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范文

時間:2024-02-20 17:43: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篇1

1、經濟效益是講求社會效益的基礎,而追求社會效益又是促進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條件。

2、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經濟效益比社會效益更加直接些,顯而易見,可以運用若干經濟指標來計算,而社會效益則難以計量,必須借助于其他形式來間接考核。

3、效益是某種活動所要產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達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稱。它可分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類,其中經濟效益是人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會效益則是濟效益之外的對社會生活有益的效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高速公路;經濟;社會效益;策略;分析

當前,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快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為經濟社會創造了基礎條件的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速公路發展至今已近成為國際上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進行衡量的重要標準。高速公路是一種新型的收費還貸服務性行業,保證高速公路的快捷、安全、通暢、舒適,利于體對使用者優質服務的提供,從而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標,這亦是高速公路實施運營管理的最終目標。高速公路這一目標的實現應依賴于高速公路對其自身“高速”性能的挖掘,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提高整體的效率,加強高速公路自身的運營管理,通過經濟效益增長點的挖掘,來最終實現高速公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升。

一、提高高速公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意義

高速公路的效益主要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在這二者之間,經濟效益的地位要更強一些,從經濟方面對高速公路有全面整體的了解,深入把握其句法的效益要點,從而為未來高速公路的建設提供依據,以推動器不斷的發展。

(一)提高高速公路經濟的意義分析

高速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利于緩解緊張的交通運輸狀況,在提高運輸效率的同時,也使得運輸的結構和法師發生了轉變。;高速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利于其建設原料行業的發展,從而推動建筑行業和機械行業的進步與革新,大大增加了就業需求;高速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利于高速公路網的日趨形成和逐步完善,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對于社會經濟經濟的發展制約因素得到基本上的解除,對于我國當前的市場分布格局和投資環境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促進了我國市場的完善,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者,從而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和改革的進程;高速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利于高速公路經濟帶的形成,進而帶動周邊經濟及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進而實現我國整體經濟的增長。

(二)提高高速公路社會效益的意義分析

高速公路社會效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首先,促進了高速公路產業的升級,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了完善交通運輸結構,形成多樣、高水平的運輸法師,促進運輸領域的拓展和運輸結構的完善;其次,促進了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形成了資金、勞動力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聚集,對于高速公路自身的縱向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最后,對于提高公眾生活質量和現代物流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高速公路社會效益的提升加快了其一體化運輸的進程,形成了香型的運輸互動局面,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外出的機動性和選擇性。

二、提高高速公路經濟與社會效益的策略分析

(一)相關管理制度的建立

當前,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高速公路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其相關管理制度的建立更是不可缺少。任何一項工作的實施都應當依據相應的規章和管理措施來進行具體的規范,從而保證其能夠順利的開展。高速公路的營運管理是一種新興的行業,制定與之運行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對其運行的科學性、嚴密性和權威性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從而使得高速公路的營運管理充滿活力、規范運行及順利實施,以最終實現其收費還貸和創造最大化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目的。結合高速公路的實際營運情況,其管理規章的制定應有準繩和依據,并嚴格按照其制定的規章行事,盡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獎罰分明,一視同仁。加強高速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到數據化和規范化。此外,還應加強高速公路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營運管理的順暢落實,杜絕四方車輛等貪污作弊行為的出現。從免費率的控制、車輛通行費實證率的提高等方式從根本上實現高速公路收入的增加。

(二)從營運管理成本著手,實現增效

高速公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升,可以從營運管理的成本入手,通過挖潛增效、精簡機構等形式來降低其成本。在實際的高速公路營運管理中,運用合理的人力資源,開源節流,開發潛能,并盡可能選用一專多能的新型人才,這些要點的實施對于高速公路營運管理成本的降低進而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一,高速公路企業中機構的簡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工作過程中常見問題的出現。第二,對于人員的精選,應注重對多方面人才的使用,使工作人員能夠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掌握的技術技能應用于實際的工作中,從而發揮其工作的主動性,為本單位作出更大的貢獻。人員的精選和機構的精簡從不同程度上對高速公路企業的經濟起到了很好的緩和作用,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篇3

一、公用事業的地位和作用

1、公用事業的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城市的交通、供水、供氣等公用設施,每一項都是城市有機的組成部分,都與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是城市生產和生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市政公用事業是聯系城市各要素,發展橫向經濟聯系的紐帶,是城市適度集聚、日益社會化的必備條件。

2、公用事業是影響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用事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多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間的準公共物品。作為生產要素投入,不僅關系到其他生產者成本狀況,還關系到能否正常、穩定地組織生產活動。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生產企業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為經濟主體提供方便的社會服務,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公用事業的發展對于其他產業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市政公用事業自身的發展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間接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

4、公用事業的發展能帶來巨大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公用事業的經營目標是多元的。與一般行業主要是以經濟效益來考核其經營業績的優劣不同,市政公用事業以社會和環境效益為首要目標,在保證社會和環境效益下講究經濟效益。

二、公用事業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1、建設資金的籌措

市政、公用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建設資金的投入光靠政府一條腿是走不通的。這些建設費的開征,保證了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建設有了一塊比較固定的建設資金,使得各類項目能夠比較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同時也在發展中得到了自己應得的經濟利益。

