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0:02: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心靈窗戶之約

窗,是心靈瞭望的視點;窗,是連接兩個心靈的通道;窗,是聆聽萬物傾訴的耳朵。

敞開心靈之窗,我們瞭望歷史的興衰。

唐太宗李世民打開心靈之窗,廣開言路,戒奢以儉,聽取魏征的勸諫,勵精圖治,欣喜蒼生,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他成為歷史上為人銘記的明君。

清朝末期,統(tǒng)治者緊閉心靈之窗,夜郎自大,搞起了閉關鎖國,與世界文明脫軌,使中華民族走向衰敗,圓明園的哭泣,見證了他們錯誤的選擇。

打開心靈之窗,我們架起了心靈溝通的橋梁。

我們聆聽那巍巍乎如高山的琴聲,聆聽俞伯牙和鐘子期在高山流水之間的暢談。他們敞開了心靈之窗,讀懂了對方的心靈世界,才能讓我們體會到高山流水之深情,他們才成為知己者向往的一顆璀璨的明星。打開心靈之窗,與知己者悟言一室之內(nèi),推心置腹,狂歌縱酒;打開心靈之窗,與知己者同看無邊落木,潮起潮落,海闊孤舟;打開心靈之窗,與知己者靈犀一點,隨時相逢鵲橋也能有青鳥連理。

查看全文

心靈的巨富

前段時間許多媒體都報道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很多年輕人看后都有表現(xiàn)出驚嘆和傾慕。富豪榜上的成功企業(yè)家的確令人羨慕,但每一位企業(yè)家背后都有一段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成為富豪之前,他們首先成就的是心靈的巨富。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驚嘆”和“傾幕”這一層面,而是應該靜下心來反醒自己,而后不斷進取,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進而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華。

青年是社會中的鮮活力量,正如嬌陽和鮮花。他們有著年長者所不具備的多種優(yōu)勢,如精力,如創(chuàng)新意識。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生活也是如此。青年人所面對的社會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其中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長的積極因素,也有對青年人成長有害的消極因素。并且他們世界觀的可塑性很強,尤其是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很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

那么作為年輕人,應該如何潔身自好?如何將自己的人生譜寫的絢麗多姿呢?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首先我們要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每個人都是一位藝術家,大家每天都在用畫筆勾勒著自己的人生。但你有沒有靜下心來思考過:

迄今為止,你是按照自己的構(gòu)思來描繪人生的嗎?

你發(fā)揮出了自己的全部潛能,即像古希臘人對幸福的看法那樣:積極地發(fā)揮了你精神的力量了嗎?

查看全文

讀心靈雞湯感言

心靈雞湯是個英國人寫的,上面寫了人心的丑惡與善良,開心與難過,是本很富有文學性質(zhì)的書,本書是由多個發(fā)人深省的雋永故事和心靈感悟組成。

它告訴我們都要懷著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向很多曾經(jīng)給予我們幫助的人,表示由衷的感激和謝意。感謝我們的父母,是他們給予了我們靈動的生命;是他們?yōu)槲覀內(nèi)找娌賱凇8兄x我們的老師,是他們豐富了我們的內(nèi)涵;是他們讓我們茁壯成長。感謝我們的朋友,是他們快樂了我們的人生;是他們讓我們懂得友誼。學會感恩,這是一種美德。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又云:投之以木瓜,報之以桃李.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生活在大千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需要別人的幫助。有的也許是令人畢生銘記的慷慨援助,有的也許是微不足道的綿薄之力,無論哪一種幫助,或許都足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值得我們感激一生。感恩不僅給別人帶來了快樂,同時也溫暖了我們自己的人生!

