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技能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14:36: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臨床護理技能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年輕護士微技能培訓法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學中微技能培訓法對提高年輕護士應急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急診科年輕的護士30名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年輕護士采取微技能培訓法,在早上護士交接班后的十分鐘,由專科老師對年輕護士進行監護理論知識和臨床搶救技能的培訓。結果所有年輕護士在實施微技能培訓之前和培訓6個月后,分別考核的得分均有不同的改變,且在培訓后各項分數明顯高于培訓前分數,故此,在微技能培訓前后,對比所有年輕護士的綜合能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技能培訓法能夠有效提高年輕護士的應急能力。
【關鍵詞】微技能培訓法;年輕護士;應急能力;效果
護理學中的應急能力,是急診護士的一項基本技能[1]。在急診科內,對護士的臨床應急能力要求非常高,但年輕的急診護士卻非常欠缺,所以急需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微技能培訓法,能夠通過反復強化、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提高急診年輕護士的應急能力。本文研究當中,對急診年輕護士采取微技能培訓法,來提高其臨床應急能力,取得的成效是非常可觀的,現將詳情報告如下文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急診科年輕的護士30名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年輕護士的工齡都少于5年,且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其中,男3名、女27名,年齡20~28歲、平均年齡(25.27±1.38)歲,中專學歷占7名、大專學歷占13名、本科學歷占10名。1.2方法。對所有急診年輕護士采取微技能培訓法,在早上護士交接班后的十分鐘,由專科老師對年輕護士進行監護理論知識和臨床搶救技能的培訓。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1.3.1觀察指標。觀察年輕護士的監護理論知識和臨床搶救技能,根據年輕護士的臨床操作進行評分,各項目評分作為觀察指標。1.3.2各項目評分標準。由護士長加兩名高年資護士,三人共同評分,按照一項20分計算,共計100分。在實施微技能培訓之前和培訓6個月后分別考核一次,對比評分。應急能力考核內容包括:監護理論知識、臨床搶救技能、個案護理。臨床操作考核內容包括:根據臨床搶救技能中隨機抽取五項進行實際操作考核,記錄所用時長、流程規范情況。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新生兒科護士操作分層培訓分析
摘要:目的基于護士技能發展模式,就新生兒科各層級護士操作培訓需求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為新生兒科護士分層培訓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以“金數據”二維碼掃碼作答方式,對64名新生兒科護士進行操作培訓需求調查。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探討不同層級護士培訓需求的差異。結果新生兒科護士操作培訓需求較高,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顯示,新生兒科護士層級、崗位、自評工作勝任情況、接受培訓意愿、操作培訓最高需求各不相同。結論基于技能發展模式,在新生兒科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分層技能培訓,滿足不同層級護士培訓需求。
關鍵詞:技能發展模式;新生兒科護士;分層培訓需求
1980年,Dreyfus等提出技能發展模式,認為在技能獲得與發展方面,學習者要經歷5個階段,從生手、進階、勝任、精通到專家[1]。基于技能發展模式,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率先提出了能級進階模式[2],我國也在近年提出了能級進階模式及分層培訓[3]。《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4],建立“以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護士培訓制度,根據護士臨床服務能力,結合職稱等對其進行分層培訓。分級別、分層次培訓是保證培訓質量的良好方法[5]。魏芳等[6]對臨床護理人員分層培訓方法進行探討及效果評價,但有關新生兒科護士分層培訓需求的相關研究并不多見。本文通過對不同層級新生兒科護士操作培訓需求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為護理管理者有針對性地制訂干預措施實行分層培訓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對某婦產兒專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進行調查。納入標準:(1)在本院新生兒科工作,具有護士執業資格證書;(2)在崗且愿意參加本次研究;(3)無嚴重身心疾病。排除標準:(1)護理輪轉人員;(2)不符合以上任何一項納入標準者。護理部按照臨床護士的工作年限、職稱、學歷、技術水平和能力,將其分為CN1、CN2、CN3、CN44個級別。