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10:48: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研究生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醫研究生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文章探究高校“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加強中醫研究生教育的策略,搭建適應“雙一流”高校人才培養要求的研究生教育體系,進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中醫專業人才。
關鍵詞:“雙一流”;中醫專業;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
中醫在醫學體系中占重要位置,在醫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中醫藥優勢進一步凸顯,專業研究生教育不僅關系到中醫醫療水平的提升,更關乎中醫歷史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如何培養出素質過硬、能力超群且具備良好道德素養及高尚情操的中醫人才成為相關院校教學改革關注的重點。“雙一流”建設對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及培養成效提出嚴格的要求,中醫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又與醫療事業發展和醫療水平提升相關,以上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需要對中醫研究生教育優化策略進行分析。
二、中醫研究生教育模式優化
(一)教學方法。在探討中醫研究生教育模式優化時,最主要的著手點放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將被動教育變為主動學習,改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方法創新應從研究生成長、成才需求出發,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自主研究、自主實踐、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促使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并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目前較先進的中醫研究生教學方法包括問題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翻轉課堂等[1]。以項目教學法為例,在講解某一具體的中醫知識時,引入與之相關的真實臨床案例,學生通過課前自主收集資料、觀看相關課件進行預習。以組為單位共享預習資源并研究、探討項目執行方案,最終進行展示并由導師總結評價。(二)管理方式。高校中醫研究生管理方式分為集約式管理和松散式管理。例如,松散式管理以學院及導師為管理主體,配合中醫研究生管理有關政策和規范。松散式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分工明確,但傳統管理理念認為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應由相關學院負責,這使其在管理上存在空檔,學生管理主動性及管理成效不足。在提高“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醫研究生的教育優化建議對學生管理方式進行改革。例如,執行分級管理制度,學校、院系與學科三個管理級別相互配合,共同負責研究生管理。執行分層指導制度,學校、院系、學科及導師四個層級共同指導。其中,導師作為指導學生的核心主體,由學科進行輔助,院系和學校予以宏觀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以上管理方式對中醫研究生管理主體的職能進行了重新劃分,使研究生管理更加全面、規范,進而為中醫人才培養提供更可靠的制度保障。(三)教材選擇。中醫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仍存在教材內容創新性不足、教材版本更換頻繁、教材編輯出版主動性不高、缺少針對性教材甚至沒有教材等現象。然而教材作為中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理論參考,對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較高,在教學模式優化中也應被高度重視。例如,以學科為主體,針對本校中醫研究生教育情況,進行教材的自主編寫、選擇。依照中醫課程特點及醫療行業發展狀態,針對性選擇教材內容,并嘗試編寫教輔資料、教師用書、習題集等。注意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共享各高校中醫相關專業的精品課程、學術研究報告及其他資料文獻,跨學校進行中醫人才培養。同時,學校及學院應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相關教師積極開展教材編寫、創新工作,并通過教材質量評估機制,對其質量進行嚴格的把控。努力形成具備區域特色、學校特點的中醫研究生教育校本教材,將中醫研究生教材創新作為高校長期執行的項目,為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可靠的理論支撐。
中醫藥研究生教育現狀研究論文
【摘要】該文從目前中醫藥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分析出發,結合實踐來探尋提高中醫藥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醫藥研究生教育;現狀;思考
Abstract:Inthispaper,thewriterreviewedcurrentsituationofChinesemedicinegraduatestudenteducationconnectedpractices,andputforwardsomeeffectiveapproaches.
