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交際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15:28: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英語交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交際法與英語語態教學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全部中學、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之中。傳統語法教學僅僅把語法視為靜態的形式或呈現,這種觀念通常把語言解釋成“語音—詞匯—語法”的知識傳授,過于偏重語言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的注入式講解,往往使學生被動地模仿、記憶并進行呆板、枯燥的句型操練及單句翻譯。目前,在我們的英語語法教學中,仍然存在大多數學生能造出正確的句子來、卻不能運用簡單的句型進行日常生活中交際活動的現狀。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對當前的英語語法教學提出新的要求。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培養發展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非常重要,它是學生自身發展適應社會的迫切需要。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組織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師值得關注探討的課題之一。實踐證明,傳統語法教學不利于學生在真正的語言環境中交際,也就不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交際法卻能夠彌補這種不足,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提倡運用交際法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把語言形式的教學和語言功能的教學靈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習得語法、學得英語,培養學生流利運用英語、得體進行交際的能力。1師生互動激發興趣隨著20世紀70年代交際法的興起,傳統英語語法教學受到很大沖擊,交際法的理論和方法越來越引起英語教師的興趣。Longman應用語言學詞典中賦予語法新的內涵:“語法是語言結構及詞和詞組等語言單位組成語言句子的方法的描述,它通常包括這些句子在各個語言系統中的意義和功能”。這一定義表明:語法有語言靜態形式的一面,同時也有語言的動態功能或言語行為的一面。在交際活動中,師生互動溝通暢通,學生們情緒處于積極主動狀態,這對教與學起著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師生情緒飽滿,學習有興趣,利于知識的獲取和感情上的交流,使語法規則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習,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學習語法的目的引導到實用方面來,讓學生有機會在實踐中去運用,通過實際運用進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列舉一些實例,通過啟發,學生就可以理解語法的含義。
例如,教師讓學生們放松環視周圍環境,把看到的正在發生的事情用英語表達出來,這時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學生們都忍不住開口講英語,在有趣的模擬交際中,習得語言。學生對這樣的情景十分熟悉,而且有親身的體驗,會產生很高的模擬熱情。2在語境中學習交際法教學中教師起指導作用,學生成為教學中心。有些語法知識不易漢語敘述,學生不易準確理解掌握。教師要想辦法借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幻燈片等手段,使其直觀形象,創設交際語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去理解、體會、運用,這種生動有趣的場景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語法知識的語義,有助于學生較準確地運用所學新語法來表達自己。
