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08-23 16:10: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學的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增強創新意識,應認識到就業為導向、素質為基礎、能力為核心、學生為主體的一體化思路;為此沖破傳統教育觀念是關鍵,構建實踐教學內容和體系是前提,科學研究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案是保障,摸索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對策是發展方向,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是重點。
論文關鍵詞:創新;高職;經濟學基礎;效果
培養“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和經營人才”三支人才隊伍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得重點。《經濟學基礎》是高職經管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在人才培養法案中占有重要作用,但國內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模式雖然經過多次重大改造,但還存在著若干問題:(1)高職與大學本科之間,教學過程中應有的層次梯度不清晰,即各層次教學體系之間缺乏明確分工;(2)課時少,給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的空間少;(3)師資隊伍科研工作薄弱,長期缺乏動態調整,不利于知識的更新;(4)很多學校單純重視專業課,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陳舊;(5)教師國內外交流機會少,對世界前沿經濟學教學發展水平和動態了解不夠。為此經濟學教學改革應體現我國的國情、充分論證當今時代的生產社會化、經濟全球化、市場信息化三大發展趨勢,經濟學教學活動必須走出校院、跨越教材,面向社會實踐、面向時代與未來;必須面對我國經濟學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大膽開拓、進行創新。
一、育人思路創新是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改動力
深入進行人才需求分析,找準人才培養的著力點,是育人思路創新的突破口。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承擔著“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的歷史使命,因此教學要圍繞國家和行業的人才需求,樹立科學的辦學理念和全面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的統一,努力培育高尚人文精神、嚴謹經濟素養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實現他們在人格、文化、技能等多方面的完整性追求,使他們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為此,必須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育人思路創新就必須首先認真進行社會人才需求分析,將人才培養目標細化,從“教”到“學”同時進行教學改革創新。高職院校培養人才,首先要充分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人才需求,要深入分析國家以及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這樣才能找準人才培養的著力點。
育人思路創新應立足于經濟學基礎性人才與國際接軌、應用性人才與社會需求接軌的教育思路,推進課程體系的現代化,做到分類培養、因材施教。人才培養方面,要密切關注社會對經濟學人才的需求熱點,實施柔性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增強他們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
二、課程體系創新是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改的難點
規劃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專業需要,開展分層教學,避免與專業課程間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和雷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在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改革中,要增加文獻閱讀、學術論文、專題報告等,激勵學生盡早接觸科學研究,脫穎而出。制定措施使教學內容、方法、技術與經濟實踐的要求相適應,加大應用內容的比重,增強時代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育實效,應將原有“課堂理論學習”為主,改為實施“課堂理論學習+課外實踐”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各院學生的特點和實際,積極開展教學實踐環節的研究和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建立適合高職學生特點和需要的實踐教學內容框架,形成比較規范和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逐漸創造條件,實施規范的實踐教學。使學生既把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在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啟發思維,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和創造力,從中收到最為切實有效、生動活潑的教育效果,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
三、課程內容創新、教材更新是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改重點
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動態發展,及時吸收前沿經濟理論的最新進展和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動向、新案例,豐富教學內容,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特征,使經濟理論、方法、技術與經濟運行和發展的要求相適應,防止理論與實踐脫節。同時,要跟蹤國際上最新教材,有條件的學校應將原版教材作為參考書推薦給學生。重視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改造,這主要表現在: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加強現代內容,突出教學的時代感和應用性。一些經濟學前沿領域的研究成果,如博弈論、網絡經濟學的研究成果應當被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們注意用現代經濟學的最新進展重新審視、組織和講授,并且在教學要求上針對高職生降低深度,大大縮短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的周期。其次,為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可以建立不同高職院校的經濟學教師就近輪換上課制度,這樣有利于教師增強創新意識,不斷學習新知識、接觸研究新領域,從而可優化基礎課教學。第三,教材編寫、課程標準的修訂應始終處于動態的更新與調整過程中,教材編寫應具有豐富的教學參考資料和典型案例,反映了最新的理論發展和實際應用,注重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突出了經濟學的學科價值。第四,在教學管理中,盡管學校和各系對教師十分放手、使其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但是各系每隔一段時期都要根據地區經濟發展和企業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對教師教學內容和質量進行監督考核。
四、師資隊伍創新是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教改的基礎
要辦好高職學院最基本的是要建設一支強大、實力雄厚且具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以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為重點,著眼于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梯隊。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與其他高職院校的對話與合作,推動現有教師知識結構的轉化升級,穩步使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的師資水平與國際接軌。要鼓勵聘請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知名學者定期到學院做專題報告,并使之制度化,以便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經濟學基礎。
五、教育手段創新是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改條件
(一)積極開展CAI和教學手段現代化的研究和建設,改善經濟學教學條件和環境。利用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工具,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校園網絡進行課外復習、模擬考試、綜合訓練等,也可以進行課程預習,隨時了解和掌握教學的基本要求、課程教學大綱以及教材的選擇。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化處理,教學過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工具。比如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時效性。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條件與資源,利用網上的仿真環境和條件,提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直觀性。
(二)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網絡資源,盡快建設電腦化、網絡化以及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學環境,對于部分教學內容的實踐教學通過學生上網查找和分析相關問題的方式來開拓經濟學的教學途徑,加強學生分析經濟問題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安排上機時間課程,利用網上的環境和條件,提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教學實行講練結合,精講多練,強化課后練習與實踐,實行課堂教學與課后鞏固提高相結合。充分利用校內外專業實踐、實訓基地,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多接觸社會生產實踐,直接參與社會經濟生活,縮短就業的社會適應周期,增強社會綜合適應能力。設立了校內、校外動態實踐教學基地,結合授課內容,布置學生課后進行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的調查和分析。例如,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可以建造經濟學實驗室、校內超市、學生餐廳,校外教學基地可以與一些商場、城市周邊村、鄉等,為使校外實踐基地保持穩定可以協商簽訂實踐教學協議書。
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網絡,為學生提供教師的教學課件、教案,參考案例,方便學生的學習。
(四)請行業專家來校講學,多方位、多觸角、多層面地讓學生學習和了解社會生產和理論研究中的先進經驗和學術思想。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使教學內容得到深化和拓展。這些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了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對學習績效能夠進行更加有效的反饋。
六、加強教學方法創新是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改關鍵
經濟學理論體系具有綜合性,理論比較抽象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難度較大。首先,經濟規律屬于社會科學,高職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社會現象的分析、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其次,目前的經濟學基礎可以西方經濟學為主線,是以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為背景的,與我們國家的國情背景、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存在較大差距;第三,在理論介紹時大都以假設為條件,高職生在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時有一定的難度。第四,該課程邏輯性和系統性極強,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觀察社會經濟現象、尋找經濟規律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經濟理論解決現實經濟社會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資料收集整理能力、總結歸納能力。
