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畢業論文-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與會計變革

時間:2022-06-08 09:58:00

導語:會計畢業論文-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與會計變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畢業論文-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與會計變革

會計畢業論文

新經濟的影響,一場涉及財務與會計的變革不可避免,以創新意識沉著對待是理論界、實務界、監管部門的應有姿態和反應。

從已有的文獻來看,“新經濟”一詞是由美國人首先提出來的,其含義是區別于過去經常出現的經濟周期之傳統經濟,認為在新的科技條件下,今后的人類社會將免受經濟周期之苦。之后,隨著新的經濟現象的不斷出現,人們又基于各自的知識結構和感知,認為新經濟與經濟全球化,或與網絡等新產業革命,或與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等密切相關。盡管迄今為止人們對新經濟的提法和特征尚有不同認知,筆者理解,全球化、網絡化、高新科技化、知識化,應該是新經濟的本質內涵。

種種跡象表明,不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在整個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的財務與會計,都可以找到信息技術革命等高新科技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所帶來的巨大震蕩。

從“有效破壞”到規避風險和降低成本

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提升了“有效破壞”的速度,即加快了資本、知識、人才從落后的技術領域向亟待開發的新科技領域轉移的進程。這種資源再配置過程的加快,一方面促進了金融創新,而金融創新又有效地降低了資本市場的風險,另一方面又為發展中的企業如何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提供了多種途徑,為降低經營成本和提升公司價值開辟了新的空間。

在信息技術革命到來之時,企業的任何一項經營決策都面臨巨大的風險,其原因是在整個復雜的生產經營體系中,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決策者難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戶需求的瞬息變化和原材料的分布與供應情況。因此,企業經營需要加倍投入物資和人力等資源以應付信息匱乏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損失。為了防范風險,企業的經營成本不得不一再提升,剛性很強,亦即邊際成本劇增,而邊際效益銳減。例如,在信息不明的情形下,企業只能通過超量儲備資金和貨物方能防范不測,此種理念在公司理財和財務報告中處處體現。

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高預測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其決策將更多地依賴最新最快的適時信息,進而提高資金和存貨儲備的準確性,節約資源和降低經營成本。

對企業來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改善了其預測和決策的方式,改變了其供產銷體系和模式,縮短了研發(R&D)周期,這一變化,對企業的成本管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預示著成本管理的一場變革在所難免。例如,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以銷定產”的經營方式注入了新的內容,戴爾(Dell)模式證明:1)存貨減少了,降低了庫存成本;2)與客戶直接有效的溝通,避免了不必要的多余的產品功能,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3)研發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幾乎同步進行,效率大增,在降低研發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研發本身的機會成本;4)借助于信息技術的營銷方式的改變與改善,如B2B、B2C等電子商務,不僅大大減少了營銷成本,具有深遠意義的是這將導致邊際成本呈指數級下降,為企業帶來遞增的邊際收益。

經濟規模與交易成本

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企業規模的擴大與交易成本呈同向變動關系,即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其內部組織和管理成本等也將隨之增加,導致交易成本的總體上升。因此,企業規模之邊界由交易成本來決定。該理論表明,企業規模之擴張與交易成本之降低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現行的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有不少是建立在微觀經濟學的這一理論基礎上的。然而,在新經濟中,這種理論遇到了挑戰。新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網絡技術的運用更新了原有的交易和基礎設施概念。網絡經濟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運用,催生出一種新的亞經濟形態,即人們所說的網絡經濟。網絡的最大特點是,各種交易突破了由于技術瓶頸所引起的時空限制,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交易、生產甚至研發效率迅速提高。網絡為經濟交易提供了虛擬空間,直接交易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開中介周折;基于網絡的電子商務之迅猛發展,使產易的時間大大縮短,交易的空間不受地理或區域的限制,零庫存不再是一種紙上談兵的空想或虛設的理念,交易各方乃至整個社會交易成本的降低也就成為事實。更有意義的是,由于網絡技術的影響,MRP、ERP技術的運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由垂直狀向扁平狀轉變,在這種情形下,不論企業規模有多大,其內部組織與管理成本在總量上都不會有多少變化,這就又節約了內部交易成本。

