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家園范文

時間:2023-03-15 16:3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靈家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靈家園

篇1

鴿子在藍天自由地飛翔

我知道,它們的家在藍天

小兔在草地快樂地奔跑

小狗在草地快樂地奔跑

小貓在草地快樂地奔跑

我知道,它們的家在草地

小魚在大海歡快地游著

小蝦在大海歡快地游著

小章魚在大海歡快地游著

我知道,它們的家在大海

心靈的家呢?是藍天?是草地?還是大海?

篇2

為了幫助災區人民抹去這場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家庭醫藥》與《環球科學》合作,聯合具有心理救助經驗的心理學專家,和災區人民一起――

地震造成的傷害并未因為大地震的停止而終止――災后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擺在地震災民面前的,不光是滿目瘡痍的家園,還有千瘡百孔的心靈。

與經濟損失相比,災難對人的心理沖擊是內在的,常不為人們所注意。但實際上,后者同樣不可忽視。比如一對在唐山地震中失去兒女的夫妻,在此后每年的7月28日前后都會心亂如麻,如萬箭穿心般痛苦,說“每到7月28日前后,我們都要大病一場!”

再以美國911事件為例,在巨大的創傷面前,美國人的安全感一下子被完全破壞掉了,稍微大點的響動都可能引起民眾的恐慌。事后,美國有超過1000個專家團隊在從事心理救助和心理干預,這對于提高抗災救災的效率,保護救援人員的心理健康作用巨大。

汶川大地震后,許多災民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大多數人無法擺脫地震造成的心理陰影,噩夢連連,“閉上眼睛,就是房屋倒塌的情景”;或者是成天都頭暈,眼前所有的東西都在晃動,雙腿無力。

地震造成的心理創傷會產生持久性應激效應,長期影響災區人民的身心健康。震后余生的人患神經癥、焦慮癥、恐懼癥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3~5倍。

可見,如果漠視災難對心靈的傷害,很可能對當事人的心理健康帶來難以消除的影響,而重建心靈的家園才是重建信心與幸福的起點。

地震后,《家庭醫藥》聯合《環球科學》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了招募心理援助志愿者的活動,并組織了包括心理學專家、眾多心理工作從業者在內的志愿者心理援助隊,對地震親歷者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心理救助,讓很多人走出了地震后的心理陰影。

如果您也是地震的親歷者,或者因為災區的慘狀、舉國上下的哀傷氛圍而備受焦慮、郁悶的困擾,或者是對余震不斷而擔憂不已,應該怎樣渡過這場心理的危機呢?也許心理學專家為患者開展心理援助的實例會對您有所幫助。

心理援助案例一

2008年5月21日,《家庭醫藥》志愿者心理援助隊進入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這里有30多名轉移自地震災區的受傷群眾。其中,16歲女孩李揚(化名)引起了志愿者的注意,她剛剛得知,自己不得不面對截肢的現實。

面對災難,請說出你的不幸

16歲,本應是一個花季少女夢幻般的年紀,但突如其來的地震,卻給李揚帶來了無盡的傷痛。

地震發生后,李揚被壓在學校坍塌的教學樓里20多個小時。由于被壓時間太長,她的整個右腳肌肉已經壞死。如今,雖然裹著厚厚的紗布,但仍然能聞到腐臭味。她的左腿骨折還能感受到疼痛,而右腿卻已經完全失去知覺。

志愿者見到李揚的時候,她表情木然。一開始志愿者和她交談的時候,她的回答總是很簡短,沒有太多的詞語,總是說:“嗯”,“我很好,我沒什么感覺。”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個心境平穩,不太需要心理干預的患者。但《家庭醫藥》心理援助隊的領隊、西南大學心理學院的湯永隆副教授卻不這么看。湯副教授曾參加過臺灣“9.21大地震”之后的心理援助,有著豐富的心理干預經驗。湯副教授認為這個女孩的心理陰影非常重!

果然,據李揚的主治醫生介紹,李揚從被救出來后一直無法安穩入睡,心跳也一直在每分鐘130次左右。醫生擔心她這樣的狀態會嚴重影響康復進程,甚至難以承受后面的截肢手術。

了解情況后,湯副教授坐到了李揚的旁邊,輕輕握著她的手,用很輕柔的聲音開始和她交談。

不過,湯副教授在一開始并沒有提到地震,而是關切地詢問李揚來到重慶的見聞,和她聊天氣,以及好吃的重慶小吃。也許是沒有碰觸李揚心中的痛處,她沒有抗拒與湯副教授的交談。

漸漸地,李揚的話多了起來。這時候的湯副教授反而成了一個傾聽者,從不打斷李揚的訴說,而是采用身體前傾、眼神肯定、點頭等方式給李揚以正面的反饋。而李揚也慢慢卸下了心理防線,開始接受湯副教授的疏導:同伴、同學的死難并不是自己的錯,災難已經過去,現在自己是安全的,而自己也不必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憤怒、憎恨、悲傷都是正常的心理情緒,會慢慢好起來的。

漸漸地,李揚終于談了她的恐懼感和對老師、同學的想念,淚水也順著她的眼角緩緩流下,臉上開始有了表情。在志愿者離開后,李揚緩緩進入了夢鄉,心跳也降到了每分鐘95次左右。

心理援助為何能如此明顯地改變患者的精神狀態?具體到每一位地震的受害者,應該怎樣做才能平復自己心靈的創傷呢?

湯副教授說,其實人類就是在災難中生存和發展起來的,災難是對人心理素質的考驗。面對災難,人們更應該學會“心理自助”。

心理自助是在遭受巨大心理打擊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心理調適、心理暗示,盡快擺脫災難和刺激在心目中造成的強烈恐懼感和心理創傷。學會傾訴、發泄是心理自我調適最好的辦法,其最大作用在于打開封閉的心靈,擺脫心理壓力。

湯副教授進一步解釋說,不論什么樣的人,在災難面前,所有的反應都是可能的。災難之后,害怕、難過、傷心、絕望,這都是正常的反應。有時候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么想,這也是很正常的。經歷這場巨大的創傷后,如果出現無法抑制的恐怖情緒,或者反復回憶災難場景,請不要驚慌,這十分正常,即使它們影響了你的正常生活,也不要擔心,你可以帶著恐懼情緒堅持正常生活,但不要排斥恐懼情緒。

其實,在沉痛的打擊下,能流淚是件好事,試著表達、發泄出自己的感受,就有機會從傷痛中恢復過來。如果強迫自己去壓抑這些情緒或想法,反而會造成緊張與身體不舒適,這樣會延長恢復的時間。

