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聞播報交際認知
時間:2022-06-04 04:58:00
導語:英語新聞播報交際認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交際又是一個涉及雙方(說者與聽者;作者與讀者)參與的過程。說者與聽者之間是口語形式的交際,作者與讀者之間是書面語形式的交際。對于英語是外語的中國人來說,書面語交際能力一直是強項,而口語交際能力則相對較弱。因此,國人從廣播、電視上收聽新聞遠比在報紙、雜志上閱讀新聞難得多。目前針對口語體英語新聞收聽難的問題很多人已從新聞的詞匯、句式、語篇結構、文體特征和自身特色上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認為除了上述方面導致收聽英語新聞難外,還應該從聽與說關系的交際觀和認知機制等方面進一步解析英語新聞廣播難聽懂的原因。交際觀下的“聽”“說”關系在交際情況下,說話者除了有要表達的意圖、內容外,一定還有相關的聽眾,這樣交際才能發生并繼續下去。只有人說而沒有人聽是滑稽可笑的,只有人聽而沒有人說也是難以想象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其關聯的聽、說、讀、寫是語言擔當社會功能的不同形式,常被認為是人類掌握語言的四項基本技能。從語言學角度看,聽與讀是輸入型、接受型、被動型語言技能,說和寫是輸出型、創造型、主動型語言技能。聽與說、讀與寫是彼此依存的對子關系。“說”和“寫”的對象可以是擬想的、非現場性的,但“聽”和“讀”的對象一定是現實真切的、即在眼前的。換言之,所聽與所說同步,所讀與所寫共現。沒有人說就無從聽,沒有人寫就無從讀。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交際形式是聽說多于讀寫。美國的一項科學研究揭示,一個正常的人醒著的時候,他70%的時間是通過各種形式在進行交際。其中寫占11%,讀占15%,說占32%,聽占42%。可見,聽說是人們交際的主要形式。由于人類交際最常見的方式是聽說方式,因此當我們有聽力困難時,僅從“聽”的方面研究還不夠,更應當結合“說”去研究。簡而言之,“說”本身的技巧和特點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聽”的效果。英語新聞廣播是口語形式,也應該從聽說關系上去考量。
一、英語新聞廣播的交際過程及特征
新聞報道是單項的交際過程。通常情況下,人們進行交際的過程都是雙向的過程,如聊天、對話等。這時交際的雙方或多名參與者既可以是話語的發出者,也可以是接受者,即交際雙方既是說話人也是聽眾。然而,收聽新聞的過程是單向的交際過程。新聞播音員和聽眾雖然構成了“說”和“聽”的交際雙方,但他們不在同一現場,只能與腦海中的抽象聽眾進行交流。前者在參與者的表情、手勢等輔助語言幫助下,“聽”不顯得那么難。而且交際雙方同在一個交流現場,即使出現聽不懂的地方,也可使談話暫停下來,通過提問溝通弄清問題。相比之下,收聽新聞除了來自收音機的聲音,沒有可視對象,沒有匹配的、同步的場景等輔助手段,這種“一對眾”的單一媒介形式非常容易讓人跑神,難以集中精力。尤其是遇到廣播噪音或其他外部聲音的干擾,聽者就更容易分心。收聽過程中一旦跑神,就會出現語言信息流被阻斷的現象,使前后文失去連續性,增加收聽難度。英語新聞報道的語言交際特征。雖然新聞題材要求語言使用簡潔、準確,但新聞報道畢竟是口語表達體,一經“說”出就具有以下個性特征:第一,話語呈連續語流狀。生活中的新聞播報不是朗誦詩歌,語音語調起伏不大,鮮有情緒色彩。英語是拼音語言,靠重音組成高低起伏的語調。句與句之間的停頓按照意群劃分,每一個意群自成連續的語流,即不間斷的、有意義的語句。對英語是非母語的人而言,聽到一個連續語流時,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好判斷正確的邏輯意群停頓的界限在哪而往往造成聽力困難。例如:YousaythatitisapartfromwhichIcanstart.(你說這里就是我可以開始的部分)此句中共有三個意群:“Yousay”,“thatitisapart”,“fromwhichIcanstart”。