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06:29: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信息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虛擬社會信息監管論文
一、中國特色虛擬管理模式分析
1.我國虛擬社會的管理對象
虛擬社會的運行主要由碎片狀的信息、整合信息的各種運營平臺、完成信息的生成、傳播的用戶三個層面共同構成立體空間。因此,虛擬社會的管理對象也分為三個層面。
(1)信息——(自由流通-監督下流通-限制流通)
信息是網絡環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網絡極大地擴展了人們可獲取信息的規模及途徑。從社會管理的角度,以法制法規為規范,衡量信息的可流動性,并對其進行合理分類,在分類基礎上針對不同等級信息應給予不同的管理策略。
(2)平臺——(門戶網站-論壇-微博-SNS-搜索引擎)
淺析酒店信息化監管
據有關管理部門統計,目前大部分酒店已經開始使用信息化管理平臺,但對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應用只是停留在郵件的發送、財務的管理、人力資源的管理、進銷存管理等相對比較基礎的階段,而且這些應用集中體現在酒店的內部管理上。在酒店基礎工作做好的情況下,酒店盈利與否關鍵在于酒店的客戶多少,從這點出發不難發現,對于酒店的客戶的開發以及維護顯得尤為重要。在通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把信息化的技術運用到酒店客戶的開發和維護上,是酒店新的信息化發展關鍵問題所在,在此基礎之上我們提出了“掌上酒店”管理的概念。
一、掌上酒店的概念及特點
掌上酒店,簡單來說就是酒店的客戶管理系統。它的核心是一個叫MCRM的系統,MCRM的系統是一種基于ERP系統結合移動電話的短信平臺而實現手機用戶作為ERP系統終端并接受跟蹤管理的綜合性平臺,該平臺的終端就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最普遍的通訊工具—手機。掌上酒店系統的應用目的是為了及時了解客戶需求,對客戶做到人性化服務,從而提高酒店經營效率,增加效益。掌上酒店管理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及時收集客戶反饋的信息,為下一步的飯菜質量以及服務提供第一手資料。
2.對客戶做到人性化、個性化、智能化的分類管理,滿足不同需求客戶的需要。
3.系統的終端是手機,無需酒店出資購買特定的設備,減少酒店開支。
國資監管信息化工作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四年多來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國資委系統信息化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貫徹落實《-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十一五”信息化規劃,部署全國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工作。
全國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主要分三塊內容:一是國資委機關的辦公自動化建設;二是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包括國務院國資委與中央企業之間的信息化監管、國務院國資委與各地國資委的信息化建設;三是中央企業和各地國資委所監管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我們現在實施的、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國資監管系統一期工程包括了全國國資監管的內容。國家宏觀經濟信息共享系統工程即金宏工程中,國資委承擔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建設國有資產信息系統和數據庫。這些都涉及到各地方國資委的工作范圍。從這三塊工作來說,國務院國資委機關的信息化建設,這幾年在委黨委和李榮融主任的高度重視下,進展非常快。特別是8月28日,我們開通了國務院國資委與中央企業的視頻會議系統。這是一個專用商密級視訊系統,可實現國資委內部、國資委與中央企業間、中央企業與中央企業間的視頻會議及可視通訊。開通以來短短的半個月里,已經召開了數次會議,從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來看,效果非常明顯。在視頻會議系統建設過程中,我們專門預留了與各地國資委的接口,作為后期建設內容。關于中央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今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中央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4月又共同召開了中央企業信息化工作會議,對整個中央企業信息化建設進行了總體部署,明確了目標和工作要求。最近,我們又對中央企業信息化工作做了全面的摸底調查和分析排隊。從檢查情況看,目前中央企業信息化建設總體情況是喜人的。有不少中央企業不但走到了國內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前列,而且和世界先進企業對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一部分企業約占5%。另外還有30%的企業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關于國資委系統的信息化,各省區市國資委這些年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地方做得比國務院國資委還要好。一些地方國資委監管的企業信息化水平也相當高。