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心血管病人睡眠護理應對策略

時間:2022-01-23 03:00:00

導語:淺談心血管病人睡眠護理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心血管病人睡眠護理應對策略

摘要:優質的睡眠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當重要的,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此類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本文通過對于影響患者睡眠的原因進行逐個分析并探討其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

關鍵詞:心血管患者;睡眠障礙;護理

睡眠障礙是失眠癥的主要表現,可為初段失眠(入眠困難)、中段失眠(睡眠淺、易醒)、末端失眠(早醒),也可為多夢、惡夢、無睡眠感、睡后不解乏等,上述癥狀亦可混合存在。睡眠障礙是住院患者的常見癥狀,尤其是剛入院的患者更為明顯,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環境、心理、社會等因素的作用,常出現睡眠障礙,它既影響患者精神和體力的恢復,也影響疾病的康復,嚴重者可導致病情加重,延長住院時間。現就影響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相關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討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促進疾病康復。

一、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對2009年06月-2100年06月入住本科并排除長期失眠、腦血管疾病等非危重患者并自愿合作的200例患者進行了調查,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齡52-86歲,平均68.6歲;退休63例,離休123例,在職14例;冠心病108例,高血壓72例,風濕性心臟病7例,病竇綜合征5例,心力衰竭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先天性心臟病2例;平均住院18天;睡眠障礙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入睡困難:從想入睡到實際入睡時間>1h者100例,占50%;不能熟睡:有輕微響聲刺激便醒來,一夜中醒來2次以上者52例,占26%;早醒:早晨覺醒時間比以往正常時間提前2h以上,醒來即不能再度入睡者28例,占14%;睡眠時間縮短:雖有充裕的時間,一夜合計睡眠<5h者12例,占6%;晝夜顛倒:白天昏昏欲睡,夜間保持清醒狀態8例,占4%。

1.2研究方法:采用訪談式睡眠調查法(包括上床時間、入眠所需時間、夜醒次數、再入眠所需時間、晨睡時間、是否服用安眠藥物及種類劑量、心理狀態、不能入睡和夜醒的原因、次日主觀感受)和采用李建明編制的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標準,調查時間為患者入院后的4-8天。調查組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采用面對面調查。

1.3結果:通過分析200例患者睡眠障礙的相關因素,給予合理的健康指導及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使患者睡眠質量得以改善,其中入睡困難患者入睡時間<30min35例,<1h58例,無效7例;不能熟睡患者48例有效,4例無效;早醒患者27例有效,1例無效;睡眠時間縮短患者10例有效,2例無效;晝夜顛倒患者7例有效,1例無效。

二、影響心血管患者睡眠障礙的因素

2.1心理因素:患者社會家庭角色變化,離開親人的孤獨寂寞感,由于疾病檢查、治療導致經濟負擔、家庭問題、工作問題等導致心理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緊張、悲痛、興奮、憤怒、激動而影響睡眠。

2.2軀體因素:從調查得知,疾病本身的癥狀和體征是導致患者睡眠障礙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冠心病夜間頻繁發作心絞痛;高血壓控制不佳;左心功能不全導致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出現夜間喘息、咳嗽加重最為常見。其次前列腺肥大導致夜尿增多,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發熱、關節疼痛、皮膚瘙癢均可引起睡眠障礙。以上疾病長時間影響,可使患者心理負擔加重,考慮問題增多,表現為擔心夜間出現意外,心理恐懼不敢入睡。然而由于持續心電監護、吸氧、多條管道和多條靜脈液路的設置,患者活動受到限制,使其產生一種強迫靜臥和捆綁感,患者因害怕跑液、管道脫出、導線脫落等而處于緊張狀態和強迫體位,從而影響睡眠。

2.3環境因素:

2.3.1病區環境:通過調查發現患影響其睡眠質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環境的噪音、燈光、室溫、通風、床鋪、夜間的治療護理活動等,環境噪音主要來自病房監護儀器的報警聲、護士夜間巡視病房的開關門聲、其他患者的鼾聲、說話聲、廁所的沖水聲等。另外環境陌生也是導致患者睡眠障礙的因素,主要由于不適應就寢場所、與家人接觸減少,同醫護人員不熟悉、與病友之間不交流等。