新生兒科共有護士69名,除3名護士長及2名護士長助理外,調查對象共64名,其中CN1護士23名,CN2護士27名,CN3護士14名。1.2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確定新生兒科護士專科操作技能培訓內容,采用問卷調查表調查其操作培訓需求現狀,分析影響因素。1.3調查工具。自行設計調查表,包括一般情況調查表及新生兒科不同層級護士培訓需求問卷。1.3.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9個項目,分別為性別、年齡、工作年限、職稱、目前層級、目前學歷、崗位、接受培訓的意愿、自評工作勝任情況。1.3.2培訓需求問卷。自行研制新生兒科不同層級護士培訓需求調查問卷,由5位護理專家先后多次對內容進行審閱、修改,最終問卷專家評價內容效度為0.954,Cronbach′sα系數為0.968,重測信度為0.835。問卷共有兩個維度,分別是新生兒臨床護理基礎技能及專科技能。其中CN1有30個條目,CN2有22個條目,CN3有12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0分為不需要,1分為不太需要,2分為一般,3分為需要,4分為非常需要,分數越高說明需求程度越高。1.4資料收集方法。研究者將問卷內容輸入到“金數據”后生成二維碼,發至新生兒科護士微信群,向護士說明調查目的,要求其通過掃碼形式自愿參與填寫。共回收64份,有效問卷64份,有效回收率100.0%。1.5質量控制。成立課題指導小組,由5人組成,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4人。主要任務是擬定研究主題,確定調查內容,收集并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2統計學方法
不同護理技能對學業情緒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131例,均為本院2011級護理專科3、4班學生。將護理專科3班65名學生設為研究班,4班66名學生設為對照班。其中,研究班男10名,女55名,年齡20~23歲;城市戶籍學生20名,農村戶籍學生45名;廣東梅州地區學生50名,廣東其他地區學生15名。對照班男8名,女58名,年齡20~24歲;城市戶籍學生17名,農村戶籍學生49名;廣東梅州地區學生47名,廣東其他地區學生19名。兩組學生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個班學生均于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理論課結后第十三周開始進行實習上崗前的護理技能培訓;培訓時間均為4周,其中研究班在臨床技能中心采用高仿真模擬人系統進行技能培訓,對照班在一般的護理實驗室利用模型人以及其他傳統教學媒體進行技能訓練。兩班學生均統一操作項目和每項操作所用的時間;并于培訓后,均采用由馬惠霞2008年修訂編制的大學生一般學業情緒問卷對兩班學生進行施測[3],比較兩班學生在不同實訓環境下的學業情緒差異。該問卷共含88個條目、4個情緒維度、10種情緒因子。4個情緒維度包括積極高喚醒情緒、積極低喚醒情緒、消極高喚醒情緒、消極低喚醒情緒;10個因子包括興趣、愉快、自豪、希望、放松、氣憤、焦慮、羞愧、厭煩、失望。問卷各個條目采用五點評分方法,即“完全符合”記5分,“比較符合”記4分,“不肯定”記3分,“不太符合”記2分,“完全不符合”記1分。積極高喚醒(興趣、愉快、希望)、積極低喚醒(自豪和放松)2個維度所包含的分測驗條目,得分越高則學業情緒越高(好);而消極高喚醒(羞愧、焦慮、氣憤)、消極低喚醒(失望和厭煩)2個維度,所包含的分測驗條目,得分越高則學業情緒越低(差),最后的統計指標為各維度總分。
1.3統計學處理
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策略
【摘要】目的探討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的有效策略。方法采取敘事研究法,從而發現社區護士對社區護理專業教師的角色期待。采取非結構訪談,發現社區護士對培訓項目的收獲預期。結果社區護士對護理專業教師的角色期待包括專業性與學術性的融合、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學科交叉的背景等3方面。培訓項目收獲預期包括獲得更多的法律知識、提升職業成就感、護理技能的社區適應性等3方面。結論從打破學科壁壘,團隊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學校專業課教師與臨床護理教師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加強人文學科師資團隊建設等方面探討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社區護理;教師團隊;角色期待
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是影響學校教育與在職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構建一支高水平的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本研究采取敘事研究法和非結構訪談,通過發現在職社區護士對護理專業教師的角色期待與個人培訓收獲預期,進而對社區護理專業教師教學團隊構建的策略進行深入思考。
1樣本與資料
1.1樣本設計。本次調查以天津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職護士為研究對象。采取目的性抽樣,從在職護士中選取10位每年參加線下培訓5次以上的人員,作為訪談人員,參加此次研究。1.2樣本構成。10人中工作年限以4~7年居多,培訓次數以11~15次居多,見(表1)。
2資料收集與分析
循證護理技能在護士素質的應用
1資料和方法