學會感恩,心存感激,心情感到特別舒暢;

學會感恩,心存感激,心胸會變得特別開闊;

學會感恩,心存感激,你會覺得人生會變得更加精彩;

學會感恩,心存感激,人生因感恩而美好,生活因感恩而美滿。

查看全文

走進客戶心靈

俗語說:“不經(jīng)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撲鼻香。”2002年末,***同志從原來的一名會計員轉(zhuǎn)為擔任**支行營業(yè)室大堂經(jīng)理一職,新崗位的變動,給***10年的**行職業(yè)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她發(fā)揮個人潛能提供了成長的舞臺。性格開朗、樂觀自信、待人熱誠是她與生俱來的個性,處事務實嚴謹、工作心思細密、永不言棄的進取精神是她在營銷業(yè)績榜上捷報頻傳的保證。為了在面對客戶推介產(chǎn)品時能做到自信和從容,得到客戶的認可和尊重,關鍵在于要具有過人的膽識和掌握專業(yè)的產(chǎn)品知識,為此她積極參加市分行工青團舉辦的PTT分享會和個人銀行部組織的戶外拓展訓練,鍛練了膽識,提高了思維判斷能力和語言技巧,同時,積極研究人類心理學和吸收世界著名企業(yè)成功營銷案例的精華,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新推出的產(chǎn)品,必定在事前認真鉆研,全面了解,真正做到有備而戰(zhàn),成竹在胸。

敏銳的觀察力和抓住時機挖掘潛力客戶是營銷工作者日常工作所不可缺少的,營銷工作要取得成功,關鍵在于要善于搜集客戶資料,了解客戶自身職業(yè)特點、經(jīng)濟情況、投資意識,將潛在的優(yōu)質(zhì)客戶作為重點攻關目標,“從定期整存整取自動轉(zhuǎn)存清單中挖掘客戶”,善于開動腦筋的***很快就找到了信息的來源:客戶*先生的一筆定期存款將要到期了,他的存款大部分是三年期或五年期的整存整取,分紅型保險確實是他們首選的投資理財工具。滿懷希望的***馬上致電陳先生,誰料一提到“保險”兩字,陳先生頓時表現(xiàn)得頗為反感,并責備***說:“保險這么不吉利的東西,你叫我買,不是在詛咒我嗎?即使將來我有什么不測,也不稀罕保險公司那么一點點賠償,我只希望我老本穩(wěn)穩(wěn)當當,夠一家人過上安定、無憂的生活就行了。”還沒等***作詳細解釋,陳先生已不耐煩地掛斷了電話。始料不及的結(jié)果使***那顆熾熱的心一下子冷到了冰點,冷靜過后,***對自已的營銷方法進行了認真檢討,從不甘于失敗的她,并沒有因此而氣餒,在以后的日子里,***見到陳先生夫婦前來辦理業(yè)務時,仍然一如既往的熱情接待,她的誠懇和推心置腹,終于得到*先生夫婦的諒解,當了解到“紅雙喜”其實是一種集儲蓄、投資、增值于一體的新型產(chǎn)品,最后非常樂意地購買了93萬元“紅雙喜”D款。這次的營銷,8個月后發(fā)生了一段小風波,某天零晨一點,一陣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從夢中驚醒,睡意朦朧的***聽到對方心急如焚的聲音,原來是*太太,還未等她清醒過來,*太太已開始數(shù)落:“***,你怎么搞的,叫我們買保險這東西,朋友告訴我,保險全是騙人的,保險公司不可靠,隨時會破產(chǎn)倒閉,搞不好我們的錢會血本無歸,甚至投訴無門。”聽到陳太太的責備,***馬上穩(wěn)住陳太太的情緒,并答應必定給陳太太一個滿意的解釋。次日,***帶同陳先生夫婦一起來到新華人壽保險公司**支公司,在*總經(jīng)理專業(yè)的客觀分析和強而有力的歷史數(shù)據(jù)面前,*先生夫婦終于消除了一切的疑慮,并滿懷歉意地向***表示感謝,“不用客氣,為您提供滿意的服務,是我應盡的職責”一句簡單的話,讓我們看到了**行人的胸襟,**行人敬業(yè)樂業(yè)的精神。

一年來,***并沒有僅僅局限于推介保險業(yè)務,她全年銷售開放式基金39萬元,成功發(fā)展**卡30張。就這樣,***憑著她無限的熱情和睿智,憑著她對營銷工作的執(zhí)著追求,憑著她真誠服務客戶的情操,不斷進取,銳意創(chuàng)新,開辟了一片片營銷新天地。“路漫漫兮其修遠”,我們相信,有了堅定的目標,有了實實在在的努力,在**行這塊有著深厚底蘊的沃土上,***的營銷工作必定可節(jié)節(jié)開花,碩果累累。

