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模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02:17: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制定模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探究論文
現有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現狀,并提出我國應選擇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
一、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比較
(一)以規則為導向的會計準則模式
以規則為基礎的模式試圖詳述每一種假定情景下恰當的會計處理,使得任何情況下所適用的會計方法都是直接確定的。該模式的準則,除了給出某一對象或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財務報告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外,還力圖考慮到原則適用的所有可能情況,并將這些情況下對原則的適用具體化為可操作的規則。其主要特征和缺陷為:
1.包括大量的原則例外事項。以規則為導向的準則既包括適用準則的情況,又包括不適用準則的有關例外。其缺陷為:第一,例外事項的擴大,會導致會計處理的根本的不一致性。即導致對于具有類似經濟實質的交易或事項,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第二,允許使用例外事項會使準則更容易以犧牲使用者的普遍利益為代價,來體現少數人的利益。
2.包括太多的界限檢驗。以規則為基礎的準則包括大量的數量或百分比界限,通過界限檢驗來標志各種例外為財務設計者獲得所需的會計結果提供了方便。其結果是實際上相同的交易可能得到非常不同的結果。表面上看,以規則為基礎的準則在報告時有助于獲得更大的可比性,實際上,固有的不一致和界限導致報告中的可比性可是能虛假的。因為落在同一界限兩側的交易通常很相似,但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會計處理。例如,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第16號意見書》規定了12條權益結合法的使用條件,這些條件幾乎都是界限檢驗。按照這些界限,如果一個公司通過換股獲得了另外一個公司90%的股權,就可以使用權益結合法,如果只獲得89%的股權,就只能使用購買法。這就使得企業合并財務報告的可比性變得虛假。所以,以規則為基礎的準則反而提供了一條途徑,以規避內含于準則內部的會計目標。另外,太多的界限將導致非常詳細的指南,這些指南往往又含有更多的界限。
會計準則制定模式論文
近來美國爆出的一系列會計丑聞案件,引發了大量會計、審計新問題的討論,其中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更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關注這方面的討論無疑將對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有極大的借鑒意義。本文試圖從會計準則制定的公平和效率角度,透視中美兩國現行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特征,談談有關中美兩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未來走向的看法。
一、典型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
根據對會計準則制定公平和效率的不同追求,可以將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分為三種摘要:①公平導向型模式,或稱民間組織制定會計準則模式。這個負責制定會計準則的民間組織就成為各個利益集團討價還價的平臺,大家可以在此暢所欲言,表達各自心聲。由民間組織制定會計準則可以保持會計準則制定的公平性。②效率導向型模式,或稱政府組織制定會計準則模式。政府擁有權力優勢,可以省去冗長的討價還價過程,加快會計準則制定的速度,提高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率。③公平效率兼顧模式。這種模式指的是民間組織負責制定會計準則,政府機構有監督、管理的權力。這種折中方案雖兼顧公平和效率,但也可能兩者都顧不上。筆者認為,這三種模式并無孰優孰劣之分,應該結合各國的具體情況以及經濟文化背景來進行取舍。
二、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
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直接促成了1933年美國《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誕生。根據這兩部法律,美國成立了證券市場監管機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同時授予SEC制定會計準則的法定權力。但SEC先后又將這項權力轉授給會計程序委員會(CAP)、會計原則委員會(APB)、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等民間組織。至今,美國依然保持FASB這一民間組織負責制定會計準則、SEC這一政府組織負責監管的模式。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是一種兼顧公平和效率的模式。
在經濟繁榮時期,這一模式體現各利益集團的利益,而不受某一強勢集團所左右,從而盡量保持公平,對社會壓力予以回應,使得制定的會計準則具有廣泛的可實施性。但在經濟衰落時期,這種模式的缺點卻蓋過優點。采取公平效率兼顧模式的FASB在美國爆發一系列會計丑聞后遭到眾人批評。在FASB制定會計準則時,如在石油天然氣勘探成本會計準則、外幣折算會計準則、股票期權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團通過游說國會向FASB施加強大壓力,結果無一例外地是公司管理者利益集團占了上風。也就是說,在這些關鍵性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都充分地體現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其他集團的利益很難得到保證。從這一點而言,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管理者這一強勢集團所左右。當然這和美國公司治理結構有密切聯系,美國大公司中普遍存在“強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現象,為此在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團占據上風就不足為奇了。另一方面,美國會計準則制定采用充分程序在有些時候也確實降低了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率,最典型的是合并財務報表。美國會計界早在1978年就開始關注合并財務報表。當FASB公開要求對以前的各項財務會計準則進行評論時,塔奇·羅斯會計師事務所以提問的方式列舉了和合并財務報表有關的十個新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FASB到2001年底,仍然未制定出合并財務報表會計準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FASB的多次征求意見稿都未能恰當地平衡各方利益。而更讓人遺憾的是,安然財務欺詐案就涉及合并財務報表新問題,這充分說明了美國這種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在某些時候確實降低了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率。
