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素質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12:40: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課堂素質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課堂素質教育

地理素質教育課堂教學

一、內容構成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地理素質的提高。地理素質教育由三部分構成,即地理知識素質、地理能力素質和地理品德素質。

1.地理知識素質教育:是指通過地理教學,讓學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中處在基礎地位的知識,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實、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等。

2.地理能力素質教育:是指通過地理教學,掌握地理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等,能運用地理知識去處理和解決所遇到的地理問題,如小到看地圖、辨方向,大到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工業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質教育:是指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并用于規范其行為的教育。

以上三個層次地理素質教育的構成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質教育必然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身心、知識、能力、品德等為目的,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查看全文

怎樣把素質教育實踐到課堂教學

面對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新挑戰,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認真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途徑,新模式,早已成為廣大教師孜孜以求的課題。

那么如何使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中去呢?我認為應該創設三種氛圍。

一、創設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良好和諧的人際環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包括一系列的人際關系,其中主要的是師生關系。只有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應,強化師愛的作用,教師從步入教室開始,就要把微笑帶給課堂的全過程,把激勵運用到課堂的始終。教師微笑進課堂,以打消學生對教師的懼怕和隔閡心理,在學生面前樹立可親、可信的教師形象。善待每一位學生,杜絕聲色俱厲的訓斥。批評要準確有針對性、嚴禁偏心,無的放矢。學生回答問題不正確時,嚴禁用諷刺、挖苦語言或鄙視的神態對待學生。教師從宣傳布上課向學生問好開始眼神、表情、話語、舉動都要充滿愛意,用自己的形象去感染學生,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相互信任的教學氛圍。如教師在授課中出現錯誤,敢于開誠布公地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加以糾正。這樣做既顯示了高尚的師德,又對學生進行了“身教”。不僅不會被學生“輕視”,相反,教師會在學生中獲得更多的信任。古人說的好:“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之,人皆仰之。”

在即將步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有的教師還常以“圣人”自居,高高在上,一覽眾“生小,在課上出現錯誤時,往往不能正確的對待,總能找出自己開脫的理由。更有甚者,還訓斥學生,壓制學生的不同意見。這不僅有損于教師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失去了一次對學生言傳身教的機會,使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成了美麗的空話。由此,我又不禁想起前人一句話: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激勵,喚醒與鼓舞。而教師放下架子還課堂以民主,視學生為平的等合作伙伴,不正是最好的激勵,喚醒與鼓舞嗎?因此,我們應當形成這樣一個共識: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真正民主、平等、融洽、和諧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能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促進師生一道共同努力完成素質教育任務任務。

二、創設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

查看全文

簡析素質教育在課堂中的體現

摘要:本文根據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素質教育與數學教育的關系,把數學課堂劃分為五個環節,并論述了這五個環節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素質教育數學教育數學課堂教學

1引言

當前我國教育正處在由應試教育逐步轉向素質教育的過渡階段。初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的更新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數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育中強化素質教育,既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也是完善學科教育體系所必需。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是擺在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而數學課堂教學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場所。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就必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

2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基礎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的關系

素質教育的最終要求是學生既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又具有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素質教育中,必須既重視知識教育,又重視能力的培養。回顧過去,我們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能力的培養,其結果是我們的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從這一角度講,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數學基礎知識教育是素質教育所離不開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等。這“三基”是掌握數學技能技巧的源泉,是進行正確思維的工具。只有把這些知識透徹理解,熟練掌握,才談得上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才能進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必須扎根于基礎知識的教育中。否則素質教育就會變成空中樓閣、無米之炊。

查看全文

課堂傳輸對素質教育的意義

當然課堂信息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知識質量成倍增長,學校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把人類的全部知識教給學生,而目前的教學中傳輸給學生信息的主要載體教材,不太可能適合每一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因而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依照教材這個藍本、這個基礎,抓住重點的東西,精講、深講,然后讓學生觸類旁通由其(指教師講的教材重點、難點)而展開(這要求在教師引導下自我展開),總結知識體系,掌握教材知識,類推、演繹課文本知識……這才是學生能力、學力的培養過程。其實,這類教材的處理我們的許多教師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如單元教學、歸類教學、提綱性閱讀等,如果堅持了這些思想、方法,教材中的不足就會得到恰當處理。

