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制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11:31: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管理體制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美國教授管理體制研究論文
摘要:現代大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堅持教授治校,高水平的教授隊伍對高校自身的持續性發展具有無可辯駁的重要性。但高水平教授隊伍的建設需要一整套嚴密的管理體制,它為教授的職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通過介紹美國教授管理體制,對于我國建設教授管理體制具有啟示作用。
關鍵詞:美國;教授;管理體制
2014年7月,清華大學新一批教師續任、解聘工作已經完成。有的教師已到了“非升即走”的最后期限。有的轉崗、有的離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教師聘任后本是“鐵飯碗”,但如今這“鐵飯碗”卻破了。這讓我們反思當前中國教授管理體制究竟存在什么問題?應該建立起怎樣的教授管理體制?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JamesB.Conant)曾說過:大學的發展在于一代一代教師的質量。一個學校站得住腳的前提條件是教師一定要出色(李長華,2002)。教授是決定學校教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一個學校的水平與質量的關鍵性要素。是否能夠構建一支水平高超、質量優良的教授隊伍,對于一個學校的教育水平、學術含量、人才培養能力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同時優秀的教授能夠吸引出色的學生、資助以及公眾的支持,并能博得國內和國際的承認。美國教育全世界聞名是因為形成自己獨特的管理體系。通過對整個管理體系的研究,為我國教授管理提供理論參考和解決措施。
一、美國的教授管理體系內容
美國的教師隊伍沒有統一的管理體制是因為美國教育的管理是各州政府的職能而不是聯邦政府的職能(阿爾巴赫等,2007)。雖然美國各級政府沒有對高等學校及其教師隊伍出臺明確的管理制度,但美國高等教育還是被公認為世界最好的。美國各大高校基本上集中了全世界各領域最好的教師隊伍,這是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美國高等教育繁榮昌盛的原因是什么?通過資料的收集、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從新教師的選拔、錄用、培養、考核以及職業保障等方面共同促成美國高校成為全球的標桿。
(一)教授的聘任機制
高校檔案管理體制研究論文
1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1完整性要求維護醫院檔案的完整,可以說是檔案管理的基本原則。要達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證醫院檔案數量齊全,成分多樣,使應該集中保存的檔案不致分散和遺漏,維護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盡量保持醫院檔案間的歷史聯系,不能人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醫院檔案是珍貴的歷史記錄,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遠的檔案,其價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會的和自然的原因,檔案材料不免遭到損毀。因此,盡可能地延長檔案的壽命,保護其安全,避免醫院檔案中的機密泄露,就成為檔案管的基本任務之一。
1.3科學性要求現代的醫院檔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對醫院檔案的簡單出納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遵循檔案工作的發展規律,把檔案管理活動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來進行科學管理使醫院檔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1.4規范性要求規范性要求,也就是醫院檔案管理的標準化要求。檔案管理系統不是孤立的系統,各個檔案管理系統之間,檔案管理系統和其它文獻管理系統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正在向網絡化方向發展。這就要求統一規劃、統一協調,實行檔案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使得檔案信息資源得以共享。要達到規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訂各項醫院檔案管理業務標準和技術標準并貫徹實施外,還可通過法規手段來實現。
1.5經濟性要求在醫院檔案管理過程中應盡可能用最少的投資達到最大的效益,無論采用哪種管理手段,都要考慮它是否經濟實用,能否用較少的成本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由于我國大多數檔案機構經濟條件有限,經濟因素往往在檔案管理系統運行中起決定作用。
高校檔案管理體制論文
1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1完整性要求維護醫院檔案的完整,可以說是檔案管理的基本原則。要達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證醫院檔案數量齊全,成分多樣,使應該集中保存的檔案不致分散和遺漏,維護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盡量保持醫院檔案間的歷史聯系,不能人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醫院檔案是珍貴的歷史記錄,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遠的檔案,其價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會的和自然的原因,檔案材料不免遭到損毀。因此,盡可能地延長檔案的壽命,保護其安全,避免醫院檔案中的機密泄露,就成為檔案管的基本任務之一。