Keywords:Chinesemedicinegraduatestudenteducation;Currentsituation;Thinking
中醫藥學是一門科技含量極高的傳統醫學,其完整的學科體系、博大精深的理論和科學思想,具有很高的研究和發展價值。大力發展中醫院校研究生教育,既是時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學校學科建設,提高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保證。
1中醫藥研究生教育現狀
創新驅動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研究生教育不僅在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方面負有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而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要注入創新意識和革新精神。準確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時代定位,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遵循高層次人才培養規律,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推進內涵式發展,突出質量提升,培養和造就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關鍵詞:研究生;創新能力;改革發展
加快和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
1.研究生教育要以人才培養為龍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總書記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目標和要求。因此,要依據“嚴格質量標準、突出培養特色、堅持分類培養”原則,結合自身特色、發展需求與人才培養定位,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優化構建本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體系。2.研究生教育要以科學研究為載體,研究生要以“研”為主。威廉和亞歷山大·馮·洪堡兄弟在創建柏林洪堡大學時,就提出要把科學研究放在首位,遵循“教學與研究相結合”“通過研究來進行教學”的原則,因此柏林洪堡大學成為世界上第一所現代意義的大學,首次將科學研究和教學相融合,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研究生既要學習知識,更要研究問題,研究生是研究問題的學生。現在研究生最大的問題是提不出問題,或者提出的問題都是“偽命題”,如研究生開題時要么不知道寫什么;要么給導師列出好多題目,什么都想寫,但什么都深入不下去。因此,研究生教育要克服本科化的傾向,樹立和培養研究生科學的、正確的問題意識。3.研究生教育要以社會服務為目標,服務國家戰略和促進地區發展。19世紀下半葉,美國高等教育大興社會服務職能,使之成為高等院校的基本職能之一。研究生教育不是躲在書齋中的教育,而是要發揮學科和人才的優勢,積極主動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研究生教育要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人民群眾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培養適應多領域需要的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和推進科技創新作出貢獻。4.研究生教育要以文化傳承與創新為己任,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大學是文化的高地和風向標,對于文化,既要傳承,更要創新。正如總書記所言,“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研究生教育要在文化建設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作出貢獻,革故鼎新,博采眾長,貫通中西,古為今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探索和創新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路徑思考
1.建立以能力培養為重點的課程體系。構建全校研究生整體課程教學系統,促進課程體系的交叉融合,打破跨學院選課壁壘。推動研究生學位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打造研究生公共選修課教學平臺,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及信息化技術,促進優質課程體系的共享。同時,探索討論班制度,以研究方向或課題組為單位設立研究生討論班。2.構建以提升研究生研學能力為支點的培養體系。研究生在校期間的創新能力培養主要依靠于學術研究和論文閱讀與寫作。其中,論文讀寫既是專業學習的基礎,也是批判思維形成、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存在著諸如培養過程管理困難、學生文獻閱讀量小、缺乏閱讀引導等問題。研究生培養要從過去的單一專業知識學習向復合研究能力提升轉化,幫助研究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創新。應該在研究生培養階段強化文獻閱讀能力和實驗能力的提升,在學位論文開題之前強化文獻考試環節,著重考察研究生的文獻閱讀數量和質量,促使研究生博覽群書、開闊學術視野,開展“研究生學術大講堂”、研究生學術文化節等學術活動,實施研究生“暑期小學期”“名師帶高徒”等幫扶計劃,在研究生中樹立“用心學習、刻苦鉆研”的扎實學風。3.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肩負著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使命與重任。導師應具有過硬的政治素養和高尚的師德師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執行國家教育政策,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應建立導師崗位動態調整機制,實行導師招生資格年度審核制度,強化與招生培養緊密銜接的崗位意識,將導師師德師風、學術活躍度、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作為評價要素。導師要積極引導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指導研究生閱讀本學科領域國內外文獻資料,拓寬研究生學術視野,參加國內外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和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打造基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研究生數字學習平臺。將世界知名在線教育平臺對應課程適當納入培養方案,將慕課資源引入課堂,對部分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把慕課建設納入常規教學體系,聚焦于課程背后大數據的教學研究,探尋提高教學質量的科學路徑。積極實施研究生網絡課程建設計劃,建設研究生網絡在線學習平臺,推動有學科特色的研究生“前沿教材”項目建設,使研究生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一直都追求卓越、守正創新。5.加強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營造健康向上的學術氛圍。弘揚良好學風,加強學術素養和誠信教育,大力培育崇尚科學、求真務實的思想理念,包容并蓄、寬松和諧的學術環境,誠實守信、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要加強對研究生的學業指導和就業指導,開設“論文寫作指導”“信息檢索技術”“就業創業指導”等課程或講座,加強方法論學習和就業創業訓練,擴大專業選修課比例。6.