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核心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11:22: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學核心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學核心課

國際經濟學微課制作研究

摘要:“國際經濟學”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yè)核心課程,在該專業(yè)教學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局限以及這門課程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大學生對于國際經濟學敬而遠之。而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的微課教學,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國際經濟學的學習效果。本文從“國際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局限出發(fā),探討了微課在國際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的主要分類,最后提出了國際經濟學微課制作的幾個注意點。

關鍵詞:國際經濟學;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微課制作

一、“國際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局限

“國際經濟學”是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yè)課程、核心課程,它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1、理論抽象性。國際經濟學不同于其它課程,數理分析方法的使用比較多,圖表與推理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倍感抽象深奧。即使在傳統(tǒng)教學中,利用黑板演示畫圖,學生還是覺得不容易理解。2、一定的實踐性。國際經濟學理論同時又是對國際經濟實踐規(guī)律的歸納和總結,因此,它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例如,國際微觀經濟學是對微觀個體的經濟決策的考察與總結,而國際宏觀經濟學涉及的宏觀經濟政策,則是國際經濟理論對宏觀實踐活動的理論概括。因此國際經濟學教學者需要根據經濟現實的國際經濟活動,緊密結合案例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把國際經濟理論與國際經濟事件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國際經濟學”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yè)核心課程,在教學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及這門課程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大學生對于國際經濟學敬而遠之。如果采用微課教學,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通過圖片、視頻和flash等素材相結合應用到微課中,以通俗易懂的形象化微案例表現抽象的理論知識,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國際經濟學的學習效果。再結合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則更能實現上佳的教學效果。

二、微課在國際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的主要分類

(一)“國際經濟學”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結合生動的案例)正如上所述,國際經濟學數理分析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感覺該課程的原理和概念都非常抽象難懂,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一些可以結合案例教學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就可以采用微課來集中講解。比如“比較優(yōu)勢理論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這一節(jié),要把“比較優(yōu)勢理論”講透,幾分鐘是很難說通的,但是,對這一節(jié)所涉及比較優(yōu)勢理論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案例等的分析,則可以以微課表現。因此,這部分微課所涉及的知識點在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集中、詳盡和便于結合案例、便于反復學習消化、(二)“國際經濟學”的擴展知識和前沿知識所謂擴展知識是指“國際經濟學”課本和課堂講解不詳盡而又有價值的擴展知識,如“大國模型與小國模型理論”中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等內容。所謂“前沿知識”是指當前仍在豐富發(fā)展的經濟理論,比如每年一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國際經濟學理論的簡要介紹等,這類知識通過微課加以體現,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激情和學習理想。因此,這部分微課所涉及的知識點主要基于國際經濟學的實踐性和時事性,理論難度不是太大,但有助于開拓學習者的理論視野、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激情,甚至可以引導部分學生建立終身的學習及學術方向。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計量經濟學金課建設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以金課理念作為指導,聚焦學生的能力、課程特點和前期教學改革的認知,考慮構建計量經濟學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并且遵循金課“兩性一度”的標準從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堂組織和課后評價四個方面介紹了金課教學設計方案,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打造“思政+課程+科創(chuàng)”三位一體的課程育人模式。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混合式金課;教學改革

一、引言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了金課的概念,對大學生要適當增加課程的難度和深度,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增負”,淘汰內容過于陳舊、考試走形式、質量不高的水課,努力打造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zhàn)度的金課,因此,金課的標準就是要具有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性和可操作性。金課建設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著力點,為培養(yǎng)高素質科研型人才提供教學保障,在計量經濟學金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僅傳授知識,更實現了價值的引領。計量經濟學課程是經濟學類各專業(yè)的核心課之一,它是將經濟學、數學、統(tǒng)計學三者相結合的一門學科,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較為晦澀難懂。在前期的教學改革中,雖然采用了慕課、案例教學、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但依然不屬于金課。根據金課的標準,應對教學目標重新進行規(guī)劃,教學內容精心構思,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金課建設的基礎。