一、課堂信息傳輸中的教師地位

“傳道、受業、解惑”這個教師職責的傳統理論,是我們長期奉行的職業準則,它雖然跟素質教育不構成矛盾,但是一味地讓教師守舊在這個標準上,恐怕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標。課堂是信息傳輸的主陣地,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個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教導學生系列化的學習,正如有人提出的“授之魚,不若授之以漁”;如何將深奧的道理,淺顯明快地展示給學生,這應該是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我們教師在教與學的活動中,不能執著于課堂信息的灌輸,也不能認為傳授知識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我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在課堂信息傳輸中成為導演或傳輸體。教師首先應準確而有機地把握學生的特點,即在備課(指備學生)、實施教學方案時,把每個學生的自我愛好、態度和思考能力、判斷力,表現力有機地綜合起來,使學生信息的接受、知識的理解、自我技能的形成融為一體,成為一個連續的有機整體,最終能夠使學生接受準確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歸類、綜合、演繹、類比,獲得知識技能,提高素質。其實,要真正地做到這一切,并非一件輕松的事,這要求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高超的引導學生學習的教育藝術,造就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師任重而道遠。

二、課堂信息傳輸的終點和增長極—學生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他不僅是課堂信息傳輸的終點,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知識信息的增長極。我們傳統的教育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認為是完成了任務。其實不然,因為我們教育的對象,信息的接受者是有各自的“學力”,有不同的個性,是發展的具有創造力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當信息傳輸到他們的腦海中之后,首先被接受,被消化,但更重要的是增長、創造。學生是課堂信息傳輸中的增長極,有了這個增長極,才有了科學文化知識的發展,才有了社會的進步。人類對現有的科學文化不僅在于繼承,而且更應當立足于發展、創造,這也恰恰是素質教育的目的和歸宿。素質教育要以學生為本,立足于學生本性的教學,讓課堂信息的傳輸自動化、興趣化,讓學生主動地有效地接受這樣的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傳輸給學生鉆研的精神,創造的能力,開拓勇氣,進取的力量。讓課堂教學成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切實促進素質教育健康發展。

總之,加強課堂信息傳輸,必須使教材、教師、學生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發揮課堂教學的所有優勢力量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質,以便讓我們的教育真正“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真正實現將“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這一目標。

查看全文

數學課堂素質教育論文

[關鍵詞]:數學課堂的素質教育,教學的模式,過程的教學,教案的設計,課后的督促。

摘要:中國的現代教育是上世紀初開始的。先學,后學英國,再學蘇聯,而根子始終扎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上。“應試教育”的陰影籠罩著中國大地。

1992年,一部分數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素質教學教育”的設計,界定了數學素質的概念,從學術上構筑了數學教育的改革藍圖,之后數學教育界也在逐漸實踐,形成了一系列素質教育的新觀念[1]。“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將“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把“知識傳授”轉化為“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提高中學的數學教學質量,“數學的素質教育”或者說“數學素質的教育”便成了廣大教師的實踐目標。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學的主陣地,提高學生的素質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眾多教學改革中,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最為重要的,可以說,數學的素質教育在課堂,如何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機地注入到學科知識的自主學習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以形成學生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表象、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知識,為學好數學、發展智力打下基礎,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數學素質[2]。

一、重視教學的模式

時代呼喚數學教育的改革,的確,數學素質教育已勢在必行。一位美國學者曾尖銳地指出:“現行的數學教育,在貽誤一代青少年”。事實上,許多青少年因為數學的“攔路虎”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查看全文

