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18:11: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考古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考古教育

考古成果在中學歷史教學的應用

近年來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既為其運用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力保障,也讓廣大教材編訂者和一線教師認識到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考古成果的必要性和巨大價值??梢哉f,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考古成果,以考古成果輔助歷史教學,以歷史教學普及考古知識,是一件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的好事。

一、拓展歷史課程資源的需要

(一)考古成果可以豐富歷史教學內容。中學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的基礎學科,它主要以文字敘述的形式反映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和重大歷史事件,有時難免晦澀、枯燥,而考古成果作為一種直觀鮮活的實物資料,恰恰可以彌補中學歷史教材偏重理論與結論的不足,為歷史教學生動有趣又不失嚴謹科學的開展提供更多重過程、可探究的豐富資料,如甲骨卜辭可以體現商朝濃厚的神權色彩,嘉峪關魏晉墓壁畫《耕地圖》、《耙地圖》、《耱地圖》能讓學生直觀了解耕耙耱技術,“丹東一號”致遠艦沉船的考古調查,再現了甲午海戰的悲壯慘烈……考古成果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起到證史、補史的作用,還能幫助學生彌補歷史思維和歷史客觀之間的裂痕,構建形象鮮活的歷史,從而增加教材的信度和可讀性,拉近學生與遙遠歷史時空的距離。(二)考古成果可以糾正失實之處。胡適先生曾在《治學的方法與材料》中道出考古發現對文字史料的補正作用,一片甲骨可以使殷商歷史成為信史,幾處石器能把中國史前史拉長上千年,并一語中的地指出“向來學者所認為紙上的學問,如今都要跳出故紙堆外去研究了?!盵1]誠然,考古發現不僅能豐富文獻資料,更能糾正文獻中的失實之處,推翻舊的結論,建立新的認知。如,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證實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存在;[2]阿房宮遺址的發現,推翻了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說法;[3]南昌?;韬顒①R墓出土的孔子屏風動搖了傳統孔子生年認識之說,證實了《史記•孔子世家》所載“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4]等等,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立足教材史實的同時,不斷汲取史學研究的“活水”,運用最新的考古成果,帶領學生共享歷史的“天光云影”,探求歷史之真。