如果災后的害怕無法平復,你只需要告訴自己:“沒有關系,我現在很害怕,很悲傷,但這些都是正常的,它們會停留一段時間,我需要給自己時間。我會從現在的情緒中走出來。”如果覺得沒有力量對自己說出這句話,那么就找一個人陪著你,陪著你一起說這句話。

此外,災后應保證睡眠與休息,盡量讓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鍛煉的活動,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聽舒緩的音樂讓自己平靜下來,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借助藥物進入夢鄉。深呼吸是一種最簡便的自我放松方法,當你覺得焦慮、煩躁或者恐懼時,可以反復深呼吸多次,這樣就會覺得輕松不少。

平時還應保持有規律的運動,保證基本飲食(尤其是青菜、水果),照顧好身體,盡量多曬曬太陽。這段時間人的免疫力容易變差,要注意保暖,小心防止感冒。注意管好自己的錢物,避免因錢物丟失使心境更為惡劣。

總之,“自助者天助”,只有我們自己心懷希望,勇敢面對自己,面對身邊的人,面對發生的事情,那些陰霾才能更快地過去。

應該認識到,在難以接受的事實面前,任何反應都是正常的,不論是異常冷靜地看著周圍發生的一切,還是像孩子一般痛哭流涕,甚至是用無所顧忌的吶喊來釋放積壓在內心的痛苦,這些都是發自內心的感受與體驗。

心理援助案例二

汶川地震發生在學生上課時間,學校、幼兒園是重災區。兒童比成人更為脆弱,除了需要應對外傷、饑餓、寒冷等他們不熟悉的情況外,同樣會經歷心理上的創傷。由于缺乏足夠的認知能力,兒童受到的刺激可能更大,如果處置不力,負面的心理癥結會成為他們今后成長的障礙,恐懼和陰影就有可能一直伴隨他們終生。

別讓孩子從噩夢中醒來

災后第十天,《家庭醫藥》的志愿者見到了來自災區漢旺鎮的5歲小女孩丹妮。在父母及幾個親人的陪同下,孩子顯得十分的安靜。丹妮的爸爸告訴志愿者,當天他從廢墟當中找到孩子的時候,其他孩子都在哭,而丹妮卻顯得非常的冷靜,盡管她的腳上還流著血。

到了第三天,丹妮卻變得非常冷漠,經常呆呆地發愣,而且特別黏父母。志愿者也注意到,在交談的時候,丹妮一直緊緊拉著媽媽的手。

丹妮的睡眠更是不好,“每次睡覺后不出1個小時,丹妮就會突然大叫‘爸爸媽媽’,或滿身大汗地坐起來。”見到這般情景,醫生護士都不敢隨意碰她的病床,因為只要床一動,丹妮就會驚叫地震了,驚恐過后要許久才平靜。

任憑志愿者如何與之攀談,小丹妮一直一言不發。但《家庭醫藥》心理援助隊的志愿者王玲娟(西南大學心理學碩士)并沒有放棄,她找到了打開小丹妮心扉的方法,那就是“玩”。果然,在看見一套芭比娃娃玩具的時候,丹妮明顯有了興趣,開始擺弄起玩具來。王玲娟不失時機地加入和丹妮的活動,一會兒幫娃娃穿衣服,一會兒哄娃娃睡覺。

“丹妮,這是什么哦?”見丹妮暫時忘記了煩惱,王玲娟拿起一個玩具小書包,再次引導她說話。

“包包!”丹妮終于用一個清脆的回答表示了對王玲娟的信任。接下來,跟丹妮的交流就顯得容易多了。王玲娟拿出各種玩偶,教丹妮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聰明的丹妮學得很快。通過一起玩玩具,一起學英語,兩人漸漸熟絡起來。

時間過得很快,王玲娟臨走時把丹妮輕輕抱了起來,說“丹妮,要是你不跟姐姐說再見的話,姐姐就不放開你了哦!”這時,丹妮竟忍不住笑了一聲,這讓王玲娟覺得非常安慰,從一開始的不理不睬到后來的笑逐顏開,這就是孩子樂觀的天性。在場的志愿者都相信,通過恰當的心理撫慰,丹妮一定能走出地震的陰影,健康成長。

災難面前,最脆弱的是孩子

上海市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陳圣祺主任醫師說,災難來臨,孩子所受到的影響更大,尤其是一些嬰幼兒和涉世不深、似懂非懂的青少年,心理傷害更為嚴重。這種心理傷害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干預和矯正,有可能對其未來的一生造成不利的影響。

人在3~7歲是記憶發展的快速階段。兒童的記憶好似一張白紙,可以畫上最新最美的圖畫。但是,白紙上也很容易染上污點和不好的印記。作為經歷過巨大創傷的孩子來說,如果不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盡快撫平心靈的創傷,地震等重大的刺激源就有可能在幼小的心底里留存、種植,成為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心魔”,一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會興風作浪、貽害無窮。

你能為孩子做什么

怎樣驅除孩子的“心魔”?不讓孩子再從噩夢中醒來?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鎮定。成年人應該像老母雞一樣把孩子圍在懷里,告訴孩子,這幾天在他身上可能會出現一些反應,比如做噩夢、在夢里哭泣等,告訴他們這其實是人對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應,完全不必驚慌。

此外,要鼓勵孩子把積壓在心里的東西表達出來,舒緩情緒。人們有時候不忍觸碰孩子的心理創傷,覺得是在刺激他們。恰恰相反,這種“再體驗”的過程,其實是對創傷事件的脫敏過程。否則,今后他們很可能終身陷在心理陰影當中――聽到“地震”這個詞,或者遇到類似的搖晃,就會反復發作。在一遍遍傾訴的過程中,孩子們對事件的敏感情緒會慢慢降低,恢復平靜。對于那些特別小的孩子,如果不能用語言表達的,也可以采用畫畫的方式。

陳圣祺主任醫師還為家長們介紹了幾種疏導孩子緊張情緒的方法。

(1)解釋法對一些稍稍懂事的孩子,要講一些明白易懂的道理,使其感悟到這類事件的發生是意外,是難以預料和防止的,與個人的努力沒有必然的關聯。并使其認識到,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其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好好生活下去是對親人期望的最好報答。

不要批評那些出現幼稚行為的孩子,這些暫時出現的“長大又變小了的行為”,是兒童對突發災難對常見的心理反應。對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解釋。同時要給予希望,向兒童承諾,地震會過去,政府會安排大人來幫助他們,幫他們重建家園。

(2)傾聽法以耐心、仔細、滿懷同情、設身處地的態度,傾聽孩子們的述說,從而使孩子們能敞開封閉的心靈窗戶,感受到這個充滿愛的世界的溫暖,提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豐富法要盡可能地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創造條件,恢復孩子們的正常生活,豐富他們的活動,如看輕松的書籍、電視節目,使他們真正切身體驗到美好生活的樂趣。當前對孩子們來說,最需要、最開心的莫過于和同齡人在一起學習、玩耍。這不僅是正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能夠轉移孩子們對痛苦往事的纏繞。因此,盡可能、盡快地創造條件,開學復課,是醫治孩子們心靈創傷的良藥。

