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對農業險影響思索

時間:2022-05-15 04:54:00

導語:社會資本對農業險影響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資本對農業險影響思索

社會資本是指能夠通過推動協調的行動來提高社會效率的信任、規范和社會網絡的實際或潛在資源的總和,是繼物質資本、人力資本之后的第三種資本形態(D.Skidmore,2001)。自洛瑞(G.Loury)于1977年在《種族收入的動力學理論》中首次提出“社會資本”的概念以來,經布迪厄(P.Bourdieu)、科爾曼(J.S.Cole-man)、普特南(R.D.Putnam)、福山(F.Fukuyama)、伍考克(M.Woolcock)、埃文斯(P.Evans)、斯蒂格利茨(Stiglitz)等學者的發展,社會資本理論已成為最有影響和最具潛質的理論之一,并成為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理論分析的重要工具。農業保險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它涉及到農民生產的各個方面。社會資本與農業保險關系密切,從各方面影響著農業保險。本文從社會資本的構成要素出發,分析其對農業保險供給需求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資本對農業保險供給需求的影響

(一)社會資本對農業保險供給需求的有利方面

1.社會資本對農業保險具有工具性作用農民對農業保險既力不從心又心有疑慮。一是不相信保險;二是依賴保險,部分農民買了農業保險后,不積極參與防災防損,導致損失擴大;三是道德風險嚴重,少數農民利用農業保險進行欺詐活動。社會資本介入農業保險可以制約以上的行為,對農業保險具有工具性作用。社會資本提供的保險信息搜尋便利降低了農業保險的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弱化或解決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

2.彌補保險中介機構缺位規范化的保險中介機構是現代保險市場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保險的供求雙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橋梁作用,然而,我國保險公司并沒有利用農村保險和保險經紀公司這一中介形式。其可以利用社會資本彌補保險中介機構的缺位。社會資本能夠減少不確定性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保險人可以利用社會資本多途徑的讓廣大投保人了解農業保險,提高農業保險產品的搜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國農業保險中介的缺位。

(二)社會資本對農業保險供給需求的負面影響

1.社會資本缺少規范的市場處于較為有利的社會網絡結構中的個體會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大的利益。在保險行業中,保險人自覺地調動各種關系網絡的能力是實現其職能的重要基礎,但如果缺乏保險法規條例,則可能導致市場競爭無序,低層次的價格戰、高回扣、高返還導致市場惡性競爭。在進行破壞性市場競爭的同時,最主要的競爭手段當屬“人才”爭奪戰。只要能收取保費,那就是保險業內公認的人才。但是,在這些人才中,有一部分人在為保險公司帶來一定的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作用,其專業知識不全面、實際業務能力不強,不能幫助農民選擇最適合的保險產品,從而使農民對農業保險喪失信任。這對農業保險供需不能起到穩定作用,更不用說推動農業保險的發展。

2.農業保險網絡體系不健全我國農業保險的主要險種集中在農作物和養殖業。農作物險種主要對自然災害險進行承保,不承保社會政治風險等責任。農藥和有毒化學物質泄漏等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以及設施農業、水產養殖業等均未列入保險責任,導致農業保險存在疏漏。我國從2007年開始推行由中央財政支持并補貼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初期確立了玉米、水稻、小麥、棉花、大豆和能繁母豬等6個承保品種。2009年又新增加了育肥豬保險和森林保險兩個品種。至今,我國中央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已達10個,但與發達國家對農業保險補貼的品種數量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全國性農業保險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其他保險公司基本未涉及農業保險業務。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開辦了全國性農業保險的兩家公司還在不斷對承保范圍、數量和險種等進行壓縮,造成自然災害較多的地區和年份,農業保險則呈現萎縮的趨勢。

二、社會資本制約我國農業保險供給需求的原因

(一)社會資本擁有量的差異性社會資本擁有量的差異性使非生產性的行為收益大于生產性的行為,社會資本存量多的保險公司不費力就可以獲得大量農業保險保單,而社會資本存量少的保險公司則經營困難,難以獲取保單,有的保險公司甚至面臨倒閉的危險。這種強烈的差異性很容易使那些社會資本存量少的保險公司產生失望消極心理,退出農業保險行業,不利于營造一種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和農業保險的發展。另外,保險業中的社會資本收益的示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把更多的成本投入到“非生產性努力中去”,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不利于保險業的健康發展。