二、輔助學生歷史學習的需要

(一)激發歷史學習興趣。歷史本身是鮮活有趣的,但礙于教材編訂和學業壓力的限制,學生感受到的只是記憶的負擔和做題時的窘困??梢哉f,大量的文字描述、結論性的知識點以及固定的答題模式正逐漸消磨著廣大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考古成果的引入,可以發揮文字描述所不能取代的實證作用,并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活躍課堂思維,從而讓學生知道我們所學習的歷史不僅式堆里的歷史,更是可以“眼見”、“耳聞”、“觸摸”的歷史,如此以興趣作為學習歷史的原動力才是最難能可貴的。(二)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根據最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歷史課程要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目標,使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逐步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盵5]。考古成果作為人類文明和歷史演進的見證,本身就是以唯物主義思想來解讀歷史,蘊含了精準的時空要素和豐富的歷史信息,有助于真實地還原歷史原貌,激發學生對歷史文化的熱愛和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只要教師妥善使用和引導,便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時空觀念,加深學生對抽象歷史概念和復雜歷史事件的理解,提升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進而給予學生情感上的熏陶和價值觀上的引導,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三)把握考試命題方向。在當今教育體制下,中學歷史教學尚無法跳出“應試”的窠臼,也有其要完成的學科任務,雖然考試不是唯一的評價方式,卻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近年來,不論是各省市的模擬考試還是中高考命題,以考古發現為素材的題目大大受到命題人的青睞,數量逐年增多。這類題目,往往通過提供考古成果的方式,考查學生讀圖、審題、辨析、理解、推斷和聯系所學知識探究問題的能力,專業性強,區分度高。如,2016年北京文綜卷第40題,以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劉賀墓兩大考古發現為切入點,要求學生結合江西南昌劉賀墓的考古研究方法,探討河南安陽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爭議的原因。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適當地向學生介紹一些考古研究方法和重大考古發現,通過精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考古發現與所學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四)汲取實證研究方法??脊艑W是一門注重實證的學科,其研究方法與歷史學“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學術傳統有著相通之處。對待古史研究,王國維先生也曾提出“取地下實物與紙上的史料互相釋證”的“二重證據法”,由此可見,不僅考古成果可以為歷史學所用,考古研究的實證方法也對歷史學大有裨益。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考古研究的科學實證方法,有助于引導學生獨立、理性思考,做到不唯上、不唯尊、不盲從,對待現有史學成果既審慎利用又不盲目迷信,從而養成孤證不立、多重史料互證的史學素養,樹立求真實證的樸實學風和治史觀念。這對培養中學生基本的史學素養,引導其向大學階段學術研究過渡也有諸多益處。(五)增強文物保護意識。有學者曾說,考古學是一門永遠遺憾的科學,“考古發掘不是在翻閱地下的天書,而是翻一頁就撕掉一頁,甚至像碎紙機一樣粉碎一頁。如果我們沒有讀懂的話,就再也沒有任何機會去復讀和查證?!盵6]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考古發掘都像一把雙刃劍,在以先進技術實施保護的同時,也對考古遺跡和遺物進行了不可挽回的破壞。人類對古史的考證永無止境,而考古資源卻不可再生,這就要求廣大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以及教學一線的老師們承擔起保護考古資源和文化遺產的責任,在傳播歷史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自覺保護文物古跡的意識。中學歷史課堂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天然場地。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考古遺跡和遺物,并將其放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學習研究,了解考古成果背后的歷史,足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其重要意義,萌生出文物遺跡的保護意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正確區分“考古”、“尋寶”與“盜墓”行為,認清“盜墓”行為的違法性質和對文物遺跡的破壞作用。相信,一個了解歷史文化和文物遺跡的人,自然是考古資源的保護者。

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公務員文博專業考試大綱

1.博物館學

(1)博物館學的含義及研究內容。

(2)當前博物館學研究的方法和主要任務。

(3)中國博物館歷史的回顧。

(4)我國博物館事業建設的基本原則和經驗。

(5)博物館的性質、特征及其社會職能。

查看全文

文物業發展規劃

第一章規劃依據及規劃范圍

一、規劃依據

制定本規劃的依據是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辦法》

3《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

查看全文

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利用分析

摘要:自考古遺址公園新概念提出以來,如何平衡考古遺址的科學保護與利用,使其良性循環,是學術界一直在探索的課題。闡釋文化空間與遺址公園之間的關系,提出遺產保護領域中文化空間的3個屬性:場所物質屬性、精神文化屬性、社會生活屬性,并進一步從文化空間生產的核心理論體系、屬性與理論實踐3個維度將考古遺址公園文化空間保護利用的內容分為3個層面:遺址本體場所、空間表征形態和文化旅游體驗。以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為例,劃分核心區、展示區、輻射區分析其目前的保護利用措施,并提出其文化空間生產的優化策略:虛擬文旅開發完善遺產活態展示、數字技術支撐公眾參與保護營建、高校產學研助力廣富林文化傳播、協同發展促進文化產業集群構建,以期為遺址公園保護利用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風景園林;考古遺址公園;文化空間;廣富林文化遺址;保護與利用

文化遺址的存在記錄了人類的先進文明和歷史發展,也是城市興起的見證者,無論是深埋水土,還是殘垣斷壁,文化遺存永遠是走向未來的精神源泉。目前我國在大遺址保護工作中存在以下困難:旅游過度開發對大遺址造成蠶食和破壞;保護限制和政策補償不完善,導致遺址區內居民對遺址保護缺乏認同而造成破壞[1];大遺址保護占地面積大,監管力度與體制存在缺陷;人為的環境污染以及自然因素等的破壞。因此考古遺址公園應運而生。2009年,國內首次提出遺址公園的新概念并公布《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定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2]。

