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及創新性成果范文
時間:2023-11-17 17:19: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究性學習及創新性成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規定,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三年共計15學分,占總必修學分116分的12.9%,但其中并沒有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學分認定的具體的、操作層面的規定,我們進行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的研究嘗試。
一、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的作用
通過科學、客觀、公正的認定研究性學習學分,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個性化的發展;引導學生過程與結果并重;有助于學生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培養科學素養;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成果學分認定的主體
由誰來對研究性學習進行學分認定,認定的主體由學生個人、學習小組組長、班主任、輔導教師、課題組負責人(同一個研究性題目的學習小組組長),分別按照評價標準評價等級。評價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三、研究性學習成果學分認定主體的作用
通過細化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學分認定,便于更加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真正反映出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態度、能力、參與情況、完成情況。不僅能使學生本人對自身學習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態度與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反思及收獲、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中的作為等方面有更加清楚的認識,也可以通過學生小組評價、班主任評價、輔導教師評價、課題組評價等方面從側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小組其他同學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對小組研究性學習或合作學習的參與程度,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作貢獻等;能體現出學生是否敢于質疑和提出問題,是否有勇于探究或創新精神;反映出學生解答課堂問題、完成作業、實驗操作的規范程度、實驗及實驗報告等情況。
四、研究性學習成果學分認定評價標準
1.優秀
有明確的選題目的,有完整的開題報告、活動記錄、結題報告,參加了開題、結題,研究性成果真實,結論可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良好
有明確的選題目的,有比較完整的開題報告、活動記錄、結題報告,參加了開題、結題,研究性成果真實,結論可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合格
有選題目的,開題報告、活動記錄、結題報告不夠完整,參加了開題、結題,有研究性成果(結論)。
4.不合格
有研究性題目,沒有完整的開題報告、活動記錄、結題報告,沒有參加開題、結題,沒有形成研究性成果(結論)。
五、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評價
1.個人評價
對自己研究性學習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態度與主動參與的程度、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及團隊精神,敢于質疑和提出問題,勇于探索或有創新精神,實驗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學習后的收獲和反思等方面做出自我評價。
2.學生小組評價
以日常授課時的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小組內各成員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與小組其他同學的合作精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應用程度、對小組探究學習或合作學習所作的貢獻等方面相互作出評價,由組長評定等級。
3.班主任評價
班主任、課代表和學習小組組長對該成員在研究性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對所承擔工作的完成情況、與小組其他同學的合作精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應用程度、對小組探究學習或合作學習所作的貢獻等方面作出評價,最后由班主任評定等級。
4.輔導教師評價
輔導教師根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合作、團隊精神,敢于質疑和提出問題,勇于探索或有創新精神,解答課堂問題,實驗操作的規范程度,完成作業,實驗及實驗報告等情況作出評價,由輔導教師評定等級。
5.課題組評價
研究性課題以同班或同一類課題或同一老師指導的學生建立QQ群,老師、學生在群內互相交流指導、共享群內資源、提交開題報告、活動記錄、結題報告,評價研究性學習成果,開辟新的學習展示交流評價途徑,由課題負責人評定等級。
六、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
考慮到學生在高三進行高考復習,時間緊張,我們用高一、高二兩年四個學期的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每學期完成一個研究性課題的研究,第一個研究性課題占3個學分(考慮到學生初次進行研究性學習,各方面不太熟悉),剩下的三個研究性課題每個占4學分,共計15學分。
1.研究性課題學分認定
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交流后,學生個人、學習小組組長、班主任、輔導教師、課題組負責人按照評價標準進行評價,評價主體至少有三個評價都在合格等次及以上的,認定該研究性學習成果獲得該學段的學分,計4分(第一個課題計3分),反之,按照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至少有三個評價為不合格,該成果計2分,建議學生重新選題進行研究性學習或按照要求重做該課題。
2.獲獎研究性成果學分認定
高中學習期間研究性學習成果獲得教育部門主管的各類比賽的獎勵,或研究的成果被縣級以上政府部門采用,或各種競賽獲獎的作品如科技創新大賽、影像節大賽、多媒體大獎賽、中小學電腦大賽等獲縣級以上獎勵的作品的主持學生及參與學生,或發表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憑獲獎證書或發表作品原件,直接獲得該學段的研究性學習學分。
總之,通過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便于更加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更加翔實、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態度、能力、參與情況、完成情況,也便于指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有效地幫助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教基\[2003\]6號.2001.
