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經濟戰略調整論文
時間:2022-08-06 11:05:00
導語:國有經濟戰略調整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以來,我們在體制上有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所有制改革使我們的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結構有了重大變化。經過20年改革,我國形成了四種比較典型的所有制模式。第一種是以東北幾省為代表的國有經濟模式,國有經濟的地位還沒有動搖;第二種是以廣東的前期和上海的后期為代表的外資經濟模式;第三種是以江蘇為代表的集體經濟模式;第四種是以浙江為代表的混和經濟模式。這四種模式特征清楚,對比鮮明。其中對比最鮮明的是東北的國有經濟模式和浙江的混合經濟模式。東北的國有經濟模式在我國歷史上作出過重要貢獻,但是改革開放后,由于國有企業的體制和機制弊端造成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歷史負擔沉重,所以東北地區近幾年的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存在許多問題,如生產效率低,下崗人員多。與此同時,浙江則不同,浙江發展很快,這與它的混合經濟模式有很大關系。以溫州為代表的混合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曾受到過激烈的抨擊,說它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私有經濟泛濫,二是商業道德淪喪,三是公益事業無人關心。20年后的今天,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了,溫州不但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而且公益事業也取得長足進展,如大家集資修建公共設施,大家一致打假。從這些情況看來,國有企業多的地方,社會問題就多;相反,多種所有制經濟同時發展的地方,就比較穩定。所以,所有制結構不調整,一切無從談起。加快改革我國的所有制結構,調整國有經濟的戰略布局,收縮國有經濟戰線,既有利于堅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從面大線長的國有經濟困境中解脫出來,真正轉變職能。因此,中央下決心調整國有企業的戰略布局,讓國有資本從有些領域堅決退出來。
關于如何科學地進行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本文主要談以下四個問題:
(一)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目標。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國有經濟應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經濟要控制的行業有: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骨干產業。我將其歸為兩類,一類是政府不投資,則沒有人愿意投資的行業;另一類是別人想投資但國家不讓投資的行業。除此兩類,其他行業都可以鼓勵非國有資本進入。換句話說,除此兩類,在其他行業國有資本都可以退出。應該強調的是,國有資本的退出只能是“適當退出”而不是“全部退出”。前一階段流行國有資本全部退出競爭領域的說法,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政府要通過國有資本在產權市場的自由流動來實現一些特殊目標,如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保障資金的籌措,等等。另外,即使在以上所說的兩類行業中,國有資本也不一定要處于壟斷地位,引進非國有資本也是必要的。
(二)國有經濟要占優勢這個理論要發展。在我看來,國有經濟的調整不要有比重限制。以前我們的全民經濟比重很大,我們沒有發展起來,我們的社會主義還差點被搞垮了;現在我們的非公有經濟發展起來了,我們的國有經濟減少了,我們的社會主義在前進。
(三)國有經濟調整的主體是各級政府。國有資產全民所有,到底由誰來代表?由國務院代表,但國務院是個很大的概念,也管不過來,還得由各級政府來代表。但是,各級政府不能隨意調整處置國有資產,必須公開、有償。
(四)國有資產的調整要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結合起來。有種說法是,借國有資產調整的機會建立經營者持大股。這要視實際情況而定。要使經營者持大股,就必須把握以下幾點:一是經營者的定位不一定是原有的經營者;二是不能一股獨大(當然賣給私有企業主就不要管一股獨大);三是持大股不是無償持股;四是持大股的經營者不能享有不同于職工的非市場優惠,要優惠就一定要有根有據。
總之,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將朝著兩方面的目標進行,一是大量的國有資本從漫無邊際的戰線和領域退出;二是形成國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
其中,對于壟斷性和公益性極強的行業要注意兩點。第一,國家控股就可以了;第二,個別壟斷的行業國家完全控制,那些帶有競爭色彩的還可以進行切割,可以放開。