1文化空間與遺址公園保護利用

1.1遺產保護領域中文化空間概念與屬性闡釋

在遺產保護領域中,“文化空間”概念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被提出。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文化空間’的人類學概念被確定為一個集中了民間和傳統文化活動的地點,但也被確定為一般以某一周期(周期、季節、日程表等)或是一事件為特點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和這一地點的存在取決于按傳統方式進行的文化活動本身的存在”[3]。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界定“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時間性和空間性”[4]。從上述概念中可以看出,文化生產是在“時間-空間”雙重維度下展開的,時間是文化的歷史記錄,空間是文化的展現載體,換言之,文化與空間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由此,有文化遺產領域學者理解其包含3個層次:(1)文化的物理空間或自然空間,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場”;(2)在這個場里有人類的文化建造或文化認定,是一個“文化場”;(3)在這個文化場中,有人類的行為、時間觀念、歲時傳統或者人類本身的“在場”[5]?!皥?文化場-在場”三個進階層次揭示文化空間中“空間-文化-人”主客體相互作用關系,與法國哲學家列斐伏爾提出的空間生產核心理論體系“空間實踐、空間表征、表征空間”[6]不謀而合。由此本文總結遺產保護領域文化空間的3個屬性:(1)場所物質屬性。文化空間賴以生存的環境場所,人們長期聚居于此地與其和諧共生,才能產生富有地方感的文化遺產、文化景觀。(2)博物館的展示之用。廣富林考古研究展示館在埋藏區北部隔河相望,其由三個嵌入土地的完整陶罐造型建筑組成,其中一個陶罐口正對著太陽升起的地方,晨光透過罐口碎花玻璃灑入展館內部,猶如正在進行先民祭祀(圖4)。整個建筑外環境設計與原野融為一體。核心區遺址保護采取措施有二:(1)通過搭建“保護棚”對遺址進行臨時保護;對已經發掘的遺址進行隔離保護,或在遺址上搭建鋼架結構、玻璃等可視材質對外展示。(2)一些遺址只針對考古人員開放,避免遺址二次傷害,對已研究過的遺址進行回填處理。

查看全文

博物館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該同志能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堅決擁護和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文化的“二為”方向,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博事業,在擔任博物館館長、市文管辦副主任、草庵文管所主任以來,作風正派,團結同志,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熱愛本職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規范博物館管理、宣傳展示服務社會、文保單位創新、“海絲”考察點的整治建設、學術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一、狠抓內部管理,外樹窗口形象

從專業隊伍、保安隊伍、保潔隊伍等方面建設入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博物館管理制度?!痢痢痢聊暝卤皇∥墓軙?、文化廳評為“一級達標館”;××××年元月,博物館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年“文明單位”。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服務意識,規范管理的理念。從上班統一著裝,佩戴胸卡入手,制定博物館出勤、值班、會議、財務、印章、文電處理、安全保衛、后勤保障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堅持常年對公眾開放,每天開放時間:—:,做到中午、雙休日、節假日不休息,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的需要。重視宣教隊伍的培養,要求每位講解員都能做到因人施講,滿足社會各受教育階層的需要。在硬件建設上,展覽設有中英文說明牌等輔助設施,館內設有導覽牌、雨傘架、休息排椅、報刊雜志、觀眾休息廳等服務設施,為參觀者創造一個整潔、舒適的參觀環境。

切實做好館藏文物管理。館藏文物進行分類登記入庫,做好考古出文物、傳世文物的征集登記造冊,做到貼目清楚。并做好文物科技保護工作,每年分春秋兩季對古字畫定期微波殺菌、晾曬;對出土明代絲織品進行消毒、防腐、整形處理;對出土的青銅器、鐵器及出水的銅炮、鐵炮進行防銹、緩蝕處理;對出土的陶瓷器進行修復。做好館藏一級文物建檔。因文物科技保護成績顯著,被推選為×文物科技保護協會理事、副秘書長。

切實做好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向×市公安局保安公司選聘名保安負責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并制定《安全保衛工作任務》、《保安巡邏制度》、《保安職責》、《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職責》等一系列安全保衛制度,保安人員每天小時日夜值勤,做好值班記錄。從××××年起每年都聘請×消防大隊教官對全館人員進行消防培訓及實踐演戰,掌握消防安全檢查基本常識與滅火技能。由于制訂有效措施,單位安全生產無事故。

