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時間:2022-08-02 09:58:35

導語: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各地應該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本地區特有的文化優勢,突出區域文化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作用。該研究通過分析磁州文化的內涵和對磁縣鄉村振興的意義,提出針對磁縣鄉村振興策略,表明磁州文化對磁縣鄉村振興的獨特優勢,以期為其他地區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磁州文化;鄉村振興;影響;策略

黨的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1]。這就要求各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區域內特有的文化優勢,突出區域文化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作用,科學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目前磁縣正在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將以籌辦2020年邯鄲市第五屆旅游發展大會為抓手,做好鄉村振興這件大事。黑格爾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磁州文化以其獨特的地位,對中華文明的發生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磁縣鄉村振興戰略中,挖掘、搜集、整理、開發、傳播磁州文化,可以全面促進磁縣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使磁縣人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

1磁州文化的概念與內涵

磁縣,古稱磁州,位于河北省的最南端,西依太行,北靠古趙,東臨鄴城,南臨殷都,為晉、冀、魯、豫四省通衢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孕育了燦爛的磁州文化。磁州文化是指從磁縣下七垣文化時代開始,6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生活在漳河、滏陽河、牤牛河流域以及西部山區人民生產、生活、戰爭、交流等活動中形成的穩定的獨具地域特色的人文現象和自然景觀。磁州文化以其獨特的價值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磁州文化主要包括磁州歷史文化、磁州窯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水利建設文化、山川地理旅游文化、鄉土特產文化、飲食文化等方面。

1.1磁州窯文

磁州窯是中國著名的民間陶瓷窯系,是北方陶瓷的代表,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古窯址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都黨鄉。磁州窯文化其源頭最遠可追溯到的磁山文化,工匠師傅們用自己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了獨特的磁州窯生產工藝,為我國瓷器文化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磁州窯生產工藝對我國瓷器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資源,磁州窯產品遠銷全國和世界各地,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具有極高的欣賞、收藏、使用價值。千年不熄的窯火孕育了獨特磁州窯文化,深深地影響著磁州大地[4]。

1.2磁州歷史與山川地理旅游文化

磁州歷史悠久。在6500年前新石器時期,已有先民在漳河、滏陽河、牤牛河流域繁衍生息,從事原始的種植業與漁獵業。境內有下七垣商前文化遺址、曹魏講武城遺址、宋元磁州窯遺址、明城隍廟大殿、東魏孝靜帝陵和蘭陵王墓等北朝墓群、漳河三峽、古磁州八景、睡美人山、天寶寨觀天佛景區、都黨鄉同義海洋地質公園和溢泉湖風景區等人文自然景觀以及磁縣直南黨支部、都黨鄉白龍廟、陶泉鄉花坨一二九師兵工廠等紅色旅游資源,與周邊人文自然景觀如臨漳古鄴城“三臺”建安文化、佛造像文化、安陽殷商文化、邯鄲趙文化、黃粱夢呂仙祠、峰峰響堂水鎮、南北響堂石窟、武安長壽村、朝陽溝、京娘湖、磁山文化和涉縣的媧皇宮景區、129師司令部、將軍嶺等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態旅游經濟圈[5]。

1.3磁縣水利建設文化

磁縣水利建設過程是我國水利建設的一個縮影,自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千百年來,不斷有先民興修水利,造福磁州,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使漳河、滏陽河、牤牛河造福于民,黨和國家領導漳河流域人民在磁縣這塊熱土掀起了水利建設大潮,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一個個造福子孫萬代的水利工程,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磁縣境內的水利工程有岳城水庫、東武仕水庫、與紅旗渠齊名的“人工天河”躍峰渠、“引岳濟白”的民有渠、南水北調等工程,岳城水電學校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兩個大學的搖籃,這些形成了獨特的磁縣水利文化,豐富了磁州文化的內涵[6]。

1.4磁州飲食與特產文化

磁縣民風淳樸,物華天寶,滏陽河畔種植的白蓮藕和御供馬頭香米,太行山下的千里香花椒和岳城水庫黃尾鯉魚,深巷的胖妮熏雞、街宴大席、深山甘泉釀造的瓊林宴和古法釀造的磁州小茅臺等等。此外,磁縣馬良燒雞、磁縣粉條大鍋菜、磁縣旋粉皮、涼皮涼粉、炒皮渣、觀臺豆腐干、岳城豬臉、磁州拽面等風味獨特。還有非遺項目的烤鹵蛋、面塑,也是讓人垂涎欲滴。這一切都是磁縣勞動人民創造的飲食文化,是一筆無形巨大的財富[7]。

