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預告片創作藝術
時間:2022-07-18 03:14:01
導語:影視預告片創作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告片作為影視作品宣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影片主創人員、主要演員及作品的題材、內容、風格等基本信息創造性地組織在一起,是影視作品精彩片段的濃縮,形成強大號召力的影視短片,引起觀眾的觀看欲望。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預告片擁有了更多創作空間,但別具一格的創意構思和恰到好處的剪輯手法仍是打動人心的法寶,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或等在電視前。
一、用巧妙構思來制造懸念
預告片的構思設計必須緊密貼合影視作品本身,可以在影片拍攝中進行,也可在完成后制作。不同在于,前者創意先行,而后者要充分把握已經成形的影片素材,但二者同為吸引觀眾的后續關注。作為影視作品先期廣告的預告片,以推銷作品為目的,揣摩觀眾潛在心理,通過突出矛盾沖突、濃縮戲劇看點、設置意外懸念等藝術手段,“邀請”觀眾“行動起來”。而懸念最能調動觀眾的期待心情,引發進一步探求欲望,為影視留下巨大賣點。電影大師希區柯克定義懸念:“人們說話時桌子下的炸彈突然爆炸,只會讓觀眾有15秒驚訝的乏味場面;而觀眾知道桌子下面有炸彈并知道爆炸時間,同樣的談話瞬間吸引人,因為觀眾參與其中。這時呈現給觀眾的是15分鐘的懸念?!盵1]有限的影視資料中,如何取舍、如何組織才能讓一知半解的觀眾對電影充滿興趣?創作者要對情節充分把握:既不能過分隱藏情節,意圖最后引爆驚喜,那么觀眾可能會在平淡無奇的介紹中興趣頓失;也不能放開炫耀內容,提前透露結局,那觀眾在意料之中的重復里無意探尋。觀眾需要知道部分信息時,可以在整體中運用總懸念以及穿插小懸念,或在先行預告片和超級腕預告片中用期望式懸念,了解影片角色和部分劇情,形成進一步的期待,然后積累情緒,最終引爆高潮。如《風聲》的先行預告片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用疑問的方式引發觀眾對劇情的猜測,同時展示了片中主要明星,利用明星效應引導觀看趨向。而最終版預告片中,一開始設總懸念“誰是老鬼”,接著謎團一一呈現,有所保留展示主要人物,但每個人物自身又存在著小懸念,如金生火、白小年可能死去,吳志國留到最后,而李寧玉、顧曉夢結局難知。此時預告片高明地告訴你很快能解開謎底,觀眾在忙著預測結局時,真正影片的結果卻出人意料。影視藝術的創作運用綜合視聽思維,而不是單純線性文學思維。預告片則要選擇合適角度表現矛盾,如視覺沖擊、情節爆點、人物特色、經典動作、語言幽默等,用來抓住觀眾的眼球。然后要巧妙構思整體結構,把握情節節奏點和作品賣點,充分考慮對應的觀眾群體。深入挖掘影片思想內涵,分段展示人物與情節,不同段落趣味點各不相同,既要有情節的跳躍性、代表性,又要表現內容的相對完整清晰,用開放式結構讓觀眾的思維觸角延伸到四面八方,從而使得浮想聯翩的觀眾更想一探究竟。
二、獨到剪輯下的視覺盛宴
預告片畫面素材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到影片的主題風格,要選擇能夠交代影片時代背景、能夠表現出人物精神風貌與動作特點的具有代表性的鏡頭?!督h偉業》主要講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間發生歷史事件,展現了、、陳獨秀等早期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之際,為革命奮斗的故事,而在預告片中則出現了沒落的清王朝以及戰火紛飛的場面,為故事發生作充分鋪墊。而相關人物的出場鏡頭更是極富時代特點和戲劇表現力,如面對群情激昂的人們振臂高呼“革命萬歲”。而鏡頭選擇的原則應是多但不長,畫面形式優美、內容具有典型性,不宜用較長的運動鏡頭、與主題無關的景物鏡頭、畫面不夠完美的鏡頭、作用不大的過場戲鏡頭,盡可能從影片主線相關的畫面中選擇素材。[2]另外影片故事不宜全盤托出,應虛實相結合,畫面之間雖表意獨立,但應有內在聯系,不然過多不明意義的畫面會讓觀眾應接不暇,注意力漸失。剪輯預告片要在極短時間內,將信息量眾多的畫面進行有效的排列、組合,最終表達統一的思想情感,達成預期的宣傳目標,這需要剪輯要精準到位。畫面里的造型、色彩、運動、影調等信息通過有機的變化,形成連續的視覺感覺。鏡頭轉換的基本要求是自然流暢,當對比強烈或大幅變化時,會造成震撼感,但不應產生理解意義上的間斷。謝爾曼在《論剪輯的藝術》中指出:“剪輯的主要要求是,從一個鏡頭到另一個鏡頭思想演變的平穩流暢,流暢的剪輯本身不是目的,它僅僅是達到戲劇上有意義的連貫性的一種手段。”不同的剪輯方式作用也不同。快切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鏡頭連接上的時間,對于分秒必爭的預告片能最大限度地展現影片信息,但要求兩個畫面之間有一定關聯度,不然容易產生視覺轟炸。而疊化、閃白、黑場很容易產生間隔感,方便開啟新的內容。特別是疊化能很好放慢節奏,渲染情緒和營造氛圍,在一系列快切鏡頭中能使觀眾視覺得到喘息,引起視覺重點。在《非誠勿擾2》中,在一段快切的幽默調侃鏡頭后,用淡入淡出表現了影片中的一大亮點———離婚典禮,令人記憶深刻。
