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探索
時間:2022-04-22 09:41:20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微媒體以其即時性、交互性、開放性、虛擬性等特征,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微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危”“機”并存。高校應從媒介素養、課程平臺、話語體系、文化環境、監管機制等方面,協同加強和改進微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在Web2.0時代,如何站穩和筑牢網絡“微陣地”,利用微媒體為大學生精準滴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
一、微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危”與“機”
(一)微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危機
1.表達個性化動搖主體權威微媒體領域中信息表達和傳遞呈個性化、自由化、自主化。個性化的自由表達、迅捷化的自主學習,動搖著教育者的主體權威。微媒體的“去中心化”更打破了教師的信息壟斷地位,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養成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非但如此,個性化、娛樂化的海量信息用語容易對教師形成倒逼效應,在倒逼教師強化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同時,也容易使教師產生“迎合心理”。具體表現為,過分迎合學生的網絡個性和趣味需求進而沖擊教育目標和教學效果。2.信息海量化沖擊價值認同微媒體領域下,海量信息和資源得以實現共享,紛繁冗雜的信息中,參雜良莠不齊的價值觀念。部分消極、腐化、庸俗甚至反動的價值觀念,狡猾地迎合著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訴求,它們對馬克思主義價值信仰、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夢想進行曲解,混淆學生的價值甄別能力和辨識能力,使部分學生理想信念和道德認知出現偏差。這非但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帶來嚴峻挑戰,更時刻沖擊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3.網絡依賴化消解理性思考微媒體時代,用短而精的海量信息孵生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部分學生課上課下學習、生活與手機、電腦為伴。“無手機不人生”,“無電腦不生活”的病態網絡依賴正充斥著學生的日常生活。對網絡信息加以盲目信賴致使學生應有的科學思考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和價值甄別能力日漸弱化。此外,微媒體時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易擾亂學生生活節奏,使部分大學生難以精心專研學習,這些都是新時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面臨的現實挑戰。
(二)微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機遇”
(1)打破時空界域,拓寬教育維度。微媒體視域下信息更加豐富多彩,傳播更加高效便捷。大學生獲取知識不再受傳統課堂的界域限制,這都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大契機。只要利用好廣博的傳播路徑和信息素材,主動占領網絡輿論陣地,將核心價值觀轉變成更加深入人心、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傳播話語,就必然會提升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2)豐富教育載體,彰顯教育活力。微媒體技術打破了時空界域,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的教學缺陷。微媒體領域下教師得以第一時間捕捉學生的思想動態,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政策。同時,教師從“新”開始,將教育變“漫灌”為“滴灌”,利用微媒體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傳遞教育信息,把理論性的教育內容變得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這樣有利于消除真實交流中學生的心理戒懼,在沒有身份、地位、代溝的虛擬環境中與學生敞心交流,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境界。(3)創新教育陣地,提升教育實效。微媒體通過微信、微博、微小說、短視頻等簡便快捷的溝通方式,更能為學生提供平等、真實、自由的交流互動平臺。這個平臺恰恰是核心價值觀傳播和教育的新陣地。在這個新陣地中,高校可以通過多元化傳播教育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精準滴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日漸內化為大學生的價值信仰和行為實踐。
二、微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優化路徑
(一)優化主體:提升“微”媒介素養教師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鍵和主體。高校必須精心打造專兼結合的網絡育人團隊,科學引導教師提升“微”媒介素養。一是要引導教師善于鼎故革新,提升駕馭微媒體的能力,通過生動形象的微媒體技術使核心價值觀教育活起來,結合新興的慕課、微客、云班課等多種教學平臺,使核心價值觀教育由“說理”轉向“服人”;由“灌輸”變為“融入”。二是要幫助教師煉就火眼金睛。指切實提高教師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力和洞察力,對紛繁冗雜的海量化網絡信息進行科學甄別、篩選加工和理性批判。自覺尋求核心價值觀培育契合點。三是要引導教師修身立德,樹立優良的網絡媒介素養,為核心價值觀精準滴灌奠基優良土壤。
(二)優化課程:開拓“微”課程平臺
微媒體領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豐富而翔實。一是要開拓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平臺。當前,盡管微媒體技術在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廣泛應用,但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仍占據主導。微媒體技術在課程培育中的作用尚未完全發揮。因此,要全方位依托網絡教學課堂傳播速度快、組織效率高、信息功能豐富、趣味性和時效性強等優勢,擴寬思政理論課傳播渠道;二是要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相統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要充分發揮微媒體線上、線下教學一體化的融合功能,通過網絡精品課程的“線上”自學和課堂“線下”集中研學,讓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知、情、意、行”的完美統一;三是要深入開展“課程思政”,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之外的其他教學課堂和日常品德教育中,通過網上網下一體化教學使各門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三)優化方式:轉變“微”話語體系
微媒體語境下的教育話語體系應更加生動、形象、接地氣。一是在傳播話語內容上要找準切入點,做到精準滴灌,切忌漫無目的的泛泛空談和晦澀說教。要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事件”和“問題”,引導學生在熱點事件案例分析中形成正確科學判斷。更要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生利益訴求,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2]微媒體時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聚焦學生現實訴求,既要為學生講清“怎么看”,又告訴學生應該“怎么辦”。二是在傳播話語形式上要創建契合網絡語境的語言邏輯和表達方式。有效利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使核心價值觀宣傳話語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四)優化文化,打造“微”網絡文化
積極打造多元表達和一元導向相結合的校園網絡文化,可以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造優良的文化環境,提升核心價值觀的網絡話語權和主動權。高校要加強互聯網媒介載體建設,優化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和手段,構建起互動、平等、共享的微媒體交互式互動平臺。加強學生網絡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習網站建設,精心打造和占領“兩微一端”新陣地,共建網絡協同育人矩陣。
(五)優化服務,完善“微”管理機制
一是要積極搭建網絡育人平臺。高校要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制定網絡育人隊伍培養培訓計劃、校園網絡活動開展計劃、校園網絡平臺建設計劃、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發展規劃等,通過積極搭建網絡微平臺來開展微教育,拉近與學生的“微距離”。二是要科學完善網絡監管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和優勢,及時搜集、整理、分析輿論走向和變化規律,做好系統數據預警監測,科學防范有悖核心價值觀的異質思潮和網絡謠言滲入。更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饋和輿情監督機制,密切監控和關注重大熱點事件,師生的價值訴求和評論動向,及時予以疏解和引導。綜上,科學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媒體話語權,是新時期高校立德樹人的新途徑。然而,微媒體敷生的教育新陣地不能替代傳統教育陣地,協同發揮網上網下育人合力,構建線上線下協同育人矩陣,是新時期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8.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166.
作者:翟承宇 張正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
- 上一篇:網絡直播對博物館營銷的積極作用
- 下一篇:投資類專業典型跟蹤教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