課堂交際活動需要教師精心設計,這些活動往往和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或以學生所熟悉、感興趣的事物為題材,并且是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相適應的交際活動,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新學的語言和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有效交流。如教師提前擬定題目讓學生去發揮,或發動學生自編大家熟悉的故事,也可以一個學生為中心人物,其他學生主動向他(她)提出問題,讓他(她)做出迅速反應。用這種口頭表達的形式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最后,讓學生總結、歸納句型,指出句型的特點。整個過程都是調動學生意識活動的過程,學生利用歸納法在真實的語境中了解和掌握了語法結構,使他們的交際能力達到了比較理想的境界。然后,教師運用一段時間把漏掉和用錯的語法內容做必要的強調和講解。這樣,學生既練習了口語,也學習和鞏固了所學的語法知識。
英語新聞播報交際認知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交際又是一個涉及雙方(說者與聽者;作者與讀者)參與的過程。說者與聽者之間是口語形式的交際,作者與讀者之間是書面語形式的交際。對于英語是外語的中國人來說,書面語交際能力一直是強項,而口語交際能力則相對較弱。因此,國人從廣播、電視上收聽新聞遠比在報紙、雜志上閱讀新聞難得多。目前針對口語體英語新聞收聽難的問題很多人已從新聞的詞匯、句式、語篇結構、文體特征和自身特色上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認為除了上述方面導致收聽英語新聞難外,還應該從聽與說關系的交際觀和認知機制等方面進一步解析英語新聞廣播難聽懂的原因。交際觀下的“聽”“說”關系在交際情況下,說話者除了有要表達的意圖、內容外,一定還有相關的聽眾,這樣交際才能發生并繼續下去。只有人說而沒有人聽是滑稽可笑的,只有人聽而沒有人說也是難以想象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其關聯的聽、說、讀、寫是語言擔當社會功能的不同形式,常被認為是人類掌握語言的四項基本技能。從語言學角度看,聽與讀是輸入型、接受型、被動型語言技能,說和寫是輸出型、創造型、主動型語言技能。聽與說、讀與寫是彼此依存的對子關系。“說”和“寫”的對象可以是擬想的、非現場性的,但“聽”和“讀”的對象一定是現實真切的、即在眼前的。換言之,所聽與所說同步,所讀與所寫共現。沒有人說就無從聽,沒有人寫就無從讀。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交際形式是聽說多于讀寫。美國的一項科學研究揭示,一個正常的人醒著的時候,他70%的時間是通過各種形式在進行交際。其中寫占11%,讀占15%,說占32%,聽占42%。可見,聽說是人們交際的主要形式。由于人類交際最常見的方式是聽說方式,因此當我們有聽力困難時,僅從“聽”的方面研究還不夠,更應當結合“說”去研究。簡而言之,“說”本身的技巧和特點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聽”的效果。英語新聞廣播是口語形式,也應該從聽說關系上去考量。
一、英語新聞廣播的交際過程及特征
新聞報道是單項的交際過程。通常情況下,人們進行交際的過程都是雙向的過程,如聊天、對話等。這時交際的雙方或多名參與者既可以是話語的發出者,也可以是接受者,即交際雙方既是說話人也是聽眾。然而,收聽新聞的過程是單向的交際過程。新聞播音員和聽眾雖然構成了“說”和“聽”的交際雙方,但他們不在同一現場,只能與腦海中的抽象聽眾進行交流。前者在參與者的表情、手勢等輔助語言幫助下,“聽”不顯得那么難。而且交際雙方同在一個交流現場,即使出現聽不懂的地方,也可使談話暫停下來,通過提問溝通弄清問題。相比之下,收聽新聞除了來自收音機的聲音,沒有可視對象,沒有匹配的、同步的場景等輔助手段,這種“一對眾”的單一媒介形式非常容易讓人跑神,難以集中精力。尤其是遇到廣播噪音或其他外部聲音的干擾,聽者就更容易分心。收聽過程中一旦跑神,就會出現語言信息流被阻斷的現象,使前后文失去連續性,增加收聽難度。英語新聞報道的語言交際特征。雖然新聞題材要求語言使用簡潔、準確,但新聞報道畢竟是口語表達體,一經“說”出就具有以下個性特征:第一,話語呈連續語流狀。生活中的新聞播報不是朗誦詩歌,語音語調起伏不大,鮮有情緒色彩。英語是拼音語言,靠重音組成高低起伏的語調。句與句之間的停頓按照意群劃分,每一個意群自成連續的語流,即不間斷的、有意義的語句。對英語是非母語的人而言,聽到一個連續語流時,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好判斷正確的邏輯意群停頓的界限在哪而往往造成聽力困難。例如:YousaythatitisapartfromwhichIcanstart.(你說這里就是我可以開始的部分)此句中共有三個意群:“Yousay”,“thatitisapart”,“fromwhichIcanstart”。在自然狀態下,第二個意群中的“apart”與第三個意群中的“from”容易被誤聽成“apartfrom”(意為“除了”)。