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救援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23:45: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醫學救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應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思考
我國是一個災害發生頻繁的大國,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各類突發事件均需要應急救援力量快速前出高效開展救治與防疫。為此,多條法律都要求和規定了在參與處置突發事件時,軍隊的指揮員應加入到當地應急指揮機構中,并按需派人員參加軍地共同設置的相應機構,形成軍地融合的應急指揮和控制體系,共同完成應對突發事件的組織、協調、指揮和保障的工作[1]。我院是一家療醫合編的軍隊醫療衛生機構,既承擔軍隊機動衛勤保障任務,又承擔省級應急醫療救援任務,近年來,先后參加了抗臺救災、山體滑坡救援、重大交通事故救援、G20安保等軍地聯合應急醫學救援工作,圓滿完成各項保障任務,軍民融合應急醫學救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2]。
1軍民融合應急醫學救援的能力素質要求
1.1靈敏高效的聯合指控能力。應急醫學救援中,多方衛勤力量從四面八方集中到災害現場,容易出現多頭指揮、行動混亂的問題[3]。因此,必須建立軍地聯合的指揮體制,做到指揮方式靈活,指揮決策快速,確保救援行動指揮實時、準確、連續、高效。1.1.1配強指揮力量。應急救援中,衛勤力量是救援主力,不僅是“保障隊”,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戰斗隊”[4]。要選配善指揮、精專業、懂保障的軍隊衛勤領導加入到地方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協調應急救援時的傷員分流、物資調配和救援力量整合。此外,還要注重發揮專家作用,吸收部分專業骨干參與指揮決策。1.1.2配套方案計劃。加強各類應急醫學救援保障行動預想、預判、預設,分層次、分類別編制完善各類行動預案、專項預案和配套方案。建立完善的軍民融合應急醫學救援方案預案體系,加強預案方案的多樣性、針對性、靈活性和科學性,做到“一情多案、多情多案”。1.1.3配全指揮手段。加強通信與信息自動化裝備建設,構建以無線電為主,有線、網絡、移動等多種手段并用的軍民融合通信體系,實現救援信息查詢傳輸、輔助決策、指揮控制一體化。1.2快速有序的協同反應能力。軍地之間應急醫學救援力量的協同反應,是軍地聯合救援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是實現軍地快速、有效救援的橋梁,只有建立軍地之間常態化應急救援協同反應機制,才能確保“一旦有事”快速反應、迅即行動,有效應對[5-7]。1.2.1預警通報及時。軍地應急管理機構和衛生、防汛抗洪、地震、消防、氣象等部門加強協作,建立軍民融合預警通報體系和信息掌控網絡,加強信息收集、甄別、匯總、報送,及時分析預測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和影響。1.2.2應急響應迅速。依托軍隊現行戰勤值班體系和地方各類應急管理值班體系,建立集值班、應急處突、應急動員等功能于一體的應急值班制度。完善各類突發事件處置程序,綜合運用多種通信手段和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傳媒,廣泛收集并快速傳遞情報信息,準確判明事件性質、內容、等級,按照分級分類要求,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迅速組織衛勤分隊有針對性展開各項準備。1.2.3出動展開快速。制定抽組靈活、功能齊全、統分結合、適應不同任務需要的軍民合編人員裝備編組模式,優化緊急出動程序、內容和方法,制定鐵路、公路、空運等多種方式機動方案,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抽組集結、遠程馳援、快速機動、迅速展開。1.3技精業全的專業處置能力。應急醫學救援能力蘊藏于軍隊醫療機構的各個層面,集醫療、科研、訓練、后勤保障于一體,是一種特殊的智力資本,這種資本能夠確保醫療機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及優勢更有效地從事應急醫學救援活動[8]。因此,應急醫學救援隊應突出專業特色,確保人員精干、業務精湛、裝備精良。1.3.1選配精干專業人才。挖掘軍隊醫療機構現有人才資源,吸納地方各領域專家,建立軍民融合應急救援專家組。把既精通臨床、急救、防疫等專業知識,又熟悉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宗教民俗等常識的復合型人才納入力量編組,使他們既精操作、會處置,又懂干預、能指導。1.3.2調配精良專業裝備。應急醫學救援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現場傷情復雜、傷員產生量大,對急救裝備和器材的要求高[9]??稍谲婈犪t療機構機動衛勤分隊現有裝備基礎上,采用軍地間調配、聯合研制、定向采購等多種方式,增配小型化、便攜化、模塊化、集成化裝備,適應高寒、濕熱、高原、沙漠、沿海等多種氣候和環境保障,滿足搶險救災、反恐維穩、援外維和等多種任務需求。1.3.3鍛造精湛專業技能。軍地聯合,攜手加強災害醫學及核化生救援、衛生防疫防護等學科建設,優化專業結構,完善技術平臺,積極開展重難點課題攻關,著力提升技術支撐水平。