二、計量經濟學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以反映客觀客觀事實的統(tǒng)計數據為基礎、定量分析研究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和探索實證經濟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在經濟學的各學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重點培養(yǎng)學生在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之上,運用計量經濟方法、模型定量分析實際經濟運行中的有關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畢業(yè)論文的撰寫質量。從具體教學實施中發(fā)現,目前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專業(yè)微觀經濟學微課教學模式研究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y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特點與學生需求

1、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特點

從微觀經濟學課程本質來看,其是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也是核心課程,涉及到的知識點與知識面都很多,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相對較多。目前我國高校中幾乎所有與財經和管理相關的專業(yè)都開設了這一課程,而這一課程也使學生對本專業(yè)相關知識的學習起到一種鋪墊和推進作用。因此對于高校教師來說,提高教師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知識的理解與吸收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幾乎可以說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而逐步形成的,從理論體系上看其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圍繞價格理論展開,在具體的研究對象上主要為消費者和單個的生產者,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一學科由消費者、生產者、分配等相關理論構成。而從現代微觀經濟學發(fā)展來看,其發(fā)展出許多經濟學派和經濟理論,這些理論有的互相聯系,有的卻互相對立。因此在教學過程對不同學派的基本理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不同的鑒別與分析,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從具體的教學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是目前高校中的微觀經濟學教學較為開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鑒別分析,取長補短。其次是微觀經濟中的很多理論都是在不同的經濟環(huán)境下產生的,即產生的歷史背景有所區(qū)別。而目前很多教材都在理論背景闡述上較為欠缺,有時會使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介紹不同理論產生的背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除此之外,現代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們所注意到的,在后文中筆者將一一闡述。

2、學生學習需求

大部分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生在畢業(yè)后的求職意向都主要為企業(yè)管理者、職業(yè)經理人等,因此學生專業(yè)素質的高低對他們尋求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的實踐都會起到很大作用。從學生素質來看,由于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yè)會招很多文科生,這部分學生在人文素養(yǎng)上基本沒有問題,很多學生的問題都出現在數學學習上。而微觀經濟學課程中數學是基礎性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需求上不僅需要掌握學科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掌握經濟學專有的數學基礎知識。其次,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上課時往往會認真聽講,但在課后不會復習。高校的教師授課模式與傳統(tǒng)中學授課模式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學生的預習與復習需求往往難以滿足,這也成為高校授課模式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微課教學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引進后,就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需求方面的很多問題。

二、微課相關內容分析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研究

摘要: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必修課,但是計量經濟學難教、難學又是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加強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分析了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缺乏組織與領導;計劃性不強,第二課堂教學活動不受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缺乏高素質教師指導團隊;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缺乏校內外教學基地的支撐;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單一,無法與第一課堂有效融合。最后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創(chuàng)新能力;第二課堂