(4)運動法抑郁總是伴隨著負面悲觀的想法,而運動不僅能擺脫這種負面的想法,更會增添內在的活力,從而改善個體的不良情緒。

大多數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韌性”,雖然災難會帶來創傷,但只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有關愛的環境,再加上親人或朋友的愛護以及一段時間的心理修復,他們就能最終掃除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迎接新的生活。

保護受災兒童簡單口訣:

先醫療,救生命;保溫暖,供飲食;

睡好覺,防丟失;防疫病,手勤洗;

找玩具,講故事;莫驚恐,多解釋;

鼓信心,要重視;指導下,看電視。

心煩躁,情緒低;找醫生,健心理。

(摘自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全國聯合抗震救災心理救援專家組《心理自救互救宣傳手冊二:抗震救災中兒童心理應激反應的預防與處理》)

大災之后,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救助

身體的傷損,只局限在災區的現場,但心靈的傷害,卻可以遍及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在災難心理學上,有一個基本觀念,叫“每一個看見災難的人都是受害者”。隨著現代傳播媒介的發展,災區各種景象與苦難,尤其是各種慘烈的場面與鏡頭,都完整徹底地呈現在全社會的觀眾面前。人在長時間大量接收這些信息之后,往往會產生焦慮、痛苦、無助等各種負面情緒,對于某些本身就存在著心理障礙的人群來說,更是會造成強烈的刺激,并引發進一步危機事件的發生。

這次地震之后,由于經常出現的余震和各種傳言,成都、重慶、西安等城市的很多民眾整天惶恐不安,夜里不敢回家,而是結伴睡在廣場、體育場甚至路邊,一聽到有余震的傳言就風聲鶴唳,很多人整夜睡不著覺。加上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全天候地報道災區的消息,全體中國人似乎都進入了一個心理低潮期。有求助者坦言,自己不敢再看災區的慘狀,卻又忍不住要打開電視機,內心的苦悶難以言表。在網上,有人總結了地震后遺癥的若干表現,諸如“原來關心別人住哪兒,現在關心別人住幾樓”、“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不停向別人求證:‘剛才是不是在晃?’”、“每隔5分鐘必定要關注桌子上裝著水的杯子”……

對此,心理學專家表示,如此重大的災難降臨之后,全社會的民眾都將體會到生命的脆弱、無助等負性情緒,都需要得到心理支持與安慰。通過各種媒體,采取不同形式對社會大眾進行心理支持與引導,也非常重要。

那么,普通人應該如何擺脫自己的不良情緒呢?心理咨詢師李晉偉指出,這時候人們最需要做的是“傾訴”以及“建立對他人的信任感”。

首先,應該積極和親人朋友交流,把不好的心情說出來,傾訴和來自親人的安慰將有助于當事人走出心理困境。其次,對于不善交流的人,則可以主動地尋求專業的幫助,其中最便捷的辦法就是撥打心理咨詢熱線。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時獲得心理咨詢師或治療師的救助,李晉偉還介紹了一些簡便的方法,可以用來幫助自己:

(1)保證睡眠與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鍛煉的活動。(2)保證基本飲食,食物和營養是戰勝疾病創傷,逐步康復的保證。(3)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人員表達。(4)不要隱藏感覺,試著把心中的感覺說出來,并且讓家人和朋友一同分擔悲痛。(5)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逃避和別人談論自己的痛苦,要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6)不要阻止親友對傷痛的訴說,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痛苦,是幫助他們減輕痛苦的重要途徑之一。(7)不要勉強自己或他人去遺忘痛苦。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這是正常的現象。更好的方式是與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擔痛苦。

何時應求助于藥物和醫生

面對災后的心理危機,首先是在專業心理治療師的指導下,接受所面臨的不幸與自身反應,大膽表達、宣泄與創傷事件伴隨的情感,減少創傷性事件對生活產生的消極影響,恢復創傷前的功能水平。

如果心理問題比較嚴重,長時間無法緩解,特別是經評估確定有明顯的抑郁、焦慮或恐懼情緒時(后附抑郁自評量表),則需求助于精神科醫生,用抗抑郁、焦慮藥物,萬不可諱疾忌醫。在用藥方面,可選擇:

(1)三環類。代表藥物有阿米替林、丙米嗪、多慮平等,對“持續性警覺增高”、“閃回”、“持續回避”等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以阿米替林為例,用藥可從25毫克/每天2次開始,逐漸加至150毫克/日。但此類藥物不良反應大,過量服用易引起中毒,心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2)新一代非典型抗抑郁藥。代表藥物有帕羅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對焦慮、驚恐有明顯療效。帕羅西汀、氟西汀起始劑量為10~20毫克/日,舍曲林25毫克/日。治療量分別是:帕羅西汀20~80毫克/日、氟西汀20~50毫克/日、舍曲林150~250毫克/日。

(3)其他。有米氮平、文拉法新、達體朗等。米氮平能改善睡眠,故對睡眠差的患者適用,但易導致多吃、多睡,易誘發癲癇,故對于肥胖、癲癇、心絞痛、前列腺肥大者慎用,治療量15~45毫克/日。文拉法新可用于兒童,且文拉法新和米氮平起效快,約5天起效,而三環類需2周。

綜上所述,每個藥物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用藥前均需綜合軀體情況、抑郁類型、年齡等因素選擇,并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附錄:心理援助相關知識

1. 面對援助對象,你可以說什么,不能說什么

要說什么?

這不是你的錯。

對于你所經歷的痛苦和危險,我感到很難過。

你現在安全了(如果這個人確實是安全的)。

你的反應是遇到不尋常的事件時的正常反應。

你有這樣的感覺是很正常的,每個有類似經歷的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反應。

看到這些一定很令人痛苦。

你現在的反應是正常的,你不會發瘋。

事情不會一直是這樣的,它會好起來的,而你也會好起來的。

你現在不應該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憤怒、憎恨、想報復等都可以,你要表達出來。

不要說什么?