查看全文

唐君毅心靈哲學思索

20世紀中國的思想界可說是戰(zhàn)火紛飛、激蕩不已,其殘酷程度甚至堪比現(xiàn)實世界中的實際狀況。這一思想戰(zhàn)爭的大背景無疑是西方文明對中國社會的全方位沖擊。它一方面使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尤其是作為主流代表的儒家理論)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徹底的批判,幾乎根斷種絕;另一方面西方思想內(nèi)部也并不是一個融貫完整的體系,同樣充滿著理論硝煙。令人吃驚地,古今中外的文明文化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大地上交相演繹了一幕精彩的百年大劇,盡管代價也是極為巨大的。不過時至今日,這百年的思想戰(zhàn)爭似乎遠未完結(jié),因為就人們所關注的某些核心問題來說,思想上的疑云仍舊,理論上的混亂尚存。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人本身?應該如何解釋或描述這個現(xiàn)象世界?究竟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才是人類理想的目標,才是我們應當努力去建立的……這些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的問題,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無疑都需要進一步做更深入、更徹底的“窮究”。

正是在這一意義上,當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也是這百年思想戰(zhàn)爭中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的唐君毅(1909~1978),尤其需要我們給予特別的重視。因為他并不是在人們強烈抨擊儒家理論或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時候,僅僅出于情感而做出軟弱無力的衛(wèi)護,也不是僅僅看到西方社會存在某些難以令人滿意之處,就盲目地痛斥西方文明之非,而是在詳盡審察古今中外各種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廣納精華,謹慎地提出了一個完整而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那么,這一體系的理論價值究竟怎樣,在多大意義上能成為百年思想戰(zhàn)爭之后,給予我們的一個可供選擇的理論方案,頗值得深思。唐君毅著述宏富,近千萬言,涉及問題廣泛。不過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道德自我之建立》直到七十年代他去世前的《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可以說都是圍繞著心靈的超越歷程而言的〔1-11〕。其著作內(nèi)容可提煉為三個部分:首先是道德主義,即個人心靈的自覺本性使人的思想能夠破除各種限制而不斷超越,獲得自由的道德實踐;其次是人文主義,即心靈的道德本性貫通于個人、他人及社會的各種活動之中,從而達致理想的人文社會;最后是心靈境界論,即心靈超越歷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不同程度的天德流行。