探索以選拔優秀拔尖人才為突破的研究生招生考試。進一步加強選拔機制的設計,優化初試,強化復試,發揮和規范導師作用,推進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分類考核機制,對考生的綜合素質、知識結構、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全面考察,進一步吸納優質生源。同時,嚴格遵守和執行研究生招生的規章制度和紀律要求,進一步加強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規范性管理,實行陽光招生,切實保證招生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創新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也不是為了追趕時尚而創新,創新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人的創新而創新,人是創新的最高目標和最高境界。因此,找準方向是找準“人”的方向,而不是“物”的方向。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了人格塑造。因此,研究生教育創新要不忘教育的初心,要回歸研究生美好人格塑造的本位。
國際研究生教育研究論文
一、數據來源與分析工具
研究數據來源于WebofScience數據庫中的文獻,利用高級檢索入口進行研究數據檢索,通過對多個檢索式進行組配檢索的結果分析后,確定檢索式如下:題名=graduateeducationOr題名=postgraduateeducationOr題名=post-graduateeducation,數據庫為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CCR-EXPANDED,IC。通過限定時間跨度為十年(2003-01-01至2012-10-20),并且文獻出版類型為Article或ProceedingsPaper對結果進行精煉,檢索日期為2012-10-20(注:檢索時數據庫更新時間到2012-10-19),最后得到718條文獻記錄,對檢索結果以全記錄格式將文獻題錄數據進行下載以便分析。研究分析工具是社會網絡分析工具Ucinet和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Space。Ucinet是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挖掘數據之間深層次關系的可視化工具[2],UCINET社會網絡分析集成軟件還包括一維與二維數據分析的NetDraw。CiteSpace是用來分析和可視共引網絡的JAVA應用程序,適于多元、分時、動態的復雜網絡分析,該程序可用于探測某學科研究領域的研究前沿變化趨勢以及分析研究前沿與知識基礎之間的關系,為知識領域動態演進可視化研究提供新平臺,并能在繪制的知識圖譜中顯示某個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段中若干研究前沿領域的演進歷程[3-4]。
二、研究領域文獻的時空分布分析
1.時間分布
科學知識量的增長及其規律與科學文獻的增長及其規律是緊密聯系的,科學文獻數量變化直接反映了科學知識量的變化情況,科學文獻數量是衡量科學知識量和某研究領域發展情況的重要尺度之一[5]。通過對某研究領域科學研究文獻的分布情況進行相應的文獻統計分析,并繪制相應的分布曲線對于評價該領域目前所處階段,以及預測發展趨勢等具有重要意義[6]。近十年國際范圍內研究生教育研究領域的文獻年度分布見表1。表1顯示,近十年國際研究生教育研究領域文獻數量變化大致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反映出研究生教育研究領域的知識量逐年增長,也從側面反國際研究生教育研究現狀分析邱均平呂紅摘要:以WebofScience數據庫中收錄的有關研究生教育的學術文獻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可視化工具映出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學研究的研究熱點領域,該研究領域逐漸得到相關領域學術研究人員的大量關注。近十年研究生教育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2003~2007年的平穩發展期、2007~2011年的快速發展期、2011年以后的探索發展期。從2003年開始,該研究領域學術文獻從42篇增加到2004年的60篇,然后開始較為平穩地發展,文獻數量保持在60篇左右,一直持續到2007年;從2007年開始,該研究領域學術文獻量呈現出快速增加的趨勢,從2007年的67篇上升到2008年的88篇,再到2009年的109篇,2010年小幅度回落至87篇,2011年又開始大幅上漲到101篇(數據更新原因,2012年數據收錄不全)。通過變化趨勢來看,筆者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有關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文獻量可能會經歷文獻量相對穩定的探索發展期。需從尋找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證研究視角作為突破口來進行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開拓與發展,從而促進研究生教育研究領域的進一步完善和成熟。
2.國家分布
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研究生報考人數和高校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增加,高校研究生數量隨之擴大。這使得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難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時也給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基于此,文章主要基于國內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策略的構建展開系統分析,并結合當前時展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策略。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管理策略;構建分析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國家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對高層次、高學歷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和招生規模也在不斷增加。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恢復招生起,至今已有四十幾年。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我國也成了研究生教育大國。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繼2017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高漲之后,2018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繼續高漲,達到238萬人,比2017年增加37萬人,增幅18.4%;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更是達到290萬人,較上一年激增52萬人,增幅達到21.8%,十余年來增幅最大。隨著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加,如何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構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策略,成為目前至關重要的問題。基于此,結合國內教育信息化高速發展狀況和現階段的學生特點,本文對構建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體系需要注意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并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策略進行設計,以期能夠逐步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體系。