1.5磁州非遺文化

磁縣是趙都、殷都、鄴都三都文化的交匯之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冀南皮影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懷調、迓鼓、扎紙、剪紙、墜子、梅花拳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背閣;還有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和崔府君、城隍爺出巡儀式。這些都代表了磁州大地所經歷的滄桑和風雨,展現著磁州人勤勞、善良、智慧的精神風貌[8]。當然磁州文化博大精深,除以上涉及內容外還包括古磁州民居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地名文化、歷史典故成語文化、名人文化、民間傳說、工業建設文化、酒文化、方言文化等等,這些共同鑄造了磁州文化的品格,豐富著中國文化的內涵。

2磁州文化對磁縣鄉村振興的影響

在磁縣鄉村振興戰略中,磁州文化對全面促進鄉村組織振興、文化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有重要意義。

2.1磁州文化對磁縣鄉村組織振興的影響

磁州文化為各種文化、經濟組織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如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播和展示,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不斷增強干部群眾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做到懂黨史、知革命、念黨恩、守初心、擔使命,可增強黨組織在磁縣鄉村振興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同時,可以成立磁縣歷史研究會等文化組織和機構,進一步加強磁縣名人文化、磁縣戰爭史等專題歷史的研究,以豐富磁縣歷史,從而為邯鄲歷史及中國歷史研究提供原始資料。挖掘和宣傳磁縣水利建設文化,講好磁縣水利建設故事,有利于該縣黨員干部群眾增強振興磁縣鄉村的信心和決心,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發揚躍峰渠精神、大力弘揚興修岳城水庫和東武仕水庫時舍小家顧大局的移民搬遷犧牲精神,培養一批團結人民群眾干實事、干大事的干部隊伍和經濟、文化、科技團體,從而實現組織振興。

2.2磁州文化對磁縣鄉村文化振興的影響

磁州文化的內容博大精深,為文學藝術創作、文創產品的設計等文化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比如,喬書堂等同志編纂的《都黨村志》,通過對都黨村的歷史搜集、整理、研究,都黨村人民增加了對都黨村過去的了解。尤其是自己的祖輩和父輩在抗日戰爭期間可歌可泣斗爭的事跡被記錄下來,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個個熟悉的面孔、一段段崢嶸歲月又一次呈現在眼前,使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勝利的艱難險阻,從而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留住了鄉愁。磁縣境內的水利工程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標本,是人們“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等大無畏革命精神的豐碑。岳城水庫大壩、躍峰渠渠首、十里洞、三八洞、險峰渡槽等人文景觀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精神動力。

2.3磁州文化對磁縣鄉村產業的影響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開發磁州文化為主體的文創活動、文創產品,文旅結合,可助力磁縣鄉村旅游產業、農林牧漁業和鄉鎮企業的振興。例如對下七垣古人類遺址、講武城、觀兵臺、北朝皇陵、都黨白龍廟、海洋地質公園、一二九師兵工廠、直南黨支部、賈壁抗日民主政府等遺址、睡美人山、觀天佛、天寶寨景區的開發和保護,建立紀念館以豐富磁縣旅游文化內涵,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加磁縣旅游產業對磁縣農村鄉土特產、文創產品經銷的帶動作用,增加農民收入。

2.4磁州文化對磁縣鄉村人才振興的影響

通過對磁州文化的研究、整理,進一步編纂鄉土教材,在磁縣中小學開設鄉土歷史課程和歷史專題講座,以及縣城、鄉村、學校的道路、建筑物用磁縣歷史名人或歷史事件命名等措施,增加磁縣青少年對磁州文化的認知,從而增強為建設新磁縣、振興磁縣新農村而努力學習、立志成才的信念,為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2.5磁州文化對磁縣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

通過制定中長期規劃,將磁縣大型水利工程如環岳城水庫、東武仕水庫庫區和漳河、滏陽河、南水北調工程沿岸進行美化、亮化、綠化,可充分改善磁縣生態環境。通過對磁縣天寶寨景區、漳河三峽、都黨同義村海洋地質公園等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和以磁州文化為中心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除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外,還要對環境進行必要的綠化、美化,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9]。

3磁州文化對振興磁縣鄉村的途徑

3.1縣委政府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

縣委政府根據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和國務院2019年6月28日頒發12號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組織相關部門根據磁縣實際情況制定《磁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和《磁縣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從宏觀和微觀上對開發和保護磁縣海洋地質文化和下七垣文化、古代歷史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磁縣水利文化、飲食文化、鄉土特產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民居建筑群、旅游文化,出臺相關政策,建立智庫和專家團隊,做好頂層設計,強化指導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發揮各類服務機構作用,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充分展示磁州文化元素,體現磁州文化特色。加大磁縣文化發展項目規劃建設和立項投資開發力度,加強與上級文化行政部門和科研院所的聯系,招商引資,招聘人才大力開發磁州文化。如開發建設講武城、漳河三峽、岳城水庫和溢泉湖水上游樂項目,磁縣水利文化博物館、磁縣民俗博物館、磁縣名人博物館和相關研究機構等,加快磁州窯文化創意產業園和北朝文化體驗園的建設進度。

