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市場創新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04:41:00
導語:保險市場創新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香港地區保險歷史超過150年,但壽險業真正開始得到發展卻只有30年的時間。20世紀70年代以前,香港地區保險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財產險,人壽保險公司只有兩家,即美國友邦保險和加拿大宏利保險。當時的壽險市場基本沒有競爭,產品以儲蓄保險為主。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外資保險公司看好中國內地市場,開始陸續進入香港地區,并作為向內地市場的過渡。外資保險的進入,提高了本地居民對人壽保險的認識,保險市場得以逐步繁榮,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90年代中后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地區經濟出現衰退,樓市大幅減值60%~70%,居民投資失利,生活收入降低,包括保險業在內的整個金融業遭遇困境。
進入2000年后,香港地區壽險業開始了一個新的增長期,從表1可看出,2001年—2006年上半年香港地區個人人壽業務高速增長,年均增長22%。其主要原因是,銀行維持低利率,給壽險保單提供了發展空間;失業率居高不下,促進了人隊伍的發展;銀行保險業務啟動,改變了個人營銷一統天下的局面;2003年SARS爆發,市民憂患意識增強,喚醒了保險保障意識;保險業不斷創新,投資連結等新產品的推出極大地促進了壽險業的發展。
雖然香港地區壽險業近幾年發展較快,保險專家們對于香港地區壽險業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認為今后幾年壽險業的發展空間不僅不會縮小,而且會更加擴大。其原因是:
1.根據香港地區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可以看出,香港地區保險業還有巨大潛力。雖然香港地區的保險深度和密度均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香港地區人壽保單已超過700萬份,平均每人一份。但這一數字與一些國家或地區人均2—3份壽險保單相比,市場潛力依然巨大。2005年部分國家和地區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比較見表2。
2.香港地區經濟未來幾年可以維持良好的增長勢頭,特別是金融業的穩定發展和進一步繁榮推動了整體經濟的增長,居民收入提高,購買力轉強,為人壽保險業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
3.香港地區未來的家庭格局變化對保險業發展提出了巨大需求。目前香港地區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2%;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28%,香港地區將快速步入老齡社會,家庭年齡結構、經濟收入結構等將發生重大變化,社會養老負擔將日益加重。因此,以養老為主的人壽保險將出現巨大需求。
4.目前,香港政府的醫療補貼占居民醫療支出的97%。隨著人口漸趨老齡化,這勢必會成為巨大的財政負擔。謀求改變這種狀況最有效的途徑是將政府保障轉為商業醫療保障。
5.雖然2002年后,政府為全港勞動人口設立了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但是這項計劃起步晚、保障水平低、覆蓋面小、數量不足,仍需要通過商業保險來提高勞動人口退休后的保障水平。
6.銀行保險已成為香港地區壽險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然而,目前保險業務在銀行業務中的滲透率只占22%-24%,而歐美國家銀行的滲透率在30%以上。因此,銀保業務還有很大發展潛力。
二、保險創新的本質是以需求與市場為導向
1.創新應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保險是一種需求,而這種需求受到東西方生活方式、文化的深刻影響。西方人比較看重保險的保障功能,而東方人則看重保險的回報功能。因此,保險創新首先要看到需求的差異性,應需求而產生的保險創新才是有效的創新。不同的保險公司對保險需求的分類是不同的。有的按照年齡結構來分類,即劃分為老年人、成年人、兒童三大類保險需求;有的則以財富多少來分類,即劃分為高收入階層、中產階層、低收入階層三大類需求;也有的以性別分類,分為男性保險、女性保險。有專家表示,真正了解和把握保險需求的應該是第一線的營銷員,因為營銷員最貼近市場,最能體會客戶需求,最為消費者群體廣泛接受的保險創新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創新。