2、公用基礎設施有償使用

根據“誰得益,誰負擔”的原則,合理收取有限的有償使用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基礎設施本身就是特殊的商品,也應按經濟規律辦事。幾年來,我們在環衛行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逐步使環衛行業步入良性循環的道路,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第一,取消4項環境衛生有償服務收費:代運垃圾費,自設垃圾桶代運費,代運醫院、生物制品等特種垃圾費,公廁收費。第二,10項環境衛生有償服務收費納入市場調節價管理:路面清掃保潔費、沖洗路面(送水)服務費、袋裝垃圾服務費、工業廢渣傾倒費、糞管道疏浚費、窨井清掏費、房屋沉水灣疏通費、居民清潔費、建筑物外表清洗費、公共洗車場(站)機動車輛清洗費。第三,建筑垃圾污染整治費、儲糞池(沼氣池)清掏及糞便代運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具體收費標準見下表:

3、引進工藝技術和設備,聯合開發

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在燃氣企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SCADA管網壓力遙測系統,實現企業各個調度部門對于管網壓力的時刻掌握,為燃氣的調度工作提供實時準確的數據支持,提高辦事效率,節約人工成本;使用深井陽極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方式,建設陰極保護站,可以有效降低燃氣管道的泄露次數;對天然氣的儲存進行了有效的改造,將原有的球罐改造成儲存高壓天然氣,加大了單罐的儲氣量;在管道上采用PE管、3層防腐鋼管等,這一系列對于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采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燃氣設備的維護成本,為燃氣的查漏搶修、日常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為燃氣相關工作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又能降低處理費用,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4、完善各種經濟責任制

公用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要有一支穩定的隊伍。過去,由于統得過死,機制不活,使得市政公用行業人員難留,招工困難。在改革的大潮中,我們大膽探索,引進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推行了全員崗位技能工資制,全員勞動合同制,項目承包經營責任制,項目招投標制等多種形式,搞活分配,提高了經濟收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篇4

摘 要 高速公路具有靈活性,它的出現大大地提高了運輸的速度,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高速公路運輸已經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了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征。但是,由于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起步較晚,對于其管理上也存在經驗不足等問題,因而,如何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發展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高速公路 經濟 社會效益 策略 分析

公路運輸具有門到門直達運輸的靈活性,大大地提高了運輸的速度,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高速公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意義

(一)提高高速公路經濟的意義分析

高速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利于緩解緊張的交通運輸狀況,在提高運輸效率的同時,也使得運輸的結構和法師發生了轉變。高速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利于其建設原料行業的發展,從而推動建筑行業和機械行業的進步與革新,大大增加了就業需求;高速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利于高速公路網的日趨形成和逐步完善,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對于社會經濟經濟的發展制約因素得到基本上的解除,對于我國當前的市場分布格局和投資環境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促進了我國市場的完善,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者,從而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和改革的進程;高速公路經濟效益的提升利于高速公路經濟帶的形成,進而帶動周邊經濟及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進而實現我國整體經濟的增長。

(二)提高高速公路社會效益的意義分析

高速公路社會效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首先,促進了高速公路產業的升級,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了完善交通運輸結構,形成多樣、高水平的運輸法師,促進運輸領域的拓展和運輸結構的完善;其次,促進了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形成了資金、勞動力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聚集,對于高速公路自身的縱向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最后,對于提高公眾生活質量和現代物流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高速公路社會效益的提升加快了其一體化運輸的進程,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外出的機動性和選擇性。

二、提高高速公路經濟與社會效益的策略分析

(一)相關管理制度的建立

當前,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高速公路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其相關管理制度的建立更是不可缺少。任何一項工作的實施都應當依據相應的規章和管理措施來進行具體的規范,從而保證其能夠順利的開展。高速公路的營運管理是一種新興的行業,制定與之運行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對其運行的科學性、嚴密性和權威性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從而使得高速公路的營運管理充滿活力、規范運行及順利實施,以最終實現其收費還貸和創造最大化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目的。結合高速公路的實際營運情況,其管理規章的制定應有準繩和依據,并嚴格按照其制定的規章行事,盡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獎罰分明,一視同仁。加強高速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到數據化和規范化。

(二)從營運管理成本著手,實現增效高速公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升,可以從營運管理的成本入手,通過挖潛增效、精簡機構等形式來降低其成本。在實際的高速公路營運管理中,運用合理的人力資源,開源節流,開發潛能,并盡可能選用一專多能的新型人才,這些要點的實施對于高速公路營運管理成本的降低進而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一,高速公路企業中機構的簡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工作過程中常見問題的出現。第二,對于人員的精選,應注重對多方面人才的使用,使工作人員能夠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掌握的技術技能應用于實際的工作中,從而發揮其工作的主動性,為本單位作出更大的貢獻。人員的精選和機構的精簡從不同程度上對高速公路企業的經濟起到了很好的緩和作用,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從服務入手,提高經濟效益

優質的服務質量,往往能帶來好的服務形象,從而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高速公路的服務不僅僅是為了人們出行的方便,也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要求。因而,當前營運管理的服務質量是否優良,直接關系著交通行業的整個形象。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門應當對乘務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其創造出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環境,以在廣大的服務人群中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從而實現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實際的管理工作當中,管理部門應進行各項文明工程的開展,在工作的過程中應做到服務的標準化和服務內容的詳細化,且做到獎罰得體。從而實現高速公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穩步提升。

(四)從通行效率著手,提效節支

當前,高速公路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相比于以往的的高速公路投入了更多的內容。而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種聯網收費的方式已經成為高速公路發展的必然趨勢。所謂聯網收費,指的是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達到管理水平提升、運營管理現代化和交通通暢安全的目的。這種方式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地縮減收費站的數量,對收費行為加以規范,且一些貪污作弊的漏洞得到了很好的完善,成本降低的同時,人流和物流效率都得到了提升。人們的出行方便了,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進一步提高啦。在實際的聯網收費當中,應遵循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結算、統一發卡的原則,對一些收費站進行撤銷,來降低高速公路的營運管理成本。

