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自我效能特征及影響淺議
時間:2022-01-12 11:07:00
導語:創業自我效能特征及影響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社會認知理論,以創業自我效能為關鍵切入點,以河北、天津四所大學的在校高年級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探討影響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的個體特征、家庭、環境勸導、認知四類影響因素。通過分析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差異性,發現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從提升創業自我效能的角度,進一步對目前創業教育需要關注的內容、重點和方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創業自我效能;創業教育;社會認知
創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也是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一個關鍵概念。創業精神也是組織在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和變革環境中生存、競爭、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通過對創業的影響,是促進經濟成長與發展的一個主要元素[1],提高全社會創業水平,發展創業型經濟與構建創新創業型社會,關鍵在于創業教育的水平和內容結構。創業教育不僅是促進創業行動的重要途徑,同時其重心和關鍵是培育具有開創性精神的人,這在實質上也是一種素質教育。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創業政策和措施、發展創業教育,促進創業行動是一個引起社會各方面所關注的問題,并提到了各級政府和教育機構的工作日程。而關鍵之一在于對創業者為何選擇創業的心理認知機制以及動力源的洞悉。本研究將以高年級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其創業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影響因素,并以此為基礎探討創業教育、尤其是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關注的內容、重點和方式等問題。
一、創業自我效能溯源與特征研究
(一)社會認知與自我效能理論
“什么是創業者的原動力”,“創業者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的”,“如何通過教育手段促進創業”等始終是創業教育研究充滿魅力的幾個命題。早期的研究者試圖通過對創業者人格、態度與人口統計學特征來考察創業者與非創業者特質差別,在解釋創業行為和創業過程時只能獲得有限的結論,難以用一些穩定的個人特質對創業做出普遍意義上的解釋。
創業活動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反映了認知的過程[2-4]。從認知角度出發,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點和研究創業者的新途徑,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創業者思維,解釋創業原因、動機與意向,為創業教育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據。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學者將認知心理學和社會認知的理論及觀點引入創業研究,并在90年代以后得到了蓬勃發展,Mitchell、Busenitz、Bird等學者在2007年共同建議未來的創業研究應圍繞社會認知的范疇展開[5]。
三元交互決定論和自我效能理論,是班杜拉(Bandura)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思想。在社會認知理論中,人類動因是在一個包含三元(環境、認知、行為)交互因果關系的相互依賴的因果結構中發揮作用的,人的心理預期或信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行為中起著主導作用。班杜拉把自我效能定義為“人們關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響其生活的環境事件的信念”[6],這種信念一般是針對新的、無法預測的、困難的情形。
著名創業學者Krueger(2007)指出,“一個理解創業背后涵義的關鍵是對認知結構、創業吸引、創業意向以及創業行動背后深層信念的探索”[7]。自我效能作為這樣一種深層信念,正是揭示關鍵創業活動的重要概念[4,8-9]。自我效能具有三個重要特征:(1)自我效能是在綜合了來自行動者本人、特定任務和他人等各種信息的基礎上而產生的;(2)自我效能涉及到動機成分;(3)自我效能是一種動力結構,會根據新的經驗和信息不斷地變化。自我效能會導致對個人效能的預期,這一預期又會決定下列過程因素:(1)在特定背景下執行特定任務的決策(選擇行為)。(2)將會投入多大的努力來完成這個任務(動機性努力),以及會在多大程度上堅持下去,即使出現問題、不利的證據和逆境(堅持不懈)。(3)自我效能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
(二)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
自我效能受到四方面信息的影響[10]:(1)個體行為的結果/個人經驗影響最大。成功的經驗能夠提高個人的自我效能,反之多次的失敗會降低自我效能。但不同的人受影響的程度并不一樣。(2)人們從觀察別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經驗對自我效能影響也很大。看到與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進自我效能的提高從而增加了實現同樣目標的信心,但看到與已相近的人失敗,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敗,則會降低自我效能,覺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3)他人的評價、勸說及自我勸導。缺乏事實基礎的言語勸告對形成自我效能效果不大。在直接經驗或替代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勸說、鼓勵,效果最大。(4)來自情緒和生理狀態的信息,比如緊張、焦慮容易降低人們對自我效能的判斷。
(三)創業自我效能研究
創業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ESE)是自我效能理論在創業領域的應用,與創業動機及創業行為密切相關,因而可以用來很好的預測創業行為的選擇、維持和最終結果。Chen等人(1998)定義創業自我效能為:創業者對自身能夠勝任不同創業角色和任務的信念[9]。創業自我效能由于個體和個體所處環境的不同顯示出差異性,目前有關的觀點或結論主要來自于注重自我實現和個人主義的西方社會的研究,在中國這樣一個與之有較大文化差異的社會是否同樣適用?本研究在總結理論研究及國外相關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將對創業自我效能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歸納為4類11個統計變量,以在校高年級(三、四年級)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檢驗大學生樣本的創業自我效能在這11個變量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以及這11個變量是否對大學生樣本的創業自我效能產生顯著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樣本描述與測量工具