1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必修課,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經管類學科學生學好經濟學的必備工具。但是計量經濟學難教、難學又是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加強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開展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教育是第一課堂教育必要且有益的補充,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包括社團活動、社會調研、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實驗操作模擬、創(chuàng)新課題申報、參與科研項目、撰寫科研論文等多種形式,對于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有所脫節(jié)、第二課堂硬件不足、缺乏核心專業(yè)指導教師團隊、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單一、課程體系不完善等。另外,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的原動力,是民族的靈魂。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提高我國競爭力水平的必經之路。所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不少學者研究了經管類專業(y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問題。李慧宇、王向前等[1]從建設原則、組織結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管理和教學保障等方面系統(tǒng)研究了經管類專業(yè)第二課堂教學體系。胡春春[2]認為經管類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應以兩個課堂協(xié)調發(fā)展為基準,加強第二課堂設施、經費投入,創(chuàng)立創(chuàng)新型指導教師團隊,完善考核與評價體系。韓莉[3]以北京聯合大學的金融專業(yè)為例,探討了應用型大學的經管類專業(yè)第二課堂建設問題,發(fā)現還存在沒有學分要求、沒有品牌特色、相關活動的專業(yè)對口率低等問題。賴曉華、滕漢書[4]以桂林理工大學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yè)為例,從培養(yǎng)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師生相互交流等四個方面探討了旅游管理專業(yè)的第二課堂建設內容。胡雪芹[5]專門探討了導游實務課程的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改革。還有不少學者專門研究了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問題。李子奈[6]指出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方向,就是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原理與方法以及數據的分析加入到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之中。譚硯文、陳珊妮[7]綜合比較分析了中美兩國在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方面的問題,發(fā)現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存在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不合理、學時較少、與相關課程無法銜接、重視課堂教學而輕視實驗教學的現象。王文靜[8]以“多元回歸分析”為例,研究將導向學習法和案例教學法相結合,應用到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去。肖翠仙[9]、肖小愛[10]均認為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培養(yǎng)應用技術型人才。綜上所述,大部分文獻主要研究經管類專業(yè)的第二課堂建設問題或者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教學改革問題,而專門針對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的相關研究還很少,即使提到,也分析得很簡單,也較少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因此,深入分析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就非常有必要,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利用第二課堂來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整體教學效果,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很強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2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2.1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要性。計量經濟學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必修課程,主要介紹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分析經濟管理現象,是一門數據分析課程,也是定量研究經濟課程。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經管類學科學生測定經濟關系、探索經濟規(guī)律的必備工具。該課程對于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但是計量經濟學難教、難學又是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加強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2.2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可以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整體教學效果。開展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教學是第一課堂教學的必要且有益的補充,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包括社團活動、社會調研、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實驗操作模擬、創(chuàng)新課題申報、參與科研項目、撰寫科研論文等多種形式。第一課堂是在教室里的學習,以學習理論知識和模型為主,而第二課堂則是教室外的學習活動,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課外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揮各種想象,收集數據、建立模型、分析實際經濟問題并撰寫相關調查報告或者經濟學論文。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相融合,可以彌補第一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鍛煉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從而大大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整體教學效果。2.3第二課堂更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綜合素質計量經濟學第二課堂更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在第二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寫作能力、表達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多種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今后的深造或者就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查看全文

行政管理課程建設研究

摘要: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現代大學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行政管理專業(yè)核心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核心課程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從設置理念、課程設置、專業(yè)教師、不同年級不同課程的銜接等方面加強對行政管理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行政管理;課程建設

一、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大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一)創(chuàng)新思維是大學教育的首要意義。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最根本的基礎所在,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佇立于世界前列最有競爭力的教育階段,承擔著國家和民族創(chuàng)新的最前沿的工作與內容。所以,創(chuàng)新思維是大學教育的首要意義,也是現代大學教育的基礎性思維教育。(二)創(chuàng)新思維是大學生學習的基本思維方式。現代科技與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每個人個性與要求的不盡相同,也對大學教育與課堂提出了更高的層次與要求。創(chuàng)新思維必須成為大學生學習的基本思維方式,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尤其是社會科學要面臨復雜的社會形勢及公眾需求,而即將進入社會并會承擔著社會各方面管理的高素質大學畢業(yè)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才能面對不同的社會情況。(三)創(chuàng)新思維是行政管理專業(yè)學習的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對于行政管理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行政管理專業(yè)要培養(yǎng)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現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是基本的素質,而且馬克思主義是結合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發(fā)展的基本理論,是與時俱進大發(fā)展的理論,這就要求行政管理專業(yè)的學生能夠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我們的國情結合起來,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能力對社會進行有效治理。現代公共精神,是行政管理由政治統(tǒng)治轉向具有公共治理、公共服務的現代公共管理的精神指引,也是學習行政管理專業(yè)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精神素養(yǎng)。現代公共精神本就要求較高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不足百年的歷史發(fā)展已經證明了現代公共精神在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務為導向的現代行政管理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