篇5

關鍵詞:水利工程;社會效益;經濟問題;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水利工程設施在保障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維持社會正常秩序的過程之中有著重要作用。為了更好的促進水利工程設施發揮應有的作用,就需要展開對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研究,探索出更好的發揮現有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方法。通過本文的論述,筆者一方面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1.促進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各種因素

截至目前為止,雖然我國的水利工程事業已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許多新的水利工程設施也在全國各地興建起來。但是,從總體情況上來說,我國的水利工程設施還是存在著設施相對比較陳舊,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等許多的問題急需要解決,因為這些問題不但嚴重的影響了水利設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發揮,甚至還會危及到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水利工程設施并沒有獲得足夠的社會資金投入,與此同時,我國的水利工程設施興建單位也并沒積極的獲取國際上先進的水利工程設施修建理念和修建技術,在修建水利工程設施的過程之中,并沒有嚴格的按照科學、合理、規范的修建路徑來進行對水利工程設施的修建,相應的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監督體系和審核體系也不夠健全、完善,這就導致了水利工程設施在修建的初始階段就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我國的水利工程設施一般都會擔負著比較艱巨的社會責任,這就導致在修建的過程之中,存在著任務重、時間緊的問題,同時也導致了在修建水利工程設施的過程之中,往往只會注重對水利工程主體部分的修建工作,對于水利工程設施的輔助部分建筑物并沒有投入足夠的重視,這種情況在水利工程設施施工的后期往往會導致施工尾期過長問題的出現。除此之外,我國還有很多的水利工程設施在修建了三十多年之后依然還在運行,這些水利工程設施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相應的工作效率也是十分的低下,社會也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進行對這些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工作,導致水利工程設施難以發揮出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除此之外,由于水利工程設施本身存在著安全隱患的隱蔽性特點,這就導致在進行對老舊的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的過程之中,往往難以有效的發現水利工程設施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這也就進一步的導致了水利工程設施存在問題的嚴重程度的加深,最終影響到水利工程設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發揮。

2.如何充分發揮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1在管理的過程之中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快速發展,高新的信息科學技術已經可以應用于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當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進行對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過程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以便于加強對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效率。具體的來說,就是在進行對水利工程設施管理的過程之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對水利工程設施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找尋出水利工程設施之中存在的問題。

2.2更新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制

為了有效的解決水利工程設施管理不力的問題,首先要在管理理念上進行轉變,要切實的針對水利工程設施在管理過程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從而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制。制定出的這一套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制要能夠充分的考慮到我國在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過程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問題,不斷的推進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制的創新,有力的提升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了保證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制的有效性,這套管理體制要充分的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首先,要對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單位的性質進行定性的處理,明確的指出水利工程設施究竟屬于哪一部分進行管理,以便于上級部門針對水利工程設施的實際情況進行專項資金的派發和相應的監督管理。因為只有明確了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單位的性質,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對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制的創新,才能夠明確的樹立起一套責任鮮明的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系,充分的發揮出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其次,要做到將對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職能和維修養護職能的分離,這樣才能夠推進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養護逐步正規化、市場化,才能夠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養護質量,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養護的成本,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水利工程設施的養護單位的養護質量,還要在進行水利工程設施維修養護的過程之中引進競爭機制,充分的保證水利工程設施的經濟效益。

然后,要保證做到對水利工程設設施管理養護的持續性保護,具體的來說,我國的水利工程設施有著很多的一部分并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和管理,這就需要有效的保證水利工程設施得到持續性的管理和養護;

最后,要充分的保證水利工程設施管理的責任能夠充分的得到明確的執行。根據目前我國進行對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養護的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不難看出,很多的問題都是由于相應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的責任并不明確的原因所產生的。針對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部門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的標準進行對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部門內部管理人員的責任劃分,為我國水利工程設施有效發揮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奠定基礎。

2.3不斷提升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團隊的專業素養

只有保證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團隊的管理人員具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才能夠保證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團隊對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效率,才能夠有效的保證水利工程設施有效的發揮出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養護工作對于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發揮出最佳的管理效率,就要求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團隊不斷優化內部的人員配置,并不斷通過各種各種途徑引進水利工程設施管理人才,并不斷提升現有的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以便于有效的優化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團隊的人才結構,提升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團隊的管理效率。

3.結論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設施在我國社會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保障我國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秩序的有力保證。但是,我國水利工程設施普遍存在著使用年限過長,年久失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水利工程設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發揮。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從更新水利工程設施管理理念、規范化管理水利工程設施管理人員隊伍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應當如何加強對我國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以便于有效的實現我國現有的水利工程設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上是本人的粗淺之見,由于本人的知識水平及文字組織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處還望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篇6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保險業大有作為。第一,發揮經濟助推器的作用,通過風險管理和損失補償,為人們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有利支持,可以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第二,發揮社會穩定器的作用,通過養老和健康保障,保險可以解決人們生活的后顧之憂,促進社會的協調穩定。 

    一、保險業發展的經濟效應 

    1.經濟補償效應。保險是分攤意外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通過向所有被保險人收取保險費來補償少數被保險人遭受的意外損失。因此,少數不幸的被保險人的損失由包括受損者在內的所有被保險人分擔。作為一種集合和分散風險的機制,隨著業務范圍的拓展和保險經營技術的提高,經濟補償效應將逐步得到充分發揮。 