強化專用裝備操作和必備技能訓練,積極組織適應性實戰化訓練,著力提高應急醫學救援能力。1.4獨立保障的環境適應能力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后,災區設施破壞嚴重,生活保障能力有限,應急救援力量自身生活保障能力和人員適應能力是順利開展災后傷員救治工作的基礎[10]。因此,在某些特殊環境、特殊情況下,應急醫學救援力量應具備獨立實施應急救援的能力。1.4.1配套綜合保障設施,具備自然環境適應能力。著眼獨立執行任務、獨立實施保障,配齊藥材、給養、宿營、通信、動力等必備物資器材,因地制宜,建立強力支撐的綜合保障體系,適應惡劣的地理和氣候環境。1.4.2完善信息資料預儲,具備社會環境適應能力。加強與任務區軍地部門協調,全面收集掌握并實時更新屬地及任務區內的地理、氣象、水文、道路、民情、社情等信息,加強社會交往和溝通交流能力,確保在應急醫學救援行動中能夠迅速熟悉和適應事件發生地區的社會背景與人文環境,調動各種資源完成任務。1.4.3強化戰斗精神教育,具備心理控制適應能力。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心理適應訓練,靈活運用領導行為暗示、自我暗示、幽默調節、精神放松等方法,調整心理狀態,培養良好的心理適應力、承受力和自我調控力,提高各種惡劣條件下應急救援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2軍民融合應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的制度機制
2.1應急信息軍地聯享機制。目前,軍地雙方各自組建了多種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提高了區域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能力,但存在職能交叉、力量重疊的問題,既影響建設效益又影響使用效果[11]。因此,要建立軍地應急信息共享機制,軍地間信息互通、相互協作,確保各類信息實時掌握。2.1.1建立聯絡制度。軍地雙方分別指定專人負責聯系、協調應急管理的相關事宜。建立軍地互聯互通網絡和電信聯系方式,依托國防動員網、地方政務網和地方政府應急平臺,建立通暢便捷、快速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實現應急信息軍地共享。2.1.2建立通報制度。地方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為地方政府的牽頭協調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和實際需要負責接收和通報相關信息;駐地省軍區或軍分區為駐地部隊的牽頭協調單位,按照分級對口通報的原則,負責接收和向地方有關部門、相關部隊通報相關信息。2.1.3建立會議制度。軍地衛生部門定期組織應急救援工作交流,圍繞軍地應急醫學救援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交流,不斷深化軍地合作。對于重大救援行動保障,軍地雙方要積極溝通、充分醞釀,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判會商,為聯合行動提供信息支持和輔助決策。2.2應急響應軍地聯動機制。應急醫學救援突擊性、時效性強,需要建立方案制度,規范軍地行動,既包括軍隊醫療機構之間的協同,又包括軍地救援力量之間的聯動。2.2.1建立軍地聯合指揮體系。平時將軍隊醫療機構應急救援負責人吸納為地方政府應急管理機構成員,加強協調溝通,構建軍地一體、屬地管理的縱向指揮體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協作的橫向協調體系。應急救援時,應急醫學救援隊在軍地統一領導下展開救援,具體任務由各地政府賦予,救援行動由軍隊直接指揮。2.2.2完善軍地協調方式。按照“統一計劃、歸口辦理、快速反應、密切協同”的原則,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軍地協調機制,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密切配合、共同處置。應急救援時,地方政府鐵路、民航、公安、通信等部門為應急醫學救援隊提供優先、便捷的服務保障,協助做好飲食、住宿、水電等必要的后勤供應。2.2.3規范軍地聯合行動。制定軍地力量聯動方案,規范軍地聯合行動的程序、方法,明確溝通聯系方式,確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行動的統一指揮、協調暢通。省級應急醫學救援隊參加地方應急處置,由地方政府通過省軍區系統報戰區批準,由作戰指揮系統逐級下達通知執行。緊急情況下,當地政府可直接向軍隊醫療機構提出救助請求,醫療機構邊行動邊報告。2.3應急力量軍地聯建機制。軍地各部門密切合作,齊抓共管,充分利用軍隊現有資源,適度申請國家、地方的投入,加強應急醫療救援隊方案、資金、物資、裝備和技術建設。2.3.1擬制專項方案計劃。應急醫學救援行動任務多樣而復雜,為更加快速而有效響應,應制定與擔負任務相適應的保障方案和行動預案,包括各階段的行動預案,各類突發事件的專項預案及技術方案[12-13]。同時,還要與地方政府和省軍區系統進行對接協同,適時組織到大型工礦企業、核電站、江河湖堤等重點目標部位、險工險段進行現地勘察,明確任務區分、協同事項和相關保障,確保方案計劃銜接配套、實用管用。2.3.2建立專項保障資金。建立和完善政府專項資金,資助省級應急醫學救援隊購置處置突發事件專用的指揮通信、通用裝備維修、交通運輸及應急救援人員生活補助等費用。2.3.3開展專項技術協作軍地應急救援力量??