■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

■你能搶出些東西算是幸運的了。

■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么。

■你是幸運的,你還有別的孩子/親屬,等等。

■你還年輕,還能再有一個孩子/還能再找一個伴侶。

■你愛的人在死的時候并沒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快樂了。

■在悲劇之外會有好事發生的。

■你會走出來的。

■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會有問題的。

■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

■時間會治療一切的創傷。

■你的生活還要繼續下去。

2. 除了談話,我們還能做什么

(1)無言的相伴:這時候你所說出的話,大部分是為了降低自己內心焦慮的話,對恐懼而言其實都是廢話,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和陪伴。

(2)無條件的傾聽:讓預者一吐為快。

(3)無限的關懷:有時候一杯溫水勝過千言萬語,手中感覺熱水的溫暖,眼中看到你關懷的動作,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4)無條件的接納:對于哭訴者,最錯誤的做法,是叫他們不要難過、不要哭泣,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給他一張面紙,讓他感覺被你接納,終于可以大哭一場,心中的刺痛得以疏解。還應該告訴他,哭泣、悲傷、內疚都是人在痛苦時的一種很自然的情感表現,不是軟弱,是正常的。

3. 心理放松訓練

(1)準備姿勢。以自己覺得舒適的方式坐在椅子或凳子上,頭微微向前,手和胳膊輕松地放在大腿上。想象自己套上一副放松面罩,這副神奇的面罩把臉上緊鎖的雙眉和緊張的皺紋舒展開來,放松臉上的全部肌肉,閉上眼睛。

(2)放松地做深呼吸。當空氣吸入時,會感到腹部隆起,然后慢慢地呼出,呼出的時間是吸入的兩倍,每一次呼吸的時間都比上一次更長一些。

(3)逐漸握緊右手拳頭。在握緊拳頭時,要體會右拳和右臂的緊張。現在,放松……讓您右手指放松,感受此時的感覺如何……然后再來一遍,把右拳握起來……保持握緊,再次體會緊張感覺……放松,把手指伸開,再次注意體會其中的不同……接著,左手重復這樣的動作。

(4)以同樣的方法轉換到另外的肌群做同樣的訓練,其次序是前臂、二頭肌、頭頸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腿、小腿、腳部。體驗緊張和松弛時的感覺差別,直到最后身體完全放松。

4. 心理自救問答

問題1:在傷痛過后,我可以做什么?

解答:在傷害與傷痛過去后,盡量讓你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任何能讓你行動起來的、讓你轉移過多聚焦在傷痛上面的注意力的事情都值得去嘗試。比如在小的范圍內走動,與其他人交流。另外,提醒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在重大災難的壓力過后,人的情緒一時難以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因此在一段時間內你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問題2:我可以開始做未來的日程安排嗎?

解答:可以。你可以開始做一個日程安排了,比如制訂學習或工作計劃,甚至設想如何重建自己的家園。當正常的日程安排被打亂時,這一點特別重要。即使暫時無法回家,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安排,這會讓自己感覺更舒服。有條件的話,可以花一些時間在自己的愛好和使自己感到愉快的活動上。

問題3:我要如何面對自責的情緒?

解答: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測災難發生的時間與強度,也沒有人可以事先準備好應對這種沒有預期的災難。可以想象,如果親人現在就在身邊,你會說什么。說出所有想說的,然后告訴自己:“這并不是我的責任。”或者去聽聽別人如何看待這件事情,聽聽不同的聲音和解釋,可以逐漸減少自責的感覺。

問題4:如果我的癥狀一個月都無法緩解,我該怎么辦?

解答:如果你的創傷性體驗持續一個月以上,仍然無法自動緩解,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些專業的協助。請及時去尋求當地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醫生的協助。

5. 抑郁自評量表

篇3

(一)挫折----邁向成功的前奏。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途,有平坦交通,也有崎嶇小路;有燦爛鮮花,也有密布荊棘。人生中的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如何幫助中學生走出困難,正視成長的天空呢?首先,試著給孩子一個遭遇挫折的機會。有許多東西,我們越是擔心反而會越糟糕。其次,要敢于慢對挫折。中學生多一點挫折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最起碼,他們懂得了生命中不止有坦途,還有坎坷,生活的天空不會永遠陽光明媚,有時還會布滿陰霾。請“挫折”上一堂課,我們的人生反而會更加豐富多彩。

(二)博愛---搭建溫馨的人際關系。

眼下有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獨子,從小嬌生慣養,被呵護、被疼愛已是理所當然的常理,所以他們有的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雙向交流,互贈互惠。時間一長,執呦、孤僻、冷漠一點一滴扼殺了孩子本應有的單純、天真和熱情。鑒于此,培養中學生的博懷,兼愛情操已刻不容緩。第一,中學生要學會自尊自愛,及時修剪心靈的雜草,修枝打叉,培土澆肥,從而成長一株直立蔥蘢的大樹。第二,中學生要要學會自我調整,自我平衡。以良好的心態為人處世,與人交往要心胸坦蕩,誠信守約。第三向善樂施。美國加州文學的兒童心理學家瓦爾納博士在對700名出身貧寒的孩子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那些在成年后個性堅忍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的時候就很樂意照顧別人,為他人提供幫助。一個人幫助別人的同時,會讓自己發現自身的能力------如果你可以幫助別人改變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三)寬容----人生不可或缺的美德

篇4

當我再睜開眼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我的眼前出現的畫面竟是那么的不可思議。紅磚!黑瓦!我用異樣的眼光打量著周圍的所有人,發現他們也正用同樣的目光看著我。我在過往的人群發現了一個小男孩,我之所以注意他,并不是因為他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而是因為小小年紀我他像是歷經了人間所有的痛與苦,不僅衣服破爛不堪,身上也滿是傷疤。這讓我對這個素不相識的人產生了極大的同情,與好奇。我跟著他來到了一個破爛的小屋,發現里面只有他一個人,于是我好奇的問他:“你的父母呢,兄弟姐妹呢?”聽到這他像受了很大的打擊,顫抖的說:“我的爸爸被日本人抓走了,我的哥哥得病去世了,弟弟因為饑餓而餓死了,就連媽媽也上吊自盡了。不過沒關系的,至少我還有意義啊,我要幫助許多人,讓他們不會有我一樣的遭遇,雖然我現在能力有限,但是我相信等我長大了,我會更有用的。我希望長大以后我可以去當解放軍,我要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看著他堅定不移的眼神,我相信這一定是他的心里話。