可見,經濟規模之擴張與交易成本之降低并非互斥。在新經濟環境下,受網絡技術的影響,企業的存貨控制、現金流量管理、財務組織結構、責任中心的界定和責任成本的構成與確認等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邊際效益與訂價策略

傳統經濟學的供求均衡經濟理論一直是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建立自身理論與方法的基礎,如財務管理中的“投資邊際效益曲線”,管理會計中的市場基礎訂價模型和薄利多銷訂價策略等。

但是,在網絡經濟時代,令經濟學家和財會人員大跌眼鏡的是,那種當供求兩曲線相交而形成的市場均衡原理,對一些信息技術產業或企業來說,幾乎難以適用。因為在網絡經濟里,往往是既不存在傳統的供給曲線,也不存在傳統的需求曲線。

由于信息技術等高新科技產品以知識為本,而知識具有可共享、可重復消費、可低代價復制、可提高個人或團隊持續發展能力,消費這些信息技術產品就等于消費知識,消費了知識也就掌握了知識;消費者再將這些知識作為資本要素投入,并通過與其他要素的有機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入要素的邊際效用。在新經濟中,在邊際成本不斷下降的同時,一方面是傳統的訂價規律被破壞了,另一方面卻是信息技術等高新科技產業的邊際效益的遞增。因此,研究新經濟環境中新興產業的供求關系、訂價策略、邊際效益變化動態,將成為管理會計領域的新課題。

無形或虛擬經濟與價值評估

1999年6月30日在美國芝加哥安達信全球培訓中心舉行的“安達信經理研討會”上,面對來自全球各地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的625位高級經理們,安達信倫敦事務所的管理合伙人理查德·博爾頓在其演講中指出:無形經濟的發展正在對全球經濟產生著前所未有的影響。

新經濟的另一耐人尋味的特征是,由于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導致了一些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會計的賬面價值大相徑庭,當我們將高新科技企業與傳統制造業企業進行對比,便會發現這些差異在這些企業之間的表現是完全相反的。1998年,微軟公司的賬面價值是5億美元,而其市場價值則有1020億美元。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力量(或無形之手)正在拉開各企業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距,并使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朝不同的方向變化(或是正向差距,或是反向差距)。可以說,迄今為止,尚無人能夠肯定這種差距究竟還會有多大。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新經濟導致了無形資產的增加和社會財富的虛擬化。當人們發現傳統會計通過確認、計量和報告等所產生的賬面價值,不能代表或反映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的全部經濟資源,尤其是那些高新科技含量高的知識產權,被隨意費用化了的與高新科技有關的巨額研發支出,以及掌握了先進知識的人力資源,或者是無法代表或反映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資源的真正價值或全部價值,人們對會計的極度失望是可想而知的。1999年8月末,在央行行長會議上,格林斯潘在分析“股票價格在過去5年里出現了異乎尋常的增長”之原因時指出,由于應被視為資本投資的信息技術領域的?蹲手С觶渙腥肓朔延每钅浚傭構糾笤誆莆癖ū砩系氖值陀謔導手怠C娑韻質擔嗣遣壞貌渙肀臠杈叮罷夷芄磺∪縉浞趾飭科笠導壑檔謀稈》椒ǎ識髦質視π戮沒肪騁蟮鈉笠導壑燈攔覽砟詈頭椒ㄒ簿屯延倍觥?nbsp;