課堂素質教育教學論文

21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征的世紀,是創新的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層次。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更應加強這方面的探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幾點認識。一、課堂民主,師生和諧在重視培養創新能力的課堂上,教師必須在明確學生主體的前提下,結合學科教學任務的要求和教學活動性質的特點,放棄權威思想,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方案。使課堂變為師生的互聯互動陣地。教師與學生要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深沉而持久的師愛創設民主、和諧、積極、開放的課堂氣氛。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上出錯時,教師更要以寬厚與親切相待,而不是諷刺、挖苦,不耐煩。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于老師說過:“我最喜歡發言錯的學生,因為對于教育者來說,這恰恰是一筆財富。”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一次公開課上,有一個學生讀課文時有一個地方總是出錯,試了三遍后,連他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于老師卻鼓勵他說:“不要緊,三遍讀不好,我們還有第四遍、第五遍……我相信你一定能讀好!”信任和期待使奇跡得以產生,學生讀通順了句子,滿面欣喜地落座,其余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也不禁為之鼓掌。多么可貴的“還有第四遍、第五遍……”它使學生消除了緊張、畏懼,鼓起了學生勇于探索求知的信心。二、重視質疑,鼓勵探究孔子說:“學源于思,思起于疑”,亞里士多德也說過:“發現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此,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現疑問,并積極探究解答,是培養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執教《田忌賽馬》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利用教具,演示了第二次賽馬的經過,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弄清了田忌獲勝的主要原因:同等級的馬相比,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就在我為順利突破了教學難點而感到松了口氣時,一名學生突然舉手發問:老師,我覺得課文中不應用“胸有成竹”來形容孫臏,因為在第二次比賽時,齊威王在勝了第一場后,如果注意到田忌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也調整對策:用下等馬去對田忌的上等馬,用中等馬去對田忌的中等馬,這樣齊威王在第二次賽馬中輸一場贏兩場,仍然獲勝,所以我覺得說孫臏對獲勝“胸有成竹”是不恰當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學生立刻對這一問題表現出了熱烈的關注。我馬上意識到這正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解決問題的大好時機,于是我又把這個“球”拋給了學生,鼓勵他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經過激烈的爭論,學生終于從“得意洋洋、輕蔑”等描寫齊威王表現的詞句上認識到:齊威王已經被一連串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即使他看到田忌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也不會在意,更不用說去思考對策了。孫臏正是從齊威王的神情、語言中揣摩透了他的驕傲心理,再加上對參賽馬匹作了仔細觀察,心中確實對第二次獲勝充滿了信心,用“胸有成竹”來形容孫臏,非常恰當。在這一質疑、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刻認識了孫臏的足智多謀,也體驗到了發現和探索的樂趣。三、贊賞求異,歡迎挑戰在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積極探索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激發學生大膽求異,積極進行思維發散,敢于向書本和現成答案發難,敢于向同學、向老師、向權威挑戰。多問“真是如此嗎?”“只是如此嗎?”并去積極探索。對學生即使不恰當的駁問、發難和新解,師生不能嘲諷,對其膽量意識和精神要給予充分肯定,熱情鼓勵。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應該成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我在教《撈鐵牛》時,當學生了解了懷丙和尚所使用的方法后,我讓他們想想:如果讓你去撈,你會怎樣做?有一個學生思考后回答:“如果我去撈,我會再加兩只船,撈的時候,把沙鏟到空船里,這樣河里就不會增加泥沙了。”多么可貴的環保意識,你能說這不是創新的火花在閃爍嗎?我當即肯定了他的想法,并鼓勵同學們都向他學習。又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我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描寫海底奇異景色的句子時,一個學生突然指出,把游動的深水魚發出的光點比作星星不合適,我立即表揚了他這種敢于向書本挑戰的的精神,并讓他講出理由。他大聲說:天上的星星乍看上去是位置不變的,而深水魚是流動的,所以不合適。經他一說,師生都深有同感,于是我們師生一齊討論這個比喻怎么寫才合適?有的說:像夏日飛舞的流螢,有的說:“像節日的夜晚小朋友手脖上帶的螢光燈……”學生們沉浸在創新的快樂中。四、借助教材,訓練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它包含著世界上的一切。”這里的“一切”,當包括著世界上已被創造出來的或已被發現的,也包括那些還未被創造出來的或未被發現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證明,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創新教育中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大力運用語文學科這一獨特優勢,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一是結合課文敘述進行想象,二是根據課文原文進行創造性復述,改寫,三是給課文進行續寫,四是進行想象作文。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與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說來,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是關鍵,只要教師在課堂上能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善于發問、敢于挑戰,并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我們的課堂必將成為培養創新能力的搖籃,展現創新魁力的舞臺。

查看全文

物理課堂品德素質教育論文

摘要本文對物理課堂中實施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一些小片斷的重現,是本人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點滴,并希望由此引發大家對如何在物理課堂中實施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思考與討論,為全面提高物理教學效能作一種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物理課堂思品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素質教育安全素質教育

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學方針,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根本綜旨,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其中關鍵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的,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任務。

提高全民族素質,分為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勞動技能與審美素質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也是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

在物理教學中的思想品德素質教育,是向學生傳授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和共產主義道德規范,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和完美人格的教育。具體包括政治素質教育、思想素質教育、道德素質教育、法制素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青少年個體發展的主導因素,它對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的發展起著方向和動力的作用。

