國同一比重低于10%加之我國城鎮地區人均gdp已達1000美元和房地產業固有的顯著收入需求彈性,不難看出房地產業將成為我國新一輪消費需求升級的選擇目標。再考慮到房地產業獨具的投資功能,使其與轎車和資訊產品這兩類新消費熱點相比更具吸引力。因此,在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雙向拉動下,我國房地產業新一輪發展指日可待.
再次,合理利用國際虛擬資本可加速我國房地產業的成長。作為新經濟的一大特征,迅速膨脹的虛擬資本在推動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虛擬資本的培育和成長卻離不開金融業的高度發達和開放,另外,開放金融業也是人世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國勢必進一步開放金融業內的銀行、保險、證券和信托四大領域,隨之而來的國際虛擬資本的涌入和競爭的加劇將會促進我國金融業整體水平的迅速提高,也必然帶動對金融業依賴性極強的房地產業的超常規發展。例如,證券業的發展為房地產業提供了低成本融資的市場,而房地產企業證券化又有助于資產的流動和最佳配置,還使資本退出房地一產業更加方便和快捷.又如,銀行大力拓展住房置業擔保業務、抵押或按揭貸款業務能使更多國民用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住房夢。再如,保險業務和信托業務的發達可降低房地產交易雙方的信用風險,提高交易和經營效率。
第四,城市化進程加速必將推動房地產業的大發展。人類社會用工業經濟轉向新經濟時代為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創新了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加上中國政府駕馭經濟的高超能力,我們完全有能力實現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建議所提出的中國gdp在未來10年內翻一番的目標。發達國家經驗表明,經濟增長與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同步推進。按中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便可為1.3百萬人提供就業崗位計算,在未來10年中gdp翻一番就能新增上億個城鎮就業機會;再按每個就業機會可供養1.5人計算,我國城鎮將新增大約2億人口;若新增人口人均住房面積為10平方米,需新增住房面積20億平方米;另外,現有4.5億城鎮居民若人均擴大住房面積5平方米,兩者共同形成的市場需求潛力為42.5億平方米;再按每平方米1000元造價計算,未來10年中國住宅產業市場需求潛力將達到4.3萬億元人民幣,是2000年gdp的一半。最后,國民經濟信息化可大幅降低房地產業的交易成本,提高其流動性和投資吸引力。經濟信息化是新經濟時代的又一特征,這對于產業鏈很長的房地產業而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由于房地產業涉及建材、冶金、化工、機械、建筑、交通運輸、通信設備等諸多相關行業,各個環節交易成本的總和在房地產最終產品的總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交易電子信息化,尤其是btob電子商務模式可大量節省交易環節的費用.所以,交易電子化打開了房產品價格下調的空間。另外,在經濟信息化背景下,房地產買賣雙方的選擇自由度極大地提高了,促使房地產的流動性隨之大為改觀,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投資價值。
但是,世界經濟形態的切換并不僅為中國房地產業提供機遇,也使其受到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就房地產業內部不同領域而言,最先直面外部壓力和沖擊的行業包括:
其一是房地產金融業.從主要發達國家房地產業成長歷程看,高度發達的房地產金融業是必備條件,尤其是進入2o世紀90年代以后,迅速膨脹的虛擬資本成倍地放大了金融對房地產業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力.由于起步較晚,我國房地產金融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處于劣勢,表現為房地產抵押貸款發展緩慢、規模偏小,對供求雙方的支持力度偏弱。其深層次原因是住房儲蓄銀行系統發展滯后、房地產金融工具單一、房地產抵押貸款和房地產業尚未實現證券化,擔保保險業欠發達、以及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金融市場尚未形成。面對新經濟和人世的挑戰,中國房地產金融業必須快速迎頭趕上,否則就將拱手讓出一大塊盈利豐厚的業務,其損失將是慘重的。