一、道德主義:心靈的超越本性

心靈的本性是哲學史上最復雜的問題之一。正是因為心靈的思想能力明顯不同于一般事物的特性,令人們大為驚奇。不了解心靈就無法了解人,也無法了解人們對事物的理解究竟根據(jù)的是什么。“仁”或“仁義禮智”,還有道德“良知”,怎么就成了人的本質(zhì)特征呢?或者,理性才是心靈的根本屬性嗎?它們與心靈的生物自然屬性之間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呢?這些心身關系問題被討論了二千多年,仍然還是當代哲學的主題。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人用“實體”這樣傳統(tǒng)的范疇來描述心靈了。可是,“心靈”這個塞爾(J.Searle,1932~)比喻的“黑匣子”僅僅像福多(J.A.Fordo,1935~)所描繪的那樣是由一些“計算模塊”拼接而成的嗎?〔12-13〕或者像丘奇蘭德(P.Churchland,1942~)所說的不過是生物的神經(jīng)組織呢?〔14〕還是戴維森(D.Davidson,1917~2003)所設想的那樣是有機體的變異結(jié)果呢?〔15〕也許他們都對,然而卻仍然無法解決人們對心靈的奇妙特性所產(chǎn)生的困惑:那些生理機體怎么就會成為意義和價值的根源?怎么就產(chǎn)生了理性和自由意志了呢?唐君毅對這一問題的處理頗顯東方哲學的特色,即直接訴諸人的直覺體驗或所謂的“當下一念”。看起來這無疑承接了陽明心學和禪宗的思想,不過這與陽明哲學中虛靈明覺的“心靈本體”和禪宗的“頓悟成空”已有了本質(zhì)的不同,而那也正是唐君毅對傳統(tǒng)思想的改造和發(fā)揚之處。他認為,陽明的先天心靈本體沒有經(jīng)驗的根據(jù),就像笛卡爾的心靈實體一樣,經(jīng)不起當代科學實證主義者的批判,但是心靈構(gòu)成理解的根源卻是不錯的;而禪宗的“當下一念”可以出現(xiàn)在普通人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中,是每個人都能隨時體驗到的,不過這雖然可以“空”掉現(xiàn)象的因果“緣起”,卻并不能真正“空”掉所有的價值和意義,恰恰相反,這正體現(xiàn)了心靈的力量,而這一點卻是各種佛學理論所未能領悟到或領悟到卻不愿意承認的微妙之處,無論大乘還是小乘佛學都是如此。那么,在唐君毅這里,心靈的“當下一念”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實際上,唐君毅整個心靈哲學的核心思想,正是從這里開始展露、衍化出來的。日常經(jīng)驗中的人們不乏反思或自覺的時候,即人們對自己看、聽、聞、嘗或觸到任何事物的經(jīng)驗活動時的意識行為。“意識到”自己的某一經(jīng)驗,使該經(jīng)驗活動本身、此一經(jīng)驗內(nèi)容和經(jīng)驗到的事物都成為意識的對象,也可說是被“客觀化”為了心靈的對象。此一“對象化”或“客觀化”經(jīng)驗事物的活動,就是心靈的反思或自覺能力的表現(xiàn)。當這種進行“對象化”的意識活動發(fā)生時,就意味著心靈有了“支配”經(jīng)驗內(nèi)容或?qū)ο蟮哪芰Α_@樣的“對象化”或“支配”活動,就是哲學上所稱作的心靈的“超越”能力,也即是心靈破除外在限制或人的自然本能沖動欲望等的活動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外在的,而是心靈內(nèi)在地所具有的,盡管它也是經(jīng)驗中的歷史性的產(chǎn)物。“對象化”的支配活動使心靈具有了價值、責任和意志的自由,還使經(jīng)驗對象“客觀化”從而使人們的理性認識有了可能,這就為從直觀知識到自然科學知識再到理性知識都奠定了經(jīng)驗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心靈的反思或自覺的能力,是意義、價值、理性和意志自由的共同根源。而所謂的“善”或道德,正是心靈破除各種限制的超越活動。如果心靈陷溺或執(zhí)著于經(jīng)驗現(xiàn)象或其自然屬性之中,“惡”就隨之產(chǎn)生。當人能自覺地保持心靈明覺而不斷破除各種限制之時,就是在過一種真正的道德生活,并不斷培養(yǎng)著自身的道德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有道德的人格使人真正區(qū)別于了動物,成為人的本質(zhì)特征。〔1〕15-69唐君毅用一系列復雜的論證和說明,從人們生活經(jīng)驗中習以為常的當下一念演化出了這些新穎的觀點,令人贊嘆。第一,唐君毅把心靈的本性奠定在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指某種先天的實體。這一點使他區(qū)別于中外傳統(tǒng)的哲學理論,也避開了當代實證主義者的攻擊,或者也可以說,吸收了當代科學哲學中的有價值的思想成果,還可以更恰當?shù)亟忉尙F(xiàn)實世界中各種人的行為和觀念。我們可以看到,他所真正強調(diào)的是那種心靈的“當下明覺”,而并沒有對這一“當下明覺”背后的主體本身進行描述或說明。根據(jù)傳統(tǒng)的看法,這一“當下明覺”有一個顯然的主體存在,如“自己”、“心靈”、“意識”、“我”、“意志”、“實體”,或干脆就是“主體”等之類。但是這種通常的看法并不適用于唐君毅的理論,盡管他有時也用“自我”或“本體”稱之。因為在他看來,“當下明覺”的主體還尚未得到規(guī)定,還是不明確的。哲學史上關于這樣的“主體”究竟是怎樣的,存在著無數(shù)的爭論,幾乎構(gòu)成哲學史本身的主要內(nèi)容。而唐君毅實際上在這里是非常謹慎地、巧妙地避開了這一理論陷阱,沒有糾纏于此本體論問題的復雜論爭。如果一定要把這種觀念也當做一種形上學的話,那么我們只能說,這寧愿是一種形上的“無體觀”,或無本體的本體,即他所喜歡用的《易經(jīng)》中的話形容為“神無方而易無體”。