但是,作為整個國資委系統來講,從全國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來講,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平臺,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共同遵循的目標要求和時間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統一上做文章,所以,經過近半年的準備,我們決定在十七大之前召開這次會議。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學習黨中央、國務院有關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達到一個統一認識、統一標準、統一工作目標的目的。通過交流經驗,溝通情況,大力推動全國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力爭到2010年使全國國資委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從縱向相比能夠有一個大幅度的跨越和提升,從橫向相比能夠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談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加強國資監管信息化工作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覆蓋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國資監管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國資監管中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解決國資監管中面臨的各種重大、緊迫和關鍵性問題,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信息化日益成為國際競爭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制高點。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發展更加迅猛,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和傳輸能力持續上升。可以說,信息化已經成為時展的主題。小平同志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信息技術創新不斷催生新理念、新應用和新產業,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觀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美國一個經濟學家指出,信息化過去理解為一種方式,后來理解為經濟的某一個領域,現在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力。現在很多世界級的公司都進入中國,這些企業雖然主業不一樣,國別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在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方面都走在前列。信息資源日益成為與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戰略資源和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競爭,信息資源越來越重要,資本市場上一個小時之差的信息,可能讓你大賺,也可能讓你大虧。像伊拉克戰爭這樣的信息,你早知道一小時,在股票市場、期貨市場上就可能避免了大的損失。我曾經跟一些企業老總強調,一個企業老總每周至少用幾天時間看同行在國際國內的各種動態,尤其是搞大的投資,必須看得遠一些,歷史要看3-5年,發展也要看3-5年。這些都是信息資源,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要素。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推動著全球產業分工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劇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對國家競爭力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競相制定和實施國家信息化戰略與行動計劃,力圖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截至2006年底,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商企業資產總額已達29萬億元,在石油石化、航天航空、交通運輸、電力電信、國防工業、重要資源開發、重大裝備制造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主導地位。進入世界500強的19家內地企業都是國有企業。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戶數占71%,資產總額占93%,從業人員占91%。2006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只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資產總額占48.2%,主營業務收入占32.7%,實現利潤占43%,上繳稅金占到54.2%。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推進國有企業和全國國資監管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對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信息化意義重大,任務迫切。
會計創新信息監管論文
一、會計信息監管面臨困境的原因