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在安然事件爆發后,美國開始重新審視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并出現了從規則基礎準則向原則基礎準則轉變的趨勢。而規則基礎準則和原則基礎準則這兩種會計準則制定模式都并非完美無缺。本文試圖對規則基礎準則轉向原則基礎準則將面臨的問題進行理論層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對我國會計規范制定模式的現實選擇提出一孔之見。
關鍵詞:會計準則;制定模式;規則基礎;原則基礎
2001年,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案———能源巨子安然公司(Enron)破產事件的爆發充分暴露了規則基礎準則的致命缺陷。此后,美國開始重新審視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從美國國會于2002年7月25日所通過的《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02年10月21日的征求意見稿《美國準則制定中的原則基礎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于2003年7月應國會之要求的研究報告《對美國財務報告體系采用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制度的研究》都充分說明,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由規則基礎模式向原則基礎準則模式的轉變趨向已初見端倪。那么,原則基礎準則就一定優于規則基礎準則嗎?規則基礎準則模式轉向原則基礎準則模式將面臨什么問題?我國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應當對會計規范制定模式做何選擇?本文擬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規則基礎準則模式轉向原則基礎準則模式的缺陷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會計準則模式問題亦是如此。可以說,絕對完美的會計準則模式是不存在的,不應因為美國連續發生會計丑聞就認為規則基礎準則模式一無是處,也不能因為歐洲現在沒有暴露出這種大規模的造假丑聞就認為原則基礎準則沒有什么問題。實際上,規則基礎準則轉向原則基礎準則,仍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一)缺陷之一:原則基礎準則同樣不能避免會計操縱行為
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良好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是制定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基礎。恰當的準則制定機構、高素質的準則制定人員以及充分的準則制定程序,是良好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必備要素。本文介紹了三種不同的準則制定模式,并提出了我國的準則制定模式的設想。
關鍵詞:模式;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會計準則
1中外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劃分與比較
所謂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是指對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制定人員以及制定程序等作出的一種安排。閻德玉教授認為:“會計準則是由特定的制定機構和專門的制定人員通過一定的制定程序制定,適用于一定范圍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標準。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制定人員、制定程序等制定要素的相互結合方式稱為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從世界范圍看,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有三種:民間自主制、政府集中制以及民間制定和政府監管的混合制。
1.1民間自主制即民間機構運作并制定會計準則的模式(如英國)
民間自主制的主要優點是可以減少政府在會計準則制定方面的開支,同時又能夠吸引大量優秀的專家進入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能迅速地聽取并吸收社會各界對會計準則的意見和建議,較好地代表社會各階層的利益,保證其科學化和合理化。缺點在于完全由民間制定的模式與一個國家會計行業的職業化水平密切相關,缺乏政府強制力量干預,民間機構將會在自身職業化水平不高的條件下,盲目制定準則,而據此得到的會計信息將失去可靠性、相關性、及時性等性質。
我國法律淵源憲法制定模式工具主義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當代中國制定法模式的法律淵源;中國制定法法律淵源模式之弊端;中國單一制定法法律淵源的一個重大缺陷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國是制定法與成文法的國家、憲法是制定法的首要淵源、法律是僅次于憲法的法律淵源、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軍事法規的合法性依據有憲法和法律、中國制定法法律淵源的必然性、中國制定法法律淵源模式的主要弊端、制定法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制定法是經濟工具、制定法是國家的工具、制定法是政策性的工具、制定法是道德的工具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目前中國的法律淵源呈現出以憲法為統帥單一制的制定法模式,具有特定的歷史必然性,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弊端逐步地顯現出來,其最突出表現為制定法模式工具主義。
一、當代中國制定法模式的法律淵源[1]
中國是制定法與成文法的國家,其主要法律淵源有:
⒈憲法。憲法是制定法的首要淵源,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其基本特征是: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根據,其他任何法律與憲法相沖突無效;憲法是規定國家社會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內容;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要嚴格。因此,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⒉法律。法律是僅次于憲法的法律淵源,是全國人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法律又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在其閉會期間,可以由其常委會在不同原法律的基本原則精神相沖突的進行修改;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規定和調整除基本法律以外的社會生活的某一領域方面的法律。
