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11:34: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職業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論文

社區教育與職業教育論文

一、社區教育的起源及其對人的“生涯性”的關注

盡管社區教育的概念是近幾十年才出現在西方教育界中,但是,歐洲古代教育家的理論和實踐早已蘊含著社區教育理念,例如,近代英國舉辦的教堂學校、“星期日學校”;瑞士裴斯泰洛齊創辦的“新莊”學校;美國教育家沃特的“二部制”,即“工讀游戲學校”;丹麥“成人學校之父”格朗德維奇建立的“屬于人民的學校,為人民服務的學校”。這些和社區教育有著相當程度聯系的教育雖然還沒有成體系,甚至以當今的眼光看還很不成熟,但是在崇尚貴族教育的西方社會已經難能可貴,它們是西方現代平民教育和社區教育的源泉。美國的社區教育最為發達,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克爾所提倡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礎的社會本位教育理念。真正的社區教育興起于20世紀初的初級學院運動,這也是美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這種全新的教育形式形成了后來的美國社區學院,它的出現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推動力量。起初,芝加哥大學校長哈珀提出把大學四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兩年的“初級學院”,第二階段為兩年的“高級學院”,規定學生取得第一階段的初級證書才能進入高級學院學習。初級學院是中學和大學之間的過渡,大部分初級學院由地方社區、私人團體和教會開辦,學生就近入學接受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方面的知識,畢業后可以直接就業,也可以升入高級學院繼續學習。“二戰”后,為了服務地方政治和經濟發展,公立的初級學院統一被改為社區學院。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社區教育都把人的發展作為主要職責,都十分關注人的基本知識的培養以及自身價值的實現。為了使個體教育生涯得到有效的補償,社區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良好公民、賦予個人生活的知識、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質。“在公立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幫助所有人熟悉以職業為導向的社會價值,把這些價值納入個人的價值體系中,并應用到生活中去,使職業對每一個人都變得有意義,并且讓每個人感到滿意”,[4]這充分體現了社區教育以人的生涯發展為中心的價值觀念。

二、社區教育的時代背景及其生涯意義

從改善人口素質的角度來看,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政治和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加之人口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西方社區教育主要承擔著專業技能和管理人材的培訓,以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而,改善社區生活條件和居民素質已成為社區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社會的高度發展、經濟和政治的現代化都需要人口素質的極大改善。關注“人”,了解“人”,重視人的“生涯性”,強調建立學習型社區,實現人的終身學習,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都是西方現代社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西方生涯教育的重要內容。從職業技術和現代化社區教育的角度來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西方社會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方方面面的變化,包括家庭觀念、教育、醫療、科技、法律等。人們對于舊有的教育體制、教育價值、功能結構和效率等都有著新的要求。如果說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關注的是人的全面發展,那么,從職業技術和現代化社區教育的本質來看,它應該是一種培養人、關注人的生涯發展的活動,這種生涯的發展是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人的價值追求的真正提高。職業技術和現代化社區教育必須具備一套完整的職業性和非職業性的教育培訓,以滿足人的發展的各方面需要,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不同需求。無論是職業性還是非職業性,都是人的生涯性的一部分,是教育與經濟相互補充的結果,也是社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從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終身教育發展的角度看,西方特別是美國的社區教育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產物,是適應西方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現實需要。西方傳統的升學教育已不能完全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大學的競爭力加大,加上四年制大學高昂的學費和較長的時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選擇社區教育提升自己的技能,通過學習和培訓,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大價值,還有一部分人選擇社區教育是為充實自我的閑暇時間。

三、西方社區教育“生涯性”的內涵和特點

不同的研究者對西方社區教育的“生涯性”認識不同,但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一是社區教育“生涯性”的外延從職業生涯拓展到人終生的歷程;二是社區教育“生涯性”的內容既包括職業性的活動,又包括非職業性的活動;三是社區教育“生涯性”是人對職業世界和非職業世界生活的價值追求;四是社區教育“生涯性”構成要素是全面的,包括職業生活、家庭、生活角色以及教育經歷與各種經驗。有研究者描述美國社區教育的特色時指出,社區教育具有多重目標,它集學術、文娛和職業教育為一體,既有職業性學科,也有非職業性學科,主要是為豐富地方居民生活,如插花和烹飪等學科。由此可見,西方社區教育的“生涯性”內容豐富,具有終身性、職業性、非職業性和發展性等特征。

