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16:32: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語文作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作業

語文作業的創新

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探討

35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學論》中提出,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這段話至今仍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有積極的指導意義。課內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多學的很大一部分應該在課外去實現,結合語文教改研究性學習的精神,作業的布置就更要體現出實效性、創新性。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對研究性學習的補充和拓展。華東師大二附中語文教研組對于作業的解釋是這樣的“通過長期的、大量的、平凡的研究訓練,讓學生養成嚴謹的態度、批評的意識、獨立的精神,以及相應的合作能力和實踐習慣”。我認為這個解釋很有道理。語文作業的布置可以多樣化,例如給課文畫插圖、嘗試詩詞的創作、創作童話,寓言、作家作品比較研究、甚至攝影等等。我在上了《周亞夫軍細柳》、《小石潭記》兩篇文言文后,都布置了給課文畫插圖的作業,學生在構思、創作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繪畫的內容,更要對畫面的整體協調負責,而且繪畫中要充分考證當時的歷史背景(包括哪個朝代、當時的服飾、兵器、馬車等),這樣學生的創造性和研究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從而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表達能力的提高。在上視聽單元的時候,我布置了攝影的作業,要求學生運用書本上提到的電影分鏡頭的方法,為學校的噴水池拍攝5分鐘的短片。學生創造性的策劃讓我這個老師大跌眼鏡,在課堂上播放的時候,學生的反映非常熱烈,有一部片子獲得了95%的支持率。

我一直以為,課外知識的獲得方法應從課內傳授的技能轉化而來。沒有課內技能與知識的傳授,就直接進入實際的操作過程容易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出現誤區。所以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最終讓學生實現主動地“參與性學習”,它表現為主動地參與課本知識的學習,主動地參與課外知識的探討,以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現在有些學生在確定自己研究性計劃的時候容易犯選題過大,過深的毛病,比如研究“魯迅”、研究“紅樓夢”等。在這里教師的指導就尤為重要了,我主張一切從課內入手,以課內為基點,逐步向課外延伸。初二年級上半學期有一篇自讀課文《香港海洋公園》,全文采用空間和時間交替的游覽順序,非常清晰地介紹了海洋公園的特色,是一篇游記類的好文章。在作業的布置上我花了一番腦筋,既要學生知道游記的空間感,又要學生體會一種參觀的次序感,怎樣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呢?最后我布置了一項這樣的作業:假如有一支外省市的教育參觀團來我校參觀,請你為他們設計好參觀線路并用圖表示。學生們特意利用中午的時間,自己先在校園內進行實地考察,然后對照校門口樹立的校園平面示意圖,設計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線,最后畫在紙上形成圖文并茂的作品。

最近有關專家曾發出這樣善意的呼告:“語文,不需要嘩眾取寵的新潮!不需要華而不實的熱鬧!不需要空中樓閣的能力!”為此,我想通過作業的設計和創新邁出語文教改堅實的一步。(董亮)

單位:上海市梅隴中學丹巴路1588號200333

查看全文

中學語文作業的設計

對學生而言,一項設計精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緊密結合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不斷促進學生思維、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對教師而言,語文作業作為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教學能力,能夠設計精巧的作業也是我們必備的基本功之一。

一、因材施教,切勿“一刀切”

“一刀切”的作業布置只圖簡單方便,未能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缺乏層次性。我們的學生先天智力存在差異,直接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對所教學生的語文學習現狀進行分析,按照學生基礎的優劣,給學生布置不同等次的作業,不同類別的學生做不同類別的作業,讓各類學生都學有所得。分類布置作業能讓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有進步和提高,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還能降低后進生學習的難度,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杜甫詩三首》作業設置:第一類學生做課后練習一二題,第一題是課后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第二題是仿照《春望》中的對偶句特點,自編兩組對偶句。第二類學生只做第一題。第三類學生把《杜甫詩三首》工整地默寫一遍就行了。