一來因為“a”和“part”與“apart”幾乎聽不出差別,二來因為后跟的介詞“from”恰好構成了人們熟悉的詞組“apartfrom”。這樣的誤聽就把整句話的意思歪曲并分解得支離破碎,從而使其不具有可理解性,造成理解困難。第二,連讀同化本色。英語是拼音語言,漢語是音調語言。英語由元音和輔音組成音節,又依據單詞重音、句子重音表意。連讀、弱讀及同化現象在說話間隨發聲部位和發聲方式的改變以及口腔肌肉的運動而自然發生。一般來說,一個輔音后接一個元音時,這個輔音就和這個元音連起來讀,聽起來好似一個自然音節。這就會造成詞與詞的界限不清,引起誤解。有些詞,特別是虛詞在說話時,由于不被強調而弱化,甚至被簡單化以至于在聽的過程中常常被忽略或聽不清。英語新聞播報要求字正腔圓,自然發生的同化現象正說明播音員是正宗的本族語操有者。同化是指一個音帶有一些或全部鄰音的特點。英語的語音同化有兩種:順向同化和逆向同化。順向同化是指前面的音影響后面的音,反之則是逆向同化。如腭化、齒化、鼻化等是英語中常見的同化現象。研究表明[1]英語的塞音(f,v;F,V;s,z;W,T)和塞擦音(tF,dV)最容易受逆向同化而由濁輔音變為清輔音。第三,個體語言差異。英語是音節語言,其重音、語調等的改變會帶來意義的不同,出現語言變異的情況。有些變異是出于語言自然規則下的變異,但有些是說話人自己的講話風格、習慣、口音、音質等,這種個體語言差異如果較為明顯或聽者不適應的話也會影響其理解。例如,anicecup.“cup”中最后的雙唇爆破音“p”會因人而異地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一是發送氣的清輔音,耳朵能聽到氣流聲;另一種是不發音,只做口型,即耳朵聽不到聲音,但實際上能看到說話人的雙唇合攏。英語新聞播音員的個體差異會影響收聽的效果,同一條新聞由不同的播音員播出,其語調、發音和重音的不同會讓聽眾有不一樣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結論。第四,“說”的轉瞬即逝性。英語新聞難聽懂的又一原因是聽的內容轉瞬即逝,真實的新聞報道受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在聽眾沒聽懂的情況下回放。這點與閱讀新聞報道不同。以讀報為例,讀者若遇到生詞或復雜的語法句子,可以停下來,從前至后地反復多讀幾遍,而且定睛時間以看懂為止,還可以查字典或參考書,甚至可以詢問他人。當時看不懂可以放下,間隔半小時、一小時或幾小時、半天或幾天、更長時間再看,新聞都不會從報紙上消失。也就是說,廣播新聞是說出來的話,說過了就過了,不復存在。除此之外,由于廣播新聞的單一交際過程,聽眾與播音員之間沒有交流,這種情況下聽不懂常常會讓人氣餒、心亂、跑神,直至失去耐性。
二、“聽”的認知機制
聽新聞廣播就是用我們的耳朵接受聲波傳來的口頭信息,再經過大腦的相關主導區域解析信息,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因此,聽又與人類的認知能力及其機制密切相關。根據神經科學、醫學和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人類的左右大腦有不同的分工區域,如感覺區、記憶區、語言區、識字區和運動區等。同時,大腦的左右兩半球分別交叉控制人的身體運動和機能。也就是說,當我們舉起右手時,是我們的左腦半球支配的;反之是右腦半球支配的。人的左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語言中心,主要負責語言、分析、邏輯的思考、認識和行為;右腦半球支配左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沒有語言中樞的“啞腦”,但具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可視、綜合、幾何、繪畫等形象思維。左腦掌控著的語言中心區。人類大腦解析語言的中心位于左腦。一個多世紀以來,神經科學家了解到,左大腦分三個區域掌管著語言功能,即布洛卡區、韋尼克區和三角回形區,負責產生和理解語言。這些區域被認為具有內在屬性,其特定的細胞及其與大腦其他功能區的連接關系使得它們特別適合處理語言,特別是右耳處理口語信息的優勢。右耳優勢論。意大利基耶蒂大學的盧卡•托馬西博士和達尼埃萊•馬爾佐利的研究顯示,人類大腦對雙耳聽到的聲音處理方式不同,右耳接收到的信息被優先處理,接收到的命令更易獲得執行,這就是“右耳優勢”。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通過右耳得到的信息是由左邊大腦來處理的,而左腦比右腦更具有邏輯性,更擅長理解口頭信息。一個常被科學家用來證明右耳有優勢的實驗就是讓受試人同時聽站在他左右的兩個人說出的單詞,之后被問及聽到了什么單詞時,受試人總是先說出站在他右邊那個人所說的單詞。科學家們對此的解釋是右耳聽到的單詞到達左腦的線路更直接,用時短(前文表述過人腦是交叉控制人類身體的事實);而左耳聽到的單詞要先到達右腦,再到左腦的語言中樞,因而線路較長,用時也長。右耳優勢給我們的啟示是充分利用人的身體機能爭取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化信息和最佳聽覺效果。