外樹良好形象?!痢痢痢聊晗群笈c×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師院共建教學實踐基地。博物館還被泉州市委宣傳部等六個單位列為×唯一的“×市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痢痢痢聊辍潦胁┪镳^入選《華廈文博攬勝》、《中國新時期優秀文化設施圖典》,提高了×博物館在全國文博、文化系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查看全文

科技考古概論課調查分析

《科技考古概論》是科技考古專業研究生的必修課,其作為一個基礎環節,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研究科技考古有重要影響.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國內較早開設了《科技考古概論》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內部講義及教學方法,同時在師資隊伍培育、學生培養等方面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然而,科技考古是一門新興學科,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均不斷在拓展,而且《科技考古概論》課程涉及面非常廣,無論對教還是學而言,都極具挑戰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直在探索《科技考古概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并不斷進行教學改革.近年來,我們在多年教學積累與改革的基礎上,嘗試了更深入的教學改革.本文旨在通過調查,全面了解《科技考古概論》課程的建設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與需求,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思考,以期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1調查的基本情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概論》教材與課程建設研究”課題組設計了《科技考古概論》課程調查問卷,并于2011年展開教學調查.

1.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2008級(簡稱08級,其余同此)至2010級選修過《科技考古概論》課程的研究生為調查對象.之所以做出如上選擇,主要是從08級開始,《科技考古概論》課程進行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研究,調查時08級至10級的研究生都還在校,較容易進行調查,而且他們對課程情況應還有較為清晰的記憶,因此調查結果更可靠.被調查的研究生共23名,其中碩士22名、博士1名;男生15名(65%)、女生8名(35%).

1.2調查工具

查看全文

文物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會上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其目的是要“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我國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發展到一定階段,已經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和實現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在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的一些重點部門和行業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之后,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全社會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

科學發展觀思想的提出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是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在目前這個階段,應對國際當前局勢所采取的戰略措施。改革開放之初,由于我們同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過大,在國際上一直存在不可預知的戰爭威脅,國內也存在少數極端分裂主義和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懷疑論調。在那個時期充分發揮我們社會主義中國具有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讓關系到國家命脈的行業、部門、地域首先得到發展,以確保我們的社會主義大國的地位。但這同時也帶來了片面追求經濟造成的信仰缺失、城鄉差距拉大、環境污染以及區域發展不協調和外向經濟依懶嚴重、內需不足等問題。

主席強調的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對鄧小平同志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的不斷解釋和完善,是從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影響和阻礙全社會發展的各個問題,深刻把握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根據省文化廳黨組的要求,省文研所黨支部制定了《關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從10月中旬開始,分階段圍繞“通過學習提高認識,切實增強黨員干部在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分析、研究和解決當前文物考古科研、行政管理、支部建設等工作中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從基層的角度出發,對宏觀的政策制定和體制建設上如何促進文物考古事業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從微觀上分析和研究文研所內部行政管理、制度建設中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方方面面,實行管理機制和方法的創新”、“將科學發展觀的學習成果轉化為在現實工作中的正確的工作思路、科學的行為和措施、自覺的黨性和品德修養、堅定的人生信念和意志”四個目標展開工作。

在第二階段學習調研工作中,文研所領導班子一把手親自抓,組織了認真的“學習培訓”、“調查研究”和“圍繞科學發展深化解放思想大討論”工作。采用集中學習、個人自學和小組互助的方式,對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的傳承關系和理論體系進行了研究和學習,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對“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根本依據、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增強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五個專題進行了強化學習。