2.3.2生活習慣:有些患者吸煙、飲濃茶、晚餐過飽,以致身體不適,影響睡眠。而入院后活動減少,白天睡眠時間長,睡前討論興奮話題或觀看刺激、驚悚性電視等也不利于夜間睡眠。

2.3.3醫源性因素:醫院制度、醫護人員服務態度、語言扥因素對住院患者睡眠都有影響,包括醫院探視制度、醫院作息時間、醫生夜間查房、護士夜間治療等。

三、護理對策

3.1心理護理:護士做好入院指導,協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環境,使其盡快熟悉和適應醫院生活,滿足患者的各種合理需求,以調動患者配合治療護理的積極性,做好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對疾病知識的需求。在臨床護理中,認真分析患者的心理反應,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了解、關心和體貼患者,多與患者交談,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了解其心理需要,耐心傾聽主訴,對其不安和苦惱給予充分的理解,做到耐心解釋,熱情安慰、關心鼓勵和開導患者,并設法努力解決,并積極爭取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為患者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后盾,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緒,精神舒暢,對治療信心充足,提高睡眠質量,達到疾病早日康復的目的。

3.2盡快減輕病痛: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盡量減少因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不適,如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繁的患者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囑夜間采取半坐臥位以減少回心血量和按時遵醫囑給予藥物,以防引起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

3.3加強病區管理:調整病室的溫度、濕度、光線等,減少外界環境對患者的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治療護理環境,病房設置要和諧、輕松,物品擺放整齊、干凈,使患者心情舒暢,精神放松;醫務人員舉止大方,態度和藹,耐心細致,衣帽整潔,動作輕柔,杜絕在患者面前談論與病區有關的刺激性言論,在保持良好的病室環境的基礎上,注意病房的安排,盡量將同一社會層次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使其有共同語言,保持心情舒暢,盡量把病房布置成家庭模樣,使患者有住在家里的感受。

各種治療盡可能集中在白天進行,若夜間的確需要治療護理,醫療護理操作安排要緊湊,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護士夜間巡視病房、送藥時,走路要輕,盡量減少語言的干擾,保證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入睡環境。處置所需物品要在熄燈前備妥,必須進行夜間治療的患者及嚴重打鼾的患者應與其他患者分開病房,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將病情平穩和危重的患者分開,避免患者間的相互干擾。如有尿、便、嘔吐物等應及時清理,避免異味。

對于晝夜顛倒的患者,白天護士應同家屬合作主動與其交流,鼓勵患者咳痰、活動肢體、聽音樂等,以便夜晚能有良好的睡眠。調整光線,減少外界的刺激,保持床位的整潔、干燥、舒適,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3.4衛生宣教: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具體指導如:建議患者在正常的診療護理工作結束后可進行適當的運動(因病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患者除外);每天午睡不超過0.5h,睡前室外散步0.5h,然后喝一杯熱牛奶,用熱水泡腳20min;還可以利用音樂的鎮靜催眠作用,讓患者低音量播放具有安神寧心作用且曲調柔和的音樂已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睡前不宜吃太飽,忌飲濃茶、咖啡等興奮性飲料;睡前禁止睡前討論興奮話題或觀看刺激、驚悚性電視,保持心態的平靜。

四、小結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5d不睡眠人就會死亡,這足以見得睡眠的重要性,它是人類的生理需要,是人類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護理工作中,能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睡眠障礙,就應該積極查找原因,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和護理,改善患者睡眠狀況,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張明園主編.精神科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32-234

[2]王超.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及互利干擾.醫學理論與實踐[J].2004,17(7):831

[3]李建民.SRSS對13273名正常人睡眠狀況的評定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3):351

[4]-[6]南春菊.內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實用醫技雜志[J],2006,9(1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