二、控制數量,切勿“手過一遍勝過眼過千遍”

有些語文教師片面注重多寫多練,無視教學實際和學生的需要,每天都布置大量的作業,學生不堪重負,學習熱情和學習愿望日漸降低。如某初中語文教師每周的語文作業內容如下:大作文1篇、周記1篇、課堂作業5次、考試1次以及必須完成相應訓練(學校統一訂購的資料)。作文、周記、課堂作業暫且不論,光是每節語文課后留下的課時訓練就多達兩頁紙,足夠學生花上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其他學科也都有相當的作業量規定,學生的作業負擔可想而知。另外,在初中階段有大量需要背誦的古文,課后有大量的讀寫詞語,我們語文老師多數采取的都是反復抄寫直至熟練。但是,抄過幾遍未必真的就記住了。更多的學生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做無用功。學生疲于應付,教師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長此以往,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學生完成語文作業,不僅是為了學習和鞏固語文知識,并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考試當中,更是要通過語文作業訓練,將其所學到的語文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同時在其過程中陶冶情操,獲取精神上的愉悅,實現自我價值。我們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精選,布置有效的練習,不要將大量時間花費在無謂的機械訓練上,通過“精”且“有效”的作業,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開放答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查看全文

中職語文布置課后作業探討

一、中職語文作業布置有效性的條件和原則

1.中職語文作業布置有效性的條件。中職語文作業布置有效性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作業應該盡可能的多樣化,避免成為單一化的機械任務。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調查活動、小組討論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第二個條件是作業布置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紙筆而要發揮信息技術在作業布置中的價值。第三個條件是作業不應該是學生獨立完成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將作業作為家長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途徑,通過作業加強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最后,語文教師布置作業應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良好習慣。2.中職語文作業布置有效性的原則。要想增強中職語文作業布置的有效性,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人本主義原則,它是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以學生為本,要充分的理解和關心學生,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布置作業時應該融入多元文化,將語文作業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第二個是個性化原則,它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最后是實踐性原則,語文這門學科本身具有實踐性,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實踐能力同樣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傳統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自己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中職語文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中職語文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中職語文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首先語文課后作業布置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這種盲目性主要體現在作業布置缺乏具體的計劃,而且沒有具體的要求和標準。教師隨意的布置作業是導致學生不重視作業的重要因素,而且教師沒有及時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其次,作業布置具有單一性,一些教師認為語文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書上背誦篇目,以至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的形式局限于背誦、默寫和抄寫等,這種傳統的作業形式不僅不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甚至導致一些學生對語文產生抵觸心理。此外,一些教師沿襲高中布置作業的形式,認為學生做題是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理解程度的關鍵,教師沒有意識到中職學生學習語文面臨的不是考試而是社會,因此多做題、多背誦的傳統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中職學生的發展需求。這些因素都是導致語文課后作業缺乏有效性和科學性的重要原因。2.中職語文作業布置存在問題的原因。中職語文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首先,中職教師沒有充分重視作業問題是作業布置缺乏有效性的關鍵。一些教師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課后作業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布置作業時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教師錯誤的認為布置作業是為了使語文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和規范,卻沒有思考過如何通過布置作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學生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中職學生自身心理問題,他們將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作為學習的重點,他們認為語文課程的學習對他們今后的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此外,中職學校教育方向偏離是中職語文作業布置缺乏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中職院校將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以至于學校忽視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