2.保險創新在結果上更多地體現為一種包裝。保險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和定型,而且保險沒有專利,業內新事物的生命力非常短暫,任何創新一面世,很快便會被其他公司復制和仿效。因此,保險創新實際上表現為一種再包裝。有專家指出,創新是包裝,是保險的外在形式和內部功能根據本公司實際情況的一種調整。當今的市場競爭使得保險公司在產品、銷售、服務等方面都無法達到獨樹一幟的效果,能吸引市場的重要因素就是品牌、人才和文化。
3.創新在市場中是立體的、多層次的。就保險而言,彌補保險市場的空白點是一種創新,即原來保險市場沒有的,只要滿足社會大眾需求,就是創新;其次,對保險市場部分欠缺的鏈條或者功能的補充與完善也是一種創新;再者,對已經在市場上運作的產品進行外在形式和內部功能的調整,也是一種創新。因此,創新途徑可以表現為多個方面和多種形式,創新就是一種推動,在沒有市場的情況下應去推動市場,而在已有市場的情況下則去推動產品。
4.創新要緊跟市場變化。保險專家強調,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不可分割。壽險產品銷售深受銀行利率走勢、居民經濟收入變化的影響。因此,開展保險創新要根據市場的變化,特別是要研究宏觀經濟、利率變化、資本市場環境、居民收入結構、社會年齡結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三、進一步多途徑、多領域開展產品創新
近幾年,為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香港地區的保險公司始終把創新產品作為開拓市場、發展業務的重要手段。目前具有創新價值的保險產品有以下幾類:
1.投資連結產品。從表3可看出,投連業務大幅增加,過去5年平均增長了38%,2006年前9個月增速更高達55%。出現這種態勢的主要原因是:隨著經濟好轉,資本市場再度活躍,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不但要有保障,而且還希望看到回報,而投連產品滿足了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專家認為,投連產品迅速發展是和資本市場成熟發展密切相關的,是有條件的;香港地區壽險市場投連產品的增長趨勢近期內難以逆轉。當然,也有專家對投連產品表示擔憂,認為保險產品應當強調保障功能,消費者對投連產品的風險未必有充分認識。
2.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香港地區也同樣面臨這一難題。目前,香港公共醫療開支占政府支出的24%。根據統計分析,人生約90%的醫療費用花在了生命的最后6個星期;香港地區人口平均壽命排全球第二,社會日趨老齡化,政府醫療開支勢必不堪重負。香港地區政府亟需解決這一難題,而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發展商業醫療保險。由于香港地區現有醫療保險競爭激烈,2005年承保虧損約1.6億元,2006年前三季度虧損2300萬元,因此,如何創新和發展醫療保險,還需要政府和業界共同探討研究。
3.遺產稅的保險安排。香港地區現有法例規定征收遺產稅,而人壽保險是遺產安排中一項重要工具。專家表示,隨著經濟穩定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未來人們擁有的財富狀況和過去大不相同,因此,遺產安排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和普遍,人壽保險在此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4.房地產保險。目前香港地區大約有300多萬勞動人口,中等收入人口如以1/3計,大約有100多萬人。這部分中產人士雖然擁有物業,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但退休保障很不明朗。通過人壽保險安排,中產人士可以將擁有的物業也即遠期資產,轉為退休后的現金收入,作為退休養老收入的一種補充。
5.養老金保險。在現有強積金計劃制度下,雇員一旦退休,強積金供款將一次性歸還給雇員。這筆有限的儲蓄金額難以保障和應付退休生活,需要購買養老金保險以減低風險和增加保障。有專家提出,保險公司可以開發一種退休養老產品與強積金計劃對接,退休人員將一次性獲取的強積金供款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再做長期的養老保障安排。因此,香港地區未來養老金保險將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