在自然狀態下,第二個意群中的“apart”與第三個意群中的“from”容易被誤聽成“apartfrom”(意為“除了”)。一來因為“a”和“part”與“apart”幾乎聽不出差別,二來因為后跟的介詞“from”恰好構成了人們熟悉的詞組“apartfrom”。這樣的誤聽就把整句話的意思歪曲并分解得支離破碎,從而使其不具有可理解性,造成理解困難。第二,連讀同化本色。英語是拼音語言,漢語是音調語言。英語由元音和輔音組成音節,又依據單詞重音、句子重音表意。連讀、弱讀及同化現象在說話間隨發聲部位和發聲方式的改變以及口腔肌肉的運動而自然發生。一般來說,一個輔音后接一個元音時,這個輔音就和這個元音連起來讀,聽起來好似一個自然音節。這就會造成詞與詞的界限不清,引起誤解。有些詞,特別是虛詞在說話時,由于不被強調而弱化,甚至被簡單化以至于在聽的過程中常常被忽略或聽不清。英語新聞播報要求字正腔圓,自然發生的同化現象正說明播音員是正宗的本族語操有者。同化是指一個音帶有一些或全部鄰音的特點。英語的語音同化有兩種:順向同化和逆向同化。順向同化是指前面的音影響后面的音,反之則是逆向同化。如腭化、齒化、鼻化等是英語中常見的同化現象。研究表明[1]英語的塞音(f,v;F,V;s,z;W,T)和塞擦音(tF,dV)最容易受逆向同化而由濁輔音變為清輔音。第三,個體語言差異。英語是音節語言,其重音、語調等的改變會帶來意義的不同,出現語言變異的情況。有些變異是出于語言自然規則下的變異,但有些是說話人自己的講話風格、習慣、口音、音質等,這種個體語言差異如果較為明顯或聽者不適應的話也會影響其理解。例如,anicecup.“cup”中最后的雙唇爆破音“p”會因人而異地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一是發送氣的清輔音,耳朵能聽到氣流聲;另一種是不發音,只做口型,即耳朵聽不到聲音,但實際上能看到說話人的雙唇合攏。英語新聞播音員的個體差異會影響收聽的效果,同一條新聞由不同的播音員播出,其語調、發音和重音的不同會讓聽眾有不一樣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結論。第四,“說”的轉瞬即逝性。英語新聞難聽懂的又一原因是聽的內容轉瞬即逝,真實的新聞報道受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在聽眾沒聽懂的情況下回放。這點與閱讀新聞報道不同。以讀報為例,讀者若遇到生詞或復雜的語法句子,可以停下來,從前至后地反復多讀幾遍,而且定睛時間以看懂為止,還可以查字典或參考書,甚至可以詢問他人。當時看不懂可以放下,間隔半小時、一小時或幾小時、半天或幾天、更長時間再看,新聞都不會從報紙上消失。也就是說,廣播新聞是說出來的話,說過了就過了,不復存在。除此之外,由于廣播新聞的單一交際過程,聽眾與播音員之間沒有交流,這種情況下聽不懂常常會讓人氣餒、心亂、跑神,直至失去耐性。
二、“聽”的認知機制
聽新聞廣播就是用我們的耳朵接受聲波傳來的口頭信息,再經過大腦的相關主導區域解析信息,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因此,聽又與人類的認知能力及其機制密切相關。根據神經科學、醫學和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人類的左右大腦有不同的分工區域,如感覺區、記憶區、語言區、識字區和運動區等。同時,大腦的左右兩半球分別交叉控制人的身體運動和機能。也就是說,當我們舉起右手時,是我們的左腦半球支配的;反之是右腦半球支配的。人的左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語言中心,主要負責語言、分析、邏輯的思考、認識和行為;右腦半球支配左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沒有語言中樞的“啞腦”,但具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可視、綜合、幾何、繪畫等形象思維。左腦掌控著的語言中心區。