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鏈與我國情報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12 11:35:00

導語:信息鏈與我國情報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鏈與我國情報學研究論文

1信息鏈及相關概念

梁戰平先生指出:“英語的Information是一個連續體的概念,由事實(Fact),數據(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情報、智能(Intelligence)五個要素構成‘信息鏈’(InformationChain),信息的上游面向物理屬性,信息的下游面向認知屬性。”[1]我們認為,信息鏈中的數據、信息、知識、智能、情報,構成了信息科學群的研究基礎,因此,對這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理解十分重要。

數據:是載荷或記錄信息的按照一定規則排列組合的物理符號。它可以是數字、文字、圖像,也可以是聲音或計算機代碼[2]。數據本身不具有語義內涵,只有通過對數據背景和規則的解讀才能獲取信息。

信息:信息有多個層次的定義,從信息哲學的角度,有本體論層次的信息定義和認識論層次的信息定義。某事物的本體論層次信息,就是該事物運動的狀態和狀態變化方式的自我顯示[3]。認識論層次的信息,是指主體所感知或表述的關于該事物的運動狀態及其變化方式的形式、含義和效用,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部分稱為“語法信息”,含義因素的信息部分稱為“語義信息”,效用因素的信息部分稱為“語用信息”,把同時包含語法、語義、語用信息的認識論信息稱為“全信息”[4]。在信息鏈中,信息=數據+背景[5],即信息是數據被賦予現實意義后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

知識:從認知哲學的層面看,知識是事物運動狀態和狀態變化的規律[6]。從信息鏈角度看,知識是對信息加工、吸收、提取、評價的結果[7]。信息轉換成知識的條件是信息和實踐結合,并經過人類大腦的思維、整理、評價和實踐檢驗,可用“信息+經驗=知識”[8]來表達。由于知識是與實踐經驗相聯系的信息,因此,知識有顯性和隱性知識之分。

智能:信息鏈中的智能和情報被視為同一概念,我們認為情報和智能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在此我們首先解釋智能概念:智能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和方略,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針對特定的問題和目的而有效地獲得信息、處理信息形成知識和策略、利用策略來解決問題,從而成功地達到目的的能力[9]。智能是被目的所激活的知識,是知識在一定條件下的運動方式。

從以上數據、信息、知識、智能的基本概念出發,可以認為數據是信息的原材料,其外延涵蓋范圍最廣;信息是知識的上位概念,信息的外延大于知識;知識來源于信息,知識是智能策略的上位概念,知識的趨向是要成為人們決策的智能方法。數據、信息、知識、智能之間存在包含關系,如圖1所示:

數據、信息、知識、智能概念關系示意圖

在信息鏈中,數據、信息、知識、智能策略之間還存在一種層遞關系,表現為數據在一定的背景和規則下,通過解讀,轉換為可接受的信息;信息只有結合人的實踐經驗,通過學習、評價、篩選才能上升為知識;而知識被目的激活后才能成為智能策略,如圖2所示:

數據、信息、知識、智能層遞關系示意圖

2情報術語及其與信息鏈的關系

學科術語的成熟與穩定,反映了該學科發展的完善程度。在情報學領域,情報是最基本的術語,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術語,其爭議不僅反映在術語的詞語表達上,同時也反映在其概念界定上。情報學的這種術語不穩定表現,說明了該學科的發展還不夠完善。

2.1情報的概念詮釋

關于情報的概念,國內外學者們主要是從數據、信息、知識、智能等角度來定義的。

(1)從數據角度定義的情報概念。如美國喬治亞工業學院的斯拉麥卡教授認為“情報就是有用的數據或被認為有用的數據”[10];情報決策學派的代表人物——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約維茨提出“情報是對決策來說具有價值的數據資料”[11];學者羅爵認為“情報是消除不確定性保證高效行為的數據”[12]。

(2)從信息角度定義的情報概念。如維克利認為“情報是有意發出的改變接受者知識結構的信息內容”[13];劉植惠提出“情報是能解決問題的社會信息”[14]。

(3)從知識角度定義的情報概念。如英國著名的情報學家布魯克斯認為:“情報是使人原有知識結構發生變化的那部分知識”[15];國內情報學家嚴怡民教授提出:“情報是作為交流傳遞對象的知識”[16]。

