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22:06: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醫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醫教育

中醫研究生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文章探究高校“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加強中醫研究生教育的策略,搭建適應“雙一流”高校人才培養要求的研究生教育體系,進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中醫專業人才。

關鍵詞:“雙一流”;中醫專業;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

中醫在醫學體系中占重要位置,在醫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中醫藥優勢進一步凸顯,專業研究生教育不僅關系到中醫醫療水平的提升,更關乎中醫歷史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如何培養出素質過硬、能力超群且具備良好道德素養及高尚情操的中醫人才成為相關院校教學改革關注的重點。“雙一流”建設對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及培養成效提出嚴格的要求,中醫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又與醫療事業發展和醫療水平提升相關,以上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需要對中醫研究生教育優化策略進行分析。

二、中醫研究生教育模式優化

(一)教學方法。在探討中醫研究生教育模式優化時,最主要的著手點放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將被動教育變為主動學習,改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方法創新應從研究生成長、成才需求出發,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自主研究、自主實踐、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促使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并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目前較先進的中醫研究生教學方法包括問題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翻轉課堂等[1]。以項目教學法為例,在講解某一具體的中醫知識時,引入與之相關的真實臨床案例,學生通過課前自主收集資料、觀看相關課件進行預習。以組為單位共享預習資源并研究、探討項目執行方案,最終進行展示并由導師總結評價。(二)管理方式。高校中醫研究生管理方式分為集約式管理和松散式管理。例如,松散式管理以學院及導師為管理主體,配合中醫研究生管理有關政策和規范。松散式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分工明確,但傳統管理理念認為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應由相關學院負責,這使其在管理上存在空檔,學生管理主動性及管理成效不足。在提高“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醫研究生的教育優化建議對學生管理方式進行改革。例如,執行分級管理制度,學校、院系與學科三個管理級別相互配合,共同負責研究生管理。執行分層指導制度,學校、院系、學科及導師四個層級共同指導。其中,導師作為指導學生的核心主體,由學科進行輔助,院系和學校予以宏觀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以上管理方式對中醫研究生管理主體的職能進行了重新劃分,使研究生管理更加全面、規范,進而為中醫人才培養提供更可靠的制度保障。(三)教材選擇。中醫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仍存在教材內容創新性不足、教材版本更換頻繁、教材編輯出版主動性不高、缺少針對性教材甚至沒有教材等現象。然而教材作為中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理論參考,對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較高,在教學模式優化中也應被高度重視。例如,以學科為主體,針對本校中醫研究生教育情況,進行教材的自主編寫、選擇。依照中醫課程特點及醫療行業發展狀態,針對性選擇教材內容,并嘗試編寫教輔資料、教師用書、習題集等。注意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共享各高校中醫相關專業的精品課程、學術研究報告及其他資料文獻,跨學校進行中醫人才培養。同時,學校及學院應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相關教師積極開展教材編寫、創新工作,并通過教材質量評估機制,對其質量進行嚴格的把控。努力形成具備區域特色、學校特點的中醫研究生教育校本教材,將中醫研究生教材創新作為高校長期執行的項目,為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可靠的理論支撐。

查看全文

中醫教育對策論文

1處方書寫不完整

常見如年齡、日期、住址、劑數、用量、用法等缺項,醫生不簽名或不蓋章,一旦發生差錯,難以追尋病人。

2字跡潦草難辨認

這類處方審方時不知所云,常得揣測猜想。如紅芚(應作藤)與紅花、桔梗與桂枝、蔞皮與姜皮、杏仁與棗仁、牛膝與牛子、三棱與法夏、扁豆花與扁豆衣等等,書寫潦草根本分不清,處方量10g常與12g,1g,6g等相混淆。有的人字寫得像小學二三年級學生的模樣,竟然也龍飛鳳舞“狂草”起來,令人“嘆為觀止﹗”