查看全文

產業升級職業教育論文

一、職業教育在產業升級中作用

1.職業教育結構要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

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決定了一個地區的人才需求結構,進而影響一個地區的職業教育結構。雖然從整體上看,我國勞動力的供應是充足的,甚至供過于求,就業壓力很大。但是從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來看,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已經十分嚴重。職業教育是培養各級技術工人的主要陣地,根據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需求合理發展職業教育,是解決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重要措施。

2.職業教育發展能促進產業升級

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重點。發展新興產業需要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很多方面的配套措施,其中,人才培養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新興產業需要的技術工人、科研人員和管理人才,是我國新興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內蒙古產業升級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契合點

查看全文

四螺旋理論職業教育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扶貧的重點也從傳統的“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提升貧困地區內部發展的動能是扶貧的主要任務,因此,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目標的實現中有著突出的價值。以四螺旋理論為基礎,闡述四螺旋理論的內涵及其在職業教育扶貧中的意義,分析當前職業教育扶貧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嘗試構建以產業為紐帶,學生、企業、高校、政府四主體相互作用的四螺旋模型,探索各主體充分發揮優勢、協同創新的作用機理,提出基于四螺旋理論的職業教育扶貧機制的構建策略,包括營造政策環境,立足產業建設,創新學生教育,健全聯動機制等。

關鍵詞:四螺旋理論;職業教育;扶貧機制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在社會經濟方面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成為了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最為典型的便是發展不均衡,改革成果沒有惠及到每一個地區,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存在嚴重的貧困現象。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精準扶貧的穩步推進,我國絕對貧困人口數量逐年下降,扶貧工作成效初步顯現。職業教育扶貧是扶貧的重要方式,通過職業教育提升貧困人口的職業技能,對貧困地區內部造血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1四螺旋理論及其在職業教育扶貧中的意義