我國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公共政策的制定旨在為本國或本地區的行政機構、社會團體、人民群眾等的社會公共行為提供規范性、指導性的方向,以此來達到緩解社會矛盾、預防社會暴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政策執行的目的,從而為人民提供一個良好、有序的社會環境。公共政策的表達形式有法律規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腦的書面或口頭聲明和指示以及行動計劃與策略等等。公共政策制定從程序上講,包含目標確立、政策方案設計、評估論證方案與抉擇四個相互關聯又相互區別的階段或環節。公共政策的制定與盈利性組織所制定的各項政策有質的區別,并且過程呈現復雜多樣、動態的特征。
一、我國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特點
1.政策輸入機制的特點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政策科學界逐漸形成了理性模式和漸進模式兩種政策制定過程分析模式。理性模式從最初的過于理想化的理性分析模式經過創新后發展為以赫伯特•西蒙為主要代表人物的有限理性分析模式。漸進分析模式包括兩種決策模式:多元決策模式和精英決策模式,美國政治學家林德布洛姆是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國,由于政策制定是在社會結構分化程度偏低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而且大部分的制定政策的任務都不能被具有代表性的社會結構來承擔,大都是政治系統中的政治精英按照自己所認為的政治發展走向來確定政策制定的內容。因此,就呈現出一種“內輸入”的政策制定特點。
2.公眾的參與性
公共政策制定的最根本的受眾目標就是人民群眾,公共政策從開始的信息采集到政策分析再到政策制定與執行,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與公眾對將要制定的政策進行溝通與協調。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形成了重大政策的形成一定要和群眾通過自上而下而后又自下而上的過程來反復溝通、實踐、修正。在我國,中國共產黨領袖就曾說過:“群眾既制定政策,又執行政策”。也正是因為共產黨對民意、民心的重視,以及對群眾路線的堅持不懈的貫徹執行,才會出現黨、軍、民一條心開創并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新面貌。
校企合作企業思政人才培養模式
摘要:校企合作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想要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優化工作人員的思政理念,當前我國企業思政人才培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校企合作方式需要創新。企業對思政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為了提高工作人員對企業的歸屬感,樹立良好的崗位意識,就需要在校企合作階段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的總體質量,文章基于校企合作對企業思政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夠助力思政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校企合作;企業;思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我國企業思政人才培養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為了滿足企業對高素質思政人才培養的需求,企業需要認真思考思政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全新的實訓理念,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合作有助于管理人員制定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實訓內容,與企業未來經營發展相適應,讓工作人員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增強職工的專業能力,為職工構建實驗室與工作崗位兩種完全不同的實訓環境,創新傳統的實訓方式,提高思政人才培養計劃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一、校企合作與思政人才培養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出集經濟、社會、服務于一體的職業人才,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訓模式,全面提高職工的技術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和崗位意識,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需要向職工傳授基礎思政知識,定期開展項目實訓,讓職工接觸到更加豐富的實訓資源,營造一個良好的實訓環境,讓職工能夠將理論知識內容應用到實際工作過程中。校企合作實訓模式的制定需要堅持以職工為主體,結合職工的生活實際設計實訓內容,管理人員要通過適當的引導,讓職工了解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的主要依據,全面提高職工的動手能力和知識技能應用能力,適應不同的崗位需求,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中的困難與挫折,提高職工的職業道德和思想品質。
各種會計準則的比較模式討論
一、典型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
根據對會計準則制定公平與效率的不同追求,可以將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分為三種:①公平導向型模式,或稱民間組織制定會計準則模式。這個負責制定會計準則的民間組織就成為各個利益集團討價還價的平臺,大家可以在此暢所欲言,表達各自心聲。由民間組織制定會計準則可以保持會計準則制定的公平性。②效率導向型模式,或稱政府組織制定會計準則模式。政府擁有權力優勢,可以省去冗長的討價還價過程,加快會計準則制定的速度,提高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率。③公平效率兼顧模式。這種模式指的是民間組織負責制定會計準則,政府機構有監督、管理的權力。這種折中方案雖兼顧公平與效率,但也可能兩者都顧不上。筆者認為,這三種模式并無孰優孰劣之分,應該結合各國的具體情況以及經濟文化背景來進行取舍。
二、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
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直接促成了1933年美國《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誕生。根據這兩部法律,美國成立了證券市場監管機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同時授予SEC制定會計準則的法定權力。但SEC先后又將這項權力轉授給會計程序委員會(CAP)、會計原則委員會(APB)、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等民間組織。至今,美國依然保持FASB這一民間組織負責制定會計準則、SEC這一政府組織負責監管的模式。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是一種兼顧公平與效率的模式。