筛鶕鴥韧鈶贬t學科研發展趨勢,有計劃地展開應急醫學救援科研攻關合作與交流,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方法經驗,提高應急救援的整體水平。2.4應急準備軍地聯訓機制軍地救援力量因。隸屬關系、管理體制等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協同配合較少,突發事件時若組織臨機協同,往往存在著配合不順暢、流程不熟悉等問題[14]。開展軍地聯合訓練,可以提高軍地衛生力量組織指揮的統一性、軍地裝備的兼容性、專業技術的互補性,提高訓練資源利用效率和實現能力合成。2.4.1聯合培訓專業人才加強軍地聯合培訓合作,利用軍地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師資力量互補、人才共同培養。地方衛生部門在開展衛生應急培訓時,將軍隊醫療防疫救援隊成員納入培訓范圍,軍隊衛生部門積極為地方培訓“三防”醫學救援、創傷救治人才。2.4.2聯合開展指揮協同訓練積極參與地方。應急指揮機構對接訓練,圍繞指揮方式、指揮內容、指揮程序和指揮手段,分層次、分系統進行針對性訓練,明確保障協同的程序和方法,明確各自職責分工,解決聯得動、保障好的問題。2.4.3聯合開展實兵綜合演練在軍地應急管理。機構的統一組織、統一協調、統一指揮下,軍地保障力量進行聯合對接演練,在演練中促進相互了解,理順指揮關系,密切保障協同,增強遂行任務能力。
3做好軍民融合應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的思考
救援醫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近年來,世界各地災難性事件頻繁發生,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存質量產生了深遠影響[1]。培養救援醫學專業人才,提高人類應對緊急醫學事件的能力,已成為高等醫學教育當務之急。為順應時展與現實需要,2004年重慶醫科大學率先在全國醫科院校設立了救援醫學專業,我急診醫學教研室主要承擔了該專業的教學任務。救援醫學的專業特點要求救援時既能迅速融入國際支援團隊又能外出參與國際救援任務,這就要求這些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能熟練應用外文進行專業對話交流與溝通。因此,對救援醫學學生開設和推進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日益凸顯?!都痹\醫學》是救援醫學專業學生最重要的專業課之一,本教研室從2009年開始嘗試對我校救援醫學專業五年制學生實施《急診醫學》雙語教學,取得了預期效果,現總結如下。
1救援醫學專業學生特點當今,在災害和災難層出不窮且有愈演愈烈的嚴峻現實面前,社會對救援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加是必然的。但救援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醫學科學,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尚不能完全被學生所充分認識。該專業學生普遍認為:(1)本專業今后的發展定位不如臨床醫學明確;(2)畢業后尋找工作更困難;(3)要考取研究生更不容易。鑒于此,學生有學習積極性不夠、專業自豪感不強、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等特點,因此,如何正確把握救援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定位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急診醫學》雙語教學實施方法
2.1授課對象我校2006級、2008級救援醫學專業方向的學生,學生人數分別為103名和98名,2007級救援醫學專業同學因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故未實施雙語教學。
2.2教學方法按授課內容設計教案,并課前將英文講稿交予學生預習;應用英文課件,但對重要關鍵的專業術語用中文標注;教師采用中英文結合講授的教學模式,但英文講授不少于50%。
2.3教學手段急診醫學是一門跨專業、跨學科的新興臨床醫學專業,往往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內容,其學科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能綜合所學各門系統學科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危及病人生命或亟待解決的急癥病痛[2]。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始終以“病人急、病情急、病人家屬急、醫生應急切處理”這4個“急”為主導,在傳統教學方式之外,適當引入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PBL教學法)。如講授心肺復蘇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同學提問:何為心跳驟停?如何判斷?如何進行心肺復蘇?教師針對問題進行相應解答,通過解答問題傳授相應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學習解決該問題所需的知識,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對病人急診病情的綜合判斷能力,使其心肺復蘇搶救操作更加準確。同時也使學生更深刻認識到疾病搶救成功與否與病情的綜合判斷、搶救時間、操作流程密切相關,越早爭取時間搶救,成功率就越高。