“節能型”大腦轉換站。大腦是人們思維、推論、認識、交流的總指揮部,里面好似是由數以億計、錯綜復雜的神經連接起來的線路。雖然語言中心在左腦,但要把語言作為工具來實現交際目的,還需要大腦其他功能區域協同工作,完成復雜的語言思維活動。特別是在人們持雙語進行交際時,大腦就好似一個轉換站。有研究表明,人們掌握外語的程度不同,語言信息在大腦中從一種語言向另一語言轉換的時間快慢也不同。詞匯量大、語言水平等級高的人相對快些,用時短些,因而同樣時間里捕捉的口語信息也多些。同時,科學家們還發現大腦使用語言時所需工作能量與人們掌握語言的熟練度成正比,語言運用熟練度越高,大腦越省勁。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酒井嘉邦通過實驗發現,如果人們熟練掌握英語,其位于太陽穴深處的語言中樞只需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成為“節能型”語言中樞。研究人員請15名東京大學學生快速挑選英語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用磁共振斷層掃描裝置檢測學生大腦的活動。實驗結果顯示,回答越正確的學生其左太陽穴深處的語言中樞血流集中越不明顯;而錯誤連連的學生其語言中樞活動卻十分活躍,血流集中。這表明,人們在熟練掌握英語后,其大腦語言中樞會成為“節能型”語言中樞。[2]“節能型”語言中樞這個研究成果提示我們在收聽英語新聞廣播中,聽眾應對自己的語言水平有所了解,一方面要聽自己能力范圍內的節目,另一方面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重復多聽,力求熟能生巧。當大腦轉成節能型時,英語新聞難聽懂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結語
英語委婉語交際功能研究
摘要
委婉語是人類使用語言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它不僅是一種社會語言現象,更是一種文化現象。不管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涉外交際中,我們都要進行語言交流。由于某些生活習慣或習俗差異,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具有不同的忌諱,這時我們就必須學會使用委婉語以避免尷尬或不愉快。所以本文從語言學的角度,試圖通過具體的例子來探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英語委婉語的交際功能。只有認知委婉語在不同背景、不同環境下的使用方式,才能夠調整好禮貌程度,從而把給對方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達到成功的交際目的。委婉語可以反映出各種各樣的社會心理,從而也體現出了委婉語的各種社會交際功能。委婉語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對于我們學好英語,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委婉語;功能;忌諱;交際
Abstract
Euphemismisacommonphenomenonwhenpeopleuselanguage,whichisnotonlyasociallanguagephenomenon,butitisalsoaculturalphenomenon.Weallneedtocommunicateinourdailylifeorindiplomacy.However,becauseofthedifferenceoflifehabitorcustomandthetabooofdifferentculture,wemustlearntouseEuphemismtoavoidembarrassmentorunhappiness.Therefore,throughlinguisticfacet,thispapertriestoresearchintocommunicativefunctionofEnglishEuphemismincertainlanguageconditionbyspecialexamples.OnlywhencanweknowhowtomakeuseofEuphemismindifferentbackgroundandenvironment,wecanusetheproperEuphemismtominimizehurttopeopleandtoachievethepurposeofeffectivecommunicativeEuphemismreflectsallkindsofsocialmentalityandsocialcommunicativefunction.Euphemismisalsowidelyusedineveryfield,soitisgoodforustostudyEnglishanddoeffectivemulti-culturalintercommunication.
