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在醫院感染管理的實踐

時間:2022-03-18 10:10:16

導語:風險評估在醫院感染管理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評估在醫院感染管理的實踐

摘要:目的探討風險評估在基層醫院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的應用,明確醫院感染高風險科室和醫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環節,為進一步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循證依據。方法2018年1月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成員通過專家頭腦風暴法,結合本院實際情況進行風險識別,確定風險指標的權重系數,再設計風險評估表,根據評估分值進行風險等級劃分。結果最終確定19個風險指標,總風險極高的科室為外二科、內一科、內鏡室;不同類型的風險指標中其高風險科室的分布不同,其中管理風險指標中風險極高的科室為內鏡室、放射科、供應中心;過程指標中風險極高的科室為內一科、外二科、急診科,結果指標中風險極高的科室為外一科、婦產科、手術室、外二科。結論實施客觀、科學、循證的風險評估方法,能為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風險評估;基層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實踐

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療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等級醫院評審的內容之一,衛生部《二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2版)實施細則》中提到有針對重點環節、重點人群與高危因素管理與監測計劃并實施。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診療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人們對醫療質量的期望值逐漸提高,醫療行業的風險值也隨之升高。醫院感染嚴重影響了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更影響到社會安定,因此,必須要做好醫院感染風險評估,爭取利用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來減少醫院感染。本院采用北大醫院感染管理專家李六億等[1]的半定量風險評估方法,查找出醫院感染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及高風險科室,制定出針對性的控制措施,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本院是一所位于三、四線城市的二級綜合醫院,實際開放床位300張,設有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7個;2017年門急診量87600人次,出院患者8514人次,手術及有創操作1285人次。1.2方法。1.2.1建立醫院感染風險管理小組。本院成立以業務副院長為組長的醫院感染風險管理小組,主要包括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感控醫生、感控護士、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共計16人,其中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2人。1.2.2醫院感染風險識別。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采取專家頭腦風暴法及根據本院2017年院感工作各項指標完成情況開始風險識別,按照管理指標、過程指標、結果指標對全院16個臨床及醫技科室進行風險識別,各項指標具體如下。①管理指標: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流程不健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未落實、醫院感染控制知識欠缺;②過程指標:抗菌藥物應用管理不規范、手衛生方法不規范、手消毒劑使用量不達標、環境物體表面清潔消毒不到位、多重耐藥菌(MDRO)患者核心預防措施不到位、醫療廢物分類不規范、呼吸機使用率、中心靜脈導管使用率、導尿管使用率;③結果指標:醫院感染發生率、MDRO發生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感染發生率、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發生率、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發生率、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1.2.3確定風險指標的權重系數根據指標在全院層面涉及的范圍、指標的重要性以及對醫院感染管理風險影響力的綜合作用,即嚴重(1.0)、重大(0.8)、較大(0.6)、大(0.4)、一般0.2),計算平均值,最終獲得各指標的權重系數,確立權重系數[1]后,對風險指標分別賦予0.2/0.4/0.6/0.8/1.0的權重系數。1.2.4風險估計。各風險指標從發生的可能性、后果的嚴重程度和當前管理體系完整性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由該科室的院感醫生及院感護士進行定量分區段賦值。發生的可能性賦值: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設為“無、罕見、小、較大、大”5個等級,分別賦值為“0、2、4、6、8”,主要根據2017年本院各項質控指標完成情況分區段賦值;后果的嚴重程度或損失,設為“重大、嚴重、較輕、輕微、極少”,分別賦值為“5、4、3、2、1”,主要采取業內專家咨詢的方式賦值;當前管理體系完整性,設為“無、差、一般、好、完備”,分別賦值為“5、4、3、2、1”,由本院院感專職人員根據各科室實際情況進行賦值。管理指標為定性指標,由院感科專職人員根據平時的日常督查及考核進行定性賦值,其余指標為定量指標。1.2.5風險評價。將16個科室的每一項風險指標按照“發生的可能性、后果的嚴重程度、當前管理體系完整性”賦值求和,再乘以權重系數,所有風險指標分值的和即為該科室的風險指標,分值越高,說明風險越高。1.3統計學方法所有科室的分值進行百分位數統計,百分位劃分等級:≤10百分位為極低風險,10~25百分位為低風險,25~50百分位為中低風險,50~75中高風險,75~90高風險,≥90極高風險。