1.1對象。對高校醫院60名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3-53歲。職稱:護士30人,護師18人,主管護師12人;現階段學歷:中專6人,大專28人,本科26人;工作年限:≤5年20人,6-10年18人,11-20年12人,≥21年10人;所有護士進行循證護理能力培訓。1.2方法。1.2.1培訓方法:對全體護士實施循證護理技能知識普及,從以下四方面進行培訓:1.2.1.1進行評判性思維能力培訓,國內研究者陳向韻也認為,評判性思維能力是護理人員在實踐EBN時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臨床護士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選擇查找科研證據與臨床經驗和患者意愿相結合解決問題,并按EBNP的步驟實施。1.2.1.2進行文獻檢索和評價的能力培訓,在EBNP中尋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后,能有效地從信息庫中檢索相關的文獻信息,并進一步評價文獻的科學性、有效性和臨床實用性等,尤其文獻檢索能力來實踐EBN。1.2.1.3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培訓,在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進行證據的傳播,在護理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患者的意愿,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較好的溝通,能夠及時發現護理問題。1.2.1.4進行臨床決策的能力培訓,指在護理實踐中針對具體的現象或問題,從若干的方案中選擇最佳的可行方案并付諸實施的能力[10]。1.2.2評價方法:培訓前后采用Grad提供的量表評價護士循證護理能力,同時對其培訓前后護士素質進行評價。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均數標準差檢驗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結果
2.1培訓前后循證護理技能情況,表1表明,培訓后護士循證護理技能有了非常明顯提高(P<0.01)。2.2培訓前后護士素質情況,表2表明,培訓后護士素質有了明顯提高(P<0.05)。
3討論
循證護理的實施離不開高素質的護士,護士是循證護理研究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圈,護理研究者和護理技術創新者。循證護理知識和技能能夠提高護士在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所必需的各項專業技術和穩定的心理特征。由于歷史原因護理人員很少在進行護理之前進行“循證”,許多護理措施缺乏科學依據,有許多護理問題沒有現成答案,有許多理論和技術有待探索與創新,這就對護士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全體護士進行循證護理技能培訓,護士能夠針對臨床實際護理問題,去翻閱大量的信息資料,護理技術創新能夠運用循證護理的觀點和方法進行,這些對護士循證護理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循證護理技能是護理人員更新知識的有效途徑,循證護理技能幫助臨床護理人員學會自我更新護理知識的技茂和掌握護理技能的方法,擴展護理理論知識和護理實踐能力,可以在此基礎上去改革護理服務方式,使護理人員在臨床決策中將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用于實踐中,發展護理新技術,從而提高護士素質,推動護理事業的發展。
三級甲等軍隊醫院護理管理探討
近年來,全球災害事件頻繁發生,呈現長期化、密集化的趨勢,災害救援被整個社會乃至世界關注[1]。軍隊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是災害救援的主要力量[2],在災害救援中,護理人員是應對災害的組成部分,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3]。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軍隊醫院,逐步探索構建災害救援護理管理體系,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理論知識全面、救援技能精湛的災害救援護理隊伍,培養“一專多能”的護理骨干。在抗洪搶險、SARS、汶川地震、抗擊埃博拉等災害救援中,都有我院災害救援護士的參與并出色完成任務。現報道如下。
1建立災害護理管理體系
1.1成立災害護理小組
我院災害護理小組成員均為軍人和非現役文職人員。災害護理管理小組由護理部主任,護理部助理員,急診科、ICU、兒科、婦產科護士長,共6人組成。負責對災害護理救援知識進行系統培訓、指導和管理,做到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組員本著自愿申請、科室推薦原則,要求臨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扎實的護理理論基礎及急救素質,急診科、ICU的護士優先。經過篩選,共有40名護士入選,均為女性。當發生災害時,從災害護理小組成員中統一組織、調配,及時參加救援。
1.2培訓目標
災害護理工作具有突發性、復雜性、任務繁重等特點,通過進行體能訓練、災害護理理論知識、救援技術等多方面培訓,使救援人員有充分的心理及身體準備應對災害事件,培養“一專多能”、素質過硬的災害護理人員。
護理臨床教學中護患糾紛探討論文
1護患糾紛產生的原因
1.1護理人力資源的缺乏一方面,帶教老師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加大,造成高度緊張和極度疲勞狀態[1],護生多,帶教老師顧此失彼,稍有疏忽,就會導致護理糾紛的發生;另一方面,影響帶教老師選拔,部分帶教老師缺乏資格或經驗,或缺乏帶教意識,在帶教過程中,潛在護理糾紛隱患。
1.2帶教老師及護生相關法律知識缺乏
