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經濟研究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1:25: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勞動經濟研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家務勞動的法學經濟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家務勞動;成本;收益;婚姻家庭立法
[論文摘要]傳統經濟學認為,家務勞動不像其他可以流轉的商品或服務那樣具有交換價值,只是在家庭內部有價值,各國也未將家務勞動價值納入國民生產總值核算體系。法經濟學分析指出,家務勞動是一種需要成本、能創造收益、具有價值的勞動。我國婚姻家庭法應本著由夫妻共同分擔家務勞動成本,共同分享家務勞動收益的原則,準確界定夫妻家務勞動收益的范圍,增設夫妻家務勞動價值的量化方法,增加評價家務勞動價值的考慮因素,放寬夫妻家務勞動成本分擔、收益分享的條件。
家務勞動是為直接滿足本家庭成員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需要而進行的勞動。這種通常由家庭成員在家庭內部從事的未支付報酬的勞動,主要包括下列活動:煮飯、清潔、整理房間、洗衣物、購物、修理和維護住房、照顧家庭成員、從事園藝、寵物照料及家庭安排等。傳統經濟學家認為家務勞動只在家庭內部有價值,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分工越來越細,家務勞動作為人類勞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需要成本、能產生收益,具有社會價值的勞動。夫妻間從事家務勞動的通常是女性。通過立法承認夫妻家務勞動具有的價值是法律公平正義的要求,體現了對女性的保護,有助于實現男女實質平等,被譽為是對經濟上依存于丈夫的家庭主婦的“自卑治療劑”。
一、夫妻家務勞動的成本構成分析
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從事家務勞動需要一定的成本,這些成本主要包括家務勞動的精力成本及機會成本。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隱性成本往往為人們所忽略。
(一)夫妻家務勞動的精力成本分析
茶園技術經濟的方法芻議
本文作者:方青詹羅九工作單位: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
1(略)
從當前茶園生產實際來看,調查法是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資料收集的主要方法。試驗法可用于茶園中新品種、新的技術措施或方案、新的科研成果等單項技術推廣的試點或進行技術性試驗(如測土配方施肥)的檢驗。調查法較適用于對茶園生產的綜合配套技術及優化組合(如茶園生產規模、投入產出等)、已經大面積推廣技術的持續效應等的研究??梢栽诙帱c調查基礎上,選擇某些重點的、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項目或技術,加以重點的局部的專項試驗研究;或者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進行系統、周密的調查、試驗和分析,從而篩選出先進適用的技術加以推廣。以上兩種常用方法,是側重定量資料的收集。對茶園技術經濟研究而言,定性資料的收集也是很必要的。我國的茶樹栽培、生產歷史悠久,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總結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認真地收集各種史料(如各類志書、文獻、報刊、雜志等)中有關茶園生產的記載,從更長時間、更大范圍內思考和分析某些技術措施或經濟現象得以不斷發展或逐漸消失的政策因素、經濟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從而對當今技術推廣、應用以及研究今后技術的發展方向、途徑等提供歷史依據,并可對宏觀技術經濟政策的研究和制訂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如60年代提出的茶園“北引西遷”的決策,在茶樹生態不適宜區(北部和西部)大面積發展茶園,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如果當時能認真分析我國茶區布局從古至今的發展演變歷史,就有充分論據證明這一決策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不可行的。通常對史料的分析采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2],雖然其研究結果只能是粗線條的定性結論,但其對整體的、總的勢態和方向的把握是相當可靠的。恰當的分析和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失敗教訓,對于指導現代茶園生產,尤其是區域性的宏觀的技術經濟政策的制訂、實施是很有意義的。
2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評價方法
茶園生產技術經濟研究的目的不僅是研究客觀規律的發展,更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所進行的分析評價和研究,并為生產決策提供科學的論據和論證,科學的評價方法是精確分析和計量茶園生產技術經濟效果的必要手段。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評價方法一般多采用農業技術經濟研究中各種評價方法[3]。與農業生產類似,茶園生產中影響技術經濟效益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復雜多樣,有些是難以數量化的,因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兩大主要評價方法。