這意味著,非實體性的“當下一念”又確實包含了一種形而上的意義,就是說,它雖處于時空之中,卻可超越于任一時空,超越于任一具體的事物,超越于任一背后的主體而存在。任何對它的經(jīng)驗描述都不是必須的,可有可無。它可以是空明的“純能”、“純感”、“純知”或“純意識”,而無須任何經(jīng)驗的內(nèi)容,但它又是通過經(jīng)驗內(nèi)容才得以現(xiàn)實地體現(xiàn)的。也正是在這一超越所有時空的意義上,這一“靈明”就有了絕對的價值、責任和自由。正是“當下靈明”這種反思或反省的動態(tài)本性,成就了人的道德生活。第二,唐君毅認識到心靈意識的“對象化”活動,就是心靈超越對象、破除限制、不斷上升的過程。這一觀念是唐君毅的神來之筆。盡管其中也有著中國傳統(tǒng)觀念和西方哲學的多重資源,如他自己所承認的,既受到柏格森(H.Bergson,1859~1941)生命哲學的影響,也受到格林(T.H.Green,1836~1882)和布拉德雷(F.H.Bradley,1846~1924)的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還受到孟子“反身而誠,善莫大焉”、“盡心知性知天”思想以及宋明儒學心性論的影響,但是他所做的創(chuàng)新之處還是不可否認的。有一類觀點把人性僅僅歸于生物的自然特征,如柏格森的生命沖動過于形而下,只是生物性的本能而已,沒有心靈的反思性的道德體現(xiàn)。在唐君毅看來,僅僅認可進化論的動物本性是不能解釋人類的文明活動行為的,形而下的世界必須過渡、發(fā)展或超越到形而上的世界才能理解人的本心本性。而“超越之際”所意味的跨越某種關系,究其實質(zhì),就是跨越形而下與形而上世界之間的鴻溝。另一類觀點如新黑格爾主義者們雖然認同這種哲學式的超越,可是他們卻最終要過渡到宗教的領域,直通到上帝那里。唐君毅認為這就完全背棄了心靈本性的自我要求,反而使自我意識受到外在絕對理念的支配,而不能有自主的自由。這就不如孟子的思想能夠固守本心。當然儒家的理論還稍嫌簡單不夠豐滿充實,而這就成為唐君毅后來以此道德自我化成天下,構(gòu)建理想的人文社會的理論目標。這一目標的充分實現(xiàn),就有賴于對心靈本性的理解和解釋。第三,唐君毅結(jié)合了人的道德本性和理智能力,即價值和事實從根源上說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這一點只有創(chuàng)造性闡釋儒家心性理論才有可能得到恰當?shù)慕鉀Q,而在單單強調(diào)理智理性的西方思想中難以調(diào)和。一方面,心靈的超越能力或?qū)Ω鞣N現(xiàn)實限制的破除,即意味著心靈具有的價值或道德本性,意味著心靈對至善的追求從而具有無限的向善動力。而另一方面,心靈“對象化”或“客觀化”經(jīng)驗事物也意味著理智理性或認知經(jīng)驗現(xiàn)象的可能,意味著經(jīng)驗知識的無限豐富和證實根據(jù)有了確定的意義。現(xiàn)象事物只有在成為思想或意識的對象之后,才可以被概念化或被以語言標記符合來指稱。而思維“對象化”所遵循的法則即是邏輯的基礎。事物的同一性以及演繹和歸納原則都以意識的反思自覺為其前提。因此價值和事實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在心靈的自覺反思過程中是同一的,沒有根本性的差別,都是心靈主動性活動的結(jié)果或體現(xiàn)。獲得經(jīng)驗知識的行為同樣也是道德生活的一個必要而又重要的內(nèi)容。經(jīng)驗知識本身對人的道德追求不可能像實證主義理論所說的那樣,只能具有排斥性或異質(zhì)性。第四,唐君毅在人的心靈本性中為“天人合德”或“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觀念尋找到了恰當?shù)母鶕?jù)。一方面心靈的“當下一念”是經(jīng)驗的過程并賦予經(jīng)驗事物以意義和價值,與經(jīng)驗事物或現(xiàn)象世界之間沒有根本性的鴻溝或差異。另一方面,正是在心靈的自覺反省、超越對象或破除限制的過程中,經(jīng)驗對象或經(jīng)驗內(nèi)容是本質(zhì)性的部分,不可缺乏。這兩方面既使人的道德追求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又使經(jīng)驗知識具有確定性的根據(jù)。天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在心靈的主動性活動中得到了恰當?shù)恼f明和體現(xiàn)。在唐君毅看來,“認清當下一念之重要,你會知道從當下一念可開辟出一道德生活之世界,當下一念之翻轉(zhuǎn),便再造一嶄新之人生。當下一念之自覺,含攝一切道德價值之全體,含攝無盡之道德意義,當下一念之自覺,含攝一切道德之智慧”〔1〕69。可見心靈“當下一念”的前后世界差別之大,幾乎可以使人及其整個世界完全煥然一新。而這一點正是人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無覺悟到有覺悟,從無理性到有理性,從無道德意識到有道德意識,即從純粹的動物到人類的飛躍的一步。