由于利益的驅使、會計監督體系不健全、有關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低下以及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不合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會計信息監管上的種種困難。其中有些因素,如會計域秩序、人類有限理性導致的會計信息監管上的困難是可以通過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加強法制建設及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等方式解決,但是卻不能解決會計信息來源和使用的社會性與會計信息生產的個體性之間存在著的尖銳矛盾。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就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從企業經濟業務發生至最終提供給信息使用者,要經過兩個環節:一是企業本身,二是企業外部監督部門。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人,它所要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是否做假賬這個問題上是不存在道德約束的,關鍵看做假賬還是做真賬對企業是否有利。會計信息監督部門、投資者更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由于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會計主體占有信息的優勢,所以就有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諸多學者只是在這一前提下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并沒有考慮到這一前提是否存在問題,是否需要改變。事實上,產生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就是會計信息的個體生產。經濟業務不但是經營者個體的行為,更存在于相關經營者之間的交易所產生的經濟協議中。這些經濟協議構成了交易聯系,連接各個經營組織無數的交易聯系,將社會經濟活動構成了經濟活動的鏈和網。但傳統會計把反映社會經濟活動局限于個別“會計主體”的內部,不能充分地提供反映經濟活動的信息。會計界普遍認為,“企業的會計核算只能以企業自身的角度,來反映核算經濟活動”。如此的會計信息的生產顯然是個體性的。會計信息的個體性還反映在其所包含的內容上。起源于經營者的個體需求,以“會計主體”假設為基礎的會計活動記錄與反映的是“會計主體”的內部信息,而人為地割斷了各個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所以難以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全面情況。同時,建立在以“會計主體”為基礎上的傳統會計,在主觀和理論上也不可能提出反映各個“會計主體”之間聯系的要求。雖然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提供會計信息是“會計主體”的責任與義務。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提供,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僅僅是權利或法律“迫使”的結果,并非出于自愿。在利益的驅使下,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難免有修飾與失真的可能。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傳統會計建立一系列社會公認的會計準則,對會計行為進行約束。事實證明,這種“迫使”的約束不可能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而經濟活動的互為前提和互為條件,是對信息的真實性比較和驗證的條件,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與可靠的唯一條件。依靠“會計主體”的自我監督去達到社會監督的目標,不僅是難以實現的,也是不科學的,在邏輯上更是矛盾的。會計信息的個體生產與社會需要的矛盾是產生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也是使會計信息監管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
二、我國現行的會計信息監管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問責形式單一
一是包括《會計法》在內的各種法律法規對于會計違規行為的追究一律采用行政責任,只有較嚴重者方追究刑事責任,涉及到民事責任的規定則更少。由于嚴重依賴行政問責,忽視法律手段的運用,影響到會計法律法規的威嚴性,使其執行與落實的效果受到影響。時有會計違規行為因無法可依而得不到應有的制裁,使會計法規與實際工作出現嚴重的脫節。二是我國會計法律法規關于行政責任的規定又過于原則和抽象,缺乏針對性和具體性,許多處罰規定同時又具有較大的彈性,執行起來不但標準不好掌控,同時也影響了法律法規的威嚴與公正性。
(二)監管部門過多未形成合力
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平臺應用探討
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專業性較強,信息化是創新安全監管方式、提升安全監管效能的技術保障,是安全生產現代化管理的必然趨勢。西咸新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灃西新城作為西咸新區五大組團之一,始終把創新發展放在首位,充分發揮新城互聯網、大數據產業優勢,積極創新安全監管方式,2017年著手建設智慧灃西安監云平臺,并于2018年1月12日正式上線運行。
一、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對信息化安全生產監管進行有益探索
