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效應地區差別論文
時間:2022-04-10 09:39:00
導語:貨幣效應地區差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貨幣政策的地區差異
經過比較,我們發現,貨幣政策在國內欠發達地區和較為發達地區經濟發展中的效應差別較為明顯,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各具特色的經濟體系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決定了不同區域在經濟波動周期上存在差異,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也相應有一定的反差。003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投資規模偏大、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及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信貸增長偏快、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等情況。為此,中央銀行相繼出臺了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一系列措施對經濟金融運行適時適度進行調控。中央銀行收縮性的貨幣政策取向對防止沿海等發達地區經濟過熱有顯著的效果,但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金融宏觀調控政策顯得“剎車”過早、過猛。004年二季度張家界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一季度回落了5個百分點,表明宏觀調控貨幣政策對于剛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張家界市已產生了一定的抑制或打壓作用。當前中國產業發展固然有一些產業投資偏旺,但還有不少產業不但不旺,甚至是偏冷的。目前,張家界市房地產市場總體上并不過熱,只是存在結構上供求不平衡。但此次以控制土地和信貸為手段的宏觀調控對張家界市主要經濟支柱之一的房地產市場無疑是釜底抽薪。
.居民收入水平和企業組織規模有差別使區域間居民和企業對貨幣政策調整的反應不一致。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一般大于45%,比經濟發達地區高出0—5個百分點。經濟發達地區已進入富裕社會,而欠發達地區才初步進入小康階段,相當多的人口還只是解決溫飽問題。因此,在欠發達地區,城鄉居民接受和享受國家貨幣政策的條件和能力都非常有限,所需資金主要靠自籌資金和民間借貸解決,對利率下降等優惠基本上視而不見,對利率的變化敏感度低。中小企業貸款難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經濟發達地區相對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強,相對于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組織規模過小,經營狀況和信用狀況欠佳,資信等級偏低,地方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又不完善,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的貸款需求的滿足程度較低,成為貨幣政策難以覆蓋的盲區。目前,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既表明當前宏觀調控取得積極成效,同時也反映出在貫徹“有保有壓”原則過程中,“保”還不夠,流動資金貸款增加偏少,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和縣域經濟融資問題更加突出;“壓”也有不足,中長期貸款增加偏高,固定資產投資依然過快,與我國宏觀調控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3.各地金融機構經營狀況、金融服務組織體系的完善程度和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對貨幣政策通過金融機構傳導的有效性影響較大。在欠發達地區,商業銀行經營規模相對較小,不良貸款率較高。“雙降”的壓力很大,并使信貸投放能力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難免出現“惜貸”的現象,絕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實行貸款經營三集中(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將貸款權限上收到省分行以上,地市分行貸款權有限,縣級支行基本上無權貸款;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節省成本,減少虧損,紛紛撤并縣級或縣級以下的分支機構,從前些年的盲目擴張發展到盲目撤并,欠發達地區幾乎撤并成風,使原本并不完善的金融體系更加殘缺,縣域金融服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真空”,農村信用社由于歷史包袱重、虧損嚴重、自我造血功能不足,難以承擔起國有商業銀行的撤離后為縣域經濟提供金融支持的主務軍作用,金融服務組織體系亟待完善;貨幣政策通過銀行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意圖難以實現;欠發達地區證券、保險機構規模小,數量小,市場資金交易總量不大,金融市場整體來講很不發達,貨幣政策信號通過金融市場傳導時部分“斷路”或“失真”。相比之下,發達地區金融機構的吞吐能力要大得多,經營狀況要好得多,機構撤并要少得多,金融服務體系要完善得多,金融資產價格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市場資金的供求關系,銀行、證券、保險等市場參與主體也能較快地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調整作出較為理性的反應,貨幣政策傳導的效率和效果因而要高得多。