在學習考察階段,到經濟、文化和行政管理較為先進的地區進行了專題學習考察活動。安微和浙江地處東部沿海,經濟和思想較為發達和開放。從文物考古專業上看,*省地處太行山東麓,環繞京津,為我中華文明最早的發祥、發展和傳承之地,具有無可比擬的古代文化蘊藏和積淀優勢,歷史文物、遺存傳承鏈條完整,地下文物遺存眾多,不愧為文物大省的稱號。而東南地區在文物的蘊藏和質量方面雖然不及內地,但他們的經濟發達對文物考古事業的支持力度大,管理先進,反而做出了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成績。

查看全文

文化人類學在民間舞學科建設的價值

摘要:隨著民族舞蹈建設教育不斷走向職業化,舞蹈建設根據其不同的民族舞種將舞蹈學科也劃分得更加精致細化,而中國屬于民族舞的民間舞舞蹈作為民族舞蹈的一種,也在民族舞蹈的職業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性的角色。本文針對目前的舞蹈人才培養建設方案,從文化人類學的借鑒與應用、中國民間舞學科的民族文化系統傳承、民族文化情感等多個方面角度出發,分析了文化人類學在民族民間舞蹈學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價值。

關鍵詞:中國舞蹈民族舞蹈與民間舞蹈;舞蹈主體建構;舞育專業化;舞文化與人類學

1文化人類學的基本介紹

文化民族人類學,又稱文化民族學,是一門研究民族人類文化共性和民族文化資源多樣性的一門學科。對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一直是其最受關注的一個焦點和文化傳統,是不可偏離的。與中國其他民間舞蹈一樣,主題舞蹈實踐和學術研究的工作重點一直認為是在推動全國不同少數民族群和地區之間進行文化傳播,目前仍有屬于其他民族舞蹈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學習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中國民間舞蹈實踐和研究拓寬視野,解決困難問題,更好地把握和認識自己探索和創新的方向。人類學主要研究方向是一門對現代人類及其民間社會學和文化關系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一門學科。它主要是對各種關于人類不同文化的一種整體發展理論和文化個性進行比較的一門學術研究.本研究系統地探討了人的本質和社會文化的多樣性問題,解釋和分析了人類及其不同文化之間的個體差異和相似之處,并通過對生物適應及其表現形式的考察,特別關注文化多樣性。北美的考古人類學學科可以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學科分支考古傳統人類文化考古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考古人類學,生物人類學-人的生理特征考古和現代語言-文化人類手術。歐洲的其他發達國家,主要是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通常被稱為對古代人類生理生物學的考古學研究,例如,生物考古研究。如果將這一概念加以推廣,就會發現中國民間舞蹈也是對人性、普遍性、階段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研究,而每一個中國民族民間舞者都是對方文化的繼承者和研究者。目前北京舞蹈學院的中國高等民間舞蹈課程教材中涉及藏族、蒙古族,朝鮮族和云南傣族以及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人的舞蹈學習材料,都主要是為正在學習這些民族舞蹈的全國漢族中小學生和舞蹈教師而精心編寫的。即使用的是山東漢族秧歌、揚歌和洋族秧歌等也是漢族傳統舞蹈??平滩?,也是在田野里和桑家浦江上流傳下來的,它們都是來自不同省份、在城市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教師和學生。因此,用文化人類學的理論來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是一件自然而自然的事情。

2文化人類學理論的重要性

理論作為包含一系列命題的解釋框架,對于幫助我們理解其中的原因、使研究具有前瞻性并從多個角度深入擴展而言,具有極大的價值。在這方面,理論的積累和深入研究是最重要的學科建設。與其他學科相比,舞蹈行業中人的身體動作動作詞匯是其身體,跳舞表現是舞蹈的中心,舞者只能在舞蹈中表現出來,所以引語;實踐總是在理論前面是業界的一種默契,引言;強調實踐少理論,我們都能理解和看到這個問題。當技術與學術的不平衡達到臨界點,即舞蹈的理論建構跟不上其發展的需要時,舞蹈實踐就會陷入輪回與停滯的怪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在指導實踐,科學研究在促進教學和思想創作實踐中的作用。中國民間舞蹈的理論建設也是如此,盡管一些專家學者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語錄;《五種大文化類型,語言分部,地理分部》,《中國舞蹈二疊》《民族舞蹈遺存》等優秀的文化人類學著作。如在理論范式、文化人類學到對方的文化研究積累理論的經典進化論、傳播學、法國社會年鑒學派、特殊學派理論流派、英語功能主義學派文化與人格論、新進化學派結構、人類學、象征主義、解釋人類學,后現代主義等諸多流派。對這一理論的經典著作進行了闡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甚至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問世。運用這些理論范式和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個方面來研究中國民間舞蹈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有必要的。