企業的市場價值遠離或背離于其賬面價值,表明了市場參與者并沒有視賬面價值為企業的真正價值或內在價值。那么,什么是企業的價值呢?企業價值如何度量方顯恰當呢?有跡象表明,一些著名的國際咨詢公司和國際會計公司正在積極地探索這些問題,并通過實踐,摸索出了判斷企業價值的一系列方法,如麥肯錫咨詢公司提出的通過實體現金流量貼現模式和經濟利潤模式確定現金流量來度量企業價值的方法,普華會計公司提出的以度量公司價值來確定股東價值的方法,斯圖爾特提出的以經濟增加值(EVA)為導向的價值評估法。這些方法都有一個較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并沒有把價值評估單純地基于會計利潤之上,而是其于現金流量之上,這多少順應了“現金流量至尊”的新財務理念的要求。但是,這些方法并沒有完全滿足新經濟中對企業價值評估的要求,特別是那些與信息技術產業有關的資源,如網頁域名、IT人才資源和不可估量的客戶資源,還有那些影視(如好萊烏)、傳媒、藝術、體育(如俱樂部和球星)、娛樂(如迪斯尼樂園)等人類文化知識產業及其所派生或衍生出來的大量的資源,其價值究竟如何評估呢?

此外,更令評估師、分析師束手無策的是互聯網企業的價值定位問題。如果說麥肯錫、普華、斯圖爾特的價值評估理論和方法尚能適用于傳統產業,但對于網絡產業而言,它們就很難走運。事實證明,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在創建初期、甚至連續幾年并無盈利,但是,投資者為何還是對其抱有一定的信心呢?因為人們看好其未來巨大的、傳統產業所無法比擬的盈利空間,這樣的盈利空間也就成了在證券市場上人們斟酌其公司價值的基礎。那么這樣的盈利空間又是被如何估計出來的呢?事實是,互聯網公司上市之目的首先是利用證券市場印證其市場價值,然后再利用這種價值獲取更多的經濟資源,擴大規模及市場占有率,吸收大量的客戶資源和其他經濟資源,實現巨額盈利。這正如哈格爾指出的,互聯網不僅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技術手段創造價值,最重要的是力圖發掘出其蘊涵的豐碩的創造價值的機會。簡言之,互聯網公司價值定位之關鍵是其預期價值的大小,而這將由網站訪問次數、注冊用戶量和現金流量等眾多的無形綜合因素所決定。

無形經濟中的價值評估確實是一個大難題。人們至少有理由對傳統的財務與會計提出這樣的問題:企業的價值何在?企業的價值動因有哪些?

無形經濟中所存在的種種現實問題,也值得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認真對待與思考。筆者認為,我們的CPA回避不了這些問題:CPA為其客戶(企業)提供的服務哪些是物有所值,對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新經濟提出的挑戰,CPA是固守傳統審計業務陣地,還是抓住機遇開拓與無形經濟密切相關的咨詢業務?隨著新經濟的發展,CPA行業是否也會出現相應的變革?我們能否接受這樣的事實:在CPA業務中,傳統的審計等鑒證業務正在成為“夕陽產業”,而新近涌現出來的大量的咨詢業務正在成為“朝陽產業”?

信息經濟學的假設前提還存在嗎?

信息經濟學理論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是:交易雙方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這種不對稱又有獲取信息時間不對稱和信息內容不對稱兩種;人們所得到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這種假設在傳統經濟環境下是成立的,故受經濟理論的影響,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中,有不少成果和政策源自于此。一般認為,能否全面、準確地得到信息,是人們進行正確決策之關鍵,同時也決定了博弈雙方在對陣中所處的地位和優勢。在新經濟中,這種假定和現實性受到了挑戰。因為信息的專有性和獨占性受到了沖擊,新經濟創造了大量的與信息有關的產業和從業機會,形成了專門從事信息開發、交易、咨詢等新型市場;信息被作為商品開發、采集、篩選和處理,并借助于網絡技術,以幾乎實時之速度,快捷而又全面地傳達給其消費者。人們獲悉信息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性大大減少了,諸如信號傳遞模型、隱蔽行為的道德風險模型、逆向選擇模型和信息甄別模型等理論模型的解釋不再那么充分或有說服力了,以往這些模型所描述的經濟學現象正在逐漸被新現象所替代。總之,強大的信息網絡和信息技術產業,弱化了信息經濟學的原有假定。

例如,在互聯網環境下,由于與企業有關的稅收、海關、銀行、工商、統計、社會保障等信息,均受到了實時監控,并可在網絡中及時獲悉與共享,企業的行為不再向過去那樣神秘,人們對企業價值的判斷不用非得基于帳面價值,而可以通過大量的信息來源,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更合理更科學地加以完成。因此,有關信息(特別是針對帳面價值的信息)的鑒證意義也不如以往顯得那么重要了。