1.2.1侵權臨床教學的一些活動涉及侵犯患者的自由權、知情同意權、隱私權、生命健康權、名譽權等權利[2]。如帶教老師讓護生給患者進行有創操作前未取得患者的同意或過分夸大護生的操作技能而操作不順利,或讓護生輪流進行操作練習則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生命健康權;教學查房時帶教老師透露患者的隱私,而護生津津樂道地互為傳說,或長時間暴露患者身體的敏感部位向護生進行實體講解與操作演示則有可能侵犯患者的隱私權;借助于治療需要的名義,限制或剝奪患者的自由,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即是對患者自由權的侵犯。
1.2.2護理記錄失去法律依據,損害醫院的合法權利帶教老師及實習護生缺乏證據意識,如護理記錄陳述不清、隨意涂改、回顧性記錄、記錄的內容與醫囑或醫療記錄不符、護理措施和過程不全面,虛填觀測結果、護理記錄隨意簽名或由實習護生代簽名等,都使護理記錄失去真實性、完整性,一旦出現糾紛,勢必造成舉證困難甚至舉證失敗。
1.2.3師生法律責任不明確有的帶教老師不知道護生在執業護士督導下發生差錯或事故,除本人負責外,帶教老師也要承擔法律責任;護生不明確自己的合法身份,對法律責任不明確,脫離帶教老師的監督指導,憑印象或感覺擅自執行醫囑并損害患者的利益,護生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也連累了帶教老師。
眼科專科護士資格認證及培訓研究
摘要:隨著醫療護理行業的改革發展及大眾健康需求的逐漸提升,護理人員的職責及角色分工不斷細化完善,各專業專科護士的發展及培養已成為護理行業進步的必然。本研究對眼科專科護士資格認證及培訓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我國眼科專科護士的發展及培訓提供依據。
關鍵詞:眼科;專科護士;資格認證;培訓;綜述文獻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提出,我國“十二五”期間要培養2.5萬名臨床專科護士[1];《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有計劃地培養一批專科護士,滿足臨床護理需求[2]。眼科作為高度精細化專業,分科越來越細,在眼科醫療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對護士的專業理論及實踐技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我國作為世界上致盲和視力損傷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也需要更多專業的眼科護士為國民提供專業的眼科護理。然而,多數眼科護士在校接受的眼科護理專業知識偏基礎,缺少專業化前沿知識及技術,對眼科護理的專業化、規范化發展產生一定障礙[3-5]。如何組建一支專業化的眼科專科護士隊伍、滿足眼科專科護理發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對現有眼科專科護士資格認證及培訓相關文獻進行綜述,旨在為我國眼科專科護士的培養提供參考。
1眼科專科護士及資格認證
1.1眼科專科護士的發展。專科護士是指在某一專科護理領域具有較高水平和專長,并經過國家認可、獲得資格認證,可持證上崗的臨床專科型護理人才[6-7]。眼科專科護士作為專科護士的一個分支,是指對眼科專科護理知識進行系統學習,獲得國家資格認證標準的眼科專科護理人才。眼科專科護士的初步發展雛形相關報道最初來自于英國[8-9]。英國的眼科專科護士培養來自于學校教育及在職培訓兩種:英國眼科護理管理委員會(ONB)于1986年將眼科護理教育從通科護理教育中剝離出來,將其作為護理教育的一個新專業進行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教育方式的設定。英國醫療機構內不僅設置了不同領域的眼科專科護士方向,也對眼科專科護士進行分級,即為V、W、X、Y、Z5個等級,隨著等級的提高,護士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及工作范圍在不斷遞增,Y級與Z級眼科專科護士均可獨立開展眼科門診[9-12]。Waterman等[9]對英國168家眼科醫療機構護理管理人員調查顯示,眼科專科護士的工作可對眼科患者的臨床救治效果產生積極影響,部分護士管理的門診甚至比傳統醫生主導的眼科門診治療、護理效果更加顯著。可見,眼科專科護士的角色及作用在眼科護理發展中至關重要。此外,眼科專科護士除從事眼科臨床護理工作外,還承擔一定的眼科教學、眼科科研等其他工作[13]。但目前國內對眼科專科護士的界定尚無統一的標準,多數文獻中提到的眼科專科護士多以專科護士概念為基礎進行[14-16]。1.2眼科專科護士的資格認證。早在20世紀90年代,英國就率先開始了眼科專科護士的資格認證。依據眼科專科護士的專業能力,英國將眼科專科護士分為5個等級,各等級眼科專科護士準入有其自身的要求[17-19]。然而,各國針對眼科專科護士的資格認證各有研究及規定。Kirkwood等[20]指出,澳大利亞也有自身的眼科專科護士資格認證規定,從事急診眼科工作的專科護士必須經過培訓取得專科護士資格方可上崗,其工作內容主要是配合眼科醫生的工作,對眼科患者進行跟蹤隨訪及護理,并對非急診患者進行上級醫療的眼科門診預約等。同時,澳大利亞眼科專科護士也可獨立進行各種眼科常見病的術前評估及相關檢查等。此外,英國、美國等國家的眼科高級實踐專科護士均具有開具眼科處方的權力,對眼科醫療護理的發展有重要意義[21]。總之,發達國家及地區眼科專科護士的執業范圍比國內廣,但其眼科專科護士資格認證體系仍有待進一步完善。然而,我國關于眼科專科護士資格認證的發展緩慢,僅存在少數眼科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專科護士的資格認證體系與專科護士的培訓相輔相成,一定的教育培訓背景及專科知識是專科護士資格認證的基礎,然而,目前國內專科護士培訓缺乏統一的標準,僅部分醫院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眼科專科護士培訓研究[14-16]。楊玉瓊等[14]報道,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眼科于2013年獲批成立“重慶市眼科專科護士培訓基地”,2014年9月舉辦第1期重慶市眼科專科護士培訓班,面向全市招收36名學員,經培訓3個月后均順利結業。因此,未來的研究可基于眼科專科護士資格認證的條件進行。