6.女性保險。隨著社會發展和觀念更新,愈來愈多的女性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和未來保障,成為比較獨特的保險消費群體。因此,專家們預期,未來幾年,專為女性開發的保險產品會日趨增多,市場潛力不可小看。
7.企業保險。香港地區企業以中小型居多,如果企業的合伙人出現意外,企業不僅要面對股權轉移問題,也要面臨經營危機。企業保險通過人壽保險提供的資金安排,可以妥善地解決股權轉移問題,維持企業繼續經營。
四、個人營銷的深化和銀行保險的提升是銷售創新的重點
壽險要發展關鍵在銷售。目前在香港地區有兩種銷售模式,一是以友邦保險為代表的傳統個人人營銷模式,二是以匯豐保險為代表的新型銀行保險營銷模式。這兩種并行的營銷模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香港地區未來營銷體制的方向。
(一)深化個人營銷體制才能繼續保持和發揮優勢
1.壽險的個人營銷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由壽險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壽險經營是以人為標的的風險,這種風險是一種潛在的、不確定的、未來的風險,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必須通過一對一的營銷,使客戶認識到風險的存在,才能轉化為對保險的需求。另一方面,個人營銷的一些特點也是其它營銷渠道不能比擬的。首先,個人營銷人具有流動性。因為這種流動性,營銷人可以不失時機地開展業務,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服務。其次,個人營銷方式喚醒了人們對保險的需求。人頻繁地和客戶進行溝通,增加了客戶對保險的認識,提高了客戶的保險意識,從而喚醒或者激發了客戶的保險需求。第三,個人營銷產品具有針對性。每位消費者有各自的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個人營銷可以針對每位消費者的具體情況和特點,量身定做保險產品,以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第四,個人營銷確立的激勵制度是其他營銷渠道不能比擬的。人壽保險業在長期發展中所摸索和建立起來的一套營銷激勵制度,已經被實踐證明是十分有效的,也是銀行保險等其他營銷渠道難以效仿的。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壽險市場要發展主要還將依靠個人營銷。
2.深化個人營銷的關鍵在于將傳統的、草根式的人制度轉變為專業化、知識型、財務策劃型的人制度。目前,多數壽險公司都在積極探索個人營銷體制的改革,方向是把傳統的營銷方式逐步納入以財務策劃為主要特征的營銷軌道上來。有的壽險公司將目前傳統的、清一色傭金制的人逐漸整合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傳統的傭金制營銷人員,另一部分是薪酬加少量傭金的財務顧問。有的公司從2006年開始,承保部門要求所有的人在提交客戶保單申請時,必須同時提交一份客戶的財務分析報告,這一舉措既可促使營銷員提升專業財務技能,又能塑造公司新的專業形象,提升公司信譽。友邦保險(香港)目前擁有一支8600人的營銷隊伍,其中有3500人具有大學畢業兼財務策劃師資格,財務策劃師的占比已高達營銷隊伍的40%。
3.深化個人營銷必須加強對人的管理和培訓。在香港,要成為一名全能的保險人,必須通過六類資格考試:保險基本原理、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強積金計劃、投資連結以及新近增加的旅游保險。但是,一名合格的保險人并不等于一名優秀的營銷。人在成長過程中,既要自身的努力,也要依賴公司的培育政策。各公司對于管理和培訓營銷人,均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包括:
關注人的日常營銷活動,重視對活動細節的管理。例如友邦保險專門設立了一套電腦系統,每位營銷員必須將每天的活動細節輸入電腦,管理人員根據這些細節進行分析、跟蹤,針對營銷員的各自特點提出改進建議。
加強人培訓,不斷提高人的保險專業知識和營銷技能。發展壽險,關鍵在于人,在于人員的培訓。友邦保險、ING公司香港總部均設有多個培訓室,可以感受到公司對投放資源、加強內部培訓的重視。除了內部培訓外,這些公司也鼓勵人積極參加社會上的各類培訓和公開考試。
豐富對人的激勵方式,調動營銷員積極性。國衛(香港)對人的激勵方式新穎且多樣化,例如:規定了每位人電話訪客、登門訪客的最低次數,超標完成便有獎勵;未達標者,不但要按例扣分,而且也會影響年終獎金。對此,人反應較好,認為單靠保單傭金增收已越來越困難,而有關激勵舉措既可推動展業又可增加收入。
(二)銀行保險正逐漸發展成可與個人營銷競爭的主要方式
