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法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4:55: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教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教材新教法管理論文

人教版的實驗教材,它是小學語文堅守與突圍、繼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沖突的產物。也是最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最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的結晶。我市是2002年秋季學期被定為湖北省23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之一。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研究,老師們深切體會到: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陳舊的教學方法來教學新教材,肯定是達不到教學目標的。只有運用現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教學好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大家一致認為以下這些方法是教學好新教材的關鍵。一,看一看,激發興趣人教版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在教學時只要我們能夠充分發揮教材中圖畫的作用,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爺爺和小樹》一課時,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書中的插圖,教師問:圖上畫的是一些什么呀?學生說,有老爺爺、有房屋、還有小樹。老師緊接著問:老爺爺是人,小樹是植物,他們有什么聯系呢?這一問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因此學生必須仔細讀課文后才知道。二,聽一聽,整體感知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聽”在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有經驗的老師在教學課文之前總是要范讀課文或播放課文錄音朗讀,讓學生有個整體印象。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教師配樂范讀后,讓學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彎彎的月兒的形狀,并要求學生把生活知識聯系起來,再回過來讀一讀課文,這樣不但對課文有了整體印象,而且有書本知識拓展到生活知識,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體現。三,問一問,調動思維思維是智慧的結晶。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只有通過問才能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老師問,學生回答;有時學生問,老師點撥;有時學生之間相互問答。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陽光》一課時,首先老師出示課件,讓學生認真觀察“正在發光的太陽”后,接著老師問:陽光可以使萬物生機勃勃,同學們想象一下“假如沒有陽光,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呢?”這一問,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假如沒有陽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說,假如沒有陽光,植物就不能生長,我們就沒有吃的,會餓死的。等等就這樣,把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了。同時學生也就很快把人與自然的辨證關系弄明白了。四,讀一讀,深化感悟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最大區別就在于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探索,在讀中感悟。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平平搭積木》一課的第四、五自然段時,老師要求學生反復自由朗讀課文的四、五自然段后問:你明白了什么?學生甲說,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學生乙說,通過反復讀課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愛心。學生丙說,奶奶聽了剩下的一間,給沒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興的。老師追問道: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他若有所思地說,我是從圖上奶奶的表情看出來的。從學生的發言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把看圖和讀文結合起來的讀書方法。同時也感悟出人文情懷的美德。五,找一找,探索發現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他們的靈性,通過“找一找”這種方式,會使學生在不斷探索中發現新的問題。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要比書本知識豐富,尤其是農村的孩子生活經驗更為豐富。如一位農村教師在教學“aieiui”一課中的“兒歌”時,教師讓學生說說植樹的全過程。一學生說,先要挖坑,再將樹苗放進坑里,接著培土,最后給樹澆水。另一位學生便對教材提出質疑,教材上說:“你栽樹,他培土,我去提水。”這句話有毛病。老師問:毛病在哪里?學生說,沒有挖坑怎么栽樹呀?老師說,有道理。你能把這個句子改一改嗎?這位學生顯得經驗老道說,應該改成:你挖坑,他培土,我去提水,我們大家一起栽樹。這真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竟敢改專家編的教材。現代的少年兒童,我們豈敢低估他們的智慧和能力。他這一改真的把書上的句子改得更乎合邏輯了。六,編一編,不斷創新“編”是一種創造。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編一編會引發出他們的靈感。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菜園里》一課時,教師問:誰能把卷心菜的“心”這個字形象化地記住?一位鼻子下面有兩條一進一出的“龍”看上去有些頑皮的男孩子,手也不舉,往凳子上一站說,我知道,“心”有一個臥鉤,就像我媽炒黃豆用的鍋兒,炒著、炒著,一不小心就把鍋兒拉偏了,本來鍋兒里面有三顆黃豆,結果蹦出來了兩顆,鍋兒里面只剩下一顆啦!如果說給“心”字編個謎語的話,那就是偏鍋兒“炒黃豆”,蹦出兩顆,里面還剩一顆。多么生動形象啊!從偏鍋兒“炒黃豆”給我們的啟示:只要我們相信學生,就不怕他們不成功;只要我們尊重學生,就不怕他們不守紀;只要我們依靠學生,就不怕他們不創新。七,畫一畫,優化整合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畫畫的方法,來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是學科整合的具體體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四季》一課時,就讓學生先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并說明其理由。然后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季節用彩色筆畫出來。就這樣既深化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繪畫技能,更是語文實踐的重要途徑。八,演一演,促進發展實驗教材的明顯特點,就是圖畫有情境,課文有情節,故事有情趣,給孩子們提供表演的舞臺。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在家里》一課時,先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編短文,然后,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編自演短文中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情感。頓時課堂上的氣氛十分熱烈,學生的表演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真可謂一演勝千言,學生模仿課文編短文,自編自演,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表演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在編短文中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在說與做的歡樂氣氛中受到教育,嘗到成功的喜悅。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用現代教育理論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新的成果。