七、加強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改突破口
篇2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一、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對情境教學模式的訴求
基于當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存在的教、學、評中的問題,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對情境教學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
1.教師教學方式相對傳統
首先,計算機理論知識相對枯燥,目前教師的教學多以PPT講解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索然無味;其次,教師過多重視學生的技能型培訓,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在實際應用中遷移計算機知識,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較差
當前的中職生都為90后,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對科技新產品的嗅覺靈敏。然而,在學習過程中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課前不預習,課上無法集中精力,課后不復習。中職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有畏難情緒,沒有耐心學習。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差。
3.教學評價比較單一
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考核主要以完成上機作業為主,局域網的教學環境既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便利,也為學生共享上機作業提供了平臺。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只重視學生完成上機作業的結果,忽視了學生完成上機作業的過程,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的差異性必然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二、情境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情境式教學模式是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具有靈活性、針對性、現實性的特點。情境教學模式不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知識的應用,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式教學模式。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中職公共基礎課程,即公共技能通用性課程,通過情境預設,給學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使學生能在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養動手能力,使計算機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質的有力工具,促進相關學科的學習。
1.“word海報設計”情境式教學案例實踐
(1)前期準備。教師就海報制作項目給學生提相關要求,布置任務。學生通過自由組合的形式并根據各自特長進行小組組建。每小組先通過小組開會進行人員分工,如會計1班1小組分工:主編全面協調小組工作,負責最后的校稿及審報;采編負責資料的下載與編輯;美工負責版面設計、色彩的搭配,圖片的加工;排版負責版面編排及文字、圖片的搭配,也進行紙質文檔的初稿設計及框架的構建。
(2)授課過程。其一,教師創設情境。各小組組成創業團隊,成立公司,為了加大宣傳力度,請各公司董事們根據自己的創業項目設計一份海報。此教學環節主要是吸引學生的眼球,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動手實操的欲望。其二,由小組代表對全班同學的海報制作進行匯報。匯報內容主要包括:創業項目的確定與海報的設計;小組分工安排;具體制作過程:前期準備、版式設計、材料收集(借助工具介紹)、版面排版、修飾調整(使用工具人介紹)、技術難題及解決方法;作品展示;海報制作心得體會。匯報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環節,通過小組匯報形式,讓學生自己表述海報制作的具體過程,一方面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自主學習、自主探研、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積極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運用計算機工具來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其三,小組匯報完畢后,進行作品點評。點評分為兩大環節,先由學生從作品的版面設計、色彩搭配、內容的閱讀價值進行點評,學生發言點評都十分積極與踴躍,既講到作品的優點,對不足的地方也提出寶貴的建議,促進各小組的交流學習。其四,教師就學生的作品及學生匯報的具體環節進行綜合點評,讓學生更清楚海報制作存在的問題及改正的方法,也為操作能力較差的學生提供學習借鑒的機會,讓他們從中學習到快捷有效的操作方法,達到如下效果:檢測學生對word技能掌握情況以及如何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注重課堂教學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word軟件文字與圖像處理工具的熟悉度;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最后,教師就本次匯報課中的知識要點,從word排版頁面設置、文字編輯處理、圖片編輯處理、圖文混合排版4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同時也對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強調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系統地梳理和掌握知識,從而更加明確學習方向。
2.情境式教學案例實踐心得
(1)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課堂上側重讓學生進行匯報講解,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2)激活了學生的內在情感動力,將活動建構教學的基本思想融匯其中,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良好的切入點。情境式教學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地完成一項又一項的工作任務。這些工作任務由自己設計,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要我學”逐步變成“我要學”。小組匯報形式為所有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操作能力較差的小組可以從優秀小組匯報講解中學習相關技術的操作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實踐中遇到的難題。這既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學習問題的交流平臺,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篇3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教學質量;教師素質;教學內容;上機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優劣。面對高校大力提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新形勢,積極探索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途徑是高校研究的熱點之一。計算機基礎是非計算機專業新生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涉及的實踐教學內容: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處理,IE瀏覽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FrontPage網頁制作和Aceess數據庫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掌握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操作技巧,是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上機實踐。加強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保證。我們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對提高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質量的途徑進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2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師資力量薄弱,對教師重使用、輕培養
教師是學生實踐能力的指導者與培養者,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的因素,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然而,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師資力量的缺乏,一些實踐教師大多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直接進入實踐指導角色,實踐能力欠缺。實踐教師隊伍中缺乏高職稱的學術帶頭人,缺乏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在一些高校,實驗室人員被稱為教輔人員,處于次要、從屬地位。領導對教師重使用、輕培養,教師自身素質急待提高。
2.2實踐教學內容與專業要求不切合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有不同的需求。據了解很多高校對所有非計算機專業材、統一大綱、統一課時、統一課件、統一考評,過于強調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而忽略了各個專業的特色,講授的內容與所學專業嚴重脫節,選用的教材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要求過于完整和系統化,從二進制的轉換、多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到網絡體系結構,面面俱到。從授課的進度上看,學生最先接觸的是一大堆的計算機基本概念、理論和術語,卻不是面向專業應用的。很多學生反映計算機課程內容太廣泛、枯燥無味,從而產生畏難厭學情緒,即使有些同學考試得了優秀,卻出現了“高分低能”現象,更不知道學過的知識對專業有什么用。
2.3實踐教學模式與新時代的要求不一致
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計算機+大屏幕”多媒體實踐教學模式是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雖然有許多優勢,但在培養以學生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計算機實踐教學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影響了教學質量。很多學生反映上課聽老師講授的內容大都能聽懂,但是當需要自己動手操作時卻無所適從。
由于上機實踐大班化,一個教師同時要指導幾十個學生甚至上百個學生,90分鐘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對老師而言,教上機實踐課遠比上理論課花費更多的精力,甚至出現了事倍功半的結果。
2.4實踐考核單一,缺乏質量監督機制
目前常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缺乏實踐過程的監督機制。以考試為導向的評價與測量使分數成為學習的主要標志,教學評價沒有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也不利于學生的專業發展。
3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的途徑
3.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教師自身應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動態跟蹤計算機領域先進技術,學習新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精心備課,科學組織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要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教學相長。