篇2
關鍵字研究性學習電子信息專業課創新性
1引言
當前信息社會發展與國內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大學生能夠靈活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與創造新知識,并且具備相當的終生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師傳授、學生接受式的教學與這些要求是有距離的,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在高年級的選修課中到課率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經過低年級基礎課程的教學,學生對學習已經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且具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表現欲望,因此不再滿足于學習內容在師生之間的機械移位。幫助他們利用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去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是改善教學效果的重要渠道。
所謂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與以往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于電子信息產業來說,技術創新更是產業保持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因此電子信息專業課教學應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它強調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問題解決模式,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并學會解決生活中與電子信息技術學習有關的實際問題。
2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及積極意義
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重心是學習而不是研究。學校畢竟不能等同于科研機構,沒有必要的研究設施和科研經費,只要通過研究性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在于促使學生通過與研究相類似的認知方式和心理過程來進行學習,其根本目的不是預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預期的學習結果。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的綜合知識、綜合能力能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得到培養,因此可以說研究性學習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重學科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缺陷。
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并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我國近10年來進行的主體性教育實驗證明了學生發展的核心是他們主體性的發展。培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就成了教學的重要目的。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課題,自己設計研究方案,自己調查并得出研究結論,體現出他們是教學的真正主體。
研究性學習有利于使人類主體的智力資源轉化成個體的智力資源。以什么樣的方式認識世界,與學生時代所形成的學習方式是密切相關的。我國傳統教育的學習方式是接受學習,不能很好地將人類智力資源轉化成個體的智力資源,研究性學習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從實踐方式看,傳統教學主要是演練式、實驗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主動認知、主動實踐的學習活動,是一種認識—驗證—體驗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提供給學生的是一種主動、愉快、積極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學生是否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是否學會了學習;是否具有健康的社會感情;是否具有創造性精神。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這三種能力的形成。
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治學之道、知曉做人之理。治學之道與做人之理是緊密相關的一個問題。學生的做人之理的形成需要他們治學之道的支持。研究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良好作風。
3研究性學習是高等教育的內在需要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的弊端在于: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班級集體教學活動的前提下難以實施;以語言講述為主的表達方式,使得某些教學信息的傳輸與接收遇到困難;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作用,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沒有創造力;傳統課堂教學,教師總是在進行重復性勞動,教學強度非常大。這樣教師就無法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脫身來進行研究工作。
高層次創造性人才
肩負著中華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和造就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質量及取得創新性成果,國內外的成功經驗表明,實行加速創新的研究性學習是必由之路。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要求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扎實的專業技能,更應具有發現問題、解決實際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的能力。這光靠知識的傳授顯然是不能實現的。而且把科學研究引進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大學生的科學研究訓練,這是高校教學的特點。研究性學習有助于教學和科研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大學生在模擬“問題情景”中通過研究和探索去獲取新知識,產生創造性成果。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強調系統性的實踐,在科研實踐中發揮自主性潛力,因而滿足了形成創新精神和產生創新成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性學習對創新的形成起催化促進作用,大學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現實舞臺。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策略中還包含有課題組研究的形式,強調課題組集體的合作和配合,這種協作精神的鍛煉對后續的科學創新有積極的影響。研究性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在研究中學到知識,而且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的鍛煉是傳統學習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彌補大學生的先天不足,可以給他們一方容量極大的“用武之地”,給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極大地發掘學生科學研究的潛質。通過參與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被動思維發展到主動思維;從單一思維發展到多元思維;從平面思維發展到立體思維;從靜態思維發展到動態思維;從封閉思維發展到開放思維。因此,學生敢于面對挑戰,勇于提出獨立見解,潛能會得到充分挖掘和開發,為進行科學創新奠定基礎。
研究型教學使得考核結構發生了變化,適當分離基礎內容考核和創造性的考核是必要的科學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平的辦法都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支持。目前研究型教學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歡迎。在解決了認識問題以后勢必有更多的學校、老師會去作進一步實踐。在打破一校一課的局限以后,如何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摸索出合適的形式,確定合理的目標和工作量是我們樂意看到的。可以相信研究型教學將會對教學質量的實質性提高起示范作用。
4電子信息專業課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設計
(1)學習目標的設計。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從電子信息專業所涵蓋的通信信號處理、圖形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多媒體技術以及DSP技術等領域中選擇和確定他們感興趣的研究專題,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研究性學習中,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多種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積累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呈現橫向的、相互交叉的狀態。
研究性學習是課程教學的互補,專業課程教學重視學生對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學習則不以系統電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傳授為追求,它是以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以電子信息學科教學欠缺和研究性學習自身所長為主要追求。
(2)學習內容的設計。研究性學習主要不是學習書本知識,而是強調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特別是電子信息專業更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它不能依靠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與過程。當前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學習,它適用于事實性知識、技能性知識、規律性知識的掌握,但對于策略性知識、價值、態度和情感類知識的學習往往不能奏效,這些知識的學習只有通過自主性學習,才能內化成學生自身的經驗體系。在研究性學習中,正是通過創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實踐、發展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內容便可以在相當寬泛、相當靈活的范圍之內加以選擇,這符合電子信息專業覆蓋范圍廣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具體選擇和設計,主要是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原則,沒有一定要達到的絕對標準和程度,而是視學生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靈活處置把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通信信號處理、圖形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多媒體技術以及DSP技術等領域中選擇方向,這些選擇都是合理的,都能夠有效地體現和達到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沒有高低之分。