2眼科專科護士的培養模式
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
摘要:兒科護理工作屬于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兒科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的有效性,兒科護理工作與患兒的健康息息相關。為了分析兒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根據風險因素制訂相應的風險防范方案并執行,實現對兒科護理風險的有效防控,為今后的兒科護理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本次研究針對兒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進行挖掘和分析,包括護理人員技術因素、護理人員服務觀念落后、法律意識欠缺、醫療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同時采取重視細節護理、加強護患溝通、強化護理人員技能培訓及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等措施,不斷完善兒科臨床護理工作。
關鍵詞:兒科;護理風險因素;防范對策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大家對于自己的合法權益也開始建立良好的維護意識,廣大患者對于醫院護理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科患兒的年齡普遍偏小,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具備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且通常表現為治療護理配合度低等特點。針對患兒的藥物治療以及其他臨床治療、護理具備一定的特殊性,也更容易引發各種護理糾紛問題[1]。護理糾紛的存在不但不利于維持良好的醫療秩序,而且還會給醫院及患者雙方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是現階段醫院兒科護理管理的當務之急。筆者綜合分析護理風險的主要誘發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兒科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1護理人員技術因素
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設備、新儀器的不斷推廣應用,護理技術復雜程度也不斷增高,護理人員技術水平跟不上、經驗不足或協作能力差,如靜脈留置針、PICC的應用,主要指患兒臨床查對問題以及藥物使用問題,同時還包括輸液輸血以及標本送檢等問題。
護士綜合急救能力培訓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急診科護士,包括已經定科和輪轉護士,排除進修、實習護士。知信行模式培訓實施前,選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32名護士,男5名,女27名,平均年齡(28.92±5.78)歲,其中本科學歷14名,專科學歷18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19名,護士10名;知信行模式培訓實施后,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34名護士,男4名,女30名,平均年齡(27.37±8.26)歲,主管護師3名,護師20名,護士11名;比較兩組護士性別、年齡、學歷、職稱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組間可比性。1.2培訓方法由2名急診科護士長及2名護理帶教老師組成培訓小組,采取知信行模式進行培訓,培訓過程主要為:①進行為期4周的急救理論知識培訓,建立良好的知識基礎;②分享工作中典型案例,建立正確的急救理念;③通過典型案例情景模擬演練,糾正不良工作行為,建立正確的急救護理行為。1.2.1急救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包括急診科常見疾病的專科知識及急救措施,急診科接診、分診、搶救、患者的轉運以及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和維護等知識及操作流程。每周理論培訓2個學時,共4周。因考慮到護理人員倒班因素,每周二、周五安排2次內容相同的理論培訓,保證每名護士均能接受到理論培訓。1.2.2急救理念采用敘事方式分享工作中典型的搶救案例,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就診時的癥狀、體征,搶救治療經過與轉歸以及在此過程中的經驗分享。此項培訓與理論培訓時間、頻次均相同,每次由不同的護士進行敘述分享。1.2.3急救護理行為由護士長根據理論培訓效果及實際工作情況撰寫典型案例模板,進行情景模擬演練、角色扮演,并采取護理查房、質量控制檢查等形式,了解培訓效果。1.3評價指標1.3.1急診科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急救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培訓結束后,由護士長組織所有人員進行考核,急救理論知識采取閉卷形式考核;依據科室相關急救操作技能流程對每人考核2項急救操作技能考核。1.3.2護理人員核心能力評價采用急診專科護理人員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3],包括專業實踐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及專業發展能力,由科主任、護士長及科室醫生進行評價。