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提升
時間:2022-01-04 09:32:34
導語: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職德育課要按照教學大綱執行,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為目標開展德育教學。然而在培養過程中存在多重挑戰,例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教與學中存在教師教學設計創新不夠、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等諸多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提出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實踐教學項目、增強信息化教學水平,并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教學質量;中職;德育課程教育現代化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一門由教育部統一制定課程大綱的、屬于國家課程范疇的德育必修課程。通過教師講授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基本觀點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有關知識,來提高學生辨析經濟、社會現象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并讓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的德育課程。這門課程涉及大量的經濟政治理論知識,這對師生均帶來了教與學的挑戰。對于如何改變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筆者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內涵
“教育界對教育質量的定義是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衡量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1]中職德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就是教師課程教學水平的高低和學生學習效果優劣的評價。衡量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是看是否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執行和是否達到中職學校育人的培養目標。(一)德育課程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執行。“根據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文件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必修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和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課程。”[2]《政治經濟與社會教學大綱》規定了課程教學總體目標為:“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基本觀點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有關知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會現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3]“《經濟政治和社會》課程的教學大綱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課程教學的綱領性文件,該課程的教學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開展。”[4]這是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前提,更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二)德育課程與學校育人目標。相統一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指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培養兩大類學生。一是,培養為社會生產、服務和管理的第一線培養較高綜合能力的實用性人才,二是,為更高一級學校,比如高等職業學校、大學本科高校輸送合格的學生,比如中高貫通、中本貫通的學生。優質的教學質量一方面要求教師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課程相關知識點,學生掌握理解我國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等等;另一方面,任課教師要圍繞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目標為目標開展教學,課程質量高低體現在是否能夠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即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通過課堂主渠道要突出課程的德育功能。
二提升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挑戰
(一)學生學習需的求差異亟待滿足。《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中涉及諸多社會熱點多,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關注熱點,學生存在不同的困惑,不同學生在成長中存在不同的思想變化。德育教師通過教學答疑解惑,傳播正確的價值觀,詮釋國家的政策與發展。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當前學生是在這個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作為網絡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他們獲得信息更豐富和復雜,是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需求的差異性。如何尊重學生需求的差異性,將每個學生困惑的問題導入課堂,“根據學生的需求入手開展教學,從而實現引導學生明事理、辨是非、辯證看、務實做的目標,德育教學比以往更具價值與挑戰性。”[5](二)教學設計構建亟待創新。中職德育課程由教育部統一制定課程大綱,《經濟政治與社會》屬于國家課程范疇。國家課程具有制定標準、總體規劃,宏觀指導的性質,而具體課程的實施要因地、因人、因需進行改造。這要求德育課堂教學設計就有很高的挑戰性。如何既不脫離課本知識的教學,又能緊緊抓住學生學習興趣完成教學任務。只有轉變教學理念,立足具體的教學對象、具體學校特點實施具有創新性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經濟和職業就業、并在知識的講授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德育內容的充實亟待增加。社會是不斷地發展變化的,作為講授經濟、政治、社會問題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該課程必然是不斷發展性的課程,德育課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把握住專業動向,才能在課程教學中不偏離學科方向。在課程內容上,黨的后經濟發展理念發生了新變化,例如,我國當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發展觀念、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變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時事政策教育。所以《經濟政治與社會》中的經濟、政治、社會的知識點亟待教師們系統的填充新內容和與之對應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四)學生的學習興趣亟待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不完全是知識的再現,不完全是職業技能的知識的傳授,單純以知識內容的課程講授將導致學生對德育課產生不重要的認識偏差。《經濟政治與社會》是一門對中職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建設內容的常識教育。一方面,《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的政策理論內容較多。因為課程的知識點包括了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公民政治參與等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在實際教學與其它德育課相比,增加了教學困難,尤其在教學形式的創新方面,在實際的授課中多采用教師案例講授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多為未成年人,大多數學生并未真正參與經濟與政治生活,學生必然興趣不濃。當前校學生是“00”后,年級在16-17歲之間,“對新時期的中專生而言,這些內容雖然來自于生活,卻遠離他們現實生活”。[6]如何將基本的經濟、政治、社會知識讓學生理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存在困難與挑戰,需要課程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
三提升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
(一)教學設計加入德育實踐項目。曾經把人類認識運動的總過程科學地概括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別的程度。”德育課程的教學思路要向實踐德育轉變。教學設計為教學活動制定了藍圖。教學設計加入能激發學生感興趣的實踐項目,提升讓學生在課程中的主動性。比如,《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教學中開展家庭收入支出大調查、一天的紙幣支付生活PK一天的移動支付生活、班級團學代表選舉大會、互聯網電子競技發展看改革開放四十年調研等實踐項目,通過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經濟、政治、文化理論知識。(二)教學內容體現“三貼近”原則。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緊貼學生實際,教學內容要體現“三貼近”原則。[7]貼近學生的自身實際生活、貼近社會實踐、貼近校園、貼近職業。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德育、德育即生活”。在德育課上,教師通過使用本校、本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教育引導在校學生梳理良好的勞動觀。通過加入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實例、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時事、校園文化生活、學生自身職業和就業發展、世界技能大賽等事例,讓學生對身邊的事例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氛圍。德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效果。教師通過綜合運用視頻、音樂、圖片等資料強化的效果讓學生掌握知識內容。同時,為學生提供能充分展示自我,能充分發揮的平臺,讓課堂充滿活力,可以運用多人分組學習法、或兩人的伙伴合作學習法,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開展演講、辯論、情景設計等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課程參與度并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課堂成為一個快樂的德育團隊,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四)加快德育課堂信息化的教學水平。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確立了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發展課堂的信息化教學水平。高質量的德育課堂教學離不開良好的師生互動,這就需要德育教師不斷開發學習資源和選擇合適的信息化工具,如教學資源庫、慕課、微課。為保障師生和生生間的交流暢通。教師要建立課程網上課程學習交流專題論壇。德育教師要提升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等技術工具,從而提升德育課堂的教學質量。(五)教師成為德育活動的組織者。德育教師要樹立“三全育人”的課程觀、育人觀,在改變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努力成為改進德育課教學現狀的先鋒者和探索者。同時,德育教師也要積極投入的學校“全員育人”的活動中,發揮課堂以外的育人工作。德育老師要投入時間去關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實踐情況,并立足于學生實際有準對性的開展課程實踐環節,并將課程實踐延伸到課下,成為課堂知識的重要補充部分,將會有效提高課程質量。德育教師還可以與學校團委、專業課教師合作,德育老師在課下指導學生參與經濟活動、校園活動、指導學生參與全國中等職業院校學生文明風采大賽等活動,通過實踐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教學知識點,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經濟政治與社會》教授學生掌握基本的經濟原理,通過分析經濟現象、學習政治制度從而了解國情、社情。此門課有引導學生梳理正確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德育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思索教學方法、自覺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并在實踐中探索,最終實現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優化提升。
參考文獻
[1]叢曉芳.關于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改工作的基本思考[J].《遼寧經濟》,2018(1):90-91.
[2]劉鴻飛.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現狀、問題及改進思考[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7.
[3]陳美容.經濟政治與社會”課和“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比較分析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5):49-52.
[4]黃丹峻.中職德育課信息化教學探析——以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18(2):28-29.
[5]姚金榮.中職生德育課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5.
[6]莊金品.“一案到底”教學法在《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中的運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5(9):49-50.
[7]衡起園.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中融入“三貼近”原則的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11):45.
作者:馮靖 顧長貴 單位:1.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2.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 3.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幼兒創意美工活動研究
- 下一篇:電子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