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和前提,反映技術經濟問題中技術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生態效應的規定性及各因素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常用方法包括唯物辯證法、科學的抽象法、歸納法、演繹法等。定量分析特別是數量界限及適合度研究在技術經濟研究中具有特別重要意義。馬克思指出:一門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行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因此,只有加強定量分析才能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定量分析按所用計量方法不同分為一般數量分析法和現代數量分析法。一般數量分析法包括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綜合評分法等。現代數量分析法包括邊際分析法、回歸分析法、生產函數模型、線性規則法、灰色系統、系統動力學等。如筆者曾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進行茶園投入與產出研究。由于定量分析是運用數學來對茶園生產中一些技術經濟現象的分析,并不是純數學理論的研究。因而,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數據、數學方法的不完善等,使得定量分析結果有時與實際不符,難以用茶樹生物學、茶樹栽培學的理論來解釋;即使結論正確,在實際運用時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一定時期內也可能較難迅速實現,必須有一個逐步的過程。所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是進行茶園技術經濟評價、分析的原則。
3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經濟學中數學的作用
摘要:實踐證明,經濟學研究與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借助數學理論的模型建立能夠使經濟學研究更加清晰,數學作為經濟學的研究工具,應得到合理的運用.據此,就數學經濟模型的構建重要性和構建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為經濟研究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基礎,促進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經濟學研究;數學化;數學模型
數學是經濟學研究的基礎工具,數學中的函數、極限等理論都對經濟的研究具有積極影響.研究數學理論,并正確將其應用于經濟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數學主要是研究數量、結構以及空間變化的學科,這門古老的學科已經在人類發展歷史的多個領域顯示了其積極作用.
1經濟數學化的特征
數學與經濟學不同,在二者之間結合上,要找到合適的切合點,構建合理的數學模型來經濟問題.研究者要立足于經濟研究,從其中找到能夠使用的數學理論,而不是將某些數學公式生硬的套用于經濟研究.數學具有邏輯性強、思維縝密和精確簡明等特點.而經濟則具有多變性,同樣經濟具有地域性和時間性特征,也就是說,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的經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差異性和不可預測性.借助數學理論來研究經濟是將其數學化的過程,這一過程要注意經濟所處的時期甚至是地域,并且要承認數學的局限性以及經濟的多種影響因素.筆者認為,數學就像一個有效的工具,經濟研究的數學化是人的創造性活動,他與其他的存在形式一樣,具有獨特性和獨立性,能夠說明客觀道理,但不能盲目的使用,數學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笛卡爾理論說明數學本質在于他是一門通用的語言,具有多種認識世界的方法,因此應用廣泛.也就是說,數學在應用于經濟學中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2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過程
對經濟學研究數學化與經濟數學模型的運用
摘 要:數學化以其能夠準確的表達思想,可以消除歧義,便于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等的優點而在經濟研究中大放異彩,然而在隨著數學工具的廣泛使用,提高經濟研究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因過度使用而帶來的副作用。本文將通過沃頓經濟模型等分析數學化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及其存在的一些問題,最終得出亂用,錯用數學模型及數學基礎功底不扎實等導致經濟研究中數學化危機的產生。
關鍵詞:數學化;經濟學;分析工具
一、數學化的本質特征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結構的一門學科,而數學化則是用數學的知識建立理論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這里所說的數學化并非生硬的套用數學公式來驗證某種觀點。數學有精確、簡明、邏輯嚴密等優點,但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會影響最終的研究結果,因此,我們要在研究中合理的進行數學化。數學家威爾(WeylH)認為:數學化很可能是人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像語言或音樂一樣,具有原始的獨創性,它的歷史性決定不容許完全的客觀的有理化。因此,數學化毫無疑問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方法之一。笛卡爾認為數學的真正本質在于,它是科學的通用語言和認識方法,這也正是數學發展至今在其他學科中的作用。數學在各學科中的應用廣泛,并且成為表達這些學科的語言。數學方法的應用有加強研究方法的效用,數學與非數學學科的相互影響進一步加深。