    近年來,自然災害發生頻率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人民生命和財產多次遭受重大損失,保險業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經濟補償的重任,為災后重建、恢復生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特別是在1998年特大洪災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礦事故中,保險業及時賠付,有效地恢復了生產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個人把商業保險作為養老、醫療保障和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據統計,2004年山西省保險業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保險金達到19.7億元,2005年達到20.08億元,2006年達到25.27億元,2007年達到52.5億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膠集團發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產線遭受嚴重毀壞。人保財險山西分公司接到報案迅速趕到現場。經過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預付賠款400萬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經公估機構里算后,向大同橡膠集團支付賠款869.59萬元,使該受災單位迅速恢復生產和經營。2004年10月7日,山西運城虹橋旅行社承辦的旅游團發生嚴重車禍,造成3人死亡、8人重傷、12人輕傷的惡性事故,人保財險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責任險賠款125萬元。2008年3月9日,陽泉市平定縣山西海祥煤業有限公司井下發生了一起嚴重火災事故,造成6名礦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險陽泉中心支公司接到報案后,加大理賠“綠色通道”的開放力度,及時支付保險賠款120萬元。 

    2.資金融通效應。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業是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之一。許多商業保險公司作為契約型儲蓄機構籌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具有來源穩定、期限長、規模大的特點,內在的投資需求使保險公司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建設資金,而且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保險具有資金融通效應。保險費是預付的,保險賠償或給付責任要在整個保險期內履行,還有損失發生與給付之間存在間隔、歷年賠付率波動、巨災發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險公司要提留各種準備金。運用暫時閑置的大量準備金保證保險資金的運動是必要的,投資可以進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強給付能力。投資收入既是金融市場資金的重要來源,也是保險公司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保險業通過收取保險費,集聚社會閑散資金,建立保險基金,再通過銀行存款、購買國債等形式進行資金運用,為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等建設融通了資金,為經濟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支援了經濟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保障了改革順利進行。2004年,我國各省市保費收入的增長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之間存在較為穩定的正相關關系,保險需求彈性值為1.49%。 

    保險資金通過投資國債、證券投資基金和同業拆借等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保險的資金融通效應將逐步得到發揮。 

    3.收入分配效應。保險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交往,即感到風險的行為主體(投保人)愿意出錢(保險費)給另一行為主體(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在收到保險費后形成保險基金,當保險人出現保險事故發生損失時,愿意按照事先的約定進行賠(給)付。這是典型的交換,社會保險的財務及給付機制影響到儲蓄與資本積累、勞動力市場供求和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二、保險業發展的社會效應 

    保險作為現代生活風險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貫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過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保險所提供的已經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而且成為一種有利于社會安全的制度安排,滲透到經濟的各行各業、社會的各個領域、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參與社會風險管理、減少社會成員之間的經濟糾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社會效應逐步發揮。 

    1.社會穩定效應。保險公司從承保、計算費率到理賠都要與災害事故打交道,需要掌握財產的分布和各種災害事故損失的統計資料,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研究,積累防災防損經驗。減少災害事故能相應減少保險的給付,從而增加保險資金積累和降低保險費率,所以保險公司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加強防災防損工作,宣傳并向防災防損部門投資,把防災防損作為保險的首要任務。保險賠償只是分攤災害事故損失,但整個社會仍受到危害,只有防災防損才能減少災害事故給社會帶來的損失。投保人投保只是預防萬一,他們寧可保險費白繳,也不希望災害事故發生。可見,保險公司是社會防災防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門。 

    目前我國下崗失業人員較多,保險業正確處理了改革、穩定、發展的關系,以社會穩定為己任,積極創造就業機會,僅通過招收業務人員,就解決了130多萬人的就業難題,緩解了就業壓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2.社會保障效應。近幾年,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較快發展,社會保險費收入和參保人數都有較大幅度增長。但由于我國實行的是低水平、廣覆蓋的社會保障政策,只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滿足人們大病醫療的需要,也不能滿足人們退休后維持現有生活水平的需要。為彌補這一缺口,保險業報出了一系列商業醫療、養老保險,滿足了人們較高層次的保障需要。養老保險不僅可以保障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而且可以減輕子女負擔,增加擴展家庭效用,還可以增加子女教育投資,提高收入預期。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除了人們醫療、養老等的后顧之憂。 

    3.社會管理效應。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輔助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不斷開拓服務領域,保險可以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有利于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政府可以運用保險這一市場經濟手段輔助社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業風險管理日益成為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在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將更多地依賴于時常化的手段來解決。保險將逐步成為個人生涯規劃和家庭保障計劃的重要內容。 

    4.本地化效應。保險業只有融入地方經濟,服務于地方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近年來,山西省各保險公司不斷尋找保險發展的增長點和服務地方經濟的切入點,從支持支柱產業、服務“三農”、推動責任險等方面創新產品和服務,拓寬保險發展領域。作為全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礦產資源豐富,尤以煤炭儲量為最。煤炭行業是山西經濟的支柱產業,安全保障問題又是備受政府和人民關注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推動煤礦雇主責任險發展,組建專業性煤炭保險公司。針對各地頻繁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和公共責任事故,2004年12月,山西省在采煤行業推動開展煤礦職工工傷保險、井下職工意外傷害保險等。2006年11月,山西省開始將商業責任保險機制引入全省安全生產領域,特別是采掘業、建筑業等高危行業,大力引導和鼓勵生產經營單位積極投保責任保險,實現安全生產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朱文勝.保險理論研究的思考.保險研究,2000(3) 

    2.楚天驕.中國保險市場的差異研究.金融市場,2002(9) 