三、具有感染力的聲音詮釋
預告片中的聲音主要有對白、音樂、音響,并且經過選擇和構思的藝術化處理,這不是現實中的真實,而是藝術上的真實,是經過修飾過、具有感染力的聲音。這些聲音是現實中的變形,可能在生活中并不存在,只是接近生活實際。而羅伯特•布萊森則理性些:“單純地訴諸眼睛,耳朵會感覺不耐煩;同樣的,單純地訴諸耳朵,眼睛也會感到不耐煩。最好是好好地利用這些不耐煩?!盵3]可見聲音的重要性,它能充分地表現主題、氛圍,渲染情緒,營造預告片節奏。預告片中的對白一般來自原片,但由于受到篇幅限制,語言的選擇要精練生動,具有號召性和別樣意味,能充分地表現主題思想與人物性格,又不能過分泄露主要內容。有時為故意制造錯覺,運用聲畫分立、聲畫平行、聲畫對位等方法。如《讓子彈飛》預告片中,周潤發的聲音“如果你活著,早晚都會死的”與姜文騎馬的畫面平行進行,“如果你死了,你將永遠活著”與槍擊畫面同時詮釋了你爭我斗的故事情節,將聲音解放出來,加深了影片藝術感染力。至于音樂的久久不忘,可以讓人們在淡忘畫面內容時,余音繞梁的聲音仍可以勾起人們的思緒,它既可以連貫影片,又能渲染氣氛,同時體現了影片的主題風格。例如《將愛情進行到底》就運用了電視劇的經典音樂,貫穿整個預告片始終,尤其在最后用耳熟能詳的歌聲一下讓觀眾回到12年前,這種音樂的召喚力讓人們不由得沖動想重溫昔日記憶。而音響運用就更為廣泛了,音樂可能需要專門創作,但是音響卻是一直出現在預告片中,模擬真實聲音,增強表現力,加強節奏,突出重點。通常在具有震撼力的音響下,預告片的重要信息出現。例如《建黨偉業》的炮聲結束后推出導演名字,類似鐘表“滴滴”的緊迫聲中歷史片斷閃現交代事件背景,畫面中的槍炮聲、劃火柴聲等營造了緊張的節奏,渲染了戰火紛飛的氣氛,同時也加強了視覺的震撼。但必須要強調對白、音樂、音響三者要同畫面、字幕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視聽藝術形象,才能充分表現出影片特色,表現出影片的別樣風格。四、宣傳主題的字幕設計預告片中字幕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介紹影片的主要內容、主題思想,如《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字幕“因為愛情在這個地方———北京”分割了段落,交代了故事背景,大致描述了影片內容。有的則是解釋畫面內容,延伸畫面內涵,如《觀音山》預告片中范冰冰與張艾嘉在舞廳里瘋狂跳舞,旁邊字幕出現“釋放激情”,詮釋了短暫畫面的深刻意蘊。更多的字幕設計是為了宣傳影片,突出出品方、導演、主要演員等重要信息,具有廣告性質,吸引觀眾,另外“情節曲折”、“命運未知”等也屬于宣傳一類,其特點都是將影片的特色最大化、清晰化、口號化。
字幕在節奏極快的鏡頭組接和震耳欲聾的聲音交織下,清楚明白地告訴觀眾影片的重要信息,也能準確地表意傳情、傳達理念、展示細微變化、強化重點內容,是構成畫面的重要元素。字幕設計要簡單明了、停留時間適宜并且內容上具有連貫性,其運動變化不只是單純字幕呈現,與影片風格、畫面構圖、聲音表現融為一體,既充分考慮與主題思想、情節內容、人物表現緊密相連,又具有一定號召帶動性和情緒感染力。不同題材的預告片字幕要求也不一樣,如動作片、懸疑片等字幕視覺沖擊力強、運動形式更講究,正劇片、歷史片的字幕更穩重,具有震撼感,而喜劇片、青春片等字幕變化多端、時尚感強。如《觀音山》中字幕“青春、釋放、激情、狂野、叛逆”通過遞進的方式宣告影片主題,通過給字幕加入運動特效,加強視覺沖擊力,伴隨著空靈的音樂,字幕如同音頻波動一般閃爍放大,出現在畫面的左右兩邊,將整體畫面三分構圖,符合視覺規律,字幕與畫面和諧統一。預告片作為一種視聽綜合藝術,講求內容與形式上的完美統一。
在創作者獨特的構思下,充分運用畫面、剪輯、聲音、字幕來宣傳影片,調動觀眾觀看積極性。若不能很好把握各部分,創作意圖不明確,觀眾也不明就里,那預告片會變成一盤散沙,或是平淡無味,觀眾過目即忘。要抓住賣點、亮點,深諳影視創作規律,將影片的主題風格充分表現出來,方達到預告片宣傳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