查看全文

美術欣賞創新教法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欣賞評述活動中來,激發他們的興趣,產生從藝術形式上分析、探討美術作品的積極性,從自發欣賞進入到自覺欣賞。那么在此過程中教師如何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欣賞評述多元化藝術,并從藝術中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建構一個多元化藝術觀念,是課程標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目標。

[關鍵詞]:創新、教法

中學美術欣賞課在整個中學美術教學的位置極其重要,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中學時代所接受的欣賞教育,對他將來的藝術觀點、藝術修養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健全有重要影響。

在中學美術課上,我們教師大部分采用傳統的教學法,即“傳遞----接受式”。這是最常見的繪畫欣賞教學類型,其特點是以教師講解說明為中心,學生只需全神貫注的聽,思考和記誦。其教學基本變式是敘述或描述畫面----形式分析----解釋意義----總體評價。此類型操作程序及要領是明晰的,只要吃透作品資料,在欣賞畫題方面下功夫,具有良好的演講能力,一般效果不會差。但我們是在認識論方面過分強調理性思考方法,在教育上過分強調傳授方式,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這種欣賞課剝奪了學生自己體驗和理解美術作品的權利,那就談不上是欣賞,而是美術理論課,從而導致學生個性和興趣發展受阻礙。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體驗是藝術課程學習方式之一。因為體驗意味學生積極參與到欣賞和評述活動中來,能夠自主的對美術作品觀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著學生們一起討論、比較、操作、嘗試甚至爭論,一句話,強調體驗,強調學生理解,強調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的學習逐步轉向以自己已有知識和認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查看全文

中學英語新教材教法研究論文

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盡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若繼續沿用傳統的重語言知識講授、重譯寫和語法教學、輕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不僅調動不起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也不能充分達到教學任務。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第三,在新形勢下,轉變教學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觀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證。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盡快解決教材新與方法舊的矛盾,變“不適應”為“適應”,掌握教學的主動權。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起始階段的教學要從視聽入手,聽說的比重應大些。為實現這個任務,重要的是要調動學生群體的積極性。興趣是一個人對一定事物所抱的積極態度,是學習的動力,是發展能力的契機。教師應在如何使學生樂于學習、自己如何吃透教材、深刻理解英語課的性質和特點、想方設法創造樂于學習的語言環境上做“文章”。

(1)采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特點,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自覺和不自覺狀態中,開啟“自動學習”的心扉。在教學中,可盡量利用實物、圖片和電腦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嗅覺、視覺、聽覺一起參與感知,將實物與英語聯系起來,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后便很快記住了句型和生詞。