篇7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8.12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28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7.42億元,增長16.78%;地方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7億元,增長74.7%;財政總收入實現8.6億元,增長1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實現6.5億元,增長12.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4.3億元,增長13.6%);糧食產量達到73.6億斤,增長2.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5392元,增長16.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39元,增長13.7%;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6.17%。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依托水利化、農機化、合作化、規?;藴驶?、科技化和市場化,在調優結構、擴大規模、提升質量上做文章,全力提高農業發展建設水平。一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二是提高畜牧業發展水平。三是壯大生態經濟總量。四是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二、全力壯大工業經濟

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推動優勢資源本地加工轉化。按照集群化發展方向,全力壯大支柱產業,抓好老企業轉型和骨干企業升級。一是堅持產業主攻方向。圍繞糧、肉、乳、礦等七大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糧食生化、綠色食品、裝備制造、礦產開發等優勢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傮w把握產業鏈布局,注重產業項目的稅收貢獻、就業拉動、產業帶動,注重土地集約、環境影響、比較效益,打造符合本地實際、富有龍江特色的產業集群。二是突出產業項目建設。三是抓好產業園區升級。重點完善白山園區110千伏輸變電站、污水處理廠、園區道路、原料配送區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在建項目進度,搶抓工期,確保質量。全縣各園區入駐企業總數達到20家以上,力爭縣工業示范基地晉升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抓好哈拉海園區規劃設計。推進杏山銅產業園、永發牧業園建設。四是抓好現有企業發展。全力攻堅,做強大企業、做優中等企業、做活小微企業。著力解決小微企業發展難題,采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技術支撐、產業整合、市場推介等措施,推動成長性良好的企業增強實力,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質量。五是注重招商質量。認真落實“包項目、包任務、包產業、包發展”責任制,嚴格項目推進、信息收集、審核論證、督辦考核管理,全力提升項目質量,確保招商工作依法合規、科學高效。

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健全市場體系,釋放市場潛能,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高效流動。一是繁榮商貿物流產業。二是提升金融支撐功能。抓好金融服務。加快引進更多的金融機構,完善城鄉金融網絡,拓展金融業務。優化金融投向,重點支持產業項目、合作社、專業市場建設,破解中小微型企業融資難題。加強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強化金融秩序監管,嚴厲打擊金融違法行為,全力清收各種不良貸款,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擴大保險業務范圍,增加農業保險補貼,支持農民積極參保,降低農業生產風險。三是推進旅游開發工程。搞好旅游資源普查,設置環狀旅游路線,重點打造朝陽山景區,提高旅游市場開發水平。

四、全面推進城鄉建設

堅持城鄉統籌、產城一體發展思路,以縣城為龍頭,以中心鄉鎮為重點,以新型農村社區為支撐,分步推進,重點建設。一是全面完善城鄉建設規劃。啟動新型社區和龍灣河改造等11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編制城市控詳規劃50萬平方米,提前編制建設項目修詳規劃;規范建筑形態設計,彰顯建筑風格特色。二是強化縣城統領功能。按照“東移、北擴、南延、中改”戰略布局,堅持新城開發和老城改造并重,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實現商業、行政、社會事業服務設施均衡建設,促進城市協調健康發展。三是加快中心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加快公路建設養護工作。統籌謀劃建設公路路網,改革公路養護體制,認真解決危及安全、通行不暢和卡脖子等問題。五是提高城鄉管理水平。加強城鄉管理,提高管理精度,開通城市建設服務熱線,全面加強物業管理,提高物業服務質量。實施衛生城建設,規范牌匾廣告,美化市容鄉貌,改善公共衛生環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大力治理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提高農村宜居水平。

五、傾力改善基本民生

關注群眾最關心、最需要、最迫切和最有意見的問題,實現民生工作的城鄉統籌、點面結合。一是推動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學條件,提高師資水平,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衛生計生工作水平。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機構,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抓好衛生人才培養,實行遠程會診、資源共享、聯合辦院,解決疑難病患者看病難、治病貴問題。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強化人口科學化管理,實施優質服務,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發展文體廣電事業。加強文化體育場館建設,拓展文化體育活動陣地,豐富城鄉文化生活,辦出高質量廣播電視節目,滿足多元化文化需求。二是強化社會綜合保障能力建設。促進城鄉居民就業。落實各項就業政策,拓寬就業渠道。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穩步提高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搞好社會救濟救助。落實城鄉低保政策,關心殘疾人事業,關愛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著力改善孤、病、貧等弱勢群體生活。三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強化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發揮社區管理和服務職能,增強村集體組織帶動能力,提高城鄉居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水平。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黃、賭、毒、黑”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狠抓安全生產。全面排查治理隱患,嚴格進行安監執法;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加強社會矛盾排查調處工作,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人民調解范圍,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全面化解人民群眾矛盾,保持社會局面和諧穩定。

六、扎實推進各項改革

一是推進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二是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三是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四是推進農村經營主體改革。五是推進金融改革。六是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七是推進民生領域改革。八是推進職業教育改革。

七、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篇8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資源;區域經濟;社會服務;平臺

在我國的高等學校中,與中央部委屬高校相比,地方所屬院校的數目龐大,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張皓2007)。近幾年,由于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也已在地方所屬高校中占據了半壁江山,而且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自身的辦學特色。所以,關于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的研究方興未艾,有從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模式、社會服務能力提升這些大方面來研究的,也有從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科研服務平臺建設、基于專業優勢等單方面具體論述的。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已然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作為其重要任務,而且把社會服務功能視為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需要和動力。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承擔的三大功能中,社會服務功能是教學和科研功能的延伸和拓展,返過來又促進教學和科研功能的提升。要想搭好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平臺,必須提升高職院校教學和科研的能力。那如何統籌規劃,更好地實現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功能?本文擬結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社會服務實踐,探析高職院校如何依托專業資源優勢,融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從技能型人才培養、知識推廣、和技術研發及轉化等方面將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平臺搭建得更好。