學校應鼓勵優秀教師從事實踐教學工作,將一批學歷、職稱和學術水平較高、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充實到實踐教學隊伍中。加強教學經驗交流,注重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為他們提供培訓、進修、學術研討、交流的機會。
3.2貫穿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學理念,培養創新型人才
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應遵循教學規律,勇于探索和創新,全面貫徹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育理念,教學的重心從應試能力轉變到創新能力培養上來,從“教學實驗”轉變為“實踐教學”,引導學生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在做中學”,讓學生成為學習上真正的主人。教師在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過程中當好指導者和激勵者的角色,既“授之漁”,又“授之魚”。
3.3更新實踐教學內容,使之符合專業要求
教師在授課教案中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將來工作中能應用的事例,更新實踐教學內容,盡量將教材上沒有提到的新技術在課堂上講解,讓學生耳目一新,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至于剛學完的東西就要被淘汰。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不同的專業,其教學內容應該有所偏重。例如:對國貿專業的學生學習Word時,可以給出一份正式的合同,告訴學生一份類似合同所具有的基本格式;對會計專業的學生學習Excel時,加入一些財務報表制作和財務函數應用的例子;對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則更注重圖像、動畫等多媒體技術的處理。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以解決所學專業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3.4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為了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要求,保證每個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實踐鍛煉,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堂集中精講、個別輔導、任務驅動、情感教學等多種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1) 集中精講。所謂“精講”,就是主要講清實踐課程的要點和基礎知識,不必面面俱到。例如:在Word文字編輯的“替換”操作和怎樣去掉Word頁眉下面的那條橫線,這兩個問題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和展臺,通過實例以及實際操作來集中精講,教師就像演員在舞臺上表演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聽而不忘,起到事半功倍的講解效果。然后趁熱打鐵,讓學生上機實踐。
(2) 個別輔導。重視“個性化”培養,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教師要針對“兩頭”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對于一些思維活躍、動手能力突出的學生,在實踐大綱允許的范圍內,教師適當調整實踐要求和難度,組織他們參加各種科研訓練和計算機作品設計競賽。對于那些在實踐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他們總是期待由教師來解決。這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掌握火候,要啟發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鼓勵學生增強自信心。實際上很多學生的思維往往只差這一步,認真思考后都能獨立解決。這種“跳一跳,摘桃子”的樂趣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 任務驅動。讓學生產生成就感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設置難度適中的任務,每次課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目標。教師把大綱中要求的知識點與專業特點融合、滲透到任務目標中。學生在任務目標的驅動下,通過動手實踐,體驗創造與成功的喜悅,教學效果當然是滿意的。
(4) 情感教學。計算機基礎實踐都是在PC機或網絡環境中完成,這給那些上課時上網、聊天、玩游戲、抄襲、作弊的一部分同學提供了方便。批評教育是必然的手段。但不恰當的批評易使學生產生不悅、反感,甚至引發師生之間的矛盾。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實施情感教學,講究批評的藝術,并且在批評中把握批評時機,注意批評形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摯、關心之情,最終達到嚴中有愛、嚴而有格、教書育人的目的。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一盞明燈,既可以溫暖學生的心房,又可以照亮學生的前程。 3.5加強上機實踐,構建網絡平臺
上機實踐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雖然教學計劃內的實踐課時可以保證多數學生按時完成實踐(注:大多數高校計算機基礎理論與實踐課時比是1U1,而在我校是2U1,即總學時48,理論32,實踐16)。但為了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充分的實踐機會,我校構建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211.65.116.21),如圖1所示。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可以在電子閱覽室、宿舍或家里上網獲取學習資料。
3.6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督與考核評價體系
(1) 嚴格考核實驗過程,注重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為了保證學生能夠真正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必須嚴格考核實驗過程,絕不能放任自流。我們采取分組的形式,推選基礎好的當小組長,同時增加現場提問。學生現場演示情況可以反映出學生操作熟練程度、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增加了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從注重學習效果的評價轉向注重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因為“水到渠成”。教師也可以提出和專業應用相結合的課程設計(大作業),讓學生自選,分組進行答辯,老師提問為主,輔之以學生提問,學生打分和老師打分相結合,完善了監督與考核評價體系。
(2)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評價以數據的形式將學生的學習效果呈現出來。實踐課程成績評定共分為5 個級別: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實踐成績的具體考核方式為: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實驗報告,學生每完成一項實驗,由實驗室老師檢查并給出成績,各項實驗成績納入“計算機基礎”實踐課程的總體考核成績。定量評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觀的干擾,但是極端的量化評價也帶來了負面的效果,即泯滅了個性,不能反映學生真實的認知能力,學生會將注意力過多地投入到分數的取得而不進行特長愛好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開展定性的評價。定性評價能充分地了解學生,促使其個性化的發展。既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有量化的考察又對其身心的發展有整體的了解。
4結束語
提高計算機基礎實踐課程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應不斷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樹立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的面向專業應用的教學觀念。同時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設計出富有創造性或有新意的作品,增強其成就感,達到共享交流的目的,使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提高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質量,提高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姜漓. 探究開放式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J]. 計算機教育,2009(8):107-109.
[2] 黃妙燕. 淺析實驗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63-64.
[3] 陳松.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09(5):12-14.
[4] 趙穎,姜薇. 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J]. 煤炭高等教育,2008(3):121-122.
[5] 毛淑賢,朱桂鳳. 利用網絡平臺實行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09(8):45-46.
[6] 林麗娜. 關于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研究與改革探討[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7):5201-5202.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mputer-Based Practice
QIAO Shu-y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篇4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新思維;探究式
作為啟蒙和基礎階段的小學美術教育,如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從而步入美學乃至藝術的圣殿,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在教育中要使學生建立起獨立的審美意識和觀念,從而開始創造和學習。美術被學生進行創造、欣賞、認知和感知的過程即為小學美術教育的宗旨,并實現促進和騎法出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的提高的最終目的。
一、小學美術的教育宗旨和途徑
美術作為美學領域里的一門學科,有著創造生活、設計生活和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是人類將美好理想賦予物質創造過程的結果,是帶有創造性的勞動,美術活動既是精神生產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物質生產方式。所謂的藝術家即是將自己的思想、想象、知識和興趣賦予在自己的物質產品里,可以讓別人應用、學習、感動和欣賞。美術中的純美術存在的意義,就是能夠創造出一片更加理想和純凈的精神世界。有別于專業的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的勞動過程和生產方式,是以日常性的美術教學活動為基礎,建立起學生對美的意識和興趣,并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精神,使學生的思想人格得到健全。在新課標下的小學美術教育,已經不僅僅只是一門技巧、技能課,更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內涵,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而掌握美術的基礎技能和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我國的人文、地理和歷史等知識,最終通過這種手段建立健全學生的思想人格。美術教育在小學課程的目的即是以美術教學為途徑,將基礎性的造型技能和美術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德、愛國主義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觀察能力。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育的基礎性意義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及基礎知識技能
在小學美術教育階段,是學生接觸初級美術、打下良好美術基礎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注重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初步培養,并授予學生較為基礎性的美術技能和知識,小學美術教育擔負的責任重大。
1.藝術靈感的挖掘,藝術嗅覺的培養