3杜撰藥名濫造字

如將牛膝寫成“牛夕、牛七、牛歹、牛汐、牛、牛”;豨薟草寫作“希鹼、希見、希莧”;蚤休寫成“騷休”;秦艽寫作“秦仇”;萆薢寫成“草芥”;地膚子寫成“地附子”等等,真不知究竟要什么藥。

查看全文

通識教育下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探索

摘要:與綜合類大學相比,中醫藥院校的學生群體的學業壓力相對更繁重,入學時的公共教育課程相對更少。在中醫藥大學生入學時對其進行立體前導式的入學教育,培養中醫藥大學生適當的文化素養及個人綜合素質,對其未來的個人發展尤為重要。該課題以新媒體平臺實踐為例,結合中醫藥傳統文化,對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進行了大膽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以應用新媒體的實踐方法,可為入學教育的創新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通識教育;入學教育;中醫藥院校;新媒體

目前,國內對入學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綜合類大學。相比而言,中醫藥院校的學生群體的學業壓力相對更繁重,入學時的公共教育課程相對更少。同時,由于中醫藥專業課程設置周期更長,學生從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到穩固的過程中,不確定因素更多。因此,在中醫藥大學生入學時,及時對其進行立體前導式的入學教育,培養中醫藥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分析思辨能力、表達溝通技巧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對其成長成才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學生進入大學之前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有較大差異,興趣愛好也相差較大,所以,入學教育的課程要有足夠的廣度,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接觸新事物,轉變思維方式,形成更成熟的價值觀和更理智的擇業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學要實行“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國內外高校通識教育都強調對綜合性知識的掌握,重視跨學科學習,致力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大學運用通識教育理念進行入學教育很有必要,中醫藥大學亦是如此。該課題以新媒體平臺實踐為切入點,結合中醫藥傳統文化,對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實踐方法,可為入學教育的創新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1當前中醫藥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研究現狀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中醫藥大學入學教育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入學后的學習適應、心理問題、人際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幾類:根據具體某醫學專業的特點,針對所需的業務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要求,開展的入學教育研究體系;為使中醫藥大學新生樹立專業思想,對開設中醫文化教育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對新生適應性的調研結果與分析;基于專業導讀理念,對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探究。但基于新媒體平臺的中醫藥大學入學教育研究,相對較少。

2當前入學教育方式的現狀分析及實踐經驗借鑒

查看全文

中醫文化教育與馬克思主義教育結合

摘要: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主張“天人合一、辨證論治”等思想觀點。馬克思主義強調唯物辯證及人權自由平等思想,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遵循的基本原則與內容。新形勢發展背景下,作為具有傳統歷史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正不斷遭受西方資本主義等思想觀念的沖擊,在堅持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同時,不斷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目標之一。本文基于我國傳統中醫文化以及馬克思主義教育,旨在研究探討相關中醫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教育相結合的方針及建議。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醫;馬克思主義教育

傳統文化作為傳統文明的象征,是歷史發展中人類思想與勞動的沉淀和積累。馬克思主義作為西方社會文明發展的智慧結晶,強調人權平等與民主自治等思想觀念,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發展有指引作用。與此同時,中醫作為我國傳統特色文化之一,科學運用中醫文化主張的“天人合一”與“唯物辯證”等觀念,與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遵循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結合,是當前學術研究熱點課題之一,同時創新與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更是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使命。

1優秀傳統文化、中醫文化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1.1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中國化發展

目前,我國教育部門已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之一。在當前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將我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即將儒家文化主張的“誠信、謙卑、友愛”以及中醫文化中主張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觀念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結合,不僅有助于豐富與完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同時還能科學地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

查看全文

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透析

論文關鍵詞:教育教學改革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中醫藥教育和事業的未來。在高等中醫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醫規律;適合需求,培養復合型多元化人才;抓住關鍵,改革教學模式;強調源頭,提高教師素質:更新觀念,教育要與時俱進。