知識財富與激勵機制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人們在討論經理人認股權計劃(股票期權)的財務與會計問題時,往往忽略了產生股票期權的深刻的歷史背景。股票期權源于1973年石油危機以后美國對經濟結構調整而出現在硅谷的新經濟。以知識要素為驅動力的新經濟,必然要求對企業制度加以創新。事實表明,一方面,知識需要人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才能獲得,另一方面知識又具有外溢性。為了穩定那些掌握了知識的企業技術與管理人員,防止知識的外溢,僅僅付給工資報酬是不夠的,因此,一些高新科技企業普遍采用激勵型認股權計劃,給予的對象主要是公司CEO或掌握核心技術與知識的員工,使其收入有兩部分構成:一是工資,二是股票期權和紅利。由于企業員工既有工資收入,又有股權與紅利收入,新興產業就可以在這種激勵計劃的制度安排下,采取降低工資成本、增加股權及利潤分紅的辦法來達到以下一些目的:第一,通過降低工資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達到擴大市場份額、增加企業利潤的目的;其二,只要股權與紅利收入的增加足以補償工資的下降,并能導致總收入的增加,那么企業就可以通過增加員工的股權與紅利來調動其生產積極性與創造力;其三,采用以上方法,企業不僅可以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而且可以達到保護知識產權、防止知?鍛庖韁康摹H肥擔?0年代始自美國的這一激勵制度,“栓住”了一大批科技與管理精英。另外,實踐表明,推行股票期權計劃,對于降低成本,解決問題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發展至今,以股票期權為核心的認股權計劃已形成了以下幾種類型:

1999年以來,京、津、滬、武漢、穗等地的一些高新科技上市公司也相繼進行了股票期權之試點。

可見,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以及出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管理人才隊伍的穩定,問題的處理等需要,引發了股票期權的創新,也帶來了新的財務與會計問題。所以,有關股票期權的設計、規劃、管理和核算等,已經成為公司理財與會計核算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科技進步與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對財務與會計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筆者以為,主要的影響是有別于傳統產業融投資方式的風險資本的融投資運作機制與方式,以及所引起的價值評估問題。對財務管理而言,人們首先要弄明白的是風險資本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究竟何在?如何度量和防范之?在該市場中進行融投資的特殊性有那些?與傳統資本市場相比,風險資本市場不同階段的資本供求關系與結構有何不同?融投資過程中,相應的資金成本和投資效益如何加以確認和計量?風險公司的問題怎樣處理?相應的財務監控和激勵機制如何建立?

對會計處理而言,投資支出資本化,風險公司的邊際效益,風險公司及風險資本市場的財務報告披露等,都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e-商務環境下的管理變革

盡管何謂e-商務環境迄今尚未定論,但實務中一般以為,在互聯網中從事商業、管理和組織運作活動,則是其實質。前面在討論信息技術發展對經濟規模與交易成本的影響時已經指出,由于網絡技術的影響,MRP、ERP技術的運作,企業與外界的交易方式、內部的組織結構與管理過程均已發生了巨變。對傳統產業的影響甚至更大,從而導致了這些產業里的企業發生了激烈的變革。對此,杰克·韋爾奇(通用電器的CEO)、約翰·錢伯斯(思科的CEO)、卡利·菲爾林納(惠普的CEO)、杰夫瑞·斯基林(沃爾瑪網絡公司的CEO)等傳統企業的巨頭都有切身的體會。這些變革包括:

●電子商務改變了首席執行官(CEO)和首席財務官(CFO)的管理職能。

●用全球互聯網技術手段將傳統的財務管理和會計系統改造為一流的財務支持系統,同時也降低了大量的成本,如美國一家著名的從事互聯網硬件和軟件開發工具的制造商“太陽微電子系統公司”開展了電子商務之后,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節約了:50%的采購費用,30%的賬務處理成本,75%的差旅和費用處理成本,38%的全球性的單證處理成本,30%的工薪成本。