核事故醫學救援力量創建綜述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我們按照上級指示精神,圍繞如何提高核事故應急醫學救治保障能力,尤其是在構建軍地協同機制上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1],形成了與被保障單位指揮上聯動、力量上聯合的工作新局面。但核事故應急醫學救援工作中仍存在響應相對滯后、協同機制有時不順暢、軍地一時難以形成合力等問題?,F就核事故應急醫學救援力量建設中軍地聯動機制探討如下。
1建立軍地聯動組織指揮體系
在與被保障單位早期接觸中,我們發現被保障單位個別領導存在不會發生核事故的僥幸心理,對應急醫學救援力量建設不夠重視,甚至認為我們所做的工作會干擾其正常生產秩序。一旦發生核事故,如何快速反應、準確判斷、超前預測、綜合協調,如何求得被保障單位主動配合,充分發揮保障行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實現指揮與保障、管理與醫學救治的有效聯動,成為應急醫學救援工作必須突破的重要環節。為此,我們和相關部門通過溝通、協調、統一思想,強化了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建立了緊急狀態下軍地首長集中辦公、衛勤力量快速救援、醫院科室隨時待命、前線后方有效互動、高效靈活的軍地聯動核事故應急醫學救援組織指揮體系。
1.1建立聯合應急醫學救援指揮預警系統成立了
由被保障單位保衛處長、研究所所長、職工醫院院長,計量環保處處長和我院院長組成的指揮預警組織機構。負責組織相關人員掌握重點地域衛生基本情況,監測重要地區環境核危害因素,進行健康狀況和危險評估及預警預報。采用適當監測方法測評核危害水平,并及時分析監測數據,強化核事故監測預警能力。
1.2建立權威高效的應急醫學救援組織指揮機構
醫學救援應急工作方案
經國家經濟動員辦公室批準,根據省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關于在開展“三防”醫學救援應急演練的通知》要求,定于2011年9月,在我市組織“三防”醫學救援應急演練。本次演練是近年來我市國防動員委員會組織實施的一次重要活動,為圓滿完成各項演練任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期國家防御性戰略方針為指導,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強化演練的針對性,研究和論證國防動員機構平戰轉換的組織程序和方法,探索“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新思路、新對策、新方法,檢驗和鍛煉國防動員機構所屬后備力量的技術和戰術水平。
二、主要內容
以遭受核化污染為重點組織“三防”醫學救援應急演練,分組織籌劃和展開行動兩部分;采取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多媒體演示與實兵演示相結合的方法;演練時間定為9月28日。演練地點分別設在市會議中心四樓(室內)和65117部隊教導隊訓練場(室外)。
三、工作任務
災難醫學認識狀況及應對策略
災難(Disaster)是一種超過受影響地區現有資源承受能力的人類生態環境的破壞,包括天文、氣象、地質、地貌、水文、生物和環境等自然災難,以及火災、爆炸、交通、建筑、工程事故、戰爭和恐怖事件等人為災難。災難醫學是研究在各種自然災難和人為事故所造成的災難性損傷條件下實施緊急醫學救治、疾病防治和衛生保障的一門科學[1-2]。
1我國災難醫學教育現狀
近十余年來,國內外的災難不斷,1998年的大洪災、印度洋海嘯,2003年的SARS,2008年的特大雪災、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海地地震,今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等,無不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無數例證表明,救援體系越發達,災后死亡人數越少。醫務人員是災難發生時醫學救援的主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發生重大災難時,各地醫院都要往災區派出大批醫護人員對災難傷病員進行緊急救治,因而醫護人員對于災難救援的認識程度及處理能力就極為重要。然而,我國醫護人員對于災難救援的認知程度有待提高。筆者曾赴災區參加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工作,過程中發現相當多參與救援的醫療工作者對地震、地震傷的特點缺乏了解,最具有說服力的案例莫過于遭受擠壓傷的傷者歷盡千辛萬苦從廢墟中解救出來后迅速死亡;另一事例是筆者當時所在的救援病房為傳染科改建而成,該科的相當部分醫生因為不知道該做什么而無法參與到救援過程中,只能賦閑在家,可謂醫療資源的浪費。今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后,一部分醫療工作人員也參與到了所謂為防止核輻射損傷而搶購碘鹽的浪潮中,表明其對災難的知識非常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關教育造成的。以本校外科學教學為例,長期以來教學內容全部是關于各種基礎疾病的,災難醫學教育內容幾乎為零。這在客觀上造成了醫生及醫學生隊伍于災難及災難醫學的認識嚴重不足,危急時刻,恐難高效開展救援,這不能不說是當前醫學教育的缺失。
2醫學生對災難醫學的認識狀況