我告別了他,獨自去尋找,原本屬于我的世界。“滴滴滴滴—嘩嘩嘩—”忽然天象變了,下起了豆般大小的雨,我拼命的跑希望找到可以避雨的地方,可四周那些陌生的建筑像魔鬼般向我獰笑。我累了,再也跑不動了。此時我的臉上先下流的,已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了。忽然,我覺的有一樣東西正向我這邊走過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我猛地一回頭,發現是一個20來歲的少年,他和藹的對我笑,邊把雨衣給我,他問:“小妹妹,下這么大的雨你為什么不在家呀。”看著他的眼睛,我突然有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搖搖頭說:“我的家不在這。”“那我幫你找你的家,好不好,我們去車站,到了那你就可以回家了。”邊說著邊帶我來到了車站。他替我買了開往家方向的火車票,并送我上了車。“哥哥,我還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我說。忽然,火車發出一陣鳴叫,汽笛的聲音概括了,他說話的聲音。我只是模模糊糊的看見他的嘴型……“起床啦,起床啦,小懶蟲,今天還要上課快起來。”是媽媽的聲音,奇怪怎么會從天上發出來。難道……再次睜開眼睛,又回到了起點,看著房間里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一切,我恍然明白了,原來這只是一場夢啊!看著書桌上那本書,我想我明白了,他要說的一定是“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雷鋒的精神代代相傳。向雷鋒同志學習,學習他的釘子精神,學習他的關心人,愛護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質。雖然雷鋒同志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卻依然永存。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活雷鋒。看見垃圾隨手撿起來,在車上給老弱病殘的人讓座,幫助老人過馬路,這都是活雷鋒該做的事啊。

我明白了要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要成為新時代的活雷鋒,其實并不難,你不必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好事,你只需做好你自己,盡自己所能的幫助別人,這就夠了。我決定了,我也要做活雷鋒,做大家學習的榜樣!

篇5

有錢就能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

匯豐銀行(香港)尖沙咀分區總監劉學斌,因不堪工作壓力而走上絕路,于2008年7月在藍田興田村跳樓喪生,終年52歲。

劉學斌生前負責管理區內分行業務運作,約掌管10家分行,在工作上和下屬相處融洽。有匯豐銀行職員透露,一個分區總監一個季度要完成10億港元的生意額,而爭取生意的方法是向客戶推銷保險、基金和債券等,壓力很大。

據了解,劉學斌1981年加入匯豐,從初級柜臺職員升至掌管10家分行的分區總監,包括薪金和獎金,月入約12萬。

一個資深銀行管理,從業20余年,其閱歷經驗都得到了充分的積累,高薪之下談不上經濟壓力,抗壓能力也應該是極強的,為何還會走上絕路?

對此,作為中國首批心靈成長導師之一的歐陽晶文女士評價道:“眾所周知,財富是需要管理的,如果放任自流,再雄厚的財產也會竹籃打水。同理,壓力也需要管理,如果長期得不到疏導,再好的抗壓能力,最終也敵不過那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有像珍惜事業一樣珍惜自己,達到一種和諧的平衡,幸福才會真正到來。”

坐落在北市區的“心智茶館”身心靈減壓會所成立的那一刻起,即肩負著這樣的使命――通過卓有成效的科學方式,進行快速的壓力狀態測試、管理和驅散;通過身心靈課程的修行,讓心靈健康,充滿愛和堅強;輔以普洱茶道進行鞏固,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心靈品位。

鬧中取靜,茶香中的身心靈家園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已經很難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能夠完全投入和朋友、也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好在“心智茶館”就是這樣一個地方。500多平米的空間,處處充滿著文化和心靈探究的韻味。充滿禪意的空間布置,讓減壓空間、身心靈修行室、茶藝間錯落有致,互為映襯。整個茶館布局既不擁擠也不空蕩,為人與人之間留夠恰到好處的距離。步入茶館,普洱茶香幽幽襲來,一種柔和放松的感覺彌漫而出,讓人不由自主卸去些許焦躁,期待與內心進行一次真正的對話。

走廊上擺放著精致罕見的木雕工藝品,墻上懸掛著名家大師收藏級別的國畫,還有純手工制作的極品蘇州刺繡。茶館里,每一件飾品無不彰顯出主人獨特的品位。

在這里每個人都在微笑,但卻不曾聞到一絲喧嘩――發自心底的柔軟的笑是恬靜無聲的。但凡來“心智茶館”的人,無論是為了參加減壓靜心、身心靈課程,還是品茶談事,即便剛開始焦躁異常,只要漫步茶館中,很快就會平靜下來,這是一個訴說、傾聽、然后放開的絕佳場所。

其實人的心理和身體一樣,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心智”便是寓意心靈通暢,智慧通達,若人能做到這兩點,還有什么不愉快的呢?

“其實身心靈的修行,從進門的那一刻便開始了。”晶文笑著說。

減壓空間,深層次的心靈SPA

一家企業最大的敵人是什么?

決策失誤?管理不善?成本過高?員工能力不足?也許都有,但這只是表面的現象。企業運營的主體是人,所以一切問題也都來源于人,而造成人失誤的最大因素,就是壓力。

壓力管理的不及時和失效會導致巨額經濟損失。英國、荷蘭等國每年因工作壓力造成的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北美地區因壓力所付出的代價每年超過2 000億美元!

過度壓力是心身健康的重大隱患,它會給心身帶來眾多負面影響,導致各種消極情緒,如憂慮、焦躁、憤怒、沮喪、悲觀、失望、抑郁等,會使人降低自我評價、減弱自信心、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表現出消極被動、易怒等;在過度壓力下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受抑制,將直接波及心血管、神經、消化、免疫、內分泌、呼吸、泌尿等多種系統。長期過度壓力可能導致偏頭痛、功能性高血壓,消化性潰瘍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多種慢性心身疾病。

面對這樣嚴重的威脅,也許我們該求助于醫生,不過遺憾的是,大部分時候,醫院對此都無能為力。據世界衛生組織醫學統計結果發現,現代醫學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和瓶頸,其未診斷出病癥而死亡的病人比率25%和誤診比率竟然分別高達25%和30%!中國因精神壓力而自殺的人數逐年遞增至200多萬,精神壓力已經成為導致各種疾病與死亡的重要因素。

晶文解釋說,現代醫學之所對壓力帶來的身心問題無法有效解決,是因為其對人類生命屬性的差異性考慮不周,導致了以點帶面,以面蓋體的治療,因此難以真正全面把握健康的本源。壓力對于具有不同生命屬性的個體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一個人適合生活在南方,卻偏要去北方工作,適合當工程師,卻成了教授,都會因為人體產生的物質與精神的綜合不適引發壓力,引起心身健康遠離理想的四元平衡狀態,將使生命趨向無序,損害到健康。

因此在生命科學研究以及健康管理中,首先要找到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屬性,根據其自身特性,以立體的思維模式進行分析和管理,才能真正全面有效地促進身心和諧健康。壓力管理的機構并不是現在才出現,然而目前壓力管理現狀尚存在種種缺憾,比如:在各種常見減壓方法中,對生活方式的改變(如飲食結構等)較難落實;許多減壓方法受空間、時間及各種軟硬件條件限制(如長期堅持某種鍛煉),依從性較差;較多方法的應用因缺乏對生命屬性的認知,而沒有針對性,效果不顯著或不長久;因缺乏對生命體健康全面立體的認知,已有干預手段所運用的人體接受途徑較少等等。

篇6

很多人說,鄉情可能是想說卻總也說不明白的一種追憶或感懷,是一種難以用確切概念表達的情感!很多時候,鄉情往往是某種缺憾的彌補,是對思念的寄托,也許是故園的影子,也許是村頭的一棵柳樹,也許是……

可能有人會說,鄉情里可能并沒有多少浪漫,樸素得近乎田野里的泥土,但我們想過沒有,這種異常樸素的“情”卻能讓我們想到自己的“根”,她會把每位游子的心緊緊地拴住。靈魂深處的撼動,非情深不可至。遠方搖曳的炊煙,倚門眺望的雙眸,這一切都在等待著我們,時刻召喚著我們!