1.3科學性要求現代的醫院檔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對醫院檔案的簡單出納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遵循檔案工作的發展規律,把檔案管理活動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來進行科學管理使醫院檔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1.4規范性要求規范性要求,也就是醫院檔案管理的標準化要求。檔案管理系統不是孤立的系統,各個檔案管理系統之間,檔案管理系統和其它文獻管理系統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正在向網絡化方向發展。這就要求統一規劃、統一協調,實行檔案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使得檔案信息資源得以共享。要達到規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訂各項醫院檔案管理業務標準和技術標準并貫徹實施外,還可通過法規手段來實現。
1.5經濟性要求在醫院檔案管理過程中應盡可能用最少的投資達到最大的效益,無論采用哪種管理手段,都要考慮它是否經濟實用,能否用較少的成本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由于我國大多數檔案機構經濟條件有限,經濟因素往往在檔案管理系統運行中起決定作用。
消防管理體制改革論文
內容摘要:民營消防隊“見火不救”事件突顯出當下中國消防管理體制的困局。城鄉二元對立結構基礎上的鄉村巨變、消防事務治理結構內在的可分解性以及公共部門消防服務供給能力的不足使得消防事務的民營化具有客觀必要性。我國消防服務民營化改革宜采取通行的合同承包方式,通過委托民營部門生產部分消防服務實現政府角色向事前決策者和事后監管者的嬗變,從而在維系政府公共責任的前提下向全社會公平地供給消防服務。為了保障消防民營化的順利推行,通過立法規定政府在后民營化階段的規制責任尤為迫切。
關鍵詞:消防服務;民營化;合同承包;政府規制
一、引言:問題研究之緣起
晚近三十年來,隨著公共事務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傳統的官僚化政府顯得格外遲鈍,一場聲勢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運動幾乎同時在西方國家發起。從大的方面來說,這場“重塑政府”的新公共管理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政府職能的市場化、政府行為的法治化、政府決策的民主化、政府權力的多中心化。政府職能的市場化包括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公共事務引入內部市場機制等”。[①]在這一過程中,“更多依靠民間機構,更少依賴政府來滿足公眾需求”的民營化(Privatization)方式因為契合了“政府退縮、市場回歸”的題旨而備受各國的青睞,進而成為各國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舉措。民營化并不意味著國家承擔公共行政義務和責任的徹底免除(即所謂的“國家除任務化”),它僅僅表明私人部門對某些公共行政事務程度不同的參與。正如民營化大師E?S?薩瓦斯所言:“民營化不僅是一個管理工具,更是一個社會治理的基本戰略。它根植于這樣一些最基本的哲學或社會信念,即政府自身和政府在自由健康社會中相對于其他社會組織的適當角色。民營化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的政府,更美好的社會。”[②]
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政府管制的不斷放松,這種以謀求私人部門參與行政任務履行為旨趣的民營化改革運動同樣一路高歌猛進。如今,不僅公用事業領域內特許經營、合同外包等形式的民營化改革舉措為世人所熟知,就連傳統上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等屬于國家保留的行政領域,民營化改革的觸角仍然依稀可見,“治安有償承包”、“老板消防隊”和“海上戒毒船”在一些地方的悄然出現即是明證。[③]就公共事務的治理而言,這種公私部門之間的合作確實能夠直接起到有效緩解政府壓力的作用,甚至還可能進一步提升行政任務的履行質量。但是,我國當下的一些公共行政民營化之舉普遍都存在規范依據不足、法律位階過低等問題,甚至很多民營化改革完全是依照行政機關的內部文件進行的。由于法律保障機制的嚴重匱乏,一些行政領域的民營化改革亂象叢生,政府不負責任的淡出、公共服務質量的下降、私人部門的惟利是圖已經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近期發生的民營消防隊“見火不救”及其所引發的生存危機事件,則進一步暴露出公共行政民營化過程中的重重困局,也為行政法學界剖析民營化的利弊、時機、方式及后續責任分擔等問題提供了難得的個案。
“民營消防隊見火不救事件”的大致梗概是:2005年8月5日下午十四時許,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鎮尖子村農民修文國的家突起大火。危急時刻村民們數次求救,但范家屯鎮民營消防隊因該村沒有上交防火費而拒絕出火警。眾村民眼睜睜地看著修文國的數萬元的房產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據悉,范家屯鎮民營消防隊成立于1999年10月。當初,有關部門同意成立這家民營消防隊主要是考慮到公主嶺市管轄面積較大,對于一些較遠鄉鎮的火災,公安消防隊無法及時趕到現場實施撲救,就近設立民間性質的消防隊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范家屯鎮民營消防隊成立之初的幾年,由于鎮政府每年代為征收部分防火費,消防隊勉強能夠支撐。然而,自2003年之后,防火費作為“農民負擔”被吉林省有關部門廢除。無奈之下,范家屯鎮民營消防隊不得不逐個村屯簽協議,對于沒有與其簽訂協議的村就不能提供服務。時至今日,范家屯鎮民營消防隊已經名存實亡。[④]