三、中職語文有效性布置課后作業的策略

1.提高中職院校對課后作業問題的重視。學校首先應該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根本,端正對課后作業的態度,充分認識課后作業對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同時,學校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通過開展全方位教學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從而更加重視語文課后作業。此外,教師應該更新教育理念,將作業作為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注重語文作業效率的提升,注重作業溝通的效果,針對不同作業形式建立相應的標準。2.增強作業布置的針對性。增強作業布置的針對性是提升中職語文布置課后作業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專業特點布置不同的作業內容。首先,語文作業應該注重實踐性,如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幅作品并對作品進行闡述,將其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次,教師應該認識到作業有效性的關鍵不在于作業的數量而在于“精”,這也是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的重要方式。為此,教師可以從“反思”的角度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思考自己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知識需要學習等問題來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3.增強作業的可選擇性。增強作業的可選擇性是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增加作業的可選擇性,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可以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將語文課后作業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的練習,第二個層次是在基礎練習的基礎上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第三個層次是課外拓展,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要完成的作業,為了避免學生對這樣的作業設置產生等級觀念,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正確看待選擇性作業。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作業現狀思考

摘要:語文課外作業因其及時的反饋性和充分的針對性,對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師評估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檢驗學生對所傳授知識的整體感知與回顧,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通過調查、分析現階段高中語文課外作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原因,提出相應的調整措施,以優化高中語文作業內容,使高中語文課外作業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語文;作業;問題;措施

語文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在核心素養視閾下更顯示了其關鍵性,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高考考試制度的改革,語文學科受青睞更甚,但人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到了課程建設、教學改革之上,對語文作業的關注較少。《教育大詞典》對“作業”的表述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業余時間學生自我進行的學習活動。從這一詞條中我們可以看出,語文課外作業,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因此,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也是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途徑之一。2017年5月,針對高中語文課外作業情況,筆者制作了調查問卷,并在6月份進行了試用與修正,以確保其效度與信度,10月份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兩所普通高中、綏化市的一所重點高中的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發放500份問卷,回收有效試卷498份。據調查,目前高中語文課外作業主要現狀是:

一、作業內容狹窄化

高中語文作業的直接目的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鞏固學生所學,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但由于語文學科為“高考三大主力”學科之一,大部分教師布置作業和學生做作業的主要目的只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所以一些教師布置作業隨意,或隨便說幾道題,或指定課后習題,或按序布置練習冊,而不是根據所講授的內容及教材特點精心設計作業。如表1所示,有91.57%的學生是做教師統一要求購買的語文練習冊或試卷。部分教師沒有從學生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出發,沒有針對教材進行長遠的規劃和考慮,為了省事,買幾本練習冊,每天要求學生大量練習,且不說練習冊的質量良莠不齊,單從作業的針對性而言,就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未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知經驗、學識水平等因素,致使語文作業的內容狹窄化。如圖1所示,語文作業內容基本上是做練習冊、寫試卷、識記背誦、寫寫作文,長此以往,學生只是被動地機械接受,不會積極主動地感知,更不會充滿快樂地去完成語文作業。

二、作業形式單一化

查看全文

語文作業學分析論文

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優質的作業有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利于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

作業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并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新課程下的作業應當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需要。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使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于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

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作業設計成三種類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如A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B題型再低一層次;而C題型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比如在上完《特殊的葬禮》一課后,我設計了以下三類作業,讓學生自選一題。A、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們應該做些什么?請你通過調查,查閱資料,寫一篇建議;B、在葬禮上,菲格雷特總統會說些什么呢?請你根據課文內容為塞特凱達斯瀑布寫一篇悼詞;C、摘抄課文中你喜歡的詞句。這樣的作業設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作業,就能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就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讓學業負擔停留在適當的位置上。對于作業,過去片面強調獨立思考,沒有把“合作”作為必要的素質來培養。自主性的作業還可以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媽媽一起辦一張環保小報,一起分角色朗讀一篇課文;和同學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實驗等。甚至放手請學生自己設計作業,自己選擇作業,自主定量,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作業優化策略

【摘要】“雙減”政策作為“減負增效”理念的延伸與拓展,提出了減少學生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長的要求。小學語文課程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而小學語文作業可以鞏固基礎知識、拓展學生思維,所以語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要不斷調整個人思路,以更加多元的方法優化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基于此,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依托“雙減”政策分析優化作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作業;優化策略