二、人文主義:心靈超越性的現(xiàn)實化

查看全文

繪畫啟蒙孩子藝術創(chuàng)造心靈

在平時的兒童美術教學中,我都盡可能地鼓勵孩子去畫自己周圍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因為創(chuàng)造力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對一件平常事物的再發(fā)現(xiàn)和重新組合。孩子的畫往往具備這種特點,孩子們在畫畫時并不完全受客觀事物的限制,他們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像照片一樣地復制要畫的內(nèi)容,他們畫的是自己的感受。孩子在畫周圍事物時,自然而然地在觀察、記憶、分析、理解和再現(xiàn)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補充新奇的內(nèi)容。這正是對孩子創(chuàng)造力最好的鍛煉。

一、觀察生活,汲取創(chuàng)造的能量

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的大腦像一間房子,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只從這房間往外取東西,總有一天房間會變得空空的,什么也沒有了。在孩子學習畫畫時,應該提高觀察能力,讓孩子學會看,就如同不斷地向房間中裝東西。我輔導孩子畫畫時,總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有目的地看。孩子畫畫一定不要催促他們快畫,或要求他們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化形象去畫,應該在孩子畫畫的過程中提醒他們時時停一下筆,仔細把面前所畫的事物同自己腦中原有的概念比較一下,孩子在畫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比較和求異的能力,找到的相異處越多,就越有助于他們觀察能力的提高。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對所畫的內(nèi)容還沒有充分的理解,在觀察時,可能只是死記一下,到需要時再現(xiàn)。老師要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進一步地去理解對象,一旦孩子理解了,記憶就不成問題。

二、觀察周圍世界,拓展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個人素質(zhì)能力提高的關鍵,但是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常遇見一些成年人評價一些兒童畫說:“看,孩子的想象力多豐富呀!”而且認為,孩子越大,想象力越貧乏。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他們只看見了一些表面的現(xiàn)象。兒童的畫為什么容易被看作想象力比較豐富呢?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畫沒有受客觀因素的限制,大多是自得其樂,不受約束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內(nèi)容超出了一般成年人的標準,把很多不合理的、夸張的內(nèi)容畫出來或放在一起,給人以“天馬行空”的印象。但是,想象不是憑空而來的,孩子畫中的一切不論多么新奇,它們也應該來自孩子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與理解,想象是對這些認識與理解的重新加工組合。如果希望孩子在畫畫中得到想象力的鍛煉,還是要從觀察周圍世界開始。否則,孩子的大腦就會像一座只出不進的房間,總有一天會空空如也,所以,為了真正讓孩子在畫面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作為輔導者千萬不要被孩子畫的表面的新奇所吸引,而應該把孩子最近的作品同他們以前的作品相比較,看看是否加強了對周圍世界的觀察,而使新的作品有了新的內(nèi)容,新的認識,新的想象。

如果孩子在畫中總是重復某種樣式,那么,不論孩子的作品內(nèi)容多離奇,都不能證明他們的想象力真正得到了發(fā)揮,相反,有些作品只是畫了一些平常的內(nèi)容,但是在細節(jié)中同以前相比增加了許多新的細節(jié),也許這些細節(jié)并不合理,有時也并不算好看,但這些仍可以看成是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提高的體現(xiàn)。鼓勵孩子在畫中充分發(fā)揮自己想象力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引導孩子細心地觀察寫生的同時,鼓勵孩子大膽地在對周圍世界觀察的基礎上去想象,一旦孩子養(yǎng)成了從對周圍世界的細致觀察中擴展自己的想象的習慣,他們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充公的發(fā)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輔導者應該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更細致地去觀察周圍世界的機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觀察有關的人和事,給孩子一些他們能接受的有關的知識,這樣做,既可以讓孩子充分地發(fā)揮想象力,又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讓他們對更多的事物發(fā)生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的渴望。