(3)學習策略的設計。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分工、活動方式和方法選擇研究或調查對象;進行查詢資料、操作與制作等活動;匯集、交流學習成果等。實現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學習的自主性,不僅要求教師要從思路、活動空間和時間上向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以實現學生的自主選擇、自主安排、自己組織學習活動的目的,同時還要求教師不必拘泥于課堂教學或其他程序規則的限制,自主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
(4)學習評價的設計。評價是為決策提供信息的過程,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指,在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系統地收集信息,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對學習中所引起的學生認知行為上的變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礎上進行價值判斷,為研究性學習的決策提供信息的過程。
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總是呈現出種種階段性結果,它們既是總結果的分支,同時又是學生在學習中預測總結果的反饋體。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就非常重視階段性結果評價,即在研究性學習的各個階段,設定考查學生的不同能力:在課題設定階段,考查學生設定課題的能力;在收集相關資料、調整研究方案階段,考查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開展課題研究階段階段,考查學生的課題探究能力;制作成果檢查,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性、創造能力;在自我評價階段,考查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總結、匯報、交流階段,考查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等。
5結語
電子信息專業學生正在面對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市場,需要他們具備創新能力和良好的終生學習能力,在專業課中通過設計基于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教會學生學習,特別是學會思考問題以及分析和處理教室以外的實際問題,會使他們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安桂清.研究型課程控微[J].課程·教材·教法,2000(3)
2鐘文芳.研究型課程的定位、特點及實施中的難點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0(12)
篇3
1.什么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領域。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研究性學習的幾個重要特性
2.1自主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課題,為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學生所選擇的學習目標、方式、內容都是自主的。
2.2實踐性研究性學習活動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而非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研究性學習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感受和體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3開放性研究性學習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研究性學習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3.在日常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初中學生第一次接觸研究性學習,由于受到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的限制,對于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與廣度,對于研究性學習缺少持久性。針對以上特點,我在日常教學中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研究性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做好前期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興趣、方法培養工作在平時日常教學中常給學生講科學家研究方法和我們要做的研究性學習方法相似,同時告訴學生什么是研究性學習,及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什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有哪些。通過教師的點拔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有了興趣,知道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為下一階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還要將班上同學進行合理分組(考慮男女、經驗、家庭情況、學習態度等),因為有的課題需要獨立完成,有的課題需要合作完成。
3.2做好課題的選擇工作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應該有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興趣還決定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持久度。如果學生選擇了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做了一段時間,卻發現問題多多、無從入手,沒有結果,肯定很沮喪,肯定找不到學習的快樂。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我一般讓學生完成4-6個課題。該課題的優點是:學生興趣高、簡單、素材好找,體現了從化學到生活的課改理念。第二種課題為結合課本知識型。如《結合課本知識探究鐵生銹的條件,并對如何防止鐵生銹提出合理化建議》:根據以下要求準備三組實驗,并完成下列內容(試管可用透明瓶子代,無蒸餾水用熱開水代,將試管放在火焰上加熱片刻即得干燥的空氣)。對于這兩個課題的選取即方便了教學,又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有素材有學習的方向。由于課堂上要提問、表達、交流、展示,學生參與的積極高。本課題學生參與率達96.2%.班上53人有2人沒做。第三種課題為:結合生活、科技、熱點型。我安排的課題為:《什么是低碳,如何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1)什么是“低碳”;(2)如何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3)根據你對“低碳”的了解請對家人、朋友提些建議。因為是熱點課題,電視、媒體、廣告都在宣傳,素材非常豐富,查閱資料非常方便,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成效好。第四種課題為: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父母工作單位、家庭環境)提出,教師進行審核、指導。指導方面主要考慮:調查研究的素材、資料是否容易查找,學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有個家住在三農輕質碳酸鈣廠的學生申請了這樣課題《石灰石的變化,及產品價值的提高》考慮其父母都是這單位職工,調查方便,數據、報表來源準確,我同意這課題,并讓家長配合,效果很好。
3.3做好研究性學習過程的管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由學生完成,教師必須抓好過程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提醒學生時間性,所有的課題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否則會影響學生間的交流、展示、相應課程的學習和教師評價,平時多督促,也能提高學生做研究的積極性。②做好抽查工作,抽查學生完成表格、調查資料的情況,有利于調控研究性學習進度,同時進行階段表揚,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做研究的積極性。如《xx家庭柴改沼氣的調查報告》時間長要認真做好抽查工作,當然在抽查中也容易發現存在問題,教師根據存在問題做好導向工作。如有的資料與課題無關,就無需深入,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從哪些方面入手更容易獲取素材、資料。如有次抽查也發現學生5天的生活垃圾都一樣,我就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入手。
3.4做好研究性學習結果的評價研究性學習學習課程應有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應主張采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已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他是一種以“自我反思性評價”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因此在教學中常利用2-3節課讓學生展示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同時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許多同學對自己在活動的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都有反思性評價。常聽到學生說:查閱資料階段很認真,細致。形成結論完成報告階段沒有認真寫。當然教師對能完成研究性學習的同學都應進行鼓勵性評價。
4.開展研究性學習取得的成果與反思
4.1我所任教的兩個班開展研究性學習后,我感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方法更加得當,知識面更廣,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4.2更可喜的是我任教的班級學生放2個紙箱專門來回收廢紙、塑料瓶了,還向學校要求將垃圾箱分成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同時有幾位同學還聯系收廢品的每天將學校收的廢品賣出,并將錢捐給學校家中困難的同學。
4.3初三面臨中考時間緊,開展課題數量不夠,質量上還需提高。
篇4
關鍵詞: 數學建模 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教學 應用與研究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的一項重要戰略目標,關于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近年來也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但是在當前的大學教學中,存在著教師厭教、學生厭學,實際教學效果與師生的期望存在差距,教育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培養合格的創新型人才,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教育理論界與實踐界比較關注的焦點問題就是研究性學習。大家一致認為,研究性學習能夠很好地回答以上的問題。數學研究性學習是由項目或任務驅動的,包含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與應用的活動。大學生數學建模活動具備了高校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本文探討利用數學建模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經驗和認識。
