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應用文寫作論文

時間:2022-01-31 05:11:00

導語:護理專業應用文寫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專業應用文寫作論文

(一)提高思想認識

應用文寫作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因應用文寫作特定的對象、語言、內容、形式及寫作方式相對固定、規范,且屬于基礎課程的從屬地位,不僅很多人都認為這門課程枯燥無用,既不好教,也不好學,就連從事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教師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往往認為應用文寫作的文學性不強,呆板乏味,學得沒勁;教師講起課來,也覺得不能像文學課那樣抑揚頓挫、隨意發揮,教得沒勁。如何走出這個誤區呢?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感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課程是值得學習的。”作為應用文寫作教師,首先,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現代職場對個人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直接面向衛生戰線,一封別具一格的求職信,一篇獨具慧眼的護理記錄,無不是個人能力的體現。可以說,應用文寫作能力是學生通向職業生涯的成功基石之一。其次,學校要安排有應用文寫作實踐經驗的教師上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師資力量如何,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應用文寫作的應用性十分突出,只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才能把理論講透,把規范講明。正如朱熹所說:“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則知尚淺。既親歷其域,則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二)教材的選擇與編寫

高職教育是新興的教育模式,其人才培養不同于普通高等學校。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不能照搬普通高等學校的教材,要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科學選擇或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

確定教學內容范圍的原則是:突出共性,兼顧個性。即根據寫作的共性規律與個性規律相統一的原理,先確定各專業都要求掌握的共性知識、共同技能作為基本的教學板塊,再根據護理專業的特點、要求作出增減。基于這樣的考慮,護理專業應用寫作課程基本的教學框架由兩個板塊構成,一是共通的教學板塊:寫作基礎(包括寫作基礎知識和應用文基本知識);公文知識(文種知識、行文格式、寫作要領);常用公文寫作(通告、通報、通知、報告、請示、函、會議紀要等七種);通用文書:計劃、總結、調查報告、條據啟事、自薦信、自薦信、求職信。二是增減部分:結合護理專業的特點,應在護理記錄上下功夫。其中包括護理記錄、護理病歷、護理計劃單、病室交班報告、護理查房、護理表格及記錄、護理小結和出院指導等。至于護理論文教學,可以選擇病例報告、經驗體會等。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掌握寫作的共性規律,基本技能,又能掌握護理專業常用文體的寫作技能,從而增強應用寫作教學的適應性。

(三)合理安排教授計劃

加強應用文與其他相關專業課的銜接。目前,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教學還多停留在只注重語文單科教學的階段。鑒于高職院校專業性很強的特點,必須展開語文學科和其它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以保證應用文教學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護理專業的學生應以護理應用文的學習為重點。要使護理應用文體的教學或訓練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領,加強應用寫作課和專業課的結合至關重要。

首先,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要科學合理。護理應用文寫作應安排在相關專業課結束以后,一般在第三四學年。這樣,學生對寫作要涉及的專業內容就容易理解。當然應用文教學還要具體到對學生的社會調查、畢業生的求職過程中去,以切實引導學生對應用文的實際操作。

其次,加強專業課和應用文寫作教學的聯系溝通。老師之間可以互相聽課,也可以一起布置作業,共同訓練,兩者之間相輔相成。這樣不但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系統完整,也能使他們綜合運用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改進教學方法

1.推行“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應用文寫作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活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當的只是組織者、指導者的角色,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適當地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模擬生活工作場景,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

2.加強日常的寫作能力訓練。應用文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注重課堂訓練的同時,要加強學生課外時間的寫作鍛煉。每學完一種應用文文體,要及時要求學生課外自己動手寫一至兩篇應用文,并及時在課堂上講解學生應用文寫作中出現的格式、語言表述方面的錯誤。為了避免每次練習都出現學什么、寫什么、造成學生厭煩的重復現象,不妨調整寫作的鍛煉方式,如學了“啟事”后,要求學生找一則錯誤的啟事回來,說明錯誤原因。布置的練習,不一定要求全文寫完,可以僅寫標題,如計劃標題、調查報告標題;或者根據文章內容歸納標題,比如公告、通告之類;也可以對原標題進行修改。工夫用得好,足以取得練習的成效。練習改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的天性就是善于發現、改正別人的錯誤,在發現、改正的過程中樹立自己正確的觀念,并始終保有較強的興趣。練習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所以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個人生活、集體生活乃至于家庭生活。如申請書、書信、日記、借條等練習,課余鼓勵他們多參加校園活動,根據親身經歷來做練習,像征文啟事、入黨申請書,都可試練一下。

3.提倡開放式教學。在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造條件走出課堂,親自帶領學生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了解每個單位應用文的寫作流程,現行的各種應用文的具體寫法;或請機關或企事業中有經驗的專家到學校進行現場講座,講解各種應用文的文體格式、寫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假期,針對社會上的一些重大問題,帶領學生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寫出調研報告。通過課外社會實踐,讓學生切身體會應用文的寫作流程、寫作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寫作技能。

4.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已成為了輔助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并日益顯示出其優越性。多媒體教學能用圖、文、聲、像和動態視頻等效果直觀地把傳統媒體技術條件下難以表述的現象與過程主動而形象地顯現出來,引導學習者去認識事物的本質。這對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的應用文寫作教學特別適用。教學時,可與前幾種方法結合使用,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如采用幻燈片制作課件,把應用文各種文體的重點、難點歸納概括出來,利于學生掌握;把預設情景制作成多媒體,綜合使用文字、圖片、圖像、動畫等相關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把經過技術處理的素材作為背景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感受到現場氣氛,具有很強的真實感;還可以把參觀現場時的照片、參觀后學生的作業制成多媒體,鞏固教學成果;投影儀可被用來進行作業講評和演示范文。有了多媒體教學,老師的講課內容更加新穎而充實,學生面對的是一個個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圖文并茂的“閃光”世界!目前,高職院校普遍有這樣的教學實力,因而這一方法不僅理論上可行,實踐上也不成問題。

5.改革應用寫作課考試和成績評定的方法。過去應用寫作課的考試比較重視考核學生掌握寫作知識和寫作理論的情況,考試內容中死記硬背的題型所占比例較大,幾近一半。這種導向使學生為考試而考試,為分數而考試,助長了學用脫節、死記硬背的不良學風,更不能準確測定學生寫作技能的實際水平。這種僵化死板的考試模式必須改變。今后,應用寫作課的考試應著重放在考核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病文修改能力、特別是實際寫作能力上。此外,還應加大平時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比例。總之,考試和成績評定要有利于檢測學生寫作技能達到的真實水準,以此為手段引導、激勵、促使學生重視平時的寫作訓練,著眼于實際寫作技能的提高。[論文關鍵詞]應用寫作教學改革高職護理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應用文寫作水平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筆者根據當前社會對高職護理人才的需求和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現狀,提出了教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