查看全文

巧借故事潤心靈

【摘要】筆者在平時的教學的中,發(fā)現(xiàn)老師往往因為恨鐵不成鋼,在教育學生時,有時態(tài)度粗暴,言語過激,使得師生關系緊張,教育效果并不好.于是我嘗試著用包含哲理的故事去教育他們,教育效果比較好。我從自己的教學歷程中選取了幾個小事例,將自己一點教育心得談一談。

【關鍵詞】巧借故事;滋潤心靈;完善自我

【Abstract】Theauthorintheusualteachingcenter,discoveredteacheroftenbecauseexpectstoomuch,wheneducatesthestudent,sometimesmannercrude,saysawordextremely,causestheteachersandstudentsrelationsanxiously,theeducationeffectisnotcertainlygoodThereuponIattemptwithamcontainingthephilosophythestorytoeducatethem,theeducationeffectquiteisgood.Ihaveselectedseveralyounginstancesfromownteachingcourse,anowneducationattainmentdiscussed.

【Keywords】Skillfullyborrowsthestory;Moistensthemind;Consummationoneself

那日偶逛書店,信手翻閱了全國十佳母親之一吳章鴻女士的一本書《每天進步一點點》。她的家教方式讓我眼睛一亮。吳女士的兒子吳純多年來一直在國外學音樂,作為單親媽媽,她選擇的教育方式是:寫信或選摘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寄給兒子,讓那些蘊含人生道理的文字去無聲地教育孩子。兒子成功了,吳女士也成功了。

讀到這里,我不禁心有所動。我的學生總不像我想象的那樣,我需要教育他們,引導他們,但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教育時若表情僵硬、語言尖酸刻薄、話語滔滔不絕,效果恐怕不好。若把她的做法用一用,如何?于是在平時的教育中,我時不時借用一些故事,讓師生間的交流更輕松些,也使孩子的心靈得到滋潤,行為有所變化。于是,我給學生繪聲繪色講故事的場景頻頻出現(xiàn)。

查看全文

讓愛滲透幼小心靈講演

滿足幼兒正當?shù)男睦硇枰l(fā)明愛的氣氛。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fā)展。

樹立健康的觀念,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需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如今的幼兒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家視為“小皇帝”被捧著,凡事以他為中心,對其物質(zhì)生活唯命是從,對知識技能的學習不惜自己的財力、精力,但如何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則極少關注,從而導致幼兒出現(xiàn)自我意識過強、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不能與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現(xiàn)象。隨著對《綱要》學習和貫徹實施,一些幼兒園及教育工作者開始逐漸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深知未來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存競爭的加劇,要求未來人才除具備良好的智力、能力外,更重要的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而用愛心與耐心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跨越心理鴻溝,真正用愛去探索幼兒,走進他心理世界,從而促進他健康發(fā)展,這正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心理素質(zhì)有效途徑。

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積極營造充滿愛心的健康心理氛圍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huán)境因素,環(huán)境對幼兒能否健康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年齡越小的幼兒對心理環(huán)境要求比物質(zhì)環(huán)境的要求更為重要。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教師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觸。”“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

教師如何愛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不愛的教育,沒有不需要愛的孩子,教師與幼兒心靈的溝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把愛心獻給孩子,孩子才能積極接受教師的教育。如果一位教師身體離幼兒很近,而心卻離得很遠,整天陰沉著臉,動不動就對幼兒大聲呵斥,那幼兒一定會被籠罩在壓抑的氣氛之中,就會感到恐懼、緊張,其心理隨之被扭曲。

查看全文

讓陽光滲透少兒的心靈

摘要: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的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第一”,心理健康作為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成為體育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現(xiàn)行的體育教育課堂教學,重體育技能教學,輕心理健康教育,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過于簡單而且沒有一定的針對性,本文就在體育課堂中滲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粗略研究進行總結(jié)。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