一、數學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稱綜合學習或專題研習,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國際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實施的一種新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數學研究性學習,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自主活動,它是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新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數學研究性學習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研究性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習方式的特點是:1.強調學習的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無固定的、統一的課程內容。其消除了以往教師分科教學、學生分科學習所造成的諸多弊端。它使學生通過各類探究方法,關注社會生活,以學科的多元化、綜合化特質對教學成果進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去解決實踐問題。同時,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環境也是開放的、多元的,學生擺脫了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束縛,可以從多種角度看待事物,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探求、理解問題的現實意義。2.學習過程的參與性與自主性。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課題的選擇、確定,資料的收集、分析,報告的撰寫、答辯,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去操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同時從實踐來看,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較多選擇的是小組學習形式,這不僅有益于個人發揮特長,而且有助于培養每個學生的責任感和協作精神。3.注重學習的實踐性。研究性學習不注重對學生進行純學術性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學習,從中獲得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4.注重學習的過程及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研究性學習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注重研究學習的過程,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體會到研究的艱辛與快樂。5.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與社會性。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認為,學習評價應是多元性、社會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現為評價方式、標準、主體的多元性。應鼓勵學生主動、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表現,而專家、教師組成的評價指導小組應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幫助,也可進行跟蹤評價,以避免研究性學習過程的失控。
二、數學建模與數學建模競賽
1.數學建模
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對現實世界的一個特定對象,為了一個特定目的,做出一些必要的簡化和假設,運用適當的數學工具得到的一個數學結構。
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即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它是一種數學的思考方法,一種以數學為工具,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包括對實際問題進行抽象、簡化,建立數學模型、求解數學模型、驗證數學模型解的求解全過程。數學建模過程主要包括四個步驟:
(1)提出和形成問題:即獲取現實對象的信息及相關資料。
(2)建立數學模型:即通過一定的數學語言和方法把待解決的問題用一定的模型表示出來。
(3)求解:用各種手段主要是數學方法,也可用其他方法將模型求解。復雜模型的求解需用計算機,解的精度要求由決策者提出。將解用到實際中去,必須考慮到實際的問題,如向實際部門講清楚解的用法,在實施中可能產生的問題等。
(4)解的檢驗:首先檢驗求解步驟和程序有無錯誤,然后檢查解是否反映現實問題。
2.數學建模競賽
作為數學建模的一種競賽形式,數學建模競賽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運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于1992年,每年一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主辦。目前已經成為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2012年,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和澳門特區)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亞1284所院校、21303個隊6萬多名大學生參加了本項競賽。
三、基于數學建模的研究性學習
1.數學建模具備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在大學教學應用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以問題情境為先導。以研究性學習為理念的研究性教學,倡導先將問題呈現在面前,以解決問題為教學的導入點。將學習置于研究性小課題情境中,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創造沖動的前提,更是學生吸收知識、鍛煉思維能力的前提。一個好的研究課題能夠隨著問題解決的進行自然地給學生提供反饋信息,讓他們能很好地對知識、推理和學習策略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進知識的提取和學習策略在新問題中的遷移。(2)以小組合作討論為主要活動形式。在研究性教學中,學生可以圍繞問題進行討論,以此激活學生先前的知識儲備,使原有知識背景與當前問題之間生成更多的聯系;討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外顯化,學生會經常感受到觀點的沖突,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反思和評判,最重要的是它給學生創造了一個人人都積極探索、主動參與、獨立創新的優良環境。(3)研究性教學要重視對研究結果的反思。在研究性教學過程的結尾,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自己及他人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做出反思概括。反思概括的意義在于:內化新知識,加工與整合新舊知識,達成同化或順應,形成更協調一致的理解;加深理解研究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策略,這對知識的遷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科學的反思往往能使新的問題成為教學的歸宿,即在初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發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出現的意義不僅在于它能使教學延伸到課外,而且在于它能最終把學生引上創新之路。
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一個個實際問題。需要從中提取重要信息,并合理假設,簡化問題,建立模型。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同學們以三人小組的形式開展,需要查找專業資料和數學理論,運用這些知識來處理分析問題,建立模型后,還要進行數學推理,處理數據,計算結果,并檢驗由模型得到的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學建模學習的始終,總是強調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注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探究出核心問題的解答方案,這種學習活動是一種自始至終貫穿著問題的探究活動,所以數學建模學習是一種廣義的研究性學習。
2.在數學建模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在大學教學中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研究性學習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抓住這三個環節。所以在數學建模的開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到:(1)將數學建模教學與傳統數學教學有機結合。研究性學習及數學建模需要大量的數學知識儲備,這些都需要通過對傳統數學教材的學習來掌握。如果拋開數學教材另選內容進行所謂的數學研究性學習,其實質將是舍本逐末,專題性的數學研究只是學生進行數學研究性學習的一種補充形式。(2)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和發散思維。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整體出發,把握大方向,多方思考,大膽猜想,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力。(3)廣泛采用啟發式、導學式、學導式,導學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式,這不僅增進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4)將不同專業的學生集中起來開展教學,這不僅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且為教學能真正實現學科交叉、文理結合提供了平臺。(5)教師對所教內容進行精心組織。數學建模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在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建模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好各個環節的準備,特別是在反思階段,更是需要教師適時適當地引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建模作為一種廣義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為我們如何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指明了方向。我們只有將數學建模的思想融入到研究性學習的各個環節中,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研究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呂林海,王智明.數學研究性學習的三種實施模式初探[J].數學教育學報,2004(2).