(4)從信息角度定義的情報概念。如勃拉特、霍肖夫斯基等人認為“情報是發生在人腦中的智能過程的表現”[17];其它類似的觀點還有:“情報就是邏輯的、推理的表達本領;情報就是形成、修改和使用的智力模型”[18],等等。

上述四類定義情報的角度,都只側重了情報的某一方面的特性,但從這四個角度的情報定義可以看出,情報與數據、信息、知識、智能有密切聯系。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情報是針對一定的主體對象被激活了的有用的信息或知識。

2.2情報與信息鏈的關系

在我們的定義中,情報與信息鏈存在密切的聯系。首先,它確定了情報與知識和信息的關系。這種關系主要有兩種:一是概念和外延上的包含、交叉關系,如圖3所示;二是實踐應用中的動態關系。

這種動態關系有兩層含義,一是轉化關系,即三者之間的相互轉化,比如從信息轉化、提升為知識和情報、從知識轉化為情報以及情報轉化為信息等。二是認知相對性和時效性,也就是說對于某一行為和決策的情報,對于

另一行為和決策可能只是一種靜態知識或一般信息;此時的情報,彼時可能是信息,反之亦然。

其次,該定義強調“被激活”和“有用性”,從而使情報的外延具有可伸縮性。這里有用性是一個含義廣泛的用語,可以是對人的決策有用,也可以是對改變人的知識結構有用,還可以是對消除人們認知過程的不確定性有用等等。而人們在判斷有用性時,需要依靠大腦的思考和甄別,思考和甄別的過程就是一個運用智能激活知識和信息,形成對特定主體對象有用的情報的過程,因此,情報和智能又形成密切聯系。

最后,該定義強調針對一定的主體,從而限定了情報是屬于信息鏈的上游認知屬性。

根據我們對情報定義的解釋,可以確定情報在信息鏈中的位置和作用,從而得到一條擴展了的信息鏈。

2.3基于信息鏈的情報詞語英語表達

現階段,導致我國情報概念混淆的不是其內涵,而是它形式上的英語表達。情報界一種觀點認為情報對應的英語表達詞是Information,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Intelligence。這兩個英語表達詞的統一,將有利于進一步研究,掃清概念上的障礙。

(1)Information及其漢譯。英語中的Information是一個概念團,是多個概念的表現形式,其語言形式和概念為1:N[19]。梁戰平先生也指出:“英語的Information是一個連續體的概念,由事實(Fact),數據(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五個要素構成‘信息鏈’(InformationChain)。”[20]正因為如此,在漢譯的過程中,Information有多重含義,在我國情報學領域主要漢譯意思有“信息、情報”,如果繼續用Information作為漢語情報的英語對應詞,將不能解決中文英譯時信息與情報混淆的局面,不利于我國情報學研究在國際上的交流。

(2)Intelligence及其漢譯。相比Information,Intelligence的漢意比較固定,表示智力、聰明、智能的意思。這與信息學科群中的人工智能、機器智能中的智能英譯沒有沖突。我國情報界用Intelligence表達情報的現象,根據繆其浩的觀點[21],有可能是受日本的影響。的確,情報與智能有密切的關系,但若用Intelligence表示情報,勢必與信息科學群中的智能概念混淆。我國情報學的研究有自己的特色,它在日漸明朗的信息學科群中,應有合理的定位,用Intelligence表示漢語的情報也不合適。

(3)基于信息鏈的情報詞語表達。根據我們定義的情報概念,基于信息鏈中情報與信息、知識、智能的關系,參閱霍忠文[22]和柯平[23]的觀點,可設想以Infoknowlligence作為情報術語的英語表達。盡管在國外的文獻中,未曾出現這一詞語表達,但我們認為這一詞語可以消除我國在信息與情報英譯時的混淆狀況,同時也體現了我國特色的情報研究內容。同時還可以進一步以InfoknowlligenceScience表達我國的情報學,從而與具有族性特點的信息科學(InformationScience)概念加以區分。

3基于信息鏈的情報學研究路徑

回顧情報學的發展歷程,展望情報學的未來趨勢,以信息鏈為出發點,我們認為情報學的研究大致在信息——情報、知識——情報、智能——情報三條路徑上深化前進。

3.1以知識為導向的情報學研究路徑

追根溯源,情報學源自文獻學,而文獻是知識的載體,因此,情報學自其誕生之初便與知識具有天然聯系,知識屬性自然被認為是情報的天然屬性。圍繞情報的知識屬性,展開了情報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