目前香港地區保險市場經營銀行保險業務主要有三種模式,一種是銀行設立自己的保險公司,如匯豐保險、中銀保險等。第二種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協議銷售保險產品,如中信嘉華銀行與加拿大永明人壽、渣打銀行與英國保誠。第三種是銀行和保險公司聯營,如花旗富邦保險。其中,以匯豐、恒生的銀保業務最為突出,兩者業務合計已占有33%的市場份額,其新單業務增長更是位居第一。
銀行保險業務之所以發展較快,是因為現階段銀行辦保險有著其他非銀行保險暫時難以取代的優勢,主要表現在:銀行了解并掌握了客戶的財務狀況,比較而言,銀行信譽高,容易得到客戶的信賴;銀行的金融產品豐富,可以為客戶提供較多的選擇;業務發展起點高,一開始便可統一調動資源,集中證券、銀行、保險各種技術人才和力量,調配財富管理師、私人銀行等協同發揮作用,柜臺人員、關系經理共同提供服務支持;除非是協議銷售,一般而言,銀行銷售的保險產品具有“排他性”,這種排他性確保了在銀行銷售時沒有外來競爭,這與銀行銷售基金產品情況不同,基金價格波動性大,風險性高,決定了銀行在銷售基金產品時持開放態度;區別于個人營銷,銀行保險業務歸屬公司,一般不會因為人員的流失而導致業務流失。目前的個人營銷隊伍薄弱,人員偏少,而且保險的國民教育也不夠,發展銀保業務正好有助于改善這種局面。當然,也有專家認為銀行掌握了客戶的財務狀況,保險公司與其競爭時,處于不對等地位,不能體現公平競爭;銀行和保險各有資產負債匹配特點,銀行銷售保險產品在資產負債匹配上存在風險;銀行保險在一些地域小、經濟規模不大的市場體系中容易獲得成功,但這種成功的例子目前還不多見。專家認為,至少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好的保險公司還不是銀行自己經辦的。另外,由于保險對資本金的需求很高,只有資本金充足的銀行才有條件辦保險。而且,壽險營銷最重要的前提是揭示風險,銀行保險因為其服務的簡單性、單一性難以建立起有深度的客戶群隊伍,難以形成高質量的、穩定的長期業務。
五、組織機構創新是實現資源整合的條件
香港地區保險公司具有功能齊全、機構創新的特點。所謂功能齊全,是指從營銷、推廣、業務處理,到后勤支援、培訓,甚至還有醫療中心,能夠充分配合保險業務的發展;所謂機構創新,是指一些機構的設置,能夠緊跟市場新的動態和變化。一家公司的組織機構創新并非僅僅是簡單改變機構名稱。香港地區的保險公司在組織結構創新方面很有成效,組織架構的設立一切以業務發展為導向,注重營銷、客戶服務和培訓,其主要特點有:
1.重視業務功能一體化。匯豐保險是一家綜合型保險公司,按照保監處授權,匯豐保險可以同時經營財產險和人壽保險。因此,公司機構按個險和團險兩條線來分設,個險部門可以銷售個人財產保險、個人人壽保險和個人年金保險,團險部門則可以銷售團體財產保險、團體人壽保險和團體年金保險。這種功能一體化設置不但降低了銷售成本,也提高了經營效率。
2.加強資源整合。組織機構創新的過程也是資源整合的過程。突出的例子是開展銀行保險業務,集中銀行、保險公司的銷售和技術資源,通過整合形成獨特的優勢和競爭力。
3.強調3P(Product、Promotion、Profit)的一體化管理。三者之間從表面上看可以各自獨立,但實際上是一種鏈條關系,在機構設置上充分考慮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實行一體化管理。
4.重視對一線人員的直接管理和培訓。友邦保險公司和ING香港公司各有公司層面的培訓中心(或稱訓練中心)、人層面的營業培訓部(或稱營業訓練部)。這種分級設置的培訓體系要比單純設立一個培訓機構更科學、更能符合銷售人員的培訓需要。
六、管理創新是提升公司內含價值的重要途徑
香港地區在保險經營管理上的一些成功經驗,尤其是一些管理創新,值得借鑒和學習。
1.香港地區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十分強調邊際利潤、成本控制,重視資產回報,管理的核心就是盈利。產品要單個精算,將邊際利潤、附加值等作為精算依據。專家認為,好的產品應該是有盈利的產品,產品設計對路,遲早會有盈利,但如不按規律,不講科學,則遲早要虧損。
2.市場監管是必要的,但畢竟是外部的力量,關鍵是靠內部的專業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有專家表示,壽險經營重要的是要有制度,也就是要有內部紀律,包括有一套營運、財務等規則。保險營銷講關系,但經營管理還是要靠自我約束,要強調紀律,規范運作。例如銀行保險,手續費的支付必須遵守監管規則,更要受內部成本管理的約束,不計成本招攬業務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3.業務質量與結構是經營管理的核心。香港地區的保險公司在發展業務時,首先考慮的是質量和結構,而不是規模與速度。對于類似期交、躉交業務比例的問題,很難有一個絕對標準,但由于期交業務可持續性高,內含價值高,所以各家保險公司都把發展期交業務作為重點。友邦保險個人業務的比例高達90%,其中期交業務高達70%,即使以銀行銷售為重心的匯豐保險,期交業務也高達50%。因此,發展期交業務是保險公司競爭的焦點,是保險公司管理能力的體現。