作業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內化語文知識,沉淀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檢測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1]。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很容易陷入誤區,認為書面作業布置得越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越牢固,能力就提升得越快,所以教師總是盲目地追求作業數量,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課后作業上。而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們開始有意識地避免這種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開始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設計數量更少、內容更精、形式更多元的作業,以達到“減量不減質”的效果,將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2]。

一、傳統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以寫為主,形式單一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素,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3]。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往往信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理念,所以布置的作業大多是抄寫生字、詞語、句子等書面作業,認為抄寫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學生將抄寫的內容吸收、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實際上,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時,往往是比較機械的,很少動腦思考。因此,以寫為主的作業不僅沒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成了學生的一種負擔,降低了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各學科作業累加,學生任務繁重教師通常認為多寫、多練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所以會下意識地增加書面作業的量。但是忽略了其他學科的作業量,因而當所有學科教師共同“發力”時,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量便成倍增加了。這導致學生對作業產生了強烈的排斥情緒,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和實踐,進而出現了應付了事的情況。

查看全文

中學語文作業闡述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作業,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它不僅有助于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目前仍有不少教師在作業的布置和處理上,仍然遵循著傳統的設計思路,往往是考試要考什么,作業就反反復復布置什么,作業布置存在層次不清晰、形式單一化、內容應試化的問題。長此以往,何談對學生的創新精神、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又何談確實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又該如何使自己布置的語文作業,既做到夯實了學生的基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將學生從繁瑣的、令人生畏的課后作業中解放出來呢?經過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作業布置要有層次性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說過:“凡物莫不相異”,“天地間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他們的生活環境、智力因素、性格特征等的不同使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與能力互不相同,所以語文作業不能“一刀切”,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布置,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摘到屬于自己的那顆果實。比如,在教授《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一到兩遍的練習便能將文章熟練朗讀,而有的學生直到下課也不能完全準確地將文章流利地讀出來。那么,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

1.1在完成時間上進行分層在布置背誦作業時,筆者將文章的兩大段分成了五個小片段,將完成的時間定為五天,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如字義、譯文)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單獨與教師商討完成背誦任務及檢查的時間。這樣,不僅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要求,又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自信心,同時也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感到輕松愉快。

1.2在作業量與難易程度上分層在學習《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時,除了傳統的背誦作業,筆者還會布置一些與課文學習相關的作業,如《孟子》選文的閱讀與練習、《孟子》中的名言警句的搜集整理、《孟子》之我見(讀后感)等。對那些學習能力強、基礎知識掌握扎實的學生,筆者會要求他們必選其中的幾項或全部完成;而對于一般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做。此外,筆者還建立了班級QQ群,在群共享里上傳了一些名著學習資料、經典美文等,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利用業余時間上網瀏覽,并將自己的心得發表在上面,或與教師、同學進行在線交流,以拓展語文視野。總之,語文作業的布置不應當是“多多益善”,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與其發展要求,適量、適當的布置,并且作業布置的形式也應該多種多樣,既有對基礎知識的鞏固,亦有對能力的培養等,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確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與素養,真正減輕課業負擔。

2作業布置要有趣味性社區

查看全文

語文星級作業法探討論文

語文作業是反饋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意識。但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訓練,總是讓學生機械重復地抄寫。童霖軍老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出發,總結出“星級”作業法,這種方法值得諸多語文教師學習。

語文作業是反饋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意識。因此,適當布置一些語文作業是有必要的。但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訓練,總是讓學生機械重復地抄寫,忽略了課程目標三個維度中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我們有必要依據新課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認識作業的意義,賦予它新的價值:課外作業,應該成為學生鞏固知識、實踐積累和創新的園地。我在布置作業時,主要是結合教材,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除落實基礎知識外,更關注學生對字詞句篇的構思,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學經歷中,我摸索出了一套“四星級”作業法。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明確任務