調研對象為河北、天津四所高校(6個院系)抽取的在校高年級本科生(三、四年級學生),回收率為71%,共回收有效問卷659份。根據問卷調研得到的一些結果,并進一步對其中一部分被調研者進行了電話訪談和面對面訪談。
對創業自我效能的測量是借鑒DeNoble開發的量表,經修訂后題項為12個;對認知風格的測量選用了Kirton的KAI(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量表,Bagozzi和Foxall在1995年公開發表的改編版,共13個題項;對學習風格的測量采用科爾伯的LSI(LearningStyleInventory)學習風格量表(version3.1),共12個題項;對環境勸導采用Lián等人在2009年的EiQ問卷(version3.0)的相關項目,為8個題項[11]。使用以上量表均為公開發表或得到了開發者或版權公司的許可。除LSI量表外,其他測量項目均為五點李克特式量表。
(二)數據分析方法與工具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對高年級大學生樣本的創業自我效能差異性進行了統計分析;主要采用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對創業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本文研究使用Excel和SPSS13.0軟件作為主要的統計分析工具。
三、研究結果
根據對回收問卷結果分析表明,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在性別、學習風格、家庭人均月收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專業、是否受過創業教育、生源、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及其他親屬有過創業或下崗再就業經歷、親朋好友勸導、社會環境勸導、認知風格上存在顯著差異。
(一)個體特征因素
創業自我效能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與國外的同類研究有所差異,在國外的大多數研究中女性創業自我效能低于男性。本研究中,創業自我效能的專業差別顯著,經濟管理專業背景的樣本創業自我效能水平要高于工科背景樣本,其原因可能在于學習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創業相關課程教育,從而提高了其創業自我效能程度。同樣,受過創業教育或培訓的樣本其創業自我效能要高于沒有受過創業教育的樣本,這其中原因也可能由于學生樣本主要受到替代性經驗的影響,而創業教育或培訓起到了正向強化的作用。
(二)家庭因素
1.生源。來自農村的樣本創業自我效能水平最高,其次是城市,而鄉鎮最低,出現了“分離效應”。經過進一步訪談調研,這種現象的產生可能由于經濟水平與城市存在差異,來自農村學生和鄉鎮學生到大城市求學后所體驗到的心理落差有關,農村學生體驗到的心理落差高于鄉鎮學生,從而對情緒和身心狀態的影響要更高一些,情緒和身心狀態信息是自我效能的來源之一,這種落差感可能帶來的是一種正向的強化作用,使得他們的創業自我效能強度要高于其他兩類學生;而城市學生雖然沒有農村學生或鄉鎮學生所體會的心理落差,但在城市中接觸到更多信息,對自我和社會問題更加關注,受到替代經驗信息相對更多一些,因此其創業自我效能高于來自鄉鎮的學生。
2.父母、親屬創業相關經歷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在調查中,父母及其他親屬有創業、下崗再就業行為高低組在創業自我效能上存在顯著差異,可以解釋這是由于替代性經驗的影響。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樣本創業自我效能低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樣本,在進一步的相關性分析中,父母文化程度與創業自我效能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其原因的解釋需要結合對生源和替代性經驗的解釋,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學生主要來自農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而城市中低收入者也正是失業下崗的主要人群。來自于這類家庭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因此比較高。
(三)環境勸導與認知因素
1.環境勸導。創業自我效能在親朋好友勸導和社會環境勸導上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社會環境勸導、親朋好友勸導與創業自我效能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這與國外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2.認知因素。在代表認知控制的認知風格水平上,創新型認知風格的樣本創業自我效能要高于適應型認知風格的樣本;而在代表認知輸出的學習風格上,四種不同學習類型的樣本,順應型、發散型、聚斂型和同化型不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的相關性檢驗也證明了認知風格與創業自我效能存在顯著正相關(p<0.05),而學習風格與創業自我效能不存在顯著相關。
四、創業自我效能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經過多元回歸分析,本研究發現:(1)在個體特征因素中,專業(是否經濟管理專業)對創業自我效能產生顯著影響,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所體現的是個體所受到的創業教育水平,創業教育與創業自我效能強度顯著正相關;(2)創業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強度受到環境勸導(包括親朋好友勸導和社會勸導)和認知風格的顯著影響。環境勸導代表的是一種社會關系,所體現的是一種與社會的互動,因此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會文化和傳統的深刻影響。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社會環境勸導和親朋好友勸導對創業自我效能的影響不同,社會環境勸導的影響要高于親朋好友勸導。(3)創業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強度受到認知風格的顯著影響,而環境勸導與認知風格的交互作用對創業自我效能沒有顯著影響。
通過對創業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的研究,創業教育是有效提高創業自我效能的手段之一,尤其對在校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培育,是他們獲得替代經驗、了解各類信息、樹立良好情緒和心態、堅定創業決心的重要途徑。當創業成為中華民族振興的巨大推動力,而創業教育也是其根本所在,關系到國家民族騰飛大計。以創業教育為中心,與社會層面的創業文化塑造及個體層面的創業認知形成密切相關。