[2]何滿喜.談數學建模對培養創新能力的作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5(19).
[3]王怡.關于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一點思考——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性教學與數學建模[J].科學文匯,2007(1下).
[4]劉冬梅.數學建模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關理論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8,23(2).
篇5
1.拓寬課題研究思路。與科技創新活動有機結合的小制作、小發明、小理論、小報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又一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并能為學生今后的創造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我校專門成立科技室,專人負責,組建了由物理、化學、生物、政史等學科教師組成的教師指導團隊,高中學生為主體的航模隊、創新組等學生團隊,以研究性學習活動為載體,通過課題研究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創新活動、理論研究和調查報告。如“機器人的試驗及操作”“遙控航模”“舌尖上的蘭州”等參加全國、省市比賽獲得大獎,學校也多次評為省、市科技創新先進集體和優秀組織獎。
2.合理開發課本素材。高中新課程的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校本教材的開發,構成了三位一體的課改網絡。我校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通過培訓不斷更新理念,將三者有機結合,效果明顯。如“語文課本中文言詞的以形釋義和隨文釋義方法探究”“語文課本中作文素材的開發運用”“文言文學習中費時低效現象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等課題立足教材素材挖掘和整合,在研究中進一步歸納梳理分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更加熟悉了教材,新課程的理念實現了,研究報告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校本教材。
二、特點及評價
三年來,近200項的課題研究,碩果累累,各具特色。課題成果內容豐富、全面,涉及語文、歷史、地理、自然、社會等學科知識。在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能根據學科特點指導學生進行研究,特別是在選題方面視角獨到貼近生活,從身邊問題著手,體現了生活化、實用化的特點,表現出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在選材方面,一方面關注社會,表現出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選材來自課本知識延伸,有利于新課程下的高考。同時還注重課題研究與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機接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研究方法科學多樣,有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驗法、實地考察法、行為研究法等。報告會上交流小組在課題研究中如何實施研究計劃、如何運用研究方法、如何合作和分工等一系列問題。在展示過程中,既有清新的圖片背景,形象具體的圖表說明,還有簡短的視頻材料,富有節奏的生動解說,基本上能反映研究內容、觀點及成果。同時還反映出學生在收集、分析、信息整合及動手能力方面有了較大提升,課題組團結協作好,分工明確,合作意識增強,課題發言人大方,表達能力強。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他們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智慧和創造力,令人欣喜。在小組展示發言過程中,臺下不時發出學生的議論、感嘆和掌聲。參加報告會的全體學生表現出對研究性學習的極高熱情,會場氣氛熱烈、活躍。學生的研究力和教師的指導力在明顯提升。
三、存在不足
1.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不夠濃厚。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和穩步推進,學校安排了研究性學習授課時間和活動時間。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研究性學習時間安排課時有限,有時會被會議占用,師生難免應付差事。這樣容易導致研究性學習將會流于形式,很難實現助力高考、成就夢想的目標,很難向更高層次和更深領域邁進。
2.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指導性作用不夠。這主要源自于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容易導致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停滯不前,束縛思路和手腳,弱化指導作用。
3.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研究力不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薄弱的生源和教師的指導力欠缺。生源不理想,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水平都會制約課題的研究效果,因此部分課題的研究趨于程式化,缺乏自己的見解和創造性。
四、解決對策
1.更新觀念,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化管理。邀請校內本土化專家團隊進行研究性學習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不擠占課時,要有課程化意識,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課要進行督導檢查;提供精神激勵和資金支持,對研究性學習好的經驗進行成果推介和獎勵,并作為綜合素質評價和評優的依據。
2.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師專業發展舉足輕重。針對上述不足,學校成立了教師專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行動改進計劃表,鎖定“教育品質提升”這一主題,以“良好教育的七項原則”教師調查問卷為突破口,就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的現實狀況及水平進行自主分析與診斷,參照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及《教師專業發展自主分析與設計參考要素》,圍繞專業理念、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這五個維度,以教研組為載體,開展各種活動,進行行動改進,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增強了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力。
篇6
關鍵詞:美術 研究性學習 多媒體技術 引導
自美術課程改革得到各地許多美術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來,大家的共同努力使美術課改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大專美術研究性學習開展中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教學與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文性,但是這也需要我們在前進發展中不斷總結經驗并反思研究。
一、研究性學習美術課程中的重要性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社會對人才的創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要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其中研究性學習作為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之一,它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加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合作精神。為了響應國家教育方針的號召和順應時代的發展,許多學院開展美術研究性學習頗有成效,這樣的研究學習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促進個性發展方面無法起到突出的效果。