貨幣政策差異性還表現為,支農再貸款政策實施效果顯著,再貼現政策實施效果相對較弱。大量的支農再貸款使央行的基礎貨幣不經任何中間環節,直接投放到廣大農村,產生了極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向激活了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市場,扭轉了農村信用社被動經營局面。相對而言,再貼現政策傳導到基層的效果有限,一方面是由于欠發達地區貼現和再貼現業務發展不充分,票據市場規模偏小而且票據融資占比過低,再貼現利率的調整很難對信貸資金的供求關系產生決定性影響。此外,“窗口指導”對地方性金融機構作用較強,對商業銀行作用相對較弱。近年來,農村信用社信貸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是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進行的。同時,央行通過直接參與農村信用社的試點改革,運用再貸款積極引導農村信用社加強對“三農”的服務,鞏固了農信社的市場定位和促進了經營效益的迅速提高,有力地推動了農村金融的發展。但同時,基層央行由于缺乏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運用權,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投向和投量只能是出臺一些缺乏強制力的指導意見,缺少實質性的、有效的調控手段,加之金融資源匱乏,金融機構單一,僅有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是一級法人制,只聽上級行的,在貫徹實施貨幣政策中時常處于被動地位,致使貨幣政策的時滯延長,削弱了貨幣政策對縣域經濟的調控作用。
4.經濟貨幣化程度和對資金的吸納能力不同導致區域之間的資金供應能力和對央行資金的需求規模相差較大。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貨幣化程度遠比經濟發達地區要低,通貨活期存款率高,根據貨幣乘數=(+通貨活期存款率)/(法定準備金率十超額準備比率+通貨活期存款比率),在基礎貨幣供應一定的條件下(假設各銀行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比率相等)由于各地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相等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貨幣乘數必然要小于經濟發達地區。在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X基礎貨幣的機制下,經濟欠發達地區央行再貸款、再貼現規模(基礎貨幣的增長與再貸款、再貼現的規模成正比關系)較小,貨幣乘數又相對較低,其貨幣擴張能力必然小于經濟發達地區。由此,進一步加大了區域間經濟金融的差距。據統計,003年張家界市本外幣存款增長率為0.3%,是999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但本外幣貸款僅增長5%,比經濟發達地區要低0多個百分點。上述分析表明,國家統一貨幣政策實施在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是國家統一貨幣政策最主要的受益者,而最需要國家貨幣政策支持的欠發達地區貨幣政策的作用相對有限,旨在優化信貸資源配置的差別浮動利率對貸款變動影響偏弱。這種狀況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基層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的原因
.基層人民銀行自身的原因。第一,認識上存在誤區。認識上的誤區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無能為力的思想,有的行認為國家商業銀行是一級法人制、城鄉信用社是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法人單位,人民銀行可以引導但無權干預其經營活動,加之基層人行可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匱乏,因此,對于貨幣政策,金融機構執行不執行、執行的到位不到位,人行處于被動的角色,有種“難作為”的感覺;二是無關緊要的思想。有的行認為只要確保了金融穩定,不出現金融風險,就是很好地履行了職責,至于如何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入,支持經濟發展,如何協調解決金融機構貸款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創造良好的環境,是一項軟任務,該做但做好與否并不是特別重要,地方政府不便要求,上級行也不考核,存在著“不作為”思想。思想上的偏差,必然導致行動上的無力,本來一些對提高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大量具體的工作也沒有去做,更沒有集中精力,系統、深刻地研究有效履行貨幣政策職能、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途徑、措施和辦法。最終結果就是基層人行沒有發揮履行貨幣政策職能中應有的作用,弱化了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第二手段上的缺失。目前,基層央行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央行手中掌握的貨幣政策少之又少,除支農再貸款、商業銀行7天內短期再貸款、再貼現外,再無別的調節工具,而現實是商業銀行實行一級法人制,系統內調度資金幾乎不借短期再貸款,再貼現票源近乎枯竭,只剩下對農信社的支農再貸款,所以對金融機構投向引導上貨幣政策而言已經是無計可用,無力可使,助學貸款、再就業貸款,商業銀行根本不愿意放,基層央行無法促成。第三,監管協調機制尚未形成。銀行業機構監管職能與央行分離,“一行三會”體制在地市一級不全,“三會”中只有銀監一家,加上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種類太少,銀行業為大,且銀行業“官本位”意識仍濃,誰管“帽子”聽誰的;形成了事實上的銀監機構為大,央行與銀監部門之間的關系尚未完全理順,監管協調機制尚未形成,在央行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形不成合力,起不到正向強化作用。