1.1四螺旋理論。四螺旋理論是基于三螺旋理論而提出的新概念。三螺旋理論最初為生物學中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家HenryEtzkowitz以及阿姆斯特丹科技學院LoetLeydesdorff將三螺旋理論應用到區域經濟發展中,提出了以政府、企業、高校為主體的新三螺旋理論。三螺旋理論以知識經濟時代為基礎,將知識經濟下的社會內部創新制度環境的要素總結為政府、企業、高校,三螺旋理論研究的就是三者之間的新型活動關系。三螺旋理論屬于典型的多主體理論,并不單一強調政府或者企業、高校的主體地位,而是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把握三者的動態關系,從而實現互惠互利的目標。職業院校以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為重點服務教育精準扶貧,構建現代學徒制(二元制)、訂單培養、定向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鄉鎮企業培養“留得住,技能強”的本土化人才。學生作為高職教育的對象,也是高職教育參與扶貧機制構建的主力軍,其融入教育扶貧工作,既能實踐教育的目標,也能充分體現高職學生在職業教育扶貧中的作用與價值,彌補傳統三螺旋理論中主體力量薄弱的問題。因此,四螺旋理論在三螺旋的基礎上加入了學生這個新的元素,以職業教育扶貧為內容,將學生納入到四螺旋理論中,形成以政府、高校、企業、學生為主體的四螺旋理論。通過發揮職業院校的專業優勢,借鑒三螺旋創新模式思路,提出集“政府—職業院校—企業—學生”四螺旋的協同聯動模型(見圖1)。在四螺旋模型中,堅持協同作用機理,四主體聯動,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銜接,服務于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圖1基于四螺旋理論的協同聯動模型在四螺旋理論協同聯動模型中,堅持以下三個作用機理:(1)職業院校-產業-企業。企業是產業的載體,是產業的具體承載者,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企業發展。職業院校扶持產業主要是為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的支撐,扶持的主要表現形式是通過與企業的合作來實現,使職業教育成為智力扶貧和技能扶貧的“直通車”,形成產教融合、校企聯動、工學結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2)職業院校-產業-政府。產業的發展能夠帶動就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多種支持。政府對產業的支持主要通過對企業的支持來實現,政府通過制定良好的政策支持,提供資金支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職業院校通過培養技能型人才,進而提升產業水平。(3)職業院校-產業-學生。職業院校通過培育新型技術人才、提升勞動力素質的途徑進而推進產業發展。基于四螺旋協同聯動模型的構建,發揮各主體的優勢與作用,協同創新,實現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地方的良性循環。總之,四個關鍵主體形成四股力量交叉形成非線性螺旋關系。各行為主體之間的協同要素包括技術、知識、信息、人才和資金等,每個主體作為主螺旋線進行路徑探索,發揮各自優勢與作用,共同推動和實現創新協同效應的良性循環,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銜接,達到精準脫貧的目的。1.2四螺旋理論在職業教育扶貧中的意義。四螺旋理論由三螺旋理論發展而來,作為三螺旋理論中的重要主體之一的高校,在四螺旋理論中同樣有著特殊的地位。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在扶貧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從四螺旋理論出發,加強職業教育扶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它能發揮職業院校的社會價值。職業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力量,不僅肩負著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更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從時展的角度出發,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職責,是職業院校發展的必然要求。從四螺旋理論出發,構建職業教育扶貧機制,有助于職業院校社會職責的履行。其次,它能提升精準扶貧的效果。精準扶貧是當前扶貧中的重點,而“造血式”扶貧則是精準扶貧的核心內容。職業教育扶貧不同于一般的資金扶貧,其以項目建設為中心,既能夠從人力資源層面改善貧困地區的狀態,也能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效益,可以顯著地提升精準扶貧效果。最后,它能豐富學生實踐的計劃。職業教育以職業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而豐富的實踐機會則是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職業院校在四螺旋理論的指導下廣泛參與精準扶貧事業,能夠為校內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崗位,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掃清障礙。

2職業教育扶貧機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查看全文

傳統產業提升職業教育論文

連續4年參加了“兩會”報道和采訪,記者第一次被“職業技術”給吸引住了。以往歷次會議上,盡管也有不少代表和委員、特別是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的代表和委員呼吁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但是職業技術教育給記者的沖擊從沒有像今年這樣強烈。

上篇:來自知識界代表和委員的呼喚

今年呼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政協委員們大多數并不是從事職業教育的人,其中不少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在一般人看來,他們從事的領域和職業教育幾乎毫無干系,堪稱一個是“陽春白雪”,一個是“下里巴人”。

院士、教授不約而同“自揭家丑”,呼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方福康委員,中科院院士、新任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委員,中科院院士齊康委員,中科院院士霍裕平委員,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吳代華委員等,此次都在不同場合極力呼吁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

委員們先毫不留情揭自家的“丑”??用調查的事實提出:

查看全文

農業職業教育論文

1明確為“三農”服務的辦學宗旨

今后順應時展趨勢,農業職業教育有關部門,必須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將提升農民文化素質水平,增強農業軟實力,作為事關己任的大事來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后的工作實踐中,農業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必須始終圍繞著培養新時期新型農業技術人才為己任。實際上,新時期農業機械化、科技化、現代化的現實需求,也迫切需要數以萬計的職業農民做支撐。而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責無旁貸地將落在農業職業教育的肩上。今后,各農業高職院校必須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順應時展要求,明確為農民服務、為農村建設、為農業發展的辦學方向,根植于農民、發展于農民,服務于農民。

2組織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

知識大爆炸時代的來臨,意味著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緊迫性。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必須要重視職業教育與培訓,探索繼續教育形式,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終身教育體系,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也是當今社會教育發展必然趨勢。針對此,農業職業教育部門要腳踏實地地辦學,摒棄過去只重視學歷教育的舊教育觀念。在開展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種形式辦學思路,將學歷教育與培訓結合,全日制與部分時間制結合,大力開展非學歷崗位資格培訓和各種形式的單項技術和技能的培訓,推行多種形式辦學,擴展農業職業院校的辦學功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專業、不同崗位農業高職人才的需求,推動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區和學習型城市的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