藝術靈感的特征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直覺性,特別對于孩子而言,他們的自我表現方式和自我認知、思維尚且缺乏,行為和作品里所流露和宣泄出的多為人類最本真的個性情感,在兒童畫范圍內,邏輯和理性的成份少之又少,更多表現出來的是孩子的直覺。這既是因為“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對于孩子繪畫的影響,同時也是因為兒童畫受到的限制是技術能力層面的,所表現出的語言特色為簡樸、天真和稚拙。所以,小學美術教學的指導方針應為直覺理論,將學生的想象創造和個性情感的直覺力加強,使其認知藝術的能力得到提高。
2. 教會學生用心傾聽
無論是對于成年人還是小學生而言,這種“用心去傾聽”的感受方式所體現的效果都是非常顯著的。教師鼓勵學生們彼此互相傾聽交流各自的意見、想法和感受,在接受別人意見的同時也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對于獲取相關的美術技能和知識而言是非常有效的途徑。面對如今獨生子女個性過強,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學生更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往往對知識的理解顯得自以為是,不能通過與人交流和傾聽別人的意見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傾聽別人的聲音——包括對同一件作品的不同理解;各自對自己創作的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豐富學生接受美術教育,感受美學魅力的途徑和手段,如此不僅能夠很好地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對于學生獲取基礎性知識和技能來說也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獲取途徑
美術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累積性、重復性和操作性,失去了扎實技能和知識的支撐是不可能形成一個好的創意的。所以,如何將美術的基本技能和知識教授給學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現在的小學生,由于較早的學前教育以及入學后各類五花八門的藝術班課程,出現了很多學生在低年齡階段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創造力,較為豐富的想象力和廣闊的知識面,然后這樣的學生的作品,即使有很不錯的想法卻依然無法形成相應的作品,究其原因,便是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情況——基礎性的技能和知識不夠扎實牢固。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美術教育時,對于創新和技能與知識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得當,對于價值觀和態度、情感、方法以及過程的關系要拿捏適度,保證學生創新和探究的進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知識基礎之上。針對美術學科體系較為完整,本學科技能和知識的傳授較為系統的特點,學生在應用、掌握技能和知識的時候要進行系統的學習,這也是完善學生人格不可或缺的要素。素質提高的基礎有賴于基礎性技能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和自主創新的方法使自身素質得到提高,以期實現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最終教育目的。對于學生獲取基礎性技能和知識的途徑有如下幾點:第一是培養動手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活動可以通過手工制作得到加強,這也是組成美術課程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第二是提高人文知識。向學生多教授文化遺產、人文地理和歷史故事方面的內容,包括制作、欣賞和繪畫等,使學生的眼界得到開闊,自身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第三是著力提高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教師通過日常的授課,對于每名學生的個性有所了解,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積極地培養和累計,從而不斷得到升華和提高。
三、創新思維對審美情趣的培養
從基層的小學美術教育實踐案例來看,在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創新性地引入擴散性思維,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大幅提高,以及對于基礎性技能和知識的多渠道獲取,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擴散性思維又叫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或輻散思維,以已知信息為基礎,進行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上的思考,以開放性的思維尋求答案的多樣性。由于孩子的精神世界對于世界的認知和感受非常強烈,所以教師應該將更多的對世界的探究機會提供給學生,使課堂構建起的美術情境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擴散性思維的培養,并以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激勵學生,形成良性循環。自由是創新的前提,大膽的假設和飛躍式的想象都源自于思想的自由。教師在美術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營造出心情舒暢、沒有負擔和壓力、精神狀態飽滿的氛圍,使學生的想象力、注意力和感受力等心理活動狀態較為積極,更容易對美術作品產生更為直接、直觀和熱情的理解與感受,要求學習的氛圍和環境要富有創新精神、有趣、愉快而且輕松,此時學生的審美情趣達到一定高度,對于理解他人作品以及自己的創作作品也充滿了熱情和靈感,最大限度上激發出了兒童對于美術的直覺能動性,對于基礎性技能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也前所未有地積極和主動。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引入創新性的擴散思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小學美術教育作為學生接觸美術、認識美學、感受藝術的初級階段,其關鍵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師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入創新性思維,鼓勵學生感受和表達,才能打下良好的審美基礎,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需要教師著重加強對學生基礎性技能和知識的教育,為學生提升自身的美術創造力和審美層次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論文關鍵詞】:經濟法基礎知識 教學意圖 教學過程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等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當突出職業性、行業性的特點;高職教育應直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要面向地方區域經濟的行業職業崗位的需要。把區域性作為高職培養目標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確定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高職教育主要是面向經濟產業和行業服務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高職教育只有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的產業需求和社會服務需求來培養人才,才能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才可能解決一方面高職學生就業難而另一方面很多專業領域又緊缺技能型應用人才的矛盾。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等經濟類專業開設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并將其設為專業基礎課正是針對以上培養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經濟法基礎知識始終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學習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各有關經濟方面法律的條文規定并能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在專業領域中運用經濟法律的能力,同時通過經濟法基礎知識重點課程建設,使學生在學習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經濟法學科的理論研究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系統思維方法,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創新能力。多年來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實踐,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逐步發展出自己所具有的實踐性、應用性等特色。
一、課程教學目標和意圖體現高職高專的職業要求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重點掌握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適應各專業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的培養目標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教學應重視“經濟法基礎知識”中基本理論與專業實踐的結合,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經濟法理論觀察、分析問題,最終達到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因此,把“教、學、做、練、用”定位為“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務求符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1.理論知識教學以“必需、夠用”為標準。“經濟法基礎知識”的教學內容占用學時為45學時,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兩者的比例為21。理論知識教學以“必需、夠用”為標準,“必需”是指理論教學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教會學生按照這樣的層次遞進式學習;了解法律規定―查閱相關法律規定―會解讀法律規定―運用法律規定;“夠用”是指要與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水平相適應和相關專業需要相吻合,以實際課程占用的課時要求為標準。因此在“夠用”的標準下,教師“教”的內容要“精”“準”。“精”的標準就要求選取精當的內容,“準”指選準法律規定,同時教師的講解也要“精”“準”。
2.實踐教學在案例的選取上務求“新”“簡”。積極選取最新的案例,跟蹤經濟法發展的前沿,力求做到與現實同步,充實教學內容。“簡”是指選取的案例既要簡約又要符合考核學生綜合知識的需要,要選用有遞進層次和層層深入性的案例。
三、教學內容應具有的針對性與應用性
針對不同專業設置不同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經濟法基礎知識”會計電算化等經濟類相關專業開設,由于每個專業面臨的崗位關鍵技能不同,決定了每個專業的教學略有不同。會計電算化專業本課程作為會計資格考試課程之一,可以設計考試系統;其他專業在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相同的條件下,考核內容這方面就沒有硬性要求而是主要采取了案例引導教學法。
針對課程性質不斷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在完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根據經濟法律的適應經濟形勢需求不斷變動修改的特點,不斷增加新的教學內容。
針對高職學生就業需求重點講解相關內容。為了使教學內容更精練、新穎,更能反映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更能適應學生,充分體現與時代同步的精神,比如,在內容選取上我們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對于個人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和有限責任公司的相關規定詳細講解,為將來學生的自主創業做準備。
四、教學過程的層次遞進性
“教”是指理論知識教學,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教會學生法律規定,解讀法律規定,然后會查閱相關法律規定,即了解法律規定―查閱相關法律規定―會解讀法律規定,采用這種方式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內容。
關于“學”,以前我們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生學”,采用案例引導教學方法實現的目的是“教師教學生學”,這二者之間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完全不一樣的。其實,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師教會學生學”,當然我們的差距還是很大。