查看全文

將軍崖巖畫傳承研究

論文提要: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實物代表,將軍崖巖畫始終面臨著如何更好地長期傳承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鎖鑰就是要使將軍崖巖畫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認知和接受,并使之成為社會公眾物質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挖掘、研究將軍崖巖畫的內涵及其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并傳諸公眾則成為本文探討的命題。故而本文提出了將軍崖巖畫傳承中所涉及的目標、手段及標準。

關鍵詞:保護推廣將軍崖巖畫目標手段標準

作者簡介:孫浩譯,本名孫亮,市文管辦黨支部書記

通訊地址:新浦區海昌北路28號房產交易大廈1103室

郵政編碼:222002

聯系電話:5681213

查看全文

中藥學

調整中藥學發展重點。任何一門學科,如果沒有明晰的概念,是不可能存在和發展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2004)云,“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學科,是中醫藥各專業的基礎學科之一”。這一定義輕視或忽略了中藥物質復雜性研究,中藥是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如果武器不精良(沒有物質基礎作保證),很難想象“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會達到期望的目標,這可以從高等教育用最新的《中藥學》(2009年)總論可以看出,所謂中藥的基本理論(中藥的起源、歷代本草著作、藥性理論、中藥采制備集等),尤其是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配伍、禁忌等并無新的突破。同樣,許多名老中醫一直在抱怨藥材質量“今不如昔”,影響臨床療效的發揮,也證明過去“一花甲”,“唯物”不夠,提示今后應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例如,國家標準和大學教科書規定赤芍和白芍均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而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卻大相徑庭。一個物種的相同藥用部位成為兩種效用很不相同的中藥,實在不可思議和讓人匪夷所思,究竟是博大精深,還是故弄玄虛,實有必要而且迫切需要向受教育者、使用者和其他學者說清楚,講明白,至少要把問題的尖銳性和挑戰性提出來討論和研究。初步研究結果表明,野生和栽培、藥用栽培和觀賞栽培的芍藥(技術方法各適應于用根和賞花的需要)均存在顯著差別,為完整準確地表達赤、白芍的來源,建議白芍定義為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經藥用栽培,采收后去皮、水煮等方法加工干燥的根,赤芍定義為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野生居群的干燥根。黑體字為極其重要的關鍵詞,省略了就會產生很嚴重的問題?,F代中藥白芍(藥用栽培芍藥)的生產是明末清初以后的事情(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名出1935年《藥物出產辯》,四川中江白芍栽培始于19世紀初)?;ɑ苁贩Q,觀賞芍藥的栽培始于魏晉而盛于唐宋。顯而易見,張仲景時代沒有現代白芍,其所創制的含芍藥方劑在現代來應用均宜以赤芍當之。

