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德育教學之反思

時間:2022-08-13 08:27:56

導語:信息時代德育教學之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時代德育教學之反思

一、信息時代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目標概述

信息時代教育的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是學科教案、教學素材等教學資源實現了全面數字化,電子檔案、考試題庫、教學數據等也普遍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基于這種時代變化,中小學德育工作目標也隨之發生改變。具體地說,首先要求德育工作應當幫助學生構建全面型人格。既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也要具備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信息技術能力。道德是社會的約定準則,一個人的道德是其價值觀的直接體現,而責任感即是道德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德育工作應重視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獨立,敢于承擔,勇于擔當。其次應當培養學生科學與信息素養。既要將科學素養與信息素養的精神、意圖與各個學科教學的內容、目標相結合,不論是語數英等主要學科,還是德育、體育、美術等輔修學科,都要善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結合,使之能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幫助學生從小接受科學信息知識的熏陶,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我國中小學德育工作現狀及問題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改革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和速度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雖然現階段的教育信息化已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廣泛意義上的認可,但在德育工作層面,仍然存在一定認知偏差,認為信息化只是一門花哨、取巧的技術,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教具、教材、課件的信息化,與中小學德育工作并無半點實質性的聯系,從而無法立足于全局視野,站在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的高度,來將德育工作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和創新建設,從而導致德育實踐中普遍存在德育工作模式滯后于時展的問題。具體地說新課改系列措施的全面落實,促使各學校在這場變革中相繼改變和完善了過去的德育工作模式以順應素質教育要求。但是這種改變很多僅停留在表面或是其他學科教學中,德育工作的內容仍然沒有明顯變化。盡管各地區教育部門在教學研討會上一再重申德育工作模式的轉變與思路,但還難以根治應試教育留下的弊病。傳統德育工作“說教式”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因此要徹底改善德育工作現狀,必須順應時代變化,及時革新德育教學管理與工作模式,積極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德育實踐活動開展。

三、促進中小學德育工作與信息時代契合的教學思路

(一)結合時展特征,遵守學生個性化發展。現代教學理念強調融合教育、個性化教育,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首要改善德育工作模式,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傳統德育工作模式主要采取單向性的說教,忽略學生學習效果和內化效果。這種生硬的德育教學讓學生對德育學習產生厭惡、甚至是排斥心理。而合理利用現代化信息資源與技術,不僅能更完整地傳達和體現先進教育理念,保障德育工作的高效性,還能突破傳統單一說教式的德育教學形式,加強中小學生對德育知識內在聯系的習得和掌握,同步發展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使之更符合現代教育趨勢和要求。因此各中小學應當根據具體學情和各校實際情況,推廣并實行人性化的德育工作模式,制定適合本校發展和學生需求的德育工作模式,全面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徹底摒棄老套的管理模式,堅持“民主化”“科學化”“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方針;同時鼓勵創新,不再把德育實踐活動局限于課堂中或校園內,而要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各學科講授之中,日常生活細節之中,讓學生解放天性,學有所得,真正地開啟智能化教育,真正實現全面的素質化教育,由此促進德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二)促進德育工作與信息技術融合,提高師生德育實踐活動信息化應用水平。首先,中小學校要重視對教育資源平臺的利用,按照班級分類探索建立以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基礎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模式。例如組織開展德育主題活動,指導學生自行檢索相關法律權益保護的知識,讓學生明確現行法律能夠保護自己的什么權利,哪些是絕對不可以做的違法行為,哪些是可以做的合法行為,并整理收集相關學生合法權益被侵犯的案例,進行主題討論,以此既能夠通過網絡檢索強化學生對法律法規的認識,提高法律意識,同時可以培養和提高信息檢索能力。其次各中小學校也應結合具體現狀和發展需求,適當增設教育信息化軟硬件設施,提高信息技術輔助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督促德育工作教師學會并掌握如何利用信息資源、技術改善教學方法和優化教學內容。例如依托信息教育平臺開展“微課程設計”“翻轉課堂設計”“智慧課堂”等活動,鼓勵德育教師選用信息技術作為活動開展手段,根據身邊德育事例進行德育活動素材的搜集;或是與鄰校開展技術合作,相互觀摩、研討,開展教學研討座談會議等,做到互通有無,以切實提高德育師資隊伍的信息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德育工作效率。(三)善用信息技術積極建設“家校通”平臺,保障德育工作順利開展。德育工作不僅是學校的義務,也是家長的責任。實踐證明,德育工作要取得實效,往往離不開學生及家長的通力配合。既校內德育是主導,家庭德育同樣也是核心。因此中小學校應綜合考慮建設“家校聯合德育”平臺的需求和要求,有目的性、有針對性進行架構設計和內容制定。對此可嘗試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設計:通過實名制的方式進行平臺建設,為每位學生在校園網中創設獨有的個人賬號。通過平臺,學生不僅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日常生活交流、溝通,還可以通過設有的專門心理輔導咨詢、個人光榮榜公示、優秀事跡宣傳欄等項目進行相關事務的咨詢和資訊的掌握。同時還可通過建議、評價等窗口對德育實踐活動主題、內容、形式等提出看法、意見,進行德育實踐活動評價反饋。不僅如此這一平臺同樣面向學生家長,設有專門的家長實名制賬戶,家長可通過平臺即時獲悉學生在校表現、出勤情況、健康狀況等,同時也能及時地將學生在家出現的問題向學校、教師反映,交流探討,相互反饋和跟蹤進度。如此既能讓家長對學校德育教師產生更多的信任感,還能夠激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德育活動中來,實現共同進步。

四、結語

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不僅使得教育資源突破了現實邊界的束縛,還有效促進了資源的大融合、大共享,推動了傳統德育工作方式、理念的更新與發展。因此立足于信息技術極速發展的當下,中小學德育工作應緊隨時展,正確、全面看待當前時代特征和發展規律,加大對新形勢、新發展的重視,不斷探索與實踐,創新德育工作新機制,力保中小學德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高質與高效,從而為實現中小學生素質能力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

參考文獻

劉德2016《互聯網時代建立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體系》,《考試周刊》第105期。

楊淑英2017《互聯網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三大挑戰與應對之策——具身德育展望》,《中國特殊教育》第7期。

蔣理2016《現代中學德育教育中信息教育技術的應用實踐探微》,《科學大眾》(科學教育)第6期。

漆偉2016《淺談信息技術學科滲透德育教育的經驗做法》,《發現》(教育版)第1期。

王志剛2016《淺析網絡平臺下實施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問題和策略》,《中國校外教育》第17期。

作者:毛運蘭 單位: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