二、數學化在經濟學中應用的原則
數學在經濟學中應用的一般原則是將經濟分析中的原始概念,用數學語言和符號表達,再利用數學方法給出經濟現象中的實際關系,利用這些關系推導出反映經濟現象的命題,政府部門或企業機構等可以根據這些最終結論作出相應的決策。比如沃頓經濟模型方程中確定一般價格水平Pm的方程和沃頓模型的工資方程:Pm=-0.170+0.514(W/X)+0.2465(X/Xmax)+0.6094((Pm)-1+(Pm)-2+(Pm)-3+(Pm)-4))/4W=W-4+0.050+4.824(P-1-P-4)―0.1946(W-4-W-8)+0.1481(U―U*)-1+((U―U*)-2+(U―U*)-3+(U―U*)-4))/4其中,W:工資水平或物價水平;X:是工業生產總水平;Xmax:最大生產能力水平估計值;U:一般失業率;U*:25~34歲男士的失業率;U-U*:員工充分利用程度。這兩個方程分別根據實際生活將經濟現象的原始概念用數學符號表示,反映了物價與勞動力的比例關系和工資與物價的比例關系,指出物價跟著工資,工資跟著物價。暗示政府應該按照均衡理論,對應并沒有趨于平衡的物價與工資的形成做出某種程度的干涉。經濟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現實指導意義,通過這個數學式子進行精確的計算后,才能使經濟決策準確可靠并使經濟學理論更具現實指導意義。數學化在經濟研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應該有個度。數學是一門講求結果精確的學科,而經濟學是研究現實生活的自然學科,其研究結果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應該適當地使用數學。例如,在考察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公司數量之間關系時,某人用公式Y=AKαLβTλ,K是投資,L是勞動,T是公司數量。推導出公司數量越多,經濟增長率越高的結論。顯然經濟增長率不能這么簡單的衡量,否則我們就不需要再去辛苦研究經濟學,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只需依靠多開辦公司便可提高,誠然,這有悖于現實。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度計量論文
一、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度的定義
從經濟增長方式概念形成的淵源看,經濟增長方式是經濟增長過程中對生產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雖然國外學者不常使用經濟增長方式這一概念,但對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或原因的分析,實質上也是對經濟增長方式的研究。關于這一點,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內曾作過比較,就我國學者們而言,盡管對粗放和集約型增長方式概念的解釋不盡相同,但經濟增長方式的含義是明確的。因此,經濟增長方式就是指一國總體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所依靠的因素構成,其中增長因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技術進步、經營管理、資源配置、規模經濟等。通常把土地、勞動、資本的投入稱為要素投入,其余因素的總和稱為綜合要素生產率。進一步地,根據要素投入與綜合要素生產率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大小,把增長方式劃分為粗放型經濟增長和集約型經濟增長,主要由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起的經濟增長稱為粗放型經濟增長,主要由綜合要素生產率提高所引起的經濟增長稱為集約型經濟增長。為了能定量反映經濟增長的粗放程度或集約程度,筆者引入粗放度概念。所謂粗放度是指要素投入增長率的貢獻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值(注:對于一國總體來說,土地是固定的。因此,在考慮要素投入的增長率時,舍象掉了土地要素的影響。),用公式表示為:
δ=αL''''+(1-α)k''''/Y''''
式中的α表示勞動的貢獻份額;
(1-α)表示資本的貢獻份額;
L''''表示勞動投入增長率;
投資缺口條件經濟增長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一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索洛模型研究了存在投資缺口條件下的經濟增長。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將首先討論我國經濟中長期存在的儲蓄大于投資所形成的投資缺口問題。其次,將結合這一實際國情,提出一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索洛模型改進版本,并結合這一模型分析存在投資缺口條件下的經濟增長,并分析其可能的經濟后果。最后,將給出一個結論性的評注。
[關鍵詞]投資缺口經濟增長索洛模型
一、導言
經濟增長可能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引人入勝的研究方向了,正如盧卡斯所說:“諸如此類的問題(關于經濟增長的問題)所包含的對于人類福利的影響簡直令人驚訝,一旦一個人開始思考經濟增長問題,他就不會再考慮其他任何問題了?!倍袊慕洕鲩L更是令人著迷,我國已經經歷了二十余年的高速經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能否繼續保持下去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索洛在1956年所建立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被認為是現代增長理論的一大成就,我們就從這一經典的模型開始我們的分析。索洛模型被廣泛地用于解釋中國所經歷的高速經濟增長。但是該理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即投資等于儲蓄,同中國的實際國情卻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上圖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從1989年起我國的儲蓄率已經連續十余年超過投資率,也就是說存在持續時間較長的投資缺口,即出現了儲蓄長時間大于投資的情況。