二、行政管理核心課程建設

根據教育部2012年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中的要求,行政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包括政治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公共經濟學、公共政策學、地方政府學、行政組織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核心課程也分為學科基礎課與專業(yè)核心課。(一)行政管理的核心基礎課。社會科學的行政管理具有強烈的社會屬性,與政治學聯系密切,所以行政管理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第一門就是政治學,這也是學習行政管理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也就是說,行政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學基礎之上的。其次,行政管理專業(yè)現在已經劃為管理類下的二級專業(yè),其本質還屬于管理,只是針對行政領域的管理而已,而管理學則是所有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和必修課程,這是原理課,在學習和掌握管理原理的基礎上再分類分領域進行不同類別管理的專業(yè)學習和思維培養(yǎng)。最后,基于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治理,都要遵守國家的憲法,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是所有法律存在的依據和基礎,所以我們將憲法學作為核心基礎課程加以認真學習,領悟法治國家依法治國之精神。(二)行政管理核心專業(yè)課程。行政管理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課程包括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政府經濟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地方政府學、公共政策學、行政組織學等課程。雖然教育部在進行專業(yè)設置時對專業(yè)設置有比較寬泛的指導要求,每個學校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具體開設相似或相近的課程,但基本都是這幾門課程。這些課程,從經濟、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組織、法律政策等不同的社會管理方法手段方面對行政管理的主要內容進行學習和研究,充分說明行政管理專業(yè)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實踐專業(yè),這些課程的設置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等相關領域學科專業(yè)知識,具備良好的公共管理素養(yǎng)和精神,才能夠做好行政管理的專業(yè)工作。

查看全文

經濟學“微課”教學改革可行性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進步,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進入并占據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此背景下,人們更多借助社交網絡及各種APP獲取自己所需的各種信息,作為時代寵兒的大學在校生也不可避免會采取同樣的方式獲取信息與知識,這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為傳統(tǒng)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機遇與挑戰(zhàn)。

一、微媒體與微課

(一)微媒體。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導致社交網絡及各種APP占據了人們的智能手機,進而占據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學習與生活方式。當前的時代可以被稱之為微媒體時代,所謂“微媒體”,是指以微博和微信等網絡軟件為代表的進行信息的傳播與共享的與傳統(tǒng)媒體相對應的新型網絡媒體。微媒體具有門檻較低、數量龐大,形式多樣、速度極快,內容靈活多變等三個特點[1]。微媒體的特點及其傳播方式決定了其對于大學生具有無法拒絕的吸引力,導致傳統(tǒng)課堂教學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日益衰退。因此,以微課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方式應運而生。(二)微課。自從美國學者戴維•彭羅斯提出microlec-ture的理念之后,國外對于微課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研究,目前已深入各層次的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中,在國內的發(fā)展則是最近幾年才逐漸得到重視和應用。所謂微課,是指圍繞某個課題或知識點而展開的、以在線視頻為形式的、短小精悍的聲音解說或視像演示[2]。微課具有時間短(5~8分鐘,最長不超過20分鐘)、內容精、資源小、目標明確以及針對性強等特點,再加上微媒體的推廣,使得微課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和認可。

