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論文-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時間:2022-06-13 10:03:00

導語:語文教學論文-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論文-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語文教學論文

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推進,我們的語文教學正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授課形式,以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為特征的綜合性活動課正異軍突起,并占據一席之地,它以其生動活潑、切實有效得到學生的歡迎。

一、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各種原因,雖說十分復雜,但教學內容的封閉和教學方法的陳舊應是問題的主要癥結。正是由于語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脫節,缺乏現代生活氣息,正是由于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注入式,學生缺乏自主的實踐,才導致了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導致學生語文能力的局限,導致語文教學質量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需要。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別要注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實踐。

二作用

作為課程的一部分,語文活動課與傳統的必修課課堂教學相比,顯示出鮮明的特點和不可替代的優勢。

語文活動課的“活動”,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活動,而主要指學生的學習活動。活動課側重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因而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就與傳統的必修課課堂教學有明顯的區別。

在教學內容上,它強調語文的社會實用性。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以必修課教材的教學為中心,內容顯得狹窄,有時也有點陳舊,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語文活動課則是開放的,其教學內容往往涉及了語文應用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觸及最新和最實用的領域,并與一定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夠補必修課課堂教學的不足,全面反映社會生活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新聞會”“語言的藝術——廣告”“錯別字普查”“編手抄報比賽”等專題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現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也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語文的能力訓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又實實在在。不少學生反映,開展語文活動課以后,自己才感到語文原來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在教學方法上,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傳統的課堂授課常常過分突出教師的作用,以教師的知識傳授和教學思路為中心,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或被動參與。語文活動課則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在活動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擇,自覺參與。活動課的過程,往往是學生自己設計安排、學生自我活動為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在各項具體的實踐和運用中獲取直接的感性知識和生活體驗,著重于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這樣做,學生不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學能力也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比如“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等活動課,自始至終都以學生的口頭表達為主,幾節課下來,學生的口才就會有所提高。

三注意的問題

當然,語文活動課要充分發揮其優勢,真正取得實效,還有賴于活動過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調控。在語文活動課的試驗和研究中,我們就感到必須切實解決好下面幾個問題。

一是既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課無疑必須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教師切忌越俎代庖,喧賓奪主。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讓學生自發“活動”。課前對活動的設計,活動中的組織、引導、點撥,活動結束后的總結、點評等等,都需要教師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關鍵的問題是教師必須講究引導的藝術,相機行事,靈活應變。

二是必須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語文活動課要促使每一個學生提高語文素質,必須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參加語文活動。決不能僅僅讓一部分學生在“活動”而讓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因此,設計語文活動方案時,應注意使活動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精神。在組織活動時,應按照分類要求,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活動的內容構成和學生的情況,適當分工,適當輪換,從而既發揮各類學生的特長,又能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學習和發展的機會。三是必須使語文活動既生動活潑,又切實有效。語文活動課無疑應該做到內容和形式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形式喜聞樂見,學得輕松愉快,但決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動形式的趣味性、生動性,而忽略切實有效地指導形式進行扎實的語文學習,熱鬧有余,實效不足。活動課必須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別要考慮什么樣的語文教學內容適宜采用什么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有促進作用,并在活動的各個階段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學習內容,認真檢查學習效果,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都各有收獲。

四、各單元活動計劃

(一)“獻給母親的歌”

“母愛”的主題,在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中都有表現,如冰心的詩《紙船》,的散文《回憶我的母親》。屠格涅夫的《麻雀》則描寫了動物的母子之情。

第一項活動的開展,主要是使學生獲得“母愛”情感的浸潤,同時培養編輯、概括、交際等語文能力。在這種情感基礎下,再通過與自己的母親聊天、采訪母親等形式,進一步了解母愛,體會母愛。母愛的體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也許是日常生活中的尋常小事,我們每天沐浴在母親的深愛當中卻渾然不覺;也許是受到母親嚴厲的批評,心存怨意卻不知這其實是更偉大的愛。第三項活動的開展,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母親嚴厲的批評,從而認識到,溺愛是有害的,愛,就是對成長負責,對未來負責。

在前面幾項活動的情感準備下,可以“獻給母親的歌”為題召開一次主題班會。這項活動形式多樣,可以是配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看電影片段、圖片展示等。可以從這多個項目中進行選擇,因地制宜地開展活動。這項活動是對前面幾項活動的升華和總結,既是對母親感激之情的表達,又是對母親熱愛之情的深化,同時也要求把孝敬母親的感情化為實際行動。

(二)、尋覓春天的蹤跡

開展活動時正值春季,一定要讓學生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加深對春天的體驗和感悟,培養熱愛春天的情感。

第一項活動開展的方式,可以將“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兩種學習方法結合起來。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含義,搜集當地的有關諺語;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選擇一兩種動物或植物進行觀察記錄,并對觀察記錄進行編輯整理。

第二項活動是對前一項活動的伸展和提升,可以采用藝術創作或者出一期墻報的方式來對春天進行深情歌頌。也可以采用“春天的贊歌——散文、詩歌朗誦會”等活動方式,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項活動是用詩筆、畫筆來表現春天。活動有兩項:“為畫題詩”和“為詩配畫”,教師要對這一活動進行必要的指導,可以提供一些范例,并進行解說。注意要求不能過高,以激勵為主。

(三)、“科海泛舟”

本次活動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的同時不要忘記“捕撈”語言,在活動中應努力將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語言表達、母語意識、人文翔有機結合起來。

本次活動可按四倥早分為4----8個合作小組,在各自分頭準備后,各小組先作交流,而后推選代表到班上進行匯報與展示。

第一項活動可以講述自己迷上科學的事故,也可以談自己是如何受挫的。第二項活動的科學小品和科學童話可以利用墻報、手抄報、黑板報等形式來展示。第三項活動可由各小組的發言人介紹科技信息,或者發明人講解、演示自己的成果,期間,同學們可以提問,發言人簡要作答。第四項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培養學生在科學追求的進程中具有人文關懷的意識。教師要引導、激發學生加強討論,甚至激烈辯論,在搜集準備及討論、辯論的過程中加強對科學情感、態度的體驗,從而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四)到民間采風

關心自己的家鄉,搜集整理家鄉的民風民俗,能夠生動、有條理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鄉,培養熱愛自己家鄉的美好情感。

這次綜合性學習,內容活潑,也有較為多樣的方式可供選擇,相信學生一定會。活動時要求學生圍繞“民風民俗”這一主題,運用調查法、查找文獻法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所搜集的材料,拿出成果:或做游戲,或編詞條,或辦展覽,或撰寫報告,或進行評論------

第一項活動“家鄉素描”,以認識家鄉、熱愛家鄉為主題范圍較為廣泛,活動也有一定難度。教師應指導學生縮小研究范圍,確定一個較小的入手角度,還可以涉及當地物產、文物、傳說等。只要與家鄉有關即可。教師主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在實踐中鍛煉了能力,增進了知識。

第二項活動“認識方言”,角度雖小但是具有深度和趣味。語言是重要的文化載體,語言自身又是文化內容。關注語言、研究語言對于語言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看,第1小題專業性太強,教師不妨略加解釋,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該項活動的第3小項可作為首選活動方案。當然,也可以將第2、3小題結合起來開展活動------先搜集方言民歌,再分組表演模擬,最后寫作小論文或編寫詞條。

第三項活動“鄉土發現”可與第四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