(一)物理課堂中的政治素質教育

查看全文

思政課堂對思想素質教育的影響探究

摘要: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該文以思政課堂的內涵為出發點,從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社會公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時代精神、科學精神、工匠精神七個方面分析了思政課堂對高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的影響,以推進學生思想素質全面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政課堂;高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強調了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的重大意義。[1]高職學生作為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素質水平,不僅影響個人今后的發展,更加對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國家崛起起著一定的影響作用。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戰場,傳授專業知識是主要任務,落實素質教育是根本任務。因此,筆者所在院校將思政教育引入課堂教學,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的思政課堂。通過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學生通過學習,提高思想素質,掌握事物發展規律,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努力成為全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

1思政課堂的內涵

學校人才培養是以育人和育才二者相結合為目標,思政課堂不是把思政教育生搬硬套到專業教育的過程中,而是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以各專業教學標準為指南,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規意識、道德修養等思政內容供給,將中國夢的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法律法規、心理危機及健康狀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中。不同專業,其思政內容也各不相同。目前高校設立的專業一般有文史哲學類、經管法學類、理工學類、農學類、醫學類、藝術學類、教育學類。因此要深入梳理各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各專業的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相關課程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達到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的育人效果。不同類別課程,其思政內容也必不相同。公共基礎類課程的思政內容主要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包括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法規意識、增強安全意識、培養奮斗精神等方面,使學生具有健康體質、健全人格、堅韌意志以及創造創新活力。專業類課程的思政內容主要是根據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從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出發提升學生在知識體系中所具備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具體包括加強專業課程的廣度和深度、增加課程的人文性和時代性。實踐類課程的思政內容主要是注重學生的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具體包括增強創新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激發創造意識、鍛煉創業能力、鞏固勞動精神、錘煉意志品質。

2思政課堂對高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的影響

查看全文

解析音樂課堂中的素質教育

說到素質教育,大家都很熟悉,人人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成為高素質的人才,然而什么是素質呢?《辭海》上解釋素質有以下兩層意思:一是指個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點。二是指公民或某種專門人才的基本品質,是個人在后天環境或教育影響下形成的,把素質教育貫穿到音樂課堂,是每個音樂教師最重要的任務。

1.培養學生獨立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關鍵是要把著眼點轉向重視對“人”的培養,體現對’人“的教育上來。

素質教育把學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識的人,看成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促進學生主體意識,也就是人的獨立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展,使每個同學在音樂課中有所收獲。

例如:在口風琴進課堂的器樂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同時非常注意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口風琴是融吹奏、彈奏于一體的一種群體性教學樂器,需學生掌握利用氣息控制的平吹、單吐、雙吐、花舌等吹奏技巧。為使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空間,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主動地學習。我把教學材料,一首32小節單旋律的朝鮮童謠《小白船》,配成一首四聲部的全奏曲。學生根據自己掌握樂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選聲部,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每個孩子都為自己的聲部盡心盡力,并為完成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在默契的合奏中,蘊藏著孩子們的自我精神與集體精神。這一教學形式,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現能力與合作能力。從而對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起到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

2.提高審美素質,突出音樂教學的美育功能

查看全文

數學課堂素質教育論文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課堂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得到了廣泛關注。教師是課堂教學方案的主要運作者,教師只有充分挖掘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一、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

在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應克服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在教學上可設置理論著或實踐中

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新知識來龍去脈的背景材料展現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這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足夠的能動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能動性,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充分活動,既能夠認知、理解、探索和創造,又能得到體驗、交流和表現。如概念的學習分幾個層次:

(1)直接性理解:即對數學語言、符號的理解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數學概念,能識別概念的語言描述正確之處;(2)解釋性理解:即對數學概念內在聯系的理解,能理順概念間的關系,深刻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能把握概念產生的過程,揭示概念間的聯系等;(3)推斷性理解:在充分理解數學概念的基礎上,能對有關數學對象作出個人推斷;(4)創造性理解:能擺脫有關材料的束縛,對數學概念提出創造性理解;拿絕對值來講:(直接性理解)(1)絕對值|a|.(2)|a|≥0。(3)|a|是數a所對應的點a到原點的距離,故|a|是非負數。(解釋性理解)絕對值可看是距離|a|≥0。(推斷性和創造性理解):

有理數集Q實數集R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