3.1.1理論研究

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產生了以布魯克斯為代表的情報認知理論流派,其實質是“知識基礎論”。該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為情報學的知識研究維度,提供了基礎性的支持,尤其是布氏提出的“知識地圖”和“體外大腦”,指明了情報學知識研究的發展方向。這一理論被引進我國后,圍繞“知識地圖”和“體外大腦”的發展目標,我國情報學界在情報的知識維度方面,展開了多層次、多方面的理論研究。

首先,關于科技情報的研究。情報學的研究以科技情報為開端,以科技文獻為主要情報源,利用文獻分散規律——布拉德福定律、文獻的增長與老化規律——指數增長律與逐漸老化律、文獻引用規律、洛特卡定律——平方反比分布、齊夫定律——省力法則等,研究科技情報的運動規律,從而形成了極具“知識特色”的科技情報學。

其次,知識管理理論的研究。情報的知識屬性以及情報和知識的轉化關系,使得情報學在當今知識經濟的環境下,自然而然地研究知識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情報學界關于知識管理的研究在兩個層面上展開:一是關于情報和知識的轉化層面,圍繞該層面,探討知識的組織、知識單元的提取、獲得知識性情報的智能方法、情報和知識相互轉化的條件和環境等,注重顯性知識的開發利用;二是關于知識管理的環境研究,主要研究影響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轉化的人文因素、企業知識管理的技術條件,并涉及了企業知識管理的組織行為問題。今后,情報學還應加強對知識的計量研究與評價、企業內部知識與外部情報關系等一系列問題的定量研究。3.1.2實踐應用

(1)以文獻為單元的檢索與服務。情報學從本質上講是一門應用學科,而情報檢索則最能體現其應用學科性質。在美國,情報檢索(informationretrieval)曾被作為情報科學(informationscience)的代名詞而影響整整一代人[24]。

&nbs

p;情報檢索始于文獻檢索,其發展也有一個歷程,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有關科技文獻的檢索與服務。科技情報檢索,也就是對科技知識的檢索。檢索需要借助檢索工具來完成,而檢索工具的先進與否,受檢索技術的支配。如果以V.Bush的《誠如所思》為情報學的起源,則情報學中的檢索工具主要是電子計算機,而計算機在當時也屬于新的技術工具,其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科技文獻檢索階段,情報界的檢索實踐主要表現為以文獻尤其是科技文獻為組織和檢索單元,向需求者提供以科技文獻為單元的科技情報檢索服務。

第二階段主要是有關科技信息的檢索與服務。文獻在信息鏈中,對應于數據層,從數據到信息是一個飛躍。同樣,隨著計算機性能和功能的改進,以計算機為工具的情報檢索,也發生了從文獻單元組織檢索到信息單元組織檢索的飛躍,主要表現為可以從文獻中尋求需要的信息。比如,我們現在從全文數據庫中查找所需文獻,又從所需文獻全文中查找所需的觀點、段落等信息。因此,科技信息檢索階段,情報檢索實踐通過對文獻內容的深度開發和標引,已實現了信息單元的組織和利用。

(2)以知識為單元的檢索與服務。從信息鏈上看,知識屬于高層認知范疇,因此以知識為單元的情報檢索屬于檢索的高級階段,它的高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知識單元的結構更為復雜、抽象,具有人腦的思維特征。與信息單元相比,知識單元的提煉,要同時搞清信息的語法、語義、語用三個層次邏輯關系及其應用環境,必須涉及人類大腦的思維過程和機理,而大腦的思維機理對人類來說,仍是一個探索中的課題。縱觀情報檢索的實踐進程,知識檢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智能搜索引擎的運用、智能導航理念的提出就是例證。這些探索為知識單元的抽象提取和組織利用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實現知識單元的檢索和利用,需要機器智能技術的支撐,創造智能檢索工具。具體地說,機器智能就是人所賦予機器的一種職能,即機器在一定的環境下針對一定的問題、為了一定的目的成功地獲得、處理和利用信息和知識來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能力[25]。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基于語法、語義、語用全信息智能技術尚未完全實現,這將會直接影響知識的利用效果。我們認為,將來基于全信息概念的機器智能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必然完全實現知識單元的智能檢索。