智慧灃西安監云平臺由政府端、公眾端和企業端組成,遵循創新監管方式、強化行政效能、實現無紙化辦公原則,突出隱患排查標準化、績效考核精細化特色,以物聯網+智能預警、大數據智能分析、安監一張圖、救援信息智能等為功能主體,連接著灃西新城管委會各部門、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以及危化、建筑、工貿等生產經營單位,可實現智能監測、日常監管、危險預警、隱患排查跟進、風險評估、應急救援管理、公共信息、企業信息管理、工作考核等一系列功能,實現了信息化技術與安全生產監管的深度融合。目前智慧灃西安監云平臺共注冊企業333家,成功接入14家企業57處攝像頭,4家企業5類22處傳感器。電腦、手機均可登錄操作,數據實時傳輸,給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加裝了“千里眼”、“順風耳”。同時,通過季考核、通報等行政手段,極大的調動了各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的積極性。當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事故時,可提供事故單位基本信息,及時推送報警信息,啟動相應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實現事故救援的有效聯動,降低對人員、財產造成的損失。
二、當前信息化平臺在安全監管中面臨的問題
(一)平臺眾多,尚未實現互聯互通
當前全國有重大危險源監管、事故信息直報、“互聯網+執法”系統等全國統一的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在實際工作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在近年加強信息化在安全生產監管中的應用過程中,省、市、縣也根據實際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平臺,由于各類平臺設計思路互不相同,大多系統不能兼容,尚未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業務聯動,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而且很多平臺建成以后,隨時間推移使用率比較低,沒有形成全國或全省安全生產監管信息“一張網”。
土地登記信息監管論文
1監管子系統概況
監管子系統由基于C/S架構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和基于B/S架構的監管系統共同構成。其中數據庫管理系統具有土地登記數據庫建庫、數據入庫、數據質檢、數據導入導出、權限和日志管理以及數據庫維護等功能,主要實現對匯交數據的動態管理。監管系統主要由登記信息監管、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組成,其中登記信息監管模塊是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通知的要求,對各級匯交的登記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其中違規的情況,為主管部門實施監管提供服務。
2監管功能建設的基本原則
根據系統建設主管部門的意見,結合廣東省地籍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業務、技術、數據等基礎條件,土地登記信息監管建設按以下原則開展。
2.1依法依規從現實出發逐步完善原則
所有監管行為必須按照《物權法》、《土地管理法》、《房地產管理法》等國家法律的規定進行,對于《土地登記辦法》、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出臺的相關政策中的約束性規定,通過使用計算機手段實施監管,對于基礎設施和數據支撐條件尚未成熟的規定,在監管系統建設中采取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策略。
企業級監管信息集中服務研究
隨著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的蓬勃發展,金融套利等行為也與日俱增。為了響應國家去杠桿、補短板、防化風險、服務實體的政策,金融監管的要求日趨嚴格。近年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監管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滿足新形勢下的監管報送要求,及時、準確、全面地實現監管統計報表數據的集中加工處理,提升監管報送質量,農業銀行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根據自身的整體戰略目標和信息技術發展規劃,在廣泛汲取國內外同業成功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的資源現況,搭建了企業級監管信息集中服務及報告平臺。在大型商業銀行中率先實現了監管報表全行集中,有效解決了監管報告信息分散加工、資源投入高、數據不一致、數據準確性不高及自動化加工率和報送效率低等監管信息報送領域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級監管信息集中服務及報告平臺概括
企業級監管信息集中服務及報告平臺以大數據平臺為數據來源,提供一體化的報表配置、數據加工、填報、集團并表、展現、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組裝報送等監管報送全流程管理功能,全面支撐農業銀行面向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各地銀監局、統計局等外部監管單位的監管信息報送工作,陸續實現人民銀行“金融統計數據集中”工程、“標準化存貸款綜合抽樣統計監測”“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通用數據模板信息”“精準扶貧貸款專項統計”、原銀監會“1104工程”“新資本協議”“監管標準化測試數據報送”及“流動性覆蓋率信息披露”等監管領域,法人、集團各級報告信息的統一管理、集中加工、共享使用,確保各類監管數據的“同源同規同質”,實現監管信息“一口出”。該系統通過采用集群式并行負載均衡處理、異步隊列處理、高效可擴展的公式引擎、內存計算、可視化配置方式等技術,解決了監管領域全行集中帶來的系統壓力,不僅實現了企業級監管信息集中服務,同時還釋放了大量原有生產設備及運維資源。數據方面涵蓋了農業銀行主要業務源系統,通過確定各系統可信數據項,將不同源系統信息拼接形成統一寬表數據源,使報表數據準確性及自動化率都得到大幅提升。此外,監管報表填報方式轉變為“總行集中加工、逐級審查確認”的全新處理模式,有效減少各級統計崗位人員工作量和溝通填報成本,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監管報送效率整體顯著提升,促進農業銀行數據管理與服務工作轉型;通過該成果的應用系統建設,推進了農業銀行數據監測和治理工作,通過基于數據檢驗機制和血緣分析,支持報表數據到基礎數據的追溯,并定位報表缺口對應的問題明細數據,從而有效推動農業銀行源頭數據的治理工作。