所以,本文通過一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索洛模型,放寬了投資等于儲蓄的假設,在模型中引入投資缺口,使之能更好地模擬中國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能轉換研究
摘要: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實現其由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必須轉換發展動能。本文從要素供給角度分析要素價格扭曲如何影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能轉換,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要素價格扭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能轉換
生產性服務業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優化經濟結構的關鍵,是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產業,但在我國發展狀況不宜樂觀,近年來發展滯后,結構不合理,延緩了經濟服務化進程。提出當前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增長階段,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即要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能從要素推動的粗放式增長向技術創新推動的集約型增長轉換。這種轉換實質是要實現TFP增長。改革開放后我國產品市場實現自由化,而要素市場自由化程度較低,政府依舊存在資源壟斷權力,要素價格扭曲就是重要的一方面。生產性服務業要素必然也存在價格扭曲,因此本文探索要素價格扭曲對其發展動能轉換影響機制并提出政策建議,為優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相關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根據以往文獻整理,發展動能轉換指標用TFP近似研究,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要素價格扭曲與TFP之間,包括兩者的測量、影響因素方面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要素價格扭曲測度方法有生產、成本、利潤函數等。王寧、史晉川(2015)使用生產函數模型并擴展到時變彈性測度出中國要素市場上存在要素負向價格扭曲。林雪、林可全(2015)在測度出我國要素價格扭曲的基礎上分析了其對經濟失衡的影響。生產性服務業TFP目前主要采用DEA方法測度,張自然(2009)測算1993-2004年我國省市生產性服務業TFP年均增長率為6.02%,而李占風,劉曉歌(2016)使用2005-2013年的相同省市樣本測度出TFP在下降。Hsieh&Klenow(2009)認為資源錯配降低TFP,陳艷瑩等(2013)認為要素市場扭曲通過直接和間接作用機制雙重抑制了生產性服務業TFP。
二、要素價格扭曲影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能轉換分析
經濟增長計量分析論文
一、粗放型與集約型增長方式概念形成的淵源
關于“粗放”、“集約”概念的使用,最早見于農業經濟學中,當時稱“粗放經營”和“集約經營”,后來才被引申到整個經濟領域。最初,粗放經營的含義是指一定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分散投在較多的土地上,進行粗耕簡作的經營方式;集約經營則指在一定土地面積上集中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進行精耕細作的經營方式。前者通過擴大耕地面積,廣種薄收,增加總產;后者借助增大投入,精耕細作提高單產。
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地租理論中也論及到粗放經營和集約經營的內容,他指出“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積很大……對耕作者來說不用花費什么,或者同古老國家相比,只花極少費用。”這種“只需投資很少的資本,主要的生產要素是勞動和土地”的經營方式“就是粗放經營?!保ㄗⅲ厚R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56頁。)“在經濟學上,所謂耕作集約化,無非是指資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連的土地上?!保ㄗⅲ厚R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60頁。)在研究級差地租時,馬克思認為,粗放經營和級差地租第一形式直接聯系,而集約經營則與級差地租第二形式緊密相關。級差地租的第一形式是由“兩個和資本無關的一般原因造成的:1、肥力……2、土地的位置?!奔壊畹刈獾诙问絼t是“對同一土地連續追加投資造成的不同生產率引起的。”(注: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66頁。)