3.2以信息為導向的情報學研究路徑

情報學在沿著“知識——情報”這條路徑展開研究時,也同時在“信息——情報”這條路徑上展開信息與情報關系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競爭情報、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技術在情報學中應用三個領域。

3.2.1競爭情報研究

競爭情報的產生過程就是通過搜集企業內部和競爭對手的各種信息,如生產部門信息、財務信息、技術信息、銷售信息、管理信息等,搜集宏觀環境方面的政治、軍事、金融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相關信息,并對這些信息加工、轉化、分析得出競爭情報,從而明確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尋找市場機會,發現存在的威脅,進而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支持,幫助企業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因此競爭情報來自于信息,又高于原有的信息,而競爭情報的分析結果還可以積淀為企業的知識,豐富企業的知識管理內容。

情報學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實質上是以信息鏈中論述的情報與信息關系理論為指導,研究競爭情報的來源、競爭情報的提取、競爭情報對企業組織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的貢獻、信息技術在企業競爭情報分析中的應用,開發出多種競爭情報應用軟件。

3.2.2信息資源管理研究

信息是情報的原材料,要從原材料中提煉情報,就必須對這些原材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信息資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個層面和階段,它是把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從而確定自己的研究的邏輯起點。因此,它研究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研究信息資源的經濟效益及其評價;并以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如企業信息資源、政府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等等為研究對象;以信息系統為技術工具;采用經濟的、人文的、技術的管理模式,全面探索信息資源的管理。

由于情報學是研究情報客體的運動規律,而情報又來自于信息和知識,因此對信息資源管理的探索,有助于情報學從新的視角發現情報的運動規律。正是在這層意義上,我們認為信息資源管理是情報學在信息——情報這條路徑上的研究內容。

3.2.3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是涉及到信息的產生、獲取、檢測、識別、變換、傳遞、處理、存儲、顯示、控制、利用和反饋等與信息活動有關的,以增強人類信息功能為目的的技術,主要包括電子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存儲技術等。

情報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與信息技術結下不解之緣,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首先在情報領域得到應用。情報學界曾一度認為信息技術是情報學的全部內容。而隨著情報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深化,情報學界認識到,信息技術是情報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情報界開始注重利用信息技術的成果為情報研究服務,密切關注與情報處理有關的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報處理軟件的應用和改進;注重與情報獲取有關的信息過濾技術、智能搜索引擎、數據挖掘、多媒體可視化技術,與情報存儲有關的數據倉庫技術等等在情報學中的應用。

情報界對信息技術的探討,為深入認識情報的運動規律提供了技術支撐。

3.3以智能為導向的情報學研究路徑

智能化是情報運動的終極目標,可概括為“情報的智能終結”。由于“智能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和方略,智能是有等級層次的,人腦具有最高等級的智能度”,因此,情報——智能路徑上的情報學研究,就是要利用機器智能技術,實現情報向高級智能的轉化,提供“純情報”給需求主體。

情報學對情報智能化的研究可謂與生俱來。情報學誕生之初,V.Bush提出用Memex的機器實現情報檢索,解決信息爆炸的設想,其實質就是利用機器智能技術和工具,實現情報的智能化檢索[26]。

V.Bush的設想,激勵著情報學界的智者孜孜不倦地探索情報智能的理論與技術。比如姬鵬飛認為[27],情報學的真正面目就是“智能情報學”,并從理論上探討了“智能情報學”的定位與發展。

情報界對智能技術的探究,是伴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發展,從單機智能技術的探討,到網絡分布式智能技術的探討,智能專家包括情報界的專家們一直在不懈地努力,比如,張玉峰[28]就從智能技術的角度,全面探討了智能情報系統的基本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

同知識單元的智能檢索一樣,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智能技術在語法和語義信息層面上已取得重大進展,基于語用信息層的技術實現,還在探索中。這將會直接影響情報的提取和利用效果。我們認為,將來基于全信息概念的機器智能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必然引起情報學的范式變革。

4結語

信息、知識和智能屬于信息鏈的三個節點。通過對情報術語的重新分析界定,使三者有機統一于情報學研究的范疇之內。以信息、知識和智能為導向的科學研究是情報學三大研究路徑。事實上,這三條路徑代表了情報學研究的三個維度。回顧情報學的發展歷程,把握情報學的現在,展望情報學的未來發展,我們認為,情報學就是按照這三個維度,以信息、知識、智能基本概念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緊密圍繞情報的開發與利用,探討情報客體運動規律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