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科技管理目標及路徑
時間:2022-09-05 04:05:06
導語:區域科技管理目標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區域科技是國家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不是國家科技的簡單縮影。區域科技管理必須充分研究和尊重區域科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進一步優化區域科技的體制機制,實現區域整體科技的有序發展以及區域科技結構的合理化。在區域科技資源有限的客觀基礎上,從消除區域科技信息不對稱、激發區域科技創新主體的動力、共建區域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及文化制度軟環境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提升路徑,并提出轉變區域科技服務職能、完善區域科技規制體系以及發揮宏觀統籌優勢的建議。
科技管理是社會管理的一部分,又是科技生產活動管理,所以既具備社會管理的共同職能,又具備其特定職能,包括政策、人事、結社、服務、計劃、實施、轉移等職能[1]。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時間和空間對科技流動的阻礙越來越小,相對而言區域競爭較國家競爭顯得更加激烈和更加重要。例如,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英國劍橋和韓國大德等外依托區域科技能力使得國家整體獲得快速發展和提升的案例越來越多。因此,區域科技是國家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實施自主創新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然而,區域科技并不是國家科技的簡單縮影,區域科技依托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也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探索區域科技管理創新,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更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需求。
1區域科技的管理目標
一般來講,區域科技管理的對象包括:區域科技的投入、區域科技的實施、區域科技的產出以及區域科技的體制機制。區域科技必須更好地服務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樣才能夠讓區域進一步地發展區域科技,從而形成區域科技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經濟社會支撐區域科技發展的良好循環。吳貴生等認為發展區域科技有利于中央與地方的合理分工、有利于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而加快區域科技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區域科技經濟社會的一體化以及有利于形成區域特色而增強區域競爭力[2]。區域科技具有自身較為突出的特點。一方面,區域科技具有典型的區域特色,來源于區域,服務于區域,與區域的資源稟賦特點(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和管理政策等分不開,也對區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提升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區域科技并不是封閉孤立的系統,區域科技與外部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關系,包括:區域科技的投入也需要借助外部的資源和力量、區域科技的實施也需要借助外部的經驗和角度來推進、區域科技的產出也要向外部輸出(特別情況除外)以及區域科技的體制機制也受到外部的影響(例如受到國家整體科技管理體制機制的影響)等;第三,區域科技發展的不均衡性。不均衡性存在于區域與區域之間,也存在于區域內部,由于資源的有限以及比較優勢等客觀原因,科技發達區域與科技不發達區域之間必然存在科技資源的勢差,從而導致生產要素之間的流動必然性。區域科技管理必須充分研究和尊重區域科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進一步優化區域科技的體制機制,促進區域科技的投入、實施和產出有效銜接和實現區域科技投入產出效率效益的最大化,從而實現區域整體科技的有序發展以及區域科技結構的合理化(圖1)。
2區域科技管理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區域科技管理呈現出區域融合性不緊密、內部協同共享性不充分、管理理念水平不適應等問題,較為嚴重地制約著區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2.1區域融合性不緊密。區域科技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融合,既是區域科技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可持續發展基礎,又是區域科技發展的載體和服務目標。區域科技能力已經不是由單個個體的特點或水平所體現的,而是整個區域的融合性體現。目前,延續國家科技的模式的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導致科技與地方經濟社會實際結合不密切,區域科技往往面臨著脫離區域自身比較優勢或不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接受等融合性不緊密的問題,呈現出區域科技“科技整體投入不足”與“科技成果整體產業化不高”、部分科技“供給相對過盛”與“企業實際需求明顯不旺”并存、科技成果轉化“流出嚴重”與“本地轉化率低”并存等現實困境。一方面,基于國家戰略考慮,由國家科技體系主導的科技資源在區域內的分布配置,其應用局限于特定的用途和場景,且成果的擴散和應用受到了保密、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限制,與區域自身比較優勢和特點融合度不高,例如,20世紀60年代,我國出于國防考慮在四川、重慶等區域部署國家級的軍事科研力量。另一方面,區域科技規劃的局限性以及區域科技能力的比較落后,導致并未形成有利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集聚效應,從而導致區域科技基礎研究的嚴重不足,依賴外部區域技術的引進再消化,處于整個科技創新鏈條的底端,被動地呈現出與區域特點融合的不緊密性。2.2內部協同共享性不充分。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移擴散的障礙,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科技創新區域管理聯動正是科技創新發展的更高級階段,多元化創新聯動目前仍是創新發展的主流趨勢。