首次使用“粗放增長”和“集約增長”術語的是前蘇聯經濟學家。蘇聯在1928年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后,其經濟增長速度直到50年代末期一直保持高于世界經濟增長水平的記錄,此后,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表現出惡化趨勢,令人不解的是,其經濟增長的惡化是在它保持了非常高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率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就不得不使蘇聯的經濟學家對其經濟“增長方式”展開了研究。當時,他們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上述提示,把增長方式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依靠投入實現產出量增長的“粗放增長”,另一種是依靠提高效率實現產出量增長的“集約增長”。并且指出,蘇聯過去的高速度增長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傾全力動員資源和增加要素投入的結果,然而由于資源的有限性,隨著可動員的資源的日益減少,在忽視提高要素生產率的情況下,必然導致經濟增長水平的下滑(注: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
“粗放增長”和“集約增長”概念于60年代從蘇聯傳入我國(注: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在此之前,我國經濟學界盡管沒有使用經濟增長方式的概念,但對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低效率,高浪費現象進行過大量的分析。此后,特別在1979—1980年我國對經濟增長方式問題展開了全面深入的討論(注: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廣泛使用經濟增長方式這一概念是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之后。
二、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度的定義
從水利經濟剖析中國水利經濟學研究現況
《水利經濟》是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與河海大學共同主辦的學術刊物,是水利經濟活動的窗口。《水利經濟》自1983年10月創刊以來,一直以其理論水平的權威性、經濟信息的新穎性和學術成果的科學性在水利經濟學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1]《水利經濟》在提高國人對于水利產業作用與地位的認識,促進水利經濟健康發展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端洕匪l表的論文集中反映了本學科領域的研究狀況和水平,在水利經濟學術界處于領先水平,其地位已不可取代。1998年1月,《水利經濟》由季刊改為雙月刊,既加快了刊物的發行速度、縮短了周期,又增加了論文的刊發量、豐富了內容。筆者試圖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通過對《水利經濟》1998年第1期至2002年第6期所刊發論文的統計分析,勾畫出我國水利經濟領域的研究概況和科研隊伍狀況,為水利經濟學科研、教學及管理部門進行決策、規劃和評估等提供參考。
1刊物欄目設置及其載文量分析
1•1刊物的載文量統計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水利經濟》共出版30期,實際刊載學術研究文章505篇(見表1)。年均載文量為101篇,平均每期載文量在17篇左右。刊文總有效頁面(刊發學術論文所占有的頁面,以下同)為1973頁,平均每期約為66頁,平均每篇論文約為3•91頁。以每頁編輯字數1450計算,即平均每篇論文的篇幅在5670字左右。從上述的統計與分析可以看出,《水利經濟》的篇幅密度是比較適中的,具有較大的輸出能力和信息量。同時,對于以理論探討為主的刊物,5000~6000字的篇幅,既能夠使論文作者的表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又可以使論文減少大話和空話而避免文章顯得冗長。因此,《水利經濟》在讀者定位上做得較好,在學術刊物轉型方面比較成功,充分反映了水利經濟領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知識,為廣大水利經濟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學術舞臺,展示了水利經濟學科的豐碩成果。
1•2刊物的欄目設置分析
1998年第1期至2002年第6期,《水利經濟》共推出欄目22個(見表2)。由表2可見,所設欄目都與水利經濟研究有關,同時也反映出欄目的設置緊緊圍繞著不同時期水利經濟研究的工作重點,適應了水利建設形勢發展的需要。從欄目的設置可以看出,水利經濟研究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水利基礎產業如何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結合行業實際的經濟體制改革及其運行機制問題,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提供多方位的服務。欄目的設置,充分體現了水利經濟研究正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研究方向和內容緊密聯系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為各類工程建設、水利水電開發、水利經濟體制改革和建機設置服務。另外,從歷年欄目設置的連續性也可以看出,水利產業與經營管理、水價問題論壇、經濟評價與經濟分析、移民經濟(水庫移民)、水利經濟專論等欄目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也顯示出水利經濟研究的特色。近2年來,水權與水市場、水利財務管理等欄目越來越受到重視,體現出水利經濟研究緊跟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但由于刊物篇幅所限,欄目的設置尚不能面面俱到,有待今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特別是政策研究和水利可持續發展研究呈現出削弱的趨勢,值得引起重視,應當加以改進。