《美術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應該“鼓勵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體驗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它也指明了:“美術課程的實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倡導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
而在《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對研究性學習作了解釋:“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在美術課程中的重要性最終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自我個性塑造和諧發展。
二、美術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時代的要求
1.多元智能理論對美術研究性學習的啟示
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對人類智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觀點,把智力結構歸結為九種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覺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這九種能力相互間是獨立的,但由于受到環境和教育以及遺傳或性格等影響,又會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點,在成長過程中突顯智能的優越性和差異性。因此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來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性學習打破以片面培養學生一兩種智能為核心的課程的傳統觀念,力求更全面、創新地培養獨具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它關注為學生創設更真實生動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從自身及周邊生活中去挖掘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種強調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大限度地減輕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扭轉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被動接受性,開辟了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多向性。
2.現代信息技術對美術研究性學習的影響
由于學生對外界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面對著信息網絡發展迅猛的互聯網時代,電腦、數碼相機、DV等已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將動態或靜態的圖、像、聲、字等多種信息資源巧妙結合,帶給人們最大限度的視覺沖擊,這一特點與作為視覺藝術的美術的形象直觀性特點是最吻合的,使得美術課的教學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體的空間視覺形象上,而跨越了時空的界限,漫游在無際的虛擬世界。倘若師生不擅長運用最具時效的交流工具,就會和21世紀的先進文化脫節,那將不利于學生形成對世界的感知力和獨立思考的價值取向,有礙他們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
三、加強美術研究性學習的途徑
1.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整個互聯網時代的環境背景下,美術教師已經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傳授者,網絡資訊的普及使得學生獲知的渠道變得四通八達,因此美術教師要能跟上時代的節奏,就必須加強整合網絡信息的能力。教師以學習伙伴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課題,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點,面對疑惑時能給予啟發和指導,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統籌安排。
尤其是關于課題的選擇上,教師更應該把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無論是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應該允許學生按照個人興趣提出并經過篩選等方式最終確立下來。此外教師同樣生活在合作的群體里,要善于利用其他科目教師的優勢,打破教師孤軍作戰的教學方式,以包容和開放的態度進行協作幫助學生共同完成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工作。
2.完善對美術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由于美術具有濃厚的人文內涵,與社會、宗教、政治、經濟以及其他領域的文化發生普遍的聯系,加之其表現形式的多元化,決定了在美術領域有豐富的可研究資源,美術研究性學習的表現手法也比其他學科更多樣化,除了常見的撰寫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對繪畫作品的評析,還可以制作手工藝品、設計海報、拍攝DV或制作小電影等。一些學院開設美術研究性學習時雖然體現了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卻只是注重研究的結果,單純從研究課題的選題新穎與否、作業表現形式創意與否等作業質量角度來評價學生,使得評價的標準仍然停留在“書面”的層面上。通過書面形式把這些相對客觀的評價匯集上交給教師進行審核。教師要善于用學習記錄或成長記錄袋等形式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并注意對評價的反思。另外,家長也應該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中,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在課內外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3.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篇7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研究性實際操作的主要教學方式分為兩種.
第一種,實驗探索型.在高中生物的植物特性等相關內容的教學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到植物園內對植物本身存在的各種特性進行具體認真的觀察,之后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植物生長過程中所具備各類特性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而產生的?之后組織引導學生在家自主培養一些已萌發的植物種子,運用自己所學的方法對其生長素發現、作用以及向光性等相關原理進行分析研究.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以及具體的觀察,引導學生將心中的問題提出并進行妥善的解決.學生在假設問題、觀察以及分析研究等方面的探究過程中,對相關的高中生物知識內容的理解掌握度得到了有效增強,其科學正確的探究精神也得以培養.
第二種,調查研究型.在生物有關糖尿病的教學研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熟悉了解到其發病原理中胰島素的產生原因,以及糖尿病先天與后天方面的病理原因;之后,在組織學生對周邊存在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進行調查分析,并與其交流,深入了解到發病原因以及其帶來的相應阻礙.運用相關資料查閱以及登門走訪的方式,幫助學生熟悉了解到糖尿病的病理原因,以及其給予生活的阻礙.在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資料查閱能力以及交往溝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加強.
2.研究性學習實施階段的教學程序實踐
(1)重視過程與體驗,并總結形成結論在中學階段的研究性學習中,取得科學性如何強、社會價值如何大的成果是次要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研究過程中,去感受、去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生物課程的研究實踐中心是學生,其實踐操作過程中的所有人的地位關系都是平等、合作型的.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應自覺做好具體的工作記錄,并且附加上自己的深刻體會.學生在對生物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應將相關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優化整合,將最終的研究成果進行完美的表達.注意,研究成果一定要做到科學、實事求是.