Keywords:euphemism;function;taboo;intercommunication
英語委婉語交際功能思考
摘要:語言交際是人類賴以維系社會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委婉語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引起交際雙方的不快從而損害雙方的關系,本文從委婉語的應用出發,著重探討了委婉語的避諱功能、禮貌功能、避俗功能、掩飾功能、勸誘功能,這將有助于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加自覺和準確地使用語言。
關鍵詞:委婉語、避諱、避俗、禮貌、掩飾、勸誘
Abstract:Languagecommunicationisanimportantwaytomaintainthesocialrelationshipamonghumanbeings.TheuseofEuphemismavoidscausingtheunpleasantnessoftwocommunicativesidesanddamaingtheirrelationship.BasingontheimplicationofEuphemism,thepapermainlyexploresthefunctionsoftaboo,politeness,avoidanceofvulgarism,coverofEuphemismandpersuasionthatarehelpfulforourconsciousandcorrectlanguageusingi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
Keywords:Euphemism,avoidanceoftaboo,avoidanceofvulgarism,politeness,coveringup,andpersuasion
語言對人類進行思想感情的溝通、進行有聲思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它又能喚起人們的各種想象。恩格斯認為語言是為適應交際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它一旦產生便成為人類最重要、最高級的交際手段。[1][P165]當人們使用某些詞語時,這些詞語所指對象的形象會生動地浮現在人們眼前,同時會引起相應的心理反應。因此語言表達的好壞與否將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話,如果表達欠佳也可能造成隔閡或者使對方的感情受到傷害;相反,如果說得巧妙就能打動人,使對方心悅誠服。基于這個原因,為了盡量避免直接使用哪些表示令人不快的事物的詞語或讓人產生不安、恐懼、悲傷或厭惡等情緒的詞語,出現了委婉語。
英語中委婉語(euphemism)一詞來源于古希臘語。在古希臘語中“eu-”的意思是“well(好)”,“pleasant”,“good”,而詞干“-pheme”的意思是“speech,saying(言語)”,“ism”是一名詞后輟,簡單地說,euphemism的意思就是“fairspeech(說好話)”。在交際過程中,人們根據禮貌原則(politeprinciple),常用含蓄、文雅、婉轉、無刺激性的語言代替生硬、直率、粗俗、恐懼、帶刺激性的語言,幫助交際者克服交際過程中的心理障礙,淡化或排除各種不愉快的聯想。本文從委婉語的應用著手,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委婉語的交際功能:避諱功能、禮貌功能、避俗功能、掩飾功能、勸誘功能等。
英語歧義現象與英語交際教學論文
摘要:歧義是較為常見的復雜的語言現象,它是指一個語言項目具有兩個或多于兩個含義的現象,其類型可分為語音歧義、詞匯歧義和句法歧義等。歧義所導致的語言層面和語義內涵的差異令學習者困惑,因而在交際活動中構成理解障礙,從語音、詞匯和句法三方面了解歧義的起因和構成,并把英語歧義理論研究與英語實際教學相結合,總結出有效的排除歧義的方法,有助于學習者掃除語言交際中的障礙,正確理解言語交際的目的。
關鍵詞:歧義;語音;詞匯;句法;英語教學
語言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現象,而不是人們根據科學規律創造出來的。因此,語句和語義之間沒有一種必然的一一對應關系,往往不同的語句可以表達相同的思想,而同一語句卻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大部分語言工作者普遍認為,如果語句在結構上遵循語法規則、語義上符合邏輯常理,其深層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釋義,則會出現歧義(ambiguity)。英國語言學家Leech將歧義定義為“一個語言項目具有一個以上的認知意義”[1]。歧義現象在交際過程中又分為無意歧義(unintentionalambiguity)和有意歧義(intentionalambiguity),前者是由于語言使用者本身或語言結構自身的缺陷,而導致交流受阻的語言現象,是語言矛盾的自然顯露;后者是說話人對于語言結構矛盾的積極利用,它通過多種語言手段在語音、詞匯、句法、語境等層次上反映出來,以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
歧義的產生要具備語義、句法和語用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是一個有機統一體,互相影響,互相制約。語義上的多義性為歧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句法歧義則為歧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而語用則為語義和句法所引起的歧義提供了合理解釋的多種可能性。本文主要從語音、詞匯和句法三個方面闡述英語無意歧義現象,并結合實際教學分析和總結排除歧義的方法。
一、英語教學中的歧義現象
1.語音歧義(PhoneticAmbiguity)
高校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傳播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本文在明確跨文化交際能力概念,闡明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上,探討了社交媒體環境下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四種主要途徑。