中醫藥教育是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路程,基本建立了多形式、多層次、多專業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實現了中醫藥人才培養的規模化、規范化和教育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川。在對中醫人才的培養和中醫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21世紀對高素質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特別是在擴招、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的新形勢下,對中醫藥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中醫藥教育和事業的未來。然而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系統工程,沒有現成的規模可以照搬,需要進行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探索。中醫藥院校作為中醫藥教育的載體和執行者,在進行高等中醫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醫規律

1.1正本清源,培養中醫人才近來有人發起了“促使中醫中藥退出國家醫療體制”的網絡簽名活動,雖然終究只是一場網上鬧劇,但涉及人數上萬人,其中不乏我們中醫藥院校培養的“人才”。這對我們目前的中醫藥院校教育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有必要正本清源,培養專業思想牢固的真正的中醫人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醫藥院校必須按照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辦事,必須以中醫中藥知識的教學為核心,汲取現代多學科知識(包括西醫知識)為我所用,發展自己,壯大自己。西醫知識要學,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也要教,但主從關系一定要明確,中醫院校首先強調的是中醫思維方式的培養、中醫理論及治病技能的掌握,西醫也好,其他學科知識也好,都是為了中醫發展的需要。

作為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必須首先要解決對中醫的思想認識問題,明確立場觀點。培養的人才要信守中醫,否則只能培養假中醫和自己的揭墓人。在中醫藥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以中為主,西為中用,衷中參西,不能盲目地舍本逐末,反客為主,甚至甘愿屈于從屬地位。

查看全文

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研究

摘要:提出中醫藥教育教學具有自身獨特的教學規律,指出目前高等中醫藥教育教學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在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學環節上,應堅持理論知識教學與臨床實習實踐相結合;教學內容上,應堅持醫學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思維方法上,應堅持中醫思維培養與創新思維培養相結合;教學模式上,應堅持現代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教育相結合;教學階段上,應堅持職前學校教育與職業終身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教學規律,認為把握并運用好這些規律對于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醫藥教育;教學規律;實施途徑

教學規律是貫穿于教學活動中客觀存在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中醫藥教學規律是人們在中醫藥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教育規律的進一步探索和總結,它既與其他學科教學有著共性的一般規律,也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規律。一直以來,對于中醫藥高等教育包含著哪些規律我們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中醫藥高等教育,對中醫藥高等教育規律的研究顯得非常必要[1]。

1在教學環節上,應堅持理論知識教學與臨床實習實踐相結合

學貴有恒,實踐第一。優秀人才成長的經歷反復證明,人生事業的成功決不會是一蹴而就突然來臨的,而是長期實踐的結果。實踐出真知,我國歷代凡有成就有作為的醫學家,特別是那些大師級的名醫名師,都首先是善于治學的中醫藥學的臨床家和實踐家,而后才是理論家。如醫圣張仲景,就是在認真總結長期行醫實踐的基礎上著成中醫經典《傷寒論》的。理論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并受實踐的檢驗。一個正確的認識,必須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無數次的反復才能獲得。中醫藥學作為一門技藝性的經驗醫學,實踐性極強。因此,在教學環節中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是培養中醫藥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徑。對學生而言,其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是前人和他人實踐證明了的間接經驗,這些間接經驗只有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對實踐的認識,提高實踐能力,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越緊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臨床能力就提高得越快。堅持理論知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要注意:①要加強中醫經典課程教學。中醫經典是中醫基本理論的源泉,是中醫藥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深入研究中醫理論、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工具書,應作為中醫藥學科理論教學的重點進行精講,使學生掌握其精髓。②是要加強中醫經典課程的改革。應將內經定為基礎理論提高課,建立以內經為中心的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群。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這3門中醫臨床經典課程,作為臨床提高課,置于中醫臨床課之后進行學習,培養學生中醫辨證思維能力,提升經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③改革教學模式和流程。目前高等中醫藥教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這兩個方面都出現了偏離的現象。一方面中醫藥學術的完整性和實踐性被“老三段”“三中心”的教學形式所割裂。“三段式”,即前期基礎課(2年),中期臨床課(2年),后期實習(1年)。這種模式忽視了中醫的傳統學術背景和教育的特色,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不利于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老三段”的教學模式和課堂為主的中醫藥教學形式又使幾千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師承教育方式被淡化或遺棄。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傳統的中醫藥教育內容與現代教育形式相互矛盾,這不僅不能很好地繼承中醫學術思想,而且使培養出來的人才很少具有中醫的特點和專長。為解決目前中醫藥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脫離、相互分割的狀況,要樹立“實踐第一”的中醫藥人才培養要求,改革從基礎教學到專業教學,再進入實習的“老三段”教學模式,將過去“三段式”教學模式中臨床課與臨床實習兩個階段合并為一個階段,采取邊上理論知識課,邊上臨床實習課的“基礎課—臨床+實習課”兩個階段相互交叉滾動循環的“兩段式”教學模式,使理論課教學與臨床實踐自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以克服理論課教學完成后,再到臨床實習的一起算總賬的做法,從而為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有較強臨床能力的中醫藥人才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2在教學內容上,應堅持醫學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