“教師教學生學”的案例引導教學模式即采用“任務驅動”方式。在講解某一個章節內容時,流程如下:
舉具體案例實例(選取典型案例)―引出本章具體內容―指出問題。 教師講解本章節具體內容―再進一步解決所舉的具體實例―發散思維舉相關案例,提高學生能力(根據具體教學狀況可以選取教師舉例和學生舉例兩種方式,實現互動)。
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學習途徑: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設立經濟法基礎知識教學網站進行教、學研討,師生互動;在教學網站上將相關法規收集齊全提供給學生;每章案例資源上網;上傳相關案例視頻,如《經濟與法》和《今日說法》的相關視頻案例等。
“做、練”指我們采取的校內校外實踐實訓教學,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滿足企業、社會需要。為此,我們在學習指導和校企交替環節設計了自擬案例、課前五分鐘演講、辯論賽、法院旁聽、模擬法庭、10個實訓項目等實踐實訓環節。針對測試知識掌握情況我們設計了考試系統。
“用”是指實際應用,這種應用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實際和在校條件的限制。“教、學、做、練”的最終目的是達到“用”。為此我們設計了調查報告寫作、校園法律咨詢平臺、社區法律咨詢等技能檢驗環節。
教學過程的層次遞進性還體現在目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高職院校“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實踐、實訓環節教學情境設計模式,整體上按照授課環節設計教學情境如下:(1)課前:課程網頁上的學習方法指導、課前五分鐘演講;(2)課中:案例引導教學;(3)課中+課余:自擬案例、10個實訓項目;(4)課后:考試系統測試、“教、學”研討與交流;(5)課余:辯論賽、法院旁聽、模擬法庭、校園法律咨詢平臺、社區法律咨詢;(6)畢業前:部分學生可以寫經濟法方面的畢業實踐調查報告。
五、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組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思路,以專業崗位能力為導向,以創新性和實踐性為特征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構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相互交融的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上突出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的思想,強化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理論教學以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以日常實踐活動為紐帶,采用探究性和創造性教學方法,積極與行業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部分鼓勵學生在模擬職業崗位情景實訓或在真實環境、條件變數很大的實際工作場所中獲得所需的技能。
1.案例引導教學。具體實施過程為:講授每章節之前先提出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重點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互動討論,最后教師評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實施效果:抽象的法律法規具體化,學生學習興趣提高。
2.階段性課前5分鐘演講和辯論賽相結合。演講題目和形式學生自擬自導;辯論賽先以小組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最后復賽利用課堂實踐對抗進行。
3.個別教學內容師生討論式。我們在教學中作了關于討論式教學的嘗試。具體做法是先把學生自動組合成小組,對授課教師所給出的案例或提出的法律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寫出集中書面意見,按照合議庭評議方式進行,不同意見執筆人均要在書面意見中體現。再由授課教師點評,請部分學生參與交流,這樣的互動教學興趣濃厚,教學效果好。
4.設計專業實訓項目共10項,規定實訓流程和考評方法。例如,討論并制作一份企業設立策劃書、進行公司審批申請及登記注冊、簽訂并完成一份業務合同法律文本設計、訂立勞動合同、書寫訴狀等。
5.模擬法庭。課題組和鞍山鐵西人民法院、鞍山正大律師事務所長期合作開展此項教學實踐。通過學生模擬審理案件的全過程,在檢驗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膽識,形象、直觀地再現法庭審理過程,學生印象深刻,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6.旁聽審判。每學期安排兩次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到鞍山市鐵西區人民法院和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旁聽審判,使學生在熟悉程序法相關規定的基礎上,掌握實體法的具體運用。通過直接參與法院審理案件的過程,學生親身感受訴訟的步驟、程序,加深對法律應用于實踐的感性認識。
7.專業實踐活動:社區法律咨詢、消費者權益日法律宣傳,專業見習。利用寒暑假期到法院、檢察院、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等實習基地進行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的司法職業精神也得到培養。
8.多媒體教學和網絡平臺教學交流。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增強了教學效果。
9.考試方式多樣化。期末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占總成績的70%,題型以選擇題、名詞解釋、解答題、案例分析為主,用于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案例分析題主要考核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各章節的內容給學生布置思考題或作業題(主要是案例分析),并組織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形成文章,占成績的10%,其余實踐活動占20%,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程考核的靈活性。
作為一門不同于經濟系列課程的法律學科,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既保留經濟法的特色和理論體系,同時又融入實踐性教學,且能與其他學科相互銜接,融為一體,讓學生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是在教學中需要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只有在全面、準確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才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促使經濟法教學與經管類專業的實際相結合,更好地發揮經濟法教學的應有作用,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漢宏.關于“情境―達標”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5).
[2]鄧擎剛.淺議經濟法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J].商場現代化,2009 (6).
篇6
【關鍵詞】基層醫院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大出血 治療
中圖分類號:R5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122-01
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大量的嘔血或(和)黑便,病情兇險,可迅速出現失血性休克。隨著內鏡下止血及新型降門脈壓止血藥物的應用,上述情況有所改善,但在基層醫院,由于患者經濟負擔能力有限、醫療技術設備條件有限,操作人員的經驗不足等因素的制約,這兩種止血方法應用不多,各醫院還在使用垂體后葉素加三腔兩囊管(SB管)止血,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診10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大出血患者,分別應用善得定及垂體后葉素加SB管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0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大出血患者,經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隨機分為善得定治療組(A組)和垂體后葉素加SB管治療組(B組)。A組50例,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齡53.5歲。50例中,出現嘔血34例、嘔血伴黑便16例、休克17例,平均出血量1100ml。B組51例,男42例,女9例,平均年齡54.8歲。其中出現嘔血35例、嘔血伴黑便16例、休克19例,平均出血量1150ml。兩組的年齡、性別、臨床表現、休克發生例數和平均出血量均無明顯差別(P>0.05)。
1.2 治療方法 101例患者均立即對癥治療:補液、H2受體阻滯劑、EACA、立止血等靜點;正腎冰鹽水和(或)凝血酶口服;休克患者迅速輸血補液等抗休克治療。A組先予善得定0.1mg靜推,隨后25mg/h持續靜滴,血止后,改為12.5mg/h維持到72h。止血失敗者予SB管壓迫止血。B組先予垂體后葉素0.1U/h靜滴維持,同時予SB管壓迫止血,SB管壓迫時間為24-72h。
1.3 觀察指標 24h內止血有效率、平均輸血量、1周內再出血發生率、近期并發癥、72h住院費用等。止血有效指用藥后24h內活動性出血停止。無效指用藥72h后仍有活動性出血。再出血指出血停止24h以上,又出現出血癥狀。
2 結果
24h內止血有效率:A組為79.2%,B組為85.4 %。A組有8例在24h內止血;3例因失血性休克或并發肝性腦病死亡。B組有5例24h內止血;8例因止血失敗引發失血性休克或其他并發癥而死亡;3例腹部隱痛,給予硝酸甘油含服后緩解;2例出現血壓微升,調整垂體后葉素的劑量后血壓正常。兩組平均輸血量在650ml左右,在1周內均無活動出血。72住院費用:A組約4500元,B組約2000元。A組和B組在24h內止血成功率、平均輸血量、1周內再出血發生率無明顯差異,但二者72h住院費用卻有明顯差異。
3 討論
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大出血病死率很高,5 年存活率僅為6%-35%,是肝硬化晚期最嚴重的并發癥,發病急,出血量大,以嘔血為主,出血量大時伴隨便血,可迅速出現失血性休克。一般常用急診胃鏡止血,但由于患者一般狀態差,進鏡有加重出血的可能,尤其是在基層醫院由于醫療技術、設備、患者經濟能力、文化素養等方面條件限制,急診胃鏡下止血開展起來有很大難度。因此,我們認為采取藥物止血并結合SB管壓迫還是可行的。關于藥物止血方面,近來來開發出許多新的止血藥,如生長抑素(施他寧)及其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長抑素善得定。本實驗A組用善得定靜滴治療,24h止血率達79.2%,與文獻報道相一致,且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療效好,非常適合臨床應用,但唯一缺點就是價格昂貴,72h內平均住院費用近5000元,基層醫院絕大部分患者難以接受,所以探索新的止血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的垂體后葉素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曾廣泛用于臨床,止血效果肯定,價格便宜,但因其非選擇性地收縮全身小動脈作用,所以不良反應較大,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但通過我們的觀察發現如果早期應用SB管,就可大大減少垂體后葉素的用量,避免了該藥副作用的出現,止血成功的關鍵在于取得患者合作、下管技術等,如能很好應用SB管,那么既可達到確切的止血效果,又可大大降低患者住院費用,很適合基層醫院應用。
食管為一管狀器官,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位于黏膜下,給予直接壓迫可以止血,暫時止血有效率可達85%-92%,但SB管的應用也會出現許多并發癥,如拔管后再出血、呼吸道阻塞窒息、食管壁糜爛、潰瘍及缺血壞死、黏膜撕裂性損害、吸入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據統計SB管壓迫后并發癥為2.2%-38%,平均為10%。但我們所操作的51例患者中,除鼻咽部疼痛、食道輕度糜爛外,無其它并發癥出現。當然,如經濟條件允許,應用善得定等藥物止血仍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大出血的最佳選擇。但對于嘔血量大、出血速度快、病情危重、經濟條件差的患者,先用SB管壓迫止血,同時靜點垂體后葉素,爭取時間輸血、補液、抗休克,待病情穩定再行胃鏡下治療,可以大大提高鏡下治療的成功率及遠期效果。
我們認為只要臨床醫生在應用時注意垂體后葉素的用量及SB管壓迫的操作技巧、壓迫時間等,許多并發癥就可避免。所以,垂體后葉素加SB管壓迫止血法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確切止血作用,尤其適合基層醫院應用。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主編. 內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39.