區域科技的發展與經濟水平、產業結構、區域專業化程度、國家科技布局等均有一定的關聯。一方面,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來看,區域內子區域的科技發展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水平,或者由于地理上的差異導致科技發展呈現出不同的比較優勢或者發展方向,一定會呈現出相對科技水平的高等水平、中等水平或低等水平等不同的結構。另一方面,區域內可能由于行政壁壘等原因導致各自自成體系、相互隔離,沒有能夠利用職能合作的優勢和管理信息共享的優勢實現緊密的聯動機制,從而可能導致區域整體的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脫離區域特點或重點需求,導致區域發展結構性失衡。與此同時,依托區域科技可以實現落后區域的彎道超車,同時這也可能促使區域科技內部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導致區域內部科技發展結構性不均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2.3管理理念水平不適應。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發展體制歷史的影響下,區域政府一直以來是區域科技管理的主要的規劃者、資源掌握者和執行者[3]。目前,我國區域政府涉及科技發展的各個部門設置仍然存在著條塊分割和職能交叉等客觀問題,區域政府在科技政策制定和執行等方面存在著協調不足,出現科技資源配置重復、閑置等不合理現象,有限的科技資源更加無法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區域政府作為主要的管理者,主要關注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研發單位的科學發明和技術發現,而容易忽略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較多的行政性干預作用往往沒有遵循區域市場和科技發展的規律,最終反而容易造成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在當今科技發展高度不確定以及日趨復雜的背景下,區域科技管理需要更多主體相互協作和有效配合。區域科技管理主體不僅包括政府,也包括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中介結構、金融機構等。僅僅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難以激發各主體之間的聯動以及創新的動力、活力和創造力。尤其是,黨的以來精簡政府職能已經成為政府職能改革的必然趨勢。要加快推動區域科技的創新發展,區域政府對科技管理事業必須改變微觀管理和行政干預的做法,逐漸建立現代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并以宏觀政策制定等管理為主,與市場機制相互配合相互彌補,創新多主體、多層次、網絡化的區域科技管理模式,打造區域科學發展的發展環境,構建平等、自由、廣泛的科技創新平臺。
3區域科技管理提升路徑探析
區域科技管理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涉及到多元的創新主體。從利益相關者角度來看,基于區域科技資源有限的客觀基礎,從消除區域科技信息不對稱、激發區域科技創新主體的動力、共建區域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及文化制度軟環境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區域科技管理的提升路徑。3.1消除區域科技信息不對稱。區域科技信息不對稱可能會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可能存在于區域內各部門之間、創新主體之間或政府與創新主體之間,都將對區域科技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產生嚴重的影響。目前,在互聯網高速發達和普及的今天,通過“互聯網+”打造區域一體的信息共享平臺和區域統一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是強化科技創新能力的客觀基礎和必然趨勢。第一,形成區域一體的信息共享平臺。包括科技資源信息庫、區域科技項目信息庫以及區域科技成果信息庫等。這些信息一方面將為區域內科技資源的配置奠定基礎,從而在科技規劃的制定、科技資源的分配以及科技資源的獲取等方面提供完整、真實的信息,提升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準確性和便利性;同時也為促進區域內科技資源之間的對接提供平臺,實現區域科技鏈條的一致性和協同性。第二,形成區域統一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功能界面清晰、分工協作的公共服務平臺,面向區域產業發展及成果轉化需要,提供包括商事登記、人事服務、知識產權、投融資以及成果交易等咨詢及服務等。與此同時,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研項目監督管理平臺,有助于更好地規避科研誠信導致的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問題。3.2激發區域科技創新主體的動力。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只有不斷激發和形成創新主體的內生動力,才能夠讓科技創新永葆青春動力和活力。除了區域政府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外,市場化的競爭方式也是促進區域科技創新主體動力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區域科技創新主體為了追求區域科技創新成果的溢出價值,形成持續的、有效的動力,才能夠確保區域科技的相關主體及生產要素之間的協作和發展。政府要引導區域立足比較優勢,強化區域內外聯動;加大財政引導性科技投入力度,打造全面化、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機制;充分尊重科技創新的本地化和產業化價值,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制度等,鼓勵和引導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允許一部分創新主體依靠科技創新商業化先富裕起來。這種以市場自由配置為主、政府宏觀干預為輔的混合式管理模式,有助于各要素配置以及各創新與服務活動的科學合理安排,實現資源有效配置以及創新動力和能力的提升。3.3共建區域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及文化制度軟環境。區域科技資源的稀缺性與分散性制約著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一些共性的平臺、共性的設備、共性的需求是區域科技管理提升的重點和難點。