二、企業級監管信息集中服務及報告平臺的技術特點
1.安全高效的計算框架采用集群式并行處理,采用異步隊列處理機制,SQL轉內存變量進行運算。(1)實現日間聯機交易在各節點的動態分配和自動負載均衡,大幅縮短數據加工時間。此外,計算節點采用PCSERVER虛擬機部署,成本低廉,可靈活擴展,線性提升系統處理能力。(2)異步隊列處理:采用異步隊列處理機制,將用戶提交的高并發、大數據量、長交易的業務請求拆分為若干個隊列并發處理,可以有效應對瞬時交易峰值,使系統既充分發揮最高處理能力,又確保始終處于在能力極限范圍內,提高系統整體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3)內存計算:實現將造成系統壓力最大的日間聯機交易轉移到計算節點的內存中進行處理,使原本需在數據庫中運行的大量SQL語句轉換為內存變量進行運算,不僅提高了計算效率,還最大程度減輕了數據庫壓力,節省了昂貴的數據庫資源消耗。(4)容錯保障機制:實現對計算節點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一旦節點發生宕機等異常情況,即時自動將交易FailOver(故障切換)到其他節點上繼續處理,不影響業務使用,極大提升系統的高可用性。2.高效可擴展的公式引擎為保障報表批量加工性能,首次采用LEX和YACC技術以及PostgreSQL開源數據庫架構,設計了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轉換、語義分析以及目標代碼生成等5個功能模塊,構建了一套高效、可擴展、易維護的全新公式解析引擎。采用分治算法、貪心算法等優秀算法及層次化拓撲排序的公式并行處理技術,全新研發表級復制、區域公式、偽SQL公式、打標表公式、宏定義公式等高性能報表公式,報表批量處理效率提高數十倍,滿足了全行監管報表集中加工的批量處理的性能要求。制定報表公式體系的建設標準,首次統一了數據分析類報表公式體系。3.自動化分析報告針對監管分析報告處理邏輯復雜、涉及源數據量大、報送時間急迫的特點,結合監管分析報告的業務需求和報送自動化的技術需求,提出了一種可配置、模塊化加工的金融監管分析報告的生成方法。該方法通過作業鏈批量完成數據源裝載和轉換,通過Antlr實現了處理規則開發模塊,通過JFreeChart實現了復雜圖片生成模塊,通過FreeMarker實現了報告文檔生成模塊。使用此方法不僅可以簡化用戶操作,提高用戶便利性,還減少了報告生成時間,提高使用效率,并且實現異常數據、周期變化等分析信息,為后期報告的調整及校驗爭取了時間。4.業務條線模型體系以客戶為中心,以數據分類和定義為指導,以“債權債務信息以生產系統為準,管理分類信息以有人維護的管理系統為準”為原則,整合各源系統數據,采用雪暴模型(雪花模型與星型模型的結合)構建了各業務條線的模型體系。
三、企業級監管信息集中服務及報告平臺的業務特點
金融監管信息孤島及其破解思路
摘要: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金融監管的外力和內力都發生了空前的變化,信息島嶼,已逐漸成為金融風險防范路上的絆腳石。若要破解金融監管信息孤島的發展思路,需全面建設符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監管體系,通過組織創新、優化流程,建立多層次的監管體系等方法,完善構建市場信息共享的機制等破解思路,使金融信息的交流通暢,為構建金融市場信息的共享機制化發展提供一絲幫助。
關鍵詞:破解思路;信息孤島;金融監管
明確指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嚴格防范金融系統的風險。金融作為國家的重要發展利器,黨和國家領導高度關注金融監管的發展進程。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機構市場的范疇不斷壯大,現在正面對著結構復雜、范疇龐大的金融市場狀況下,信息孤島數量繁多。對于這樣的一個金融市場進行監管,就必須將信息孤島進行整改,并提出有效的破解思路。基于此,本文簡述了金融監管信息孤島的特征,分析金融監管的信息孤島對金融監管效率的影響,提出了幾點破解思路。
1.金融監管信息孤島的特征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擁有獨立且完整的信息管理辦公系統,在該系統中可以增加設置防火墻干預、有效排除其他機構對本系統秘密式侵犯。以銀行的監管信息孤島系統為例,只需要將銀保監會作為唯一信任監管方,就可以擁有監管職責的權利,對銀行、保險等各項業務展開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央行監督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信息孤島的排他性,在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各行業不同的運作流程。保監會監管信息的孤島組織,都會由中國銀保監會去負責保險業務的監管,并展開一系列的監管行為。信息孤島可以智能系統、網絡信息系統、封閉的系統形式出現,不管出于哪一種系統形式,都為金融監管的舉措帶來新方向和挑戰。信息孤島之所以不會輕易被攻擊或者衰竭,是因為具有獨立的特征體系,例如,我國會對證券公司進行證券上市交易等監管,負責個人和機構投資的監管、貨期的權益以及交易秩序的監管,監管體系獨立,信息來源相對直接,且具有智慧、全面的信息處理技術。
2.金融監管的信息孤島對金融監管效率的影響
商用服務信息保護和監管研究
