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下高校德育創新

時間:2022-01-18 03:31:26

導語:自媒體下高校德育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媒體下高校德育創新

[摘要]黨的成功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新浪微博、網易博客、騰訊QQ、微信等已成為人們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的常用社交軟件。自媒體影響著高校德育權威和德育環境,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引領高校德育在方式、內容、環境、主客體等方面進行創新。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充分把握自媒體特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展高校德育的方法、創新高校德育的模式成為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黨的;新時代;高校德育;自媒體

自媒體又叫“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個體使用者用來記錄自己所見、所聞的一個載體,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等特點。[1]人們使用頻率較高的自媒體平臺有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自媒體傳遞信息的對象或群體具有不穩定性,有時是特定的,有時則是不特定的。自媒體傳遞的信息也具有規范性和不規范性并存的特點。自媒體收集和的隨意性和信息的不規范性不能滿足高校德育講求的高端性和學理性特點。如果不對自媒體加以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就容易被自媒體帶來的負面信息影響,其結果是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混亂,進而使高校德育的效果弱化。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探尋如何正確而且有實效地運用自媒體開展高校德育活動,改變德育的方式、方法,拓寬德育的信息來源渠道以及創新德育的培養模式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自媒體帶來的機遇,也是高校德育面臨的挑戰。

一、自媒體時代高校德育面臨的挑戰

(一)自媒體的發展動搖了學校和教師的德育權威地位。在傳統道德教育中,德育工作者因為其知識優勢一直居于學校德育的主導地位。[2]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自媒體得以盛行,學生的知識獲知渠道得到拓寬。他們從網上獲取信息的速度比在課堂上快得多,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和自我探尋能力。學校和德育工作者的主導地位在新時代自媒體信息多元化的沖擊下被弱化,其傳統的德育權威地位面臨挑戰。(二)自媒體時代對高校德育環境提出挑戰。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網絡的迅猛發展使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把人們帶進了另一個世界———虛擬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自媒體把人們的生活環境與網絡環境高度地結合在一起。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充當信息的者和傳播者,化身為網絡的“監察者”,人們不同的情緒、意見都可以在這里進行宣泄。網絡的輿論導向很容易被帶偏,大量虛假信息、錯誤言論存在于自媒體之中。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黃金時期,他們的價值觀尚未真正形成,無法正確地對自媒體網絡和傳播的信息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選擇。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很容易影響他們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以及道德認知。大學生長時間沉迷于網絡世界,手機成為他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面對大量快速更新的信息,他們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自媒體時代帶來的種種問題削弱了高校德育的實效,對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挑戰。(三)自媒體時代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沖擊。自媒體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特點與大學生追求個性、張揚自我的心理特征相吻合,部分大學生喜歡在自媒體上發泄情緒、表達情感、交流溝通。自媒體的迅速發展必然會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精神生活以及價值觀念產生深層次的改變。首先,足不出戶已經成為部分大學生的“新常態”,吃飯靠外賣、生活物品靠網購。他們的身心健康受到這種生活作息紊亂、體育鍛煉缺乏的生活方式的嚴重損害。其次,精神生活娛樂化。自媒體成為大學生自娛自樂甚至互相攀比的平臺,他們似乎覺得將拍照上傳到自媒體遠比他們在現實中的切實感受重要得多。他們熱衷于在社交媒體上曬旅游、曬美食,卻未能充分關心國家時政新聞、關注學術研究動態,讓自己的精神生活變得娛樂化、庸俗化,這與自媒體傳播的內容有很大的關系。最后,大學生價值觀念呈中立化、多元化趨勢。在對待敏感的話題時,有的不發表看法,表面上持中立態度,實則持冷漠態度;有的沒有自己的理性判斷,盲目跟風。這是沒有明確自己原則和立場的表現,是自媒體帶來的價值觀混亂的后果。