(2)交流研究,分享成果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最終成果,其表現形式通常為報告、設計等.學生在研究學習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教師應組織進行一個年級研討會,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使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研究后的成果,使其對生物知識的認識掌握度提升到一個新階段.在生物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實時掌握活動的相關進展,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以此幫助學生將問題盡快解決,更好地進行學習.在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階段,教師應對其相關的活動進程進行熟悉掌握,并給予相關的科學正確指導意見,對學生研究性學習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阻礙,教師也要幫助其進行妥善解決,與此同時,還應得到校方及家長等多方面的理解支持.
3.研究性學習評估階段的教學程序實踐
研究性學習的評估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評價時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最終評價結果的體現方式較為多變,有如分數一樣的定量,也有如評論話語一樣的定性,或是將兩者進行融合.研究性學習的最終評價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的計劃方案、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記錄、研究性學習后的真實感受及體會以及最終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在評價時應注意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考量,對其某一方面的優勢特長,給予必要的鼓勵支持.
篇8
Abstract:The geography investigative study's in-depth goal is develops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bu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s key is student's individuality appearing suddenly and develops. Therefore, in the geography investigative study, builds for the student suits its individuality development the atmosphere, thus urges student's individuality to obtain a better development.
關鍵詞:學生 研究性學習 個性發展
key word:The student investigative study individuality develops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它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并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研究性學習是最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為了培養未來的新型建設人才,我們必須提高對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和認識,因為這是一門為了學生明天的課程。
對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學習,我們首先要明確它是一種學習,是一種綜合性學習。與課堂教學等其它的學習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強調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強調的是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指導、參與者;學生由單純的間接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究,大量獲取直接知識的學習的主體。
一、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特點,它不僅僅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 而且還體現在整個實施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因此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環境,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同時,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而展開的,以經過學生直接參與研究并最終實現問題解決而告終。我們能夠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學生,隨時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因此學生的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1.1、給學生提問的自由。教師要善待學生的問題,不要嘲笑打擊,更不要害怕被學生問住。教師要真心鼓勵學生提問并對學生的提問個于是當的引導,提高學生提問的水平。
1.2、給學生選題的自由。讓學生挑選喜歡的并且適合自己的課題,相信學生的能力,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探索。
1.3、展示多樣化的研究性成果的自由。學生活動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對課題研究的總結,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體驗成果展示所帶來的成功的愉悅。從而激活學生的創新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
二、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2.1、創設研究性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步入研究情景。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也應該成為地理研究性學習的主陣地。因此,立足課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學習是我們的重要教改目標之一。在研究性學習中,我們注意設計一系列相關的趣味性濃厚、環環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問題,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探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去討論,引導學生逐步從疑問中得出正確的探究目標,甚至將探究延伸至課外去查找相關資料,來證實自己的觀點。學生通過自己的調查活動對課堂內容也有了更好的理解。教學效果非常好。
2.2、教師循序漸進地予以指導,將研究性學習引向深入?。
指導學生有目的的收集相關資料,深化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自己從多種渠道去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種資料,并學會分析、加工、提煉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課前引導學生依據所學內容有目的的收集資料,讓學生自己舉例來解釋課本結論或補充拓展學習內容。通過搜集資料、答辯、交流等,實現了知識的內化,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雖然注重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在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受條件限制,自己難以解決。這就需要教師提供必要的資料幫助是研究性學習得以順利地進行,反之,學生遇到的困難解決不了,就會是研究難以繼續,久而久之則影響學生的興趣。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發現未知,幫助學生分析數據,適時地把研究性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地理研究性學習確實是具有豐富而獨有的許多素質教育價值。這種學習方式, 真正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十分寬松的氛圍,這種氛圍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了發散性,從而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充分的培養和訓練,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多方面的素養得到綜合的發展。但是,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還要不斷摸索、不斷探討、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9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語文數學 評價 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四個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要積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它們是新時期語文課改的精髓和準繩。同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以加強語文與其他課程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積極探索如何開展和組織好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性學習”的一種方式,應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
從教育的時代特征來看,研究性學習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學習方式。素質教育呼喚對人才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開辟探究空間和營造創新氛圍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或途徑,讓學生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它具有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學習過程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習結果的創造性;學習形式的靈活性;學生參與的全員性及實踐的多樣性等特點。真正地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作為“百科之母”的語文教學活動,引入研究性學習,其動態發展的探究活動將使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尤其是研究性學習活動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可以滿足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根據社會好時代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這是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理念的。實踐證明,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開始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探索與研究,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語文教學中學生研究意識的培養