體育管理體制運行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運用文獻資料研究、專家訪談與比較分析等方法,對海峽兩岸體育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兩岸體育管理體制形成各自的體系,均屬于混合型管理體制,但在其實際操作中各有所側重;其適應性改革均采取漸進的方式進行,因而,新舊雙重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并存交替局面將會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
【摘要題】地域文化
體育管理體制是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與體育發展內在規律相互作用的產物。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體育體制對該國或地區體育運動的發展有著直接的、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從體育管理體制反映出該國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點,以及體育運動的推展與活動過程。
由于歷史的原因,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海峽兩岸分屬于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更由于祖國大陸(以下簡稱大陸)和臺灣地區(以下簡稱臺灣)不同的政治主張與措施,使同宗、同語、同文化的兩岸同胞長期處在分裂狀態之中,兩岸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兩岸體育分別在這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社會背景下發展,深受其影響。長期以來,兩岸形成各自的體育組織管理體系,在體育體制及運行機制上也存在著差異。本文運用文獻資料研究、專家訪談和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在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與背景下兩岸體育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的發展狀況與特點,力圖揭示兩岸現行體育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的各自優勢與不足,為全面推動兩岸體育的交流,促進兩岸體育的協調發展提供參考。
1大陸體育組織機構概述
1.1政府體育組織機構
淺論現代鄉鎮行政管理體制論文
【論文關鍵詞】國家政權建設鄉鎮體制改革鄉鎮自治基層政府建設村民自治
【論文摘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農村鄉(鎮)村管理體制進行了大的調整。由過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體制改變為“政社分設”的鄉、村、組的相對獨立和集中的管理體制。改變了過去政企不分的狀況.自治權力在基層政權體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也得到了加強。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農村經濟一體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國實行的條塊分割、相互封閉的鄉(鎮)村管理體制,客觀上制約了農村大市場的統一管理和規劃,人國地阻礙了區域之間、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緊密協作,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協調、健康、迅速發展。因此,探討我國目前鄉(鎮)村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改革和完善鄉(鎮)村管理體制,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
1.鄉鎮一級“條條”與“塊塊”互相分割,政府利益與部門利益的沖突日益加劇。條塊分割的鄉鎮管理體制與鄉鎮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適應。鄉鎮政府.作為國家在農村最基層的一級政權,承擔著管理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各項事務等繁重任務。繁重的任務客觀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運轉。但由于現行條塊分割的鄉鎮管理體制。鄉鎮政權的職能受到了嚴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難實現高效運作。
2.鄉鎮一級政府的“事權”與“財權”嚴重失衡。解體后。鄉村兩級組織仍然承擔著舊體制遺留下來的公共服務職能。如興辦農村教育、修建鄉村公路、優待軍烈屬、供養五保老人、興辦農林水基礎設施等等。此外,還有落實計劃生育國策、征收農業稅費和“三提五統”。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社會治安、調節民事糾紛、組織防洪救災、實施移風易俗、舉辦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等項工作。鄉鎮一級“小政府”與“大服務”“強政府”與“弱財政”長期并存的格局。造成鄉鎮主要領導想方設法增加鄉鎮財政收入,必然成為鄉鎮政府的第一要務。
3.鄉鎮一級“黨政企不分”與“村民自治”之間的矛盾沖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黨、政、企之間的關系還沒有完全理順,有些地方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現象依然存在.少數地方鄉政府還沒有完全起到一級政權的作用。總的來看.鄉鎮作為國家政權結構中最低的一級政權組織.仍未擺脫體制的影響,實際是黨政混合運作的一體性機構.具體表現在上下組織之間習慣于采取行政措施處理關系.習慣于直接指揮和控制,不善于運用各種杠桿和利益導向實行間接、彈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終處于行政和財政雙重壓力下的‘緊約束’運行狀態。”這是我國新時期的農民負擔不斷加重、社會秩序混亂、黨群干群關系日趨緊張的政治根源所在。
農業管理體制分析論文
今后的管理體制設計要以國際化為定位