(二)社會資本的排外性社會資本的排外性為圈外的保險公司進入農業保險行業設置了障礙。一定地域的人組成的關系網絡群體,對群體外的保險公司實施區別對待的規則,對其內部的保險公司實行保護,都來投保本地的保險公司,對群體外的保險公司實施排斥,導致其在本地難以生存經營,無法避免地走上倒閉的道路,正式制度被扭曲。這使得農業保險的供給主體不足。

(三)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缺乏信任在保險行業中,信任因素是雙方面的,不僅包括保險公司對農民的信任,也包括農民對保險公司的信任。信任是社會資本的核心要素,它是人們長期互動的產物,獲得信任感是人們進行人際交往的前提。在農業保險中,信任這一社會資本起巨大的作用。農民正是基于信任心理,對保險公司和制度予以信任,才會愿意投保。當農民對保險公司和制度不信任或不完全相信時,他們就不愿意投保。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化浪潮的影響,不可否認,社會資本的影響力正在減弱,信任范圍的半徑會縮減。同時,農村社會關系網絡的拓展,直接導致農村社會資本結構在量上的轉移和質上的分化,在量上表現為先賦性社會資本數減少而獲得性社會資本數量增加。在質上表現為社會資本的穩定性和同質性降低。伴隨著農村社會資本的變化,其人際關系的穩定性與同質性趨于降低,特殊性信任基礎弱化,使得農民對農業保險的需求量大大減少。

(四)合作共享困境合作共享是指互助,它不但滿足了農村居民社會、經濟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農村社會生活,使農民獲得社會歸屬感。社會資本是在長期交往合作中形成的,社會資本形成的這種長期性,個人、組織在構建社會資本中的能動性,以及認同關系的互利性,使社會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利益結構共同體的代名詞。然而,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互動,農村各種社會組織容易產生合作共享困境。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保險公司的誘導過度投保;二是產生逆向選擇問題。這制約了農業保險的需求量。

三、優化社會資本改善我國農業保險供需的對策

(一)利用社會資本提高農民對農業保險的信任從推動力來看,政府是社會資本的最大來源之一,政府的合法性和可信度對于社會資本的形成和增加至關重要。如果政府通過經濟政策的誘導、法律法規的規范、保險的監管等手段,塑造農業保險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以及通過再保險和救災基金等手段建立的風險分散機制,通過這些機制的培育,逐步完善農業保險的市場機制,提高農業保險制度的效率,保障農業保險的穩健發展,培育一種超越傳統社會差序格局下的信任意識。社會資本將會推進我國農業保險中顯示出巨大優勢。

(二)利用社會資本加大對我國農業保險知識的宣傳社會資本的作用主要是彌補市場失靈,由于我國農業以個體為單位,對個體潛在保險客戶而言,農民更愿相信看得到的利益。在發生自然災害等人為不可抗拒的損失時,如果農民看到周圍有親戚朋友通過農業保險獲得補償時會促進當地農業保險的需求,從而推動保險業的發展。由調查訪談可知,大部分農民是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才得知農業保險,但對農業保險的險種及如何辦理投保等不太了解。故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與知曉途徑也成為農業保險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加大對農業保險的宣傳,提升社會資本的利用率。

(三)高度重視誠信建設由于農業保險的特殊性,其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比一般商業保險更為嚴重而且難以防范。因而應高度重視誠信建設。首先,可以使用不同地區個人的收成記錄、相關氣候狀況,以區分不同的風險類型,向不同風險水平的農民收取不同的保費,從而減少逆向選擇;其次,對信用好的農戶,給予保費折扣。保險公司可以通過了解和掌握農民的投入水平,改進保險條款設計如規定免賠額等防范道德風險。

總之,社會資本作為促進社會發展的良性力量,對我國農業保險的供給與需求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有效整合社會資本,保險公司和農民雙方加強誠信建設,構建完善的農業保險網絡體系,農業保險將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