傳統的語文教學,無論是采用了何種獨特新穎的啟發式教學,無非都是在師生一問一答的方式中進行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始終受制于教師的主導性。不管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差異,也不管知識水平、能力層次的高低,個性氣質的不同而異中求同。更有甚者,用所謂“標準答案”去制約和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苦于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和各種考試而身心疲憊,教學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以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知識、能力等因素的制約,單獨個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尚不具備,我們應該重點指導小組合作式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因此,這就要首先考慮教室內學生的座位應怎樣擺放更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單人的課桌已不適應集體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討。同時,由于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傳統的管理者、解讀者、評判者、講授者,轉變為服務者、咨詢者、合作者、協調者、組織者、支持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我們也建議取消教師的講桌,或是與學生同桌,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課堂與講臺是他們的展示舞臺,教師是他們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分子
二、營造和創設“探究、創新”的校園和課堂氛圍
我們要努力營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校園和課堂氛圍。在教學組織活動中,教師應創設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給學生以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同時,創設一種給學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學氛圍,讓他們樂于去探究,并在適當的時間和條件下以適當的方式組織探究活動,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對于學生何種方式的問與答、說與寫,都應多給予肯定與支持,鼓勵其思維向縱深及科學性、邏輯性和周密性、完備性的方向發展。作為教師,還應主動參與到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去,以身作則,親身實踐,帶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與熱情。
三、處理好語文教學中讀書與研究的關系
語文的閱讀教學強調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讀書方法的掌握。要求學生在讀中析文、讀中悟情、讀中求知、讀中求樂。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產生需要研究的問題開始,以學生發現新問題為終結。在語文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將讀書方法的指導融入探究活動中去,以讀為探究的基礎,在讀的基礎上提問,以讀的方式研討、交流和發現新的問題,以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由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自主性和開放性,決定了讀的方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總之,在讀中探究、在探究中讀;以讀促探、以探助讀的這種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必然會使語文閱讀教學事半功倍,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建構多元、開放、靈活的評價方式
篇10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它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并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地運用知識、理解領悟、分析概括,以積極的思維獲取真正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呢?現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要明確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綜合性學習,它更多的是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是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指導、參與者;學生由單純的間接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究、大量獲取直接知識的學習的主體。因此,在這種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樹立研究性的思想觀念,才能有其指導下的積極正確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
課堂是進行教學雙邊活動的場所。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特點,它不僅僅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而且還體現在整個實施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環境,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同時,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而展開的,以經過學生直接參與研究并最終實現問題解決而告終。在這種活動中要充分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而這也有賴于一個寬松的環境。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承認學生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個性化和多樣性,我們能夠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學生,隨時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1.給學生提問與選擇的自由。教師要善待學生的問題,不要嘲笑打擊,更不要害怕被學生問住。教師要真心鼓勵學生提問并對學生的提問給予適當的引導,提高學生提問的水平。同時,又要給學生選擇思考問題的自由,讓學生挑選喜歡的并且適合自己的問題,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思考與探索。
2.展示多樣化的研究性成果的自由。學生活動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對研究問題的總結,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體驗成果展示所帶來的成功的愉悅。從而激活學生的創新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不論是對問題的反思總結、撰寫論文或調查報告還是通過專題問題展開辯論、研討碰撞產生的火花,只要有利于開展積極的教學,有利于問題的引導與解決,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就必須予以鼓勵和肯定。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1.創設研究性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步入研究情景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也應該成為研究性學習的主陣地。因此,立足課堂搞好研究性學習是我們的重要教改目標之一。在研究性學習中,我們注意設計一系列相關的趣味性濃厚、環環相扣、值得探究的問題,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探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去討論,引導學生逐步從疑問中得出正確的探究目標,甚至將探究延伸至課外去查找相關資料,來證實自己的觀點。教師最好聯系學生身邊的,或學生熟悉的事物,并以此作為教學中新的契機,進行啟發引導,從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問題的濃厚興趣,教學效果較好。
2.教師循序漸進地予以指導,把研究性學習不斷引向深入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從多種渠道去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種資料,并學會分析、加工、提煉并從中發現、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課前引導學生依據所學內容有目的地收集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舉例來解釋課本結論或補充拓展學習內容,既能豐富課本內容,又可引起學生共鳴,容易被學生認可,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熱情,有利于學生學會質疑、探究問題的學習方法。研究性學習雖然注重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受條件限制,自己難以解決。這就需要教師提供必要的資料幫助使研究性學習得以順利地進行,反之,學生遇到的困難解決不了,就會使研究難以繼續,久而久之則影響學生的興趣。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發現未知,幫助學生分析數據,適時地把研究性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把研究性學習的主題不斷引向深入。
3.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會合作與競爭
合作學習、公平競爭,學會與同學團結協作也是我們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實踐告訴我們,個體認知結構的形成和發展,不能只局限于個體獨立探索的范圍,而是要個體探索與主體間交往相結合的范圍,只有在主體交往中,個體之間才能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調動個體與集體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有效地促進外在的知識結構向學生內在的認知結構轉化。同時,學生在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學會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識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創造性的良好品質。
研究問題的選擇、資料的收集、結論的驗證乃至小論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無一不是小組同學在合作中齊心協力完成的,在這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可以相互啟發,同齡人之間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維經驗。而且,一方面學生的表現欲望、探索精神、群體意識得以發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學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這樣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激活,從而使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會競爭與合作,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展開,必將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以及與他人溝通的社會適應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 上一篇:車輛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 下一篇:多媒體教學的利和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