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生理發育特點制定管理措施
時間:2022-09-20 10:36:02
導語:雛雞生理發育特點制定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雛雞對外界環境比較敏感,需要較高的環境條件和飼養管理,這就要求我們充分了解雛雞的生理發育特點,來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從而在保證雛雞健康的前提下,獲取較高的育雛成活率。
1生理發育特點
剛出殼的雛雞就是一個開始分化的組織,在育雛第一周內始終處于分化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無論什么因素影響了組織的分化,都會致使今后的生產性能下降。尤其是育雛前3天更為重要,雛雞越小各種應激產生的作用越大,所以雛雞入舍后我們應按照小時計算。如果早期管理不到位,對雛雞產生的影響是不可逆轉和無法調整的,為此首先了解一下雛雞的分化順序,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
1.1前3天生理發育特點
良好的營養和管理可以刺激雞體心血管系統的快速發育,以后雞體明顯的表現是心臟體積較大、心臟功能強壯,雞群生長速度快,可以避免猝死引起死淘率較高的情況。前3天呼吸循環系統發育不健全,如果雞舍高溫,雛雞不能靠呼吸系統來調節體溫,同時肺循環發育不良時,雛雞生長速度相對較快,容易發生腹水癥。育雛早期法氏囊、胸腺、淋巴等免疫系統也開始發育,機體免疫系統分化較好的,以后免疫接種后抗體水平較高且整齊一致。例如雛雞免疫新城疫后隨機采血進行檢測,正常體重的抗體水平達8~9時,而體重較小的弱雞抗體水平僅為5~6,這樣弱小雞只對傳染病的入侵就很敏感,成為暴發病情的傳染源。因此應及時淘汰沒有飼養價值的弱雛,不僅可以降低飼養密度,給大群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還可以控制病情的發生。
1.2第4~10天生理發育特點
雛雞在第4~5天才完成呼吸系統的分化,以后可以通過呼吸系統來調節體溫。如果此時舍溫超標雖然不會引起雛雞的死淘,但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分化,致使以后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在育雛一周后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各組織的分化已經完成,然后雞體開始生長羽毛、骨架和肌肉,即雛雞開始進入生長階段。如果雛雞一周末體重不達標,不僅致使雛雞重要組織系統分化不完善、雛雞生長受阻、均勻度較低,還會嚴重影響育成期的生長發育和產蛋期的生產性能。
1.3第10~60天生理發育特點
雛雞在第10~12天開始建立生物鐘,以后要求飼喂、光照、飲水、消毒等工作必須程序化,不能雜亂無章,影響雞群的生活規律和身體健康。在育雛第13~16天開始發育肌腱韌帶,需要增加雛雞活動范圍,促使雞只盡量多運動有助于肌腱的充分發育。在第18~21天雛雞的肌肉和骨架迅速增長,雞只快速長大,采食量也增加較多,隨后所有的組織器官也很快增長,到育雛后期56d,已經發育完成85%的骨架組織。
2相應管理措施
2.1刺激雛雞食欲
剛出殼的雛雞不僅沒有任何食欲,還不能將墊料和飼料分辨出來,雛雞采食飼料在腸道內經過消化吸收后,這些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到達大腦,才能刺激食欲中樞產生采食的欲望,有了食欲的雛雞才會主動采食、開始生長發育,食欲越好生長速度越快,否則生長發育緩慢。由此可見應該盡早讓雛雞采食到飼料、刺激其產生良好的食欲,從而達到快速增長的目的。雛雞早期只對顆粒狀物體感興趣,如果剛開始采食到與飼料顏色和形狀相似的墊料,雛雞就會覺得這樣的東西不好吃,以后采食過程中就會出現挑食現象。因此在平養育雛時應在墊料上鋪設專用的墊紙(沒有條件的可以使用舊編織袋洗干凈消毒后代替),籠養雛雞可以在籠內鋪設墊紙,在墊紙和料盤中同時灑滿飼料讓雞只看到飼料而不能接觸墊料,這樣育雛后的雛雞即使撤掉墊紙也不會采食墊料了。個別弱小雛雞在早期食欲未被刺激起來,生長到第6周時脖子上或腹部兩側還未更換成羽毛,還長滿早期的小絨毛,成為赤膊雞或小僵雞,實驗證明這樣的雞只生長到產蛋期,很少開產,即使能夠產蛋也是只產1~2枚蛋就立即停產。所以在育雛結束時應將其徹底淘汰,以免弱小雞只成為傳播疾病的源泉,還可以節約大量的飼料成本。例如:一只肉種雞飼養到64周齡時共消耗大約60kg的飼料,按照每噸飼料1800元計算,浪費飼料成本100多元。這也可以充分證明刺激雛雞食欲的重要性。為了讓雛雞盡快開食,在入舍前1小時準備好飲水和飼料,雛雞入舍后可同時采食到飼料和飲用到新鮮的溫水。