一、構建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統的主要因素
1.構建信息化研究生教育管理體系。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和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也給研究生培養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為進一步結合現代化發展趨勢,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高校信息化管理體系,對傳統教學管理體系進行一定的優化和改革,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高校可根據自身研究生招收情況,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中建立專項信息庫,用以進行研究生教學管理的專項研究,有效確保每個研究生各方面信息的完整性,方便研究導師借助學生信息系統制定可行的、完整的、規范的管理體制,實現研究生信息資源在高校教師間實現資源共享。2.構建完善的研究生教學過程管理體系。與本科生的教學體系和教育方法相比,研究生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大差異,更加偏向專業知識的定向研究。不同專業的研究生會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因此,為進一步保證和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需要高校教師針對不同專業的研究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如電氣、機械、計算機等工科類專業,多需要導師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讓學生選擇一個方向進行課題研究和深造;偏向人文科學類的專業,則需要導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知識傳授和研究,以提高學生對該專業知識的理解。因此,對高校研究生進行教學管理時,需要構建綜合性、科學性、合理化的研究生管理體系,注重日常專業教學的同時,適當兼顧其專業課題的應用性,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合理應用。3.構建系統的研究生教育教學評估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研究生管理評估制度,是保證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通過評估,可以了解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以便后期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達到優化研究生教育體系、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目的。研究生教育具有多層次、多類型的特點,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構建研究生教育教學評估體系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主要從以下兩點著手。第一,明確研究生教育教學評估方式。其應當根據實際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來設計,主要是借助查課通報制度、課程教學過程監督、研究生教學質量調查、綜合性實驗課題報告等評估制度,對研究生進行專業知識教學環節的評估和檢驗,確保在研究生教學過程中,導師認真按照教學目標和大綱進行系統、專業的教學。此外,對于內容的評估和檢測,需要安排教學經驗豐富的研究生導師進行。如果評估教師自身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體系,是無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信服的。對于教學質量的問卷調查,可以通過匿名方式,讓研究生對專業教師進行客觀、中肯的評價,才能最大程度上反映出真實情況,以及存在的教學漏洞。通過此操作,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自身專業學習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認識,也能讓導師在教學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做出一定的創新和調整,促進研究生教學管理體系的和諧發展。第二,研究生教學管理評估制度在設計和建立過程中,一定要建立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其內容經過有效細化后,可分為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材選擇等。一般來說,會根據最終總分進行教學評價標準的劃分,按照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進行評估。第三,構建系統的高校研究生管理評估制度,其目的在于能夠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和效率。為確保研究生管理評估制度能夠在高校教學體系中發揮作用,需要對該項評估制度進行周期性優化,并及時匯總和處理實際評估結果,結合學生所提問題及時處理和完善,有效提升研究生教學質量和綜合實力。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策略結構設計
研究生教育研究論文
一、以學科建設為龍頭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為了增強科學研究能力,培養高質量的專門人才,要根據同行評議、擇優扶植的原則,有計劃地建設一批重點學科。”然而學科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不僅要經過長期堅持,看準方向,組織起一個有較高水平的優秀學科團隊,而且還要有非常好的設備、環境等基礎條件,才能有所建樹。
2001年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的600多個反映當時我國高校在各學科領域最高水平的重點學科點中,東南大學信息學科與工程學院的通信與電子學科的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均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緊接著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評選中,我院毫米波實驗室和移動通信實驗室又有幸入圍。經過多年的努力,我院建立了“通信與信息系統”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和兩個博士后流動站,2002年在教育部公布的新的一輪全國重點學科名單中,我院又增加了一個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最近教育部、國家計委等部門對我院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給予較高的評分。全院四個學科均設有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崗。2007年兩個一級(4個二級)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在我院發展歷程中,歷屆院系領導和學科帶頭人都認識到:學科建設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基礎,而重點學科則是高等教育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志。作為全國最早建立的無線電工程系,1952年院系調整,這里匯集了華東地區各高校的精英,擁有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在培養高層次人才、建設國家級的知識創新與科技創新基地、增強學科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國民經濟[/url]建設和科技發展中都有所作為。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發明四等獎1項。1988年起無線電工程系不斷擴大招收碩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數,培養了一批在國內外嶄露頭角的優秀人才,每年在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高水平的論文數不斷增加,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數居全校之首。這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優秀人才,研究出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使我