篇7
關鍵詞:基礎醫學教材;醫師職業精神;教材編寫
教材是重要的知識載體,是醫學生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種類繁多,以《組織學與胚胎學》教材為例,目前全國各大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教材很多。主要有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現在已進行了8次修訂,在修訂過程中,不但對知識進行了更新,而且在形式上也有很多創新[1]。比如第五版開始增加了人文方面的插圖,并以插入框形式將著名實驗、科研進展、臨床問題等專業內容與社會歷史文化等有機結合,旨在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啟發思考、拓展知識面,賦予教材人文內涵。提示培養醫生不僅要傳授醫學知識,還要培養人文精神。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案例版)》教材,將基礎知識與臨床案例相結合,體現了培養醫學生早接觸臨床理念[2]。繼此,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各章節以案例導入,正文中適當加入一些臨床應用板塊,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基礎與臨床銜接[3]。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電子書包)》,迎合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網絡及上網設備在醫學生中的普及為基礎,使醫學生全天候學習和終身學習成為可能,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一定指導作用[4]。另外,也有教材改變了傳統將組織學與胚胎學內容截然分開的編寫模式,嘗試將兩門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以人體發育為主線,將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發生、發展、結構與相關功能密切結合,使其真正成為一門課程[5]。還有教材針對高職、專科等層次教學,相應地將人體解剖學和組織學與胚胎學兩門課程整合,使內容更加緊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避免了兩門課程內容的重復,進而減少授課學時,減輕學生負擔,給學生留有更多自學時間[6]。這些教材編寫模式,也為目前全國各大醫學院校開展的以器官系統為主線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可取的經驗[7]。總而言之,雖然目前組織學與胚胎學等基礎醫學學科教材編寫形式多樣,但還是注重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的承載,對職業精神層面的滲透不足。
1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現狀
通過基礎與臨床知識的學習,培養醫學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追求卓越醫療技術的科學精神,教師在授課及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醫學生向善、求美、利他、關注服務對象情感體驗的人文精神,將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相統一,即是醫師職業精神的內涵。目前,對于醫師職業精神培養,主要是通過實踐教育讓醫學生初步認識醫師職業精神。一般新生入學后,學校會組織醫學生參觀學校的相關場館,進行醫學生誓言宣讀等活動,這些活動全體學生都要參與,但是活動時間很短,并不能在醫學生心中產生深遠影響。此外,隨著醫學生醫學知識的積累,個別醫學生可以參與社區導醫和導診等診療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從感性和經驗層面體驗醫療工作的目的、價值及意義,但是這種方式不能使所有學生都有收獲,尤其是那些不太愿意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這使得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缺位。有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以自己的經歷結合理論知識為學生講解一些職業道德和醫師職業精神內容,但這也只是個別教師的行為,或者說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不能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常態化。
2職業精神養成是醫學生培養的重要環節
我國醫師職業精神制度建設是從1988年衛生部頒布《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開始的。2005年,中國醫師協會簽署《新世紀的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再到2011年頒布的《中國醫師宣言》對醫師職業精神進行了相關規定[8]。在這些規定中承諾平等仁愛、患者至上、真誠守信、精進審慎、廉潔公正、終身學習,并強調守護健康、促進和諧,是中國醫師擔負的神圣使命,該神圣使命依賴于醫學生的培養。雖然職業精神培養需要在社會的熔爐中鍛造,但也需要在基礎知識學習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教師的言傳身教。醫學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學科分支最多,知識更新最快,并且醫師工作環境復雜。這些特點決定了醫師要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在與疾病作斗爭過程中,不僅要對新事物、新知識有濃厚興趣和強烈求知欲,還要加強職業道德培養。醫學家吳瑭曾說“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另有“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均指出作為醫生不僅要追求醫技精湛,還要追求醫德高尚[9]。醫生只有不斷追求卓越的品質,才能勝任醫生角色[10]。
3將職業精神教育滲透在教材中的意義
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隨著對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醫學生對職業認知日漸清晰,但是繁重的學業以及間接了解到的醫師職業壓力,使部分學生出現專業倦怠,甚至產生棄醫的想法。因此需要及時讓醫學生認清醫師職業,培養醫學生關懷、尊重、理解、責任、博愛、奉獻的優秀品質[11],而這些品質的養成僅靠參觀、宣誓或一兩次的社會實踐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有必要將職業精神培養內容以某種形式編入各學科教材中,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了解相關知識,得到不間斷的熏陶。醫學生剛入學時,對醫師這個職業并不了解,對醫療行業認識片面,要么是積極的,要么是負面的,而學校這個大環境相對比較單純,很容易做到修正醫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將職業精神培養提前到基礎知識學習階段,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可塑性強,接收積極的、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同時,把基礎醫學相關知識與臨床工作相結合,既能體現基礎醫學知識的重要性,也能提高醫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促使其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更加深刻。
4將職業精神教育滲透到基礎醫學教材中的可行性及形式
4.1教材的多樣化使重編教材成為可能
當前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以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醫學生培養已成為共識。編寫或修訂教材是將現代教育理念融入教材之中,因此將職業精神教育內容編入教材也是可以實現的。
4.2現代化技術發展為教材編寫提供保障
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作用,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開發醫師職業精神教育網絡平臺,以文字、圖片、視頻和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展現與本課程知識點相關的醫師職業精神知識及經典案例。以學科知識點為依托,向職業精神擴展,充分展現基礎醫學知識的重要性,進而提高醫學生學習基礎醫學的興趣,加深對基礎學科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4.3在教材中適當應用文本框形式
文本框內容可以包括本學科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或著名科學家的事跡,描述他們的敬業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引導醫學生把內在成才需求和實現社會價值相結合,自覺追求卓越,深化對醫師職業的認知,培養職業精神。也可以以本專業知識為切入點,選擇一些典型案例,讓醫學生體會到學好基礎醫學知識是為以后處理臨床問題提供有力保證,進而使醫師職業精神得到升華。例如,在組織學消化管章節闌尾部分,可以選擇這樣一個案例:在因婦科疾病進行手術過程中發現闌尾有輕度炎癥,是否需要將闌尾切除呢?可以將這個案例從本學科知識層面、臨床思維維度、職業道德角度等多方面進行評述,并給出合理的建議。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不確定的,也可以是明確的。再如,在胚胎學部分,學習先天畸形(唇裂、無腦兒等)相關章節時,可選擇一些典型案例,從科學、人文、社會等角度分析如何處理不同先天畸形病例,使醫學生明白作為一名醫師不僅是救死扶傷,還要從患者、家庭、社會等方面考慮。也就是說,作為一名醫師不僅要有科學精神,還要有人文精神,并能使兩者統一。總之,本文通過對基礎醫學學科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教材編寫提出一個初步設想,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各大出版社及教材編寫者一些啟示,使編寫的教材能與時俱進,更好地承載醫學知識和傳承良好職業精神。
參考文獻:
[1]成令忠,李繼承.組織學與胚胎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白咸勇,諶宏鳴.組織學與胚胎學(案例版)[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蘇衍萍.組織學與胚胎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4]曾園山.組織學與胚胎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6.