【摘要】2018年1月3日,曬2017年支付寶賬單活動風靡微信朋友圈,支付寶在2017年賬單界面嵌入了一段不易發現的服務協議鏈接,導致全國上億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被授權”支付寶采集個人信息,消息一出,引發了全體網民、社會媒體及法律界人士的跟進關注,輿論發酵迅速。目前,個人商用服務信息權益保護工作逐漸受到世界各國金融服務機構和監管主體的關注。本文對國外個人商用信息保護和監管方面的經驗做法進行了整理,為我國個人商用服務信息保護和監管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信息安全行業監管立法保護
一、我國個人商用信息保護和監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我國針對個人的信息保護的立法空白。目前,我國并未出臺保護個人信息的專門法律。我國的《國侵權責任法》和《民法通則》中的關于個人信息保護與侵權救濟條款,奠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民事制度基礎,但相關條款內容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和具體執行力。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建議從2003年被提上日程,缺一直未能進入正式的立法程序。我國個人商用信息保護的基本法空白,降低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司法執行力。二是我國對個人商用信息保護范疇的界定過于狹窄。目前,我國關于個人商用信息的規定散見于多部法律法規中,側重于保護個人信貸信息、通信信息等,對個人信息保護主體的界定主要局限于各行業內部,未能涵蓋與行業信息有關聯的其他主體。致使如醫療、房產中介、機動車銷售、電信運營、網絡服務等行業及其相關業務人員有許多機會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因此這些行業也往往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三是信息保護監管機制不完善。現階段,我國對個人商用信息監管不具備違規行為發生后的問責到底的機制,同時面臨重大群體信息違規違法事件的處理機制不健全,監管主體責任不明確,行業監管乏力存在漏洞。如,日前支付寶惡意隱藏信息采集授權條款,導致客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同意”了《芝麻服務協議》的事件中,支付寶僅僅通過官方微博了道歉說明,但截至目前相關監管機構針對整個事件并未對支付寶進行處罰和開展后續事件調查。四是缺乏具體有效的救濟方式。現行對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定側重于規范金融機構的行為,而缺乏對數據主體權利、救濟方式和途徑的規定。這一現狀導致在個人金融保護的實踐中,數據主體的權利容易被輕視,同時侵權者違規違法成本低,使得數據主體在遭受侵權行為時往往難以得到民事救濟。
二、國外個人商用信息保護和監管的主要做法
(一)明確界定個人信息,增強市場保護和監管的針對性。美國側重對政府權利的限制,出臺的各項法規旨在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財務信息、健康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在美國《隱私法》中,采用“記錄”代指“個人信息”,指一個機構所持有的與一個人相關的單項信息活信息集合。歐盟雖然比較注重保護社會公眾個人商用信息的隱私權,但同時出臺了一系列制度確保成員國不會因為對個人信息的過度保護而阻礙個人數據在成員國之間的正常交流。歐盟將社會公眾的商用信息界定為和自然人相關的所有信息,因此歐盟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內容相對廣泛。日本對個人權利和利益的保護顯著增強,日本將個人信息定義為與一個自然人相關的,包含姓名、駕照、身份證號、出生日期、軍官證和其他所有可以識別出特定對象的任何信息。(二)借助行政手段,統一市場管理。美國通過借助政府統一管理,部門分散立法的模式,實現相關機構行為的自我約束、自我規范,從而保護個人信息的安全,并在個人信息保護和個人信息產業發展之間找到平衡。歐盟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歐洲議會出臺統一管理框架,各成員國根據聯盟統一要求,分別建立自己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日本通過行政干預統一了全國個人信息標識,加強個人商用信息的規范化管理手段。(三)進行專門立法,加強司法監督。美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臺了《美利堅合眾國隱私法》,規定了在商業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辦法,是美國保障公民信息安全的重要法律,該法案提出了公民隱私權為國家憲法必須保障的基本人權。在1997年,美國又出臺了《美國互聯網商務機構政策框架》,明確了私營企業在互聯網領域保護個人信息的主要義務,并鼓勵私營企業為此建立內部管理制度,同時提出建立獨立的、公正的第三方機構的監督機制。歐盟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工作成績突出,這與其出臺嚴格個人信息立法環境關系密切。總體上看,歐盟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從強調對國家權力的有效控制以及對私權領域的嚴格限制,執行了集公權領域與私權領域于一體的統一立法標準。歐盟于2016年5月24日通過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GDPR),并將于2018年5月25日實施。GDPR的通過意味著歐盟對個人信息保護及其監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此外,各歐盟國家也分別制定國內的相關法律,以加強個人信息在本國的保護和監管。如瑞典于1973年出臺了《數據法》,明確了有關個人數據在采集、加工、保管以及公開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德國的《個人數據保護法》采用了統一立法的標準,對公民的個人信息采取了統一、規范的立法保護。