●更重要的是,各管理部門利用互聯網提高了工作效率,變得更加精干了,從而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業務分析,將財務工作之重心由數字加工轉向協助CEO制定戰略目標。

●財務走向集中式管理,會計信息實時動態化;財務、會計與業務協同處理,管理信息全面集成。

●由于互聯網的技術支撐,建立與全球經營一體化目標相吻合的財務支持系統不再是一個難題。

受電子商務環境之影響,企業在依賴互聯網與其供應商和客戶進行交易,改變了其傳統的交易方式的同時,企業內部的財務組織結構和功能劃分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交易的實時監控及其信息的實時記錄和傳遞,價值和物資的高度同步流轉,改變了傳統的財務組織結構和企業內部的管理結構。從決策制定和預算規劃,到業務審批和授權執行,再至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在網絡化管理理念和技術環境下,使財務與會計的適應性和控制性達到了最大化和最優化。業務記錄和會計信息在相關的管理層面充分地得到了共享,即時監控和及時決策不再有時間的隔閡,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在企業管理中不再是“孤獨的旅行者。,在MRP、ERP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支持下,它們融入到企業管理的大家庭中,天地一新,效率更高,乃至改變了CFO的命運和地位。

會計規范將何去何從?

歷史表明,會計演進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與科技發展密切相關。

20世紀之后,當會計人員將算盤、會計計算器等計算工具送進歷史博物館時,呈現在其工作平臺上的是取代傳統信息處理工具的一臺臺性能正在得到不斷更新的電腦。電子計算機的運用,不僅僅導致了會計記錄和數據處理上的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因為信息技術產業和互聯網的發展,會計工作本身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因互聯網的強大技術支持,以財務報告為核心內容的會計信息披露,其及時性或時效性大大提高了,但是信息傳遞、轉換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網上作業之緣故受到了新的挑戰。首先,會計信息載體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了,而變得形式多樣。其次,信息技術產業的興起,使傳統信息中介機構的業務內容和作業方式發生了帶有根本性的變化,如CPA的審計和稅務簽證,財務分析師的財務分析,證券分析師的證券基本面分析等,網上鑒證和網上分析的業務量將大增。再次,導致了大量的信息再加工產業的涌現。一些企業,將第一手(初始或原始)的信息作為資源投入,經再加工或再處理,轉換成為信息消費者更加能夠接受或更受歡迎的信息。經這樣消化了的會計信息其本來面目將變得更加模糊,指導、勸導、誘導、誤導將在網絡世界同時出現,會計?畔⑴都喙懿棵漚躚Χ閱?我國從2000年開始在互聯網上為上市公司開辟了定期報告披露的通道,使信息披露環境大為改觀,但同時也存在網絡化披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

2.e-商務環境對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提出了新的挑戰。B2B、B2C等交易活動的大量出現,為收入的實現,資產或費用的界定,以及確認會計要素過程中的風險防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最近,種種跡象表明,經濟界人士,尤其是受傳統會計規范影響較深、向來謹慎處世的CPA們,對網絡經濟中運用的某些會計慣例存有疑義。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會計帶來了諸多新問題,會計人員如何面對?會計監管部門如何應對?維護會計規范的CPA又將何去何從呢?我們注意到國際會計界正在積極行動起來,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所作的不懈努力。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1999年11月發表了由英美、新加坡等會計專家聯合撰寫的研究報告:“互聯網上的商務報告”,該報告對互聯網環境下的現行財務報告實務進行了分析,并從資本市場、商務、信息技術和會計發展等對互聯網環境下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和前景展望。可以預見,會計及其規范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將迎來一個新紀元。新經濟的來臨,給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蕩,淘汰、變革與創新、發展同時存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將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脫穎而出。古老的、以傳統經濟要素(如土地、物理資源等)為本的人類理財活動和會計核算活動,如何應對新經濟要素(如人才、知識、資本等)投入所產生的經濟后果,將是中國乃至國際會計界認真研究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