[5]成令忠,王一飛,鐘翠平.組織胚胎學———人體發育和功能組織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6]于恩華,唐軍民.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M].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5.
[7]張宏穎,李華,郝立宏,等.以器官—系統為導向的基礎醫學循環系統整合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75-76.
[8]王德.醫生的職業精神[J].中國醫學人文,2016,2(4):2.
[9]曲凡,王麗宇.論儒家五常思想與醫生職業精神之契合[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2):39-40.
[10]向茜,李勤,張晉,等.淺談醫生的職業精神[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6):1101-1102,1105.
篇8
【關鍵詞】經濟學基礎;公路路政;超載超限;治理措施
公路超載主要是指公路車輛裝載貨物的質量(噸位)超過了行駛證上規定的質量標準,車輛自身對裝載的一種限制[1]。公路超限主要是指在公路上行駛車輛裝載的貨物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是公路對車輛裝載的一種限制[2]。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社會的各個行業和領域都對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保持著高度關注。為此,我們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對公路運輸中的超載超限問題從如下三個方面站展開了具體論述。
1 經濟學基礎上公路路政超載超限的主要原因
市場環境下,利益是所有事物和行為產生的根本動力。為了帶動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地區在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的同時也加快了招商引資的步伐,為地區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利益的驅動下,部分運輸單位和和個體車主為了獲取最大利益,開始無視國家的法律法規,超載超限運輸。這種運輸行為不僅會對公路的基礎設施和運輸秩序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還會對當地經濟的穩定和長遠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之所以出現超載超限運輸,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就是利益的驅動和利益的分配問題,主要可以從如下幾點體現出來。
(1)可以促進地區優勢資源的輸出,從而帶動當地整體經濟的發展,為地方財政創收,這是從地方利益角度出發的。受到經濟條件和運輸方式的限制,很多地區的主要運輸方式就是公路。如果公路運輸不能滿足地區對運輸的需求,或者是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就會導致超載超限現象。(2)從運輸行業利益的角度出發,超載超限可以實現公路經營的利潤最大化。(3)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超載超限因為具有多超暴利的特點,是個人經營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是超載超限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2 公路路政超載超限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嚴重危害
2.1 破壞了當地的投資環境
在經濟的全面發展中,各地區都在積極的招商引資,這就要求它們必須具備良好的投資環境,除了政治環境之外,經濟環境也是招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3]。經濟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的硬環境是指包括公路運輸在內的基礎服務設施情況,而軟環境則是指當地的風俗、文化和制度等精神文明的綜合。而超載超限除了會破壞交通運輸的基礎設施的硬環境之外,還會破壞當地的交通制度等軟環境。
2.2 破壞了生態環境
車輛在超載超限的過程中,因為載重超過了標準,所以會導致車輛廢氣的排放量超標,增加大氣污染的程度。同時,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噪音,加劇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限制了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4]。
2.3 破壞了運輸市場的秩序
雖然我國的運輸產業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從很多地區的公路運輸實際來看,卻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有效的制衡措施。由于運輸的主體構成成分比較復雜,其中的小運輸企業和個體運輸占據的比重較大,除了不利于運力的集中之外,還會加劇行業的內部競爭,相互壓價,降低運輸價格等現象。在這種市場環境中,部分企業和個體運輸業主就會采取超載超限等違規措施來增加經營利潤,和對合法運輸的企業和個人的合法利益造成了影響,會加劇超載超限,不利于良好運輸風氣的形成。
3 經濟學基礎上治理公路路政超載超限的主要措施
3.1 加強法制宣傳的力度,增強運輸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
加強法制管理是規范交通運輸管理的根本性措施。因為運輸從業人員是有效治理公路路政超載超限的主體和關鍵,所以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對于杜絕超載超限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進行法制宣傳時,可以重點從如下兩方面入手:(1)增加對《公路安全保護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的范圍和對對象,讓運輸企業和駕駛員在工作中能遵紀守法,為路政管理部門創建一個良好的執法環境[5]。(2)積極向廣大群眾宣傳超載超限運輸的嚴重后果,例如通過社區宣傳、廣播講解和電視講座等方式的播放一些典型案例,獲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他們的交通法制意識。
3.2 組建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質的公路路政執法隊伍
路政管理部門的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是治理公路超限超載的根本性措施,因為他們是各項治理措施的執行主體,所以他們的綜合素質是超載超治理效果的關鍵。具體的措施如下:(1)加強對路政執法隊伍的教育和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執法的宗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職業素質培養,依次來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和法律素質,為組建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質的公路路政執法隊伍奠定夯實的人力資源基礎。(2)加強路政部門的服務性管理,樹立執法人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做到文明執法、全面熱情服務,以適應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
除了上述兩點重要的治理措施之外,為了從根本上杜絕超載超限現象,還需要加強得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走綜合治理之路,從當前運輸發展的需求出發,制定詳細、科學的發展計劃。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從經濟學出發,對公路路政超載超限屢禁不止的原因從地區利益、行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等三個方面進行了簡單概括,然后對公路路政超載超限對地區投資環境、生態環境和運輸秩序三個角度闡述了它的嚴重危害,最后總結出了幾點改進公路路政超載超限現象的建設性意見,對于規范公路路政的運輸秩序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千萬要避免盲目套用,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據當地路政管理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改進。治理公路路政超載超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切勿操之過急,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優化公路管理的法制環境,才有可能這正杜絕超載超限,促進公路交通運輸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永亮,張淺,劉志高.中國公路超載超限治理的制度演化經濟學分析[J].北方經濟,2010,10(17):19-22.
[2]郭琳,張B.論公路車輛超載超限的長遠治理――以商洛市農村公路為例[J].價值工程,2010,13(08):126-128.
[3]耿莉萍.公路超載的理論分析與治理措施的探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23):67-71.