.傳導環節欠缺,途徑受阻。金融機構在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統一的市場準入條件下,在基層央行管轄區內,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種類少得不能再少。金融機構過少,金融體系殘缺,導致傳導環節欠缺,途徑受阻。在傳導環節中起重要作用的銀行業只有四家,并且都是“國字號”,實行一級法人體制,“官本位”特征仍然很突出,內在激勵不足,對市場敏感度低,只聽上級行的,基層央行說萬句不抵上級行半句。加之信貸權限過度上收,按規模授權,視項目放貸,使欠發達地區銀行“英雄無用武之地”,回旋空間太小,而基層央行手中用于傳導或強化傳導的貨幣政策工具少之又少,導致貨幣政策傳導信號“短路”、“失真”,達不到預期效果。
3.金融機構信貸管理機制未充分體現差異商業銀行授權制度迫使基層金融機構“不能貸”。國有商業銀行實行一級法人管理體制后,各項管理權限日益集中,出于加強信貸管理和防范信貸的風險,各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權限都向上收縮,信貸資金向上級行集中,欠發達地區國有商業銀行很少享有實質性的貸款審批權,基層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功能日益萎縮。以張家界市為例,留在縣級銀行機構的信貸權限有存單質押,少數行的30萬元以下的消費貸款及對部分優質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權,其他流動資金貸款和項目貸款均須報上級行逐級審批。二是寬松暢通的資金上存機制誘使金融機構“不愿貸”。作為集中信貸資金的手段,各國有商業銀行的省級分行對基層行上存資金都給出了一個高于存款準備金的利率,使基層行上存資金有利可圖。金融機構是理性的經濟人,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其經營管理行為的基礎,在對風險和收益權衡之后,欠發達地區基層國有商業銀行在開展資產業務時,更愿意選擇資金系統內上存,以獲取較為穩定、風險相對較小甚至沒有風險的收益,而不愿意選擇盡管收益較高,但風險也較大的貸款業務;三是不對稱的信貸激勵約束機制促使信貸人員“不想貸”。在嚴厲追究信貸人員責任的同時,忽視對信貸人員的工作激勵,沒有建立相應的獎勵措施,獎勵工作出色的信貸人員,導致信貸人員的約束激勵機制不對稱。這種不對稱的激勵約束機制無法調動信貸人員的積極性,出現誰都不愿意負責的情緒,使他們在信貸工作中“不想貸”。
4.社會經濟環境不理想以及宏觀與微觀的博弈。一是社會信用環境欠佳。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是建立在良好的社會經濟信用制度基礎之上的,只有健全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才能為貨幣政策的有效暢通傳導提供“優質的土壤”。然而目前的社會信用狀況確實很糟,企業不講信用,借改制之際懸空、逃廢金融債務現象很普遍,造成了金融機構的懼貸心理;二是企業制度的制約。由于缺乏面向市場的研發、營銷和管理機制,市場開拓能力缺乏、產品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從而導致市場占有率、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的低下,難以滿足貸款條件。從中小企業情況看,由于其規模小,資本金不足,缺乏有效的擔保和抵押,同樣難以滿足貸款條件;三是不合理的抵押擔保制度增加了企業融資和交易成本。抵押擔保貸款是金融機構放貸的主要形式,因此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提供足額的抵押或擔保物。四是存在宏觀與微觀的博弈。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上存在宏觀和微觀的博弈關系。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歷來就存在宏觀和微觀主體的博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對這種博弈關系的通俗描述。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實施效果上,也是如此。轉軌經濟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政治性討價還價和所謂的“豁免談判”對于貨幣傳導機制的影響。轉軌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對于一項本應普遍適用的政策,往往會出現要求“豁免處理”的大量事例。在金融領域,由于相當多的金融機構有各種各樣的政策性貸款的歷史包袱,因此任何一項約束性政策往往導致出一對一的討價還價,導致貨幣政策措施難以發揮有效性。
三、實施市場化宏觀調控的若干思考
.對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增加貨幣政策執行的靈活性,以使貨幣政策能向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略有傾斜。對大區分行、省會城市中心支行適度下放執行貨幣政策的權限,構筑區域性貨幣政策操作平臺或傳導單元。前一段的調控措施重點在于抑制部分行業的投資。下一步調控在“抑”的同時要考慮強化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張家界市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今年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湖南省委省政府實施湘西地區開發的重大決策,按照國家“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政策,應屬于“保”的對象。
.基層央行有效履行貨幣政策職能。
