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防范式在兒科護理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6-04 04:04:58

導語:風險防范式在兒科護理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防范式在兒科護理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該院兒科收治的186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93例為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另93例為研究組行風險防范式護理,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兒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護理糾紛、護理差錯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防范式護理,提高了護理質量,滿足了患兒及其家長的護理需求,大大減少了護理糾紛、差錯等出現,值得推廣。

[關鍵詞]風險防范式護理;兒科護理;應用效果

護理風險主要是指護理執業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使患者或其家屬遭受到了直接或間接的損害。兒科護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風險性,因患兒年齡小、病情復雜、病種繁多,因此,增加了護理風險發生幾率[1]。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兒家屬對兒科護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旦出現差錯或意外,則會激化護患矛盾,威脅患兒生命。為了提高兒科護理質量,該院管理中應用了風險防范式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5月—2016年5月,該院兒科收治了186例患兒,其中男100例,女86例,最小3歲、最大13歲,平均(6.6±2.5)歲,平均住院時間(9.4±1.6)d。納入標準:①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均無嚴重器質性疾病、精神疾病。隨機劃分為對兩組,各93例,患兒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常規護理,僅給予入院指導、宣教、用藥、飲食等指導。1.2.2研究組風險防范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組建風險防范小組。組內護理人員應具有豐富的經驗及較強的責任心、使命感,在護士長帶領下開展風險防范護理。小組成員調查兒科護理中既有及可能出現的風險,探討各個事件的成因、預防措施等;此外,相關人員參與定期培訓與交流,使其全面了解風險防范式護理知識,如:法律知識,并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對入院患兒展開全方位評估,分析其風險因素,設計個性化的防范方案。②采取彈性排班。兒科護理風險常見于高峰期及特殊時段,如:夜班或節假日,因此,管理中應利用彈性排班制度,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在高發時間段增加護理人員數量,并對護理人員進行了合理分組,確保各小組均擁有高年資、高文化水平人員,以此保證各組護理水平,實踐中經驗豐富、年資高的護理人員及時指導、監督其他護士,不僅可減輕年輕護理人員的心理負擔,還可避免護理風險出現。③加強管理制度建設。為了提高兒科護理管理的規范性與有序性,積極完善了相關制度:如查對制度,以靜脈穿刺為例,護理人員應詳細核對輸液卡信息是否與患兒一致,實踐中邀請患兒家長參與醫療安全,以此保證治療護理準確性;此外,護理人員應注重護理文書書寫,確保其規范、全面、及時與準確;同時,利用風險防范制度,排查可能出現的風險或差錯,一旦發現異常,則啟動應急預案。④注重兒科藥品管理。患兒接受治療時所用藥物繁多,但因其年齡偏小,用藥依從性較差,藥物敏感性較強,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醫療事故。因此,實踐中應對藥物進行嚴格管理,將此項工作視為日常護理重點。另外,兒科藥物應及時更新、補充,結合其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合理擺放,如果藥物已經過期,則禁止使用。由專人負責管理高危藥物、特殊藥品等,使用警示牌或其他標識等與其他藥物區別。在用藥期間,護理人員應向患兒家屬講解其作用機制、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以便于提高用藥安全與可靠。1.3觀察指標觀察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1.4效果判定護理質量評分,4個條目,采取百分制,分值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2]。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觀察護理糾紛、差錯及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同時了解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情況,問卷186份,由護理人員指導填寫,全部回收,回收率100%[3]。1.5統計方法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資料,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兒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護理糾紛、護理差錯、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研究組的護理糾紛、護理差錯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兩組護理糾紛、護理差錯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n(%)]3討論兒科護理作為高風險服務,如果出現差錯或不良事件,則會直接影響患兒健康,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也會增加醫護患糾紛。患兒因年齡小、病情復雜、進展迅速,并且難以準確表達,從而增加了護理難度[4]。該文以該院收治的186例患兒為研究對象,經對照分析顯示,研究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同時護理糾紛、差錯及風險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此結果表明,風險防范式護理應用于兒科護理管理,提升了護理水平,保證了患兒安全,減少了醫患矛盾,值得推廣。任志萍等[5]經回顧性研究證實,風險防范式護理實施后,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降低,護理滿意率及護理質量評分均大幅度提高,與實施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該研究報道一致。護理實踐中兒科護士長及責任護士等要充分了解患兒情況,評估其護理風險影響因素,結合既往的資料與信息,制定適合的防范規劃;全體護理人員均應主動學習,特別是法律知識,逐漸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提高護理專業技能,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風險防范意識。在工作中應以保證患兒安全為前提,開展基礎護理、病房管理、心理疏導等,確保各項操作均具有規范性,避免病區內存在不安全物品,使患兒及其家屬均以樂觀與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與護理。此外,護理人員應對高危患兒給予重點關注,向其介紹講解疾病、治療及預后等知識,并指導其合理飲食、科學運動、規范用藥,通過熱情、主動及真誠的服務,盡量獲得其信任,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以此減少護患糾紛的出現[6]。與此同時,兒科護理人員應了解護理風險因素,具體有醫生、護理人員、患兒及其家屬、病房設施等,醫護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盡量滿足患兒及家屬的需求,對意外情況進行有效處理,尤其是護理人員應以熱情、認真的態度服務每個患兒。入院時,向家長介紹相關注意事項,護理操作時遵循各個流程,增強自身的操作技能,防止因操作不當而引起對患兒的傷害;另外,兒科病區應合理設計,注意通風、消毒,保持地面干燥,護欄穩固,避免滑倒、墜床等事件出現[7]。

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防范式護理,組建風險小組、完善防范制度、加強藥品管理、明確了各影響因素,不僅提高了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還緩解了醫護患緊張關系,避免了醫療糾紛或不良事件的出現。

作者:冉敏 黎蓉 單位: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

[參考文獻]

[1]許兆萍.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5,12(2):168-169.

[2]薄偉潔.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5(3):57.

[3]譚海玲.兒科護理管理中風險防范護理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4):44,46.

[4]韓穎.細節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5,11(6):77-79.

[5]任志萍,李蘭鳳,張瑜聯,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3,15(5):2387-2388.

[6]趙春華,余艷麗.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病房中的實施與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9(6):44-46.

[7]梅妍.風險管理和常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6,12(8):11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