4.經營保險需要許多條件,比如資本、技術等,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管理、品牌和企業文化,這是衡量企業內功的主要方面。而練好內功的關鍵是人員的培訓,一個注重長期發展的公司就必須在人力資源的培訓上花本錢、下功夫。
5.壽險公司制勝的關鍵是公司提供的服務。保險銷售的是一張合同,要讓客戶感到“物有所值”,一定要做好服務,特別是風險發生以后的理賠服務。有專家認為,高質量的服務一定會帶來高額的回報,因為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保留一個老客戶成本的3倍。
七、監管創新的目的在于營造保險市場健康發展的環境
監管創新是保證保險市場發展的重要條件。目前香港地區的保險市場總體是健康、規范的,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1.加強監管機構在推動市場方面的作用。從最近幾年市場發展看,未來若干年香港地區保險業的增長主要還是依賴人壽保險業務。壽險要持續發展,除了有一個穩定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也需要政府政策支持。監管機構不會主動去推動某項產品,但可以在推動市場方面多做工作,今后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2.進一步加強業務監管。目前的監管主要還是依據《香港保險業條例》,再加上各類指引,如動態償付能力指引等,香港地區已建立了一個透明(充分披露信息)、規范(標準一致)、公平的監管體系。現行的保險公司條例賦予監管機構很大的權力。運用這些權力,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業務實行以風險為重點、以償付能力為條件的監管。具體的監管手段包括現場調查、檢查公司內部程序、要求提交季度報告等,以評估保險公司的風險點。
3.重視公司管治。香港監管機構為了加強保險公司管治,2003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獲授權保險人的公司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香港監管機構認為,保險業所涉及的是在未來履行的承諾,因此,公司管治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增強投保人的信心和促進市場健康持續發展,也有助于提升香港地區作為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指引》內容主要包括:高級管理層的架構、董事局的角色及責任、董事局的事務、必須和需要成立的委員會、內部控制、遵守法律和規定以及客戶服務。這對規范保險公司運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4.注重與證券、銀行監管機構的溝通與協調。保險、證券、銀行三個監管機構同屬金融部門,各負監管職責,保持溝通與協調很重要。目前,保險監管機構已和金管局、證監會互簽備忘錄,互相之間及時交換相關信息。香港金管局對銀行的監管歷來很嚴,而香港地區的銀行總體來說比較穩健。相對而言,證券業問題較多,不但經營的資本金要求低,而且近幾年一些小型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越做越大,情況令人擔憂。由于目前有不少經紀人既做證券業務又做保險業務,一旦證券業務出了問題,勢必影響該經紀人的保險業務。因此,保險監管機構正和證監會商討,一旦某證券經紀人被除牌,應及時通知保監處,但目前尚缺乏這一通報機制。
5.確立監管的獨立性、公平性。目前,香港銀行、證券的監管機構已經是獨立于政府部門以外的機構,但保監處仍然在政府架構內,隸屬于財政司,每年運作經費主要靠政府撥款,這難免會招來欠缺獨立性的看法。隨著形勢的發展,有關方面也正在考慮保監處的獨立。但因牽涉因素太多,如公務員轉型等,解決這一問題尚需時日。
[摘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保險市場的高度競爭,激發了保險公司創新發展的熱情,開展了一系列站在市場前沿的創新實踐,香港地區保險市場在創新中取得了快速發展。保險創新的本質應以需求與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多途徑、多領域地開展創新。今后一段時間,香港地區銷售創新的重點將是個人營銷的深化和銀行保險的提升。組織機構創新是實現資源整合的條件,管理創新是提升公司內含價值的重要途徑,監管創新有利于營造保險市場健康發展的環境。
[關鍵詞]保險創新;產品創新;組織結構創新;管理創新;監管創新
- 上一篇:工程保險承保方式分析論文
- 下一篇:保險企業核心競爭力探討論文
精品范文
10保險公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