為了解醫學生對災難醫學的認識情況,在重慶醫科大學校內做了《就災難醫學相關問題了解的調查研究》問卷調查研究,問卷內容為20道選擇題,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1)對災難的定義的認識;(2)災難醫學知識的來源;(3)常見災難傷的緊急處理原則;(4)面臨災難時,醫療人員的自救與救助別人;(5)對檢傷分類方法的認識。調查對象主要是進入臨床階段的高年級臨床醫學和兒科醫學系學生,發出問卷700份,回收到637份。得到的結果是令人驚訝的。對災難的定義,僅有9.8%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清楚,90.2%表示不清楚或從未思考過;對于災難的具體形式,78.5%認為災難就是地震等自然災害,而否定交通事故、戰爭和恐怖事件等;對于災難知識的來源,98.6%的被調查者表示主要來源于新聞、科普文章及相關紀錄片,僅1.4%認為醫學教育對自己的災難知識有貢獻。對于常見災難傷的緊急處理原則,99.8%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清楚或完全不知道,并歸因于所接受的醫學教育從未涉及。表明醫學生對災難醫學認識水平嚴重不足,災難醫學教育明顯缺位。在災難救助過程中,被救人員與施救人員是同等重要的。在創傷事件發生后,有70%人的心理創傷可以通過自身所具備的應付策略自然恢復。而高達30%的人群,將從災后幾天到幾十年,陸續出現不同的心理癥狀[3]。調查表明,有74.6%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在災難發生的當時不能夠很好地調節自身狀態,在接下來的3天內不能高效準確地進行本職工作,僅10.2%的被調查者可以在災難發生后立刻投入到高效準確的本職工作中,剩余的15.2%的被調查者表示可以在3天到1周的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重新投入到高效準確的本職工作中。這就說明災難對人們的心理打擊是難以估計的,醫護人員是災難救援中的主要救助者,但醫護人員也是人,并很可能同時是災難的親臨者,如何能夠讓醫護人員在災難發生后的最短時間內調整好心理問題,投入到準確高效的救援工作(包括施救與自救)中是我國現在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這也是災難醫學教育中所應包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普及災難教育,從平日的教學工作中加強醫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及自我調節,才能在災難來臨時有條不紊,在最短時間內發揮自己應有的社會功能。創傷的檢傷分類是災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災害現場醫療急救的首要環節。當醫療救護人員面對現場大批傷員,第一步救援措施必然是快速檢傷分類,將重傷員盡快從傷亡人群中篩選出來;然后再分別按照傷情的輕重,按照先后順序給予醫療急救和轉運送院[4]。因此,災難救援現場的檢傷分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檢傷分類”這一概念,調查發現,僅10%的被調查者能完全明白其定義及方法,23%的被調查者表示只聽說過,不明白具體含義,而高達67%的被調查者連“檢傷分類”這個詞都沒有聽說過。可見,在當前醫學生的腦海里,災難救援中的重要概念并未形成。
3如何提高我國醫學生災難醫學教育水平
災害護理學研究現況及缺陷研究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7級以上地震頻發,人們的生命受到威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嚴重的經濟損失,破壞了震區生態環境,挑戰著人類醫療救援、救治、防疫、災后重建的能力和速度。構建災難護理學已經迫在眉睫,災害護理學就是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突發事件而產生的。災害護理學作為一門新的學科,起步較晚,現正處于理論的發展、形成和壯大階段[3]。我們對災害護理學的定義、內容及對國內外災害應急護理的比較進行概括并提出存在的問題,以完善護理整體知識,提高護理應急能力?,F綜述如下。
1災害醫學與災難護理學的概念界定
1.1災害醫學災害醫學是研究在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所造成的災害性損傷條件下實施緊急醫學救治、疾病防治和衛生保障的一門科學,是為受災傷病員提供預防、救治、康復等衛生服務的科學,是介于災害學與醫學之間的學科[1]。需要多學科介入,及相關學科在災害醫學方面的融合與應用。災害醫學由災害衛勤組織指揮學、災害流行病學、災害救治醫學、災害醫學管理、災害康復醫學、災害心理醫學、災害基礎醫學多部分組成[1]。災害醫學的整體防御可分預警、防范、檢測、診斷、防護、除沾染、現場救治與后送、院內進一步救治、康復、心理、基礎研究等方面。災害醫學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正在成為醫學領域中的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而崛起,受到全世界各國的重視[2]。無論是院內外的基礎急救還是心肺復蘇,最早實施者都是護士,而這些急救技術本身包含著護理[3]。