篇9
【關鍵詞】情境教學策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一直以來,提起政治課,人們早已習慣地把它定格為枯燥乏味、死記硬背、高談闊論、空洞說教等。說實話,身為政治課教師從內心深處真的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仿佛作為政治教師的自己也是如此了,總而言之,痛苦且無奈!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隨著手中教材的不斷更新與變化,我不自覺地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一種沖動、一種興奮。如果我們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一定可以還政治課以生動、精彩,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可以……。近年來,我做了不少嘗試,通過嘗試,我認為讓政治課生動精彩的法寶之一就是力爭讓政治課洋溢生活氣息,追求生活化的政治課,即通過創設情境把若干新知滲透到奇妙有趣的情節、場景或故事中。下面僅就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談一些體會。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和教材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氣氛,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的理解教學內容,來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借用故事懸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如講“人貴有自尊自信”這一課時,我首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是“高貴的施舍”,主要內容是講:一個乞丐來到一個小男孩家門口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小男孩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舍的,可是小男孩的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只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愿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小男孩的母親并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道才說:“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小男孩的母親,終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小男孩的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母親又遞給乞丐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他對小男孩的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我沒有講故事的結尾,而是在學生聽得很投入,很想知道下面發生什么事的時候,我卻嘎然而止,然后讓學生們去推測故事可能的結果。有的學生說:這個乞丐日后經過自身的奮斗,取得令人尊重的地位,但再也沒有回來;有的說:乞丐日后經過自身的奮斗,事業有成,回來看望小男孩的母親。然后,我就借機問學生:你們為什么說這個乞丐日后會奮斗成功,取得了令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學生們回答到:他通過這個事情知道了自尊自信。這樣很自然的導出了學習的目標、主題,使這一課的內容很容易就被學生所接受。
二、用模擬演示活動創設情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模擬演示活動是指由學生組合參照一定的主題模擬操作表現出來的情景活動。西方心理學家的“角色”理論認為,教師如果能以語言或其它形式情境,臨時變學生的學生角色為某種其它社會角色,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要,成為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如在講“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內容時,我讓班里學生模擬劇場,由學生分別扮演消費者(商品購買者),商場經理、商場服務員、消協負責人、工商行政管理局人員、法院人員,通過過情境劇場模擬,學生不僅很容易就掌握了所學知識的要點,而且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也得到了發揮。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豐富、生動的情境感染學生
如我在講授七年級《人生難免有挫折》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剛剛發生的玉樹地震的圖片,并附上專門為玉樹地震而創作的歌曲《讓生命站立成樹》。這首歌曲及背景視頻一經播出,同學們很快就被其中的畫面及音樂吸引住了,很多同學的眼睛都濕潤了,而后,我又借助多媒體播放了“無臂博士”――王爭的故事視頻片段。通過營造一個個可感、可知的情境幫助學生認識到了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可能遇到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但挫折又不是不可戰勝的道理。本節課由于利用了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整堂課同學們都聽得特別投入,每個人的臉上都透著一種堅毅,對待挫折都增添了一股戰勝挫折的勇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用幽默的語言創設愉悅、輕松的教學情景和氛圍
篇10
關鍵字:對外漢語教學;輸入輸出理論;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8-0303-02
一、引言
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學中的情景創設,就是指教師根據漢語學習者的認識結構和認識水平,遵循漢語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生動、形象和具體的語言情景,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為生動具體的、可理解的語言,創設盡可能多的漢語語言情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習得漢語,促進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語言輸入、內化和語言輸出的過程,以提高教學的效果。
在此之前,筆者已經從事一學期的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本文章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初級漢語口語課堂為研究對象,在輸入輸出理論支持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這種特殊的教學策略來分析和探討語言輸入的有效性和語言輸出的最大化,以及在語言信息內化過程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希望能給以后關于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高語言輸入和輸出質量的研究提供借鑒。
二、輸入輸出理論
“輸入假設”是美國語言學家Kreashen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該假設認為理想的語言輸入必須具備四個條件:輸入是可理解的、輸入是有趣的和相關的、輸入不應以語法為重點、要有足夠的輸入量。其中,可理解用公式表示為i+1。i表示語言學習者現有的水平,i+1表示稍高于語言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學習者通過理解包含i+1階段的語言就能從i階段進到i+1階段,就可以習得新的語言結構。
加拿大語言學家M.Swain在沉浸式法語教學的基礎上提出“可理解性輸出”(comprehensible output)。該理論認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輸入外‘學習者必須盡可能地使用語言‘這樣才能提高語言能力,達到流利的類似本族語的水平。也就是說,第二語言準確又流利不僅需要可理解性的輸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輸出。
三、初級對外漢語口語中的情境創設及實踐
(一)情景創設的措施和方法
1、展示圖片或實物。由于文化的差異,很多東西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所以解釋起來也有一定難度,比如講到中國的很多節日中的一些習俗,像中秋節的月餅,燈籠等時,教師可以事先展示燈籠、月餅等實物或者進行圖片展示,讓他們感受真實的情景,或者老師可以就教室的實物來教學,比如燈,空調,窗戶,墻,桌子等等,展示實物是學習者更樂于接受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在第一時間就抓住學習者的興趣。
2、以實例引出語法點。在講漢語中,不要用很難的專業詞匯去解釋語法和知識點,而是用實際例子讓學生去體會用法。例如在講“比”這個詞時,先給出飛機,火車和汽車,這三種交通工具的速度是大家都知道的,在這個基礎上,引出飛機比火車快,火車比汽車快,隨后還可以舉其他的例子,比如,兩件衣服,一件380RMB,一件240RMB,那就是衣服A比衣服B貴,漸漸的學生便能體會“比”的用法,是n1比n2+adj;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想出更多的例子,那么不用任何專業的詞匯,便能讓他們很好的掌握“比”的用法。
3、游戲和活動。游戲和活動在情景創設過程中不僅增加了學生接觸新的語言信息的機會,還極大地推動了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的進程。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信息在游戲和活動中得到練習和鞏固,這不但使學生對情景有所了解和熟悉,而且鞏固了在此情景下運用的詞匯和句型,為新的語言輸入奠定基礎。
4、真實場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課堂上盡量用中文來教學,并常常根據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場景來編不同的對話,比如去商店買東西,是食堂打飯,去銀行取錢;另外,口語課堂的設置很靈活,有時會帶他們走出教室,到課外學習,比如留學生參加一年一度的籃球比賽時,筆者和他們一起到現場進行教學,比如籃球場,球服,啦啦隊,裁判,進球,加油等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也不刻板,學生很易接受。
(二)情景創設的實例分析
以下結合筆者在一年的初級漢語口語教學中的實例來談談情景創設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所以例子均出自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初級漢語口語》這本書。
1、新課導入。在進入新單元前,老師要創造一定的情景把學生逐漸引入本單元的話題,而不是一開始就學習生單詞。
例1:以第十課《她病了》為例。
老師可以就身邊發生的現象提問,比如有的同學上個星期沒來上課或者遲到了,老師可以問:XX今天為什么沒有來上課?
學生可能回答:他感冒了;他起床晚了等等。由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正式的學習,說:“看看這篇文章中,安妮怎么了?讓我們進入新課的學習。”新課導入的目的是引起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的關注。教師利用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回答出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場景。在這些情景中,學生不但復習了已學知識(比如感冒,遲到等),而且對新知識(頭疼,請假,鬧鐘停了)產生了解和興趣。
2、生詞講解。中文中的很多詞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意思,不創造一定的情景就很難理解清楚,而且創造的這個情境必須是與新課里的單詞用法是一致的,否則擴充太多,學生反而不易理解。
例2:以第十三課《我去圖書館上網》為例,其中的生詞“找”在這個單元里面是買東西后找錢的意思,但是“找”在其它情景中用的較多的是找東西,還有如找罪受等等,為了讓學生了解它的用法,可以拿學生身邊的物品舉例。
老師:你的這只筆多少錢?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