二、關于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我們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搞得很早,但現在進展并不理想,搞起來的也不規范。有人前不久做過一個調查,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十分規范地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這也許有點片面。今后,我國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要在規范上做文章,主要是四個方面的規范:
(一)要建立規范的出資人制度。現在很多國有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沒有權,幾乎企業所有干部都由政府部門來任命,董事長不能制約總經理,總經理不能制約副總經理。建立規范的出資人制度,應把握三點:一要明晰企業內的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這個代表在一個企業一定要是自然人,而且必須通過招聘產生,必須賦予它相應的權力;二是出資人代表要按規范程序給予董事會行使國有資產投資人職能;三要建立嚴格、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出資人代表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盡職盡責。
(二)要建立規范的產權組織形式。我們不能僅僅從政治意識形態角度考慮,要從經濟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資本主義最初的產權形態叫業主制,跟我們現在的雇主制差不多,一個人是老板,其他人是雇員,產權制度很清楚。但是這種業主制有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是資本有限,不能賺更多的錢,這樣就引入了股份制,擴大了資本。形象地說,如果業主制是一個人的資本主義,那么股份制就是幾個人的資本主義。到20世紀50年代末又有了發展,為了進一步放大資本,資本家把一部分股權以有償、優惠的形式給了勞動者,使股權進一步分散,又形成了所謂的“人民資本主義”。到后來,資本經營者覺得還不夠,要使企業獲得更大利潤,股權結構還應改善,讓有才華的專家學者進入董事會,成為非資產董事,即非資本董事決策企業事務。這說明資本主義的股權逐步向多元化發展。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我們的國企改革就是要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盡量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國企改制在產權組織形式方面應把握三個原則。一是盡量不搞獨資,如果必須搞獨資的話,也要搞多個國有部門的聯合獨資,以避免形成壟斷;二是嘗試國家控股的多種股權設置。絕對控股盡量少,要相對控股,特別是搞“黃金股”的控制形式。黃金股這個概念來自于英國,就是通過法律規定使企業中的極少量資本,擁有特殊的權利,在重大問題上可以一票否決。這種制度的好處是:吃小虧、占大便宜;四兩撥千斤;船小好調頭。如果企業經營不下去了,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處置它,賣不出去就搭配著送出去。三要科學設置和有效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政府要給國有企業選派至少兩名獨立董事,以保持決策的科學性和公正性。但這方面產生了誤區。一些人認為,要激勵獨立董事,就得給獨立董事股權,因此,好多獨立董事在企業持有股份。這種董事就不能叫獨立董事。獨立董事不能在所在企業持股。那么,怎樣激勵獨立董事呢?現在正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有一種辦法是按上市公司的交易量提出一定比例的資金,設立獨立董事基金,獨立董事的薪金獎金從此基金中發放。這個錢還是出自這個企業。如果要搞獨立董事必須把握兩點,這個人一要獨立,二要“懂事”。
(三)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當前我國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十分混亂,傳統的東西和現代的東西混在一起,使法人治理結構很不規范。西方的法人治理有三層,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關系非常清楚。我國是八架馬車,老三會,新三會,再加一個經理班子,一個外部監事會,關系十分復雜和混亂。各方面的關系,特別是黨委和廠長的關系很難協調。有些企業即使建立了所謂的現代企業制度,各管理層也基本上由上級任命,各層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領導、制約,最終使企業無法有效運作。近幾年進行了一些探索,但還沒有一套合適的辦法。在目前的情況下,主要是理順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四者關系。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要體現中國特色,把黨管干部與市場機制有效結合起來。這又是一個新課題。不管誰管干部,優秀的管理者必須通過市場機制選出。這有兩方面好處:一是可以選到真正有才華的人;二是入選的人必須努力工作,否則有下崗的壓力。但是我們的國情是黨管干部,怎么把黨管干部與市場機制結合?