人類大腦解析語言的中心位于左腦。一個多世紀以來,神經科學家了解到,左大腦分三個區域掌管著語言功能,即布洛卡區、韋尼克區和三角回形區,負責產生和理解語言。這些區域被認為具有內在屬性,其特定的細胞及其與大腦其他功能區的連接關系使得它們特別適合處理語言,特別是右耳處理口語信息的優勢。右耳優勢論。意大利基耶蒂大學的盧卡•托馬西博士和達尼埃萊•馬爾佐利的研究顯示,人類大腦對雙耳聽到的聲音處理方式不同,右耳接收到的信息被優先處理,接收到的命令更易獲得執行,這就是“右耳優勢”。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通過右耳得到的信息是由左邊大腦來處理的,而左腦比右腦更具有邏輯性,更擅長理解口頭信息。一個常被科學家用來證明右耳有優勢的實驗就是讓受試人同時聽站在他左右的兩個人說出的單詞,之后被問及聽到了什么單詞時,受試人總是先說出站在他右邊那個人所說的單詞。科學家們對此的解釋是右耳聽到的單詞到達左腦的線路更直接,用時短(前文表述過人腦是交叉控制人類身體的事實);而左耳聽到的單詞要先到達右腦,再到左腦的語言中樞,因而線路較長,用時也長。右耳優勢給我們的啟示是充分利用人的身體機能爭取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化信息和最佳聽覺效果。“節能型”大腦轉換站。大腦是人們思維、推論、認識、交流的總指揮部,里面好似是由數以億計、錯綜復雜的神經連接起來的線路。雖然語言中心在左腦,但要把語言作為工具來實現交際目的,還需要大腦其他功能區域協同工作,完成復雜的語言思維活動。特別是在人們持雙語進行交際時,大腦就好似一個轉換站。有研究表明,人們掌握外語的程度不同,語言信息在大腦中從一種語言向另一語言轉換的時間快慢也不同。詞匯量大、語言水平等級高的人相對快些,用時短些,因而同樣時間里捕捉的口語信息也多些。同時,科學家們還發現大腦使用語言時所需工作能量與人們掌握語言的熟練度成正比,語言運用熟練度越高,大腦越省勁。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酒井嘉邦通過實驗發現,如果人們熟練掌握英語,其位于太陽穴深處的語言中樞只需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成為“節能型”語言中樞。研究人員請15名東京大學學生快速挑選英語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用磁共振斷層掃描裝置檢測學生大腦的活動。實驗結果顯示,回答越正確的學生其左太陽穴深處的語言中樞血流集中越不明顯;而錯誤連連的學生其語言中樞活動卻十分活躍,血流集中。這表明,人們在熟練掌握英語后,其大腦語言中樞會成為“節能型”語言中樞。[2]“節能型”語言中樞這個研究成果提示我們在收聽英語新聞廣播中,聽眾應對自己的語言水平有所了解,一方面要聽自己能力范圍內的節目,另一方面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重復多聽,力求熟能生巧。當大腦轉成節能型時,英語新聞難聽懂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結語
“聽”是一個復雜的感知過程,聽英語要具有相應的語言水平,聽英語新聞需要的是語言知識加百科知識加大腦各部分功能協同工作。新聞的時效性要求聽者必須具備較高的語言能力,同時需要大腦的長期記憶庫為我們提供與所聽內容相關的知識信息。就新聞的特點來說,這些相關知識是世界性的、背景性的,涉及萬千話題、各個領域。如果收聽時缺乏某種知識,那么即便是我們能聽得清每一個單詞,也未必知道其意思。另外“聽”源于“說”,了解了“說”才有助于把握住“聽”。解決英語新聞難聽懂的問題一定要從“說”的方面下工夫。聽說好似一枚錢幣的兩個方面,不可分割。我們應充分利用現代語言學、心理學和神經醫學的知識,了解“聽”的認知機理,最大限度地快速接收信息,用最短的時間轉換信息,使英語新聞的收聽過程變得有意義且很享受。
- 上一篇:市政辦廢棄食用油管理方案
- 下一篇:計算機教育中數學素養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