[關鍵詞]社交媒體;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逐漸成為衡量人才綜合能力的因素之一,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學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已逐漸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近年來,社交媒體的發展也頗為迅猛,各種新媒體的崛起不僅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機制,而且給社會生活也帶來了嶄新的變化。本文通過綜合分析,探討了在社交媒體環境下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
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探究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之前,我們首先明確一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和培養必要性。1.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概念雖一直未能在學術界得到明確的定義,但依據其特點大致可將其定義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指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恰當地交往的能力”。針對國際商業中的跨文化能力,Johnson等人也對其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國際商業中的跨文化能力乃是個人有效地使用一套知識、技能和個人屬性,以便在國內或國外成功地與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從外語角度而言,“跨文化交際能力”可界定為:在特定的交往場合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雙方使用同一種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2.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際是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特定時代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國內的跨文化交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語方面。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能僅具備專業知識,更應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并非只在于英語表達流利與否,而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雙方能否真正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簡單舉例,“吃飯了嗎?”是中國人見面常用的寒暄之一,但這在英語文化背景下指的卻是真正的問題,而非問候語。若僅是簡單的外語能力培訓,可能會因文化差異而產生溝通障礙,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甚至沖突。因此,綜上所述,教育者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顯得尤為必要。
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英語課堂交際策略與實踐探討論文
摘要:針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和障礙,探討英語教學交際活動的特點和教學藝術并提出了課堂語言教學交際活動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課堂活動交際能力培養策略
語言是人們用以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學習語言的箭終目的是為了交際,只有通過交際才能學好語言。然而,與學二漢語相比,中國人學習英語的過程往往是十分漫長而又痛翟的,最大障礙就在于缺少與所學語言的接觸,即我們通常所的缺少語言環境,在于因地理位置和文化差異等諸多因素造局的與英語世界的隔離。
一、問題的提出與思考
“多少年來,很多學生經過8年,甚至12年的外語學習,紀果是大多數學生卻不能較熟練地閱讀原版書籍,尤其是聽不懂、講不出,難以與外國人直接交流,這說明我國的外語教岸效果不理想,還不能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擴大對外交往的需要。”(李嵐清,1996年)。因此,如仁最大限度地改善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使每一個學習英語獻學生都能在自然、真實的交際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英語,這是廣大英語教師長期以來孜孜以求、渴望解決的問題。
青少年時期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若能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其去“觸摸”英語,他們就會潛移默化、輕而易舉地習得這門語言。所謂“觸摸”英語,就是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語言環境中聽英語、說英語、看英語或親自體驗英語。
淺談高校英語教育跨文化交際能力
【摘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深入,各國經濟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外交、信息需求量隨之增多。英語作為國際化語言,在交往、獲取信息上的重要性非常清楚地顯露出來。為了適應國際社會的高效合作,高校英語教育需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上,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及其意義,分析出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高校英語教育中培養跨文化能力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育;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法