1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

初中學生正是身體發(fā)育的高峰時期,也是良好心理習慣形成和心理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而現(xiàn)行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精神負擔過重,導致了許多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許多學生精神壓抑、焦慮不安、情緒失常等。這些現(xiàn)象都與我們教育中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關系。

本學期,我校心理健康咨詢室正式向?qū)W生開放,在創(chuàng)設咨詢室前,我們最擔心的是怕開設后太冷淡,沒有學生來。出乎意料之外,開放的第一天,咨詢室就爆滿,有50多位學生前來咨詢,我們只好改為預約,分期進行輔導。開設至今的一個多月里,我校的心理健康咨詢室是“客”流不斷。這事表明我們學生接受心理治療的勇氣可佳,同時也體現(xiàn)了初中生中心理問題的普遍存在和急于治療的現(xiàn)象。而后,我們在全校700多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學生占44.7%,基本健康的學生占39.6%,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占16.7%。筆者對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室的記載資料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為:厭學、缺乏自信、消極悲觀、人際關系不好、猜疑嫉妒、家庭影響等。從這些數(shù)據(jù)和學生的心理問題看出,先行的教育中,很多學生的壓力過大,而心理健康教育比較忽視,學生缺乏應有的心理健康知識,大部分學生甚至連是否有心理疾病。

2體育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查看全文

災后心靈重建心安之處是故鄉(xiāng)

目前災區(qū)的心理干預,仍只能針對一些遇難者家屬、幸存者與兒童,而事實上,那些處于災難外圍的人群,包括救援人員、官員、記者、遇難者同事,以及通過媒體間接體驗到災難沖擊的一類人,同樣需要接受到及時的心理治療。

民之痛,國之殤。忍聲看來,至5月19日14時28分,亦即汶川“頭七”之日,“國哀”首日,“5·12”地震死亡人數(shù)已達34073人,受傷人數(shù)達245108人。我們默默流淚,草木同悲,正是對生命的敬重,對堅韌的表達。

當巨大的災難襲來,悲愴與痛徹以具體而微、無堅不摧的形式,直抵每個有感知的心靈,令五內(nèi)俱裂,悲傷難解,并在恐懼、無助與重復記憶中,使生命意識陷入對災難的記憶中無所逃遁。即使廢墟瓦礫收盡,大地瘡痍撫平,人們的心理可能依然會停留于災難的現(xiàn)場,或夜夜夢回,或不經(jīng)意出現(xiàn),都悱惻不去,抑郁難遣。

災害作為一種深重的苦難,不僅在于它那一瞬間的摧毀之力,更在于它以災難記憶的方式留存心靈,使苦難更長時間地延續(xù)。美國“9·11”之后,心理學報告指出,恐怖襲擊嚴重影響了美國人的心理健康,成千上萬紐約青少年罹患心理疾病,這些傷痕有可能伴隨他們一生。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國對震后近2000名幸存者的心理調(diào)查顯示,他們中心理健康者僅占14.67%,嚴重者甚至一直有自殺傾向。

有研究表明,重大災害后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為10%-20%,一般性的心理應急障礙更為普遍。此次“5·12”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盡管還沒有具體數(shù)據(jù)表明災后心理疾患者是一個多大的群體,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存在著,劫后余生,沉默不語,但內(nèi)心的傷口無時無刻不在扯動著對災難的驚悚記憶。

災后破碎的家園需要重建,但更需要重建災區(qū)人民的心靈家園。正是因此,災后心理干預又被稱為心靈重建。我們看到,汶川震后,心理干預工作隨即啟動。國家衛(wèi)生部組派的危機干預小組,相關精神疾病醫(yī)療部門及心理衛(wèi)生中心等機構(gòu)組成的“災后心理救援志愿隊”,均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此外,一批NGO組織也廣泛招募災后心理干預志愿者。香港特區(qū)政府以及多個省份派往災區(qū)的醫(yī)療支援隊中,都出現(xiàn)了心理醫(yī)生的身影。就在昨天,作為中國第一支心理救援隊伍,“新京報中國紅十字會心理救援隊”也已經(jīng)啟程前往災區(q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