法國的《自由信息法》,是一部專門約束公權力,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英國的《英格蘭個人信息保護法》分別從信息的采集路徑、信息用途、保存期限、信息保管平臺職責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降低了個人信息受非法侵害的風險。而亞洲的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也制定了自己的個人數據保護法。其中日本《公民數據保護法》規定了國家機關、地方及政府以及社會團體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具體職責,為個人信息保護中遇到的法律糾紛提供解決依據。韓國出臺的《互聯網商務基本法》確保了個人信息在互聯網環境下安全傳輸。新加坡出臺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問題做了體系化、規范化的梳理與規定,將個人信息保護納入了正式法律治理范疇。(四)加強行業自律,輔助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和監管。日本許多民間組織制定了涉及個人信息安全的規范文件,截至2010年年末,日本共有2000多個地方公共團體制定了相關個人信息保護條例。到2017年,日本各級政府均已制定了《個人信息保護辦法》。日本民間團體無權立法,主要通過行政指導、行業自律或個別法律的某些具體管理條例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如日本個人數據保護辦公室制定的《社會團體自然人信息保護辦法》等。(五)建立了健全的個人信息主體救濟措施歐盟通過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明確了監督機關救濟、司法救濟、公益組織救濟和損害補償等具體救濟和補救措施,如果數據主體認為與其有關的個人數據處理違反了本條例,有權向常住地、工作所在地、侵權發生地成員國的監督機關、對數據控制者或處理者、非營利性機構、組織或協會及向數據控制者、處理者提起訴訟或索償。
信息化推動監管統計論文
大力推動信息科技建設,建立以法人為主體、以風險統計為核心的全面反映金融機構經營情況的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的統計制度,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統一、標準、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滿足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的需要,滿足風險監管和預警體系評價的需要,滿足銀行監管透明度的需要,是“管法人、管內控、管風險、增強透明度建設”的現代監管理念在銀行監管統計工作領域的反映。本文基于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銀行監管統計信息平臺的目標,從理念、制度和技術層面,探討了銀行業監管統計工作轉軌和創新的觀念變革以及充分發揮監管統計的信息、咨詢和監督功能的路徑。
一、統計理念:統計信息是公共產品
統計信息資源不是由政府壟斷的產品,更不是統計部門的私有財產,而是為全社會共享的公共產品。政府利用納稅人的錢生產出來的信息和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產生的信息,都屬于全體公民所有,因此是一種公共產品,除少數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外,統計部門有義務向全體公民提供。強調銀行業運行的透明度,包括不良債權在內的信息的公開披露已成為監管的一種趨勢。樹立統計信息是一種公共產品的理念,打破對金融統計信息的屏蔽,滿足外部審計和公眾機構查詢的需要,不僅符合先進的統計思潮、國際慣例,更是銀行監管的本身的技術前提。
二、統計制度:需求多層面的整合和觀念的變遷
(一)依法界定監管者與監管對象在統計上的關系。樹立調查者與被調查者法律地位上平等的新觀念。從行政法律關系上,銀監會統計部門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關系是監管與被監管的關系,但是它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樹立法律地位平等的觀念要求我們依法規范監管統計工作,加強對統計監管者行為的規范和約束,銀監會行使統計調查權力應減少隨意性,尊重被調查者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權益。有法定填報義務的調查表都要有法律根據,要在調查表中注明法律依據,并且將統計調查制度通過一定的渠道向社會公布,統計結果也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公布。
(二)準確把握監管統計工作的核心。風險是監管工作的核心,揭示和控制風險就是監管的目的。監管統計工作要始終把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和風險狀況作為工作的基本內容和目標,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把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底數、風險指標變化情況、風險的關鍵部位和特征作為監管統計的核心,為真實的反映銀行業金融機構盈虧水平,為全面評價銀行業機構發展能力和風險狀況提供基礎數據。為此,構建一個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我國監管實際,全面反映境內外、表內外、本外幣的信息情況的監管統計體系是監管工作的基礎。各項統計工作都要以風險統計為核心,必須以風險為切入點,全面反映銀行業機構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情況以及銀行自身對風險的抵御能力。這不僅意味著監管統計的統計內容、重點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監管統計的統計方法的變化。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