1.2災害護理學災害護理學又稱災難護理、災害護理,目前國內未對此提出統一的翻譯標準。引用日本災害護理學對“災害護理”的定義,災害護理即系統、靈活地應用有關災害護理獨特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與其他專業領域開展合作,為減輕災害對人類的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4]。對災難的成功回應,需要按照預先制訂的計劃,在人們的互相幫助下,獲得豐富的資源,并得到各個機構穩而有序的配合[5]。護理人員通過制訂詳細的護理計劃,啟動緊急行動指南,利用現有的醫療資源,按照救治的先后次序,在災難發生后進行緊急救援活動,以促進、維護和重建受災人員的健康狀態[6]。
2災難護理學的發展
佛羅倫斯•南丁格爾是最早嘗試災害護理學研究的護理學家之一。1963年,護士聯盟(NLN)通過調查發現,很少有學校將災難護理教育作為一個特定的領域進行研究。而日本也是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才開始將災難護理學作為一個特定的領域設置到教學計劃中。美國在“9•11”事件之后也開始將災難護理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我國,由于災難醫學起步晚,認知程度不夠,災難護理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運用CBM對“災難護理學”在缺省狀態下進行檢索,文獻數量為0;調整檢索詞為“災難護理”,檢出文獻1篇;運用檢索詞“災害護理”,共檢出文獻2篇,其中1篇與“災難護理”檢出文獻重復。在PubMed下檢索“disasternursing”,共檢出文獻1693篇,其中包括綜述125篇,利用SDOS檢索,還發現有很多專著。足以證明我國在災難護理的教育以及研究上非常匱乏,發展災難護理學迫在眉睫。
急診科護士培訓策略
自然災害不能完全避免,尤其是我國自然條件復雜,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護理學是災難救援醫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災害護理,即系統、靈活地應用有關災害護理獨特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與其他專業領域開展合作,為減輕災害對人類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1]。護理人員災害救護知識總體掌握水平不高,應加強護理人員災害救護能力的教育與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災害救護能力的整體水平[2]。研究顯示[3]急診醫護人員災害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我國災害醫療救援水平。急診科作為參與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災害發生后,成批的傷員往往會很快轉入急診,這就要求急診護士要經過良好的專業培訓,對突然出現的災害事件以及災害后的成批傷員能做出良好的應對。重視災害護理教育培訓至關重要,科室根據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針對護士存在不足,進行系統培訓提升災害救援及應急救援能力。
1急診科護士對災害救護及突發事件中存在的問題
1.1護士缺乏系統的災害醫學專業培訓臨床護理人員是護理工作的中堅力量,護理人員缺乏災害護理知識,導致被救人員生存質量較低。相關研究顯示,在突發事件的處理方面,大部分護士沒有有效的應對技巧,嚴重的缺乏災害應對的相關教育,缺少災害醫學的相關訓練和緊急醫療知識[4.5]。因此對護理人員進行災害護理教育與培訓可以強化護理人員的防災意識,提高救災管理,最大限度減少災害發生后的損失。1.2護士在災害救援中的職責感不強護士在災害突發情況中,對自身需要完成和擔負的責任感、使命感不強,在實際救援工作中,他們需要協助醫生進行傷情評估、分類,在醫生短缺的情況下需獨立完成此項工作;護士要在現場開展急救工作、轉運傷員,對災難現場人員和醫療物資進行組織、管理;對災區民眾進行疾病預防知識宣教、心理疏導,承擔傳染病防治工作;在災害救治結束后,護士還需針對救治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制訂災害傷員救治指南,為以后的災難救護提供參考。1.3護士工作延伸性認知不夠急診護士往往在工作范圍認知上存在誤區,認為個體工作范圍僅在該科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急診工作的特殊性,應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應急能力強,災害護理救援知識豐富和技能熟練的全科護士,適應災后救護的需求。1.4護士身體素質薄弱急診科護士工作強度相對較大,護士人員組成以女性為主體,災害事故現場救援往往需要有一定體力和較好的體魄,這對急診護士也是一種挑戰。1.5護士缺乏心理疏導方面的知識在災害救援中,不能只關注傷病員的創傷護理,而忽略了對傷病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方式對傷員進行心理安撫,如理解的眼神,關愛的肢體行為,使其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獨無助的,很多人都在幫助他。
2災害護理培訓的具體方法及效果