查看全文

中醫藥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1研究內容

實現傳統成人繼續教育向現代遠程教育的轉變,建立符合成人教育規律特點的自主學習為主、面授輔導為輔,面授輔導與網絡答疑、利用多媒體資源學習與遠程提交作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建立健全遠程教學質量監控與學生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以解決基層在職學員的工學矛盾,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本項目的培養模式與普通本科、傳統的成人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本學歷教育項目與傳統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學習形式、成績評定上,有著如下的不同。(1)教學資源的不同:不僅有教材,而且有多媒體教學光盤、網上教學資源;(2)教學方式不同:保留了面授輔導,同時開展了網絡輔導;(3)學習形式不同:不但可以通過面授獲得知識,而且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光盤及網絡資源來學習,條件具備的可以通過網上交互式學習;(4)成績評定不同:采取綜合評分制(注重過程管理),每門課程學期綜合成績由平時成績和終結性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40%,其中平時作業考核成績占30%,集中學習考勤占10%;終結性考試成績占60%。本課題目前已經在2012級、2013級“鄉醫”學員中實踐探索,學員人數為1000人。

2研究的主要過程及成果

2.1全員培訓,切實轉變觀念

通過各種宣傳手段與方法,使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樹立全新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統一思想、統一認識。讓大家真正認識到一定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管理理念、不斷更新服務理念,最終樹立全方位支持服務的教育理念,使學員們享受更好的服務,獲得更好的教育教學資源,學有所值、學有所得,最終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在2012年1月10日召開的本項目的實施工作會議上,對2012級“鄉醫”班12個教學點的教學管理人員,蘇杰校長做了全員動員報告,重點要求大家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和方法,為教育教學服務,要有改革的意識,服務的意識,使大家統一了思想、統一了認識。而2012年及2013年連續兩年,對各教學點開學典禮,學校均派專人參加,對各位學員進行全新教學模式的解讀,并積極倡導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通過這種全員培訓,切實轉變了觀念,為本學歷教育項目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管理體系

查看全文

傳統中醫文化在大學通識教育的運用

摘要:近年來,通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已逐漸被我國的教育界所接受,并開始在一些高校中得到實踐。中醫文化由于具備自然科學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屬性,因此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色彩,包括中醫的理論基礎、診斷和治療思想、哲學思想和人文特色、疾病概念以及對疾病的預后和防護。所有概念都滲透著深厚的人文特質。將中醫文化的內容納入大學的通識教育體系,將有利于大學生提高健康意識,學習與科學健康觀相關的健康知識,增強體力,提高學習效率,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中醫文化;通識教育;綜合院校

1通識教育概念

在現代的教育理念中,通識教育是一種綜合全面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具有專業知識、思維敏捷、德智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通識教育以人為根本出發點,不同于以往片面地強調理性、追求功利學、學術不端的教育理念,一直致力于培養同時具備良好學術態度和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的人才。北京大學率先在1990年代后期發起了通識教育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果[1]。