院不僅在全校和全省確立了重中之重的地位,而且在全國同領域中也享有了較高聲譽。
二、以教學和科研為兩翼
研究生教育和醫師培訓研究
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中應考慮到醫學教育是一個終身連續的過程,要使研究生培養計劃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很好的接軌,必須要求每家單位和個人認真執行臨床輪轉的培養計劃,并在畢業和進入基地時提供切實可信的臨床輪轉經歷依據,招生基地在入門和結業考試資格審核時必須嚴格把關,保證培訓工作的公平、公正。
(一)研究生教育現狀分析
結合滬上三家醫學院校相關附屬醫院的研究生培養計劃的情況來看,臨床型學位對于臨床輪轉均十分重視,在3年的培養階段,均有一半以上時間用于臨床工作的積累。而同時也看到科研型學位的研究生在培養中臨床工作并不是其培養重點。將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分開是國家學位委員會一直以來的制度與政策,因為其培養的對象和目的是不同的,其初衷是非常明確的。而近幾年隨著醫學教育的發展,高學歷層次的人逐年增多,很多單位在聘任制度上與學歷學位的掛鉤日趨緊密,故很多醫學生開始一味地追求高學歷學位而忽視臨床工作。然而,臨床工作是一項需要時間積累,而且是需要實實在在的在臨床一線工作,才能培養出真正合格的住院醫生。而研究生學位培養與住院醫師培訓體系是兩種不同的培訓制度,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根據此次調研,我們發現以/缺多少補多少,缺什么補什么0的原則來整合學位培養與住院醫生培訓體系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即將研究生培養階段的臨床工作計入,予以抵扣相應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年限,從而適當縮短其在住院醫生的培訓年限,體現高學歷高學位層次人員的優勢。
(二)保證研究生臨床輪轉質量
臨床研究生教育的本質特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而醫學是/經驗科學0,最能反映臨床能力的是平時受訓的量和積累的經驗及證據,缺乏足夠的臨床實踐,不可能在臨床上獨擋一面[1]。如何保證各家院校和單位切實落實研究生培養階段的臨床輪轉,如何監督其完成值得思考。據了解,一些院校對于碩士和博士畢業的要求比較高,這給眾多研究生帶來很大壓力,導致其將更多時間花在實驗室以完成畢業要求,而原本可能進行的6個月臨床工作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實。美國住院醫師培訓并不強求一定要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所以大多數的醫生都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MD),少部分從事過基礎研究一般是完全脫產出來從事研究工作[2],值得我們借鑒。目前缺乏有效的體制來規范和制約導師和研究生的行為,亦無客觀的評估體系評估臨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學生能否畢業僅靠考試、論文答辯、數量來決定,即使有各科室出科考試和臨床技能考試,但這些并不能完全或真正反映研究生的臨床獨立工作能力。臨床研究生一下科室就淪為廉價勞動力,導師有繁忙的臨床工作和社交活動,無法對研究生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指導,臨床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大多既不能成為合格的臨床醫師,也不能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在培養期間不安心,分配上難如意,而且培養目標也不確定[3]。我院在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輪轉質量方面做了積極的改革和嘗試,把研究生臨床二級學科輪轉作為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報名的必要條件,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接軌,要求臨床型研究生參照瑞金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一階段第一年的標準,管理床位、書寫病史,病房值班以及完成各類操作。每輪完一個科室,由該科室負責帶教的老師組織出科考試,出科考核不合格或未切實執行輪轉計劃,或有1/3缺勤者,由學生和導師提出補考和補輪轉的申請,輪轉完成并考核合格后方能參加論文答辯。
(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現狀
研究生教育管理轉變對策分析
〔提要〕本文從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轉變的原因談起,提出幾個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一些應對策略和解決辦法,希望能給正在面臨這些問題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研究生;管理模式;二級管理;對策分析
在我國高等院校中,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一級管理模式,由學校研究生學院負責對全校研究生的教學、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進行統一管理。二是二級管理模式,由學校的二級學院、教學部、教學中心、研究所等二級單位作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體執行部門,圍繞本單位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任務,在學校研究生學院的指導下開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從現實情況來看,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從一級向二級轉變過程中許多高校出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只有及時妥善地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不斷縮短過渡期,早日建立完善的二級管理體制,實現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轉變的主要原因