共建區域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及環境,突出本地產業創新特色,是服務型政府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支撐和推動區域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基礎。在涉及公共屬性的共性技術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和創新創業支撐體系等方面,發揮區域互補和政府整合資源的優勢,以政府為主導緊密結合區域自身特點以及市場需求,有效彌補“市場失靈”可能導致的資源投入不足,是促進區域科技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針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需求,以區域科技資源集成開放和共建共享為目標,增強區域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區域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和解決重大社會共性問題為主要任務,建設共性技術平臺、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包括:文獻信息資源和數據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重點實驗室、檢測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集聚優勢資源,打造區域創新中心。優化區域科技發展文化制度軟環境,形成有利于推動區域自主創新的科技計劃引導機制、稅收優惠和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資金支持政策以及區域高端科技人才集聚政策等,不斷提升區域科技的發展速度和創新效果;成立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統籌財政科技投入和科技金融政策,積極引入社會風險投資,帶動民間資本,嫁接區域內外的資源,實現區域科技成果轉化與投融資的區域聯動。
4結論
區域科技管理主要就是要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區域科技管理的提升路徑主要就是政府轉變職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具體改革路徑。基于上述對區域科技管理目標及路徑的分析,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區域科技管理的提升:4.1轉變區域科技服務職能。區域政府要自我革新,以新政府的定位和理念,向服務型政府方向轉變,簡政放權,盡量讓市場機制作好資源配置并主動打通市場發展的創新服務鏈條,實現市場要素的快速有效地流動和配置。尊重區域科技創新中市場的主體地位,由市場傳遞和處理區域科技創新的方向,由市場機制協調區域科技創新各類生產要素或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發揮各自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動態矯正創新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公平競爭、自由選擇、優勝劣汰,促進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效的提升。4.2完善區域科技規制體系。明確區域政府與市場的職責界面,從直接介入市場行為到提供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讓各方各司其職、各盡所能,能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逐級授權、放權讓市場機制去調節。規范市場秩序,建立健全區域科技創新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防范機會主義者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包括科技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科技經費合規性開支、科技創新廉潔誠信體系建設等;打破行政壟斷和市場交易壁壘,防范區域科技創新生產要素的流動速度和效率的下降,確保市場競爭的充分性和有序性;通過把握市場發展規律,結合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形成政策性知識產權保護和補貼機制以及科研容錯機制,解開區域科技創新發展市場主體的鐐銬,充分發揮其活力動力和創造力;優化區域科技創新的評估機制和項目過程管理機制,引入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進一步形成區域科技創新資源配置與科技成果、科技能力的掛鉤機制,促進區域科技資源的市場化有效配置。4.3發揮宏觀統籌優勢。區域政府的有為,是區域科技創新管理實現市場機制和政府職能相統一的重要基礎,也是彌補市場失靈的必然要求。市場機制存在局部失靈問題以及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的弊端,容易使得區域產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兩極分化,加劇不平衡發展形成局部不穩定隱患等問題。區域政府要做好政策規劃,注重區域創新科技資源和能力的平衡發展,以先進帶動后發,增強政策的政治性、戰略性傾斜;注重區域創新資源的多元化投入與螺旋式協同發展,更好地推動科技知識、科技技術成果的加速形成和有效轉化與擴散;注重關鍵產業技術發現以及重大科技創新專項等的統籌引領作用,對關鍵科技創新給予政策性投入、政策性補貼;建立公開統一的區域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的宏觀科學決策機制,推動創新個要素在各環節的對話與協調,實現創新鏈條的無縫橋接,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實現區域科技創新的聚變。
參考文獻
[1]向維稻.科技管理職能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1986(6):22-26.
[2]吳貴生,魏守華,徐建國,李顯君.區域科技淺論[J].科學學研究,2004(6):572-577.
[3]劉東杰.我國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完善措施[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3,11(3):56-60.
作者:曹越 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農業科技管理人員素質條件分析
- 下一篇:排水公司監管信息平臺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