1.依托專業資源優勢,面向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開展人才培養和培訓服務

1.1 進行校企合作辦學,為企業培養量身定做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的發展非常迅猛,合作雙方共同商討和制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計劃,引入行業標準和職場素養,加強實踐教學,努力實現“做中學,做中教”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努力做到學歷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融通。而且《國務院關于批轉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國發[2012]6號)也明確要求加快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人才,進一步健全以企業為主、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的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一直堅持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原則,關注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我院地處無錫市宜興,電線電纜行業是宜興市第一大支柱產業,我院主動調研電線電纜行業、企業的需求,先后與遠東、江峰、江蘇上上等四大電纜有限公司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班,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來調整課程、實習時間等,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用人單位的要求。通過訂單培養,我院為電線電纜行業輸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很好地服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1.2 結合地方經濟結構調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早在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職業教育要為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服務,實施以提高職業技能為重點的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我院積結合地方經濟結構的調整,開展了多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利用已有的師資、實訓場所等專業資源優勢,為企業在職人員提供進修服務,為下崗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技能培訓服務,促進再就業。如,我院依托機電專業資源優勢,與江蘇共昌軋輥有限公司合作,已連續開展了兩屆成人大專班,為該企業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又如,我院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動漫設計與制作的專業資源優勢,獲批成立了宜興市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基地,為打造宜興的創意特色產業園區,促進宜興服務外包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此外,到目前為止,我院依托陶瓷工藝這一傳統優勢專業,與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協辦,江蘇省陶藝專業委員會、宜興市陶藝研究中心共同承辦了由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的三期陶藝創新設計高級研修班,提高了陶藝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創作能力。

2.依托專業資源優勢,面向地方經濟發展,開展知識傳播服務

高職院校應該依托已有的專業資源優勢,著眼于地方經濟的發展,瞄準行業、企業發展趨勢,結合行業、企業的需求,為其提供商務管理、技術性知識的咨詢和文化宣傳服務。近年來,我院依托專業資源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商務管理、技術性知識等傳播服務。我院依托陶瓷工藝系的專業資源優勢,赴浙江省長興新華陶器有限公司現場進行“100米輥道窯熱工測定”。依托經濟管理系的專業資源優勢,為企業宣講了薪酬體系的建立;受宜興市園林管理局委托,為全面提升宜興各景點地接導游的職業素質,舉辦了地接導游社會培訓班。又如,我院依托環境藝術系和數字藝術系的專業資源優勢,受宜興市政府和體育局委托,為宜興市第七屆運動會設計會場內外的環境布置方案。我院與與江蘇融達集團校企共建“陶瓷行業電子商務信息平臺”,打造集文化推廣、產品購銷、科研服務、人才培養等內容于一體的紫砂陶瓷行業領域內的紫砂行業網站,同時也為陶瓷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技術、工藝、管理等方面的資訊服務和發展策略、為網友及消費者提供最全最新的陶瓷文化、陶瓷資訊和購物平臺。由此可見,依托專業資源優勢,面向地方經濟發展,開展知識傳播服務,可以進一步發揮高職院校在打造行業教育培訓平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依托專業資源優勢,面向地方經濟發展,開展技術轉化和支持服務

我國的中小企業絕大多數不具備自主研發的能力,所以,技術研發長期依賴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是,這些科研人員并不在生產第一線,對企業的了解程度遠遠不夠,導致科研成果與企業的需求不相符合(周繼春2009)。我國高職院校雖然科研成果登記數量多,但轉化率低,轉化后能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的更少(方美君2011)。如何將高職院校的專業資源優勢轉化為企業優勢、產業優勢呢?筆者認為,只有加強與地方企事業單位的橫向聯合,通過校企合作、通過調研,高職院校要及時捕捉行業發展趨勢,了解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需要。并且,高職院校要鼓勵教師下廠實踐,積極從行業、企事業單位中找課題,直接服務于行業、企事業單位的生產實踐第一線的需要,幫助企事業單位解決難題,加強科研的針對性,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3.1 校企合作機制出新,加強技術支持、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

校企合作機制要想長效運行,必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要推陳出新,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主動調研并服務企業生產第一線,這樣才能加強高職院校對企業的技術支持。我院一直探索校企合作、產研結合的道路,從單純申請成立江蘇省線纜材料與工藝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到成立教師工作流動站,再到成立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理事會,進而發展到成立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學校。每一次的推陳出新,都使得我院校企合作交流的平臺又得到了拓展,為技術的利用、科研成果的轉化提供了一個便利條件,提升了我院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針對性和轉化率。

3.2 支持專業教師創業,結合產、教、研,直接投身經濟領域。

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另外一個直接途徑,就是鼓勵專業教師創業,在創業教育盛行的今天,教師創業不僅具有示范作用,而且能發揮教師的知識和技術優勢,直接轉化科研成果。此外,教師創業不僅能產生經濟效應,而且能產生社會效應,幫助地方社會吸納和接收一部分人員的就業。我院也在探索和嘗試,目前,我院陶藝系教師依托自身條件,在校內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公司,邊教學,邊科研,邊產出。如我院高級工藝美術師謝強在校內創辦了宜興常青藤陶瓷藝品有限公司,主打學院派陶藝創作品牌,目前該公司運作良好,不僅提供了部分學生的實習就業問題,還產生了經濟效益,服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4.結束語

高職院校要想提升社會服務的能力,必須定位明確,著眼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依托自身的專業資源優勢,主動聯系政府和行業、企業,促進校政企對接,加強校地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推陳出新,搭建更大更好的社會服務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張皓,唐加軍,陳沖.地方高校社會服務原則探析[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

[2]周繼春.高職院校融合地方經濟的服務社會模式探析[J].企業技術開發,2009(5).