(2)采用情景教學,創設良好氣氛。在日常教學中,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學法,以聽說訓練為主導,以課本教學為依托,充分運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設備,緊扣教材內容,使教學活動盡可能置于語言情景中去進行,使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運用能力處于最佳狀態,并在此基礎上聯想、綜合,充分運用任務性教學,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運用交際手段,培養學生的能力。絕大部分學生主要是在課堂上學習英語,而在現實生活中缺少語言交際的環境和場所。從語言學角度來看,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常用、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種交際工具。交際能力是指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語言進行聽說讀寫、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和提供情景操練的機會,盡可能地將真實生活搬進課堂,注意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語言交際的環境。同時,還注意到交際是雙向性的,是說者和聽者雙向交流思想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雙方地位是不斷發生變化,互相轉換的。所以,嘗試著將上課開始教師問、學生答的Freetalk模式改為放手讓學生互相問答,自由對話。如先由值日生開始提問,然后接龍式的既答又問,一個一個進行下去。發問的學生可以隨意挑選對象提任何問題,這樣聽者、說者位置頻頻交換,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主動接受和傳遞信息的狀態之中。這種訓練不僅要求學生準備好自己將要表達的內容,更要根據對方的內容進行即席發言,主動吸收和理解對方的思想,盡快組織新的語言并表達出來。通過這種訓練,學生聽說能力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引進戲劇表演,豐富課堂內容。為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同時也突出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在教對話時,我有意識將其排成小短劇,并配以簡單的道具,創設出一定的語言環境。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擔任評委,這樣可以增加學生語言實踐機會,提高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表演積極認真,評委們全神貫注,凝神觀看,不時發出笑聲。這種練習不但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習興趣。

查看全文

新教材教法探討論文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把音樂與文字相結合,作用于學生的聽覺與視覺,會起到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的作用。只要選取的音樂,與教材語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個基調上,意境上,以及情節的發展上二者和諧、協調,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達到以音樂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而將音樂運用于語文課堂并不是一個全新的話題,不少教師曾有過成功的嘗試。本文立足于人教版最新實驗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編《文言讀本》),淺探優美的旋律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優美旋律、音樂、語文教學

自古以來,音樂與文學有著不解之緣。西晉的嵇康、唐代的王維、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們不僅是詩文高手,同時也是精通音律的音樂家。音樂絕不是僅供人們消遣的一門藝術,唯有走近音樂,我們才會真正領悟那深厚積淀下的博大與深邃。健康的音樂能夠陶冶情操、凈化靈魂,也能夠啟迪人們的智慧。文學家常常在音樂中捕捉靈感,為自己構筑精神家園。教學中,音樂有其舉足輕重的作用。高中教材的頻繁修訂,使教師們不得不針對新的課文內容進行教學方法的再探索。我校是一所省級示范性高中,所用教材是最新的人教版實驗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編)據了解,此教材在貴州省僅在遵義一中和我校進行試用,“全書擺脫‘文選系統’、‘文體循環’、‘講讀中心’的傳統模式,建立以‘能力系統’、‘能級遞進’、‘自學指導’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在高中語文教材體系的改革上有較大突破。”(《文言讀本》前言語)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難點在于:每課都是文言文(包括練習都是文言內容)。學生老師高一一年的時間都要面對文言文,其枯燥乏味可想而知,針對我校所選教材的特點,將優美的旋律恰當地運用在語文教學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激情就顯得尤為必要,以下是幾年來將音樂運用于語文課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樂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上課伊始,教師可通過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將學生的思維聚攏起來,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赤壁懷古》的過程中,首先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那深沉、渾厚的樂曲將學生帶入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戰爭氣氛之中,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各戰團間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諸葛亮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鮮活形象歷歷在目。強勁的旋律帶領學生感受雄厚的歷史,學生學習情趣高漲,精神飽滿地期待著新課的開始。

當然,使用音樂輔助課堂教學要符合課文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營造或寧謐、幽深、肅穆、悲壯;或幽默、輕松、凝重、哀婉;或熱烈、冷峻、活潑、歡快的課堂氛圍。如《長江三峽》的雄壯,《我的空中樓閣》的靜謐,《荷塘月色》的寧靜,《祝福》的哀婉,《孔雀東南飛》的纏綿凄楚氣氛等等。以音樂導入新課,音樂運用恰當與否,是這堂課是否成功的關鍵。

