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一體化協調合作關系

時間:2022-07-29 08:38:46

導語:區域經濟一體化協調合作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經濟一體化協調合作關系

區域經濟一體化,指的是按照自然地域經濟內在聯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傳統以及社會發展需要而形成為區域經濟的聯合體。區域經濟一體化同時也是建立在區域分工與協作基礎上,通過生產要素的區域流動,推動區域經濟整體協調發展的過程。[1]區域各地方政府,無論本地的資源稟賦如何、產業結構如何、竟爭力如何、地方利益能否得到維護,都無法回避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強勁沖擊。在區域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建立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區域政府協調合作機制是勢在必行的。

1.區域經濟一體化下政府間協調合作產生的理論來源

1.1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區域經濟理論是研究生產資源在一定空間(區域)優化配置和組合,以獲得最大產出的學說。[2]1968年,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庫拍在《相互依賴的經濟》一書中,首次系統闡述了國際相互依賴理論,指出各國普遍生存于遍布全球的相互依賴網中,都有義務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建立在契約而不是地位、協商而不是強制的基礎上的全球社會。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區域均衡發展理論,該理論認為隨著生產要素的區際流動,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將趨于收斂,即趨于平衡,因此主張在區域內均衡布局生產力,空間上均衡投資,各產業均衡發展,齊頭并進,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本質就是要求區域內各種生產要素通過流動、選擇,在區域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達到效用最大化的過程。因此,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就是通過制度創新消除地區間經濟交流的各種障礙,降低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通過消除這些障礙,使得生產要素能夠在區域內部自由流動組合,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從而使地區經濟運行效率提高,獲取更多利益的過程。換句話說,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就是在于建立區域間政府協調合作機制,建立良好有效的溝通渠道,消除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摩擦,實現良性競爭,帶動區域整體經濟的協調發展。

1.2都市聯盟理論都市聯盟理論也是政府間協調合作產生的理論來源之一。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間經濟的合作發展除了要整合自身資源優勢外,還要進行一定的泛空間、跨區域間的交流合作,城市之間日益緊密的合作博弈必然產生都市聯盟。都市聯盟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城市為了一定的愿景目的建立在契約之上,而進行的一種合作性超邊界組織安排。[3]究其實質,都市聯盟就是利用聯盟理論建立起來的城市之間的經濟一體化形式,它打破了行政區域劃分的限制,克服了重復建設和產業結構雷同化的現象,降低了聯盟城市彼此間的交易成本,通過建立穩定的優勢互補的超邊界合作組織,使得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城市得到了重新定位,不僅加深了區域分工,同時也促進了區域內的產業集聚,形成了區域規模經濟,達到都市協同效應,加快了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使得都市之間的聯盟真正實現了1+1+……+1>n的創造價值效果。都市聯盟的發展特性是以市場為機制,以利益趨同為動力,有效促進區域內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達到聯盟城市多贏的局面。因此,都市聯盟具有以下的特點:目標性,明確的目標是都市聯盟的第一要素,合作的動力是建立在各聯盟的“共同意愿”之上,在相互依賴和信任的基礎上通過城市合作獲得各自的利益,避免各自風險;系統性,都市聯盟的建立是以契約和協議約束構成的;動態性,失去獨特優勢的城市可能被淘汰出局,而具有后發優勢的城市會被吸納為新成員,整個聯盟是一種動態的結合;獨立性,都市聯盟的系統是獨立的,各成員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級關系;協同性,聯盟城市在擁有各自核心優勢的同時,各聯盟方又是相互依賴的,進行優勢互補而產生協同效應。

1.3府際管理理論、復合行政理論政府間合作模式問題的研究在國際上一般被稱為府際管理(IGM),府際管理理論是基于20世紀90年代各國政府再造和地方政府間伙伴關系建立而提出來的,是關于協調與管理政府間關系的一種新型治理模式,是為了實現公共政策目標和治理任務,以問題解決為取向,通過協商、談判和合作等手段,是依靠非層級節制的一種網絡行政新視野。[4]府際管理以問題解決為焦點,具有行動導向,通過建立協調性、依賴性的網絡型治理結構,使得府際間各項計劃得以順利推展;強調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供給;提出設立政府理事會來解決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實現項目和管理功能上的府際間轉移;具有獨特的目標導向、網際溝通的沖突解決方式。總而言之,府際管理是以解決區域經濟合作帶來的眾多相關問題而建立起來的緊密相連的政府間合作共治模式,它以突破地方封鎖與保護、解決合作欠缺等區域中政府合作難題為根本目標。

2.區域經濟一體化下政府間協調合作產生的現實依據

區域經濟一體化絕非一個簡單的經濟現象或是一種地區資源配置方式的調整,它要求各地生產要素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建立一個包括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在內的統一市場。在統一市場中,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夠正常進行。可以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需要建立良好有效的區域政府協調合作機制;而協調合作機制的構建將促使區域經濟朝著健康有序的狀態發展,使得一體化是各方互利共贏的一體化,是規范法制的一體化,是協調合作的一體化。

2.1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質需要區域政府間建立協調合作機制區域內的不同地區彼此之間形成合理有效的分工格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如果各區域政府各自為政,自成系統,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手段,那么各地區的經濟只能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發展,制約了分工合作的深化,生產要素不能在區域內自由流動,不能實現產業的優勢互補,將嚴重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所謂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只能是空談。

2.2協調合作機制的建立是消除阻礙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出現的諸如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區域產業結構雷同、地方政府的無序競爭、區域環境逐漸惡化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區域經濟的成長,如果不加以解決的話,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持續發展將難以實現。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則無法處理區域內多種具體的利益矛盾,且協調成本過高,時效性過差,難以達到最有效的目標。而區域政府間的協調合作則是協調地方政府間利益矛盾,實現一體化的必然選擇。由于資源稟賦等的差異,各地區之間客觀上存在著通過互利合作而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相互需要。

2.3政府間協調合作機制的構建將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面對我國特殊的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各地方政府已經成為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為了追求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大化,由于重復建設而導致產業結構趨同、地區大戰、市場分割、跨地區性公共物品供給不足以及公共事務治理失靈現象之所以屢見不鮮、屢禁不止,正是因為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地方政府的橫向關系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使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缺少制度保障。因此,建立良好的協調合作機制不僅能消除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不良現象,而且將會極大的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