也許所有的感覺都可能消失,所有的記憶都可能散去,但是惟有鄉情的感覺至死不渝。身處天涯,也若咫尺之隔;寄身海角,不忘常回家看看。鄉情給人的柔美和溫馨深深地埋藏在我們的心底,一旦時機成熟,就會點燃我們的心燈,激發我們的萬千激情。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遠在他鄉的人只要一聽到熟悉的鄉音,看到那相似的容顏,就難忍自己內心的那份渴望,迫不及待地去探究淵源,堅決鞏固自己的情感陣地。因為她是我們夢中的家園,是我們永遠的心靈守望,有了鄉情,才讓我們多了一份牽掛,多了一份生活的坦然與寧靜。

讓我們用心承載那份真情,用愛給自己一個理由,讓我們像海子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激起一片心底的漣漪吧!

[選文一]

無處安放的鄉愁

韓浩月

我在北京生活了15年,每年春節回山東過年,成為雷打不動的規矩。這兩年或是因為年齡或是因為心靈有所成長的緣故,臨近年關也不再緊張、忙亂,想想初來北京回鄉過年時的情形,那種糾結感清晰如昨。

10多年前,我見不得火車站,人山人海的火車站讓人望而生畏,每每接近火車站,就會不由自主地口干舌燥、心神不寧。平時可以離火車站遠遠的,但春節快到時,總要和火車站打交道,要半夜的時候去排隊買票,等到天大亮排到售票窗口時,被告知:票賣光了。

沒有票也得走。怎么辦?要么買黃牛的票,要么先上車后補票。最早的幾年,年年是買了或補了站票回家的,一站就是一夜,有時還抱著孩子,車廂里空氣污濁,溫度忽冷忽熱,下半夜困倦不堪,想找個讓腦袋靠一下的地方都找不到。

那時畢竟還算年輕,竟然一點兒抱怨也沒有,老家仿佛有股魔力存在,那魔力讓你盡管意識到旅途艱難,想象到來回不易,仍要勇往直前。我們這些漂在外面的人,到了春節的時候,會愈加覺得自己“人不人,鬼不鬼”,在老家的根已經被拔起帶走,在暫住的城市找不到認同感,那種悲切,沉默著就好,用言語形容出來,也是無力的。

每年加入到春運大潮中的人,為何如候鳥一般自覺、勇敢、無法阻擋?文化批評家朱大可對此的看法是,他們是在“搬運一個關于‘家園’的文化幻覺”。想想真是如此,人們通過運輸自己,在這個時間段密集發酵自己的鄉愁,鄉愁讓人的情緒變得敏感,因此春節期間與親人朋友的相聚,愈加變得感性,這種感性記憶刺痛平時忙碌麻木的神經,讓人產生了回到“家園”的錯覺。事實上,許多人已沒了家園,最濃烈的思鄉感產生自路上,到達目的地短暫地停留五六天之后,又要離開。

快過年時想回去,過完年又恨不得早點離開,這就是家園幻覺帶來短暫幸福感之后必須要面對的疼痛。留步在老家,不再出走,你會發現老家的壓力一點兒也不比城市小,而且走的時間太久,你會覺得自己曾經無比熟悉的土地,也變得跟城里的柏油路一樣堅硬。我們這一代人,之所以還沒老就產生“老無所依”的感覺,和無家可回有絕對的聯系。

自打有了私家車之后,就永久地告別了火車站,哪怕依然要駕車超過10個小時,但總算擺脫被一紙小小火車票控制的命運。為了減輕回鄉的思想壓力,也不再把回鄉過年當成傳統意義上的春節,而當成一次普通的旅行,訂酒店,訂餐館,安排每天的行程。在家鄉,我以一個游客的身份穿行,找到了相對而言輕松一些的姿態。只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成了家鄉的游客呢?

電視里歡天喜地播放著喜慶的歌曲,城市與鄉村在除夕那晚鞭炮聲不斷,傳統的春節仍然頑強地捍衛著它國民第一節日的地位。飛機、火車、客車、私家車齊齊出動,可有股黏稠的情緒,是交通工具所無法承載的,那種無處安放的鄉愁,在奔波的輪子之上,四處游蕩。

(選自2015年3月10日《西安晚報》)

[解 讀]古往今來的人文情感中,鄉愁、鄉情,也許是華夏子孫最具人文魅力、最有人情味的感情了。

當然,家鄉,也就毫無疑問地成了漂泊他鄉的游子不遠千里也要歸去的地方。從道理上說,有一個可以歸去的故鄉,有一個值得期待和守望的地方,實在是一件值得快樂和幸福的事情。

在春節這個鄉愁密集發酵的時間段,人們通過運輸自己,回到了故鄉。可是,因為種種原因,許多人已經沒了家園,回家過年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感受。以一個游客的身份穿行于家鄉,變成了家鄉的游客。很多時候,春節回家過年,更多的是一種儀式感。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這句經典的千年詩文,道破了多少游子的心事,成為千古鄉愁的名句。故鄉已不再是夢里的故鄉,只能徘徊于歸鄉的路途。城市不是自己真正的家園,自己無法成為城市新家園的主人,鄉愁無處安放,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思鄉情懷!