查看全文

語文新教法教學論文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本編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突出學習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單從初一冊到初四冊來看,無論是按生活內容,還是按文體來編排,所選課文內容到課后基本訓練,都始終如一地把閱讀,寫作和其他種種訓練,與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語文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實質。這一特點是以往各種教材所無法相比的。它既符合學生認識生活的規律,又有利于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和理解生活,更好地學好語文。面對教材的這一新特點,我們應嘗試用新的教法來適應它。

如何指導學生把閱讀(讀書)與寫作、生活結合起來呢?就是既要指導學生學好書本知識,又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還要指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在讀書和體驗生活中向大腦輸入信息;又通過寫作正確地反映生活——輸出信息。寫作與煉鐵類似,要完成三道工序。第一,找礦采礦——觀察生活,搜集素材;第二,選礦——分析生活,認識生活,選擇題材;第三,煉鐵煉鋼——反映生活,寫出作文。

第一,找礦采礦——觀察生活,搜集素材。唐朝的偉大詩人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精確地道出了讀書與寫作的關系。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翻閱了大量的書,以至把圖書館座位下的水泥地板磨出了兩道印痕,他一邊讀書,一邊觀察社會,一邊寫作。他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要寫作文,首先要多讀書,讀懂書。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是中小學生必讀的好書。語文教師要按照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掌握寫作方法和寫作知識。

指導學生用課文作者觀察,認識生活的方法去觀察、認識生活,是我在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講解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這篇文章時,我引導學生認真地閱讀下列語句:“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作者直接觀察父親的行動,用“穿、爬、攀、縮、傾”等幾個動詞,描繪了父親不畏艱苦為兒子買桔子的情景。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情。觀察越仔細,描寫得越具體。我要求學生用作者觀察人物的方法去觀察身邊的景物和人物,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寫出觀察到的人物和景物。我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各種人物的背影: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背影;司機的背影;工人開山鑿石的背影;農民在田野里勞動的背影……讓學生搜集素材,寫觀察日記。學生通過閱讀朱自清的文章和仔細觀察生活,向大腦輸入了許多信息,在寫觀察日記時就能夠得心應手地輸出信息,筆下的人物形象具體,栩栩如生。有一位學生這樣描寫她的母親:“凌晨四點鐘,頭發斑白的母親就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來,穿上布衣服,拿著一束稻草,挑著一擔土箕向離家不遠處的秧田走去。一彎明月高懸在藍天上,母親挽起褲腳和衣袖,脫掉拖鞋,邁進冰冷刺骨的水田中,右手飛快地拔苗,左手飛快地洗秧苗。她的眼睛看著秧苗,背朝著藍天。我從窗口望著老母親忘我勞動的背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這位學生之所以會寫的如此具體生動,是因為認真讀書和仔細觀察生活的結果。

我在指導學生寫說明文時,也是采用讀書,生活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我在指導學生閱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篇說明文時,分析說明了它的寫作特點:“這篇文章把記敘同說明熔為一爐,既按作者的行蹤,又兼顧了被說明事物自身的空間順序。這種寫說明文的方法是值得我們模仿的。”講完課文,我帶學生觀察校舍,觀察水泥廠,觀察電影院,觀察烈士紀念碑。引導學生模仿周定舫同志的寫法來介紹說明建筑物。在學習《老山界》這篇文章時,我要求學生學習作者以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變換,分別從山腳,山腰和山頂等不同觀察點來觀察和描寫景物和人物的方法。我帶他們到紫金山去春游,到水庫去劃船,夏天到天宮去看日出、游覽寺廟。在游覽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寫觀察日記,搜集素材。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方面指導學生認真讀書,一方面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擴大知識面,增加積累。常言說:“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平時指導學生多讀書,多觀察生活,多積累材料,到寫作時就水到渠成。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法很多:做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觀察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寫實驗紀錄和報告,參加體育運動,參加運動會,參加大掃除,參加勞動,參加文娛活動等,都可以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資料。積累資料這項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工作。