二、自媒體時代高校德育的創新機遇

(一)德育方式的創新。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這一概念。黨的之后,“四個自信”的指導地位越發突出。在德育方式的創新方面,高校德育教育者必須堅持文化自信,在引用和保留傳統德育方式積極方面的同時,充分認識到自媒體在大學生德育中的作用,利用自媒體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與指引。應充分發揮自媒體覆蓋面廣、傳遞迅速,時效性強的特點,幫助高校德育主動適應網絡化時代。[2]要積極協調、整合自媒體中的教育因素,使其成為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的一種力量。另外,自媒體的私人化特點使它更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想法。德育工作者可以根據這一特點,使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不斷增強。自媒體能傳播文字、聲音、圖像的方式與傳統的傳播方式相比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自媒體,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更具吸引力。(二)德育內容的創新。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學習、思維、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同時,人們的思想態度、價值取向等也深受自媒體的影響。在自媒體環境中,高校德育內容應當堅守文化自信,并將中華優秀文化與世界文明成果相結合。自媒體拓寬了人們的信息來源渠道,使我們可以較為輕易地接觸大量的外來文化。這些外來文化中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也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在避免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滲透的同時,高校應當汲取與利用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使其與我國的傳統道德文化相融合、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形成一種與時俱進的、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從而達到豐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效果。其次,要繼承與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高校要學會充分利用自媒體,主動且多方面、多層次地運用自媒體向社會各界甚至是向全世界傳播和展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文化自信。(三)德育環境的創新。環境在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有助于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師順利地進行教學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3]自媒體為教育對象帶來了更多的自主權,為他們自由發聲帶來了可能。隨著自媒體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廣泛運用,高校德育環境比以前復雜得多。為更好地實現德育目標,高校首先應加強自媒體的建設與管理,使其成為弘揚主旋律的堅強陣地。自媒體中的內容紛繁復雜、真假難辨,社會輿論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都會受到它的影響。所以,高校一定要加強校園網絡的建設與管理,建立強有力的“過濾網”,杜絕歪風邪氣進入校園。同時,還要加強正能量的宣傳,樹立先鋒典型,倡導文明風尚,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環境。其次,要加強對輿論的評析和監督,引導學生理性地面對社會現實。校園自媒體建設必須旗幟鮮明地擁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文化自信,清楚地知道應該倡導什么以及抵制什么,還要不斷地加強學生明辨是非的本領,引導他們站在理性的立場看待網絡信息和輿論。最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優化校園網絡環境,不斷進行校園網絡技術建設,充分發揮其“過濾網”的作用。要對校園網的信息進行整體性過濾,杜絕不良信息,全方位凈化校園網絡環境。要不斷進行校園網絡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校園網絡管理規定及道德規范,嚴格遵守有關網絡和自媒體的法律法規。要不斷進行校園網安全建設,優化校園網防御系統,為大學生營造健康的網絡道德教育環境。(四)德育主客體的創新。教育主體和客體是教育過程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在高校德育主客體當中,主體是德育教師,客體則是大學生。高校德育主客體的創新分為兩大部分:主體的創新以及客體的創新。德育主體的創新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進行教育理念的轉化。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不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必須以現代化開放式教育理念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二是要進行職業角色的轉變。在自媒體的影響下,學生不像過去那樣機械地從課堂上獲得知識,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寬廣,知識儲備越來越多,對知識的渴望越來越大。因此,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要引導他們梳理信息、整合信息以及辨別信息。三是要進行知識素養結構和技能的轉化。教師的知識素養和教師技能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在完善自身德育知識體系的同時注重德育實踐技能的提升。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在國家建設以及社會發展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必須更加注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高校德育客體創新的最重要方面是培養和增強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他們辨別信息的能力。自媒體時代,學會分析信息往往比獲得信息難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上紛繁復雜的信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選擇信息,鼓勵學生從網上獲得大量、廣泛、全面的知識信息。同時,要讓他們意識到正確運用這些信息的重要性,學會判斷這些信息所蘊含的意義和價值,并善于利用信息資源充實和發展自己。三、結語自媒體的興起與流行對高校德育來說既帶來了挑戰,也蘊藏著機遇。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充分把握自媒體的特點,對道德教育的方式、內容、環境、主客體進行創新,不斷地推進高校德育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張倩,李賜平.論高校德育創新———基于自媒體的視角[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2).

[2]章上泉.網絡時代的高校德育創新[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3).

[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謝麗婷 單位:大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