我們經過研究已經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先黨委提條件并公布,再由有關部門在社會上招聘,經過篩選,剩5個或3個人時,由黨委來確定。這個方案才開始試點。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必須走出幾個誤區,一是走出國有企業的董事長或董事由國家部門指定的誤區,通過市場招聘產生董事長和董事;二是走出企業的資產出資人是一個機構、一個班子的誤區,變出資人為自然人;三是走出董事長比總經理大的誤區,兩者是不同責任的主體;四是走出照搬西方模式的誤區,要把西方的東西研究清楚,結合我國國情加以應用;五是走出副總經理由董事會決定的誤區,還總經理應有的權利。在建立國有企業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任務非常重,如果把這些都搞好了,國有企業是有出路的。
(四)建立規范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第一,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建立必須與企業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搞好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前提是經營管理者職業化和經營管理者的選擇市場化。只有職業化和市場化才能解決薪金的合理定價問題和“紅眼病”問題,才能使權力與責任對等。所以,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建立必須和企業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使人才選拔市場化。第二,激勵與約束并舉,在激勵的基礎上,強化約束力,不能只講激勵,不講約束。給予激勵的同時,應規定工作的目標,如果達不到目標就得處罰。處罰的方式可以考慮以現有的資產進行賠償,由于非經營因素產生的,還要負法律責任;而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企業家檔案,把企業搞壞的人,要逐出企業家行列,而不是換個企業或調到行政部門當官。我曾經對一些企業家說過,中國的企業家是辛苦的企業家,辛苦在于既要辦企業,還要辦社會,而且還不能自主辦;同時,中國的企業家也是最幸福的企業家,他把一個企業搞垮了不僅不去負責任,而且還可以去當官。這都是我們的體制的弊病,我們必須對此進行改革,使激勵和約束對等,尤其是道德約束、逐出和禁入制度非常重要。第三,激勵要考慮國情。一是形式上可以多樣化,如采取股權激勵,實行年薪制等等;二是差別不要過大,不要動輒就跟美國去比較,我們沒有美國的經濟實力,也還沒達到美國的發展水平,要著眼國情,跟自己的老百姓比。要體現差別,但不能分化得太厲害;三是應同時考慮對非經營管理者不同形式的激勵,對技術貢獻者,對特別的勞動奉獻者,也要進行激勵,因此,激勵不僅僅是對企業家,還包括企業的優秀員工。總之,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重要的不在于把財產分給個人,而在于通過財產關系和利益關系,建立一種激勵與約束機制,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一種責任機制,建立為企業發展竭盡全力的責任主體。這才是我們的關鍵。
三、關于建立國有資產管理運營體系的問題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個大問題,我們已進行了大量探索,但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探索出一條既適合國情,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國有資產運營體系改革的難點在于既要保持國家對資產的所有權,又要使國有資產的運營充滿活力。下一步國有資產的運營管理要朝下面四個方面努力。
(一)要解決目前國有資產多頭管理,又無人負責的狀況。目前國有資產多頭管理,財政部門管理,企業工委管理,還有其他部門的管理,非常多。多頭管理、集體管理卻無人負責,致使國有企業不同程度都存在經濟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企業家個人道德素質原因外,主要還是體制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查起來非常困難,問題背后涉及到方方面面,盤根錯節。如果不從制度上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很難解決。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統一的管理機構,使責任和權利集中,避免多頭管理卻無人真正負責的現象。
(二)要授予各級政府國有資產處置職能,使各級政府對轄區的國有資產除特殊情況外有高度的處置權。
(三)要組建有競爭性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同一個行業,要有多個經營公司展開競爭。
(四)要依法強化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國有資產由誰管理,誰就要負起這個責任;國有資產的出資人是自然人,規定了出資人的權責利,權利到位,責任也必須到位,處罰和獎勵也要相應到位。
- 上一篇:獨家原創:淺談企業薪酬管理問題
- 下一篇:創新學習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