一、引言
跨文化交際是指與不同地區、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往。作為國際化語言的英語,在進行交流時首先要有對別國文化的理解能力,也就是需要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傳統的英語應試教育模式,只需要會讀寫譯,能考高分就是英語好,不重視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高校開設有聽說讀寫課程,同學、老師重視度不夠,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更不能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根本不能滿足當今國際化需求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深入。為適應這一需求,高校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十分必要了。
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和外國人交往時,一般可以容忍你的語音或者語法錯誤,但是如果不遵循講話規則,則會被認為沒禮貌。在交際中,文化錯誤要比語言錯誤更為嚴重,如果沒有文化方面的知識,不了解文化方面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那么交際可能會失敗。英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包括:社會語言能力、語法能力、語言能力等。然而在我國,“文化教學”理論只是針對英語專業的提出,并非所有高校學生。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和其他歷史因素的影響,語言和文化是兩個截然分開的不同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語言形式,語法規則,完全脫離社會文化背景,教條式教學充斥著各種英語課本。只注重語言知識的教授轉向語言能力的培養,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所做的還遠遠不夠。
跨文化交際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
隨著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商務往來的逐漸頻繁,商務英語翻譯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商務英語翻譯屬于跨文化交際,由于跨文化交際中存在著多種因素,對商務英語翻譯結果的準確性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對跨文化交際中各個因素進行了總結,分析出其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進而提出了促進跨文化交際背景下,提高商務英語翻譯結果的有效策略。
一、跨文化交際對商務英語翻譯產生影響的各個因素
1.交際語言方面的因素。商務英語翻譯主要是對不同的語言之間進行解釋和轉換,因此交際語言方面的差異是商務英語翻譯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不同語言之間的語法差異性比較大,有些語言對于語句的順序比較看重,但是有些語言主要是側重于感情的表達等等;第二,句式結構方面的差異,一些語言的句式結構比較復雜,各種詞性的詞語出現的位置多種多樣,翻譯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一些語言的句式結構較為簡單,各種詞性的詞出現的位置也比較固定。
2.思維方式方面的因素。對于英語和漢語來講,在進行相互翻譯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側重語法和句式等的分析,而且還需要注重思維方式和感情方面的差異性。其在思維方式方面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眾所周知,英語文化國家的思維方式較為具體,從而影響著他們在語言方面的含義也較為直接;但是,漢語文化的思維方式較為抽象,漢語的語法和句子含義也較為深入,因此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在不同語言的思維方式之間進行轉換;第二,在邏輯表達方面,英語主要是從小到大的表達方式,往往重要的因素放在句子的最后面;而漢語的邏輯表達是從大到小的方式,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放在最前面。
3.社會文化方面的因素。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社會文化對商務英語翻譯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活區域文化方面的差異性,比如:英國與我國在區域上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區域的差異造成了氣候、環境等存在多種差異,因此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方面,需要注意生活區域的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造成的影響;第二,在宗教習俗方面的差異,例如:英語國家的人們普遍信奉基督教,而我國主要是以佛教文化為主,因此在其文化中會產生很多與宗教有關的文化信息,需要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進行格外的注意。
二、跨文化交際背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策略