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轉變,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少數高校的個別行為,而是高等教育的共同認識,有著鮮明的時代背景和明確的政策要求,是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必經之路。1.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培養方式日益增加,促使管理模式發生轉變。近幾年,研究生招生計劃逐年增加,研究生培養規模不斷增大。據統計,201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64.51萬人,比上年增加2.37萬人,在校研究生191.14萬人,比上年增加6.37萬人。就單個高校而言,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已經由從前的幾十人、幾百人擴大到現在的近千人,甚至上萬人,培養方式又分為學術型、專業型、工程型等等。原有的研究生學院一級管理模式無論從管理人員數量,還是工作機制體制上都無法滿足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要。大規模、多層次的研究生培養現狀促使各高校必須通過向二級管理模式轉變來增強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力量,分散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責任和壓力,不斷尋求工作機制體制的創新。2.二級管理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需要。2013年,教育部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在招生選拔制度、人才培養模式、評價監督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不斷深化開放合作、強化政策和條件保障。研究生培養教育的二級管理模式有利于將研究生學院的職能轉變,使其從繁瑣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校研究生教育培養的頂層設計中去,不斷提高全校研究生培養的整體水平。同時《意見》還指出要重視基層學術組織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按照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設立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這些要求都需要通過二級管理來逐步推進,不斷落實。3.二級管理有利于加強學科建設。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學科建設的水平既是高校研究生培養的基礎,也是高校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的標志。在二級管理模式下,各單位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本單位的發展實際和學科特色進行統籌規劃,不斷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組織模式,對學科結構、培養方向、招生規模進行及時的優化調整,提高培養質量和學院實力。4.二級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精細,責任落實更加到位。在二級管理模式下,有更多的人參與研究生的日常培養教育管理工作,二級單位的主管領導、研究生導師,教輔人員、輔導員等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同屬于一個單位,溝通協調更加順暢,業務流程更加熟悉,工作標準趨于一致,可以各司其職、精細分工。
二、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工科碩士研究生教育探究
[摘要]研究生的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關鍵環節,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要素,是國家未來科技水平發展的重要基礎。針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高校可從生源質量、科研能力和人文關懷三個角度進行研究,實行保障生源質量、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加強對研究生人文關懷和就業指導等措施。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生源質量;科研能力;人文關懷研究
生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要素,其教育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國家整體的創新水平和社會未來的發展,在我國教育事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1]。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國內外各大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通過研究生教育培養出來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越來越多,并逐步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為國家的創新型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2]。雖然研究生教育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但在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中,其仍存在一些問題急需探索改進。
一、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存在著以下問題。(一)研究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和本科生出國讀研比例的增加,研究生教育從精英教育逐漸向大眾化教育發展,國內研究生的生源質量變得參差不齊。研究生生源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環節,影響研究生階段整體的科研水平和科學素養,關系到研究生教育和培養的全局,需要引起重視。雖然目前國家推出了推免制度來提高研究生的質量,但是在2014年后,教育部發文不再有推免生留校限額[3],在本科中學業優異獲得推免的學生可以選擇去一流學校讀研,而非一流學校的研究生生源質量則普遍下滑,甚至很難招到優質生源,這就使得國內高校之間研究生生源質量產生差異,并有持續擴大的趨勢,導致各高校之間的研究水平差距越來越大。由于推薦免試資格主要是根據學生本科期間的學業和學生工作來評定的,很難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細致考查。在學業方面,因為各個學校的考試難度以及監管力度不同,會有很多學生通過刷題甚至作弊來獲得好的分數,但實際上卻沒有理解所學的知識,更談不上活學活用;而在學生工作方面,也同樣存在著一些渾水摸魚的學生,占著學生工作的資源,卻并沒有真正履行應盡的義務,甚至利用學生工作的權利來為自己謀取便利,在大學四年中積累了很多看上去很充實的學生工作經歷,并獲得相關學生工作證明,最終獲得了保研資格。雖然這些學生可以相對容易地去更好的學校讀研,但其真實能力卻很難達到和周圍學生同樣的水平,這使同一高校中生源質量也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二)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是研究生在其專業方向通過科學的手段對其專業領域進行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是評價研究生教育質量和衡量高校培養水平的重要標準。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與國家教育部門的管理機制、導師的管理方式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都有所關聯,是一個系統的工程[4]。目前我國碩士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上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因素。1.