二、經濟學的課程性質與特點

經濟學被稱為“社會科學的皇后,最古老的藝術,最新穎的科學”[3],是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基礎課程。(一)經濟學的課程性質。經濟學作為學科基礎課程,自從1989年被原國家教委確定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本科專業(yè)必須開設的核心課程之一開始,歷次的改革和調整過程中,都被教育部確定為經濟管理類本科專業(yè)必修核心課程,由此可見經濟學的重要性。教育部之所以如此重視經濟學的教學,是因為經濟學是其他經濟管理相關課程的理論基礎,學習經濟學,有助于學生學習其他相關科目,以及將來從事相關技術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因此,無論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還是新興教學方式,只要能夠達到教學要求,讓學生熟練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就是好的教學方式。(二)經濟學的課程特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出版,標志著經濟學完整學科體系的正式確立,同時形成了嚴謹的經濟學理論體系。1.理論體系嚴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非常嚴謹,尤其是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各部分理論之間存在著嚴密的邏輯關系,任何一個知識點的不理解和掌握不到位,都會導致后續(xù)相關理論學習的困難,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失去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動力。2.理論抽象。作為舶來品,經濟學不同于其它課程,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經濟學的理論過于抽象和晦澀難懂,很多經濟學的知識點看似與現實很接近,可理解起來卻又感覺很難,比如需求、消費選擇、效用、彈性等都存在這樣的問題。3.理論與實踐密不可分。經濟學理論是對經濟實踐的歸納總結,微觀個體的經濟決策與宏觀的經濟政策則是經濟理論對實踐活動的理論指導。經濟的發(fā)展不斷豐富完善經濟理論,經濟理論則指導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經濟理論和現實的經濟活動,進行案例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知識碎片化

查看全文

物流管理專業(yè)核心課程群構建

1引言

物流業(yè)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yè)的復合型服務業(yè),是支撐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產業(yè)。加快發(fā)展現代物流業(yè),對于促進產業(yè)結構調整、轉變發(fā)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tài)文明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2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物流業(yè)調整振興規(guī)劃。2014年9月12日,國務院提出關于印發(fā)物流業(yè)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2014—2020年),積極營造有利于現代物流業(yè)發(fā)展的政策環(huán)境,著力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近幾年,我國物流業(y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8%左右。在此背景下,存在巨大物流人才缺口,而且對高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作為物流人才的培養(yǎng)者,如何根據社會需求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課程體系,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課程群的建設思路是一條有效途徑。課程群是某專業(yè)或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若干門在知識、方法、問題等方面有著內在邏輯聯系的按照一定規(guī)律對課程進行整合的課程體系。設置課程群的目的是完善特定施教對象的認知結構,不是機械的課程疊加,而是按照課程、學科和專業(yè)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在系統(tǒng)方法指導下,對相關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以學科來劃分的,結合專業(yè)調整和學科建設,以教學計劃的整體優(yōu)化為目標,對教學計劃中具有一定的學科相關性、知識完整性、內容繼承性、結構相對獨立性的課程集成模塊的建設[2]。山東財經大學自2003年設立物流管理專業(yè)以來,不斷改進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優(yōu)化專業(yè)核心課程群教學內容,從一體化、國際化和經濟分析角度制定物流管理專業(yè)核心課程群(物流經濟學、國際物流學和供應鏈管理)的總體內容,然后共同制定了教學大綱,合理確定了三門課程內容,避免課程內容重復,使得不同知識點在不同課程中得以凸顯,同時又相互補充,多角度覆蓋地滲透式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我們組建了物流管理專業(yè)核心課程群建設團隊,力求知識結構、學緣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的合理化。同時,為了保證三門課程之間的關聯緊密性,注重不同課程之間的師資交叉,增強課程之間的粘合度。

2物流管理專業(yè)核心課程群的構建思路

物流經濟學、國際物流學和供應鏈管理三門課程都是物流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是在學習了物流學導論課程之后,為從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學習物流管理專業(yè)知識而設置的,從不同教學對物流管理學生進行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三門課程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物流的靈魂在于系統(tǒng),掌握整體優(yōu)化的思想是學好物流管理的關鍵,供應鏈管理旨在從一體化的角度來對物流及其他企業(yè)運作問題進行統(tǒng)籌管理,培養(yǎng)學生整體優(yōu)化的能力;而且,隨著世界經濟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我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國際化視野也是當前需要物流管理專業(yè)學生具備的基本能力,國際物流學側重訓練學生國際物流的運作方式和管理知識;同時,無論物流的一體化還是國際化運作,都需要從經濟效益分析角度來衡量其成功與否,物流經濟學則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經濟學理論知識進行效益分析的能力。因此,物流經濟學、國際物流學和供應鏈管理三門課程屬性相同,關系緊密,非常有必要作為課程群來整體建設。