[選文二]

回 望 田 埂

唐雪元

走過了都市里多少繁華寬闊的長街大道,飛越過長空中多少美麗飄渺的云白霞紅!回首當年,牽動我心的卻是故鄉那條條崎嶇狹窄的田埂。是赤腳走田埂的歷歷往事,讓我一次次淚眼迷蒙。

投胎農家,注定我生下來就要去爬田埂。當勤勞的父母躬耕于田間的時候,田埂也就成了我玩耍的場所。農家的孩子自然沒那么多嬌氣,一塊塑料布往田埂上一鋪,孩子向上一扔,大人們便安心地去田里忙活去了。至于滾個泥頭土臉不算是個啥事,蒺藜劃破點皮肉也沒人大驚小怪。沒有可愛逗人的布熊布狗和洋娃娃,更沒有精巧別致的電動玩具,只有那狹窄的田埂馱扶著我幼年的混沌蒙昧,無邪純真運行于爛漫的世界里。大自然就是我天然的樂園!可玩的是瘋長在田埂上的綠草野花,動聽的是田野里傳來的蛙鼓蟲鳴。螞蚱、田鼠、蛐蛐、野兔……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成了我一塊玩耍嬉戲的伙伴。春去秋至,日月輪回,我在田埂上學會爬行,又學會走路,進而又學會思考和憧憬,直至穿過田埂,蹣蹣跚跚,跌跌撞撞地進入城市。

幼年的敏感是與生俱來的天資,當我駐足于田埂眼巴巴地看到大人們用熱汗甚至鮮血換不來一年的溫飽,當聽到父母站在田埂上望著一片銀白的澇田長吁短嘆,當鋒利的草茬子無情地穿破我結滿硬繭的小腳心,當相鄰種田的鄉親為地界之爭揮鋤爭戰,打得頭破血流時,我便感受到走田埂是最不容易的日子。

然而,我的父母和鄉親們還是經年累月無怨無悔地走著他們的田埂,他們似乎沒有或干脆沒空閑去思考這走田埂的辛苦。在他們的意念里,工人生來守車床,農民生來種田地,一切都是天經地義。于是,每年筑置田埂,他們把它修了又修,抹了又抹,把一條本是黃土堆成的土壩子整得像放置于田野里的工藝展品。其實,一條田埂溶注的是農民們的執著和希冀,整田埂是點種收割的第一步,連修田埂都粗來糙作的農家人,咋能種好自己的莊稼地?這是故鄉人執拗的看法!

高考落榜斬斷了我穿越田埂的幻想。當我垂頭喪氣地跟著父親走進大田時,修田埂,是父親教我的第一個農活。看著我經歷了疲憊之后刷刷落下的委屈眼淚,父親把褶皺堆疊的臉孔扭向我,灰濁的老眼里閃現出一種陌生的光,他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有本事咱使本事,沒本事就老老實實種咱的地,種田沒有什么不好,中國這么大,人這么多,種地的還是占大多數。只要勤勞肯干,照樣活出個人樣來!” 父親的話至今縈繞在我的耳邊。

從此,我像我的父輩們一樣心地坦然地去走著自己的田埂,由厭惡到熱愛,積淀下的是此后歲月里享用不盡的無形財富,也多因為田埂上的那些酸甜苦辣的日子,使我能面對以后形形的挫折與委屈,也使我在此后的人生大道上能保持著步伐的穩健和踏實。

摯友自故鄉來,濃郁醇正的友情在星級飯廳里盡數表達后,他卻執意退掉我為他訂好的賓館套間,執意住在了我簡陋的蝸居里。通宵達旦,聊的只是故鄉的田埂。酒精燒起的是懷念的激情,卻抑不住憶念過去的思緒,朋友舌尖發梗,卻清清晰晰地歷數了一件又一件過去田埂上的往事。

還記得田埂上促膝夜談的好友嗎?還記得父老鄉親手把手教你種田的情景嗎?還記得你趴在瓜田窩棚里寫出的田間小詩嗎?還記得團小組織聚于田埂暢談科技種田時你暗戀的那位有著長長辮子、紅紅臉蛋的團支部書記嗎?……一連串的反問之后,摯友一句良言如重錘擊頂:“農村娃出身,別忘了田埂!”

我知道好友言有所指,經歷過城市的浮華之后,故鄉的田埂的確在一定的時期里淡了許多。細細一琢磨,彩燈迷離杯光觥籌,所有這些擦肩而過很快便化成了虛無,只有故鄉的田埂和田埂上蓬勃生長的鄉情已深深地埋在了我的骨子里。

我是該回故鄉重新走走我的田埂了!

故鄉的田埂啊,在別人的眼里你無非是條窄狹的土壩子,可是在我意念里你是勤勞的顯現,樸實的象征,在您脊背上寫有真誠,藏匿著深刻,舒展著一種愉快和輕松。田埂寂寞,卻沒有車來人往的喧囂;田埂狹窄,卻沒有街市岔口上的黃燈紅燈;田埂人疏,卻沒有割包掏兜的竊賊兇徒。有的是真摯的訓導,潔凈的友情,還有穩固生長不萎不枯的田間愛情。

偶爾聽過兩句歌詞:“稀溜溜泥,那是你腳下的路,地上水一窩,那是我眼中的淚。”其實,家鄉的田埂永遠是我腳下的路,因為不管我后來走了什么樣的路,那都是田埂的延伸;不管我走到何處,田埂的那頭有生我養我的父母,有教我育我的父老鄉親。

(選自2015年第4期《散文百家》)

[解 讀]“我”自小在農村長大,在家鄉的田埂玩耍,田埂見證了“我”的成長歷程,作為農村出來的人,“我”對田埂傾注了太多的感情。

走在田埂上的經歷,讓“我”在以后的歲月里有享用不盡的無形財富,使“我”以后能面對諸多挫折和委屈,在以后的人生大道上保持穩健和踏實的步伐。“我”將浮華的都市和靜默的田埂比對后,更懷念故鄉的田埂。在文中,“我”對田埂的回望,更多的是對農村的念想,對故鄉綿延的思念。

篇7

,我愛我家,讓我感動的歷史人物,再見了,母校,家鄉小幸福--心靈的家園分

太陽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強光從樹梢頭噴射出來,將白云染成血色,將青山染成血色。幸福--心靈的家園分

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4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著光。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

蒼穹的雨,一絲一絲地飄著,像滿天飛舞的細沙;為大地綠物,帶來一份希望,滋潤在葉梢,也為河塘的水鴨,帶來一股愉悅的情趣,覓尋著秋的奧秘。靠近東窗,坐著一個年輕的戰士。被汗水浸透了洗得發白的軍衣,緊裹著他那健壯而勻稱的身軀。他那白中透紅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閃閃發光。兩條漆黑的、細長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揚,將到頂端時,才彎成形。一雙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樣又黑又大的眼睛,機靈地、警覺地掃視著充滿汗味和傳出鼾聲的車廂。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濕的手掌,輕輕握著腰間的小手槍。守護甜心之亞夢黑化(六),讀

篇8

在這一背景下,于2015年9月11日-13日舉辦的“2015天津國際客車、公交車及維保工具展覽會”備受矚目。本次展會因北京公交、上海巴士、天津公交、長春公交、大連公交、鄭州公交、西安公交、杭州公交、深圳巴士、合肥公交、武漢公交等用車單位的參與一改往常車展車企唱“獨角戲”而專業觀眾匱乏的尷尬局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宇通客車以El0公交版、El0團體版和E8mini等3輛純電動車型的強大陣容接受來自全國的數十家公交企業負責人的“檢閱”。