產品的競爭力除了技術、比較優勢之外,還取決于政府的資源配置,現在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農業管理機構的設置、農業政策、流通體制三個方面。
目前政府對農業管理機構的設置是沿襲過去的計劃經濟管理方式,存在著管理真空,并形成部門分割、行業壟斷的缺陷,使農業資源不能有效配置。在經營權上,外貿部門沒有內貿權,內貿部門沒有外貿權,一個產品經過幾個部門,參與國際競爭的成本就高了。過去由于我們的人多地少,糧食安全有很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對農業的管理采取的是一種分段式的管理。比如某一個省,糧食生產由一個省長負責,糧食生產出來以后,就由另外一個省長負責倉儲,糧食要加工,可能是第三個省長,而糧食出口可能是管外貿的省長。從管理部門看,目前在中央一級有8-9個部委是涉農部門。農業局或者農業部管農業生產、農業科研推廣;糧食生產出來后,給糧食部門,棉花給供銷公司,還有輕工食品等等其它部門;如果要出口,得給外貿部門。這種部門分割、行業壟斷,再加上地區封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形成地方保護主義;內貿外貿脫節,產供銷脫節。這種管理方式解決過去的短缺問題是很有效的,但今后的管理體制設計要以國際化為定位,以提升全民產業競爭力設置管理機構。
大多數發達國家不管農業有沒有優勢,都是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一體化的管理體制。也就是農業部門的管理,是從農產品生產的田間開始,最后配送到消費者的餐桌。像中國這樣一種分散的農業管理體制,要與對農業進行綜合管理的體制競爭,顯然是沒辦法抗衡的。
農業政策存在巨大的效益損失
現在的農業政策也是按照過去那樣一種計劃經濟的設計,也就是解決短缺問題,動用一切資源搞農業生產。我們的農業補貼,實際上是給了中間部門、流通環節。比如國家對糧食的補貼,不可能到糧食生產者的手上,而是通過國家訂購制度、保護價制度等等,補給了糧食企業、糧食流通部門,對農業的支持和補貼實際上是不到位的。
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模式論文
[摘要]本文基于企業檔案管理體制與模式探討,分析了在社會轉型和數字化大背景下的企業檔案管理體制與模式的特征,提出了企業檔案管理體制與模式的構想。
[關鍵詞]企業檔案知識管理管理體制生命周期
一、新時期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模式的建構背景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不斷深入檔案本身也發生了轉變。首先檔案本身在數字化的沖擊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視記錄識別型轉變依賴機器識別的代碼型(電子檔案)。檔案管理模式也從傳統手工模式不斷發展,歷經單機數據管理模式、網絡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識管理模式,并且隨著管理模式的不斷變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檔案管理流程需要針對電子檔案管理特點相應調整。20世紀對檔案管理理論影響最大的就是檔案生命周期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檔案生命周期理論將檔案形成到銷毀或轉化為檔案看做是一個整體過程、檔案整體運動過程由于檔案價值形態的變化可劃分為若干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檔案與服務對象、保存場所和管理方式之間具有內在的對應關系。檔案生命周期理論為檔案的階段管理奠定了理論基礎,檔案生命周期理論準確揭示了檔案運動階段的前后銜接和相互影響,為實現檔案一體化管理、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新時期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模式——信息一體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體化管理
鄉鎮行政管理體制變革論文
摘要:全面取消農業稅是一個由“以農養政”到“善政養民”的政策進步,它使我國農村行政管理體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鞏固經濟社會改革的成果,根本解決農村存在的矛盾和沖突.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對鄉鎮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整體性制度創新,建立服務型、責任型和參與型的基層政府。
關鍵詞:取消農業稅行政體制改服務型政府
中央在全國農村全面取消農業稅整整三年,它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已成為政府和學界強烈關注的問題,在減輕農民負擔、促進干群關系改善、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上意義重大,但同時也使縣鄉村三級特別是鄉村兩級收人大幅度減少,給鄉鎮行政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基層政府如何適應取消農業稅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在本級財政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切實改善廣大農村群眾的民生現狀,保障農民享受充足優質的公共服務,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正在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也是對我國改革開放30年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認真反思,只有順應改革發展趨勢,把握內在規律,才能在農村真正建設有利于農村發展的服務型政府。
一、全面取消農業稅為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內動力
建國后,從農村汲取發展資源的思路使農村“養”的負擔十分沉重。國家制定的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也使國家工業化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剩余。這樣,“以農養政”和“以農補工”的格局,形成了整個國家的資源輸送渠道和模式。“以農養政”的模式以公共權力的強制性為基礎,在有的農村地區導致了鄉鎮干部與農民之間關系的緊張。