3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職業教育路子

長久以來,農業科研、教學、實踐都存在相互脫節的問題。探索實踐產、學、研相結合的職業教育路子,對于落實好職業教育培訓意義重大。當前,黑龍江省市級、省級龍頭企業有近百家,農業職業教育應加強與這些企業的合作,了解農業實踐各行業人才的需求趨勢,加強訂單、定向培養力度,確保人才培養的時效性。同時,近些年來,黑龍江在科技示范場、示范園區投入很大力度,這些示范園區、示范場多屬廳、局、所管轄,農業職業培訓部分可將其作為實訓基地,時刻關注農業高新技術發展態勢,掌握領航農業的高新技術。

查看全文

計算機職業教育論文

1、計算機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1.1計算機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

計算機職業教育的內容是隨著社會的需要以及社會計算機發展水平的不斷發展而發展變化的。在舊有的計算機職業教育當中,計算機職業教育的內容僅僅包括了打字、辦公軟件的應用以及數據庫的應用等內容,因為在當時來講,這些內容的學習就足以幫助學生熟練地應用計算機來處理辦公室日常事物,而這也是當時的計算機應用的主要目的,因此,學生只學習這些內容就足夠了。但是,在現代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各種現代化的應用軟件層出不窮,輔助人們處理各種日常公務。因此,計算機職業教育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其內容,不斷地將這些應用拓展到教學內容當中,只有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夠真正地掌握計算機專業技能,才能夠真正地應付日常的計算機辦公事務。

1.2計算機職業教育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要求提高

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非專業人士開始接觸計算機,他們憑借著自學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技術,而這些計算機技術則是我們進行計算機職業教育中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導致了計算機職業教育的優勢不斷地喪失,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能力,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而不僅僅是只會進行相應軟件的操作。只有如此,計算機職業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夠凸顯出在即的優勢。所以,在計算機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使學生能夠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才能夠不被淘汰。計算機職業教育發展趨勢文/劉振名張福峰

1.3計算機職業教育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查看全文

發展我國職業教育論文

一、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職業教育發展緩慢,跟不上我國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2.缺少應用型專業人才,逐步從數量緊缺轉向結構性緊缺;

3.對職業教育不夠重視,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和流失;

4.職業教育的畢業證書與勞動就業不能有效地銜接等等。導致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分散,辦學效益不理想,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矛盾。長期以來,我國職業院校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造成部分職業院校出現招生難的現象。所以,職業教育要徹底改變教學理念,以終身教育為主,以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的職業教育為標準,其中也包括數量和質量指標,重新調整職業教育結構,逐步貫徹知識、能力考核并重原則,完善職業資格標準,強化就業準入制度。

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建議

查看全文

高等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比較明顯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地方性與行業性、技術技能性、市場導向性等三個方面。地方性與行業性體現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上,實質是發展的目的上,體現在辦學的責任主體性和地方行業的差異性上。技術技能性特色,就是職業教育要突出對人才的技術和技能的培養,這是由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所決定的。職業教育的市場導向性,主要體現在勞動力市場對畢業生充分就業的決定性,勞動力市場自身的不確定性上。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對于有一定水平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擴大,這也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契機。然而如何培養出能滿足市場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目前擺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一個現實問題。國家對于高等職業教育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也提出:“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社會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支柱。”它

的“培養目標應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主”。教高〔2006〕16號提出在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就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一些寶貴意見。為了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教育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教育部決定研究制定《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這個《意見》就是要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和舉措,圍繞著高等教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30條具體措施。從以上內容分析我國現在職業教育具有市場需要的急迫性的特點,同時國家也非常重視,關于如何做好職業教育的工作,國家也提出了寶貴意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一般為三年,如何利用這三年時間培養合格的人才,各個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采用的教學模式基本相同,都是采用“2+1”或者“2.5+0.5”,即兩年在讀一年頂崗實習或兩年半在讀半年頂崗實習。這種教育模式的目的是在校期間加強理論學習和課間實習,頂崗實習期間進行綜合的實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技能水平的目的。這種教育模式是好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做好頂崗實習工作,頂崗實習需要學生直接參與到生產實踐,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工作崗位的安排。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選擇頂崗實習的崗位,然而現實當中,往往不能按學生學習的計劃選擇崗位。這樣在高等職業教育當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其實是我們教育當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如何彌補,各個高等職業學校都在想不同的辦法。這里提出一些確實可行的方法,希望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所幫助。