我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將作業分為四個等級,即四個星級。(一)一星級的作業要求學生落實課內生字詞。我并不硬性要求學生抄寫幾遍,只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落實課文中出現的重要字詞的音形義等。這樣就可以避免機械抄寫,同時,學生也因為目標明確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二)第二星級作業的內容是在第一星級基礎上,還能積累一些課外精彩詞句語段等。新課標要求初中學生有一定文字的閱讀量。另外,作業內容還能幫助學生擺脫“哆來A夢”之類的誘惑,從而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品位。再者,這個星級的作業還可以讓學生養成摘錄和做筆記的習慣,隨時勤做讀書筆記。(三)第三星級作業的內容是在前兩個星級的基礎上,能造句、仿寫句子或完成連詞成段方面的練習。這對學生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非常有幫助。(四)第四星級的作業是在完成前面三個星級的基礎上,還能寫一些隨筆,記下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生活隨筆作為我們思想的自留地,精神的后花園,應讓學生學會在上面耕種。

二、指導交流

這是保證四星級作業法實施并發揮作用的關鍵。沒有教師在作業過程中的指導,學生的作業也就成了無頭蒼蠅,雜亂無章,無法整合和歸納。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進入富有個性的學習,能最大限度調動每個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生活經驗,最大限度地營造師生間、學生間交流的環境氣氛。第一星級的作業,我主要以抽查方式進行知識的落實。對第二星級的作業,我會分階段有意識地指導他們搜集某一方面內容的古詩詞、名言、精彩語段等。對于第三第四星級的作業,一方面,我重在批改,注重對學生寫作全過程的指導,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和幫助。另一方面,我也將學生的隨筆當做師生心靈進行交流的地方,用筆說著我們的悄悄話,架起師生感情的橋梁。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實踐作業研究

作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作業在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更新作業設計理念,有意識地設計實踐型作業,并在作業中滲透人文內涵,實踐語文作業形式創新、主題多元,為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平臺。

一、查閱型作業,拓寬學生視野

新課改強調:“語文教學要體現大語文觀,就要從作業著手,要關注作業的人文內涵和實踐運用,體現綜合性、差異性、自主性,以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查閱型作業是指教師布置的作業需要學生積極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并將資料運用到作業中。這樣的作業形式,能夠激活學生參與意識,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提升學生查閱資料、靈活運用資料的能力。查閱型作業的內容可以從文本中尋找。學習《草原》后,教師挑選出文本中重點的“馬群”“疾馳”“草原”“羞澀”“摔跤”等詞語,讓學生采用多種查閱方式對詞語意思進行理解,并用詞語造句。教師展示出的這些詞語是比較難理解的,深入挖掘這些詞語的內涵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內涵,還能拓寬學生視野,升級學生認知體系。學生利用工具書認真查找。有的學生借助詞典查找:“‘羞澀’這個詞不好理解,我查閱詞典后發現這個詞就是‘因心里害羞行為舉止不自然,難為情’的意思。”小學階段學生認知能力較差,對字詞缺乏敏感性。教師要針對學生這一學習特點,設計查閱型作業,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查閱資料,豐富對知識的了解和認知,拓寬學生視野。