錄取機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國研究生的錄取機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大學本科優異的表現獲得保研資格并通過專業面試后,獲得研究生錄取資格;另一種是參加每年的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在考試總分和各科分數達到所報專業分數線后,再通過專業面試才有機會獲得研究生錄取資格。這兩種方式雖然都有面試環節來更加綜合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但在面試中的問題大多也是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只不過在考試中是寫出來的,而在面試中是說出來的而已,很少會包含一些具有創新性和反映學生科研能力的問題,故是否錄取的重點實際上還是在于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同的是推免生是主要憑借本科期間各門功課的成績,而統考生憑借的是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成績,這就會導致部分學生依靠死記硬背和刷題來提高考試分數,但卻忽視對科研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在真正投身到科研項目中時,往往像無頭蒼蠅一樣無從下手,甚至連閱讀國內外參考文獻并總結所需知識的能力以及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力都很欠缺,就更不指望其能帶來創新性科研成果了。2.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受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研究生階段,教師在課堂中仍是按部就班地單方面灌輸課程的基礎知識,學生大多只能被動地聽講,往往只是在考試前死記硬背考點以通過考試獲得學分,缺乏對所學知識的思考和探索,這種方式很少能鍛煉到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5]。并且在課堂中所學理論內容與實際的科研項目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在進入課題后往往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很難擁有廣闊的視野和創新的思維來研究科研項目中的創新點。并且由于每個研究生都會有一名導師對其進行指導,所以研究生在科研項目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往往會過分依賴導師,將問題拋給導師,導師說什么就做什么,認為導師說的一定就是有道理的,而不是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研究來解決問題,沒有自主探索和創新的意識,缺乏對項目中的難點進行挖掘和研究的科研能力。3.缺乏科研意識。很多研究生適應能力和思維轉變能力較差,缺乏科學研究的意識,在進入研究生學業階段后,仍保持著本科生的思維習慣,往往沒有認清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間的本質差別,認為研究生只是學一些相對本科較難的課程,最后完成一個相對本科畢業設計較難的科研項目,寫一篇論文就能順利畢業拿到學位。在這樣的意識驅動下,其自然缺乏對科研的熱情以及探索的動力和積極性,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培養研究生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養。還有部分學生讀研究生只是為了拿到學位以增加找工作的籌碼,并不是想著為推動國家科技水平的進步做出貢獻,其在讀研期間花費大量時間在企業實習,以充實自己的實習經歷來滿足未來的工作需求,完全將重心放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上,對教師布置的科研任務自然也只是應付交差,沒有深層次的探索和研究,缺乏一名研究生應該具備的科研意識。且有些研究生自制力較差,在讀研之后就開始放松懈怠,沉迷游戲,白白浪費了大好的學習時光,只等著混到畢業,科研能力沒有絲毫進步。(三)導師缺乏人文關懷與就業指導。如今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水平越來越高,與國外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差距也越來越小,特別是在對工科研究生的教育培養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我國輸送了大批研究型高技術人才,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工科研究生的教育過程中,仍然有重視學術和專業水平而輕視人文素養的問題亟待解決。人文素養的缺失將直接影響研究生的科研意識和道德品行,導致很多研究生不具備勇于探索和迎難而上的鉆研精神,責任意識淡薄,充滿利己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缺乏團隊意識,溝通能力差,嚴重者還可能存在學術不端和人格不健全的現象,缺少人文素養的研究生在未來的社會工作中也必然很難與同事合作與相處,發展的高度受到了很大的制約[6]。研究生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且已形成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但其經濟仍未獨立,依然需要父母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并且絕大多數研究生不具備社會生存經驗,從小到大都在學校和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法律意識淡薄,很容易在就業時被不懷好意的人欺騙,簽訂不平等合同,浪費大好青春。且由于家庭對研究生就業的期望普遍較高,研究生自身對自己也有更高的就業要求,其在擇業時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這些不良情緒不但會對研究生科研和就業產生影響,同時也會使研究生產生消極心理,影響其健康成長[7]。
二、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思考
1我校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礎
1.1壯醫專業建設與本科教育。本科教育是推進研究生教育的基礎條件之一。我校在推進中醫藥教育的同時不斷地對特色少數民族醫學進行研究與挖掘。對壯醫學教育開展相對比較早,早期主要以講義的形式開展壯醫學有關課程的選修課。自2002年起就開展了中醫學(壯醫方向)的本科教育,該方向學生在修讀中醫學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還增設了《壯醫基礎理論》《壯族醫學史》等12門壯醫藥特色課程[1]。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將壯醫藥的各項科研成果以及診療技術滲透到中醫學本專科各專業的教學之中,在學生當中廣泛傳播壯醫藥知識,吸引了大批熱愛壯醫的學生。2005年10月壯醫藥學院成立,配備了專業的教師隊伍、獨立的特色診療教學實驗室等,從此壯醫學教育開始步入正軌。經過各方面的不斷努力與探索壯醫學本科專業于2011年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使壯醫學進入醫學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實現了壯醫專業獨立招生與培養。至今已經培養了包括中醫學(壯醫方向)和壯醫學本科生近300人。目前我校壯醫學專業在校學生人數將近300多人,這不僅極大地促進壯醫藥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也為開展民族醫學碩士教育打下了扎實的生源基礎,是未來振興壯醫藥文化的中堅力量群體。1.2師資隊伍。廣西中醫藥大學自上世紀80年代開展壯醫藥教育起就積極地建設壯醫藥的師資隊伍。80年代中期,班秀文教授作為壯醫藥教育與教學研究的先行者及首批全國名老中醫開始招收中國醫學史壯醫藥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開啟了我校民族醫學碩士教育的先河[2]。壯醫藥學院成立后更是加強了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建設,涌現了黃瑾明、黃漢儒等壯醫名師。