職業教育的重點是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相結合,學生的技能訓練分三種形式:①在校期間的課間實習。這部分主要是課堂實踐,上完課了就上課內容進行實踐,一般時間短,但針對性很強,對于學生了解新學習的理論知識很有幫助。在教學中技術方法比較成熟。②在校期間的綜合實習。在校綜合實習是針對于某一門課程或某個專業的某個專業技能進行的有針對性的訓練,模擬實際生產內容,一般實習時間為幾周時間,對于學生了解行業生產很有幫助,能使得學生的生產技能有很大提高。③頂崗實習。這個是整個實踐教學中最關鍵的部分,通過真正的生產實踐,使得學生充分的掌握實踐技能。通過這三方面的實踐技能訓練,理論上能使得學生很好的掌握實踐技能,然而剛才提到過在最貼近生產的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的實習內容不是由需要而定,而是由單位的工作內容而定,這樣就不能很好的滿足實習的目的。如何彌補這些缺陷,這里提出第四種技能訓練的方法:單位和學校聯合建設以生產和教學為一體的實驗室或者實訓場地。這種方法有不少學校有所實踐,但很多都是拘于形式,真正把這種方法的特點發揮出來的寥寥無幾,關鍵在于學校和單位都沒有把這種方法的優勢發揮出來,使得用人單位和學校、學生都滿足自己的需要。這里就這種實習模式的特點做以闡述。首先,以用人單位為核心,建立實習實訓實驗室,把用人單位正在使用的軟硬件設施引進到實驗室,用人單位派遣技術員對學生定期進行培訓,比如假期或者周末,培訓內容可以視單位的需求而定,因為是在假期或者周末進行培訓,不影響學校日常教學工作。培訓的對象主要為學生,可以以自愿、單位選拔為條件。

這樣,對于用人單位、學校和學生都有很大的幫助:首先,對于學校而言,學校負責提供實習場地,用人單位培訓學生,可以完成一部分實踐教學內容,這些實踐教學內容更接近于生產,接近于社會,是一些學生工作以后馬上能接觸的東西,而且實踐內容是跟隨社會需求不斷變化的,真正做到了市場導向性,這些是我們現在很多職業學校所不具備的教育條件。同時可以給學校節約一部分辦學成本。對于學生而言,可以學習更多學校里學習不到的生產技能,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也使得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指導學生的理論學習。這個過程也是學生以后的一個就業渠道,通過培訓使得學生不但了解了生產實習的過程,加強了技能水平,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用人單位的情況,為以后就業提供一個參考依據。這樣的培養模式要求用人單位提供指導培訓的人員和實習用的一些設備,看上去條件比較高,然后在這后面也有很多的利益空間。第一,用人單位可以使用學校的場地進行自己的人員培訓;第二,用人單位可以對學生從入校就開始培訓,培訓的過程中進行考核,最終可以有條件性的進行人才培養,選拔適合自己的優秀人才;第三,通過學校這個免費的場地和免費的人力,可以承擔部分單位的工作,這部分工作可以由培訓過程中比較優秀的學生來完成,即方便了單位提高了效益,同時達到了培養學生的目標;第四,可以提高用人單位在學生當中的知名度,使得大多學生了解到自己單位使用設備的情況等。我們國家對于企業接受學生實習,沒有從法律角度做出一些規定和約束,所以對于現在的企業來說,都不愿意接受學生進行實習。因為這一方面的培訓成本太高,所以很多學校也沒有條件去很好的完成這項實習工作。剛才介紹的這種實踐教學校企合作的模式,從教學成本和教育效果來說都比較適合我國現在職業教育的現狀。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西安鑫雅圖測繪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嘗試這一種合作模式。公司負責在學校投資實踐教學的設備和培訓人員,實驗室的所有環境完全模擬實際單位情況,學校負責提供實驗室和其他培訓場所,利用假期和周末,對于學生進行培訓。培訓學生包括所有在校的相關專業學生,首先學生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對于愿意培訓的學生無償進行培訓,通過考核選取里面比較優秀的學生再進行深入培訓,直至這些學生到達一定的技能水平,到這個階段,單位就可以通過假期或者課余時間委托學校和學生承擔一定的生產項目,從而鍛煉了教師,也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時學生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了學生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和水平,使得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要成功實現這樣一種校企合作的效果,也需要學校和用人單位的積極努力,才能實現最好的效果。我們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快,但是和很多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相比較,教育模式還不完善。這就需要各個職業教育的院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和行業單位相聯系,最大限度的做好職業教育中的實踐部分的教學內容,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張軍工作單位: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查看全文