2結果

2.1全院風險等級評分結果。對全院16個臨床及醫技科室進行院級層面風險評估后顯示,風險最高的前三位科室分別為:內一科、外二科、內鏡室;風險最低的兩個科室分別為:健康體檢科、供應中心。見表1。2.2各部門風險因素特點分析。不同科室的風險指標特點有所不同。在管理指標中,各個科室分值差距不大,其中以內鏡室、放射科、供應中心較高;在過程指標中,以急診科、內一科、外二科最高;在結果指標中,以外一科、婦產科、外二科、手術室最高,提示在接下來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對不同科室的風險防范側重點不同。2.3各部門風險等級分析。根據16個科室風險評估分值的10、25、50、75、90百分位數進行風險等級的劃分,處于感染極高風險的科室有:內一科、外二科、內鏡室;處于感染高風險的科室有:外一科;處于感染中高風險的科室有:綜合科、急診科、婦產科、內二科;處于感染中低風險的科室有:血透室、口腔科、放射科、手術室;處于感染低風險的科室有:康復科、檢驗科;處于感染極低風險的科室有:供應中心、健康體檢科。2.4各部門風險評估值分布分析。16個科室風險評估分值頻數分布呈正偏態分布,多數科室集中呈現低風險趨勢,極少數科室呈現極高風險趨勢,見表2。

3討論

本次評估出的高風險部門與我國經驗確定的醫院感染管理重點部門吻合度較高,但是也存在部分差異,這也符合本院的特點。極高風險科室內一科是由呼吸內科、內分泌內科、消化內科組成的一個綜合科室,收治的患者以呼吸道感染為主,是一些高齡老年患者,住院時間長,合并基礎疾病多,體質虛弱,免疫功能下降,難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是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發生醫院感染風險性較大[2];其次是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經觀察發現,治療過程中應用抗菌藥物的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明顯大于未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3]。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內一科被評為極高風險科室,這與袁杏伏、彭惠忠等人的研究一致[3]。外二科是由普外、泌尿外科、燒傷外科、胸外科組成,收治的患者以普外和泌尿外科為主,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泌尿外科患者手術復雜,腔鏡操作較多,留置導尿管時間長及身體抵抗力下降,術后易發生尿路感染,加之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發生感染的風險升高。②考慮泌尿外科抗菌藥物的使用特點,發生多重耐藥細菌感染的概率比較高。醫院感染多重耐藥菌中大腸埃希菌感染最多的科室是ICU,其次是泌尿外科,可能與泌尿外科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種類多為頭孢菌素和喹諾酮藥物有關,有研究顯示,這些抗菌藥物的使用可誘導ESBLS的產生[4]。醫療質量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院感質量是控制的主旋律[5]。為了更加科學地進行院感質量控制,李六億教授提出,應盡早識別風險因素,盡快采取干預措施,防患于未然,將醫院感染事件消除在萌芽狀態,必須引入風險管理的理念,系統化和科學化地對醫院感染高風險部門、高危環節進行評估及干預[6]。

本院通過細化和充分考量風險識別項目,篩選出了風險較高的科室及各科室感染風險較高的項目,對其存在的高風險因素及高危環節,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為本院2018年感控工作的重點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李六億,徐艷,賈建俠,等.醫院感染管理風險評估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1):2607-2610.

[2]葛艷,魯艷紅,高文俊.呼吸內科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1):2690-2692.

[3]彭惠忠.呼吸內科患者醫院感染部分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健康研究,2016,36(1):13-14,17.

[4]楊青,陳曉,孔海深,等.Mohnarin2011年度報告:尿標本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4):5503-5507.

[5]何瑾芳.加強護理管理共同營造醫院感染“零寬容”[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8):744.

[6]李六億,徐艷.醫院感染管理的風險評估[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7):441-446.

作者:彭春 江必珍 單位: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人民醫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