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差異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要素密集產業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績效的差異,以及股權結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產業的績效和股權結構存在顯著差異:資本密集產業的總資產收益率高于勞動和技術密集產業,而技術密集產業的托賓Q高于其他兩個產業;“股權集中,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現象在資本密集產業尤為突出?;貧w分析表明,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密切相關,國家終極控制在不同產業對公司績效影響不同:在勞動密集產業,國家終極控制不利于公司業績;在資本密集產業,國家終極控制不利于公司財務業績,對托賓Q卻有正向影響;在技術密集產業,國家終極控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恰和資本密集產業相反,對公司財務績效存在正向影響,對托賓Q有不利影響。
關鍵詞:股權結構;公司績效;要素密集產業
股權結構的安排是整個公司治理框架的核心,合理的股權安排能夠經由多種治理機制提高公司績效。在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中,產權改革是基本邏輯思路,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也成為近幾年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伴隨現代技術進步和金融市場的發展,一種新的產業形式——以技術和知識為主導要素的高科技產業迅猛發展,并成為帶動國家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這種新興產業同傳統產業有著顯著不同的特點:企業的關鍵資源是技術、知識和思想,而不是傳統的實物資本,這些技術和知識所依附屬的人力資本對企業的生存和競爭至關重要。相應地,這些以技術和知識為主導要素的新型公司和以實物資本為主導要素的傳統公司的公司治理方式之間也存在著差異(魏明海,2003)[5]?;谝孛芗炔町惖漠a業分類,探討不同產業間股權結構的差異以及股權結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就是本文研究的動機。
文獻回顧與分析思路
李善民、王彩萍(2002)[6]指出股權結構包括兩層涵義:一是股權構成,也即國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比例,二是股權集中度。國內已有的關于股權結構的研究大多數是從國家股、法人股、流通股或者A股、B股、H股等角度來界定股權類型,進而分析股權類型和股權集中度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如周業安(1999)[7]的研究發現A股、國有股、法人股的比例與凈資產收益率之間顯著正相關,而B股與H股比例與凈資產收益率具有負相關關系。孫永祥、黃祖輝(1999)[8]的研究認為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對控股股東、并且有其他大股東存在的股權結構,最有利于公司績效;并指出隨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上升,Tobin’sQ先是上升,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0%以后,Tobin’sQ開始下降。Xu和Wang(1999)[1]在一項頗有影響力的關于所有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的研究中發現,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法人股股權比例正相關,與國有股股權比例負相關。而于東智(2001)[9]的研究結果表明,國家股、法人股與公司績效正相關但是并不顯著,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之間的相關性并不明顯,也不存在倒U型關系。徐曉東、陳小悅(2003)[10]的研究表明,第一大股東的所有權性質不同,其股權結構和公司業績間關系也不同,第一大股東為非國家股股東的公司有更高的價值和更強的贏利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從國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等角度來劃分股權類型,對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研究并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國內一些學者把原因部分地歸結為對國家股和法人股劃分的模糊性(劉芍佳等,2003;徐莉萍等,2006)[11][12]。劉芍佳等人(2003)[11]認為將股權分為國家股、法人股、流通股的分類方式不能清楚地表明法人股本身的所有權屬性,將法人股作為獨立的持股主體與國有股、流通股并列是不合理的,這種不恰當的分類方式使得現有的許多關于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的研究結論值得懷疑,他們運用LaPorta等人(1999)[2]的“終極產權論”觀點,按照新的控股主體分類標準對中國上市公司進行分類,發現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確實密切相關。徐莉萍等(2006)[12]借鑒了“終極產權論”的觀點對我國的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進行了研究,發現在不同性質控股股東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股權集中度與經營績效之間都存在顯著的正向線性關系,而過高的股權制衡程度對公司經營績效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