2006年經國務院教育部學位辦的批準,廣西中醫藥大學獲取了民族醫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增設民族醫學(瑤醫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目前,我校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9人,博士生導師2人,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廣西名中醫、廣西優秀青年中醫、廣西十百千人才等,是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結構合理的民族醫學碩士生導師隊伍。1.3教學條件。上世紀80年代起先后成立了壯醫藥研究室、壯醫門診部,并在此基礎上于1994年成立廣西中醫學院壯醫藥研究所,成為了壯醫藥教育教學中心。自2005年壯醫藥學院成立以來更是建成了一體化的實驗教學中心,包括壯醫診療實驗室、壯藥實驗室、壯醫藥標本室等。2011年政府出臺了壯瑤振興計劃政策,我校順應形勢成立了廣西壯瑤藥重點實驗室、壯瑤藥協同創新中心,教學研究條件日臻完善。這也極大地滿足了民族醫學研究生教學與教育,從此民族醫學碩士生教育更上了一個臺階。
2民族醫學研究生教育迎來的機遇
壯瑤醫學作為廣西的特色民族醫學,近年來也不斷迎來了其發展的機遇。2.1社會認可度及需求不斷提高。首先,隨著近年來不斷地對壯瑤民族醫學進行挖掘整理和積極推進研究,壯醫學從理論到科研均趨于成熟,在臨床方面,不僅壯醫學的藥線點灸、經筋療法憑借其顯著的療效受到患者的肯定,而且瑤醫也憑借其獨特的醫理用藥理論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惡性腫瘤、痛風、不孕不育等疑難雜癥方面的療效也不斷得到患者的認可,壯瑤民族醫學的社會認可度正在不斷地提高。其次,廣西擁有豐富的壯瑤醫藥資源,“醫藥不分家”不管是醫藥的理論挖掘整理還是臨床研究應用都是一項任務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民族醫藥人來完成。近年來壯瑤醫特色專科門診或病房從市級三甲醫院到各縣級醫院也逐步興起,如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其仁愛分院,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玉林、梧州市等中醫院均有壯醫瑤醫專科門診或特色醫學門診等等,社會對各層次民族醫學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高層次的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更是緊缺。此外,為做好老一輩專家學術傳承也需要更多的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人才,不斷重視及加大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是實現壯瑤民族醫學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舉措。2.2各方面的重視與支持。在學校層面上,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民族醫學的學科建設,在加大對民間優秀民族醫學文化調研整理與總結的同時,也積極進行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合理化探索,立志打造我校以壯瑤醫藥為特色的民族醫學品牌。當前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附屬瑞康醫院、第一附屬醫院仁愛分院,柳州、桂林、玉林、梧州市中醫院等十幾家醫院均設有壯醫(民族醫)特色專科門診或病房,極大滿足了本科乃至民族醫學碩士生的實踐教學。政府政策層面上,廣西區政府大力支持壯瑤醫藥的發展,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壯瑤醫藥振興計劃(2011~2020年)》,并出資興建作為我校第三所直屬附屬臨床與教學醫院的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是以壯瑤醫為特色的醫院,也是繼金秀瑤醫醫院、武鳴區中(壯)醫醫院、崇左市中醫壯醫醫院等縣、地級市醫院以來的第一所大型綜合性民族醫醫院,將于2018年8月投入使用。該院的建設不僅體現了學校及政府加大建設我校特色民族醫學學科建設的決心,也進一步為我校民族醫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方向,同時,也為民族醫學為社會所認可和接受做了最好的鋪墊。只有學科為社會認可,學校培養的畢業生為社會所接受,才是我校民族醫學教育發展的機遇。
3我校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基于西醫在社會上具有壓倒性優勢的背景下,我校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以下幾點問題。3.1生源問題。我校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亞民族醫學專業”(即其本科專業為中醫學而非壯醫學等民族醫學范疇的專業)的學生,這一生源占很大部分;二是本科專業就是我校壯醫學專業這一民族醫學專業范疇的學生,由于我校壯醫學專業學生基數比較低以及學生報考興趣等方面原因,這一部分生源只占一小部分;三是“亞醫學”專業(即其本科為非醫學專業)的學生跨專業報考,這一生源也占一部分。結合往年報考數據統計可知,我校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往往大于報考人數,特別是在民族醫學(瑤醫方向)表現更加突出,與報考激烈的內科學專業相比,民族醫學生源間的競爭幾乎沒有,相當比例的招生人數還需要靠調劑來完成。綜上可知,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不僅生源數量少,而且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不容樂觀的。3.2導師隊伍存在的問題。碩士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教育中起著“導航”“引路人”的作用,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也要指導科研活動、探討學科學術問題等[3],其學術素養等時刻影響著學生。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廣泛推行導師制[4],“導、學”關系是學生與導師在這一制度下建立的[5]。目前我校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有19名,筆者通過與在校部分民族醫學研究生交流發現部分導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①導師忙于行政或科研項目,學生有時對自己的導師“難得一見”;②學生讀研期間需聽取一定數量的報告或講座是學校倡導的,而自己導師卻很少給自己上課或做報告講座;③導師對學生撰寫論文不能及時提供相關信息或指導等。3.3培養存在的問題。目前我校民族醫學碩士研究生的臨床研究方向與內科學專業的差異不是很明顯,呈現出一定的“內科化”現象,平時課程大多是各專業一起上的公共課為主,除了學術學位學生有一些自已本專業特色的課程,如民族醫學基礎理論、民族醫學現代常用藥物及方劑、壯醫特色療法、瑤醫特色療法等課程外,專業學位學生基本是沒有這些課程的,這就體現不出民族醫學作為獨立的二級學科應有的自身的特點,其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仍亟待進一步建立與完善。此外民族醫學也面臨著中西醫學邊緣化的危機,社會認知度及認可度也有待提高,尤其是民族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范圍相對面較窄,就業壓力仍較大這一社會因素,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困惑,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產生懷疑,覺得學習它根本用不上,從而消極對待民族醫學的內容,這也不利于專業的培養及自身素質的提高。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