二、演說型作業,激活學生思維

演說型作業是一種創新型實踐作業。這種作業形式借助相應主題,促使學生產生表達沖動,對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有一定積極作用。通常演說型作業是一種口語作業。教師可以以文本內容為基點,拓展作業主題,設計演說型作業。學習《開國大典》后,教師幫助學生理順文本內容:“開國大典是全中國人民的盛會,不僅描寫了開國大典盛大、隆重的場面,還將大典的過程刻畫得極為細致,人物描寫也非常到位,假如你是某個村莊的書記,大家派你去參加開國大典儀式,你穿越到1949年10月1日,觀看了天安門廣場這盛大的場面,回到村里后,你會如何表述你的所見所聞?”學生思維被激活,積極思考。有的學生說:“大典還沒正式開始之前必須要先升國旗,在升國旗時,我一邊看著國旗緩緩升起,一邊唱著國歌,心里那個激動勁兒呀,不知不覺我的眼淚都掉了下來,心想著,我們的祖國終于成立了,我們就有了主心骨,再也不怕被別的國家欺負了!想到這,我的內心熱血沸騰。”教師借助演說型作業,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表達。自編自演是演說型作業重要的表現形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文本中選擇合適角色,對文本內容開展演繹。開展辯論賽是演說型作業的另一種形式。當文本出現矛盾點時,教師要抓住矛盾點,引發學生好奇心,以矛盾點為主題進行辯論。

三、體驗型作業,升華學生情感

查看全文

語文作業布置分析論文

1.課前擴展性學習作業此類作業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前,結合文章內容,查找并閱讀相關資料搞好課前預習。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況,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閱讀最感興趣的一篇或與本文有關系的一篇文章,查找其他作家寫的相關作品并閱讀,試著發現其異同。

2.課后延伸性作業學習了課文,理解了相關內容,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延伸性的閱讀有關資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語文學習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編輯專題手抄報、黑板報;可以根據對課文的理解進行書法、繪畫創作,寫讀書心得等;也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安排學生上網或上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剛開始查找資料時,教師可以交給學生一些方法,如什么問題到什么樣的書里去找,教給他們使用工具書,并向他們介紹一些書籍,或鼓勵他們運用網絡查找資料。對于這樣的練習,就連一些學習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也會很樂意去做,既擴大了學生的信息容量,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自尊心強和獲得成功感的欲望。

3.積累性作業知識就是積累,學習語文尤其需要知識的積累。它可以是摘抄好詞佳句名段,寫讀書心得;課文的續寫,精彩片段的仿寫等;也可以是一些“收集信息”類的作業。從學生摘抄的句子中看,學生的閱讀興趣已不僅僅局限在童話和故事上,他們開始閱讀詩歌,甚至是散文。這樣的作業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使學生的閱讀范圍越來越廣,欣賞水平也在逐漸提高,也為更好地進行寫作打下了基礎。

4.練筆性作業要求學生養成寫日記、周記的習慣,堅持每周寫一篇周記。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周記的內容。寫所見、所思、所感,寫讀書心得、仿寫、改寫課文、編故事等等。老師還須作好指導和定期講評,發現好文章及時讓他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激發學生練筆的興趣,讓他們在練筆中獲得樂趣,沒有樂趣,是談不上收獲的。

5.綜合探究類作業探究性作業的開放性,決定了其問題的設計并不拘泥于單學科,而是把視野放得更寬,強調多學科之間的綜合。各門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門學科的學習可以互相促進,互相啟發。根據這一點,設計一些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的實踐作業,學生很感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可與思想品德、科學等學科有機結合,以最接近于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而設計問題,最大限度地把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結合起來,可以利用時空條件,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建立起豐富的知識體系。

6.社會熱點調查類作業探究性作業設計如果僅限于教材或僅是對教材結論的驗證,顯然不能充分達到探究的教學目的。探究性作業是一種體現現代教育價值、追求多元績效的學習方式,探究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載體。它可以是深入社會進行觀察訪談,實地查看,調查訪問;可以是編寫廣告策劃。如布置學生參觀附近的工廠;可以是走近大自然進行考察探究,寫科技小論文,如就家鄉河流的污染和保護問題組織考察,研究、討論河流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污染源是什么,如何控制減少污染等,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下應該能夠完成。這類作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精神。此外,采訪家庭、宣傳廣告、匯報交流,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作業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與他人合作的樂趣,所以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探究性作業是開放性、探究性、合作性的作業,沒有固定的答案。其實這樣的作業,目的也不在于尋求一個答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一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改變學生片面依賴老師的習慣,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