[3]方美君.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對策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

[4]陶永誠.對高職院校科研服務平臺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2).

[5]孫云志,何玉宏.試論高職教育社會服務能力的培育[J].成人教育,2011(5).

篇9

摘要:隨著當前經濟形勢日新月異的變化及網絡信息開放程度加深,高校圖書館面臨著全面的沖擊。許多高校圖書館在運營過程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其社會效益,這對圖書館的未來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因而探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就成為高校圖書館必須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 :圖書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關系

一、研究背景

隨著當前經濟形勢日新月異的變化及網絡信息開放程度加深,高校圖書館受到擠壓和排斥,為了維持自身的效益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完善。開放多功能的服務形式已經成為了維持其自身效益的重要方法。當前,許多高校圖書館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圖書館在社會生活中的效益,這對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分別對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分析,進而進一步對高校圖書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進行探討。

二、高校圖書館社會效益分析

(一)高校圖書館社會效益的涵義

高校圖書館是傳播文化信息的公共服務事業單位,它的責任是通過提供文獻資料和信息資料等資源和相關配套服務使資源得到最佳利用,并且能夠最大程度地為高校師生提供服務,進而促進高校整體素質提升和全社會的知識傳播。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主要是指通過高校圖書館的運營為社會帶來的整體效果或有利于社會的效益。

(二)高校圖書館社會效益的組成部分

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方面是通過圖書館的文獻和電子資料等為社會各個部門和大眾提供相關的資源,有利于其進行知識的獲取、利用和轉化。通過對文獻資源進行利用所創造的貨幣資金是可以進行計量的,因而這些是顯性的社會效益,但是圖書館文獻資源是如何對這些財富進行作用的是難以表述的。相對地,另一部分的社會效益是指高校圖書館通過自身的文化底蘊、文獻資源等對讀者進行知識傳遞和熏陶,進一步提升讀者的文化素養,為提升全社會的精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這樣的社會效益是隱形的,是難以用貨幣進行計量的。雖然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具有隱形和顯性之分,但是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即無論是顯性還是隱形社會效益都是為社會的建設做出貢獻,其所做出的經濟效益都不歸圖書館所擁有。

(三)高校圖書館社會效益的表現形式

高校圖書館所產生的良好的社會效益能夠為圖書館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效益。高校最重要的任務是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因而高校圖書館應當做到配合教學任務,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學內容。并且能夠提供更為深入的知識,幫助學生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在學習之余為學生提供放松閱讀和思考的場所。高校圖書館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能夠更好地處理這些內容是其社會效益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高校圖書館經濟效益分析

(一)高校圖書館經濟效益的涵義

高校圖書館的經濟效益主要是指在圖書館經營活動中,資源的投入與所獲得的成果的比例。對于高校而言,圖書館的經濟效益即為維持圖書館正常運營所需要投入的設備、人員和文獻等與圖書館對整個社會所做出的貢獻的比例。可以說,高校圖書館的經濟效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投入和產出。投入主要指圖書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消耗的人、力和物;而產出主要指高校圖書館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所主要取得的勞動成果。

(二)高校圖書館經濟效益的組成部分

高校圖書館的經濟效益也是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直接的經濟效益,主要是圖書館通過進行科學、高效地管理,使其所投入的資源能夠得到合理配置進而實現有效地利用,從而提供能夠轉化為貨幣資金的社會服務。而另一部分即為間接的經濟效益,主要是指圖書館通過進一步開發文獻資源等產品,使之能夠轉化為社會生產力,進而為社會產生財富。不論是直接經濟效益還是間接經濟效益都能夠為圖書館帶來效益,不能夠僅僅以是否能夠為圖書館創造更多的貨幣資金來進行衡量。

(三)高校圖書館經濟效益的取得形式

高校圖書館的經濟效益取得形式與其他部門不同,它是在提高文獻資源的過程中來獲取經濟效益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校圖書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相互關聯的。當前,高校圖書館開始追求經濟效益,但并不是說圖書館在運營過程中一切均以效益為先。圖書館應當合理進行支出,以盡可能少的支出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在采購文獻資料的過程中,應當選取有實用性的文獻資料,不應只將目光放在收費項目之上,而是應當追求為全社會提供更好的效益。只有這樣,高校圖書館才能同時滿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需求。

四、高校圖書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研究

(一)高校圖書館需為社會服務

當前,高校圖書館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環境,將傳統的被動服務變為現在的主動服務,由過去的封閉式服務變為現在的開放式多元化服務,也由原本的人力化操作變為現在的由計算機主導的自動化服務。高校圖書館應當樹立為社會服務的觀念,但同時也應樹立經濟效益的觀念,為市場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二)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包含經濟效益

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是包含經濟效益的,因而經濟效益是社會效益的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對于財政支持的資金則是來源于稅收,可以說高校圖書館的經費都是來源于納稅人,所以其應當為納稅人提供高效的服務。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具有間接性,其對讀者提供文獻資源。讀者隨后將通過圖書館所獲取的知識進行吸收、利用和轉化,再將知識轉化后所得的成果應用于經濟建設。這是高校圖書館社會效益的主要表現形式,但是其研究成果應用于經濟建設之后所生產的產品等就使高校圖書館產生了經濟效益,也是其間接的經濟效益。

(三)高校圖書館的經濟效益的發展需要以保障社會效益為前提

高校圖書館應當理性追求經濟效益,不能故意將許多無償服務改為收費服務,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削減圖書館的正常開支,這樣會產生不良的社會效益,必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圖書館的社會職能,為高校圖書館的正常運營帶來極大阻礙,最終將阻礙社會經濟建設。因而,可以說高校圖書館經濟效益的發展需要以保障社會效益為前提。

參考文獻:

[1]池曉波.高校圖書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析[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232-236.