1.3.3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我院質量管理委員會制定的《急診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同行評測)》,進行急診科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四個級別,其中非常滿意和滿意被認為對護理工作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被認為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在運用知信行模式前后,分別發放50份滿意度調查表。1.4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描述性分析用均數士標準差表示,運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急診科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訓后,急診科護士的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均較未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訓時顯著提高(見表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2護理人員核心能力評價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訓后,急診專科護理人員核心能力均較未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訓時顯著提高(見表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3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訓后,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未采用知信行模式培訓時顯著提高(見表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知信行模式有效提高急診科護士的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急診科患者病情相對急驟、復雜、危重,要求護士能在短時間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豐富的專科理論基礎和扎實的操作技能是急診科護理工作的根本保障[4]。我院是一家新興的醫院,急診科護士年紀輕,人員結構不夠合理,低年資護士較多,加強急診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尤為重要。急診科培訓通常是以專業護理人員培訓為主線的系統培訓[5],培訓內容固定、單一,培訓對象缺乏主動積極參與,且常與護理實踐相脫節。我院急診科在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典型案例分析和工作經驗分享,將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與護理實踐相結合,同時發現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優化護理操作流程規范,從而鞏固了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樹立正確的急救理念。采用知信行模式后,急診科護士的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的效果明顯提高,保障急診科工作順利開展。3.2知信行模式提升急診科護理人員核心能力護理人員核心能力是護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綜合能力,是護士專業知識、技能和特質的綜合反映,也是護士教育著重培養,護士必須具備的最主要的能力[6]。我院急診科在加強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的基礎上,護士長根據臨床實際工作撰寫了典型案例模板,組織科內護士分角色,從患者的接診、急救、專科檢查、轉運等方面模擬真實情景。在演練的過程中,營造了科室學術交流氛圍,拓展了護士的思維空間,進一步強化了護士丟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與運用[7];護士評判性分析工作中的不足與缺陷,逐步完善急診科的各項工作流程。在此工程中,培養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意識,提升與醫生在搶救過程中的配合度,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狀況的了解,提升與患者的溝通能力。采用知信行模式后,急診科護理人員核心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3.3知信行模式提高醫生對急診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在急診科護士的培訓中,采用知信行模式,護士對于急救護理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對于急救護理工作的應急狀況有了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意識,不再僅僅是醫囑的執行者,在護理工作中,積極主動配合醫療工作,提升急救護理工作的質量,從而提升了急診科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