在經濟繁榮時期,這一模式體現各利益集團的利益,而不受某一強勢集團所左右,從而盡量保持公平,對社會壓力予以回應,使得制定的會計準則具有廣泛的可實施性。但在經濟衰落時期,這種模式的缺點卻蓋過優點。采取公平效率兼顧模式的FASB在美國爆發一系列會計丑聞后遭到眾人批評。在FASB制定會計準則時,如在石油天然氣勘探成本會計準則、外幣折算會計準則、股票期權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團通過游說國會向FASB施加強大壓力,結果無一例外地是公司管理者利益集團占了上風。也就是說,在這些關鍵性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都充分地體現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其他集團的利益很難得到保證。從這一點而言,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管理者這一強勢集團所左右。當然這與美國公司治理結構有密切聯系,美國大公司中普遍存在“強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現象,為此在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團占據上風就不足為奇了。另一方面,美國會計準則制定采用充分程序在有些時候也確實降低了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率,最典型的是合并財務報表。美國會計界早在1978年就開始關注合并財務報表。當FASB公開要求對以前的各項財務會計準則進行評論時,塔奇·羅斯會計師事務所以提問的方式列舉了與合并財務報表有關的十個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FASB到2001年底,仍然未制定出合并財務報表會計準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FASB的多次征求意見稿都未能恰當地平衡各方利益。而更讓人遺憾的是,安然財務欺詐案就涉及合并財務報表問題,這充分說明了美國這種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在某些時候確實降低了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率。
三、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
行政程序立法模式選擇研究論文
民主政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必須有規范政府行為的行政程序法。我國目前行政程序法的狀況怎樣?如何加強、完善我國行政程序立法?我國行政程序立法應選擇什么樣的目標模式、法體模式以及建立哪些基本制度?本文作者就這些問題闡述了有關看法和主張。
一、中國行政程序立法的現狀
我國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行政法制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條例》、《行政監察條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一系列規范政府行為、控制濫用權力、保護公民權益的行政法律、法規相繼出臺,使我國向法治國家的道路邁出了一大步。
我國行政法的立法雖然取得了重要的成績,但相對于我國經濟、民事和刑事立法來說,仍落后不少,相對于世界法制發達國家的行政法立法來說,更是存在著差距。這種落后和差距的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我國行政程序立法很不發展,不僅缺少全國的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典,而且很少單行的專門行政程序法律文件,行政程序的規定僅散見于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之中。這些規定很不集中,很不統一。而且有的法律、法規有相應的行政程序規范,有的法律、法規則僅有行政實體規范而完全沒有任何行政程序規范。在現行幾百上千件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文件中,較集中規定了行政程序的法律文件僅有下述幾件:(1)198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2)1987年4月國務院批準,國務院辦公廳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3)1988年12月國務院的《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4)1990年2月國務院的《法規、規章備案規定》;(5)1990年12月國務院的《行政監察條例》;(6)1992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7)1994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修訂);(8)1994年10月國務院的《行政復議條例》(修訂)。
分析我國整個現行行政立法和上述載有有關行政程序規范的各項法律文件,可以發現,目前我國行政立法,特別是行政程序立法,存在著下述問題:
(一)重實體,輕程序。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也必須要采用新的經濟管理模式進行管理,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以及企業在具體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地分析,就如何完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提出了若干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企業經濟管理;策略
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新型企業管理模式,其對于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能夠有效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1]。因此,新時期各企業應該加強對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視,采用科學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并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本文就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問題和策略等進行具體分析。
1企業經濟管理
企業經濟管理指的是通過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整體控制和協調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管理形式。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所需的成本,實現資源的科學有效利用,有助于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和企業的經營效益。
2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