校企合作下的職業教育論文

一、理解“從學校到企業有多遠”的深層意義

(一)目前“校企合作”存在問題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教學基本上都被劃作“理論”和“實訓”兩個階段(“實訓時間”一般是整周或整個學期,“實訓地點”包括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部分)。這種“理論+實訓”的教學模式說明,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還沒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全交融(學中做、做中學)。由此可知,我們通常所說的“校企合作”也是不完全的,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僅指職業教育的“實訓”環節,并未涉及“理論”環節。換言之,職業院校傳統的“理論+實訓”教學模式,是造成不完全的“校企合作”的根源。僅就目前這種不完全的“校企合作”來說,毋庸諱言,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流入形式(缺乏實效性),筆者將其問題劃分為四種表現:(1)“假合作”,僅簽一紙協議或掛個牌子,再無下文;(2)“淺合作”,學生在企業只能走馬觀花式地看看聽聽,或只能從事一些與所學專業無關的簡單勞動;(3)“單一性合作”,學校信息向企業單向流動,企業無回流———互動不足影響深入合作的積極性;(4)“功利性合作”,企業合作的功利性太強,要么是賣設備,要么借此給國家要政策,要么在人力短缺時給學校要學生(致使學生實習崗位與專業不符)。總之,無論對于職業院校還是企業單位,都沒有把“校企合作”放在社會責任的層面來認識,彼此表現得比較功利。(二)“校企合作”缺乏實效性是影響職業教育其他問題的主要原因中國職業教育有一些老問題,似乎很難解決。比如,缺乏吸引力問題、體系建構問題、“雙師隊伍”建設問題、人文素質教育問題,以及農村職業教育“空心化”問題等等。這些問題之所以難解的原因肯定很多,但是有一個主要原因可能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這就是“校企合作”缺乏實效性。進一步而言,職業教育有一些老問題之所以難解,其主要原因是在職業教育內部,即職業院校所開展的大量的教育教學活動遠離了生活、遠離了企業,這些職業院校的運作思維仍然囿于傳統的學校應試教育。也許,外部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職業院校的教育思維(包括設備限制、市場限制、實訓限制、學制限制等等),但是我相信,職業院校從業者失去了教育生活化之“魂”卻是根本性的。本文提出,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有不失“生活之魂”(校企同質性),職業教育的其他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為了闡明這一觀點,本文就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幾個熱點問題做出分析。這些問題包括:職業教育如何才有吸引力?如何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怎樣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職業院校如何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怎樣繁榮農村“城鎮化”職業教育?上述問題都可謂大而無邊,因此,筆者的論述僅能做到點題———從“校企同質性”的角度對問題產生原因和解決辦法點到為止,目的在于引起其他研究者的關注。