增強獨立自主意識。中藥學要躋身于現代科學行列,學術上的獨立自主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就現狀而言,中藥學獨立自主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多個方面,僅以有錯不糾(當然很難糾)和含“冤”不申,兩種現象加以說明。有錯不糾的例子很多:《中國植物志》把枸橘Poncirustrifoliata(L.)Raf.當成枳。實際上中藥枳實、枳殼和“橘窬淮而北為枳”的枳應為同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1];侯寬昭的《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1958)曾誤將Liriope稱為麥門冬屬,《中國植物志》雖改稱山麥冬屬,但將Liriopespicatavar.prolifera稱為“湖北麥冬”就極端錯誤,應該稱“湖北山麥冬”,以免誤導醫患;《中國植物志》的荊芥Nepetacataria從來就不作荊芥入藥、葶藶Drabanemorosa從來就不作葶藶入藥,草本威靈仙Veronicastrumsibiricum從來就不作威靈仙入藥,所謂骨碎補科(Davalliaceae)骨碎補屬(Davallia)骨碎補Davalliamariesii從來就不是正品中藥骨碎補,科屬種的中文名都不恰當。中藥植物來源的中名錯誤是可以更改的,例如《中國植物志》將Pinelliapedatisecta的中名由掌葉半夏改為虎掌;將Seseli由邪蒿屬改為西風芹屬。問題是在《中國植物志》錯了而不改或未改時,我們是不能照搬的,堅持真理的權利在我們手中,用與不用事關中藥學自主意識,不宜小看。謝宗萬從20世紀60年代就呼吁把透骨草科(Phrymaceae)改為毒蛆草科,相應地把透骨草PhrymaleptostachyaL.var.asiatica改為毒蛆草[2],強調獨行菜屬(Lepidium)必須改為葶藶屬以符合中藥葶藶來源的實際情況,這種精神應該提倡。含“冤”不申的典型例證之一是,當面對甲骨學和考古學方面的院士和權威提出“人吞商史”(破壞甲骨文)和“糟?;钡闹缚貢r,沒有申辯就把《中國藥典》1963年版一部和1977年版一部正文收載的龍骨、龍齒給刪除了,從1985年版開始《中國藥典》只是在附錄中將龍骨一帶而過,而龍齒則徹底消失了。其實“人吞商史”的指控是站不住腳的,歷代本草和現代《中國藥典》認定的中藥龍骨,是距現在幾萬年到幾百萬年前古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等)的骨化石,其形狀很不規則,硬度大,有裂隙,幾乎沒有刻寫文字的平整表面。殷人真正用來刻寫文字的材料根本就不是龍骨,而是龜甲和牛骨[3],時間距今不過三千多年,完全沒有石化,化石與非化石,數萬年和三五千年差別如此之大,混為一談,實在是不科學!“糟蹋化石”指的是在中藥鋪售的“龍骨”中發現了巨猿、板齒犀、鏟齒象、三趾馬等考古需要的珍貴化石。西方學者李約瑟的評價比較客觀:“龍骨因為可以作為藥物而為人們重視這一事實,曾經幫助現代古生物學家在中國發現了古人類化石(北京人,Sinanthropuspekinennsis)……中國動物化石的知識在2~15世紀的這段時間遙遙領先于西方”[4]。很多古脊椎動物學者、古人類學家尋著“龍骨坡”、“龍骨洞”等地名的指引,或者在常年挖龍骨的村民的向導下,由此種捷徑(包括逛中藥鋪)獲得許多重要考古新發現(如北京人和巫山人)。如果不是歷代醫藥學家發現和運用龍骨治病,以及群眾性采挖龍骨的實踐,光靠考古學家個人的力量,恐怕難有作為。龍骨、龍齒是《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上品藥物,具有鎮驚安神、收斂精氣、止血療瘡的卓越功效,清宮御醫用白龍骨等藥治愈光緒年間太監總管崔玉貴(地位僅次于李蓮英)遷延數年的鼻衄,民眾內外傷出血更是累用累效。龍牡壯骨顆粒(國藥準字Z42021662)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僂病、軟骨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育遲緩、多汗夜驚等有近20年連續使用歷史,社會效益顯著,經濟效益可觀(年產值逾億)。由此可見,古代醫藥學家發明龍骨治病是了不起的,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與龍骨有關的化石雖然不可再生,但地球上這類遠古哺乳動物遺骨的藥用資源是豐富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不用,而且絕大多數是沒有考古價值或考古價值很低的,值得開發利用。通過對遍布全國的龍骨收購點和銷售店的巡查監測,請化石專家對采挖、銷售人員進行培訓,增強識別有考古價值的化石的識別能力,實現既增加考古新發現的機會和成就,又保證了醫療需求的“雙贏”。過去那種“過河撤橋”、置于“死地”,至今仍不得翻身,用含碳酸鈣一類物質代用龍骨的建議是對龍骨治病科學性的蔑視。事實上,一味禁止,但龍骨采挖和應用一天也沒有停止過,雖取不承認主義的效果甚微,恢復龍骨合法使用的國標地位刻不容緩。鑒于五花龍骨被歷代醫藥學家推崇,與考古的矛盾不大,建議新版《中國藥典》加以收載。