一是構筑區域性貨幣政策操作平臺和傳導單元,對貨幣政策傳導進行客觀性、選擇性強化。針對我國區域經濟差異性明顯的特點,人總行要多采取“統”與“活”相結合的調控政策,對欠發達地區多給予靈活的調控政策,促使其經濟加快發展,應該加大宏觀調控中的市場性和區域性,發揮央行分支機構的作用,強化傳導效果。中心支行要發揮在區域金融中的主導作用,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根據貨幣政策的總體要求,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轄內經濟發展實際,制定全市貨幣信貸指導意見,完善窗口指導形式,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有效信貸投入。建議出臺一些區域性政策,擴大基層央行再貸款、再貼現的規模和管理權限,增加再貸款使用范圍,允許再貼現跨區域調劑,適度調控區域貨幣信貸投放進度,發揮其產業政策導向作用。通過支農再貸款的有效操作提高縣級人行執行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二是建立全面有效的貫徹貨幣政策的監測機制。在現有金融統計監測數據基礎上,探索建立包括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能為分析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充足信息支撐,實現宏觀與區域信息相結合的經濟金融運行監測體系,及時監測反饋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存在的問題。要把對經濟金融運行情況的分析監測作為職能轉換后央行貨幣信貸工作的一項基礎建設抓緊抓好。積極完善工業企業景氣監測制度,加強對信貸投向投量、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基礎產業的信貸風險監測、企業景氣監測,以掌握翔實的資料,為貫徹貨幣政策提供直接的基礎信息支撐。考慮到我國經濟目前還處于政府主導階段,基層央行還應及時將貨幣政策意圖傳遞給地方黨政領導,使地方領導的經濟決策與貨幣政策意圖保持一致。
三是圍繞貨幣政策的貫徹執行,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基層人民銀行要切實做好與地方政府及其相關經濟綜合管理部門、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牽頭組織召開金融工作匯報會、金融運行分析會、金融聯席會、銀企座談會等多種有效形式,構建地方政府與銀行、企業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平臺,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通報經濟金融運行、信貸資金運營、金融風險等情況,提出貫徹落實貨幣政策、支持經濟發展、調整信貸結構、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見,通過多邊交流和共同協商、相互溝通,疏導政、銀、企三方聯系渠道,提高貨幣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增強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執行貨幣政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力求實現銀行、企業、區域經濟共贏。
3.實施市場化宏觀調控,增強金融調控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市場化調控的效果較為間接,存在一定的時滯,但是對于市場主體往往不形成直接的管制和行政沖擊。行政型調控收效快捷,但是可能會對不同類型的經濟主體形成人為的差異化對待。從中期的發展趨勢看,市場化的調控手段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其在特定領域的效果可能還會超過行政型調控措施。下一步宏觀調控的重點,應是在現有的宏觀調控措施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的背景下,重點進行市場化的體制改革,特別是針對導致此次宏觀經濟過熱的體制性缺陷進行重點改革,從而鞏固現有的宏觀調控成果,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奠定基礎。金融機構應當避免采取那種只圖省事不負責任的簡單化的做法,草率地做出對某類客戶“貸款與不貸”或者“停止貸款”等“一刀切”或“切一刀”的錯誤決策,信貸政策應與國家西部開發和中部崛起等宏觀政策相配套,在堅決控制對盲目投資和重復行業的任何形式的授信的同時,應對有市場,有效益的產業和企業以及需要加強的薄弱環節給予持續必要的信貸支持。要在建立貸款責任制的同時,合理劃分貸款權限,按照固定資產貸款權限集中、流動資金貸款權下放的原則,賦予基層行一定的貸款營銷權,充分調動基層行貸款發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解決部分有效益、有市場、有發展前景的小企業的所急需的流動資金貸款,緩解縣域經濟融資難的問題。
4.發展和完善地方金融市場。一是在社會儲蓄比較富余的情況下,應允許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擴大企業債券市場,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并作為吸引內外資的手段;二是疏通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盡快建立欠發達地區創業投資體系;三是推進信貸創新,積極發展票據貼現融資和金融租賃融資等。四是建立健全縣域金融服務體系。在國有商業銀行大量撤并基層分支機構的情況下,僅靠農村信用社難以承擔起為縣域經濟服務的功能。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應通過窗口指導、聯合地方政府進行項目推介、加大對農信社的支持力度和組建區域性中小金融機構等形式,建立起為縣域經濟服務的金融體系及協調機制。
5.積極推動信用體系建設,為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推動地方政府把誠信建設作為社會文明的重要工作來抓,建立信用建設的工作目標和社會信用監督機制,加快企業征信體系和個人征信體系的建設,做好農村信用社(鎮)、信用戶的建設,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改善地方的信用環境。建立農村及中小企業貸款保險制度。為彌補農村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服務體系的不足,應積極推動農村和中小企業貸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引入貸款保險第三方,雖然會增加借款人的成本,但可解決農戶和中小企業信用不足的矛盾,減少借款人逆向選擇的可能性,硬化借款人的貸款約束。
- 上一篇:政協科學發展觀動員講話
- 下一篇:企業好壞決定競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