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教學與實踐
時間:2022-01-13 10:12:55
導語: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教學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設計,教學實踐,包括課程改革的目標分析、實踐教學的設計、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課程體系的優化。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教學模式,實訓基地
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對人才結構、技能結構提出新要求。職業教育支撐了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近來“雙高”計劃的實施,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從首批“雙高”計劃的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名單中不難看出國家對交通運輸大類專業的重點布局。而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作為城市軌道車輛應用技術“雙高”專業群中的核心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有待進一步優化。探討如何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對于提升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教學水平與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1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教學模式設計
課程目標。傳統人才培養目標已經不再適用于現階段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中,為確保人才培養符合社會及其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應立足職業能力發展、就業導向角度,借助相關措施路徑來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針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具體體現為:(1)培養內容轉變為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相融合,保證學生在具備扎實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實現促進學生對專業技能、技術全面掌握[1]。(2)采取實訓+講授融合的培訓模式來取代以往單一灌輸的局面,通過實踐與理論學習來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3)借助國企辦學優勢,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學校與企業雙主體為學生創設良好素質發展空間。課程改革。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結合行業生產、管理、服務以及建設等方面的分析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2]。在保證人才培養符合能力強、技術扎實、素質高需求的基礎上,立足于“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理念進行人才培養優化,同時結合可持續發展思想進行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2教學實踐
實踐教學的設計。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認知、實踐訓練環節開展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傳統專業教學開展教師對于理論授課過于重視,針對專業實訓課程、活動的設置相對較少,使得學生實踐能力發展嚴重受限[3-11]。對此,為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可結合以下幾點進行思考:(1)強調基礎實踐訓練的普及性。依據對傳統教學開展情況的分析,結合當前交通行業現狀的分析,加強對軌道交通站臺門系統、軌道交通水電系統、軌道交通環控系統、FAS/BAS檢修等工種基礎實訓的設置。(2)加強對基礎實訓嚴謹性把控。基礎實訓開展有助于強化學生對基礎操作技術、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為此需保證基礎實訓課程開展的嚴謹性、嚴格性,依托于對電工基礎實訓、電子基礎實訓、電力拖動實訓、CAD課程、機械基礎課程等的開設來促進學生技能掌握。(3)增大專業實訓課程在教學課程體系中的占比。高職院校需加大對實訓基地的資金投入,依據專業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需求,依托先進設備、軟件等開展實訓教學。在實訓期間帶領學生開展站臺門實訓、鐵路線路檢測與維護實訓、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檢修等項目的實踐。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關鍵支撐,實訓實習基地的全面構建,不僅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與技術的發展,亦對高職院校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教學開展質量產生一定限制。為此,高職院校需積極聯動合作企業加大對專業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結合優勢力量,建成了站臺門綜合實訓室、AFC操作與維護實訓室、軌道交通車站綜合機電實訓室,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條件進行專業認知和崗位技能鍛煉,在促進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內化的同時,促進自身實踐操作、實際動手等能力的發展。此外,聯合合作企業進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以重慶軌道實訓基地、成都地鐵實訓基地、貴陽地鐵實訓基地為資源優勢,開展現場機電設備檢修維護、頂崗實訓等實操環節。實訓基地構建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打好實踐操作基礎,為學生數控操作技能、知識的掌握提供幫助,校外基地的建設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企業、行業的認知,有助于學生在實際環境中獲得一定的機電設備檢修維護及裝配體驗、經驗。課程體系的優化。立足于以職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的,結合對學生發展需求、行業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在設置基礎能力發展模塊的同時,合理增設需求彈性模塊。其中基礎能力模塊的設置主要是以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職業核心能力發展需求為核心,結合用人單位崗位需求進行科學設置。而崗位需求彈性模塊設置則是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依據對企業訂單崗位需求的分析,進行彈性模塊的共同確定與設置。依據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分析,其課程體系結構具體設置為:公共基礎課、素質教育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就業方向課、訂單班課程等。其中實踐教學項目學時占總課時的60%左右,理論教學總學時占總課時的40%左右。針對需求彈性模塊課程的設置,具體又分為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針對課程內容的設置,在整合相關、相近知識與技能時充分考慮到崗位職業能力等方面因素。以《傳感器技術及應用》課程設置為例,其課程在強調知識與技能并重的基礎上,進行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及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的整合與融合,結合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比賽項目和物聯網套件,確保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共同發展。針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以小組為單位帶領學生在技術中心場地開展教學實訓,實訓期間強調對“教、學、做”的深度融合,進而達到提升實訓教學質量的目的。
3結語
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社會、企業對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為進一步促進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實現“零距離”就業,需要從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著手,在明確掌握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目標、思想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進而讓學生就業有素質有能力,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文孝霞,杜子學.城市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86-187+192.
[2]王攀攀,畢玉珊,曹愛萍.以就業為導向的“一技三對接”高職院校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9,16(12):98-99.
[3]王文深,周章添,鄭秀麗.高職機電專業“分層遞進、多向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03):5-8.
[4]柴曉冬,方宇,鄭樹彬,師蔚.城市軌道交通特色專業群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5):75-76.
[5]曾智超.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和環境綜合影響后評價[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6]張曉玲.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人才需求調查分析與培養改革[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13(12):12-14.
[7]崔宏巍,朱方來.多層次協同式實踐教學平臺構建與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03):143-146.
[8]馬可.軌道交通站點影響域異用行為分析與精細化城市設計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6.
[9]付燕榮,孟亞東,王旭龍,張新芳,童敏勇,關志偉.城市軌道交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43):169-171.
[10]余鋼.城市軌道交通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探討[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9,12(07):17-19.
[11]張天彤,馬松花,支斌,韓增盛.城市軌道交通綜合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08):244-248.
作者:張莉 鄧勇 蔣晶 楊靚雨 熊文峰 單位: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
- 上一篇: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觀園林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采茶舞在高職舞蹈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