[2]齊宏建.論圖書館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8):125-126.

篇10

[關鍵詞] 體育產業 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一、體育產業的內涵和基本特征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包括體育用品與體育服務兩個部分。經濟部門不僅包括企業,還包括各種從事經營性活動的其他機構(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家庭或個人)。體育產業是以體育市場為導向的配置體育資源的經濟運行形態。現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者可以合法的獲得利潤,也承擔有相應的義務,根據市場需求配置相關資源,圍繞各類體育活動提供服務及產品以獲取一定的利潤。因此,體育產業的經營性是體育產業運作的基本特征。

二、體育產業發展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1.經濟效益對體育產業發展的促進意義

體育產業作為一種新興行業,其產生的經濟效益是通過開展體育活動所帶來的,主要表現為對社會經濟生活的促進作用和體育經營者的經濟收益,即經濟效益刺激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促使體育經營者在該行業的持續經營。

2.體育產業對社會效益的促進作用

體育產業對社會效益的促進主要體現在豐富文化生活,建設精神文明,增強人民體質,振奮民族精神,實現國民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全面發展和進步。

3.體育產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

通常來說,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在目的上是背道而馳的,但是二者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1)微觀角度體育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

經濟效益通常指微觀經濟效益,即經營者能夠獲取并衡量的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產業的經營者推向市場的體育產品及服務,是以盈利為目標,通過對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即在市場機制下,實現利潤最大化是經營者的首要目標,但體育活動也好,其他行業、產業也好,其根本是圍繞社會、依托社會來進行的,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性。因此,就微觀而言,在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在堅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時,必須兼顧社會效益,也是經營者得到社會認同的必然的環節。只有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兼顧社會效益,才能吸引更多人關心體育、投資體育,促進體育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2)宏觀角度體育產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

從宏觀角度分析,發展體育產業的最終目的是為人民、為社會、為國民經濟服務,只有利國利民的產業,才能健康、長久的發展,因此在經營者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社會效益則是經營者必須要承擔的義務。體育產業的產品和服務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經營者提品和服務賺取利潤的同時,其功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福利及義務,諸如面向學校體育、職工體育、社區體育的需求,體育產品及服務的基本目的是解決人口素質問題。因此,從政府的角度看,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國民體質的目的明確了體育產業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屬于國家宏觀考慮,并涉及國家長遠利益的范疇,與微觀領域的產業經營開發、堅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并不沖突。國家通過扶持體育產業,加速體育商業化進程,通過市場手段調節相關資源配置,把宏觀目的與經營者的微觀訴求相結合,既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又可以使體育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三、體育產業發展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途徑

1.加大國家財政稅收政策的支持,增加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投入

如在體育產業發展中,大型場館建設、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學校體育建設等,應由政府占主導地位,并增加輿論宣傳導向,如我國的奧運政策,提高了國民的關注度和參與熱情。在公共體育方面,建議開放各類體育場館,通過各級組織、單位以及社區組織各類比賽和群眾性體育活動。在健身娛樂業方面,建議對該類經營者通過不同的稅收政策引導經營者開展不同的體育項目,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以更好地通過市場手段調節體育資源和資本的配置。

2.加強法制建設和宏觀調控規范體育產業,制定行業法規,明確職業和業余的區分

由于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管理不夠規范,多頭管理和無人管理并存,教育目的與效益目的結合過于緊密,以教育為表,利益為里的情況比比皆是,體育產業的畸形繁榮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長此以往,將不利于我國的長期利益。因此,國家應在宏觀調控的層面上,通過制定實施相關的法律、法規去引導、規范人們的行為,再配之以有效的監督和市場懲戒機制,妥善地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確保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走出符合我國國情的體育產業發展之路。同時,應創造條件,引導國民觀念,鼓勵企、事業及社會團體支持和參與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交融與結合。

3.培養體育產業的經營人才,規范體育中介組織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不均衡,國家重點、優勢體育項目發展迅猛,群體體育發展滯后,尤其是體育中介的發展極其滯后,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目前還屬于探索階段,形成目前正規的體育中介機構數量少、規模小和市場行為不規范的局面。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運作,離不開大量合格的體育經營人才和具有良好信譽的體育中介機構,對比發達國家的經紀人制度和體育參與、國民意識等方面,我國從事體育中介的服務人員,大多數都是從事過體育事業、政府官員及其他行業的人轉行形成,多數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和教育,缺乏必要的專業素質。體育中介服務是體育市場化運作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體育產業健康發展過程中必須加強的重要環節,我們一方面應積極引導各類協會實體化、企業化的進程,另一方面應逐步引導個人以及各類社會團體、企業進入中介服務行列,有條件可創辦專門的學校、學科,自行培養一批體育經紀人隊伍,規范體育中介服務,建立健全體育產業服務體系。

總之,要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協調好國家長遠利益和體育事業從事者、體育產業經營者的切身利益訴求,促進體育產業健康發展,保障我國體育事業的順利進行,切實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我國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