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技術經濟的方法芻議
時間:2022-11-26 04:41:14
導語:茶園技術經濟的方法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方青詹羅九工作單位: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
1(略)
從當前茶園生產實際來看,調查法是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資料收集的主要方法。試驗法可用于茶園中新品種、新的技術措施或方案、新的科研成果等單項技術推廣的試點或進行技術性試驗(如測土配方施肥)的檢驗。調查法較適用于對茶園生產的綜合配套技術及優化組合(如茶園生產規模、投入產出等)、已經大面積推廣技術的持續效應等的研究。可以在多點調查基礎上,選擇某些重點的、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項目或技術,加以重點的局部的專項試驗研究;或者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進行系統、周密的調查、試驗和分析,從而篩選出先進適用的技術加以推廣。以上兩種常用方法,是側重定量資料的收集。對茶園技術經濟研究而言,定性資料的收集也是很必要的。我國的茶樹栽培、生產歷史悠久,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總結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認真地收集各種史料(如各類志書、文獻、報刊、雜志等)中有關茶園生產的記載,從更長時間、更大范圍內思考和分析某些技術措施或經濟現象得以不斷發展或逐漸消失的政策因素、經濟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從而對當今技術推廣、應用以及研究今后技術的發展方向、途徑等提供歷史依據,并可對宏觀技術經濟政策的研究和制訂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如60年代提出的茶園“北引西遷”的決策,在茶樹生態不適宜區(北部和西部)大面積發展茶園,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如果當時能認真分析我國茶區布局從古至今的發展演變歷史,就有充分論據證明這一決策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不可行的。通常對史料的分析采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2],雖然其研究結果只能是粗線條的定性結論,但其對整體的、總的勢態和方向的把握是相當可靠的。恰當的分析和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失敗教訓,對于指導現代茶園生產,尤其是區域性的宏觀的技術經濟政策的制訂、實施是很有意義的。
2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評價方法
茶園生產技術經濟研究的目的不僅是研究客觀規律的發展,更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所進行的分析評價和研究,并為生產決策提供科學的論據和論證,科學的評價方法是精確分析和計量茶園生產技術經濟效果的必要手段。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評價方法一般多采用農業技術經濟研究中各種評價方法[3]。與農業生產類似,茶園生產中影響技術經濟效益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復雜多樣,有些是難以數量化的,因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兩大主要評價方法。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和前提,反映技術經濟問題中技術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生態效應的規定性及各因素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常用方法包括唯物辯證法、科學的抽象法、歸納法、演繹法等。定量分析特別是數量界限及適合度研究在技術經濟研究中具有特別重要意義。馬克思指出:一門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行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因此,只有加強定量分析才能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定量分析按所用計量方法不同分為一般數量分析法和現代數量分析法。一般數量分析法包括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綜合評分法等。現代數量分析法包括邊際分析法、回歸分析法、生產函數模型、線性規則法、灰色系統、系統動力學等。如筆者曾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進行茶園投入與產出研究。由于定量分析是運用數學來對茶園生產中一些技術經濟現象的分析,并不是純數學理論的研究。因而,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數據、數學方法的不完善等,使得定量分析結果有時與實際不符,難以用茶樹生物學、茶樹栽培學的理論來解釋;即使結論正確,在實際運用時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一定時期內也可能較難迅速實現,必須有一個逐步的過程。所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是進行茶園技術經濟評價、分析的原則。
