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工業經濟轉型途徑研究
時間:2022-05-30 03:50:41
導語:縣域工業經濟轉型途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江陰市工業經濟發展特征及轉型升級迫切性
1.工業經濟發展特征江陰市作為我國“蘇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經歷了鄉鎮企業改制的陣痛后,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思路,工業經濟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工業經濟支柱地位突出。江陰作為全國百強縣之首,從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間,三次產業結構中二產占GDP比重從59.34%調整為56.95%,十年來僅下降2.39個百分點,工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934.36億元上升為2012年的6460.99億元,12年內翻了三番多。此外,隨著產業結構的逐步優化、企業裝備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江陰市的工業經濟效益和質量逐年提高,產業發展正悄然轉型。企業“橄欖型”分布特征顯著。江陰地區規模經濟發展基礎較好,企業發展呈現出較為顯著的“橄欖型”分布特征,大中型企業數量相對較多。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6003.03億元,占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高達92.91%。從企業的規模化分布來看,江陰市億元以上大型企業較多,其中華西村、新長江實業、興澄特鋼、三房巷集團、陽光集團、海瀾集團、澄星實業、新揚子船廠等8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超200億元,西城三聯、法爾勝集團、雙良集團、華宏實業、利電能源等5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超100億元,5家企業超50億元,8家企業超30億元,14家企業超20億元,25家企業超10億元[7]。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江陰作為制造業高度發達的城市,一直以來較為重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共研發體系的建設,很大程度上支撐著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到2012年底,全市近70%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均設置了研發機構,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接近3%的平均水平。其中省級以上創新研發機構超過100家;建成“三創”載體面積200多萬m2,一批“530”項目注冊落戶在高新技術創業園、百橋生物科技園、臨港新城軟件科技園等三創載體內。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帶動了地區技術改造投資力度的加大,技改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比重從2005年的68.3%上升到2012年的75%,7年內上升了6個百分點。產業空間多極化布局。除了中心區域內開發區以外,個別骨干企業分布在諸如周莊、華士、新橋等工業經濟較好的鄉鎮,形成了獨特的工業經濟板塊。比較典型的是,2012年,華士鎮億元以上企業超過90家,工業總產值超過900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10%。從空間上看,除澄南六鎮以生態功能性保護和適度旅游開發以外,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首的中心區域、以臨江區域四鎮形成的臨港新城開發區以及周莊、華士、新橋形成的澄東片區工業經濟總量基本持平,分別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20%左右,形成“三足鼎立”、特色產業功能布局的局面。
2.轉型升級現實需求作為我國百強縣之首,30多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工業經濟一度成為推動江陰市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是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環境要素的倒逼,迫切需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率先發展的大框架下,加快推進江陰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傮w而言,促使江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主導因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產業結構相對偏重。到2012年底,江陰市傳統的紡織、冶金、化工三個行業比重超過60%,輕重工業比接近0.5,以科技為內涵的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導地位尚未確立。二是中間產品多,終端產品少。江陰制造業大多以原材料加工和中間產品生產為主,產業鏈中的延伸產品(設備)及其制造企業數量偏少、規模不大,后道產品結構不完善,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偏弱,一些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矛盾相對較為突出。三是資源要素依賴偏緊。多年來,江陰市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大量增加勞動力和資源投入,大量消耗土地資源和礦物資源。資源消耗和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導致全市單位GDP能耗、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GDP水耗等指標均高于無錫和全省平均水平。
江陰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思路和路徑
1.宏觀層面轉型升級路徑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互動發展。江陰市作為百強縣之首,需要在工業企業中分離發展現代物流、科技研發、貿易營銷、信息和商務服務等服務環節,形成與先進制造業發展相適應的產前、產中、產后完整的生產服務體系,提升工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適當將區域內諸如冶金、紡織等位于價值鏈低端的生產線(華西村的冶金、周莊的紡織)轉移出去,轉型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將江陰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總部經濟”基地之一,形成專業生產服務對工業經濟的配套支撐,突出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強化市域工業經濟的集約化布局。構建“一城兩翼”的空間布局框架。“一城”主要指中心城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都市經濟為特征的城市經濟產業,工業實施“退城進園”策略,不再擴展工業用地空間?!皟梢怼狈謩e指臨港新城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新城依托港口岸線資源,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機械裝備、現代物流為特色的四個千億級產業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則依托現有IT、生物醫藥產業基礎,打造全市新興產業發展高地,重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2.中觀層面轉型升級路徑全面調整優化工業經濟結構。一是加快發展新興主導產業,壯大以光伏、風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以工程機械裝備、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成套裝備及其配套產業為主要特色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以石化新材料為重點的新材料等產業。二是集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培育發展以診斷試劑、醫療器械、生物芯片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以新傳感器產業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及具有江陰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文化創意產業。同時,通過淘汰一批、重組一批、轉移一批的方式,降低冶金、紡織、化工等傳統產業的發展規模,提高其發展質量,從整體上改變江陰市工業經濟的輕重比。推進產業“兩化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一是在全市著力推進示范和試點企業建設,加大企業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重點項目實施,形成示范推進,典型引路,服務支持的發展模式;二是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生產、研發技術的緊密結合,不斷突破自動化關鍵技術、工業控制自動化關鍵技術等,努力提高江陰鋼鐵、機械、紡織、能源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骨干企業的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管理生產周期,提高勞動效率和企業綜合競爭力,有效推進信息化與生產制造業高度融合。
3.微觀層面轉型升級路徑帶動產業價值鏈的高端攀升。傳統的“兩頭在外、中間產品多、缺乏核心技術”的產業特征決定了江陰需要依托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以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并實現產業化為主要內容,加快創新載體建設。在此基礎上,對現有傳統產業進行根本性改造提升,突破和掌握關鍵性技術,實現從中間產品向高端產品、終端產品延伸。在產業產品轉型升級過程中,實現產業價值鏈的攀升。培育開發制造業的自主品牌。蘇南的工業經濟已經實現了規模的擴張,未來要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這就要求江陰必須注重培育積極實施品牌戰略,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等手段,著力抓好品牌設計、傳播、提升、推廣等工作,推動更多江陰的名牌產品向中國名牌、世界名牌躍升;通過品牌效應,改變目前制造業僅僅位于全球價值鏈低端的制造、加工、裝配環節的現狀;通過加強品牌創建服務,積極引導、鼓勵具有名牌產品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力。
結論與展望
蘇南地區縣級城市總體上均經歷過蘇南模式的發展,鄉鎮企業曾經是工業經濟的主力軍??傮w上,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具備一定的技術創新基礎、具有較大的經濟總量、一定數量的骨干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限制因素主要表現為資源要素制約顯著、高端人才短缺、產業結構相對偏重,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中低端,以加工制造為主,缺乏核心競爭力。江陰市是我國縣域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除以資本運營見長的“江陰板塊”具有特殊性以外,其它經濟特征在蘇南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屬于超前步入到工業化后期甚至后工業化階段的縣級城市,具備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各項要素支撐。文章以江陰市為例,提出了下一階段該地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思路和主要路徑,可以為蘇南地區第一梯隊如張家港、常熟,第二梯隊吳江、宜興以及第三梯隊溧陽、金壇等城市的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供經驗借鑒。
作者:王進單位:江蘇省工程咨詢中心
- 上一篇:談工業企業財務監管的新思考
- 下一篇:工業企業成本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