改革開放后,我國進行了多輪行政體制改革,但是在鄉鎮一級成效并不明顯,其難點是職能轉變和人員分流,而根本原因是缺乏內在動力,尤其是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以農養政”的模式一直延續至2006年1月1日從制度上全面取消農業稅。全面免征農業稅使我國實行了2600年的農業稅告結,作為農村生產關系的一次重大變革,取消農業稅是建國以來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我國農村改革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舉措,對農村上層建筑和經濟體制的變革和完善,以及國家與農民的關系必然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取消農業稅使鄉鎮行政管理體制不適應農村發展的方面顯現出來,給基層政府改革提供了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它促成農村行政管理必須以“善政養民”為政府唯一合法的目標,即基層政府必須順應對農產品收益進行的重新分配,通過自身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改善農業生產的宏觀環境,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政府由原來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者轉變為服務者,圍繞提供廉價優質的公共物品和進行高效的社會管理來再造服務型和責任型政府,是對農村行政管理角色的回歸。這種對“善政養民式”的政府合法性追求,為轉換基層政府職能,精簡鄉鎮機構和財政供養人員創造了條件。
水環境管理體制論文
一、現行海灣河口水環境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海洋經濟發展以及陸源污染不斷轉移,海灣河口水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這與我國現行海灣河口水環境實施分散型管理體制有著重要的關聯性。
(一)多頭管理且缺乏綜合協調的管理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五條規定,依法對海洋環境實施管理的部門有環境保護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海事局、國家漁業漁政局、軍隊環保部門以及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環境監督等管理部門。可這些管理部門所涉及的管理職責卻不夠明晰,海洋水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是誰,哪些部門共同參與,如何進行協同管理等方面尚未有明確的細化界定,對跨區域、跨行政部門的海洋水環境保護工作也應有明確指定而不應由“有關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協調”,①這就給如何有效理順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資源開發的關系帶來難題。以長三角海灣河口為例,現行海洋水環境保護工作涉及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區域,具體的管理機構分別有“兩省一市”的環保廳、海洋漁業局、水利廳、水務局、海事局、駐滬海軍等單位,查看上述部門網站的具體工作職責,幾乎每個部門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海洋水環境保護和海洋資源開發工作,至于是海洋水環境保護為主還是海洋資源開發為主就沒有進行明確界定,而且在如此之多的管理部門中,未界定哪個部門是海洋水環境保護的主管部門,也沒有設立一個綜合協調“兩省一市”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管理機構。以浙江省區域內杭州灣為例,涉及水環境管理的行政部門有省海洋漁業局、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海事局、省氣象局等等,還加上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專門行駛區域內的海洋水環境管理的部門,在如此多的管理機構中沒有界定主管部門,也沒有設立一個能綜合組織、統籌協調的管理機構。現行這種模棱兩可的海灣河口水環境管理體制,是直接導致現階段海洋水環境整體污染治理缺乏統一規劃以及許多跨區域、跨部門的水環境治理問題難以得到及時有效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執法部門間的利益博弈加劇
盡管2013年國務院將現國家海洋局及其中國海監、公安部邊防海警、農業部中國漁政、海關總署海上緝私警察的隊伍和職責進行了整合,重新組建了國家海洋局并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可從實際行政執法結果看,涉海行政執法部門依然較多,主要包括隸屬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監大隊、隸屬農業部的漁業局、隸屬海關總署的海關緝私局、隸屬交通部的中國海事局以及隸屬公安部邊防管理局的中國海警,號稱“五龍治海”。多支海上執法隊伍的并存,一方面增加了相關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混亂和職責上的認定不清。在具體的執法過程中,各執法部門間經常會出現利益博弈現象,常常是有利則互不相讓,無利則互相推諉,一旦碰到棘手問題就出現相互扯皮現象,時常呈現出由“五龍治海”到“五龍鬧海”的執法格局,這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又影響了海洋水環境最終的執法效力。[2]從長三角海灣河口實際看,由于區域涉及江蘇、浙江和上海,因而在水環境治理具體執法過程中,不僅同樣出現有利相爭,無利推諉現象,而且還出現了陸域與海域管理相互扯皮的現象,諸如“海洋部門不上岸、環保部門難下海”等現象在長三角海灣河口區域也時有發生。這種重利益博弈、輕執法效力的做法嚴重影響了長三角海灣河口乃至我國海洋水環境整體污染治理。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