1.社會層面的創業文化塑造。人類的創業活動總處于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文化因素必然會通過創業主體對其創業活動與創業過程產生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培育創業文化有助于激發和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內源動力。社會環境勸導,代表了社會輿論、社會文化對創業的一種承認和贊許,它是推動創業的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促使創業由一個個的個體行為上升到全社會的熱潮。創業文化的塑造,需要三層力量的相互配合與綜合作用,由外到內分別為:(1)創業者的“社會典范作用”,其基礎在于創業者自身的業績得到政府和公眾的認可;(2)社會導向的強化,社會導向是社會價值觀的風向標,社會價值觀是構成社會文化的重要基礎,其深層原因簡言之就是要將創業放在何種位置的問題;(3)社會機制的改革和構建,不僅僅停留在經濟領域,還應包括社會信任機制、教育和政府機制等等。
2.個體層面的創業認知形成。創業過程充滿了各種未知情況和問題,需要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和變革。認知風格對創業自我效能的正向影響說明個人對各種問題處理方式越多,越適應創業的復雜情況,從而更加有信心去應對,反之則缺乏信心,降低創業自我效能。由于創業任務的復雜性,在適應——創新的認知連續區間內,創業者要不斷的調整自身的認知狀態。
五、創業自我效能研究對創業教育的啟示
創業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并非將受教育者塑造為一個個“齒輪”,而是培養獨立的人格與自主的精神[12]。結合Ridding的認知模型和教育理論[13],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對個體認知的促進是通過認知資源、認知控制(認知風格)和認知輸出(如學習風格等)三個層次進行提高的。而創業教育有別于傳統意義的素質教育或專業技能教育。從提高創業自我效能的角度出發,創業教育的重心在于對受眾認知風格形成與塑造;豐富受教育者的認知資源、優化認知資源的結構。創業自我效能作為一種基于能力的信念,它是可塑的,其形成和發展有其信息源,包括主體經驗、替代性經驗、勸導信息和情緒心理狀態信息,這些信息源是構個體認知資源的重要部分。對創業自我效能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最終也是一種信息方式對個體認知資源的構成產生影響。
一些學者曾認為創業者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是鍛煉出來的,因為教育的內容是體系化、結構化的管理知識。本文認為創業教育對于個體應對創業過程中的復雜性,提高個體的創業自我效能具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創業教育通過替代經驗、勸導方式提高創業自我效能水平,進而影響創業意向。對于傳統意義上的教育來講,其最終的目標或實現的結果就包括形成受教育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形成認知風格)和培養出適合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風格)。
結合本文的研究,創業教育的重心需要在傳統教育對認知風格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擴大認知資源與優化認知資源的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豐富主體經驗,如開展大學生創業計劃比賽及個人作品展示等,這些會對豐富主體經驗產生良好正向影響。(2)增加替代性經驗,如充分借鑒MBA案例教育、研討會、互動交流等方式方法,通過情境融入和體會增加受教育者的替代經驗。(3)優化認知資源結構。認知資源的優化包括認知干預與正確歸因。其中有效的手段是進行個體歸因。個體歸因可以通過內省或討論方式,深入討論“成功案例”的關鍵因素,并與自己進行比較,調整個體歸因方式、引導個體自我調控、提高個體的能力觀。
參考文獻:
[1Pretorius,M.,NEiman,G.andvanVuuren,J.Criticalevaluationoftwomodelsforengtrepreneurialeducation-Animprovedmodelthrough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Management,2005(19).
[2]Baron,R.A.Thecognitiveperspective:avaluabletoolforansweringentrepreneurship’sbasic“why”question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4(19).
[3]Shane,S.andVenkataraman,S.Thepromiseofentrepreneurshipasafieldofresearch[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0,25(1).
[4]Krueger,Jr.,N.FThecognitiveinfrastructureofopportunityemergenc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0,24(3).
[5]Mitchell,R.K.,Busenitz,L.W.,Bird,B.etal.Thecentralquestioninentrepreneurialcognitionresearch2007[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7,31(1).
[6]Bandura,A.Humanagencyinsocialcognitivetheory[J].AmericanPsychologist,1989(44).
[7]KruegerJr,N.F.Whatliesbeneath?Theexperientialessenceofentrepreneurialthinking[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7,31(1).
[8]Luthans,F.Stajkovic,A.D.andEnvick,B.Effectsofgeneralandsocialself-efficacyonentrepreneurialbehaviorsandperformance[C].
ProceedingsofAnnualMeetingoftheDecisionSciencesInstitute,SanDiego,CA,Nov.22-25,1997.
[9]Chen.C.C.,Greene,P.G.andCrickA.Does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distinguishentrepreneursfromentrepreneursfrommanager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8(13).
[10]Bandura,A.The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M].EnglewoodCliffs:Prentice-Hall,1986.
[11]LiánF,ChenYW.Developmentandcross-culturalapplicationofaspecificinstrumenttomeasureentrepreneurialintentions.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9,33(3).
[12]張玉山,蔡敦浩,劉常勇.臺灣創業教育與創業研究面臨的問題與挑戰[J].創業管理研究,2007,2(3).
[13]Riding,R.J.Onthenatureofcognitivestyle[J].EducationalPsychology,1997(17).
- 上一篇:企業間競爭合作關系的演變透析
- 下一篇:謅議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運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