首次飲水中最好不添加藥物,以免藥物的苦味影響雛雞不愿飲水,進而引起雛雞食欲減弱,為了防止雛雞脫水可在飲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如果預防雛雞感染細菌發生病情,可在第二次飲水中添加廣譜抗生素,連續使用3~5d,同時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前兩天飲水器和水線同時使用,2d后逐漸撤掉飲水器完全使用水線供水。為了刺激雛雞食欲最好采用有形狀的顆粒破碎料,并且顆粒飼料營養全價、經過熟化容易吸收利用。前兩周使用蛋白和能量含量較高的雛雞飼料,在雛雞體重達標、超過標準后才更換育成飼料。育雛早期應每3h添加一次飼料,每次添加3g左右,有利于刺激雛雞食欲和促使雛雞隨時采食到新鮮且營養豐富的飼料,盡快讓雛雞在不同時間段達到要求的嗉囊豐滿度。
2.2控制好舍內溫度
因為雛雞在4~5d才完成呼吸系統的分化,前3天呼吸系統不完善,如果舍溫太高雛雞不能通過呼吸系統來調節體溫。高溫還可以致使雛雞采食量減少、呼吸加快帶走大量的體內水分,導致雛雞脫水、卵黃吸收不良、母源抗體較低,同時雛雞早期發育緩慢、羽毛生長受阻、羽枝出現橫紋容易折斷,從而影響雞群生產性能和增加飼料成本。因此育雛早期舍溫切忌過高,盡量使用低溫育雛。另外高溫育雛相比低溫育雛給雞群帶來的危害更大些,在雛雞運輸過程中也這樣要求。因為前5天雛雞雞體主要是吸熱,不能通過采食飼料來獲取熱量還可以通過呼吸向外散熱,前3天育雛舍溫度應達30~32℃,雞舍懸掛的溫度計應提前校對,防止舍內溫度差異較大,引起雛雞均勻度降低。5d后雞體開始放熱,需要開始降低舍溫,每兩天降低1℃,還可以適當通風來排出雞舍熱量和污濁空氣,同時控制舍內溫度正常。雞舍濕度的高低也可以起到影響溫度的作用,在以上溫度的前提下,前3~4天濕度達70%~80%,如果能達到60%~70%也可以。前期應定期往地面潑水和使用噴霧器來增加濕度。兩周后濕度下降到50%~60%。如果早期濕度過低會阻止羽毛生長,甚至影響雛雞的食欲和生長發育。
2.3體重必須達標
雛雞入舍時就開始抽取幾個雞盒稱取出生重,然后在第4天抽取5%~10%的雞只稱重,如果體重達標說明雞舍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到位,在一周末再稱取體重,達標后或超標說明開食、開水等育雛工作做得比較成功,哪個雞舍的雛雞體重大,說明這個雞舍的管理到位,盡量讓第一周體重超標,如果一個周末體重較輕、但均勻度較高,相對來講也是可以的。由自由采食過渡到每日限飼時,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體重,可以每周稱2次重來隨時掌握雞群體重發育狀況,通過增減飼料的方法來調整體重達標。在3~4周時逐只稱重進行分群,此時要求雞群的平均體重超標30~50g,因為一般的稱重都是包含飼料的,而管理指南上的標準體重都是空腹體重,同時體重偏低時往往均勻度會很差。稱重應該固定時間、地點、數量、雞群等,并在限飼日或喂料后6h進行。當稱重結果與標準體重相差較多時,應該立即進行復稱,保證稱重結果準確可靠,切忌匆忙調整喂料量,導致雞群體重忽高忽低。
2.4飼喂和光照
雛雞入舍時按照每只雞4~5g料量飼喂,然后每3h添加3g料,前3天每天加料8次,以后逐漸增加每次添加的料量,而減少加料次數。剛開始白天和晚上一樣飼喂,一周后逐漸改成晚上不再飼喂,到14d后雛雞生物鐘建立,應固定飼喂時間、光照時間和操作程序,有利于雞群的健康生長。育雛前3天光照時間為23h,光照強度達60~80lux,然后每天降低光照時間0.5h,到2~3周逐漸降到8h,強度降到5~10lux,最好在3周末光強不要降下來,因13~16d是肌腱韌帶發育的關鍵期,較高的光照強度可以刺激雛雞活動,有利于肌腱和韌帶的發育。同時在一周末進行分群,讓雛雞有足夠的面積充分活動起來。只有肌腱發育良好,才能保證以后雞群有較高的受精率。
2.5保證料位合理
從雛雞入舍就應注意料位,保證每只雛雞都能隨時找到飼料進行采食。并且每個料盤添加料量一樣。尤其是3周后雛雞采食量和生長速度增加很快,為了維持雞群有較高的均勻度,更應隨時增加料位和擴大飼養面積,確保料位合理和雞群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這樣也可以避免雞群爭搶飼料嚴重引起損傷。雞群早期均勻度控制良好,以后體重分化差異較小,否則隨著限飼強度的加大,雞只體重的差異會更大。有的管理者為了提高雞群均勻度,一味的增加調整雞群的次數,這樣浪費很多人力物力,還對雞群產生很大應激和傷害。因此對雞群越早調整越好,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免疫和斷喙的時間隨時將小雞挑出,及時增加料量,促使小體重的雞只盡快趕上標準體重。
作者:于建文 單位: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南泉鄉人民政府便民服務中心
- 上一篇:長城文化遺產動態監測研究
- 下一篇:軌道交通建設工程項目竣工決算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