其二是房地產開發業.在新經濟環境下加入世貿組織后,外資房地產企業必然要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從而使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些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國外大型企業擁有從項目評估、工程投標、成本核算、工程監理、產品促銷、信用支持到售后服務一整套先進的運營機制,加之在房屋結構,墻體結構、防水保溫設計、通信設施、智能化設施,安全防范設施等重要技術方面的顯著優勢,對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構成嚴重的威脅.反觀我國房地產企業,由于受行業或地方保護主義的制約,普遍規模狹小,缺乏資金,技術水平落后,有的甚至仍處于秦磚漢瓦時代的原始水平。即使那些由政府推動組建的大型企業集團,也未真正實現業務領域、技術專長、規模結構、營銷能力、售后服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互補和共享,而只是多級獨立法人橫向聯合構成的松散聯合體,其競爭力是令人擔憂的。
其三是房地產建材業。作為新經濟的一大標志,新材料的大突破徹底打破了房地產建材業原有的發展進程,利用高新技術把材料、配件的作坊式生產轉變為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依靠提高建材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取勝已成為建材業的發展方向。對比我國建材業產品,墻體材料采用的實心粘土磚、給水用的熱鍍鋅鋼管、15升沖水量的便器仍在大量使用,政府有關部門曾聯合發文淘汰這些破壞耕地和浪費水源的落后產品,但是效果不明顯。究其原因:1由于過多行政干預和地方保護,市場淘汰落后產品的功能無法發揮出來;2產業政策的調控力度尚顯不足3.新材料科研、開發、推廣、規模生產等環節不能有機結合,新材料、新工藝無法迅速形成新的生產力。
二、中國房地產業直面新經濟的對策
在新經濟潮流的推動下,發達國家房地產業技術創新步伐正在加快,其對中國房地產業的沖擊力將伴隨中國人世而更強、更直接和更廣泛.因此,探討和制定行之有效的對策是一項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
第一,培育房地產金融市場,構建符合中國實際的住房金融支持體系。伴隨住房體制改革的深化和人行的積極住房信貸政策的出臺,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于2000年9月末達到2700億元,開展此項業務較早地區的一些銀行的此項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重已經接近30%使得資產負債期限不匹配問題浮出水面且嚴重影響了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制約此項業務的進一步開展。
顯然,房地產金融業的客觀實踐要求住房金融體制創新。具體設想:1建立全國性的住房抵押二級市場。由人民銀行負責組建全國性的二級抵押機構,其職能是收購一級抵押機構的抵押物并據此在證券市場上發行抵押債券,同時向有關一級抵押機構提供現金支持以緩解其存貸款期限不匹配所引發的流動性困難.應指出的是,上述二級抵押機構初始資金可以由政府承擔,但在平穩運行一段時期后政府應出售該機構的部分股權,以求通過產權多元化實現內部治理權力的合理制衡,彌補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2.建立全國性的住房抵押擔保機構.由人民銀行負責組建該機構,其職能是按職業向不同人群提供抵押貸款擔保,如專門以軍人、大學生、醫務人員、管理人員、城鎮居民為對象的擔保服務,以降低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尤其是當前應加快《住房置業擔保管理試行辦法》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以盡快建立起全國性的置業擔保體系.3組建全國性的住房儲蓄銀行.從發達國家銀行業務構成看,住房信貸所占比重曰趨上升,已成為銀行信貸業務的重頭戲,而我國銀行此項業務的拓展嚴重滯后,若不迅速趕上,勢必被隨人世而來的外資銀行所搶占,但我國現有的各家區域性儲蓄銀行因實力較弱而無力與國外同行抗衡,尚不能提供與對手同等的優厚貸款條件.只有組建全國性的房住儲蓄銀行,才有實力將現有貸款期間由l5年延長至30年以上,并相應降低貸款保證金比.而實現這一目標將極大地激活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帶動房地產業的大發展.
第二,以住房產品為突破口,培育中國房地產業的真正知名企業.房地產建筑業由商業房產、寫字樓、工業房產、居民住宅等子市場構成.定位于住宅產品,是因為從發展經濟學角度講,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間是住宅購房期,我國城鎮居民人均gdp已達到1000美元水平。新的住房消費熱點伴隨收入的進一步上升必然會迅速生成且潛力巨大。另外,住房產品與其他三類產品相比,投資周期短、投資金額少的優勢十分明顯,有利于在較短的時間內將企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