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醫學認識狀況及應對策略

時間:2022-05-29 02:47:00

導語:災難醫學認識狀況及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災難醫學認識狀況及應對策略

災難(Disaster)是一種超過受影響地區現有資源承受能力的人類生態環境的破壞,包括天文、氣象、地質、地貌、水文、生物和環境等自然災難,以及火災、爆炸、交通、建筑、工程事故、戰爭和恐怖事件等人為災難。災難醫學是研究在各種自然災難和人為事故所造成的災難性損傷條件下實施緊急醫學救治、疾病防治和衛生保障的一門科學[1-2]。

1我國災難醫學教育現狀

近十余年來,國內外的災難不斷,1998年的大洪災、印度洋海嘯,2003年的SARS,2008年的特大雪災、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海地地震,今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等,無不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無數例證表明,救援體系越發達,災后死亡人數越少。醫務人員是災難發生時醫學救援的主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發生重大災難時,各地醫院都要往災區派出大批醫護人員對災難傷病員進行緊急救治,因而醫護人員對于災難救援的認識程度及處理能力就極為重要。然而,我國醫護人員對于災難救援的認知程度有待提高。筆者曾赴災區參加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工作,過程中發現相當多參與救援的醫療工作者對地震、地震傷的特點缺乏了解,最具有說服力的案例莫過于遭受擠壓傷的傷者歷盡千辛萬苦從廢墟中解救出來后迅速死亡;另一事例是筆者當時所在的救援病房為傳染科改建而成,該科的相當部分醫生因為不知道該做什么而無法參與到救援過程中,只能賦閑在家,可謂醫療資源的浪費。今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后,一部分醫療工作人員也參與到了所謂為防止核輻射損傷而搶購碘鹽的浪潮中,表明其對災難的知識非常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關教育造成的。以本校外科學教學為例,長期以來教學內容全部是關于各種基礎疾病的,災難醫學教育內容幾乎為零。這在客觀上造成了醫生及醫學生隊伍于災難及災難醫學的認識嚴重不足,危急時刻,恐難高效開展救援,這不能不說是當前醫學教育的缺失。

2醫學生對災難醫學的認識狀況

為了解醫學生對災難醫學的認識情況,在重慶醫科大學校內做了《就災難醫學相關問題了解的調查研究》問卷調查研究,問卷內容為20道選擇題,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1)對災難的定義的認識;(2)災難醫學知識的來源;(3)常見災難傷的緊急處理原則;(4)面臨災難時,醫療人員的自救與救助別人;(5)對檢傷分類方法的認識。調查對象主要是進入臨床階段的高年級臨床醫學和兒科醫學系學生,發出問卷700份,回收到637份。得到的結果是令人驚訝的。對災難的定義,僅有9.8%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清楚,90.2%表示不清楚或從未思考過;對于災難的具體形式,78.5%認為災難就是地震等自然災害,而否定交通事故、戰爭和恐怖事件等;對于災難知識的來源,98.6%的被調查者表示主要來源于新聞、科普文章及相關紀錄片,僅1.4%認為醫學教育對自己的災難知識有貢獻。對于常見災難傷的緊急處理原則,99.8%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清楚或完全不知道,并歸因于所接受的醫學教育從未涉及。表明醫學生對災難醫學認識水平嚴重不足,災難醫學教育明顯缺位。在災難救助過程中,被救人員與施救人員是同等重要的。在創傷事件發生后,有70%人的心理創傷可以通過自身所具備的應付策略自然恢復。而高達30%的人群,將從災后幾天到幾十年,陸續出現不同的心理癥狀[3]。調查表明,有74.6%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在災難發生的當時不能夠很好地調節自身狀態,在接下來的3天內不能高效準確地進行本職工作,僅10.2%的被調查者可以在災難發生后立刻投入到高效準確的本職工作中,剩余的15.2%的被調查者表示可以在3天到1周的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重新投入到高效準確的本職工作中。這就說明災難對人們的心理打擊是難以估計的,醫護人員是災難救援中的主要救助者,但醫護人員也是人,并很可能同時是災難的親臨者,如何能夠讓醫護人員在災難發生后的最短時間內調整好心理問題,投入到準確高效的救援工作(包括施救與自救)中是我國現在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這也是災難醫學教育中所應包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普及災難教育,從平日的教學工作中加強醫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及自我調節,才能在災難來臨時有條不紊,在最短時間內發揮自己應有的社會功能。創傷的檢傷分類是災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災害現場醫療急救的首要環節。當醫療救護人員面對現場大批傷員,第一步救援措施必然是快速檢傷分類,將重傷員盡快從傷亡人群中篩選出來;然后再分別按照傷情的輕重,按照先后順序給予醫療急救和轉運送院[4]。因此,災難救援現場的檢傷分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檢傷分類”這一概念,調查發現,僅10%的被調查者能完全明白其定義及方法,23%的被調查者表示只聽說過,不明白具體含義,而高達67%的被調查者連“檢傷分類”這個詞都沒有聽說過??梢姡诋斍搬t學生的腦海里,災難救援中的重要概念并未形成。

3如何提高我國醫學生災難醫學教育水平

就在當前我國災難醫學教育貧乏的同時,國外災難醫學教育狀況卻截然不同。災難醫學發展40年來,已受到世界各國醫學界的高度重視,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相繼成立了全國性災難醫學學術組織和災難醫學救援中心,進行了廣泛的理論與實踐探索[5],并不同程度地開展了災難醫學教育和訓練活動,如英、美、法、澳大利亞等國家,在大學專門開設有關災難醫學的課程來培養、訓練學生的救災技術[6]。1986年歐共體專門成立了歐洲災難醫學中心(EuropeanCentreofDisasterMedicine,CEMEC),負責訓練各成員國有關救災醫務人員,培養他們在災區救治傷病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尤其院前救治管理以及應對大災難的能力[7]。美國災難醫療系統十分發達,在各州、市、郡建立培訓中心和培訓基地,不斷動員已有的各種資源,制定教育訓練項目,對從事緊急救援工作的人員進行兩級強化培訓,同時對一些志愿者也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全聯邦的應急救援能力[8]。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把急救意識普及到各個階層,意在使在搶救現場的成員都是急救員[9]。

災難造成的損失可以是無限度的,但在短期內聚集的醫療資源是有限度的,兩者可以不成比例,但要最大限度減輕損失,就必須要靠廣大群眾的力量,普及醫療急救知識和互救意識,達到“人人應救護,人人能救護”的目的,這樣既可以彌補急診急救的滯后性,又可以補充相對醫療資源的不足。而在達到普及廣大人民群眾的之前,醫學生是一股后備的專業救援力量,培養醫學生的災難救援意識及能力所能得到的效果是沒有醫學基礎知識的普通廣大群眾的好幾倍。況且,醫學生是未來的醫生,從醫學生開始培養災難救援意識也是為今后的醫生培育中堅力量。綜上所述,目前迫切需要在醫學生中開展災難醫學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對災難的認識,災難醫學系統基本原理,常見災難傷多發傷的基本處理原則,各項急救基本技術,傷員檢傷分類,災難前后自我心理調控等,以使接受了相關教育的醫學生在今后的醫療工作中成為災難醫學的宣傳隊、和災難醫學不斷發展的后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