ZK6115BEV1即El0團體版是宇通推出的10.7米純電動團體客車,作為El0團體新造型車型,該車不僅在外觀上更靚麗、大方,而且全方面滿足團體客車用戶的用車需求。El0團體版快充75分鐘或慢充2.5小時即可充滿,續航里程達到150公里以上,超過10米車長的El0車內空間大,座椅數達到45+1個,可以滿足更多乘客團體出行的需求,目前宇通已向市場銷售超過800臺該款車型。

而同樣作為宇通E系列純電動客車重要成員之一的E8mini(ZK6805BEVGl)面向公交市場。該車采用經典的BRT高檔外觀設計,使用電力驅動,乘坐環境舒適,零排放、零污染,真正低碳、綠色、環保。E8 mini充電2小時即可行駛170公里,在電池、電機、控制器等新能源關鍵總成上采用最高設計標準要求,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節能水平。

2015年8月17日,遼寧省遼陽市采購的120臺宇通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訂單中,就包括12臺E8系列純電動公交車。在佛山順德,30臺E8純電動公交車自2015年1月投入運營以來,據用戶測算,30臺車每年可節約燃料、維保成本278.25萬元,8年可節約2226萬元。至今,E8系列下的ZK6805BEVG1車型的市場保有量已近600臺。

不久前獲得“中國道路運輸杯”2015年度“最佳新能源客車獎”的宇通10米純電動公交車ZK6105BEVG3即El0公交版備受用戶青睞。江蘇龍途(新能源)商務客運有限公司在一次性購入了32輛宇通E7純電動客車并運營良好后,又采購了10輛El0。該車型銷量近日來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勢頭,同為E系列純電動客車家族中的一員,宇通El0純電動客車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宇通客車在純電動客車市場上的成功可以用數據加以說明。2015年7月份,宇通產銷純電動客車2784輛,市場占有率達43.7%,這兩個數值創下了宇通純電動客車月度產量和月度市場份額的歷史記錄。2015年上半年,宇通客車銷售新能源客車3645輛,同比增長102.7%。共實現整車銷售24079輛,新能源客車銷量已占到總銷量的15%以上。至此,宇通已形成10-18米系列化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產品和6-12米純電動客車產品,并在新能源產品市場占有率上大幅領先,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市場占有率在40%左右,純電動客車市場占有率則超過20%。至此,宇通新能源客車已覆蓋示范城市20個城市及城市群,非示范城市也已覆蓋38個。業內專家表示,2015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節點,作為中國最大的客車及新能源客車供應商,宇通下半年將延續上半年良好的業績表現。

宇通的領先來自于對市場需求的準確把握。據《中國汽車消費者白皮書》顯示,當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普及主要受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以及維修點少三個障礙制約,宇通的純電動客車整體解決方案于2014年11月28日及純電動公交整體解決方案在2015年4月17日推出后,上述難題迎刃而解。

在產品方面,宇通推出E系列純電動客車、公交車,在產品安全、電池性能、電控技術、整車可靠性等多方面為行業樹立起前所未有的性能“硬標準”。比如電池可提供五年質保、八年延保的超長質保期,4000次充放電衰減后不低于70%;車輛側翻角度遠超國家標準規定的28度,達到驚人的45度;車輛的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防護等級達到IP67(目前電子行業布線行業最高實現等級),涉水深度甚至優于傳統客車。

在充電配套方面,“方案”推出充電、換電,多種建站合作模式,可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及實際需要,進行定制化建設;售后服務方面則提供專人專車全程跟蹤服務;金融支持方面更提出按揭、電子承兌匯票、融資租賃多模式融資方式,并通過設立10億元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解決目前因新能源車保有量不足、一次性投入太大、回報收益并不確定而引起社會資本對新能源汽車購買及基礎設施投入不強烈等問題。有專家稱,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瓶頸時,優先發展電動公交車,比較適合目前的產業環境。隨著純電動客車產業在我國的逐漸發展完善,其經濟效益將更加突出,宇通及時推出純電動客車、公交車整體解決方案,無疑是推動我國純電動客車市場規模化發展的積極探索。

篇9

家,同樣也是我們人生的避風港。心靈的家園是我們靈魂的家園,它是我們精神的來源與支柱。支撐著我們的精神,義無返顧地走向那些困難與挫折。不低頭,不退縮。

心靈這棵會開花的樹,在我們的喜悅中悄悄地、微微地綻放著一些小小的心靈之花。幽幽地、靜靜地,悄無聲息。

心靈的家園,在我們遇到苦惱的事時,它如同父母一樣給予你最溫暖的關懷;在我們遇到挑戰時,它會默默地為你加油;在我們開心時,它會在心底悄悄地笑。這個不同尋常的家,是每個人的精神支柱。

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這個家園,別讓它受傷。

篇10

1.“反思之反思性評價”讓評價互動、客觀。具體做法為:教師每天堅持寫備課反思、批改作業反思等教學反思日記;學生每天堅持寫預習反思、課堂學習反思等學習反思日記;家長每周堅持寫成功心得、矛盾剖析等家教反思日記。教師、學生、家長寫完反思日記后在三天內自由抽空請其他教師、學生或家長對反思日記進行反思性評價。評價可以請一人或多人進行,也可以采用評語、漫畫等方式呈現。

2.“四級縱橫式評價”讓評價全面、延續。具體做法是:學校的競賽活動要求每個參賽學生提供一份由自己、同學、教師和家長共同完成的參賽選手前期性評價報告。評委包括參賽學生自己、學生評委、教師評委和家長評委。競賽活動時每個評委應根據參賽選手的前期性評價報告和與其他選手的角逐情況最后得出該參賽選手的縱評結果和橫評結果,最后綜合該選手的成績;學校每學期“明星”的評選,也都包含本人與他人的四級縱橫式動態評價;學生的成長記錄中也包含了學生在校期間的評價和假期在家期間的評價。其中在校期間的評價是先學生自己、同學、教師進行評價,然后家長在此評價上再進行評價。在家期間的評價是先讓學生自己、家人、鄰居進行評價,然后教師在此評價上再進行評價。

3.校刊的創辦讓評價科學、有效。如何依據科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評價?如何把握好主體評價、主導評價、同步評價的角色轉換?一個一個的問題讓我們意識到了應為教師、家長和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科學理念,交流為何要自評、為何要他評、為何要評他的平臺。為此,學校創辦了《春暉》周刊和《南教星空》月刊。在這個平臺中,教師、學生和家長平等、民主、尊重、友好地交流閱讀關于評價新趨勢的心得體會,閑聊畫圖、評語、打分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會晤賞識之睛、寬容之心帶給評價的“美麗”。(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水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