3課程群課程基本情況介紹

3.1物流經濟學

查看全文

商務英語專業(yè)經濟學慕課建設探討

[摘要]經濟學導論作為商務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為學生深入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提供支撐,但這門課程存在一定難度,實際教學效果不盡理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開展教學改革,將多年的傳統(tǒng)教學經驗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結合,建設經濟學慕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思維創(chuàng)新性,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

[關鍵詞]商務英語;慕課;經濟學

一、引言

對地方本科高校來講,商務英語教學困難主要在于,學生對于商科類知識興趣缺乏、理解生硬。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設立于20年,屬于較早開設該專業(yè)的學校之一。經過多年教學發(fā)現,要解決專業(yè)課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僅僅依靠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很難實現。自2年慕課興起,就引起了廣泛關注。20年5月,教育部召開了網絡開放教育與高等教育改革研討會;5年4月出臺《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5〕3號),提出慕課建設需秉持“高校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方針;年4月,以“識變、應變、求變”為主題的中國慕課大會在京召開,總結了中國慕課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建設方案,并《中國慕課行動宣言》。據統(tǒng)計,我國已有120門慕課上線,超過2億人次學習慕課,萬名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慕課數量和應用規(guī)模堪稱世界第一。那么,能不能通過在線慕課建設,推動商務英語教學改革,從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呢。按照這個思路,商務英語系組建了教學團隊,選取大學低年級階段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經濟學導論,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聘請專業(yè)制作公司進行錄制,最后上線到主流在線課程平臺,供國內各高校使用。

二、設計思路

(一)課程定位

查看全文

政治經濟學參與式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參與式教學以教師的參與教和學生的參與學為核心,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群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主體的作用,使師生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以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為例,闡述了參與式教學法的特點及模式,對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對其推廣進行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政治經濟學;辯論式教學

參與式教學最早以“主題參與”為核心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而出現,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方法和手段并將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大大地提高了授課效果與學習質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各國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比如在西方,典型代表是杜威,以“從做中學”為參與式教學的指導思想,開展“設計教學法”等實驗,以此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之中;而在我國,參與式教學的思想也淵源流傳,孔子的啟發(fā)式教學便滲透著這一思想。本文以我院政治經濟學的教學改革為例,闡述了參與式教學法的特點及模式,探討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期對參與式教學法在各課程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運用及推廣有所啟示。

一、參與式教學法概述

國內學者對“參與式教學法”的認識側重各不相同,有的學者認為其為一種教學方法,有的學者認為其是一種教學理念,還有的學者認為其是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統(tǒng)一。本文認為,參與式教學法可用一個公式表示其含義:參與式教學=教師參與教∪學生參與學,其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為交集關系:教師參與教∩學生參與學。換句話說,參與式教學法就是認知與行動、過程與結果的統(tǒng)一,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將教師和學生都置于主體地位,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師生雙方在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激勵,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主體的作用,使師生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當前,參與式教學法有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正規(guī)的參與教學法,另一種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加入參與式教學法的元素。與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法相比,參與式教學法強調和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樂趣,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機械地聽和記,變?yōu)樽杂X地探索與思考。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高校許多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畢業(yè)扔筆記”的現狀,營造一種民主、自由、平等、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求知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的提高。

二、參與式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國際化金融人才培養(yǎng)探討

摘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意識,具備能把國情特點和國際通行規(guī)則結合起來的金融人才,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新趨勢。文章以美國著名常青藤高校———康奈爾大學為例,介紹其應用經濟學金融方向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提出明確金融學科人才定位,突出金融人才培養(yǎng)的差異性;適當增加金融定量分析的內容,合理布局金融知識點,推進金融課程體系重構以及充分發(fā)揮課程組織者的能動作用,提高課程學習的效率的建議,以期對我國金融人才培養(yǎng)的國際化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金融教育;國際化;課程模塊