2.1災害護理學培訓內容制定理論課程內容包括重點學習急救醫學、院外現場急救中的管理、通訊、氣象、地質、運輸等學科知識。事實上,災害護理學已經伴隨救援醫學而發展起來[6]。讓護士了解醫學救援,無論從理論原則和運作內容,都離不開護理學。本科的災害護理培訓首先從概念上讓護士進行知識學習,方法安排每月1次業務學習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利用護士晨會時間提問,并制作了一本應急預案處理流程和災害相關救護護理知識口袋書,以及通過各種救援學習相關醫學救援知識或在遠程教育等教學方式中獲取災害護理學相關內容,即使護士足不出戶也可學習,從而使科室護理隊伍真正能夠成為災害護理實用性人才,逐步向“全科”型護理的方向邁進。2.2災害護理學實踐技能培訓2.2.1強化訓練急診急救技能定期組織各種急救演練,演練內容包括各種救援技術、搜救搜索技術、維護支撐技術、破拆技術、障礙物移除技術、傷員轉運技術等,使護士能夠充分認識和掌握各種災害救援技術??剖颐考径冗M行1次災害應急預案模擬訓練,科室參加過災害理論培訓和災害模擬演練的護士災害知識理論得分均高于未參加災害理論培訓和災害模擬演練的急診護士;有災害救援經歷的護士災害知識得分高于無救援經歷的急診護士。這也充分顯示了災害培訓演練的重要性,能提高護理人員的災害知識水平。2.2.2結合實踐經驗根據管曉萍[7]提出,培訓時應結合救援護理實踐經驗,由參加過救援工作的醫療隊員利用現場圖片、錄像、救援中的案例等講授救援中的經驗。結合實踐經驗開展救援護理培訓,可使護理人員更深入地了解救援護理工作的特點,激發其參與救援工作的熱情,強化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儲備。提高對救死扶傷職業操守的認識。2.2.3應用情景教學法根據包龍梅[8]將情景教學法應用于災害護理教學,以“5.12汶川地震”為素材,進行實戰演練,反復練習組織人員撤離、傷口的包扎、止血、固定、搬運和心肺復蘇等技術。2.2.4結合科室自身特點科室結合科室自身特點組織學習一些災害救援實踐的做法,進行傳幫帶學習,手把手指導,科室制定2名操作教員定期進行急救技能的實踐示范和考核,做到規范化、常態化有序進行。①科室急救設備相對齊全,在日常工作中各項急救技能也有所熟悉和掌握,通過強化培訓護士能獨立進行檢傷分類并協同轉運工具,掌握清創縫合及換藥、心肺復蘇、通氣、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創傷現場急救6大技術、中心靜脈置管術、環甲膜穿刺術、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術等,能配合醫生承擔其他專業的工作,從專科護士拓展為全科護士。②調查結果顯示病情觀察能力、清創換藥,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創傷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批量傷員轉運救護、批量傷員檢傷分類等護理技能是災害救援中應用頻率高、最基本的災害救護技能。目前急診科護士在每年醫院下部隊巡診工作中,她們都有戰救技術教學示范,為部隊官兵能夠在應戰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升,通過不斷地巡診指導受到廣大官兵的一致好評。2.3護士職業素養和身體素質訓練救死扶傷是每一位醫護工作者的使命神圣職責。高尚的職業操守要求護理人員在險惡的環境中,將自身利益置之度外,把災民的痛苦和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以積極穩定的情緒投入工作。只有不怕困難,才能做好救援工作,更好的救治傷者。良好的身體素質是災害救援護士最基本的一項要求。體能訓練是災害救援護士培訓必不可少的內容,良好的體能是救援的基礎。因此,應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包括長時間徒步,野外生存訓練等。科室定期組織進行文體活動訓練,如打羽毛球、學校操作5公里訓練等。通過不斷地體能鍛煉,護士凝聚力和團隊意識也得到了很好提高。2.4心理干預能力培訓熟悉常見創傷后應急障礙及疏導措施,遭受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后,災區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親人傷亡。救援護士能夠利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在第一時間對災民的心理應激障礙進行疏導,將會大大降低災后心理疾病的發生率,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救援護士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順利解決自己的心靈不適應,還可以給其他隊員做心理疏導,提高全隊的適應力和戰斗力。災民身體和心理由于受到巨大打擊,容易形成抑郁、焦慮、創傷后應激綜合癥、精神分裂等嚴重心理反應。這類心理反應的心理治療時間長,遷延難愈,給患者自己和家人甚至社會造成很大影響。護理人員若掌握一定的科學的心理護理知識以及簡易、有效、快捷的心理危機干預方法,在生命救護的同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將不會錯過心理干預的最佳時機,最大限度降低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在災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因此,應設置心理學相關課程,做到人人都是“心理干預師”[9]。我院有心理疏導小組,科室有心理疏導員,疏導員把學到的知識帶到在科內,并在課內進行授課講解同時讓其他成員參與學習討論,科室目前有2~3名同志在學習國家心理咨詢師,目的方便與人,提高自身,能為患者的心靈提供支撐。
3小結
玉樹抗震救災先進典型材料
“院長,請批準我帶領醫療隊去玉樹”,當**同志聽到衛生廳要求醫院組建醫療隊奔赴玉樹震區時第一時間就來到了院長的辦公室,“我是一名黨員,參加過‘衛勤使命.2009’災害醫學救援行動,這個任務交給我一定讓組織放心,圓滿完成抗震救援任務!”