3.2加強宣傳磁州文化力度,擴大磁州文化影響

利用現有的文化機構和博物館開展關于磁州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如“國際磁州窯論壇”,建立“下七垣文化”博物館、都黨同義村海洋地質公園、磁縣名人博物館和相關研究機構,聘請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為智庫,通過電視、報紙、出版物、QQ、微信、“小火山”、“抖音”、區塊鏈等平臺大力宣傳,通過舉辦以磁縣地標或文化標志為主題書法、繪畫、攝影、征文、歌曲比賽以及主題晚會等活動推介磁州文化,豐富磁縣鄉村休閑旅游內容,培育和開發成為典型案例。積極開發磁州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文化創意產品和民間武術、懷調墜子、舞龍、舞獅、高低蹺、跑旱船、威風鑼鼓等民間藝術、民俗表演項目,促進磁州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加強以磁州文化為背景的文化藝術創作活動,如以電影、電視劇、戲曲形式表現躍峰渠、蘭陵王、磁州窯、新磁州八景、黃華、王維綱、田裕民、紀德貴等為創作內容的藝術活動,擴大磁縣的影響。

3.3借鑒國內外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

在人類建設美好家園的進程中,我國人民走出了許多成功的道路,如華西村、禮泉縣袁家村、峰峰響堂水鎮、磁縣輝水村都是發展的成功案例。目前,磁縣胖妮熏雞、馬良燒雞等飲食行業依然停留在小作坊式原始生產模式,可以借鑒符離集燒雞、北京烤鴨、德州扒雞的發展模式,黨和政府給予關懷和引導,利用各種媒介加大宣傳,多渠道投資、多種經營、企業化、正規化、技術現代化等等,促發企業煥發活力,利用電子商務等營銷渠道擴大磁縣土特產銷售,為振興磁縣鄉村經濟做出貢獻。

3.4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充分發揮縣級職教中心的專業人才培養優勢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是一個漫長而系統的工作,需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社會教育等方面持續發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農民終身學習新格局。首先要加大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突出磁州文化在教育教學中的基礎地位,編纂鄉土教材,開設磁州文化課程教學,結合規劃教材開展有磁州本地特色的研學活動,組織“愛磁縣、愛家鄉”征文、攝影、書畫大賽。其次,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基礎上,根據磁州文化內涵,發揮磁縣職教中心專業人才培養優勢,培養一大批旅游管理服務、農林牧、建筑、水利、電子商務商等方面的人才[10]。統籌管理該縣現有專業和業余領域旅游人才,編制學校校本教材、旅游教材等,培養一大批愿意做、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保障旅游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如在職教中心等學校建立非遺培訓基地,建立大師工作室,把磁州窯、懷調、迓鼓、扎紙、剪紙、墜子、冀南皮影等非遺項目傳承和發揚光大。

4結語

在磁縣鄉村振興的工作中要根據磁州文化的特質,充分展現磁州文化魅力,發揮磁州文化在磁縣農村產業、人才、組織、生態、文化振興中的作用,使磁縣廣大人民群眾分享改革開放和六千多年的磁州文化帶來的紅利,在參與鄉村振興工作中得到實惠、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

參考文獻

[1]孫應魁,塞爾江·哈力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依古村特色旅游發展探究[J].北方園藝,2019(13):168-171.

[2]張娜.甘南藏族傳統聚落空間特征及振興機制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9.

[3]衛紅亮.鄉村振興背景下駐村“第一書記”作用研究:基于山西省吉縣屯里鎮的實踐分析[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9.

[4]楊建發,劉彬,耿福利,等.磁州窯文化對磁縣鄉村振興的意義和途徑[J].現代農村科技,2020(3):9-10.

[5]耿福利,李萬里,師樹旺,等.磁縣旅游文化對鄉村振興的影響及途徑[J].現代農村科技,2020(5):6.

[6]劉彬,李萬里,楊建發,等.磁縣水利文化在磁縣鄉村振興中的意義和利用途徑[J].現代農村科技,2020(2):122,118.

[7]李萬里,薛海霞,劉彬.利用飲食文化與鄉土特產推動磁縣鄉村經濟的振興與發展[J].現代農村科技,2019(11):10-11.

[8]李廣威,李敏,劉彬.從文藝振興談磁縣鄉村振興[J].現代農村科技,2020(4):120.

[9]劉彬,李萬里,薛海霞,等.磁縣海洋地質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保護開發建議[J].現代農村科技,2020(3):120.

[10]李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平頂山市鄉村旅游[J].北方園藝,2018(14):197-200.

作者:劉彬 李萬里 楊建發 耿福利 李廣威 師樹旺 單位:磁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