二、職業教育如何才有吸引力

(一)失去“勞力大眾”,職業教育就失去了吸引力職業教育起源于工業化初期的制造業經濟,其雛形是當時為窮人和流浪兒辦的慈善教育,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所辦學校就是其典型代表。職業教育從一開始就以“免費”、“義務”、“開放”、“技能”、“就業”、“美好生活”這些特征出現,它是為“勞力大眾”的教育②。隨著時展和技術提升,職業教育“層次高移”,其原有特征逐漸消失,據此,“勞力大眾”也被擋在了職業教育門外。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種種現象:職業教育總想“貴族化”,卻始終被精英教育排斥;職業教育被納入國家教育制度體系,卻始終被置于招生梯隊的底層;一些職業院校收費高、教學“書本化”、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等等,都是職業教育失去了“勞力大眾”和“底層生活”的體現。(二)職業教育必須走“開放之路”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應當內外結合、標本兼治。除了外部環境改善(觀念提升、薪酬改善、招生制度放開、多元化辦學等)之外,最根本的還是改善內部環境,即職業院校應“開門辦學”,包括招生制度放開、教學過程放開和畢業出口放開。在學習化社會,人們的職業生存和學習、生活密不可分,如果職業教育不開放,將失去生源基礎。職業教育如何走“開放之路”?首先,在招生制度開放方面,國家既不要給職業院校招生設限,也不要給錄取考生排序,使職業教育從“嚴進寬出”的文憑制度過渡到“寬進嚴出”的技能證照制度。其次,在教學過程開放方面,職業院校的大門要向全社會敞開。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職業院校總是把目光盯著大企業,最好是知名大企業,卻常常遭到來自企業的冷遇;另一方面,小微企業非常想和職業院校合作(也許小微企業現狀更能滿足職業院校學生需要,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又常常遭到來自校方的冷遇。這說明,很多職業院校抱怨“校企合作難”,往往是一種葉公好龍的心態。第三,在畢業生出口放開方面,要打破傳統的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思維”,給畢業生提供多元選擇的機會,包括放開進入普通教育體系就讀的人數限制等等。

三、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核心和立足點

(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核心:開放、全納、多元說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許多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第一反應就是“縱向銜接、橫向溝通”,這正是“學校思維模式”的體現。如果固守于傳統的學校圍墻及其層級制度,就會把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思路局限于學校層次或者類型,而不能放眼社會生活和企業發展需要,甚至讓人產生“高職院校想升本”的“陰謀論”聯想。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對于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必要的,但絕不是問題的核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學習化社會聯結在一起,它的核心特征應當是“開放式”、“全納性”和“多元化”:敞開大門、全民教育、多元選擇。(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能偏離“職業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限定詞,即“職業”,這是體系的立足點。因此,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緊緊抓住“校企合作”或“產教融合”做文章,而不是把關注的中心放在提升層次方面,或者說,必須把建立完整的職業教育層次和“產教融合”緊密結合在一起。抓住“職業性”這個立足點,也要注意平衡它與“學術性”的關系。在中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前十年,職業教育為了盡快從學術教育體系中擺脫出來,有走向“簡單崗位技能訓練”的偏頗行為。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立足點,“職業性”并不否認“學術性”,這正是職業教育提升層次的重要理由。但是,如果把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注重點轉移到“學術性”上面,那就有可能造成文憑泛濫和大而無用的現象。臺灣高職院校升格為科技大學之后,實際上也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查看全文

現代職業教育論文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有的教師管理機制相對落后

伴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現有的教師管理制度顯得相對滯后。筆者通過調查幾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后發現,大多數高校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力度不夠,與現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顯得不相適應,缺乏相應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依然是重理論輕實踐,實踐課程與實踐課時所占比例均較小,從源頭上直接影響了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一部分高校在授課報酬上,存在突出實踐環節的實驗課及實訓課課時費減半或明顯低于理論課課時費的現象,不利于充分調動教師講授實踐技能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制約了教師實踐授課能力的提高;此外,在職稱評審、聘用過程中,評聘與考核標準依然沿用原有的評價標準,而對教師實踐教學與技能的考核評價重視程度不夠。這些都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實踐技能和授課水平的提高。

(二)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依然存在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求要堅持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吸引更多資源向職業教育匯聚,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技能型職業人才,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而目前,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有些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然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教學內容與環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還有些教師與所在專業領域內行業、企業一線工作人員溝通交流的意識淡薄,造成其實踐經驗與專業技能指導能力較弱,這些會直接影響到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三)教師的實踐經驗和能力相對較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