查看全文

初中英語新教材教法論文

1993年9月1日,各級中學在初一年級開始使用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新教材。新教材打破了多年以來中學英語以翻譯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把教材內容和語法結構融于情境對話之中,改變了學生只會寫不會講,只會背不會用的傳統英語教學狀況,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筆者對比新舊教材,認為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通過大量有實際意義的活動進行教學,使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并使之發展成為語言的運用能力,使學生在游戲、娛樂中學到知識。

2.內容接近生活,從個人介紹到人際交往,從家庭到社會,從學習到生活等內容都以對話形式出現,在生動的情境中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

3.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按一頁一課的編排體系,內容具體,生動有趣,圖文并茂,很容易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了解教材特點,運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法,是中學英語教學出成績的主要因素。

使用新教材三年來,筆者根據教材特點和“新大綱”要求,以及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努力探索,總結出一條切實可行的“十字教學法”:樂中學、學中玩、玩中消化。

查看全文

語文課堂新教材教法論文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把音樂與文字相結合,作用于學生的聽覺與視覺,會起到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的作用。只要選取的音樂,與教材語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個基調上,意境上,以及情節的發展上二者和諧、協調,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達到以音樂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而將音樂運用于語文課堂并不是一個全新的話題,不少教師曾有過成功的嘗試。本文立足于人教版最新實驗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編《文言讀本》),淺探優美的旋律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優美旋律、音樂、語文教學

自古以來,音樂與文學有著不解之緣。西晉的嵇康、唐代的王維、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們不僅是詩文高手,同時也是精通音律的音樂家。音樂絕不是僅供人們消遣的一門藝術,唯有走近音樂,我們才會真正領悟那深厚積淀下的博大與深邃。健康的音樂能夠陶冶情操、凈化靈魂,也能夠啟迪人們的智慧。文學家常常在音樂中捕捉靈感,為自己構筑精神家園。教學中,音樂有其舉足輕重的作用。高中教材的頻繁修訂,使教師們不得不針對新的課文內容進行教學方法的再探索。我校是一所省級示范性高中,所用教材是最新的人教版實驗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編)據了解,此教材在貴州省僅在遵義一中和我校進行試用,“全書擺脫‘文選系統’、‘文體循環’、‘講讀中心’的傳統模式,建立以‘能力系統’、‘能級遞進’、‘自學指導’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在高中語文教材體系的改革上有較大突破。”(《文言讀本》前言語)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難點在于:每課都是文言文(包括練習都是文言內容)。學生老師高一一年的時間都要面對文言文,其枯燥乏味可想而知,針對我校所選教材的特點,將優美的旋律恰當地運用在語文教學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激情就顯得尤為必要,以下是幾年來將音樂運用于語文課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樂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上課伊始,教師可通過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將學生的思維聚攏起來,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赤壁懷古》的過程中,首先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那深沉、渾厚的樂曲將學生帶入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戰爭氣氛之中,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各戰團間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諸葛亮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鮮活形象歷歷在目。強勁的旋律帶領學生感受雄厚的歷史,學生學習情趣高漲,精神飽滿地期待著新課的開始。

當然,使用音樂輔助課堂教學要符合課文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營造或寧謐、幽深、肅穆、悲壯;或幽默、輕松、凝重、哀婉;或熱烈、冷峻、活潑、歡快的課堂氛圍。如《長江三峽》的雄壯,《我的空中樓閣》的靜謐,《荷塘月色》的寧靜,《祝福》的哀婉,《孔雀東南飛》的纏綿凄楚氣氛等等。以音樂導入新課,音樂運用恰當與否,是這堂課是否成功的關鍵。

查看全文

探求新教改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創新

摘要: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要堅持辯證的態度和追求實效性的原則,不能把傳統教法與新教法截然分開,而應該取長補短,綜合運用,把傳統講授與學生自學、討論等形式相結合,既注重發揮教師設疑、釋疑的主導作用,也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傳統教學法新教學法高中思想政治課