2中醫學科的內涵和特點

中醫理論體系最顯著的特點在于,中醫理論是以整體觀念為思想指導,在人體生理和病理的認識上都是從整體觀念出發的。人體相應地會產生病理反應,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中醫治療是基于調節人體陰陽整體平衡的原理。因此,中醫理論揭示的是整個宏觀系統的生命規律和疾病規律,不同于西方醫學理論。通過在非醫學院校推廣中醫通識教育,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中醫文化的內涵[2]。

查看全文

高職學生傳統中醫文化思想教育對策

摘要:為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探討了傳統中醫文化思想教育對高職學生的作用及提升對策。分析了傳統中醫文化對高職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體現在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大學生文化素養,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傳承中醫藥文化。論述了高職院校思想教育現狀,表現在重技術技能,輕人文素養;教師教學理念陳舊,學生傳統文化意識薄弱;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提出了加強高職學生傳統中醫文化思想教育的對策:宣傳傳統中醫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學生人文社團;開設第二課堂,豐富教學模式;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從融合的理念、原則和內容等方面,闡述了中醫院校融合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以期將傳統中醫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教育中,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養,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關鍵詞:高職學生;中醫文化;思想教育;對策

現階段,高職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加強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將思想教育切實做到位,促進學生道德修養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1傳統中醫文化對高職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1.1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

傳統中醫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除了能夠治病救人以外,同時也是文化載體,對其加以充分利用能夠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傳統中醫文化,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培養更多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過硬的技能型人才。

查看全文

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探討

摘要:本文結合近五年來北京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現狀分析報告,對新時期中醫藥院校面臨的繼續學歷教育規模縮減的狀況進行了分析,討論了畢業后教育將成為新的教育發展方向的必然性,探討如何在中醫藥院校中開展畢業后教育的舉措,闡明了創新繼續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教育模式;創新

近半個世紀以來,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近四十年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基于歷史原因,我國當前中醫藥資源總量仍然不足,中醫藥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仍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普遍健康需求。改革開放以后,快速發展的繼續教育事業是針對院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是畢業后教育的主要形式,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但是,近十年以來,繼續教育學歷呈現下降趨勢,職業技能教育、短期培訓等教育形式逐年上升,本文以此為啟示和切入點,以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辦學現狀和發展趨勢為基礎,開展了專項研究,進行闡述。

1當前繼續教育的基本模式與現狀

我國三十余所中醫藥院校開展的繼續教育模式大體可以為兩種模式,分別是:學歷提高類模式和非學歷提高類模式。其中,學歷提高類模式是指由高校開辦的學歷教育,培養對象為在職從業人員,辦學層次有專科和本科兩種,根據辦學形式的不同,又分為函授教育、夜大學教育、全脫產教育以及遠程教育[2]。這類模式是我國中醫藥人才從低學歷層次走向較高學歷層次的必經之路,其中函授教育與遠程(網院)教育模式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尤其是適合農村與基層醫療單位中醫藥人員的學歷提高教育。非學歷提高類模式是指為了滿足中醫藥在職從業人員在學識水平方面有所提高的需要而開展的各種教育項目,諸如各類培訓班、學術講座、學術交流活動等[3]。目前,從招生數據上看,學歷教育逐年減少,非學歷教育呈逐年上升趨勢,以北京中醫藥大學為例,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2013年—2017年繼續教育學歷教育錄取人數逐年下降。從錄取總數來看,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較前一年數據2014年下降18.7%,2015年下降17.1%,2016年有所回升,2017年下降近50%。各層次報名人數也相應比例有所下降。從圖1可以看出,2013年—2017年繼續教育非學歷教育錄取人數逐年上升。開展非學歷教育主要依據社會需求臨時舉辦,分析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從招生班次還是人員數量來看,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

2創新繼續教育模式對策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