3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是進行技術經濟評價的手段和工具,是定量分析的基礎和前提。茶園生產中技術的應用總是與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和自然資源的利用等直接相關的。要作出正確評價,必須設置一系列指標,從各個不同方面、不同范圍、不同層次來計算和分析技術經濟效益的大小,從而構成評價指標體系[3]。評價指標體系的作用可概括為:¹將茶園生產中各種生產資源、產品及技術因素以數量或比值表示,不但可以衡量經濟效益的大小,而且揭示出取得這一經濟效益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便于找到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的技術對策,并為選擇最佳方案提供依據;º運用指標對茶園生產技術經濟效益加以比較系統、全面而又簡明的分析評價,增強科學性,防止隨意性,避免盲目性、片面性;»根據評價對象、目的和要求及地區條件選擇恰當的指標;¼為制訂茶園生產發展規劃、技術政策、技術方案與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通常一個較完善的指標體系按其所反映的內容和實質,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衡量指標:這類指標直接計算、衡量技術措施經濟效益的大小,在指標體系中處于主體地位。反映茶園生產中技術因素變化引起的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系,常用的如土地盈利率、勞動生產率、單位產品成本、凈收入與利潤等。第二類,分析指標:分析指標主要用來從不同側面分析影響茶園生產技術經濟效益各種因素的投入狀況及影響作用。又分為經濟分析指標、技術效果分析指標和生態效果分析指標三類。經濟分析指標是反映茶園生產經營狀況、影響經濟效益各種經濟因素的數值指標。包括茶園生產成果指標,如鮮葉產量、產值、利潤等;勞動消耗指標,如栽培用工、肥料施用量、生產成本等;還有反映投入產出和資源等的構成比例指標,如產品及產值結構、成本結構、利潤結構、投資結構、勞力結構等。技術效果分析指標是反映茶園生產中技術措施應用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先進性的數值指標。如茶樹良種的抗逆性、茶樹生育特性(發芽遲早、芽頭壯瘦等)、肥料利用率、鮮葉產量增長率等。生態效果分析指標是反映技術措施、方案或政策對茶園生態環境產生的效應。茶園生態效益的好壞或早或遲都會反映在經濟效益上,對經濟效益的提高產生深遠影響。常用的有:茶園土壤肥力和水土流失指標、災害發生率、生態平衡狀況等。第三類,目的指標:這類指標能綜合反映滿足社會和人們需要的程度。它既反映經濟效益的增長結果,又反映經濟效益增長同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增長的關系,是綜合評價茶園生產技術經濟效益并進行生產決策的重要依據。茶園生產,是茶葉生產的開始部分,鮮葉并不是最終消費商品。人們從事茶園生產目的是為獲取最大的利潤。現階段,我國茶園已基本承包到戶,茶農是否愿意投資茶園,將受比較利益的驅使。在投入水平相當情況下,如果茶農的人均年純收入低于從事其它作物生產的農民的純收入水平,則其勢必會把部分人力和資金投入到利潤較高的作物生產中,以提高收入水平,從而出現茶園失管或少投入現象。提高茶農人均年純收入水平應是當前茶園生產的主要經濟目標,也是把技術真正轉變為茶園生產力的推動力[4]。從總體來說,我國大部分茶園仍以粗放經營為主,而且這種狀況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還難以迅速改變。只有逐步提高茶農人均收入水平,增加資本積累,才有可能增大茶園投入,從而加快向集約經營的轉化進程。構成茶園生產力的三個基本的投入要素是土地、資本和勞動。由于它們在生產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經濟意義,一般分為土地利用指標組、資本利用指標組和勞動利用指標組。土地是茶園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土地不能自由買賣,一般都以土地占用的形式考察它的利用效果。資本利用按其性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本消耗,它是勞動(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消耗的價值表現,可用生產成本來表示;另一類是資本占用,包括固定資本占用和流動資本占用。由于當前茶園生產基本上是土地、勞動密集型,茶園中固定資本占用額的變動一般不大,即使發生變動也是同流動資本的變動成一定正比例,而流動資本又隨投入的生產成本變動成正比例變化,也就是在一年中投入的生產成本越多,流動資本占用額就越大。因而可以只根據資本消耗(生產成本)狀況來衡量茶園資本利用。勞動消耗從實物量上包括活勞動消耗量和物化勞動消耗量。由于兩者計量單位難以統一,不能相加。因而目前仍以活勞動消耗量來衡量勞動利用效果[2]。茶園的產出,視其評價的目的、要求不同而異,可以是實物形態,也可以是價值形態,概括起來分三個方面:總產量或總產值、凈產值和利潤。由于茶園產出物鮮葉的產量和質量存在一定矛盾,產量高不一定產值大。因而衡量茶園產出可側重價值量指標(產值、利潤)。但由于鮮葉價值量受到自身內在品質、加工茶類、市場供求規律等多因素影響,也難以真實反映技術經濟效果的好壞,有時仍需要采用實物量指標。二者相輔相成,組合運用,以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把上述的三類投入和產出的三個方面分別進行比較,就可得到構成衡量指標的各種組合(表)。以上按不同投入劃分的三類指標都各自從一個方面反映茶園生產技術經濟效益的大小,能較好地滿足不同的評價需要。在評價某一技術措施時,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其中任一類指標作為生產中追求的主要任務與目標,而其他兩類則作為次要的目標,以便正確反映茶園生產技術經濟效果,得出合乎客觀實際的結論。我國大部分茶區,勞力比較充足,茶園多屬勞動密集型,精耕細作管理。尤其是以名優茶生產為主的茶園,要求投入較多的勞動量,其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都不高,但單位鮮葉成本低,比較效益仍較好。而對于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勞動力缺乏,勞力機會成本高,就需要采用節約勞力的資金集約型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如實行機械化采茶。我國茶區分布較廣,地區間發展很不平衡。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總有一個亟待解決的主要矛盾。進行技術經濟研究要根據資源稀缺性原理,抓住主要矛盾,確定各衡量指標主次地位。如果衡量指標主次選擇不合實際,往往易導致技術經濟分析的失誤。
4結語
茶園生產技術經濟研究是農業技術經濟學科中的一個研究領域,它既有農業共性的一面,又有茶葉個性的一面。筆者探討了茶園生產技術經濟的研究方法,認為研究資料的收集以調查法為主,并注意對史料的收集和利用;茶園生產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由衡量指標、分析指標和目的指標組成。衡量指標的構成可簡化為土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成本生產率3組共9項具體指標。目的指標當前宜主要采用茶農年人均純收入水平。
- 上一篇:變壓器改造方案和經濟技術探索
- 下一篇:承鋼技術經濟的開發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