跨文化交際策略如何激活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的概念更多指向本民族語言和非本民族語言之間,除此之外也指在語言和文化上有差異的人們之間。也就是說,對中國人來說,用外國語進行交際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現象。因此,跨文化交際策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我國,漢語作為人們主要使用的語言文字,不僅象征著語言交際的符號,還包含了中國的文化內涵。從這個角度來看,英語學習既是語言的促進,又是文化的補充。因此,培養小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既是英語學習的內在要求,又是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手段。跨文化交際也就成了我國英語教學中的必要選擇。考慮到英語在國際上的使用和學生對第二語言學習的需求,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把漢語作為主要語言的基礎上,最大化指導學生感受其和英語之間的差別。引導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既是對英語常規教學的保障,更是對學生整體英語水平提升的有效選擇。
一、善于引導學生發現中西方文化差異感受跨文化交際內涵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毋庸置疑,且體現在方方面面。不論是生活習慣還是飲食行為,中西方都存在不同。比如說中國人見面問好喜歡詢問有沒有吃飯或者最近過的怎樣,西方則傾向于談論天氣。不僅如此,在語言文化上存在的差異也很明顯。例如漢語中的“狗”在多數情況下含有侮辱的意味,但是英語單詞“dog”雖然也翻譯成“狗”,卻包含了“幸運”的意思。例如句子“worklikeadog”就是在贊揚一個人工作很努力,而非“中國式英語”表達的“工作得像狗一樣”,或者是被學生隨意理解為“累成狗”。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引導學生學習跨文化交際就是在尊重不同國家文化的基礎上習得語言的方式。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有很多跨文化交際策略的實施途徑,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意識到跨文化交際現象的前提下,適時地引導學習借助跨文化交際層面的對比來學習相關知識,更有助于學生理性地完成英語教學。例如在學習“Seeingthedoctor”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學生充分感受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前提下組織教學。本部分教學主要通過展示SuHai和Mike兩位學生因為生病需要去醫院而產生的一系列常規對話用語。在教學內容上,主要是通過看病情境引導學生練習“What’swrongwithyou?”等看病時的交際用語,讓學生獲得更多實際的生活體驗。但是,對于“看病”這個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像是文中SuHai看病是由于“haveaheadacheandafever”,也就是說她是因為發燒而去醫院,所以解決她問題的“醫生”是“doctor”。可是Mike的情況是“haveatoothache”,即他的問題是牙疼,于是他要找的是“dentist(牙醫)”。通常中文中的看病都是去指定的醫院,對于不同的癥狀解決的方式便是看不同的科,但是在西方文化中,“doctor”和“dentist”不僅是兩個工種,就診的地方也通常不同。這種明顯的跨文化交際現象也自然而然讓學生意識到看病的兩個情境。
二、巧妙創設跨文化交際情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文化本身就有兼容并蓄的特點,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這種現象更加明顯。文化的融合既是一種交集也是一種獨立,但是對于同樣具有特色的文化內容來說,積極指導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更有助于全世界知識文化的良性發展。基于此再看待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就有很多可取之處。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基礎教育教學,都能捕捉到跨文化交際的痕跡。那么,巧妙地創設跨文化交際情境更有助于學生融入世界文化的長流,在“睜眼看世界”的過程中發現更多文化的符號與指征,從而在思維碰撞中真正激發出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英語學習的技能。這一點,在學習“HappyNewYear”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地體現出來。這節課以“HappyNewYear”為主題,用問候“新年好”展開教學不僅親切自然,還能營造出具體的情境感。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教師就可以在學生興趣之上建立起一個多種語言表達“新年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感受不同的語言交流中對本部分教學產生興趣。進而在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短語的同時,感受不同國家之間由于跨文化交際帶來的新鮮與奇特,以此來增加探索的主動。除此之外需要學生明確的是,教學中所說的“newyear”是西方國家的公立1月1日,也就是我國的“元旦”。事實上,西方國家最重視的是“圣誕節”,從這一天開始也就相當于迎來了他們的“newyear”。但是我國的“newyear”指的應該是“春節”,這在時間和含義上都與西方文化不同。不僅如此,對于“newyear”的慶祝方式也存在異同。西方國家喜歡用聚會、舞會、送禮物等方式表達節日祝福,但是中國則傾向于傳統佳節的一些習俗,比如說吃團圓飯、看春晚、拜年、給壓歲錢等。基于此,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分辨“西方年”和“中國年”的跨文化交際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圖片或者詞匯、短語進行識記,在完成相應教學任務的同時,更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體會跨文化交際對教學的促進。
三、積極培育學生跨文化交際情感激發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