面對新一輪教學改革,關于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改革,我們要堅持辯證的態度和追求實效性的原則。當前,許多政治老師對思想政治課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注人了生機和活力。但與此同時,有些老師卻完全抹殺傳統教學法的有效功能,全盤否定了傳統教學法。本文認為這是一個誤區,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改革應持辯證的態度,應將傳統教學法和新教學方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一、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再認識

隨著對新教學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深化,人們已經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改革進行辯證思考,在肯定和吸收各種新教法優點的同時,有更多人已經注意到這些新教法不足之處,并努力加以克服,對傳統教學法的作用和地位也重新進行了再認識。

前幾年的一段時期,出現了一個對傳統教學方法批判性評價的高潮,主要觀點有:滿堂灌、注人式、填鴨式、死記硬背、高分低能、單調呆板、枯燥無味、壓抑能力發展、窒息學生智慧、信息單向傳遞、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理論嚴重脫離實際、青少年學生思想問題嚴重等。這些批評不無根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但是,這些評論存在著一些偏頗:其一,是把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過分簡單地歸咎于教學方法;其二,是把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全部歸咎于傳統教學。要想推動改革深人開展,就必須要澄清這兩個問題。教學方法問題是思想政治課中一個重要問題,但并不是問題的全部,還存在教學指導思想、考試成績的評定、教材、學生的思想狀況等問題。教學中的弊病是客觀存在的,但都歸咎于傳統教學方法是不公正的。傳統的講授法比較容易滑向注人式、填鴨式、呆讀死記,這一點確實如此,但這只是容易導致,而不是必然導致。傳統教學不等于滿堂灌、注人式、填鴨式、呆讀死記,傳統教學不排斥啟發式,啟發式是一切教學方法使用的指導思想。當它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它是啟發式,反之則是注人式。傳統教學也不主張呆讀死記,也主張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且本身就包含著問題性教學、程序性教學,即改革型的因素。傳統教學并不總是滿堂灌,它甚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嚴格限制連續講授時間,講授中穿插著設問、質疑、圖表、練習等手段,可以把課堂教學組織得張馳結合、松緊得當、生動活潑。傳統教學也決不總是單調呆板、枯燥乏味的,這不僅取決于教學內容,而且更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技巧的高低。在傳統的教師講授中,那充實的內容、深刻的思想、幽默風趣和具有說服力的語言,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一堂以講授為主的成功的傳統教學課,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成功的傳統教學法決不會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決不阻礙學生的能力發展。

查看全文

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論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為研究對象,以全國60多所中小學校的體育教師和學生為調查對象,共調查體育教師250多人,學生1000多人。

1.2研究方法

1.2.1觀察法

實地觀察了河南省實驗中學、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學校的40多節體育常態課。通過電腦播放觀察了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全國中小學體育觀摩展示活動的光盤80多張,詳實記錄了許多體育教學方法革新的形式和技術。

查看全文

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性開發論文

摘要:本文著重介紹了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及教師在創新教育中的角色轉換。新思想新理念是一切創新教育的行為先導,教師只有把創新思想注入到自己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才能獲得教育的成功。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師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要“創新”就要敢于對陳舊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大膽反思,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目標,樹立新的人才觀、成才觀。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創新呢?

一、“創新”體現在對新教材的理解和關注上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變了,讀本出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和能充分體現時代精神、人文精神的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著作出現在新教材的讀本上。這就意味著作為承載、傳播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作為薈萃世界各國優秀文明的一部分,語文更大程度上承擔起了文化傳承的作用。語文文化的豐富精彩,思想內涵的博大精深,人類知識與文明的鮮活都能在也應在語文課上得到也必須得到充分的展示,這即是教材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和審美功能。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生命、自我、社會有體驗的成長時期,心理是否健康、認識是否全面、情趣是否高尚、個性是否健全,尤其需要文學作品在這方面給予熏陶、教化、認識和積累,在此過程中,完成“學有所成,學有所能,學有所樂”的學習目標。

查看全文