一、概述

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自此,我國經濟全面步入全球化的軌道。我國高等教育順應經濟全球的要求,實時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的節(jié)奏。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國際化得到較好的發(fā)展。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于1983年首先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其中面向世界為教育國際化指明了方向。隨后,中共中央于1985年頒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指出我國大學要積極借鑒國外大學的辦學規(guī)律和經驗,促進了我國大學國際化步伐加快進行。2010年7月20日,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瞄準世界教育發(fā)展變革前沿,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我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各省教育廳設立留學項目,鼓勵大學教師跨國研修、學習。同年9月,教育部出臺《留學中國計劃》。2015年3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設立“一帶一路獎學金”,每年向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中國大學每年吸引不少的留學生,擬于2020年,讓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達到15萬人。金融是經濟的核心,當前金融創(chuàng)新工具不斷出現,金融自由化趨勢不斷加強,不同金融市場風險相互傳染,金融國際化已經成為未來不以個人意志轉移的趨勢。金融國際化具有世界范圍內金融融合的特征,指不同國家(或經濟體)的金融活動的主體跨越國界(或行政區(qū)劃)參與到另一國(或經濟體)的金融活動中去的狀態(tài)和過程。金融業(yè)的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特征要求國內外高等教育相互交流,尤其是我國需要學習借鑒國外知名大學的經驗。金融人才是金融國際化的主導因素,國際化過程中其涉及的金融風險監(jiān)管需要人才參與,不同國家的金融合作需要人才推動。培養(yǎng)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強,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意識,具備能把國情特點和國際通行規(guī)則結合起來的金融人才,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美國著名常青藤高校———康奈爾大學為例,介紹其金融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模式,以期對我國金融人才培養(yǎng)的國際化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康奈爾大學以及金融學科簡況

康奈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于1865年建立,校訓為:“這是一所任何人可以學習任何知識的學校”。主校區(qū)位于美國紐約州伊薩卡(Ithaca),另有兩所分校位于紐約市和卡塔爾教育城,歷史悠久,學術氛圍濃厚,是著名的常春藤聯盟(IvyLeague)名校成員,一所位于的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康奈爾大學辦學理念曾影響了整個美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為當時全美高校之最。截止2017年,共有56位康奈爾大學的校友或教研人員曾榮獲諾貝爾獎,在全球高校中列第12位,居全美第十位,目前有在校生12904人,有教授1648人,教工共2718人。康奈爾大學名列2017-18年USNews全美大學本科排名第14。2017年世界大學排名機構CWUR排名世界第12;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13;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9、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23,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6。康奈爾大學正式開學的第三年,亦即1870-1871學年,學校即開設了中文課,曾為中國培養(yǎng)了大量有卓越貢獻的人才,包括中國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中科院奠基人趙元任,近代外交家施肇基等,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今康奈爾大學是中國問題的科研重鎮(zhèn),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均居世界前列。經濟領域的研究覆蓋廣泛,包括農村發(fā)展和城市化、工業(yè)增長和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和房地產市場、消費者行為和市場改革、國際金融和貿易、以及環(huán)境和能源問題。康奈爾大學金融學科屬于商學院,后者是全美最佳商學院之一。學院建立于1946年,隨后于1984年更名為約翰遜管理學院研究生院。2016年康奈爾大學校董會投票通過,合并酒店管理學院(SchoolofHotelAdministration,SHA)、查爾斯•戴森應用經濟和管理學院(CharlesH.DysonSchoolofAppliedEconomicsandManagement,Dyson)和塞繆爾•柯蒂斯約翰遜管理研究生院(SamuelCurtisJohnsonGraduateSchoolofManagement,Johnson)院,成立全新的“康奈爾商學院”(CollegeofBusiness),提供從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階段各種人才培養(yǎng)服務。商學院已經成為美國學科最全面的超級商學院。康奈爾商學院有145研究教師以及近29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18年美國USNews商學院排名第16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