作為xx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同志,一方面向組織積極請纓,另一方面積極召集他主管的后勤各部門,爭分奪秒準備抗震醫療隊后勤保障物資,親自安排部署物資供應的每一個環節:棉帳篷、棉大衣、應急電筒、保暖皮鞋……甚至連粘貼標語的膠帶他都一一作了安排,但是對自己隨身所需的物品卻不關心,直到出發前,才簡單準備了隨行行李。
4月14日14:30分,由**同志擔任隊長和臨時黨支部書記的**省人民醫院“玉樹地震”醫療救援隊出發了。一路上,8院長一方面和隊員們交流‘衛勤使命?2009’災害醫學救援行動的經驗,關心照顧隊員生活的每個細節,一方面積極準備部署救援行動方案,提前做好應對困難的準備。
一到玉樹抗震現場,沒有片刻休息,**帶領醫院的醫療隊員迅速與當地救援小組聯系,第一時間展開救援行動。面對4800—5000米的海拔,他和許多醫療隊員一樣,出現了嚴重的頭暈、炫目、嘔吐等高原反應,但他首先想到的是盡一切努力救援災區傷員,同時照顧隊員的身體,安排隊員們的休息和用藥,就連自己在輸液的時候,他也不忘在現場指揮醫療救援,部署宣傳干事與醫院聯系,將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和資料傳回醫院,向組織匯報醫療隊在災區開展救援實施情況。
2010年4月16日11點40,國務院總理接見并慰問了我“玉樹地震”抗震救援醫療隊員,對醫療隊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勉勵和鼓勵醫療隊員克服困難,共同筑起抗震救援堅強力量。目前,由**同志率領的**省人民醫院抗震醫療救援小組共接診、分診玉樹震區傷員150余名,救援還在進行當中……
衛生健康局衛生應急工作總結
2021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路線、方針、政策,按照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不斷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相關衛生法律法規的學習,積極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F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77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4個,鄉鎮衛生院10個(其中建制7個、非建制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村衛生室101個、個體診所28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73人??h內應急醫療救援任務主要由縣人民醫院承擔,縣疾控中心負責疾病預防和控制,其余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協助來完成衛生應急工作,全年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二、衛生應急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為加強衛生應急工作建立健全了衛生應急組織體系。一是建立健全組織領導,實行了“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衛生健康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衛生應急管理行政領導責任制,堅持“預防為主處置為輔”的原則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一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處置。二是設立日常辦事機構,領導小組下設了衛生應急管理辦公室,統一處置和協調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三是確定應急處理專業機構,確定了院前急救、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等專業處理技術機構,并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四是設立咨詢專家委員會,設立了由22名中醫療救治專家、衛生防疫等專家組成的“縣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咨詢專家委員會”,為衛生應急處置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支持。
(二)完善各項應急預案依據州縣相關文件修定完善了《縣地質災害衛生應急預案》、《地震災害衛生應急預案》、《縣突發公共事件醫學救援應急預案》等預案,使能夠預想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預案可依,為突發事件發生后的處置做好了安排和部署。
衛生應急工作要點
2014年全市衛生應急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今年全省衛生工作會議部署,認真實施省、市《“十二五”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和發展規劃》,圍繞深化醫改和衛生應急工作要求,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其他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兩大任務,結合“健康行動”,健全衛生應急體系,切實加強衛生應急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強化衛生應急準備,加強基層衛生應急能力,全面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水平、反應速度和處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有效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全市衛生系統要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充分準備、加強監測、立足“四早”,果斷處置,繼續遵循“依法、科學、規范、統一”的原則,落實防控措施,科學應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確保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有序、有度開展,堅持科學有度,突出重點,早診早治,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圍繞最大程度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發生這一目標,要將疑似病例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和患者救治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診療能力,確保檢測試劑和抗病毒藥物及時、足量配備到醫療機構,落實“四早”措施,按照“四集中”原則,積極救治患者;進一步強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重癥肺炎病例、流感樣病例和外環境監測等基礎工作,擴大除哨點醫院外的流感樣病例監測范圍,加強風險評估,做好疫情趨勢研判,嚴格執行病例診斷報告制度;繼續發揮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的優勢,加強信息溝通和統籌協調,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和加強活禽市場消毒、休市、關閉等源頭控制措施;繼續公開透明、及時信息,普及防控知識,加強輿情監測,引導公眾科學認知、理性應對疫情。
二、強化完善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與120聯網建設
根據省、市政府制定的《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市級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平臺,強化縣級衛生應急決策指揮中心基礎建設,完善指揮軟件系統,加強應急指揮決策軟件系統與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對接融合,完善應急指揮決策平臺的后臺數據支撐,提高實戰運用能力,發揮指揮協調作用。同時,結合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建設的相關硬件要求,加快視頻交換平臺的更新,完成視頻會議系統的改造建設。完成各轄市120與省聯網任務,加強全市120聯網運行管理,及時準確做好車輛調度單網絡填報,信息完整率不低于90%,確保突發事件監測預警系統及時啟動,快速高效搶救患者及傷員。
三、基本完成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