完善知識體系。1997年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藥學雖然上升為一級學科,但注明“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在國標《學科分類與代碼》(GB/T13745-92)中藥學仍然處于二級學科的地位,這表明中藥學尚未完全構成嚴密的、邏輯化的知識系統,急待完善,二級學科的建設十分緊迫,中藥學其他學科(360.4099)留下了很大的增加空間,已經分設的數目太少,很不適應中藥學復雜性的需要,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藥用植物學、中藥藥劑學等多是建立在植物化學、藥理學、植物學、生藥學、藥劑學的基礎上,“特有”不足,這些都有待教研、臨床和生產實踐來解決。中藥學名詞術語不統一的現象比比皆是,急待統一和確定,只有統一才有可能達到嚴密的、邏輯化的要求。統一的方法途徑參照國際上成功經驗,即在提出原則并能達成共識的基礎上解決分歧或紛爭,例如為什么使用“道地藥材”而不使用“地道藥材”是因為“道地藥材”出現于16世紀初明朝政府官方頒布的《本草品匯精要》,既具有合法性,更符合科學名詞術語厘定的“優先律”原則?!暗赖厮幉摹钡母拍罨蚨x應該符合優良性、時空性、全面性、準確性、防偽性、概括性等六項原則,“道地藥材”是物質性概念,而“藥材道地性”是理論性概念,兩者不能混為一談,英文翻譯應符合簡潔明了、便于英文行文(單詞性而非解釋性)的原則,故似以geoherbals和geoherbalism來表示相對較好。

提高中藥隊伍學術和業務水平。中藥學的高、中等教育搞了50多年,培養了數以千計專業人才,但是基本上主宰不了中藥的命運,龍骨只不過是若干典型例證之一,今后應重視培養把握方向、解決關鍵問題的權威和將帥人才。另一方面,中藥學師資隊伍肩負著培養中專生、本科生、研究生的重任,包括作者在內所有高、中、初從業人員都需要學習,進行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更新和充實中藥學專業知識,這是關系到中藥學發展的百年大計,是實現中藥學自強的根本保證,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落到實處。從管理的層面上說,應盡快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學術民主機構和裁決程序。仍以龍骨為例,前述指控用龍骨“人吞商史”根據的是一個離奇傳說,在王懿榮死后31年、劉鶚死后22年的1931年,一個記者以“汐翁”的筆名在《華北日報·華北畫刊》上發表“龜甲文”一文,杜撰了一個后來2009年還被媒體反復宣傳的故事,大意是說,晚清學者王懿榮因病服藥,見方中有一味叫“龍骨”的中藥上有類似文字的痕跡,導致甲骨文的發現和甲骨學的誕生,文史專家多次指出其時間、地點、名稱、情節都漏洞百出,僅視為傳說,但某些中藥界的資深專家至今還在宣傳這個故事,并誤以為是給龍骨“增光添彩”,可見他們對取消龍骨標準已20多年不知情(不應是麻木不仁吧)。如果信息透明,列為重大學術問題,對全國具有中藥本科高級職稱的專業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同時也在網上征詢意見,取得的結果再召開類似聽證會形式(足夠的專家人數和專業代表性),充分討論龍骨問題,恢復龍骨標準應該是指日可待的。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全社會對中藥問題的關注,同時也達到業內外再學習,提高學術和業務水平的效果。“萬馬齊喑”、少數人獨斷,對中藥和中藥學發展是不利的。

綜上所述,中藥學要成為可以與其他學科相當的、真正的、完全的一級學科,任重而道遠,以人為本,唯物求實,直面藥材危機、理論危機和人材危機而不是回避,為中醫臨床提供安全、有效、精良的藥材和成藥,是中藥學自強的戰略目標所系,切不可等閑視之。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